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检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检语文试题(高三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三年级第二次质检考试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命题人:张淑君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张岱年先生主编的《中华的智慧》一书“智慧”一词是张岱年先生对应于西方哲学的原义“爱智”提出的,体现出自觉的对话意识和民族意识。他说:“西方
试题预览
高三年级第二次质检考试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命题人:张淑君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张岱年先生主编的《中华的智慧》一书 “智慧”一词是张岱年先生对应于西方哲学的原义“爱智”提出的,体现出自觉的对话意识和民族意识。他说:“西方哲学所取得的成果可谓之‘西方的智慧’。中国古代哲人志在‘问道’,‘道’即真理,亦最高的智慧。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历代哲学家所提出的创造性见解,亦可谓之‘中华的智慧’。”张岱年先生将“道”具体概括为“人生之道”“自然之道”“致知之道”,涉及宇宙观、伦理观、方法论等内容。
若想真正触及中华智慧,个案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毫无疑问,精当的个案研究是本书的特点。比如讨论老子,阐释了“道为万物之宗”“道法自然”“柔弱胜刚强”等问题,立论相当准确地概括了老子思想中尚柔、尚自然、反造物主的精神特质。“如果说孔子仅对鬼神、上帝有所怀疑的话,那么老子的道则彻底推倒了上帝的宝座,开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神论传统。”这个论断是有理据的。在老子的道出现之前,上帝有着无上的荣光,它派生出的文化也充斥着权力与等级关系,老子独特的“道”论正是时代的产儿,他将人类从上帝的威权统治下解放出来。在老子的有些著作中摆脱了神灵崇拜,充分肯定人的价值与意志,而他所肯定的价值和意志毫无上帝的影子,他彻底地与威权决裂。关于儒道之区别,作者说:“道家思想是在儒家道德伦理体系之上增加一个自然而然的价值取向,并非简单否定儒家伦理。儒家希望通过每个人,特别是君王的个人道德修养达到天下太平,万民幸福;老子希望社会的治理者约束强制的手段,追求实现自然而然的理想秩序。”这样通脱中肯的见解在书中比比皆是。
张岱年先生坚持以唯物史观指导文化研究,他主张综合中西文化之长,创造新型的中国文化,他一生致力于正确理解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以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张先生没有将中国文化当作西方文化的注脚,也没有将中国文化当作人类文化中的异类,而是努力将中国文化容纳到人类文明的历史洪流之中。他在本书《序言》中说:“中国哲人,在一定意义上,富于探索精神……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彼此立说不同,但都肯定‘穷理’的必要,都肯定世界是有理的,学问在于认识此理,生活在于体现此理。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哲学可以说富于理性精神。但是,这种‘穷理’的传统却没有和重视实证的态度结合起来,以致没有孕育出近代实证科学。”此种高屋建瓴的中国文化观,成为本书重要的纲领与血脉。本书一方面寻绎着“理性精神”,另一方面又试图以历史唯物论的理论视野观照先秦诸子、魏晋玄学与宋明理学家们,超越他们的旧哲学。他在书中还提出任何文化形式也不是教条地、理念性地存在的,它往往存在于对传统文化的深刻阐释中。中华文化的复兴与时代性存在,依赖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科学、现代的解读和实践。
(摘编自李瑞卿《建构中华智慧谱系——评张岱年主编<中华的智慧>》)
