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武威五中高一年级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这个人的逝世,对于
试题预览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武威五中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
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
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
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
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
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
域是很多的,而且 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
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
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
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
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
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
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
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一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
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就是,人们首先必须解决吃、喝、住、穿等问题,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B.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是从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
也必须由经济基础来解释。
  C.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都对工
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
  D.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真正使命,就是积极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
施的事业和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思想家停止思想”是对马克思这样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逝世时所用的最恰当的语言,
其中包含了作者无限痛惜的感情.
  B.“形成的空白”形象地说明了马克思的逝世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后继无人。
  C.“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对无产阶级革
命事业的指导意义。
  D.“未必有一个私敌”说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不谋私利,高度赞扬把毕生精力都献给 
了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崇高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克思一生中的发现是很多的,而且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其中最主要的
是人类历史科学和经济学科领域.
  B.马克思十分注重自然科学的的发展,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他
还密切注视物理学科的发现.
  C.马克思创立了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这是他参加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
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斗争的顶峰。
  D.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其次是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他的成就空前绝后,导致
世界各国都驱逐、诽谤、诅咒他。
二、古诗文阅读(3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8小题(4—7小题每小题3分,第8小题10分,共22分)
李琪传
    李琪,字台秀。父觳,广明中,为晋公王铎都统判官。年十三,词赋诗颂,大为王铎所知,然亦疑其假手。一日,铎召彀宴于公署,密遣人以“汉祖得三杰赋”题就其第试之,琪援笔立成。赋尾云:“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铎览而骇之,曰:“此儿大器也,将擅文价。”
    昭宗时,李溪父子以文学知名。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谒溪。溪倒履迎门,谓琪曰:“余尝患近年文士辞赋,皆数句之后,未见赋题,吾子入句见题,偶属典丽,吁!可畏也。”琪由是益知名,举进士第。天复初.授武功县尉,辟转运巡官,迁左拾遣、殿中侍御史。自琪为谏官宪职,几时政有所不便,必封章论列,文章秀丽,览之者忘倦。
    梁祖受禅,征入,拜翰林学士。梁祖经略四方而琪以学士居帐中专掌文翰下笔称旨宠遇
逾伦。是时,琪之名播于海内。琪重然诺,怜才奖善,家门雍睦。贞明、龙德中,时琪与萧顷同为宰相,顷性畏慎深密,琪倜傥负气,不拘小节,中书奏覆,多行其志,而顷专掎摭其咎。会琪除吏是试摄名衔,改“摄”为“守”,为顷所奏,梁帝大怒,将投诸荒裔,而为赵岩辈所援,罢相,为太子少保。
    庄宗入汴,素闻琪名,因欲大任。同光初,历太常卿、吏部尚书。同光三年秋,天下大水,京师乏食尤甚,庄宗以朱书御札诏百僚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俄遇萧墙之难而止。
    及明宗即位,豆卢革、韦说得罪,任圜陈奏,请 命琪为相,为孔循、郑珏排沮,乃相崔协。琪时为御史大夫,安重诲于台门前专杀殿直马延。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自是之后,尤为宰执所忌,凡有奏陈,靡不望风横阻。长兴中,卒于福善里第,时年六十。
                                      (选白《旧五代史•李琪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为王铎所知,然亦疑其假手  假:假借
  B.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谒溪      谒:拜访
  C.会琪除吏是试摄名衔          会:会见
  D.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    除:授予官职
5.下列各组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李溪父子以文学知名    而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荆轲刺秦王》)
  B.是时,琪之名播于海内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C.垂为辅相,饿遇萧墙之难而止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鸿门宴》)
  D.白是之后,尤为宰执所忌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6.下列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梁祖经略/四方而琪以学士居/帐中专掌文翰/下笔称旨宠遇/逾伦
  B.梁祖经略四方/而琪以学士居帐中/专掌文翰/下笔称旨/宠遇逾伦
  C.梁祖经略/四方而琪以学/士居帐中/专掌文翰下笔称旨/宠遇逾伦
  D.梁祖经略四方/而琪以学士居/帐中专掌文/翰下笔称旨宠/遇逾伦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琪少年时,所做的词赋诗颂就非同一般,而且在成年后所写的辞赋奏章评论,文章
秀丽,看的人都会忘却疲倦。
  B.李琪不仅才思敏捷,出语不凡,而且在梁太祖时谋划天下,看重承诺,怜惜人才奖赏好人,家中门下都很和谐,受到的优待不比一般。
  C.李琪的名声很大。他历经唐庄宗、明宗,委以重任,担任太常卿、吏部尚书、御史大夫、尚书左仆射等职,而且两朝都曾任宰相,对朝廷多有建树。
  D.李琪和萧顷虽同为宰相,但萧顷性格谨慎细致,李琪倜傥白负,后因萧顷专门寻找他
的毛病,李琪受到皇上斥责并被罢相。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5分,共10分)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二)、古诗文默写(6分)
9.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6分)
