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1月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1月月考语文试题(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11月月考高一级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全卷共七大题,18小题,满分共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班别、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4、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签字笔将答
试题预览
11月月考
高一级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全卷共七大题,18小题,满分共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班别、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5、所有题目必须在规定的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小题。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 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 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 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白露横江           横:笼罩
B.纵一苇之所如       如:像
C.逝者如斯           斯:此  
D.相与枕藉乎舟中   藉:枕着、靠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①哀吾生之须臾                            ②扣舷而歌之
B. ①徘徊于斗牛之间                          ②托遗响于悲风
C. ①相与枕藉乎舟中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 ①倚歌而和之                              ②客喜而笑
 
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乌鹊南飞 
A. 不知东方之既 白                             B. 舞幽壑之潜蛟  
C. 西望夏口                                    D. 顺流而东也
4.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前半部分作者在江风秋月中与客对饮,显出一种乐观的情怀。
B.作者对客人箫声悲凉而感到不解,因而发问。
C.本文是散文,因而重在写景抒情,而不用议论的表达方式。
D.客人转悲为喜,最后主客畅饮而酣睡舟中。

5.把文中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3分)
译: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分)
译: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4分)
译:                                                                          

二、诗歌鉴赏。(共7分)
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题归梦
李 贺
长安风雨夜,书客梦昌谷。
 怡怡中堂笑,小弟栽涧菉①。
家门厚重意,望我饱饥腹。
 劳劳一寸心,灯花照鱼目②。
注:①菉:淡竹叶,一种中药。②鱼目:比喻含泪之目。

(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情感,请结合全诗作分析。(3分)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夜不成寐(“灯花照鱼目”)的原因。(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12分,每空1分)
7.补写出下列文章中的空缺部分。
(1)              ,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离骚》
(2)淇水汤汤,渐车帷裳。__________         ,_____ ______    。《氓》 
(3)              ,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氓》
(4)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5)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               。《兰亭集序》
(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
    《赤壁赋》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5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荷塘月色
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 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⑵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⑶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⑷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⑸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⑹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⑺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⑻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⑼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⑽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1)文中第4段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写出了本体的什么特点?(4分)
                                                                                                                                                      
                                                                             
(2) 第7、8自然段写荷塘月色中的人,其目的是什么?请简析。 (5分)
                                                                                                                                                      
