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河子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新疆石河子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21届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试卷(语文)出卷:王胜辉审核:陈吉永一、语言运用(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颓圮(yǐ)百舸(kě)荡漾(yàng)瓦菲(fēi)B.忸怩(nì)峥嵘(zhēn)青荇(xìnɡ)夜缒(zuì)C.遒劲(qiú)火钵(ō)彳亍(chìchù)寥廓(kuò)D.浸渍(zì
试题预览
2021届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试卷(语文)
出卷:王胜辉  审核:陈吉永
一、语言运用(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颓圮(yǐ)   百舸(kě)     荡漾(yàng)      瓦菲(fēi)
B.忸怩(nì)   峥嵘(zhēn)    青荇(xìnɡ)          夜缒(zuì)
C.遒劲(qiú)   火钵(bō)      彳亍(chìchù)    寥廓(kuò)
D.浸渍(zì)    瞋目(chēn)      殷 (yīn)红       创伤(chuà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峥嵘      竟争      陨身不恤        挥斥方遒
B.榆阴      斑澜      图穷匕见      甘败下风
C.翱翔       旁徨        风华正茂      搏闻强记
D.惆怅      笙箫      沧海一粟      人为刀俎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电视评论的犀利和深刻是主持人思想创造性的外化,主持人只有具备思想的创造性,才能将观点转化为鞭辟入里、发人深省的评说。
B.这是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发表,这次出版对编辑来说也有点敝帚自珍的意味。
C.他谦虚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D.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据最新统计,目前社会上有近20%左右的人将按月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B.河里水质越来越差的原因,是人们缺乏环保意识,导致生态平衡受到破坏造成的恶果。
C.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由于礼仪的制度化,使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具有很强的伦理色彩。
D.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显示着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更体现着一个人的自信、智慧和风度。

5.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又叫诗余、曲子词、长短句等,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
B. 徐志摩是现代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名作《再别康桥》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充分体现了新月派的诗歌创作主张。
C.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D. 《战国策》,又称《国策》,共三十三篇。它的主要艺术特点是“长于叙事,精于描写”,《荆轲刺秦王》很好地表现了这一特点。

6. 下列两组句子中的“请”字和“举”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请以剑舞 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②臣请入,与之同命 ④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7. 与“太子及其宾客知其事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 .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 . 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
C .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D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8.选项中的“而”与例句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荆轲和而歌
A . 又前而为歌。
B .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C .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进。
D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二、 文言文阅读(17分)
(一)课内阅读部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2题。(9-11题,每题三分,12题10分,共19分 )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郑既知亡矣  既:已经           B.将焉取之   之:指代土地                
C.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何厌之有  厌:厌烦 

10.“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一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行装         B.宴请的客人    行装 
C.宴请的客人    使者        D.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使者 

11.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师的理由,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秦军欲越过晋国并看不起远方的郑国,这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事。 
B.相邻的晋国实力雄厚了,实际上自己的力量就削弱了,保留下郑国对秦是会有好处的。
C.秦对晋侯有过恩赐,但晋侯回国后就违背承诺,并迅速筑墙拒守。
D.如让晋占领了郑,那么他们还要扩张势力,势必危及秦的安全,这种损秦肥晋的作法,实不足取。

