西藏拉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西藏拉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高二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拉萨中学高二年级(2020届)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机读卡和答题卡上)第一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9分)①贬谪是对负罪官吏的一种行政处罚,是一种强制性措施,通过对负罪者减秩降职、出之外地等手段,使其“思过自效”。作为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政治、文化现象,贬
试题预览
拉萨中学高二年级(2020届)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机读卡和答题卡上)

第一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9分)
①贬谪是对负罪官吏的一种行政处罚,是一种强制性措施,通过对负罪者减秩降职、出之外地等手段,使其“思过自效”。作为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政治、文化现象,贬谪制度起源甚早。到了唐五代,贬谪制度亦因之完整、严密起来,成为唐代政治制度的重要补充。
②综观唐五代三百四十余年的贬谪史,可谓严酷激烈,繁复多变,其内里蕴含着各种各样的原因,表现出难以缕述的丰富样态,但从整体来看,宽严交替、株连面广、贬杀结合、文士多逐臣,乃是其较为突出的特点。这几大特点,深层次地反映了唐五代贬谪制度实施过程中的某些规律。
③唐五代的贬谪主要有既降品秩又远迁异地者、降秩而不出京者、不出京品秩不降而投闲置散者、被贬出外品秩不降反升者等几种情形;唐五代的贬官主要有左降官、责授正员官、量移官和流人等几种类型;而一些史书未明言为贬实则与贬谪无异的外任,如节度使、观察使、刺史及东都分司官等,亦当视同贬官。但无论是典型的贬官,还是普通的贬官,在实质上都有相同的一面,那就是都体现了君主对臣子的疏远弃逐,都体现了政治这柄双刃剑给予逐臣的警戒和惩罚。
④我们知道,古代士人价值的实现与其同君主间的距离密切相关。从大的方面讲,“修身、齐家”的士人必须借助现实的政治权力才能“治国、平天下”;从小的方面讲,个人禄位、仕途风光等亦须尽可能接近君王才能获得。就君与臣的关系而言,品级愈高,职掌愈重要,愈见君主的信任与器重;而由高官降为卑职,由清要之所到闲散之地,由庙堂之迩到江湖之遥,都意味着与君主在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上的扩大与疏远,都意味着政治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弱化与沦落。
⑤这种君臣之间的掌控权,握在君主和用事者手里。他们通过改变君臣的距离,来操纵臣僚下属的升降荣辱,进而实现对文武百官的驾驭。其正面效用,是对那些欺罔、逞欲、不职、不法的官吏予以应有的惩戒,使已犯者受罚,未犯者知惧,从而约束官员的行为,维护朝廷政治运转的稳定进行。这也是贬谪制度产生的理论依据。其负面效应,一方面表现为昏戾之君逞雷霆之威而无节制,小人窃柄,弄权者得以上下其手,挟私报怨;另一方面,则造成了大批忠正之士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一身去国,万死投荒,使得他们大有为之生命在穷山恶水中被消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贬谪是指对负罪官吏采取减秩降职、出之外地等手段,使其“思过自效”的
一种强制性行政处罚措施。
B.贬谪制度发展到唐五代时期“臻于完整”,其表现可谓严酷激烈,繁复多变,
原因复杂,样态丰富,特点鲜明。
C.古代士人政治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完全取决于君主,小至“修身、齐家”,
大至“治国、平天下”,无一例外。
D.典型贬官和普通贬官的实质有相同的地方,都体现了君主对臣子的疏远弃逐
以及政治权力的威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重点阐释了唐五代时期贬谪制度的特点、类型、本质和影响,条分缕析,
鞭辟入里。
B.第二段列举唐五代贬官的特点,揭示了该制度的成因、影响以及历史发展的规律。
C.第四段围绕“古代士人价值的实现与其同君主间的距离密切相关”一句展开,
论题集中。
D.通观全文,作者主要采用了举例、正反对比等论证方式,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五代的贬谪史,是这一时期政治现实的体现,也是这一时期士人生存状态
和命运沉浮的写照。
B.士人品级的高低,职掌的轻重等个人际遇与其受君主信任、器重的程度以及关
系亲疏密切相关。
C.大批忠正之士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一身去国,万死投荒,在本质上暴露了君主专制制度的残酷暴虐。
D.唐五代时期,封建君主借助贬谪制度,成功地实现了对文武百官的驾驭,有
效地巩固了专制统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3分)
百年震柳
梁 衡
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是日晚8时,风暴大起,四野尘霾,大地颤动,山移、地裂、河断、城陷。黄土高原经这一抖,如骨牌倒地,土块横飞。老百姓惊呼:“山走了!”有整座山滑行三四公里者,最大滑坡面积竟毗连三县,达两千平方公里。山一倒就瞬间塞河成湖,形成无数的大小“海子”。地震中心原有一大盐湖,为西北重要的产盐之地。湖底突然鼓起一道滚动的陡坎,如有人在湖下推行,竟滴水不漏地将整个湖面向北移了一公里,称之为“滚湖”。所有的地标都被扭曲、翻腾得面目全非。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公里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裂缝如闪电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撕为碎片。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摇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
