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六校2019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湖南省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六校2019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高三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湖南省湘东六校2018年下期高三联考语文试题(教师版)总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 考试时间:2018年12月7日由醴陵一中•浏阳一中•攸县一中•株洲市八中•株洲市四中•株洲市二中联合命题姓名 考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所谓
试题预览
湖南省湘东六校 2018 年下期高三联考
语文试题(教师版)
总分:150 分 时量:150 分钟 考试时间:2018 年 12 月 7 日 由醴陵一中•浏阳一中•攸县一中•株洲市八中•株洲市四中•株洲市二中联合命题

姓名 考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人文信仰”,它的启发来自现代学者提出的“人文宗教”。新儒家认为,儒家传 统是一种不出世的却具有超越性的东方宗教,它不像其他的宗教,需要有神,有耶稣、安拉 等外在权威。它不需要外在的权威,它有一种具有内在超越性的信仰。内在超越性,也就是 道德心,如孟子所谓“仁义礼智”。儒家传统的这一特质,若称为中华“人文信仰”更准确。
“人文信仰”在儒释道中都有,儒家比较典型,儒家是“以出世的心态行入世的功德”, 在世俗社会中要完成人之为人的使命。一是个体生命的健全,即诚意、正心、修身;另外就 是建功立业,即把“立德、立功、立言”当作人生追求。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具有经济的、政治的、道德文化的属性。但 道德文化属性应是人的最高属性,是人之为人的最高本质。
信仰体系当中,儒家肯定人首先要解决肉体的存在问题,这并非一般人理解的儒家是重 义轻利的。儒家主张在道义的引领下对物质生活的安顿,认为这也是治国理政者须关注的重 中之重。如孔子所说“富之”“ 足食”“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所说“易其田畴,薄 其税敛,民可使富也”;荀子也说“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 政”。在这个基础上,儒家重视和强调人的精神生活,特别是人的道德文化,这是儒家生命 大智慧的主要内涵。
儒学是仁学,但一般只讲“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 达而达人”。关于“爱他人”,孟子曾发挥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将“爱他”或 “他爱”推展为亲亲、仁民、爱物这样三个由近及远的层次。实际上,孔子讲“古之学者为 己”,就彰明了儒学仁学的首要内涵就是“为己之学”。“为己”并不是自私自利,他是先 成就自己。这和现代人生存理念是一致的。一个人要把自己最好的东西开发出来,成长为一 个士,再成长为君子,成长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然后你才能去齐家治国平天下。荀子说过: “知者自知,仁者爱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义”在孟子这里发挥得比较到位。义利并重,以义驭利,这是孟子对儒家核心价值的 阐发。儒学不是不讲功利,而是认为在功利之上有一个更高的价值,更高的原则,并借此来 引领、驾驭功利。这也是对道义上的担当精神的高扬。
荀子则进一步发挥了“礼法”范畴。他把“仁”“义”这个基本的人文信仰转化成内规 矩和外规矩。内规矩即德的柔性约束,外规矩即法的刚性约束。德与法统一起来就是礼或礼 法。德与法一起,共同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形成普遍的秩序与和谐。因此,荀子是儒家“治 统”的系统阐释者,是儒学由纯学术向汉初政治儒学转化、转型的重要中介。
(选自 2017 年 4 月 1 日新华网发展论坛,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新儒家认为,儒家传统是一种东方宗教,它不需要外在权威。内在超越性,亦即道德心, 是儒家传统的一个特质。
