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市西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上海市市西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高三上册 沪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9届市西中学高三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一积累应用l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2)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周邦彦《苏幕遮》)(3)《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句抒发了苏轼对久别的弟弟,更是对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美好祝愿。2.按要求
试题预览
2019届市西中学高三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一  积累应用   l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2)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 侵晓窥檐语 。(周邦彦《苏幕遮》)
(3)《水调歌头》中,“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两句抒发了苏轼对久别的弟弟,更是对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美好祝愿。
2.按要求选择。(5分)
⑴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2分)
A.除夕之夜,小明在朋友圈发送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达对于辞旧迎新的思考,对于亲友的祝福。
B.同窗共读是我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收获学识和精神的成长。
C.小李同学不善于与人交流,他的好朋友劝勉他:“不学诗,无以言”。
D.我们在使用手机的时候,应该明确“君子使物,不为物使”,培养自律意识,成为工具的主人。
⑵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A )。(3分)
近几十年来,         ,          ,         
,          ,        ,        。
随着国力的增长,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
①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的平均水平
②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③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④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
⑤尽管是对增长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谁也无法否认增长的事实
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A. ②④③⑥①⑤    B.②⑤⑥③④①    
C.④②⑥①③⑤      D.⑥①②④⑤③
 
二、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幸福
①近日,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冯象先生做客华东政法大学,开讲“AI伦理和法学的危机”。讲座从前段时间热极一时的AlphaGo与李世石九段的对弈说起。抛开对弈的棋局不论,仅从人工智能(AI)的角度来看,此次对决就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因为,AlphaGo的设计是从完全信息博弈的游戏里战胜了人类顶尖棋手。所谓完全信息博弈是指参与双方都完全了解规则,并且具备学习规则的能力。这便引发了冯象的兴趣:假如机器在一切规则清晰、任务明确的工作上都能取代人类的话,那人类社会将如何应对?
②AlphaGo的人工智能运用范围只是围棋。但是,从它展现出的人工智能的潜力来看,如果类似水平的人工智能可以在通用智能上获得发展,在自然语言上有更为广泛地运用,那么人工智能或许就不再是被人类所利用的对象,而可能与人类平等共处了。
③当人工智能扩展到其他领域,当它们与人类在操作方面不相上下,甚至超过我们的时候,人类的生存状况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冯象从他熟悉的法律领域说起。他推测人工智能将会在法律领域获得广泛运用,这是同人工智能的算法与法律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法律事务要求规则统一,绝大部分案件信息透明,可以运用明晰的规则做出断案。今天大量的司法从业者只要遵从法律条例,就能够正确完成工作,而人工智能在不久的将来会游刃有余地处理此类案件。人类只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如此一来,人工智能便从自然科学领域冲击了现有的法学人员结构,甚至会影响到大学的法律专业。更重要的是,未来的法律争论都需要借助人工智能理清思路,就像我们今天的行政管理不能离开电脑一样。法学必须要变革的危机时刻即将到来。人类究竟是选择与机器合作,还是选择让机器彻底地自动化,以至于人类完全不用操心这件事情?