1、下列对于《中华的智慧》一书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书中“中华的智慧”是指中国历代哲学家所提出的创造性见解,是有别于西方智慧的最高智慧。
B.张先生在书中提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神论传统最早可以从老子的“道”的理论中找到依据。
C.书中关于老子的研究认为摆脱了神灵崇拜,充分肯定人的价值与意志是老子著作的显著特征。
D.著作中提到的“道”,不同于西方的“爱智”,是接近于老庄思想中的“道法自然”的概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论题,然后围绕论题逐层运用材料分析,最后提出要古为今用,树立民族文化复兴的观点。
B.文章第三段引用《<中华的智慧>序言》的原文证明了中国哲人是富于探索精神的,中国哲学是富于理性精神的。
C.在分析的过程中,文章大量引用了张岱年先生作品的原文,具体地展示了《中华的智慧》的哲学观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D.张岱年先生认为建构中华智慧谱系的方法就是加强个案研究和建立唯物史观,这也本文展开充分论述的两个重要角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岱年先生的这本书之所以能真正触及中华智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进行了精当的个案研究。
B.因为作者认为道家思想是在儒家道徳伦理体系上增加了一个价值取向,所以说道家思想其实是儒家思想的有益补充。
C.中国近代之所以没有孕育出实证科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穷理的传统没有和重视实证的态度结合起来。
D.张岱年先生既认为中国文化是独立于西方智慧的另一种人类文明,同时又主张必须综合中西文化之长才能创造新型中国文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远山
张世勤
莽莽苍苍,四面青山,孤独的牛车,远远望去像一个小黑点,在大山深处移动。
父亲刚逝,他的心情低沉而忧郁。今天天气放晴,他该出山了,但他只能一个人驾着牛车出山了。他和父亲在这深山里已经二十多年,习惯了每天植树、护林、砍柴、卖柴这一套步调,从未感觉到日子有丝毫单调。现在,父亲不在了,从今天开始他得习惯一个人出山。
山路崎岖,又是一个转弯,转过弯去就是一个长长的缓坡,然后再转弯。这条山路他早已烂熟于心,每到一处转弯,他都要提醒父亲:爹,转弯了。可他再听不见父亲的回答,父亲的确是不在了!
不知什么时候,车竟然停下了,停在了一个转弯处,这种情况还从未有过。他说,咱们赶路吧,牛却仍然未动。他抚着牛,竟看到牛眼里闪着迷惘。这头牛,当年是父亲接生的,难道它还在记着父亲对它的好?他也再次想起父亲,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哎,爹,转弯了。
没想到,这一说,牛迈开步子,熟练地转过弯去。他终于明白,牛跟他一样,都习惯了父亲坐在车上,习惯了每到转弯处的提醒,现在到了转弯,他不说话,牛就有些慌,不知该怎么办。也许,他和牛都需要一个转弯的过程。明白过来之后,接下来的路就顺畅得多了。到转弯处,他还是像往常一样,给父亲说一声:爹,转弯了。这么喊,又像是喊牛,望着老成持重的牛,他突然觉得把它看作父辈,似乎也没什么错。父亲和牛的秉性是一样的。
过了些日子,他再次从山外回来的时候,牛车上不再那么空荡荡的了,而是坐着一个年轻的女人。年轻的女人穿着红红的上衣,充满着对大山的新奇。过去,出山进山,远远看去都是一个小黑点,而现在却是一抹鲜红。这抹红,在青山绿水之间,想掩映都掩映不住。
年轻的女人是他在山外认识的。每次木柴装车后,他都要带上一种小山果,红红的,是他打柴时顺手摘下的,不为卖钱,只供人品尝。半品半尝之间,木柴也就卖出去了。后来年轻的女人就来了,问他,卖的?他说,不是,随便让人吃的。真的?真的。第二天,他刚摆下摊,一小堆红山果红红地映着。年轻女人又来了,她说,你怎么不卖呢?他说,山里有的是,不值钱。
第三次来的时候,年轻的女人问,你叫什么?他说,叫青树。住在山里?是的。你不觉得枯燥吗?不枯燥,山里有山鸡、野兔,山树上有樱桃、山楂……什么都有。年轻的女人说,你怎么不问我叫什么。他便问你叫什么?年轻的女人说,我叫红苗。
此后每次红苗都很准时地来到青树的摊前,一边与青树拉呱,一边吃着红山果。青树觉得卖柴原来挺有意思,怎么过去就没觉得呢!