B.儒释道中均有“人文信仰”,但儒家比较典型。它是“以出世的心态行入世的功德 ”, 它要完成在世俗社会中人之为人的使命。 C.政治属性、经济属性和道德文化属性都是人类所具有的属性。但其中道德文化属性应是 人的最高属性和最高本质。 D.一般人认为儒家重义轻利。实际上,儒家也看重对人的物质生活的安顿,认为治政者必 须关注“利民”“富民”“裕民”,这体现了儒家的生命大智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儒家不是不讲功利,而是要“义利并重,以义驭利”。荀子则把“仁义”转化成内外规 矩,此即儒家所讲的“礼”。而“礼”是用来协调义利关系的。 B.“人文信仰”这一说法是受现代学者“人文宗教”的启发而得来的。儒家的“人文信仰” 就是要完成健全个体生命和建功立业的使命。 C.文中引用孔子、孟子、荀子关于“利民”“富民”“裕民”的言论,是为了证明儒家主 张在道义的引领下对物质生活的安顿。 D.儒学即仁学。仁学不仅仅讲爱他人,也讲爱自己。不论是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 爱物”,还是孔子的“为己之学”,都应该是儒学仁学的重要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孔子言“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这也是孔子“仁政”思想的体现,而这对当代治政者来 说,也有重要启示和现实意义。 B.孟子的“亲亲”“仁民”“爱物”,从家庭、社会到宇宙万物,层层深入地阐发了“仁” 的内涵,树立了儒家仁者形象。 C.荀子是儒家“治统”的系统阐释者,儒学由此向政治儒学转化。后世很多儒学家的治政 思想为当时统治者所用就是明证。 D.“知者自知,仁者爱人”蕴含了欲为“大丈夫”必先为“士”的道理。一个人首先要成 就自己,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解析】
1.D.试题分析:  D 项,“儒家也看重对人的物质生活的安顿”分析不当。原文是指在“利民”“富民” “裕民”的基础上,儒家重视和强调人的精神生活,这才是儒家生命大智慧的内涵。故选 D。
2.A.试题分析:  A 项,结合文本内容“内规矩即德的柔性约束,外规矩即法的刚性约束。德与法统一起 来就是礼或礼法。德与法一起,共同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形成普遍的秩序与和谐”分析可知,礼是德与法 的统一,它可以约束人们的行为,形成普遍的秩序与和谐,并非专“用来协调义利关系”。故选 A。
3.C.试题分析:  C 项,原文是说“荀子是儒家治统的系统阐释者,是儒学由纯学术向汉初政治儒学转化、 转型的重要中介”,并非“由此向政治儒学转化”。故选 C。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绝代勇将张自忠
张秋铧
1940 年 5 月 23 日,10 万军民聚集在湖北宜昌城内外,为一位殉国的将军送行。就在前 一天,将军的灵柩被抢运到宜昌,本想用汽车将将军的灵柩运到长江码头,然后乘船溯江前 往重庆安葬,但宜昌的军民不肯,坚持要用十里长街相送、人工抬棺材的方式,送将军走完 这抗日战场上的最后一程。
这是一位连最残酷的敌手、凶暴成性的日军,都为之脱帽致敬的绝代勇将:在湖北战场 上壮烈殉国的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上将张自忠将军——二战时期,盟军军衔最高的阵亡 将领。
战火仍在延续,日军的飞机反复在宜昌城上空盘旋,随时有轰炸人群的可能,但 10 万 军民不为所动,依然坚持哀送将军。日军似乎也很配合,尽管战机几次低空盘旋,但他们并 未轰炸送葬的队伍。
那是 1929 年,张自忠升任西北军第六师师长,有一次一个营长侵吞士兵存款,张自忠 查实后,立即集合全师干部,当众责打了这个营长 200 军棍,并撤职镣押。张自忠经常在深 夜巡视士兵寝室,帮士兵盖被子,每逢星期天,他还经常拿钱和吃喝的物品,给军队里受伤 的士兵。平日里,他和士兵们穿着一样的军服,吃着一样的大锅饭。为了磨练官兵意志,他 在冰天雪地里自己带头脱掉大衣,要士兵们跟着他一起进行雪地行军训练。由此,张自忠的 部队以“将不畏死,兵不惜命”而著称。
1937 年,在卢沟桥抗战后,二十九军决定战略转移离开北平,军长宋哲元在撤退之际, 要求第三十八师师长张自忠留下担任北平市长与日军进行周旋。外界并不知张自忠奉了密令 留下,当时国内的报纸,纷纷责骂张自忠是无耻汉奸,将其称为“张逆自忠”;为了洗刷这 个罪名,张自忠秘密潜逃离开日军监控,南下向蒋介石汇报北平战守经过。
1938 年返回部队后,张自忠面对部队官兵痛哭失声:“今日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 乃与大家共寻死所!”