①携来百侣曾游,____                  。(《沁园春•长沙》)
②              ,士皆垂泪涕泣(《荆轲刺秦王》)
③《离骚》中作者发出长声叹息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诗句是:_  ___,              。
④《鸿门宴》中描写干大事的人可以不考虑细微末节,行大礼不避小的责备的句子是:__                             _                      ,__                         __。
(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小题。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10. 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11. 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7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小题。
黄昏
英•萨基
诺尔曼•葛尔特茨比坐在海德公园的长凳上,背向着公园栏杆围起来的长方形草坪。这是三月初的一个傍晚。暮色苍茫,笼罩着大地,只有那微弱的月光和点点星星的亮光冲淡着昏暗的夜幕。马路和人行道都空落落的。然而,就在这若明若暗 的夜色中仍有不少被人们遗忘的小人物在活动着。他们有的荡来荡去,无声无息;有的把自己点缀在长凳和木椅上,一点儿也不显眼,在昏暗中,他们的身影已经无法辨认清楚。
葛尔特茨比此时心事重重,眼前的景色与他此刻的心情完全和谐。黄昏,在他看来,是失败者的时刻。经过奋斗仍不免遭到惨败的男男女女,在这日薄西山的时候纷纷出来活动。他们把失掉的好运、破灭的希望深深地掩藏起来,躲避着好奇者的寻根问 底。他们寒酸的衣衫,压弯的双肩,忧郁的目光,在暮色中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起码,他们不会被人们认出来。
长凳另一端,就在他身旁,坐着一位老先生。从他的神态里,可以看出他正在和社会抗衡,但是他的气概已趋衰退。坐了一会儿,老人起身离去。远去的背影慢慢消失在黑暗中。
空出来的位子几乎立刻就被一个年轻人所占据了。年轻人衣着虽然比较考究,但是他面部的神情并不比那位老人开朗。新来的人一屁股坐在长凳上,同时嘴里还狠狠地骂了一声,吐字之清楚就好像是要强调: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能使他称心如意。
“看来您心情不大好啊。”葛尔特茨比说道,心里揣摸着年轻人的这番表演准是为着引起他适当的注意。年轻人转过身来,脸上的神情坦然得令人不能产生一点怀疑。但是葛尔特茨比反而因此一下子警觉了起来。
“要是陷入我的困境,您的心情也好不了,”他回答说,“我干了一件有生以来最傻的事。”
“是吗?”葛尔特茨比不动声色地问道。
“我今天下午到的伦敦,本打算在伯克夏广场的伯塔刚尼安饭店落脚,”年轻人接着说道,“可是到了那儿我才发现,饭店在几个星期前给拆掉了。旧址上盖起了一家影剧院。出租汽车司机给我介绍了另一家旅店,远一点儿,可我只好去了。我刚给家里人写完了一封信,告诉他们我的住处,就出去买香皂了——我讨厌旅店里的香皂,可自己又忘记准备了。我在街上溜达一会儿,在酒吧喝了杯酒,又逛了逛商店,然后转身回旅馆。就在这时候,忽然意识到,我根本没记住旅馆叫什么,更不知道它坐落在哪条街上。这多么尴尬!我在伦敦又举目无亲。当然了,我可以打电报给家里人,叫他们把地址告诉我,可是这 封电报明天才能收
到,而眼下我身上一个钱也没有了,我出来的时候,身上只带一先令。买了块香皂,喝了杯酒,也就花得差不多了,我兜里只剩下两 便士,只怕要落得个流浪街头,无处栖身了。”
年轻人讲完这段故事后,出现了片刻沉寂。这种沉寂是意味深长。“您大概想,我讲的这段遭遇荒诞无稽吧。”年轻人随后接着说道,语调里多少带着点委屈的口气。
“这事也并非不可能,”葛尔特茨比像法官审理案件似的说,“记得有一次我也经历过这么一件事。那是一个外国的首都。不过那次我们一行两人。事情显得更离奇了。幸好我们还记得旅店紧靠条什么运河。一找到运河,我们就顺着它找到了。”
听完这段往事的叙述,年轻人精神为之一振,“在国外,我还不会这么发愁,”他说道,“总可以找到领事馆,得到必要的帮助。可是在自己国家里,一旦陷入困境,真是束手无策。我大概得到河堤上过夜了,除非能找到个够朋友的人,他能相信这是确有其事。不管怎么说,我很高兴,因为您并没有认为我这段遭遇过于荒唐。”年轻人往这最后一句话里倾注了不少热情,就好像他有意向葛尔特茨比表示,葛尔特茨比基本上已经具备了够朋友的人的必要条件。
“然而,”葛尔特茨比慢吞吞地说,“这段故事里的破绽就在于您拿不出那块香皂来。”
年轻人连忙向前探身,在大衣口袋里忙乱地摸了起来。他一下子跳了起来。
“准把它丢了。”他怒气冲冲地嘟囔了一声。
“一个下午就丢了家旅馆,又丢了块香皂,这只能说明您存心粗枝大叶。”葛尔特茨比接着说道,可是年轻人没等他话音落地就走了。他顺着小路溜掉了,头昂得高高的。不过,在他那高傲的表情中,总显得有几分疲倦的样子。
“说来怪可惜,”葛尔特茨比想道,“整个故事中只有出去买香皂这一点有说服力,然而在这细节上露了马脚。他要有一点先见之明,就应该事先准备下一块香皂,包装和封记都要跟刚从铺子里买来的一样,那他准可以成为这一行业里出类拔萃的人。干他那一行,什么都得事先想好。要有这种能力,而且是无限的能力,才能称得上是个歪才。”