⑤这种担心是不是过早了呢,或者想象力过于丰富了?其实不然,写作《资本论》时期的马克思曾经写过有关机器问题的笔记,他在19世纪就从经济学与哲学的视角分析了机器能够解放劳动力的可能性。在他的基本判断中,进入生产领域的机器最为重要的贡献是将劳动力从工作中解放出来,生产资料的生产不再由人来完成,而是由机器来完成。于是,人类将在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同时,获得巨大的闲暇时间。
⑥在不久的未来,当人机相处就像现在人与人之间相处这样平常的时候,人与机器之间的交往规则,也一定同人与人之间一样,需要伦理与法律的规范。人类交往的伦理意义是,每一个人背后都有一套文明传统的支撑,语言、习俗、禁忌等等都为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往提供了伦理依据。
⑦一旦具有全面克服自然语言的机器人广泛运用到社会各个领域,并在社会生活中与人类广泛协作,那么人机关系就将从目前的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进发为日常交往行为。人机交往将和人际交往一样,成为人类社会的常态。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今天人类提前设想人和机器的伦理与法律关系并非多虑,要知道时至今日,哲学、伦理学与社会理论仍在研究社会内部宽泛的合理性,研究规范行为、表达行为等等人类实践如何真正在共识中建立交往实践,避免误解与冲突。
⑧冯象提到,人类可以继续讨论究竟以何种方式制定人机相处的原则,首要考虑人的价值,以及支撑着人类价值的现代文明制度。就现有情况来看,人类社会面临着几项无可争议的前提事实:(1)人工智能逐步取代劳动力之后,大量劳动力将失去工作机会,转向依靠由人工智能创造出的社会福利才能生活;(2)建立公平公正的福利社会已成为人人向往的共识,发达国家必须无限提高福利水平;然而,就今天发生在欧洲的难民危机来看,人类社会现有的私有制及其理念尚无法兼容人类自身的问题,前往欧洲的难民在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下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欧洲社会一方面出于人道主义理念不得不接收难民,另一方面也为难民在现有社会秩序与经济结构中的安置大伤脑筋。最终,人类的现代文明制度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尊重人的价值、服务于人的价值,不仅是当前的难题,也将是来来的难题。
⑨冯象认为,人的问题就是有关幸福的问题。他引用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最后部分有关第七天的讨论作结,“第七日,创世结束,上帝歇工。他为第七日赐福,定为圣日。因为在这一天上帝完成了创世,休息了。”“那时候我们会充满和洋溢着福泽与神圣,我们将会休息。”冯象说,第七日一定要属于人类,这意味着人类未来的命运一定是要属人的。人与机器的和谐共处,无论具体上如何实现,最终人们一定要在与人工智能共存的未来,获得属于人性的幸福。
3.第⑨段中“第七日”在文中具体是指 人类与机器达成和谐相处,人们能够享有幸福的                     的时候 。(2分)
4.根据上下文在第③段的横线处补上恰当的内容。(2分)
人类只剩下在信息不充分、规则不明确、需要因人而异的复杂案件中发挥自己的才能
5.对第⑧、⑨段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C )。(3分)
A. 人类还不能完全尊重人的价值,这是文明社会面临的难题。
B. 人机相处的原则首先要考虑人的价值以及现代文明制度。
C. 欧洲难民危机是人类现有的社会秩序与人类价值观的矛盾。
D. 不管人机以何种方式相处,人类最终会获得人性的幸福。

6.概括文中马克思和冯象分别从怎样的视角认知“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关系。(4分)
马克思从经济学和哲学的视角认为机器将取代生产资料的生产,解放劳动力;冯象从法律与伦理格局视角来探讨人机相处的原则。
7. 冯象先生开讲“AI伦理和法学的危机”,最终却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幸福”。你认为这个讲座是否离题,请根据讲座的思路来做分析。(5分)
答案示例:没有离题。冯象先生开讲“AI伦理和法学的危机”,源于对AlphaGo与李世石九段的对弈背后“假如机器能取代人类,人类社会将如何应对?”的思考;“法学即将到来的危机”仅仅是一个点,讲座推广到了更多领域,讨论人类与机器的相处亟待制定规则这个应对策略,而制定规则首先要考虑的是人的价值和现代文明制度;而人的问题的就是有关幸福的问题。讨论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关系,最终是为了获得人类的幸福。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
 
西方的光,东方的影
①来到爱荷华城后,每天都震撼于此处日落的美。我很难找到确切的词汇来形容眼前日落的盛况,因为猛然发现自己的中国经验完全无法适用。
②在国内,日落也是美的,你会看到一枚咸鸭蛋般的夕阳缓缓落下,落下后,天边飘荡着绛紫色的襟带。爱荷华的日落很晚。夏天,夕阳要到晚上八点才开始依依不舍地退场。并且,日落最初昭示她的存在并非以溏心蛋那样的形状,她早已落到地平线以下,你看到的是整片天空的万道光芒,所有的云朵都是大块大块的金色,奔腾、立体、连绵不绝、充满力量,叫人联想起文艺复兴时期教堂的镀金浮雕。
③我总觉得,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夕阳美景在东西方文化中激起的回响也完全不同。在东方文化中,日落总使人遗憾。然而,在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中,日落的内涵却完全不一样。小时候读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就一直有个困惑:斯嘉丽在失去女儿邦尼,丈夫瑞德也离开自己之后,究竟是哪来的勇气,独自站上荒原面对夕阳,说出那句著名的“明天,又是一天”?