1940 年,抗战已进入相持阶段,国民政府退守重庆,日军为了进攻重庆,连续进攻襄 阳、鄂西一带。
5 月 1 日,张自忠亲笔给三十三集团军的各部队和将领写信昭告:“国家到了如此地步, 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 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
5 月 16 日,日军获悉国军有高级将领正在南瓜店一带指挥作战,随即调集飞机和重兵, 猛烈轰炸我方阵地,三十三集团军属下的七十四师主力弹药将尽,部队电话询问张自忠可否 先行退却,张自忠回答道:“现在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正是军人杀敌报国之时,子弹打完了, 要用刺刀杀,刺刀断了,要用拳头打,用牙齿咬。”
上午 11 时许,三十三集团军的警卫团阵地被日军突破,激战到中午时,张自忠手下的
2000 多官兵几乎全部战亡,他身边仅剩下几十名警卫人员,将士们也仍然誓死保卫着他, 并一面高喊:“司令快走,司令快走!”
张自忠的副官马孝堂,向来救援的国军讲述着:“总司令猛然前扑,旋又立起,右肩后 流血了!很显然是被炮弹碎片炸伤了。到了十里长山,还在指挥,接着左臂也在流血!但是 总司令仍然站在那里,怒目圆睁,大声呼喊着,指挥着。”“他的腿上也流了血,血湿透了 袜脚。我见总司令突然向后一歪,右胸就往外喷血,总司令脱了上衣军装,让我给他裹伤, 血如泉涌。我刚包扎完,敌人就一窝蜂上来了!”
对于张自忠将军的阵亡过程,侵华日军在《231 联队史》中也有记载:“第四分队的藤 冈一等兵端着刺刀向敌方最高指挥官模样的大身材军官冲去,此人从血泊中猛站起来,眼睛 死死盯住藤冈。当冲到距这个大身材军官只有不到三米的距离时,藤冈从他射出来的眼光中, 感到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威严,竟不由自主地愣在了原地。这时背后响起了枪声,第三中队长 堂野射出了一颗子弹,命中了这个军官的头部。他的脸上微微出现了难受的表情。此时,藤 冈像是被枪声惊醒,也狠心起来,倾全身之力,举起刺刀,向高大的身躯深深扎去。这个高 大身躯再也支持不住了,像山体倒塌似的轰然倒地。”
噩耗传开后,蒋介石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抢回张自忠将军的尸体,最终经增援的 38 师 官兵浴血奋战,张自忠的遗体被抢运回后方,因此也就有了宜昌十万市民为将军送行的感人 场面。
“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终换得马革裹尸还!” 毛泽东为张自忠题词:“尽忠报国”。
(节选自《捍疆卫士张自忠》,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开头部分写宜昌军民十里哀送张自忠将军的场面,渲染了一种悲恸的气氛,表达了 抗战军民对这位爱国将领的崇敬之情。 B.小说在构思上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先写张自忠将军战死疆场,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再 写主人公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故事。 C.“今日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乃与大家共寻死所!”,这句话表达了张自忠将军誓 死报国,与国家民族共存亡的决心。 D.国共两党的领导人都对张自忠将军的一生做了高度的评价,蒋介石着重于称颂其战绩, 而毛泽东则着重于褒扬其爱国主义精神。
5.请结合文章分析张自忠将军的形象特点。(6 分)



6.小说中,对张自忠将军阵亡过程的叙述,既有其副官的叙述,又有日军的记载,二者有 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4.B(“时间顺序”错)
5.①治军严明。如惩治侵吞士兵存款的营长。②关爱士兵。如深夜给士兵盖被子,常拿钱和物品给受伤的 士兵。③忍辱负重。如留守北平,背负汉奸骂名。④英勇无畏。如指挥军队抗日,视死如归。⑤爱国抗敌。 心系国难,多次表达杀敌报国的愿望和决心。(一点 2 分,答对三点得 6 分,言之成理可适当计分)