红苗决计要跟着青树进山了。红苗坐在牛车上向大山深处走去。新鲜的空气裹挟着她,蓝天白云笼罩着她,她觉得天地一下子宽广了,她对青树说,我想告诉我爹。青树说,怎么告诉,他听不见。红苗说,我喊。绵延的群山让红苗柔软的心情无限的舒展。她两手打个弧放在嘴边:爹,我转弯了。
牛听了红苗的话,先是一愣,然后就要转弯,青树忙抚着牛头,轻声说:不是喊你,是喊她爹的。牛似乎明白了青树的意思,不好意思地吧嗒了几下眼皮。
第二天,青树要去打柴,红苗说今天不打柴了,今后也不打柴了。青树不解,红苗说我们可以卖山果。山果是山树自己结的,摘下来,是顺手的事,怎么可以拿去卖呢?红苗说树不也是自己长的吗?山果咱们也可以自己种啊。
青树第一次驾着空空的牛车出山了,一路上,他不断地跟牛说转弯了,也像是给自己说。
在这大山深处,青树知道,转一个弯,就能看到一片不一样的树,开一壁不一样的花。是不是过日子的路也要这样走,要不断地转个弯才好呢?
一年后,青树栽培种植的各色山果和蔬菜都成了小镇上的抢手货。红苗像做窝的小鸟一样勤快,开发出的品种有二三十个之多,青树出山的牛车上,不再只是一些硬邦邦的木柴,而是瓜果梨枣,色彩缤纷。打这,去一趟山外,青树就会装回一袋子钱。
这天青树从山外回来,丰盛的菜肴让他想到了爹留下来的酒葫芦。喝了酒的青树抓着红苗的手,对着群山,高声大喊:爹。房前的老牛便“哞”一声。青树喊:爹,我转弯了。房前的老牛便“哞”一声。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对大山环境的刻画,既有静态描写,也有动态描写,为下文情节作了铺垫,奠定了全文孤独忧伤的感情基调。
B.小说开头“孤独的牛车”像“一个小黑点”,后文红苗的上衣是“一抹鲜红”,二者形成对比,暗示了主人公心境与生活的转变。
C.小说以“远山”为标题,既点明了青树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暗含作者对青树的同情以及对大山人物命运的思考。
D.作者极力渲染了山间景色的美丽与山间生活的美好,这深化了小说回归自然的主题,反映出作者对乡村文明日益消逝的思索。
5、小说中的红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6、“转弯”一词,是理解小说的关键,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图片来源于2017年11月新华网)
材料二: '
从21日早上起,一篇题为《疫苗之王》的自媒体文章迅速传播,到当日晚间,无数人的朋友圈已经被这篇文章刷屏。随着疫苗事件的持续发酵,恐慌、愤怒情绪蔓延,不少山东的家长们炸开了锅,纷纷用刷屏表达着愤怒。
山东的家长之所以表现得格外恐慌和愤怒,原因在于几天前曝光的2017年11月的一起疫苗违法事件当中,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问题疫苗共计252600支,全部销往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家长的情绪反弹,有信息来源作为基础。
而问题疫苗究竟销往哪里,自己的孩于是否注射过问题疫苗,如果注射了又如何补救等,家长们眼前如同一个信息黑洞,难以及时获得足够值得依赖的信息,只能用猜想来增补信息真空,进而加剧了恐慌情绪。
因此,避免恐慌情绪蔓延的正确方法,不是简单呼吁民众保持足够的理性,而是相关信息必须及时、全面、准确地公开,既要跑在谣言前面,也要跑在猜想前面。
首先,对于一些模梭两可的网络信息,要有权威部门及时发声。比如,《疫苗之王》所说“问题疫苗打入25万儿童身体”是否属实,就是一个对公众情绪可产生决定性影响的疑问,对于这类问题,不仅要迅速释疑,而且要用确保准确的数据来提高说服力。
其次,后续将如何应对这起事件,要给出一个清晰的处理思路,让民众吃上定心丸。民众的恐慌不仅可以理解,而且值得深入分析,应该将之当成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根据疫苗流通规则,同批次的疫苗销往哪里,大方向是记录在案的。然而,就个人而言,接种的疫苗是否属于问题批次,是否也有详细的记录,已接种问题批次的儿童能不能得到通知并及时复检,以及是否应补种等事宜,都是压在家长一心头的疑问,此类疑问不解,恐慌就难以消除。
(摘编自罗志华《“疫苗危机”:别让信息黑洞加剧恐慌》,《新京报》2018年07月22日)
材料三:
这个周末,问题疫苗引发全民焦虑,无数家长连夜翻看孩子的接种记录本,一项项对照是否使用过问题疫苗。疫苗造假,曝光必须无死角,监管切莫轻飘飘。面对问题疫苗,忍耐后的质疑和冷漠,追问后的维权和用脚投票,都值得监管部门认真反思,慎重对待。
近日,长生生物接连被曝出狂犬疫苗生产记录造假、百白破疫苗为“劣药”。国家药监局出手后,多家媒体跟进,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在对事件的追问中,公众对于疫苗安全的焦虑不断升级,唯有尽快公开真相,才能回应质疑。