12. 翻译句子(8分,每题4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易水不寒
卢世龙
(1)在漂泊与寻找之间,我总会有意或无意地感到岁月就像一条河。尽管河的左岸是难以释怀的记忆,右岸是充满玄奥的无穷未知,但河里飞快流逝的,绝对是人的鲜活生命。
(2)对于易水河的膜拜,源自一位名叫荆轲的英雄。世间孤胆锄暴的好汉多得很,然荆轲明知有去无回,仍临河高歌,绝尘远行。慷慨悲壮,不但成就了英雄,也成就了易水。
(3)那时,平静的燕国,大地常绿,燕山常青。冬日里,雪花大如席,漫天落下,给茫茫山岭笼罩厚重冰盖。然后,春夏之季,慢慢溶化。条条涓流融入易水河道,汇成清澈透明的涟漪,抚慰鲜活的水草游鱼,抚慰多姿的大地生灵……
(4)人生不过是一场漂泊,并无意义可言。而寻找精彩的漂泊方法,给灵魂一个好的归属,或许便是做人的意义所在。
(5)英雄去了远方,那里是另一个世界,谁也无法知道那边是个啥模样。不过,英雄和筑而歌,仰面痛饮,登车壮行的易水仍在,仍是千秋万代子孙们感受英雄精神的场所。物欲盛宴下的人群,没有人文精神壮骨活血,往往迷失自我。
(6)没错,面前的易水河,枯草杂存,乱石遍地,更像平缓沟渠。它非但无水,反倒让人燥热难奈。如此沧桑,或许是在证明,伴随时间河流消失的,更有自然河流。如同一个小小的“!”号,我再怎么疲惫不堪地为她奔波,也注定只会留下慨叹。使劲揉搓眼睛,擦拭满脸汗泥后,便想,这黄沙漫天,黄尘遍地的世界,真的是英雄所要拼却宝贵生命捍卫的家园吗?历史长风,蔓延一沟惆怅。既然眼睛看不到水,就用脚去看吧。尽管步履沉重,我仍打起精神,奢求收获易水对我的哪怕点滴馈赠。顺缓坡而下,我将苍凉枯槁沙地踩出大串印痕,它也在我裤腿留下道道黄泥标志。有砂粒相继入鞋硌人,有顽石偶尔绊人跌撞。但生活路上的磕绊再怎么复杂多变,我们也不能因之忘却既定目标。我屏息直奔河的中心地带……不远处哄地飞出一只小鸟,吓一跳。原来,水是有的。密集枯苇菖蒲,裹挟一线时断时续的浊流,浮些黑不溜湫的塑料泡沫,猛一下还难看清水的模样。原来,似无却有的水,蜿蜒于沟心草丛,时不时蜷个凼,积成汪。
(7)我轻轻提起裤管,悄悄蹲下身去,生怕一不小心,扰乱这脆弱的宁静。慢慢拨开漂浮物,但见水底融着厚厚的黑色汁液,仔细瞧,怎么也看不清凼的底部是个啥模样。这简直就是中国历史的翻版——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把底牌给藏着掖着……可我依稀看见,水中有个秃秃的圆球,悬浮不定。人或许是生着一双什么样的眼睛,看到的事物就会是什么模样;也或许是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事物。醒过神来,才知那是自己的脑袋。世界真是越来越莫名其妙,对照浊流看自己,原来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谁。
(8)正感慨着,右脖颈生生地酸痒起来。抬头,满天沙尘纠结菖絮和杨絮,如城市噪音,一阵紧接一阵疯狂扑来。我将眼睛眯成一条缝,它们却魔鬼般钻进衣里,某处发痒,浑身难奈。这世间呀,人有什么样的追求,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家园。所有追求,都直接影响人格发育。且人们让河流沧桑不堪,成了河不河鬼不鬼的样子;河流便让人们痛苦不堪,活得有话说却无处诉说地憋屈。于今的燕山系脉,恰似难于收拾的乱石堆;而纤毫般的易水,更像它的一行辛酸浊泪。
(9)我站在干枯的河床上,完全是在亲近易水河的残骸。
(10)一条以水承载人文精神的河流,于今连水都没有了,这失去的又岂止是蓬勃生机,它更是全部的精华和荣光啊。
(11)在华北平原的广袤背景里,易水显然不够小鸟们饮用。游人满怀肃穆接踵而至,满目苍凉,易水不寒,心寒。
(12)适有老汉路过,见我一身狼藉,面露哂容。遂问,这是易水河吗?答,那是荆轲塔,不是易水河是啥。这河三十年前还清水滔滔,断流也就近些年的事哩!顺老汉手指方向,山坡一座灰不溜湫的塔儿,孤立尘暴之中,情形酷似荆轲他老人家伫立云层,默默静观华夏众生茫无头绪地折腾时光。
(13)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岁月长河里,这次生命实在过于短暂,寻找生命作为的机会便更加宝贵。舍个人生命,挽民族大厦于将倾也好,照亮他人行程也罢,给予他人福祉也行……生命的漂泊,原是个实践过程,只有及时而认真进行把握,才能找到真正意义的价值归属之地。 

 
13.文章第(3)段写易水河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4.在文章第(11)段里作者为什么说“易水不寒,心寒”?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5分)