6.不同:①叙述角度不同。张自忠将军的副官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而日军是以第三人称叙述的。②侧重 点不同。副官马孝堂的叙述着重于张自忠将军流血牺牲的具体过程,而日军的叙述着重于表现张自忠将军 临死前的威严眼光和高大身躯。(4 分,一点 2 分。答其它方面,合理的可酌情给分) 作用:①增强作品的真实性。敌我两方叙述同一情节,增加故事的可信度。②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敌我两 方的叙述多角度地展示了人物英勇无畏的精神。( 2 分,一点 1 分。答其它作用,合理的可酌情给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港珠澳大桥全长 55 公里,从筹备、建设到通车,历时 15 年,是中国第一例集桥、双人 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经过伶仃洋海域中最繁忙的主航道,该航道目前 达到 10 万吨级通航等级,远期 30 万吨油轮可以通行。如果在此建造桥梁,必然是跨径很大、 净空很高、桥塔耸立的悬索桥梁。但同时该处临近香港国际机场,对航空领域的建筑物高度 有着严格的限定。所以,隧道成为唯一可行的方案。为了实现桥梁与隧道之间的转换,故在 隧道两端修建人工岛。于是,形成了港珠澳大桥的桥岛隧相结合的建设方式。
“超级工程”背后有“超级创新”。港珠澳大桥建设难度极大,铺设了世界上最难、最 长、最深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仅专利就达
400 项之多,填补了多个领域的空白。

材料二: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 年 10 月 24 日)
日本《每日新闻》23 日评论称,港珠澳大桥开通是大湾区发展的里程碑式事件,大湾 区经济圈将超过纽约经济圈和东京经济圈,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美国《华尔街日报》23 日的报道提到,大湾区进一步整合面临诸多复杂情况,例如相 异的法律和税收制度,中国内地的资本账户仍相对封闭,而香港和澳门是自由港,各自拥有 自己的货币且没有资本管控。报道还特意关注一个问题:在香港和澳门,机动车都靠左行驶,
而在中国内地则是靠右通行,如何解决?
英国广播公司 23 日载文道,中国开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但需要吗?此前,他们更是 在网站刊长文列出一大串港珠澳大桥在香港的“争议”——逾千亿港元的拨款、实质效益疑 问、工伤事故、建筑质量、环保等。
美国彭博新闻社网站 23 日报道,又一个将香港拉入中国内地怀抱的项目完成,该项目 将曾作为欧洲前哨的香港和澳门与中国内地联结起来。这个项目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宏伟 计划的一部分,它将粤港澳大湾区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可与美国硅谷抗衡的高科技中心。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 年 10 月 24 日)
材料三: 港珠澳大桥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桥通车后,将大大缩短香港、珠
海、澳门三地的时空距离,从香港到珠海、澳门驱车仅需 30 分钟的车程。通车前,如果陆 路往来三地,只能绕道东莞虎门大桥,车程在 3 小时左右;水路乘高速客轮也要 1 个小时。 从社会经济发展层面而言,大桥的通车将提升珠海等三地人员和生产资料的流动效率,加深 香港与珠江西岸的联系,为香港与珠江西岸城市群的产业合作提供交通便利,为港澳经济发 展提供更便利的腹地空间,并由此促进港珠澳产业的互动交流和升级。也就是说,港珠澳大 桥对于港珠澳大湾区、泛珠三角区域乃至“一带一路”的建设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前夕,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接受香港媒体专访时表示,港珠澳大桥 对大湾区经济增长有重大的支撑作用,会为区内产生几十万亿经济效益,经济价值远超大桥 本身 1000 多亿元港币的投资,因此他对大桥收回成本很有信心。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 年 10 月 24 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英国广播公司基于成本、效益、事故、环保、质量等一系列“争议”问题,对港珠澳大桥 的修建持否定态度。 B.港珠澳大桥经过伶仃洋海域的路段受海域、空域条件的限制,不能建设悬索桥梁,隧道成 为必须的可行性方案。 C.美国彭博新闻社对建成的港珠澳大桥不仅关注到它在科技方面的影响,而且更多地关注到 可能带来的政治效应。 D.港珠澳大桥投资大,建设时间长,但孟凡超认为成本回收不是问题,并对其未来的经济效 益持乐观态度。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作为我国首例采用桥岛隧相结合方式建成的港珠澳大桥,解决了大量实际难题,体现出我 国桥梁建设的进步。 B.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和通车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将对我国“一带一路”的建 设产生深远影响。 C.港珠澳大桥通车后,三地之间通行方式更加多样化,人员物资流动加快,产业合作更加便 利。 D.由材料二可见,各国媒体都高度关注港珠澳大桥建成的深远意义,也客观地指出了大桥修 建带来的问题。