                                                                             
(3)从全文看,第4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5分)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邰丽华:生命的雀之灵
①如果说,一个人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都是因为某件事物的独特意义与自己精神取向中的某一敏感区域“触电”,那么,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次“触电”来自欣赏青年聋哑舞蹈艺术家邰丽华的舞蹈《雀之灵》并结识她。
②《雀之灵》这个舞是1986年由杨丽萍创作并首演的。但是,这位年仅25岁的聋哑姑娘是在没有任何音乐和节拍的情况下赋予了《雀之灵》另一种动人的神韵。
③和邰丽华第一次见面 是在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会客室。很难想像站在面前的这个清秀的女子就是舞台上那个充满灵动的舞者,她眉宇顾盼中流露出的那种婉约更是让人充满了爱怜。因为交流不便,我的问题必须要先告诉手语老师,而手语老师再将我的话转达给她,然后她以很美的手势将自己的意思告诉手语老师,然后才是我。她的表达简单、纯净,纯净地让我知道很难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采访的目的,所以,我们最终约定,将采访放到网络上用QQ进行。于是,一个特殊的没有阻隔的交流让我真正领略了一个醇美的世界。
④音乐是舞蹈天生的催化剂,正是靠着音乐的刺激,舞蹈家们才能将自己所有对音乐的感受表现为躯体的流动。一曲《雀之灵》有多少节拍,她没有仔细计算过,但是我算过,700个左右,对于完全处在无声世界里的邰丽华来说,要想让舞蹈和这700多个节拍完全合拍,唯一的方法就是记忆、重复、再记忆、再重复。重复到最后的时候,她的心里已经有了一支永远随时为她响起的乐队。
⑤长期的无声世界使邰丽华有一种正常人无法拥有的平静心态,她用躯体的舞蹈为自己的生命刻画一个个精彩的瞬间,用心灵的音乐为自己的人生勾勒一曲曲完美的奏鸣。每次起舞,她就将自己带入快乐无比的心灵世界,在婀娜的旋转中找寻自己生命中的足印。
⑥如果说其他艺术家的舞蹈注重给观众带来的是艺术的完美,那么邰丽华的舞蹈则在这种完美之外给观众带了梦想与爱。从1992年开始,邰丽华的舞蹈艺术之路开始趋向一个又一个高峰。她用自己对舞蹈艺术独特的心灵体会为世界很多地方的观众带去 一次又一次心灵的震撼。
⑦1992年10月,意大利斯卡拉大剧院举办了被称为艺术盛会的“无国界文明艺术节”,应邀演出的,都是当今世界上舞蹈界的超级明星和著名舞蹈家,邰丽华作为唯一的残疾人舞蹈家表演了极具东方情调的舞蹈“敦煌彩塑”。在观众为这个残疾人艺术家报以热烈的喝彩和掌声后,本次艺术节的艺术总裁激动地对她说:“与同台的超级明星们相比,你毫不逊色。”
⑧如今的邰丽华,已经把自己融入了《雀之灵》。每当大幕拉开,舞台灯光亮起,舒缓的音乐声徐徐飘渺,轻灵舞动的,仿佛就是一只美丽而充满灵性的孔雀,在寂静的山林、在如茵的草坪、在潺潺的溪畔,徜徉、曼舞……一颦一笑、一举一止,都那样出神入化,都那样恰到好处。人们欣赏到的,并不只是美丽动人的雀之 形,而是充满神魄和魅力的“雀之灵”。实际上,能舞出神韵来的,不只是《雀之灵》,邰丽华表演的每一个舞蹈中,都是这样。这正是她的舞蹈成功之处,也是最为感人之处。同是少女角色,却能巧妙地通过一颦一笑、举手投足的细微不同。在《雨林》中,她演活了傣族姑娘的率真可爱、活泼奔放,任长发飘洒,欢跃山林,展示着勃动的青春;……在《千手观音》中,12位女孩、24只手,融成一尊金光闪闪的吉祥观音,所有的意境,似乎都凝结在邰丽华那颇带禅意的含蓄表情之中。她脸上虽无一丝媚笑,但在目光流盼、眉宇舒展、玉指轻拈之间,流露出会心的微笑与吉祥的祝福……
⑨邰丽华的舞蹈如诗如画,含意隽永,不仅可以使观众得到艺术的享受,而且讴歌了生命的尊严、价值和伟大的人类精神,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对于弘扬华夏文化、人道主义和文明友爱,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无国界文明艺术节”上,被誉为“美与友谊的使者”。尽管她还很年轻,还是因其杰出的才华与贡献,而被业内人士推选为中国特殊艺术协会副主席。
⑩如果说艺术的境界就像海洋,需要用一生不断去跋涉,搏击那种惊涛骇浪,那么人生的过程却如湖水,只要能容人浅浅地濯足,体味其中静谧的清冽。
⑪我问她残疾人自己的舞蹈是什么样的舞蹈,她说:“现在的舞蹈都是正常人帮助编排的,那是正常人的舞蹈,我希望能创造出残疾人自己的舞蹈形式,这种舞蹈,要让盲人可以‘看’,让聋哑人可以‘听’,让肢体残疾的人可以‘演’,要让所有残疾人可以共享舞蹈艺术的完美境界。”

