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浙江仿真冲刺卷(四)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19高考语文浙江仿真冲刺卷(四)(高三总复习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仿真冲刺卷(四)(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时间不会倒流,人生没有退路,呼啸(xiào)的岁月会裹挟(xié)着我们一路向前,我们要做的就是珍惜眼前的一切机遇。B.不管我羁(jī)留异乡多久,无论她历经了多少苍海桑田的变迁,在我
试题预览
仿真冲刺卷(四)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间不会倒流,人生没有退路,呼啸(xiào)的岁月会裹挟(xié)着我们一路向前,我们要做的就是珍惜眼前的一切机遇。
B.不管我羁(jī)留异乡多久,无论她历经了多少苍海桑田的变迁,在我心中永远印刻着她婀(ē)娜、纯洁、美丽的形象。
C.细细想来,黑白棋子的对阵中蕴藏(cánɡ)着无限的趣味,搏弈看似纸上谈兵,却需要思维敏捷,不急不躁(zào)。
D.读书需要一种心境,安详的心绪以及静谧的氛(fèn)围可以将我带入那种既飘逸空灵又旖旎(nǐ)美妙的境界中去。
解析 B项,“苍海桑田”应为“沧海桑田”。C项,“搏弈”应为“博弈”。D项,“氛”应读fēn。
答案 A
(2018•浙江宁波十校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以《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为代表,央视文化节目如雨后春笋,成为文化综艺新的标杆。但由于跟风,“诗词”和“朗读”严重扎堆,渐渐使人审美疲劳。[甲]“在文学等细分题材被集体消费的时候,我们要着眼未来,探索新的方向。”央视副总编辑朱彤承诺,“央视将持续在原创文化节目上发力。”而总导演、制片人于蕾给《国家宝藏》下了定义——“大型文博探索节目”:[乙]以历史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模式,是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
其实,博物院文化的流行早有端倪,《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也曾风靡一时,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宝藏》播出的时机,无疑是非常合适的。说起博物馆,总让人想起深宫大院;说起文物,也总让人想到历史的冰冷,仿佛离我们日常的生活很远。[丙]而《国家宝藏》之所以能够崭露头角,是因为它使那些尘封于历史的文物活了过来——请来能辐射到各个年龄阶层的演员,又在表演的各个方面精准要求演员,让其在表演中真正做到演“活”文物。它们不再是冰冷的,而是带着温度的;不但记载着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也与我们许多人的生命相关。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雨后春笋   B.其实 C.端倪   D.崭露头角
解析 A项,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正确。B项,其实,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正确。C项,端倪,指事情的眉目,头绪,边际;推测事物的始末。句中用前者名词义。D项,使用对象错误,“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
答案 D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   B.乙   C.丙  
解析 乙句,“以历史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中的逗号应改为顿号,并列状语之间用顿号。
答案 B
4.(2018•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适应性考试)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印刷术的发明和邮政系统的改造,让书籍和文化作品的迅速复制和传播成为可能,让统一而非分裂的文化市场显现出了它的优势。