四.诗歌鉴赏、默写及名著导读(40分)
古代诗词鉴赏(7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注】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本词是李清照南渡后(晚年)的赏梅词作,也是词人对自己一生早、中、晚三期带有总结性的追忆之作。
15.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清平乐,词牌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两乐调命名。双调,四十六字,属于中调。
B.“常插梅花醉”,一个“醉”字将词人热爱梅花,为梅花陶醉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
C.“挼”读ruó:揉搓。“无好意”:心情不好。上片三四句透露了词人生活坎坷,屡处忧患,当年那种赏梅的雅兴大减。
D.“看取”二句:“看取”是观察的意思,观察自然界的“风势”。虽然出于对“梅花”的关切和爱惜,但此处“晚来风势”应包含深层语义。
 
16.这首词的下阕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4分)




17.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5分)
(1)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 写桃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或描写桃源人幸福生活(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通过动作描写荆轲表现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6)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8.抄写下列文字。(5分)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19.名著导读(3分)   
 下列是关于名著《大卫•科波菲尔》人物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卫善良,诚挚,聪明,勤奋好学,有自强不息的勇气、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终于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 
B、大卫的后父默德斯东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常常责打他。母亲去世后,即把不足10岁的大卫送去当洗刷酒瓶的童工,让他过着基本能解决温饱的生活。
C、大卫贝西小姐生性怪僻,但心地善良。她收留了大卫,让他上学深造。 
D、安妮斯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内心的美德,她最后与大卫的结合,这种完美的婚姻使小说的结尾洋溢一派幸福和希望的气氛。 

20.课内阅读(10分)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①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②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③记念刘和珍君。

(1)文段中①②③处的“此”分别指的是什么?(3分)

(2)文中的“中国人”、“苟活者”和“真的猛士”分别指代的是什么人?(3分)

(3)“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这一话有什么含义?(4分)




五、写作(60分)
2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
开学已经两个多月了。高中生活让我们有了不一样的感觉,而我们自己正在悄悄地改变着。其实,我们的人生在不同的阶段不断地发生着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改变。如果我们以变化的眼光来看的话,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
请以“改变”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注意:不得抄袭,不得套题,不得出现班级、姓名。


 
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5 19       
答案 C D A D C A D  B D D A A B      


1.C.A颓圮(pǐ)百舸(gě)B 忸怩(ní)峥嵘(zhēng)夜缒(zh uì)D 殷(yān) 红创伤(chuāng)  
2.D.A.竞、殒B.斓、 拜C.博、彷徨
3. A
4.D. A.近20%左右,自相矛盾;B.句式杂糅;C.由于……使,导致主语残缺。
5.C.《左传》是编年体史书。   
 6. A((1) (2)(3) (4) (8)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6) (7) (9)都为使动用法,(5)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10)是名词作状语) 
  7.D  A项是判断句;B项是宾语前置,“言未发”应为“未发言”;C项是省略句;D项是定语后置句。因例句是定语后置句,“宾客知其事者”应为“知其事之宾客”,故应选D。

8. B   A项的“而”是表承接关系;B项是表修饰关系;C项是表并列关系;D项则是表转折。例句中的“而”是表修饰,故应选B。
9. D.(①“请允许我”谦词②“请求”动词③“举起”动词④“尽”副词)   
 10. D.    11.A.  12.略 
 13.①表现古代易水河水清澈透明、富有生机的特点。②表现古代易水滋养“水草游鱼”,养育“大地生灵”的作用。③与后文易水“断流”“沧桑不堪”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每点2分,共6分)
14.①易水如今枯草杂存,乱石遍地,满目苍凉,不似英雄时代的易水。②易水河床干枯,只存纤毫,失去了所承载的人文精神。(一点3分,2点6分,意思对即可)
15.A. (A“中调”错,应为“小令”)
16.①漂泊天涯的愁苦之情。②感叹年华已逝(物是人非)的悲伤。③对国势衰颓的担忧。(每点2分,答对3点给满分)
17. 名句默写(15分)
①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②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⑤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8略

19.参考答案:B让他过着不能温饱的生活。
20.(1)①指学生请愿是受人利用       ②指证明中国女子的勇毅,虽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 ③指写这篇文章
(2)“中国人”泛指所有的中国人,尤指统治者;“苟活者”指有一定是非观念但没有行动起来的人们;“真的猛士”指“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人。(3)恰当地评价了“三一八”惨案死难烈士对于将来的意义。“苟活者”也将从壮烈的事件中看到一点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加勇敢地去斗争。
21.略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个『湖南省雅礼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1月月考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