④偶然的一趟路程让我似乎寻到了问题的答案。那天,我在克林顿街等校车等了近半个小时,眼见着晕染整片天空的耀人金色渐渐被殷红取代。然而,当我坐校车再耗费半小时光景回到位于西校区的宿舍时,刚下车的我竟然发现:即使黑夜已降临,那地平线仍是一道炫目的金光。此刻,我深切地体会到日落释放的信号,是温暖,是希望,是永恒的光芒。
⑤光这个意象,在西方文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其英译就是“点亮”。光与黑暗的分界也就是文明与愚昧的划分,甚至可以说,光早已决定了西方人眼中的美学标准。
⑥西方人理想的家是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玻璃窗要擦得通透,让阳光能够完完全全照进来;客厅里设有壁炉,不仅是为了冬日取暖,也是漫漫长夜光芒的所在。无论在欧洲还是美国,公园里是成片的草地,你会看到人们在草地上或坐或躺或野餐,尽情享受阳光的滋养。
⑦常常在这种时候,我会感慨,东西方文化竟是如此不同!中国人为世界文明贡献了诸多发明,然而玻璃这东西恰恰不是我们发明的,甚至也不在我们悠久的历史中占据什么重要的位置。或者可以这么说,玻璃这东西应该是被我们的美学排斥的——太通透,让所有东西一览无余,还有什么意思呢?确实,在传统的东方,纸才是符合我们生活趣味的发明,它让明烈的阳光减去锐利的锋芒,又让门窗上精心设计的寿字阑干以一种柔和的形态投影在地上。如果说西方人爱的是光,那我们东方人确实更爱阴翳。
⑧如果你醉心于中国的园林,那你恐怕要觉得西方的公园多少是缺乏诗意的。我们的美源于一个“遮”字,芳草古木要用小桥流水或亭台楼阁掩去一部分,若隐若现,如此,才有了移步换景,才有了曲径通幽。
⑨不仅如此,文艺作品中流露出的对女性美的感知,西方和东方也迥然相异。
⑩无论是文艺复兴的画作,还是之后的印象派,西方人眼中女性的美很大程度上由光展现,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德加画中的芭蕾女孩,画家都用心将光引到画上,照亮女性。
⑿同样是女性的美,在东方的文艺作品中则更多借助被遮掩的部分来显现,有点欲盖弥彰的意味。中国古典戏剧舞台上女性角色手中的扇子,偶尔甩起的长长的水袖,常常会遮去容貌的一部分。这被遮掩的一部分便脱离了现实的桎梏,任凭各人天马行空的揣想。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日本文坛巨匠川端康成的作品《雪国》中,岛村初次见到叶子的描写就洋溢着一种东方的情致。
⒀川端呈现的是阴翳中似幻似真的少女叶子的面庞,正因为模糊不清,才成为想象的对象,成为情感的对象。最后真作假时假亦真,表面上窗玻璃映出的叶子的脸庞是虚像,但这一刻却是唯独属于岛村的对叶子的“看见”,没有别人可以拥有这样一个叶子。
⒁我固然能感到西方的光芒对人的感召和鼓舞,但更喜欢东方人和阴翳玩的游戏,东方强于感官,而西方胜于逻辑,各有所长,但我们似乎不认为“强于感官”是什么值得骄傲的资本。而今的我们还剩下多少阴翳可言呢?我们的公寓、大厦也都安上了玻璃,厕所铺上白色的瓷砖,宛然脱胎成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我们也都熟练掌握了西方的礼仪,说话时要和对方保持眼神的交流以示尊重——连对方的脸上有几颗雀斑也能清晰数出的时候,留给美的空间,是否还存在呢?