想到这里,葛尔特茨比站了起来,准备离去。就在这时候,他惊讶地、关切地喊了一声。只见地上,在长凳边上,失落着一个椭圆形小纸包,外表和店主人精心打上封记的一样。除了是块香皂,还能是什么!准是那年轻人一屁股坐下来的时候从衣兜里掉出来的。
说时迟,那时快,葛尔特茨比立刻顺着那暮色笼罩着的小路追了下去,焦急地寻找着穿浅色大衣的年轻人的踪影。就在他遍寻不见,已经感到无望的时候,忽然他发现要找的那个人正站在马车道的路边上。年轻人神态犹豫地站着,显然拿不定主意,是从海德公园穿过去好呢,还是直奔耐茨布里支的熙熙攘攘的人行道。当他听到葛尔特茨比呼喊他的时候,他带着几分敌意,好像准备自卫似的猛然转过身来。“能证明您那段遭遇的真实性的重要证人找到了,”葛尔特茨比说道,伸出手来把香皂递了过去。“一定是您坐下来的时候从大衣兜里滑出来的。您走后,我在地上发现的。我曾经对您不信任,您一定要原谅。那时一切证据都对您不利。如今,既然我听取了香皂的证词,我想我也应当服从它的判决。您如不嫌弃,我可以借给您一枚二十先令的金币……”
年轻人连忙接过金币,放进兜里,从而解除了这个问题上的疑虑。
“这是我的名片,上面有我的地址,”葛尔特茨比继续说道,“您这星期哪天还钱都可以。这儿是您那块香皂。可别再丢了,它可是您的好朋友啊。”
“幸好给你找着了。”年轻人说道。接着,几句感激不尽的话脱口而出。声音还有点呜咽。他朝着耐茨布里支方向急忙跑去。
“这孩子真可怜,差点哭出声来,”葛尔特茨比自言自语地说,“不过,这也不能怪他,困境中脱身,这种慰藉降临得太突然了。这对我也是个教训,不能自作聪明,不能仅仅凭一时的情况就给一个人下判断。” 葛尔特茨比顺着原路往回走去。经过那条长凳时——他看到一位老先生在长凳下面和四周望来望去,捅来捅去。葛尔特茨比认出这就是刚才同他坐在一起的那位老人。
“您丢什么东西了,先生?”他问道。
“对了,丢了一块香皂。”
12、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带有强烈的悬疑色彩,以传神的人物刻画、巧妙的情节设计,富有戏剧性效果而引人入胜。
B.小说善于从细微处表现人物的心灵秘密,当年轻人“神情坦然”反而引起葛尔特茨“警觉”后,葛尔特茨却“不动声色”地问起他的遭遇,这说明葛尔特茨比此时不太相信年轻人说的话并在内心告诉自己要与年轻人保持距离感。
C.作者塑造一位“气概已趋衰退”的老先生,目的是用他来反衬年轻人的灵活、狡猾与设局的高明。
D.小说开头写暮色苍茫,笼罩大地,月光微弱,亮光点点的景色,一方面为人物活动设置凄凉的背景,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葛尔特茨比怀疑一切而终至被骗的可悲结局。
E.在情节设计中所安排的出人意料的结尾,有力地表现出小说的批判性,使小说风格具有了“欧•亨利”式的滑稽效果,耐人寻味。
13、葛尔特茨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14、小说围绕“一块香皂”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小题。
俄罗斯之狼
余杰
广平在她的回忆录中曾写道:“他(鲁迅)有时,至少或者如他自己所说,像受伤的狼,跑到草地去舔干自己的伤口。”在俄罗斯作家中也有这样一匹孤独的“狼”,他就是《大师和玛加丽塔》的作者布尔加科夫。他于1931年给斯大林写过一封信,信中说:“在苏联俄罗斯文学的 广阔原野上,我是唯一的一只文学之狼。有人劝我在狼皮上涂点颜色,这是个愚不可及的劝告。涂上颜色的狼也罢,剪去狼毛的狼也罢,怎么也不像一只狗。”
②布尔加科夫的面容消瘦、眼睛近视、文质彬彬、气态闲雅,从表面看怎么也不像一匹“狼”。在家庭的熏陶下,他自小就喜爱音乐、戏剧、小说,尤其嗜好阅读果戈理的作品,养成了耿介不阿的性格和敏锐独到的眼力。1923年他开始写作第一部长篇小说《白卫军》,1924年脱稿。然后,一直到42年以后这部作品才在俄罗斯本土出版,这时,作家已逝世26年之久。从普希金以来,俄罗斯知识分子就有从军的传统,但是在20世纪一二十年代,国际、国内战争频繁,军队由荣誉的象征变为血腥的代名词,加入军队,除了屠杀与被屠杀以 外没有别的选择。战争无所不在,战争已经内化到参与者和他们亲人的精神生活中。对于这些,布尔加科夫保持了外在于伟大历史之外的个人叙事。所谓正义与邪恶的区分是没有意义的,所有人都是被胁裹者。
③1926年,苏联国家政治保安总局突然搜查了布尔加科夫的住处,没收了小说《狗心》的手稿和他的日记。从此,他开始受到漫长的批判和封杀,用作家自己的话来说,等待他的是“贫穷、流落街头和死亡”。然而,他挺往了,像一只孤独的狼一样,对着茫茫旷野,发出凄烈的呐喊,在他生命的最后10年里,写下了19部作品。其中有三部只要他按照当局的意思作修改,就能获得出版或上演,但是他坚决不改变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创作原则。像猫一样聪明的中国作家们是无法理解:为何不作一点妥协呢?猫和狼是没有共同的逻辑的。布尔加科夫的不被理解,正如鲁迅的不被理解一样。布尔加科夫的原则:“如果把文学用于满足自己过上更舒适、更富有的生活的需要,那么这种文学是可耻的。”