B.新高考之所以出现大规模弃选物理学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高考计分规则的改变,不少学生认为物理难学,得分不易,“吃力不讨好”。
C.德国总理默克尔支持美、英、法对叙利亚巴沙尔政府违反禁化武条约的行为做出回应,但明确表示德国不会参与军事打击行动。
D.当下,某些贪利之人故意损毁、恶意抛扔甚至藏匿私用共享单车、电动车,这不仅破坏了城市文明的形象,更增加了企业成本。
解析 A项,不合逻辑,“书籍和文化作品”概念不清,并列不当。B项,成分残缺,在“物理学科”后加“的现象”。D项,语序不当,“不仅”与“更”后面的内容对调。
答案 C
5.(2018•浙江诸暨适应性考试)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半”的智慧也表现在艺术创作的留白上。众所周知,绘画中描摹可观可触的有形之物不是什么难事,__①__,就不那么容易了。齐白石的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就是留白的经典之作。齐白石用几只蝌蚪在急流的山泉中游动的画面,为我们展示了“蛙声十里出山泉”这一蕴含极丰的神奇意境。蛙声在整个画面中难觅踪迹,可以说,齐白石只画出了一半,但妙就妙在通过虚出的一半,撩拨起观众二度创作的强烈欲望与冲动,使“蛙声”这难以描摹的意象,__②__。有限的画面与无限的想象形成珠联璧合的完美融合。齐白石的成功给我们以启迪:__③__,使艺术创作达到至高的境界。
答:①                                
②                                  
③                                  
解析 ①处,对应“描摹可观可触的有形之物”来填;②处,依据前文“难觅踪迹”“撩拨起观众二度创作的强烈欲望与冲动”来填;③处,依据前后照应的特点,结合总起句首句来填。
答案 ①但要让抽象模糊的无形之物入画 ②在人们的想象中得以生动地再现 ③要善于运用“半”的智慧去留白
6.(2018•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适应性考试)请展开想象,将下面诗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散文片段。要求描写视听结合,语言生动形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不少于100字。(6分)
苏堤清明即事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答:                                 
                                   
解析 结合前两句明确季节特点,要写出初春的意境。“笙歌”“流莺”着重从听觉上描写,“日暮”“杨柳”着重从视觉上描写。
答案 (示例)白天的笙歌鼎沸、鼓吹喧天的热闹随着游人的散去而重归静寂。此时,被压抑了一天的黄莺们又成了万株杨柳的主人,它们扑棱着翅膀飞来飞去,亮起细嫩的喉咙唱出心中的欢乐。听吧,那轻烟初笼的万株杨柳树林里,正演奏着一支胜利者的乐曲。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2018•浙江杭州一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
与儒家对琴艺相对严苛的道德要求不同,汉代道家更重视情感表现的真诚以及由此昭示的一种自然化生活。像《淮南子•诠言训》,极力反对艺术活动中“无有根心”的“不得已而歌”,就是将情感的真诚作为艺术的核心标准,当然也是琴艺的标准。以此为基础,汉代道家推崇基于自然生活理想的琴道。《淮南子•诠言训》讲:“舜弹五弦之琴,而歌《南风》之诗,以治天下。”这显然是以琴道隐喻黄老道家的自然无为之治。东汉《太平经•天谶支干相配法》也认为,最美好的政治是一种纯任性情的自然政治,即“令人君常垂拱而治,无复有忧。但常当响琴瑟,作乐而游,安若天地也”。
与政治领域的纯任性情相一致,在个人生活领域,琴则总是与隐士相伴随,代表一种简静、安然的自然化生活方式。如在《后汉书•逸民列传》等文献中,写到许多隐士“弹琴自娱”或“琴书自娱”,正是这种生活理想的写照。东汉末年蔡邕制作的“焦尾琴”,则一方面暗喻士人乱世生存际遇的千疮百孔,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高蹈的精神往往寓于日常化的物用之中。