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两个半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人老看脸,树老看皮。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这棵树的树龄已经将近500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400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活了将近100岁。
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能让你心惊肉跳。平常,锯开一根木头,无论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断,又从下往上扭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惨不忍睹。但是这棵树并没有死。地震揪断了它的根,却拔不尽它的须;撕裂了它的躯干,却扯不断它的连理枝。灾难过后,它又慢慢地挺了过来。百年来,在这人迹罕至的桃源深处,阳光暖暖地抚慰着它的身子,细雨轻轻地冲洗着它的伤口,它自身分泌着汁液,小心地自疗自养,生骨长肉。将近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许多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瘤,像一块凝固的岩石,为我们定格了一段难忘的岁月。
柳树这个树种很怪。论性格,它是偏于柔弱一面的,枝条柔韧,婀娜多姿,多生水边。所以柳树常被人作了多情的象征。唐人有折柳相送的习俗,取其情如柳丝,依依不舍。贺知章把柳比作窈窕的美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但在关键时刻,这个弱女子却能以柔克刚,表现出特别的顽强。西北的气候寒冷干旱,是足够恶劣的了,它却能常年扎根于此。在北国的黄土地上,柳树是春天发芽最早、秋天落叶最迟的树,它尽力给大地最多的绿色。当年左宗棠进军西北,别的树不要,却单选中这弱柳与大军同行。“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柳树有一种特殊的本领,遇土即根,有水就长,干旱时就休息,苦熬着等待天雨,但绝不会轻生去死。它的根系特别发达,能在地下给自己铺造一个庞大的供水系统,远远地延伸开去,捕捉哪怕一丝丝的水汽。它木性软,常用来做案板,刀剁而不裂;枝性柔,立于行道旁,风吹而不折。
我想,海原大地震的震波绕地球三圈,移山填河,夺去了28.82万人的生命,而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却能够存活下来,它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一段,不仅概述了约一百年前海原地震的发生过程,而且还详细描
述地震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为下文表现震柳生存环境恶劣作铺垫。
B.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将平常木头剖面上年轮图案的美与震柳树心“惨不忍睹”
的丑进行对比,目的在于引发读者对遭受巨大创伤的古柳的同情。
C.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很多详实的数据,比如地震发生的具体时间、大地裂缝的长
度、古柳的树龄、遇难的人数等,目的是增强文章叙事的真实性。
D.本文格调昂扬,文笔凝练,“山移、地裂、河断、城陷”简洁准确概括了强震
的强度,而“阳光暖暖地抚慰”“细雨轻轻地冲洗”则充满了生命的温暖。
5.文章第四段插入关于柳树的介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6.文章结尾说“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却能够存活下来,它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你认为它会对后人说些什么呢?请根据文本分析探究。(5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1分)
电影《妖猫传》将于2017年12月22日上映,《人物》记者采访了导演陈凯歌。
记者:你是在妈妈朗读唐诗的声音中长大的,选择唐朝背景的《妖猫传》,是否与此有关?
陈凯歌:我爹妈吧,某种程度上算是读书人,尤其我母亲是旧家庭出身,规矩大,也有一点儿旧学的修养,所以对我有点儿影响,教我认点儿字,教我点儿诗词歌赋。别人说陈凯歌熟读唐诗,我觉得没到这种程度;还说是不是小时候受点儿唐诗的熏陶,你今天就拍了《妖猫传》,我觉得也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记者:算是从小就有一个盛唐情结的种子。
陈凯歌:我始终觉得中国的文字之可贵,中国的文学之伟大,衡量一个时代究竟是否是一个好的时代,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它的文学是否昌盛。一两万位诗人,皇帝本人都是诗人,这种时代,我认为它必定是一个政治开明的时代。唐诗的确对我幼年的成长经历有影响,人家总问我唐诗怎么好,我说呢,唐诗总有在某一个瞬间和你的人生际遇相撞的时刻。
记者:所以这次拍唐代的故事会是你心目中特别美好的朝代的一个想象吗?