                                                       (有删改)
8.概括第①段画线句中作者“震撼”的具体原因。(3分)
①爱荷华的日落很晚;②落日的景象极为壮丽多姿,充满力量。
9. 分析第③段写作者小时候读《飘》的困惑,用意是什么?(4分)
丧女和丈夫离开应是斯嘉丽人生中的极大不幸,但她依然对人生与未来满怀信心。这与作者传统的中国式情感体验完全相反。照应上文议论“在西方文化中,日落的内涵完全不一样”,为下文作者在美国实际观赏日落时感受到的“温暖、希望、光芒”的全新体验作铺垫。    
10. 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赏析标题“西方的光,东方的影”。(4分)
内容上:以“光”与“影”分别代指西方与东方两种不同的文化观与审美观,将抽象的理论借助生动鲜明的感性意象表达出来,便于读者理解,使文章富于感染力。        
形式上:以两个结构一致的短语为题,整饬简洁,高度凝练。②“光”与“影”是文章的线索,将各种素材有机组织在一起。
11.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考的意义。(4分)
 答案示例:作者认为东西方的审美观念迥异,东方强于感官,西方胜于逻辑,原本各有所长。但是,如果我们一味接受西方的审美观念,而丢弃东方审美观念中的独特价值,则是不足取的。这种思考对当下人有警醒的作用。在文化观念碰撞日趋频繁的当下,我们不仅要充分看到东西方文化各自的美,更需要深入理解本民族的文化特质,发现其价值,不要陷入文化虚无的泥淖之中。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山花        唐•钱起
山花照坞复烧溪,树树枝枝尽可迷。
野客未来枝畔立,流莺已向树边啼。
 从容只是愁风起,眷恋常须向日西。 别有妖妍胜桃李,攀来折去亦成蹊。
【注释】钱起(722—780),字仲文,吴兴(今浙江省湖州一带)人。玄宗天宝十年(751)进士,历任校书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有《钱考功集》。烧溪:红花映照在水中,似火烧,使溪水显出一片火红。
12 .这首诗共有几联对仗?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一联        B.二联       C.三联       D.四联
13.这首诗以花喻人,以下对所喻之人的推断最合理的一项是( A )。(2分)
   A. 隐居高士    B. 落魄才子   C.被贬官员   D.山村思妇
14.本诗是怎样表现山花之美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4分)
首联正面描写,写出山花色彩艳丽、分布广阔,让人陶醉沉迷。颔联侧面烘托,野客未来、流莺已至,写出山花之美的吸引力。颈联通过写自己赏花的心理感受来表现山花之美。唯恐风起花落,往往到黄昏都不舍离去,可见山花之美。尾联通过与桃李对比(或化用典故)来赞美山花之美胜桃李,并和桃李一样有“下自成蹊”的魅力。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8分)
①公孙贺字子叔,北地义渠人也。贺祖父昆邪景帝时为陇西守以将军击吴楚有功封平曲侯著书十余篇。
②贺少为骑士,从军数有功。自武帝为太子时,贺为舍人,及武帝即位,迁至太仆。贺夫人君孺,卫皇后姊也,贺由是有宠。元光中为轻车将军,军马邑。后四岁,出云中。后八岁,遂代石庆为丞相,封葛绎侯。时朝廷多事,督责大臣。自公孙弘后,丞相李蔡、严青翟、赵周三人比坐事死。石庆虽以谨得终,然数被谴。
③初,贺引拜为丞相,不受印绶,顿首涕泣,曰:“臣本边鄙,以鞍马骑射为官,材诚不任宰相。”上与左右见贺悲哀,感动下泣,曰:“扶起丞相。”贺不肯起,上乃起去,贺不得已拜。出,左右问其故,贺曰:“主上贤明,臣不足以称,恐负重责,从是殆矣。”
④贺子敬声,代贺为太仆,父子并居公卿位。敬声以皇后姊子,骄奢不奉法,征和中擅用北军钱千九百万,发觉,下狱。是时,诏捕阳陵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贺自请逐捕安世以赎敬声罪。上许之。后果得安世。安世者,京师大侠也,闻贺欲以赎子,笑曰:“丞相祸及宗矣。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安世遂从狱中上书,告敬声与阳石公主有私,及使人巫祭祠诅上,且上甘泉当驰道埋偶人,祝诅有恶言。下有司案验贺,穷治所犯,遂父子死狱中,家族。
                               节选自《汉书•公孙贺传》
15.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元光中为轻车将军,军马邑( 驻扎 ) 
(2)石庆虽以谨得终,然数被谴  ( 斥责 )   
16.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父子并居公卿位(  A  )
A.居官任职         B.岁月不居        
 C.后来居上         D.安居乐业
(2)丞相李蔡、严青翟、赵周三人比坐事死( D )