④1937年,斯大林对文艺界的清洗达到了一个高潮,先是对肖斯塔科维奇、帕斯捷尔纳克、布尔加科夫等第一流的艺术大师进行严厉的批判,然后将中央主管文化的领导人,也就是迫害大师们的打手们送进集中营。当局邀请布尔加科夫参加一次对作协前领导的批判会,布尔加科夫坚决地拒绝了:“我不会去迫害以前的迫害者。”这一立场,是对迫害本身的蔑视和反抗。布尔加科夫看到:“人的本性只有通过怜悯和仁慈才能改变;恐怖、强制和各种各样的暴行,都无济于事。”布尔加科夫的《大师和玛加丽塔》则对整个人类历史中的善恶之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具有超越性。他是在绝望中为绝望而写作,在灾难中为灾难而写作,在痛苦中为痛苦而写作。可以说,布尔加科夫是“俄罗斯的鲁迅”。
⑤布尔加科夫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也就是1939年,写了一本关于斯大林青年时代的剧本《巴统》。这件事让他颇受诟病,因为与他一生的立身行事大相径庭,所以后人把它当作“一个猜不透的谜”。我想,布尔加科夫写这个剧本的时候心态是极为复杂的,他既想通过这个剧本获得生存的权利,又不想让它成为纯粹的献媚之作。他在两极挣扎着,却找不到一个自己的立足点。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是,现实中的魔鬼比他小说中的魔鬼要残暴得多。
⑥1940年3月10日,布尔加科夫贫病交加地死去,年仅49岁。一匹离群索居的狼闭上了冷观世界的眼睛。
⑦而小猫小狗们依然欢快地蹦跳着。
15、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布尔加科夫无声无息 地从世界文坛上消失了近半个世纪,直到他逝世26年之后,他的作品《白卫军》才出版,他终于成为第一流的艺术大师,在俄罗斯获得了崇高的声誉。
B.能够坚守这样的原则,“如果把文学用于满足自己过上更舒适、更富有的生活的需要,那么这种文学是可耻的”。说明布尔加科夫有着正直、坚韧的天性,保持了一种优秀、高贵、有尊严的不被某些中国作家理解的文化人格。
C.布尔加科夫不去迫害以 前的迫害者,是对迫害者本身的蔑视,因为他认为只有通过怜悯和仁慈才能改变迫害者,使用强制手段和暴行无济于事。
D.作者认为面对迫害,布尔加科夫没有改变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创作原则,在生命的最后10年里,写下了19部作品。作为一个思想者,他没有被历史扭曲和吞噬 。
E.本文通过对布尔加科夫一生创作思想和创作原则以及其为人的记述,高度赞扬了一个伟大作家不屈的人格,批判了时下一些中国作家的媚骨及追名逐利的思想。
16、作为“俄罗斯之狼”的布尔加科夫,他的“狼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4分)
                                                                             
                                                                              
17、文章在表现布尔加科夫时,写到“鲁迅”和“像猫一样聪明的中国作家”,有什么作
用?(5分)
                                                                                     
                                                                                

                         第二卷  语言文字运用
四、语言文字运用: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尽管刘兰芝夙兴夜寐,勤于劳作,品行端正,未有偏差,焦母仍要存心挑剔。
B、在我国,每天有数百万中小学生乘坐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各类校车上下学,因车体不达标而引发的校车事故信手拈来。
C、屈原怀瑾握瑜,宁可葬身鱼腹之中,也不能让自己高洁 的情怀蒙受世俗的污垢。
D、据报载,某市专门制定幼小衔接方案,幼儿园大班孩子的午睡减少半个小时,以更好地实现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无缝接轨”。专家认为,这种揠苗助长的行为带来的后果是极为可怕的。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12月9日,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莫言抵达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斯德哥尔摩大学开展文学讲座。
B、近10年来,我国新能源呈现迅猛发展,风电装机累计增长118倍,年均增长超过60%左右。
C、据悉,作为20世纪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江西省上高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