陈凯歌:咱们今天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复兴到哪儿去啊?复兴到唐去,我自己是这么认为的。唐代,有这么多的诗人,才出现了这么些难以忘怀的伟大诗篇。我觉得唐是中国历史上最重文化的一个时代。现在我们都感觉到经济发展了,其实文化要与之同步才行。所以肯定地说,拍这么一部电影,其中包含着我个人对于唐这样一个时代的某种程度的追思、崇敬。
记者:但现在没什么人读诗了,大家都不谈这个了,对电影来说,会不会是一种冒险?
陈凯歌:怎么说呢,我从拍第一部电影就冒险,当时就有非常有名的电影评论家,很尊重的前辈,看了《黄土地》之后说,电影能这么拍吗?但是后来有接近这位老先生的人说,您换一个眼光,看能不能接受它。它从来就不是一个以传统的叙事方式拍摄的电影。后来老先生跟我有过一次交谈,提及《黄土地》时非常感慨,原来电影在尝试各种不同风格的情况之下,可以有这样的诗意体现出来。其实我觉得在我拍《黄土地》的时候,有沉郁之气。它伴随我在“文化大革命”中间整个10年的成长经历,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感,是对土地、对生活在这个土地上的人群、对自身、对世界的很多很多的疑问,最终表现在《黄土地》里头。
我后来每拍一次电影都给自己一个新的课题,每一次都要拍不太一样的电影,跟前面有变化的电影,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每一次都变成了冒险。倘若我是为米折腰,我肯定不这么做;如果我是精于算计,我也不这么做。其实更多的所谓热爱的单纯,就是从这儿发生的,要切实地去感受,就像恋情,是无条件的,一旦被条件束缚,这个恋情就变质了。
所以小时候父亲总跟我讲艺术是青鸟啊,你抓不到手里,你抓到了,它就死了,一定是永远在向往中,它才会有自己的魅力。
(节选自《人物》月刊2017年第10期)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B.  
C.  
D.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凯歌认为,中国的文字很可贵,中国文学很伟大,衡量一个时代是否伟大
的标准就在于看它的文学是否昌盛。
B.陈凯歌对唐怀着一种追思与崇敬,他认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该复兴到文
学昌盛、政治开明的唐代去。
C.陈凯歌拍电影喜欢探索,在艺术上有无尽的追求。《黄土地》就突破了传统的
叙事方式,在艺术上取得了成功。
D.陈凯歌的电影能够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深刻的思考,是因为他把对土地、对生
活在这个土地上的人群、对自身等的思考融入电影中。
9.人物访谈要有较高的新闻价值,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社会反响,请结合文本就此作简要分析。(5分)

四、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宇文绍节,字挺臣,成都广都人。祖虚中,签书枢密院事。父师瑗,显谟阁待制。父子皆以使北死,无子,孝宗愍之,命其族子绍节为之后,补官仕州县。九年,第进士。累迁宝谟阁待制、知庐州。时韩侂胄方议用兵,绍节至郡,议修筑古城,创造砦栅,专为固圉①计。淮西转运判官邓友龙谮于侂胄,谓绍节但为城守,徒耗财力,无益于事。侂胄以书让绍节绍节复书谓公有复仇之志而无复仇之略有开边之害而无开边之利不量国力浪为进取计非所敢知侂胄得书不乐,乃以李奭代绍节,召还,以宝文阁待制知镇江府。
吴曦据蜀,趣绍节赴阙,任以西讨之事。绍节至,谓大臣曰:“今进攻,则瞿唐一关,彼必固守;若驻军荆南,徒损威望。闻随军转运安丙者素怀忠义,若授以密旨,必能讨贼成功。”大臣用其言,遣丙所亲以帛书达上意,丙卒诛曦。权兵部尚书。统制官高悦在戍所肆为杀掠,远近苦之。绍节召置帐前,收其部曲。俄有诉悦纵所部为寇者,绍节杖杀之,兵民皆欢。升宝文阁学士,试吏部尚书,寻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安丙宣抚四川,或言丙有异志,语闻,廷臣欲易丙。绍节曰:“方诛曦初,安丙一摇足②,全蜀非国家有,顾不以此时为利,今乃有他耶?绍节愿以百口保丙。”丙卒不易。朝廷于蜀事多所咨访,绍节审而后言,皆周悉事情。
嘉定六年正月甲午卒,讣闻,上嗟悼,为改日朝享。进资政殿学士致仕,又赠七官为少师,非常典也。谥曰忠惠。
(节选自《宋史•宇文绍节传》,略有删节)
(注)①圉:读“yǔ”,养马的地方。②摇足:动脚。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侂胄以书让绍节/绍节复书谓公/有复仇之志/而无复仇之略/有开边之害/而无开
边之利/不量国力/浪为进取/计非所敢知/
B.侂胄以书让绍节/绍节复书谓/公有复仇之志/而无复仇之略/有开边之害/而无开边之利/不量国力/浪为进取计/非所敢知/
C.侂胄以书让绍节/绍节复书谓公/有复仇之志/而无复仇之略/有开边之害/而无开
边之利/不量国力/浪为进取计/非所敢知/
D.侂胄以书让绍节/绍节复书谓/公有复仇之志/而无复仇之略/有开边之害/而无开
边之利/不量国力/浪为进取/计非所敢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的“补”“迁”“升”“除”“进”都与官职变动有关,且这里都指官职升迁。
B.阙,本意是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后常用来代指皇帝的居处,也借指朝廷。
C.赠,追赠,指加封死者官职、勋位,古代可用于特别表扬对政府有贡献的死者。
D.谧,即“谥号”,古代对死去的有地位的人接其生平事迹,给予的或褒或贬的
称号。
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宇文绍节出身官宦,世代忠君。他的祖父宇文虚中和父亲宇文师瑗都因为出
使北国而死,宇文绍节以族子身份成为他家后代。
B.宇文绍节谋划长远,措施得当。韩侂胄筹划对敌发兵,宇文绍节在庐州郡中
谋划修筑城池,创立修造砦栅,专门为固守考虑。
C.宇文绍节善于识人,眼光独到。讨伐吴曦时,他推荐了随军转运使安丙,并派遣亲信用帛书传达上意,最终成功诛杀了吴曦。
D. 宇文绍节为国尽忠,深受器重。皇上在得知他去世的消息后,叹息伤悼,为他改变了朝拜祭祀的时间,并给予了特殊的恩典。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有诉悦纵所部为寇者,绍节杖杀之,兵民皆欢。(5分)