(1)通讯以“生命的雀之灵”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讯中用了许多抒情性议论句,请举例说说去掉这些句子可以吗?为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讯结尾写道,邰丽华“希望能创造出残疾人自己的舞蹈形式”,“要让盲人可以‘看’,让聋哑人可以‘听’,让肢体残疾的人可以‘演’,要让所有残疾人可以共享舞蹈艺术的完美境界”。有人说,处于无声世界的邰丽华要实现这个愿望无异于痴人说梦;有人说,有了名的邰丽华想出风头,制造更大的名人效应;有人说,邰丽华不想躺在已有成绩和荣誉的象牙塔上,她那超越自己,追求人生新目标、新境界的精神值得赞赏;有人说,邰丽华为创造真正的残疾人舞蹈艺术形式,让所有的残疾人共享舞蹈艺术美的献身精神叫人敬佩。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说法进行探究。(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文字应用。(共19分)
10.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公共汽车正在行驶中,前面一骑摩托车的男子突然变向横穿马路,眼看两车就要相撞。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嘎——”的一声,公共汽车司机紧急刹车,避免了一场车祸的发生。车上乘客目睹了这扣人心弦的一幕,议论纷纷,怨声载道。那翻倒在地的骑摩托车男子迅速爬起来,一阵东张西望之后,未见交警身影,继而义无反顾,翻身上车,扬长而去。司机不禁怒形于色,大声斥责那违反交通规 则的男子 。
A、扣人心弦       B.怨声载道         C.义无反顾         D、怒形于色
1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哺乳期妇女如果仅仅依靠服用补品中的含碘量,就有可能缺碘,若不及时添加含碘食品,则有可能导致婴儿脑神经损伤或智力低下。
B. 幸福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对生活产生的种种愉快,欣慰的感受,以及对人生意义的理解。
C. 新牌坊立交桥的建成将大大缓解交通高峰期的堵车问题。
D. ③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1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在摆脱野蛮进入文明阶段后,中华先民就一直是生机勃勃、活跃发展的。        ;
        。        ,        。        。        ,并且具体表现为文化区域的造就,经济重心的形成,政治中心的变迁。
①从而在文化上表现为多样性,经济上表现为不平衡性,政治上则表现为追求统一性
②经过凝结升华后,又从中原散发到东、西、南、北各方位
③于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就一直存在所谓东西南北中的问题
④正是这种持续的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明不断丰富
⑤文化、经济和政治的表现不一,便不断酝酿出种种社会矛盾
⑥各地先民创造出绚烂的文化,随后从西到东、从南到北传播,进 而汇聚在中原
A.④⑥②③①⑤   B.⑤③⑥②①④   C.⑥②③⑤④①   D.⑥②④①⑤③

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古往今来,东方和西方的思想家都在思考着宇宙和人的关系, ①             ,从源头开始就有非常大的不同。马克思曾称古希腊是人类文明健康的童年, ②          ,称为中国古代健康的童年。健康并不是讲当时没有战伐、 ③            ,而是指人们的思想比较贴近自然。

14.为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限14字以内。(4分)
3月3日下午,澳门经济司、财政司和水警稽查队联合行动,公开销毁了在最近两年中缉获并已完成了行政或司法检控程序的盗版光盘100万张。这是澳门官方首次采取这种行动。



七、作文。(共60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生活在别人的故事中,成长在自己的故事里,同时也在历史的故事中不断地接受营养,这些故事或许在你的心底留下了浓重的痕迹,使你难以忘怀。请记叙一个这样的故事。
要求:(1)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2)题目自拟,写一篇记叙文。
     (3)字数不少于700。



                              
























 
参考答案 
1、 B.纵一苇之所如  如:动往
2.  D  修饰 
3.C名作状
4.C
5.(1)固,判断   状后  大意   各1分
  (2)于,被   状后  大意   各1分
  (3)渔樵   状后  侣,意动   大意   各1分
6.(1)对比(虚实结合)(1分)。诗的前四句主要写梦中的喜悦,后四句主要写梦后的忧伤,梦中的喜和梦后的忧形成强烈的反差(1分)。突出并增强(1分)了感情力度。

(2)①对家乡的思念(1分)。“怡怡中堂笑,小弟栽涧菉”,诗人梦中回到家乡,看到亲人十分欣悦。借此表达对家乡的思念(1分)。②对自己处境的忧伤(1分)。“家门厚重意,望我饱饥腹”仕途不顺,目前自己的温饱都成问题,根本不能照顾家里(1分)。
解析:对诗人情感的分析,注意题目“归梦”,结合梦的内容就可以分析了。
7.(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3)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6)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