疫苗乱象,非一日之寒。行业积弊已久,奈何每次处罚都轻飘飘。
我们看到,某些无法无天、丧尽天良的恶企,在被查出问题之后,虽也受到一定惩罚,但与获得的孽利相比微不足道,根本不足以让其痛改前非。人命关天的闹剧后,受害者维权无力,企业“自罚三杯”,监管者惯性失语,如此“宽松”也是变相纵容造假、售假的重要原因。
这背后有个政绩观的问题。如果对这些恶企处罚太重,动辄判处“死刑”,势必影响当地的GDP和税牧的数据,因此,处罚多是些“软刀子”。
药监部门最主要的职责是防患于未然。具体地说,就是要对流向市场的药品负责。对消费者而言,其权益只能由政府职能部门代表和维护。假疫苗横行,那就是政府职能部门失职,就该有人对此负责。如果做不到,设立这个部门干嘛?
毋庸讳言,食品和药品的监管等,依然是人民群众普遍不满意和不放心的问题之一,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它不仅关系着人民健康,也关系着人心聚散。
    (摘编自胡琴《面对疫苗乱象,监管部门应有所作为》,人民网2018年07月22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华网关于药监局对长春、武汉两家公司效价指标不合格的百白破要求立即停用的新闻,使这两家公司疫苗问题呈现在公众面前。
B.山东家长表现出来的恐慌和愤怒是有根据的,很多问题疫苗流入山东,事关孩子的安全,而家长又没有获得足够值得依赖的信息。
C.对于民众个人而言,消除恐慌的方法在于,要了解自己家庭儿童用药情况,要有及时的信息反馈,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D.问题企业之所以不痛改前非,原因在于监管者的惯性失语,对问题企业太宽容,使得其所获的孽利与其所受的惩罚相比微不足道。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疫苗事件的持续发酵,朋友圈无数人的刷屏,最直接的原因在于《疫苗之王》这篇文章在自媒体上的迅速传播。
B.新华网明确说百白破问题疫苗对人体安全性没有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们的担忧和愤怒没有太大的必要。
C.只是让民众保持理性是不够的,还要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公开,让人们不胡猜乱想,恐慌等情绪才能缓解。
D.“曝光必须无死角,监管切莫轻飘飘”体现了人们对问题疫苗事件发展的希望和担忧,食药监管涉及健康和人心。
9.以上三则材料中,《新华网》《新京报》《人民网》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崔寔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少沉静,好典籍。父卒,隐居墓侧。服竟,三公并辟,皆不就。桓帝初,诏公卿郡国举至孝独行之士。寔以郡举,征诣公车,病不对策,除为郎。明于政体,吏才有余,论当世便事数十条,名曰《政论》。指切时要,言辨而确,当世称之。仲长统曰:“凡为人主,宜写一通,置之坐侧。”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召拜议郎,迁大将军冀司马,与边韶、延笃等著作东观。出为五原太守。五原土宜麻,而俗不知织绩,民冬月无衣,积细草而卧其中,见吏则衣草而出。寔至官,斥卖储峙,为作纺绩、织纺、缣媪之具以教之,民得以免寒苦。是时胡虏连入云中、朔方,杀略吏民,一岁至九奔命。寔整厉士马,严烽候,虏不敢犯,常为边最。以病征,拜议郎,复与诸儒博士共杂定《五经》。会梁冀诛,寔以故吏免官,禁锢数年。时,鲜卑数犯边,诏三公举威武谋略之士,司空黄琼荐寔,拜辽东太守。行道,母刘氏病卒,上疏求归葬行丧。母有母仪淑德,博览书传。初,寔在五原,常训以临民之政,寔之善绩,母有其助焉。服竟,召拜尚书。寔以世方阻乱,称疾不视事,数月免归。初,寔父卒,剽卖田宅,起冢茔,立碑颂。葬讫,资产竭尽,因穷困,以酤酿贩鬻为业。时人多以此讥之,寔终不改。亦取足而已,不致盈余。及仕官,历位边郡,而愈贫薄。建宁中病卒。家徒四壁立,无以殡敛,光禄勋杨赐、太仆袁逢、少府段颊为备棺葬具,大鸿胪袁隗树碑颂德。
(节选自《后汉书•崔寔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句是(3分)(    )
A.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
B.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
C.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