(2)朝廷于蜀事多所咨访,绍节审而后言,皆周悉事情。(5分)

五、诗歌鉴赏(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夏夜
(唐)姚合
闲斋深夜静,独坐又闲行。
密树月笼影,疏篱水隔声。
断猿时叫谷,栖鸟每摇柽。
寂寞求名士,谁知此夕情。
14.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题为“夏夜”,却无一字着“夏”,真可谓不着痕迹。
B.首联点明本诗的时间为“深夜”,两个“闲”字看似平常,实则体现出作者内
心隐隐的“闲愁”。
C.断猿意为孤独悲啼之猿。颈联中“断猿时叫谷”借猿声反衬了山谷的幽静。
D.尾联表现了作者心怀天下、想招揽人才为己用的远大理想与抱负。
15.结合全诗,请赏析本诗颔联。(6分)
六、名句名篇默写(9分)
16. 荀子在《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一思想与孔子在《论语十二则》                       的论断不谋而合。
17. 《论语十二则》中,在子夏看来只要做到               ,              ,那么就具备“仁”这种崇高的品德了。
18. 《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有的人遇到危险可以活下来却不苟且偷生,遇到灾难可以避免却能英勇赴死,这是因为               ,              ,这也是一个人向善之心的体现。
19.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提出一个国家通常会遭到衰败灭亡命运的原因是               ,              ,从而引出本文的论点。
20. 《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的直接原因是“齐师伐我”,而他“请见”的根本原因是               ,              。
第二卷
七、语言文字 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绝非____________,而是有着翔实的数据支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中国学生近视高发亟待干预》提到的一组数据也令人____________: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一年级,中国学生的近视比例上升了50%以上。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原因诸多,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防控孩子近视,已____________,不容丝毫延宕。其中,家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据调查,孩子近视,一些家长____________,认为只要成绩好即可,显然,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
当然,不独防治近视,让孩子身心健康,茁壮成长,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不同以往的是,相关制度设计已提出,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府考核指标。只要这一制度发力发威,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一定能够得到遏制并扭转。
2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骇人听闻    触目惊心  刻不容缓  不以为然
B.危言耸听    触目惊心  迫在眉睫  不以为意
C.危言耸听    惊心动魄  迫在眉睫  不以为然
D.骇人听闻    惊心动魄  刻不容缓  不以为意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人,青
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B.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至少6亿多人,青
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C.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人,青少年近
视率居世界第一。
D.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至少6亿多人,青少
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2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或者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
好地拥有出彩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
B.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甚至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
地拥有出彩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
C.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甚至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
丽未来,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
D.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或者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