到魏晋时期,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则是两汉琴与隐一体关系的延展。当然,自汉魏至六朝,受道家思想影响的士人之所以认为琴与隐具有一体性,关键还在于这种乐器与自然之道的暗通。如在《淮南子•山林训》中,记“瓠巴鼓瑟,而淫鱼出听;伯牙鼓琴,驷马仰秣”,这虽然神化了琴瑟的感染力,但却是对当时琴通达自然观念的形象表达。以此为背景,琴不仅通达自然,而且在最终必然与道冥合,而道则是“大音希声”或以无声作为最伟大的音声。这样,原本就以简静为本的琴最终必然要实现超越,以对道之无声本性的揭示作为琴艺的最高境界。东晋时期,陶渊明常备一张无弦之琴,认为“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这正是从两汉至魏晋的琴艺观念,日益道家化、也日益哲学化的反映。
要而言之,自两汉至魏晋,无论士人以琴艺通达自然,还是以其作为隐居生活的伴侣,均意味着这种艺术形式与士人追求精神自由的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就汉代士人赋予琴的诸种功能而言,无论琴以合天、琴以修德还是琴以宣悲、琴以挑欲,均具有价值的偏至性。唯有以琴娱情,才能代表这门艺术带给人的纯粹审美体验。就此而言,在汉代,虽然道家一派对琴艺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它却为后世文人对琴艺的雅赏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情致化的道路,琴以它特有的清幽逸远、古朴淡雅的风格,醇化了中国文人数千年来的情感生活。
(刘成纪《古琴在中国早期艺术中的定位和价值面向》)
7.下列对两汉至魏晋时期琴与隐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弹琴自娱”“琴书自娱”,是隐士简静、安然的自然化生活方式的具体表现。
B.自汉魏至六朝,琴之所以受到道家的青睐,是因为它与自然之道有内在的相通性。
C.从两汉隐士单纯以琴自娱发展到魏晋时期以琴喻道,是琴艺观念发展的主要趋势。
D.对生命自由的追求与琴这种艺术形式有内在一致性,故隐士常将琴作为生活伴侣。
解析 C项,“是琴艺观念发展的主要趋势”分析不当,原文末段说“在汉代,虽然道家一派对琴艺的影响相对较小”。
答案 C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不同于儒家对琴艺严苛的道德要求,汉代道家特别注重情感表现的真诚,将情感表现的真诚作为艺术的重要标准。
B.文中用“舜弹五弦之琴”的典故是为了说明舜有一种纯任性情的自然精神,他实行的是无为而治的自然政治。
C.隐士“弹琴自娱”和蔡邕制作“焦尾琴”,皆将高蹈的精神寄寓于日常化的物用之中,暗喻了士人在乱世不幸的生存遭遇。
D.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诗句,反映了魏晋时期道家化、哲学化的琴艺观:琴通达自然,最终必然与道冥合。
解析 C项,“暗喻了士人在乱世不幸的生存遭遇”专指蔡邕制作的“焦尾琴”。
答案 C
9.请简要概述两汉至魏晋道家对琴艺发展的贡献。(4分)
答:                                 
                                   
解析 结合末段来分析概况,注意提示性文字“均意味着”“唯有”“但它却为后世文人”。
答案 ①将艺术形式(琴)与追求精神自由结合。②将真诚的情感作为琴艺标准,给人纯粹的审美体验。③为后世文人对琴艺的雅赏开辟正确的路。
(二)(2018•浙江温州中学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钟 摆
约翰和凯蒂结婚两年以来,从没分离过一晚上。他目瞪口呆地把字条读了又读。一成不变的日常生活起了波折,竟然使他不知所措了。
她吃饭时经常穿着的那件红底黑点晨衣软绵绵无精打采地搭在椅背上。匆忙之中她把平日穿的衣服扔得东一件西一件的。一个装着她爱吃的黄油硬糖的小纸袋丢在那里,包扎绳松开着。一张日报铺在地板上,上面的火车时刻表被剪掉了,留下了一个长方形的口子,就像一个张开的大嘴。屋子里每一样东西都表明一种缺损,表明灵魂和生命的离去。约翰•帕金斯站在没有生气的遗物中间,心头涌起一阵莫名的哀伤。
他着手收拾屋子,并尽可能布置得干净整洁。当他触摸到凯蒂的衣服时,他感到有一股恐惧之感悄悄袭上心头。他从来不曾想过,假如没有凯蒂,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她已经完全成为他生活的依恋,就像他呼吸的空气——时刻都不能缺少,但自己竟然一直没有察觉。现在,她没有预先通知就走了,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好像她从来不曾存在似的。当然这持续不了几天时间,充其量也不过一两个星期,但这对于他来说,就仿佛是死亡之手已向他伸出,威胁着他宁静和谐的家庭生活。他的家庭已是风雨飘摇。一个扁桃腺化脓的丈母娘把他的家庭守护神和家财统统赶到了九霄云外。约翰从冰箱里取出冷藏羊肉,煮了一些咖啡,孤零零地坐下来吃饭。这顿凄凉清冷的晚餐过后,约翰坐到了窗前。