D.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女子15岁举行及笄礼时所取,以表示对本人的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B.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既可指司马、司徒、司空,又可指少傅、少师、少保。
C.公车最早为汉代官署名,为卫尉的下屈机构,设公车令,臣民上书或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D.博士是古代负责教学的一种官名。秦汉已有,为掌议论政琪及礼仪的官员,汉武帝后专掌经学传授,晋以后一般都设在太学或国子监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崔蹇秉性纯正,事亲至孝。为父守丧期满,三公请他做官,他都不去。母亲病死,他于赴任途中上疏请求回家料理丧事。
B.崔寔关注民生,改善百姓生活。他做五原太守时,叫百姓卖掉储藏的粮食,替他们添制纺绩工具并教他们如何使用。
C.崔寔明于政务,做官才能卓越。他撰述的《政论》曾获仲长统高度评价,认为所有国君,应抄一遍,置于座旁。
D.崔寔为官清正,品性廉洁。他出仕期间,为葬父而卖掉田产,竭尽资产,他病逝时,甚至没有钱装殓,同僚出资替他料理后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时胡虏连人云中、朔方,杀略吏民,一岁至九奔命。

(2)服竟,召拜尚书。寔以世方阻乱,称疾不视事,数月免归。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九日使君席奉饯卫中丞赴长水
岑参
节使横行西出师,鸣弓擐①甲羽林儿。台上霜风凌草木,军中杀气傍旌旗。
预知汉将宣威日,正是胡尘欲灭时。为报使君多泛菊②,更将弦管醉东篱。
【注】①擐:穿着。 ②泛菊:菊花酒。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饯别诗,叙写了州郡长官设下宴席,为即将奔赴边关长水的卫中丞壮行的情景。
B.首联通过“横行”“鸣弓”“擐甲”等词语描绘了出征军队威武雄壮的气概。
C.颈联借汉将击溃胡人,平定边塞的历史,表达此次出兵边塞必胜的信心。
D.诗中以霜风吹凌草木渲染了出征前悲壮的气氛,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之意。
15、本诗与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到了饮酒,请分析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6、
(1)《小石潭记》中,作者描写了对小石潭的总体感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亭记》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琅琊山有晦有明,交替变化的朝暮景象。
(3)唐代陆龟蒙的“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往往让人联想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三、语言文宇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
木版年画的雏形有避邪的内容,也有祈福的含义。等到祈福的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木版年画的题材就变得________了。一切对生活的欲求与向往,比如生活富足、庄稼丰收、老人长寿等等,都展现在年画上。特别是在________的日子里,这些年画分外具有感染力,给人们带来安慰、鼓励和希冀,充分展示了人们的生命理想与生活情感。所以,木版年画中最重要的价值是精神价值。木版年画往往是进行民间道德伦理规范、文化艺术和生活知识教育的重要平台。木版年画涉及历史、宗教、神话、传说、戏曲等,反映社会生活之广阔,可谓________。木版年画描绘过的戏曲多不胜数,不少在年画上出现过的剧目如今早已绝迹不存。至于那种________的描写民俗风情的年画,带着不同地域与时代的气息,记录了大量珍贵的人文信息,更是木版年画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画面都出自农民独特的视角。(    ),他们的画笔与刻刀直接反映着自己的爱憎、趣味、生活态度、文化心理以及价值观,深刻地外化农民心灵的年画,大量深藏在年画的遗存中。然而,这些遗存却不为人知地散落在民间。