美丽未来,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
2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小小匾额, ①  如此重要?一是历史上,题匾挂匾曾有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民国文献中 ② 留城乡“无处不匾、无室不匾”的描述。匾额分布范围 ③ 限于国内,在海外,也可以说 ④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匾额。 ⑤ 匾文几乎都引经据典,字字珠玑,以其特有的魅力彰显中国思想、华夏风采。二是优秀匾额的文字多凝聚了中华人文的要义,承载着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等优秀道德,持久地散发出正能量。三是优秀的匾额往往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⑥ 是点睛之语还是书法艺术,都令人叹服。
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何以 尚 并非 只要 而且 无论
B 何以 不论 并非 只有 而且 不仅
C 为何 也 不论 只有 / 而且
D 为何 尚 并非 只要 / /

A. A    B. B    C. C    D. D
25.春华中学举行“全校师生读书月”徽标征集活动,下列是各徽标及推荐理由,其中最切合活动主题的一项是(    )(3分)
 
A.①以学生作为画面主体,展现当代青年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定能引起学生
的共鸣。
B.②画面洗练风趣,猫头鹰专心读书的神态启迪学生读书要专注,给学生方法的
指导。
C.③众人开卷阅读的画面,既突出了读书的主题,又强调了此次活动“全体性”
的特点。
D.④人形的树表达了读书助人成长的寓意,地球图案传达了读书人要行万里路
的理念。
26.下面是我国“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荣誉徽标”,请写出该徽标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5分)
 

八、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著名作家麦家说人生必须配备几副眼镜:一是望远镜,看远;二是显微镜,看细;三是放大镜,看透;四是太阳镜,看淡;五是哈哈镜,笑看人生。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答案

1.C    2.B.    3.D
4.D    
5.①说明原因。第四段介绍柳树的生长习性和特质,对震柳能战胜灾难、顽强存活下来的原因作进一步补充交代。
②照应上文。文章前三段集中写震柳经历强烈地震而不死,第四段则对柳树作总体介绍,上下文结合,相互呼应,使文章内容更加完整。
③丰富内涵。文章引述与柳树相关的习俗、诗句、传说等,使文章内涵更加丰富,文学性更强。    
6.
 ①震柳作为“活化石”,向后人诉说着约一百年前那场巨大的悲剧和不能忘怀的历史。
②告诉后人,面对灾难不要灰心丧气,而应坚韧不拔,顽强坚守。
③启示后人,生命具有惊人的力量,拥有生命就会拥有希望和未来。    
7.B
8.C
9.①时效性强。通过材料开头和出处的时间信息可以看 出,这篇专访在电影公映前2个多月刊出,体现了很强的 时效性。
②主题的选择富有时代精神。这篇访谈选择了 时下人们关注的文化热点——电影《妖猫传》的选材作为 谈话内容,辐射了对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文化发展滞后 问题的思考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文化自信等 重大话题,传递正能量,具有很强的时代感。
③访谈对象 具有典型性。陈凯歌是我国著名的导演,本文通过陈凯 歌的谈话,诠释了一位有良知、有追求的艺术家的情怀, 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
10. B    
11. A    
12.C    
13.
(1)不久有人诉说高悦放纵他的部下抢掠,宇文绍节用杖刑处死了他,军人百姓都欢悦。
(2)朝廷对于四川的事情经常向宇文绍节咨询,宇文绍节详细审查之后再发言,都全面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  
14.D
15.颔联,作者于深夜独坐,只见四周一片静谧,天上皓月当空,笼罩着周围的密树投下的阴影,稀疏的围篱之外,传来叮咚作响的流水声。颔联以流水之声的动,反衬深夜的静,动静结合,渲染深夜环境的静谧,;烘托出作者内心的闲适和淡淡的隐忧;作者借景抒情,表达此时内心的寂寞和百无聊奈之感。
16.思而不学则殆
1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18.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19.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
20.肉食内鄙,未能远谋
21.B    22.C    23.D    24.A     25.C
26. 徽标由汉字“乡”、数字“0”和燃烧的蜡烛组成。“乡”又像数字“3”,它与“0”组成数字30.整体图形构成汉字“师”,代表乡村教师从教30年。弯曲的“乡”和燃烧的蜡烛,寓意乡村教师对乡村教育的无私奉献。


作文:【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中展示了著名作家麦家对人生的解读,指出面对人生际遇应持的态度:看远,看细,看透,看淡与笑看人生等等。可从五个方面中任选一个方面来立意,也可以选取几个方面来写,也可以写我们许多人往往拿错了眼镜,该拿太阳镜时拿了显微镜,该拿望远镜时拿了放大镜,所以经常把事情办糟糕,从而提出关键是要选对眼镜。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陕西省澄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下一个『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