他没有心思抽烟。窗外的城市,灯火璀璨,人声鼎沸,召唤着他出去寻欢作乐。夜晚是属于他的。他可以不受盘问地出去,像任何一个逍遥自在的单身汉那样,无拘无束地寻欢作乐。只要他高兴,他可以痛饮,游荡,尽情玩到天亮;不会有怒气冲冲的凯蒂在等着他,扫他的兴。只要他高兴,他可以在麦克洛斯基那儿同一班嘻嘻哈哈的朋友打落袋弹子,直到黎明的光辉盖过电灯光。以往,当弗罗摩尔公寓的生活使他厌烦的时候,他总是苦于婚姻的羁绊。现在羁绊解除了。凯蒂不在了。
约翰•帕金斯不善于分析自己的情感。但是当他坐在那间没有凯蒂的十英尺宽十二英尺长的客厅里时,他丝毫不爽地猜中了他烦恼的主要原因。他现在领悟到,凯蒂是他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他对凯蒂的感情,以往被单调枯燥的家庭琐事搞得麻木了,如今却因凯蒂不在面前而猛然觉醒。歌喉美妙的鸟儿飞走之后,我们才体会到它的歌声的可贵。
“我真是不可救药的笨蛋,”约翰•帕金斯暗忖道,“我真糊涂,怎么能一直这样对待凯蒂。每天晚上出去打弹子,同朋友们鬼混,不呆在家里陪陪凯蒂。让可怜的姑娘一人留在家里,身边无人宽慰,顾影自怜!约翰•帕金斯,你真是个自以为是的蠢货。我要弥补过去对不住那个姑娘的地方。我要带她出去娱乐。从现在起,我要同麦克洛斯基那帮人一刀两断,不再来往。”
不错,城市在外面喧嚷,召唤约翰•帕金斯出去。此刻,在麦克洛斯基那儿,朋友们正在悠闲地消磨时光,玩着每晚的游戏,把弹子打落到网袋里去。但是花花世界也好,哒哒作响的弹子棒也好,都提不起那个因为妻子不在而心情懊丧的帕金斯的兴致了。他本来有的东西被剥夺了,以往他不加珍惜,甚至有点儿轻视,现在却需要它了。泪水——是的,晶莹的泪水盈满约翰•帕金斯的眼睛。一旦她回来,情况一定会有所改观。他一定要弥补以往他的所有疏忽。失去了她,生命又有什么意义呢?
门打开了。凯蒂提着一个小提包走了进来。约翰吃惊地张着嘴,痴呆地望着她。
“啊呀!回到家真高兴。”凯蒂说,“妈病得并不厉害。萨姆在车站上等着我,他说妈的病只不过稍微发作了一下,电报发出之后就没事了。于是我搭下一班火车回来了。我现在真想喝杯咖啡。”
约翰•帕金斯看了看钟。八点一刻。他伸手拿起帽子,朝门口走去。
“约翰•帕金斯,我倒要知道知道,你这会儿想到哪里去?”
“我打算去麦克洛斯基那儿,”约翰说,“跟朋友打一两盘弹子。”
(选自《欧•亨利短篇小说》,有改动)
10.本文第二段不避其繁描写屋内的景象,作者为什么作这样的结构安排?(4分)
答:                                 
                                   
解析 先分析景象本身的特点,关注重点词“软绵绵无精打采”“扔”“丢”等;再分析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分析帕金斯的心理;然后分析对情节结构方面的作用;最后可结合后文妻子的突然出现分析表达效果,即制造悬念。
答案 (1)营造出屋内的凌乱氛围,说明凯蒂临行的匆忙与慌乱,给读者留下悬念。
(2)面对空洞的房间和妻子留下的生活痕迹,帕金斯有着从未有过的孤独凄凉和对妻子的依恋。
(3)引出下文帕金斯对生活的思考,他曾经竭力逃避的一切现在竟成了奢侈的希望,他曾经无视妻子的存在,他痛心忏悔。
11.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反复写到窗外的城市,有什么作用?(4分)
答:                                 
                                   
解析 结合画线句后帕金斯的心理来赏析。先点明手法,屋内屋外对比反衬,帕金斯的以往与现在对比;再分析作用,突出帕金斯的心情。
答案 (1)用城市的喧闹反衬妻子离去后约翰•帕金斯内心的孤独寂寞与感伤;
(2)用城市外在的诱惑对比约翰•帕金斯的不为所动,表明他当时的后悔之情。
12.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6分)
答:                                 
                                   
解析 文章大篇幅写帕金斯的忏悔,结尾生活又回到老路上,情节陡转。分析效果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节上,呼应上文“麦克洛斯基那儿”的描写;人物形象上,更立体全面地展现了帕金斯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主旨上,引人深思,暗示主旨;表达效果上,增强讽刺效果。