17、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丰富多彩  辞旧迎新  无所不包  绘声绘色 B.多姿多彩  辞旧迎新  无所不有  惟妙惟肖
C.丰富多彩  迎来送往  无所不包  绘声绘色 D.多姿多彩  迎来送往  无所不有  惟妙惟肖
18、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木版年画往往是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文化艺术和生活知识教育的重要工具。
B.木版年画往往是民间进行道徳伦理规范、文化艺术传播和生活知识教育的重要平台。
C.木版年画往往是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平台。
D.木版年画往往是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工具。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木版年画是农民的始作俑者 B.农民处木版年画的销售者
C.农民是木版年画的原创者 D.木版年画是农民的消费者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哪怕是再大的图书馆,________,其实际用处就反不如那些规模虽小却条理井然的图书馆。同样,________,却未经过自己头脑的独立思考而加以吸收,郅么这些知识就远不如那些虽所知不多却经过认真思考的知识有价值。因为,________,他才能真正理解、掌握这些知识,并使其为己所用。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21、下面是介绍“端午节”的思维导图,请根据图表内容对其中空白处,合理推断,填入恰当的词语。(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国庆期问,几个回到岳阳的青年在闲聊。这些话语引人关注:
①我喜欢上海,它有国际视野和大都市气息。
②岳阳很舒适,熟人朋友多,我想回来创业,还能陪伴家人。
⑧我哥在国外,好几年都没有回家了,父母一直念叨。
④大城市压力大,节奏快我有点跟不上。
⑤我想接爸妈和孩子到城里生活,可爸妈不愿意离开家乡。
身处大发展的时代,作为“00后”的你读了上面材料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的两三条话语为基础确定立意,表达你的人生愿景。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B,A项,张冠李戴,“是有别于西方智慧的最高智慧”不对,张岱年先生认为“道”是中国古代最高的智慧项,以偏概全,原文是“在老子的有些著作中摆脱了神灵崇拜,充分肯定人的价值与意志”;D项,曲解原意,原文是张岱年所说的“道”具体概括为“人生之道”“自然之道”“致知之道”,涉及宇宙观、伦理观、方法论等内容,与庄子的“道”不同。
2. D,文章是从个案研究和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两个方面展开的,但并不代表这是张岱年先生构建中华智慧谱系的方法。
3.B,“道家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有益补充”错误,原文是“作者说:‘道家思想是在儒家道德伦理体系之上增加一个自然而然的价值取向,并非简单否定儒家伦理。
4、B
5、(1)聪慧。很有生意头脑,让青树栽培种植山果和蔬菜,用来做生意
(2)勤劳。“红苗像做窝的小鸟一样勤快,开发出的品种有二三十个之多”
(3)大方、有主见。主动与青树交往,看重音树的朴实,决定嫁给他。
6、“转弯”贯穿全文,是行文线索;同时也推动情节,青树与老牛之间的交流便由“转弯”引出。点明青树的生活习惯,突出青树对父亲的依赖,表现青树在父亲去世后无依无靠的心理状况。为后面的青树心理和生活变化作铺垫。
通过青树和红苗观念与生活的转变,启人思考:生活状态需要改变,思路观念需要转弯。
7、参考答案:D“使得其所获的孽利与其所受的惩罚相比微不足道”表述意思语文相反,与原文对照,是“使得其所受惩罚与其所获得孽利相比微不足道”而非“使得其所获得孽利与其所受惩罚相比微不足道”。
8、参考答案:B“家长们的担忧和愤怒没有太大的必要”曲解原文,通过材料二第三段以及文本中对如何消除大众恐慌情绪方法的论述可知。
9、参考答案:“新华网”侧重于介绍国家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湖南省八校2019届高三毕业班调研联考(暑假返校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