9.《人民日报》《华尔街日报》《光明日报》报道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概括。
(6 分)
7.A
8.D
9.①《人民日报》报道侧重港珠澳大桥以隧道为主的技术创新,突出港珠澳大桥建设的难度之大。
②《华尔街日报》报道侧重大桥通车后大湾区整合面临的问题,突出大湾区整合的复杂性。
③《光明日报》报道侧重大桥建设通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突出其所带来的便利性。 (6 分,每条 2 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曹修古,字述之,建州建安人。进士起家,累迁秘书丞、同判饶州。宋绶荐其材,召还,
以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上四事,曰行法令、审故事、惜材力、辨忠邪,辞甚切至。又奏: “唐贞观中,尝下诏令致仕官班本品见任上,欲其知耻而勇退也。比有年余八十,尚任班行
①,心力既衰,官事何补。请下有司,敕文武官年及七十,上书自言,特与迁官致仕,仍从 贞观旧制,虽宿德勋贤,自如故事。”因著为令。
修古尝偕三院②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
修古奏:“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 治。”帝闻,立命笞之。晏殊以笏击人折齿。修古奏:“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 大臣体。古者,三.公.不按吏,先朝陈恕于中书榜人,实时罢黜。请正典刑,以允公议。”禁 中以翡翠羽为服玩,诏市于南越。修古以谓重伤物命,且真宗时尝禁采狨毛,故事未远。命 罢之。时颇崇建塔庙,议营金阁,费不可胜计,修古极陈其不可。
久之,出.知歙州,徙南剑州,复为开封府判官。历殿中侍御史,擢尚书刑部员外郎、知
杂司事、权同判吏部流内铨。未逾月,会太后兄子刘从德死,录其姻戚至于厮役几八十人, 龙图阁直学士马季良、集贤校理钱暖皆缘遗奏超授官秩,修古与杨偕、郭劝、段少连交章论 列。太后怒,下其章中书。大臣请黜修古知衢州,余以次贬。太后以为责轻,命皆削一官, 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未行,改知兴化军。会赦.复官,卒。
修古立朝,慷慨有风节。当太后临朝,权幸用事,人人顾望畏忌,而修古遇事辄言,无 所回挠。既没,人多惜之。家贫,不能归葬,宾佐赙钱五十万。季女泣白其母曰:“奈何以 是累吾先人也。”卒拒不纳。太后崩,帝思修古忠,特赠右谏议大夫,赐其家钱二十万。
(选自《宋史•曹修古传》,有删节)
【注】①班行:上朝的位次。②三院: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 B.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 C.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 D.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黄门,官职名,汉朝设有黄门令、小黄门、中黄门等,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成员,皆以宦官 来充任此职,故后世亦称宦官为黄门。 B.三公,秦朝最尊显的官职,秦以后多为虚职。一说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一说为司徒、 司马、司空,另一说为太师、太傅、太保。 C.赦,帝王以施恩的名义来赦免所有的犯人。如皇帝登基、更换年号、立皇后、立太子或者 遭遇天灾等情况是,常常会颁布赦令。 D.“出”,指古代在京城担任职务的官员前往地方担任职务,也称“外放”、“放外任”, 与地方官员进朝廷任职的“入”相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曹修古恪尽职守,尽职尽责。他身为监察御史,监察百官,整肃朝仪,不管是太监侮慢