答案 特点:情节陡转,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艺术效果:(1)呼应前文“在麦克洛斯基那儿同一班嘻嘻哈哈的朋友打落袋弹子”,使情节既富有变化,又合乎情理。
(2)与前文约翰的忏悔形成对比,增强小说的嘲讽幽默色彩。
(3)丰富了人物形象。面对突然回来的妻子,约翰的温情和依恋瞬间无影无踪,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4)揭示了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发人深省,耐人寻味,且暗示了主题。(很多东西,在我们拥有的时候,我们总是觉得理所当然也从来没有想过珍惜;直到有一天我们失去了这些,我们变得不习惯、不安、无助,并发誓自己一旦重新拥有将视其为珍宝;而当我们重新得到了这些东西时,我们却又陷入了之前的那种模式。)
13.结合小说的标题“钟摆”探究小说的意蕴,并就小说反映的问题做简要评析。(6分)
答:                                 
                                   
解析 意蕴:钟摆的特点是循环往复,与文中表现的生活有相似之处,故钟摆有象征意义。评析:就帕金斯所表现出的特点来评析。
答案 意蕴:(1)钟摆象征单调不变的生活,循环往复,了无生趣;
(2)钟摆也象征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我们有时对过去的日子充满各种悔恨,但是如果能有机会重来一遍,会依然拧上生活固有的发条一如既往地摆动。
评析:(1)得到的想抛弃,失去的想挽回,人总是生活在这样患得患失的焦虑和烦躁中。
(2)拥有时不珍惜,失去了后悔,复得后又不以为意旧态复萌,因为无法预知未来,当然也是人性使然。
三、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2018•浙江嘉兴教学测试,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独庵集序
高 启
诗之要:有曰格,曰意,曰趣而已。格以辨其体,意以达其情,趣以臻其妙也。体不辨则入于邪陋,而师古之义乖;情不达则堕于浮虚,而感人之实浅;妙不臻则流于凡近,而超俗之风微。三者既得,而后典雅、冲淡、豪俊、幽婉、奇险之辞,变化不一,随所宜而赋焉。如万物之生,洪纤各具乎天;四序之行,荣惨各适其职。又能声不违节,言必止义,如是而诗之道备矣。
夫自汉、魏、晋、唐而降,杜甫氏之外,诸作者各以所长名家,而不能相兼也。学者誉此诋彼,各师所嗜,譬犹行者埋轮一乡,而欲观九州之大,必无至矣。盖尝论之,渊明之善旷而不可以颂朝廷之光,长吉之工奇而不足以咏邱园之致,皆未得为全也。故必兼师众长,随事摹拟,待其时至心融,浑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执之弊矣。
余少喜攻诗患于多门莫知所入久而窃有见于是焉将力学以求至然犹未敢自信其说之不缪也欲求征于识者而未暇焉。同里衍斯道上人,别累年矣,一日,自钱塘至京师,访余钟山之寓舍,出其诗所谓《独庵集》者示余。其词或闳放驰骋以发其才,或优柔曲折以泄其志。险易并陈,浓淡迭显,盖能兼采众家,不事拘狭。观其意亦将期于自成,而为一大方者也。间与之论说,各相晤赏,余为之拭目加异。夫上人之所造如是,其尝冥契默会而自得乎?其参游四方有得于识者之所讲乎?何其说之与余同也。吾今可以少恃而自信矣。因甚爱其诗,每退直还舍,辄卧读之不厌。未几,上人告旋,乞为序其帙首,辞而不获,乃识以区区之说而反之。然昔人有以禅喻诗,其要又在于悟,圆转透彻,不涉有无,言说所不能宣,意匠所不可构。上人学佛者也,必有以知此矣。毋遄其归,尚留与共讲焉。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趣以臻其妙也     臻:极尽。
B.而师古之义乖     乖:违背,不协调。
C.各师所嗜       师:学习。
D.浓淡迭显       迭:屡次。
解析 D项,迭:交替。
答案 D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格以辨其体剑赀财以送其行
B.随所宜而赋焉若属皆且为所虏
C.访余钟山之寓舍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其尝冥契默会而自得乎秦王恐其破璧
解析 A项,连词,表目的,用来。B项,助词,放在动词前,与动词组成名词性短语;与“为”组合,表被动。C项,结构助词,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连词,表选择;代词,他。
答案 A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诗歌包括“格”“意”“趣”三要素,且可以衍化生成变化多样的语言风格,体现他对诗歌作品艺术有机关系的认识。