8.(1)通感(2分)。写出了清香的若有若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的特点(2分)。
(2)作者想起江南采莲的风俗,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1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故乡的惦念(1分),表明作者欲超然现实,强调现实依旧,愁思依旧,心里依旧不宁静(3分)。 
(3)这段文字流露作者淡淡的喜悦心情(3分),反映了作者不满现实而又幻想超脱现实的心态(3分)。
9.(1).【答案】 ①点明邰丽华在无声的世界里,用独特的生命体验跳出的成名舞蹈《雀之灵》在她艺术人生中的位置和意义。②贯穿全文的红线;③揭示主旨。(一点2分)
(2).【答案】 如第4段,第5段,第9段,第10段等(1分)。不可以(1分)。或说明她在无声的世界里跳舞的艰难,或点明她的舞蹈的独特艺术价值,或说明她的艺术追求,或点明她的人生境界,或点明通讯主旨(2分,说出两个即可)。去掉就成了干巴巴的叙事,作者笔下人物邰丽华的精神品质及其创造的舞蹈艺术价值就体现不出来(1分)。(举例、言之成理即可)
(3).【答案】 能将一个观点阐述清楚,言之成理即可。
10.(D)【解析】: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群众普遍不满。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不退缩回顾;怒形于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11.B    A动词“服用”和宾语“含碘量”搭配不当。可改为“服用含碘的补品”。 C.“缓解”与“问题”属动宾不搭配,改“问题”为“矛盾”。 D.此句由于滥用介词而导致主语残缺,可将介词“在”与名词“中”删掉,使“这部作品”作句子的主语。

 12.【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此类为语言连贯性考查,注意句子中代词、关联词的连接作用,在内容上注意逻辑关系(时间、空间、事理——转折、递进、并列、条件、假设、总分、因果),主语一致与否。②“又从中原”承接⑥中的“进而汇聚在中原”,④“正是这种”指代⑥②中的内容,所以在其后;①“从而”承接④句,“便”“于是”两个关联词可以确定⑤③顺序,故正确顺序是⑥②④①⑤③
13.【参考答案】示例:①可是东西方文明的差异 ②那么我们也可以把中国的春秋战国之变交③没有杀戮
【试题分析】①前一句谈“都在思考着宇宙和人的关系”,后一句是“有非常大的不同”,可见应该填转折的关联词语,前一句足“东方和西方的思想家”,后一句是“从源头开始”,可见话题应该是“东西方文明”;②前一句谈“古希腊是人类文明健康的 童年”,后一句是“中国古代健康的童年”,可见话题应该是“中国的春秋战国之交”,自然的推断,应该填关联词语“那么”③和“没有战伐”并列或更进一步自然填“没有杀戮”。
14.示例:澳门官方首次公开销毁盗版光盘
解析:首先认真阅读所给语段,正确理解语段的中心和要点;然后筛选出主要信息,加以整合;最后用最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即标题应能涵盖所给材料的核心内容。标题的要素包括对象、事件及其意义,根据所给语段,对象是“澳门官方”,事件是“公开销毁盗版光盘”,意义是“首次采取这种行动”,把这些信息整合准确表达出来即可。
15.具体记录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表达特定的思想和情感,是叙事文的功能。写作叙事性记叙文须把中心放在展示事件过程上,其间若涉及人物的活动,不应刻意描绘,否则,就会出现体式不明的问题。
题目1写作思路:从内容来说,要表现什么主题,完全取决于自己,友情、亲情,侦探、哲理皆可。从行文上,作文规定了运用线索串联材料,那么,就应当在特定的范围内选择一个具体的东西——能够引发故事的引子——来展开联想,比如富有纪念意义的地方或其他一些典型的东西等等,线索可以直接用为题目。至于事件的要求,选择时须考虑彼此之间的联系。
题目2写作思路:这道题主要检验学生的记事基本能力。一个事件要讲清楚,需要进行精心的安排。而要讲精彩,则需要运用恰当的手法,诸如悬念、抑扬等等。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甘肃省玉门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个『新疆昌吉市教育共同体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