还是宰相失体,他都及时参奏,仗义执言,要求严惩以正典刑。 B.曹修古关心朝政,积极进言。当他看到有的官员八十多岁心力俱衰却依然在职,于是建 议文武官员七十岁应主动退休,概无例外,朝廷据此定为法令。 C.曹修古不惧权贵,遇事敢言。太后侄儿刘从德死后,朝廷越级任用了一大批刘家亲戚乃 至厮役,他极力反对,惹怒太后,被削官一级,最后改知兴化军。 D.曹修古为官清廉,家无余财。在他死后,他的家人连扶其灵柩回故乡安葬的费用都没有。 太后去世以后,皇帝想到他的忠贞,赏赐了他的家人五十万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晏殊以笏击人折齿。修古奏:“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体。”


(2)季女泣白其母曰:“奈何以是累吾先人也。”卒拒不纳。
【解析】
10.B 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
11.C   “所有的犯人”说法错误,谋反、欺君,都不是赦免之内。
12.D   D 项,“赏赐他的家人五十万钱”说法错误,原文为“赐其家钱二十万”。故选 D。
13.⑴晏殊用笏板打人,把人牙齿都打断了。曹修古上书:“晏殊身为宰相,为百官效法的榜样,他却因愤怒 急躁而有失大臣的体统。(关键词: “折”,使动用法,打断,使……折断;“辅弼”,宰相,辅弼大臣, 辅佐君王的人;“法”,效法;““亡”,通“无”,没有。)
⑵小女儿哭着对母亲说:“怎么能因为这件事损害父亲的名誉。”最终拒绝而没有接受。
(关键词:“季”,指最小的;“白”,对……说,告诉;“奈何”,怎么,怎么能;“累”,连累,指 损害; “卒拒不纳”,最终拒绝而没有接受。)


参考译文: 曹修古,字述之,是建州建安人。凭着考中进士为官,一直升至秘书丞,外任饶州通判。宋绶因他有卓越
的才能而举荐他,他被召还朝廷,以太常博士的身份兼任监察御史。他上书奏说了四条建议:贯彻法令、审查 旧制、爱惜财物、分辨忠奸,言辞十分恳切。又上奏说:“唐代贞观年间,曾经下诏令,规定退休官员朝班的 位置在本品现任官员的上列,目的是想使官员知羞耻而勇于退职。近来有人年纪已经超过八十岁,仍然站在 朝班行列,精力已经衰弱,对官事有什么补益?请下诏给有关部门,命令文武官员,年龄达到七十的,自己上书 提出申请,朝廷特别予以升官退休,仍遵从贞观旧制,即便德高望重和功勋卓著的官员,自当依照惯例退休。” 朝廷于是据此制定了法令。
曹修古曾经同三院御史一行十二人上早朝,快要到达朝堂的时候,有两个太监骑马不肯回避,有人呵斥 他们停止,反而被他们二人责骂。曹修古上奏说:“先前的史籍说,御史台有尊严,天子才有尊严。旧时制度 规定,三院御史同行的规格与知杂事相同,如今这两个太监如此轻侮怠慢,请将他们交付主管官员弹劾治罪。” 皇上听说此事,立即下令笞打那二人。晏殊用笏板打人,把那人的牙齿都打断了。曹修古上书:“晏殊身为宰 相,为百官效法的榜样,他却因愤怒急躁而有失大臣的体统。古时候,三公犯法不交官吏查办,前朝陈恕在中 书省打人,当即就被罢黜官职。请依照典法对晏殊予以惩治,来平息舆论。”王宫内丶把翡翠鸟的羽毛作为 衣服的装饰,皇上下诏让到南越地区去购买。曹修古认为这种做法是伤害生命,而且宋真宗时期曾经禁止采 集猴毛,旧例尚未久远。于是皇上就下令停办此事。当时特别崇尚修建塔寺,朝廷商议搭建饰金的楼阁,所需 费用多得数不尽,曹修古极力陈言此事不可实行。过了很久,外出担任歙州知州,转任南剑州知州,又任开封 府判官。历任殿中侍御史,擢升尚书刑部员外郎、知杂司事,并代理同判吏部流内铨。未过月,正值太后兄长 的儿子刘从德死亡,朝廷录用他的亲族乃至仆役差不多八十人,龙图阁直学士马季良、集贤校理钱暧,都因为 他的遗奏越级授予官阶。曹修古与杨偕、郭劝、段少连交替上奏批评。太后大怒,把奏章交付中书省论罪。 大臣请求贬曹修古为衢州知州,其余官员依次处罚。太后认为责罚过轻,命令全部削去官阶一级,任命曹修古 为工部员外郎、兼任杭州通判,还未起身,又改任兴化军知军。恰逢天下大赦,官复原位,却仙逝了。曹修古
当朝为官时,慷慨有风骨节操。当太后临朝听政时,权贵幸臣当权,人人都顾虑害怕,曹修古却遇到事情就上 书直言,从不回避屈服。曹修古逝去之后,人们都十分痛惜。他家中贫困,不能把灵柩运回故乡安葬,他生前 的部属和幕僚筹集五十万钱以资助办理后事。他的小女儿哭着对母亲说:“怎么能因为这件事连累我父亲的 名誉呢!”最终拒绝没有接受。等到太后去世,皇上想到曹修古的忠贞,特别赠官为右谏议大夫,赏赐他家人 二十万钱。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唐)韦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试题』  下一个『湖南省邵阳二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