A.比权量力         B.比肩接踵        
 C.无与伦比         D.比屋连甍
17.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 贺祖父昆邪/景帝时/为陇西守/以将军/击吴楚/有功封平曲侯/著书十余篇。
B. 贺祖父/昆邪景帝时为陇西守/以将军击吴/楚有功/封平曲侯/著书十余篇。
C. 贺祖父昆邪景帝/时为陇西守/以将军击吴楚/有功封平曲/侯著书/十余篇。
D. 贺祖父昆邪/景帝时为陇西守/以将军击吴楚有功/封平曲侯/著书十余篇。
18. 把第④段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下有司案验贺,穷治所犯,遂父子死狱中,家族。
案件交给有关部门查询验证(审讯)公孙贺,一一追究他所犯的罪过,于是父子都死在狱中,被灭族。(得分点:下、有司、案验、穷、所犯、遂、族、省略句)
19. 根据第③段判断公孙贺不接受丞相之职的直接原因是( C )(3分)
A. 公孙贺担心自己出生边远地,见识浅陋,不利管理国家。
B. 公孙贺担心自己靠军功做官,没有全面治理国家的才能。
C. 公孙贺担心自己像前面三位丞相一样被责罚,处危险中。
D. 公孙贺担心自己在英明君主的监管之下,难以施展才能。
20.第③段“诏命丞相之职不受”反映了公孙贺 谨小慎微 的性格特点,第④段“以朱安世赎敬声罪”反映了公孙贺 假公济私 /将功补过 的处事方式。(2分)(用四字短语概括)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
              南康直节堂记         宋•苏辙
                     
①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①;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②夫物□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③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②,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④元丰八年正月十四,眉山苏辙记。
【注释】:①太常之旗:古时天子所建之旗。承露之茎:托露盘的金茎。《汉书•郊祀志》载,汉武帝迷信神仙,于神明台上做承露盘,立铜仙人舒掌以接甘露,以为饮之可以延年。承露:指托盘承接甘露;金茎:指托盘的铜仙人高举之掌。②皦察之政:苛察之政,指过度的要求。

2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C  )。(1分)
A.而  B.则  C.之  D.其
22.对第①段中“莫知贵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没有人知道军六曹吏的可贵。
B.没有人知道簿册文书的可贵。
C.没有人知道朝请大夫徐望的可贵。
D.没有人知道直节堂这一地方的可贵。
23.简析第②段写“竹柏”的作用。(3分)
写竹柏 “生能傲冰雪,死能利栋宇”,和杉树是相同的;但是在挺直这点上,杉树胜过竹柏。通过对比突出杉树挺直的特点。
24.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①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用整句写出了杉树的高耸的样子,就像太常旗,像乘露盘的长柄。用散句写出了杉树的凛然气势,像公卿大夫头戴高高的帽子、身佩长长的宝剑立在朝廷之上。句式整散结合,将杉树的特点描写得生动完备;而且节奏上富于变化。

25.全文紧扣“直节”二字,构思精巧。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4分)
文章第一段写了“直节堂”建堂及命名的缘由;第二段承接第一段对杉树挺直的描写,赞美了杉树的刚直不屈,继而由物及人,杉之性即刚直豪杰之士的品格,转入对人“直节”的赞美;第三段承接第一段对徐君的叙写,赞扬徐君“行不失于直”的品格。客人所唱之歌,既是对徐君处世态度的总结,也间接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全文紧扣“直节”二字,构思精巧。

 
三   写作  70分
26.“混搭”原是一个时尚界专用名词。指将不同风格,不同材质,不同身价的东西按照个人口味拼凑在一起,从而混合搭配出完全个人化的风格。
“混搭”现象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沪教版 高三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1月考前测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四川省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校2019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