B.作者主张“师古”,提出了“兼师众长”“随事摹拟”的途径,认为汉唐以来作家都有所偏好,未能体现“相兼”的大家风范。
C.本序开篇高屋建瓴,直接从创作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诗学理论,语言简洁,结构严谨,观点明确,体现出格调谨严的诗学精神。
D.本序集中体现了作者的诗歌理论,行文叙议结合,内容不枯燥,以陶渊明等例入文又间以“行者”之喻等,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解析 B项,“认为汉唐以来作家都有所偏好”理解错误,以偏概全,原文第二段有“杜甫氏之外”一句,表明“杜甫”应排除在外。
答案 B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余少喜攻诗患于多门莫知所入久而窃有见于是焉将力学以求至然犹未敢自信其说之不缪也欲求征于识者而未暇焉
解析 语段讲述自己的创作经历。注意结合动词“喜”“患”“知”来断前几句;虚词“久而”“焉”应分别位于句首句末;“然……也”完整一句,中间不断。
答案 余少喜攻诗/患于多门/莫知所入/久而窃有见于是焉/将力学以求至/然犹未敢自信其说之不缪也/欲求征于识者而未暇焉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间与之论说,各相晤赏,余为之拭目加异。(4分)
译文:                                
                                   
(2)未几,上人告旋,乞为序其帙首,辞而不获,乃识以区区之说而反之。(4分)
译文:                                
                                   
解析 (1)间,有时、间或;论,谈论;晤,通“悟”,明白;拭目,擦亮眼睛,殷切期待。(2)未几,不久;旋,归、回;序,作序;识,通“志”,记;区区,自称的谦辞;反,通“返”。
答案 (1)有时跟他谈论这方面的观点,各自领悟互相欣赏,我就更对他充满殷切的期待。
(2)不久,衍斯道上人姚广孝要回去了,请求我为他的诗文集作序,我推辞但没有被答应,就写下自己的肤浅看法回复给他。
【参考译文】
诗歌的要义,包括体制、意蕴、趣味三者罢了。用诗歌的体制来辨别文体,用意蕴来表达情感,用趣味来极尽美感的妙处。文体不分清楚诗歌会变得歪斜粗陋,这和学习古人是相违背的;情感表达不到位诗歌就会落入浮夸空虚,这样诗歌就不感人了;风味美感不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诗歌就流于平凡浅显,超俗之感就无从谈起了。这三要素具备了之后,诗歌语言可以典雅、朴实、豪放、幽婉、奇险,变化不一、风格多样,只要根据合适的内容创作就行了。就如万物的生长,大小都由天定;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行,兴盛凋零适合各自的季节特点。能够做到各种声调不违背节律,言语能够表达含义,像这样那么诗歌创作的方法就具备了。
自汉、魏、晋、唐以来,杜甫除外,诸位作者都各有所长自成一家,却不能互相兼备融通。求学的人赞誉这个诋毁那个,各自学习自己喜欢的,犹如行者身在一乡却想看尽天下的阔大,肯定是没有办法实现的。我曾经说过,渊明的诗文悠闲旷达却不能用来歌颂朝廷的圣明,李贺的诗文精巧奇特却不能吟咏邱园的雅致,都是因为没有学习全面。所以一定要互相学习博采众长,随事临摹拟写,等到所写之文和内心融为一体之时,浑然天成,才可以自成一家,从而免于偏好的弊端。
我从小就喜欢研究诗歌,担心向多方学习而不知道该怎么说,时间久了之后自己私下在这方面才有了这样的看法见解,并且努力学习实践以达到这样的目标,但还是不敢自信自己的言论没有错误,想要向有识之士征求意见但又没有时间。同乡姚广孝,和他分别已经有好几年了,一天,从钱塘到京城,到钟山我的住处来探访我,拿出他的叫《独庵集》的诗集给我看。他的诗词有的阔大奔放来展示他的才学,有的优雅婉转来抒发他的志向。诗文的惊奇与平实之特点兼而有之,词风的艳丽与淡雅交替显现,都是因为他能学习百家,博采众长,不拘泥不狭隘。看他的作品内容发现他也有自己的一些新的创造,可以说是大方之家。有时跟他谈论这方面的观点,各自领悟互相欣赏,我就更对他充满殷切的期待。衍斯道上人姚广孝所创造的成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2019高考语文浙江仿真冲刺卷(一)』  下一个『2019高考语文浙江卷组合练:语言文字运用+古诗文默写+外国小说阅读+作文立意(9份打包)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