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江苏高考语文组合练:语用+名句名篇默写+文言文阅读+作文立意(9)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名句默写填空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19江苏高考语文组合练:语用+名句名篇默写+文言文阅读+作文立意(9)(高三总复习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组合练9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散文阅读+作文立意(分值:50分 时间: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2018•江苏扬州中学四模)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评论家认为,余华在小说中表现出来的某种对待世界的态度,有时让人难以理解。该________的地方他偏偏平静如水,该掩
试题预览
组合练9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散文阅读+作文立意
(分值:50分 时间: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2018•江苏扬州中学四模)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评论家认为,余华在小说中表现出来的某种对待世界的态度,有时让人难以理解。该________的地方他偏偏平静如水,该掩鼻而过的地方他偏偏________地反复把玩。该悲悯的地方,他又偏偏________,把应该有的万千愁绪化为________的扑哧一笑。
A.心旌摇荡 饶有兴致 忍俊不禁 没心没肺
B.心惊胆战 情有独钟 轻描淡写 无缘无故
C.心惊胆战 饶有兴致 轻描淡写 没心没肺
D.心旌摇荡 情有独钟 忍俊不禁 无缘无故
解析 本题应注意所填词语与句子中已给的词语的意义关联,句子中的“偏偏”包含语气的转折,最后一个横线上的词语用来修饰“扑哧一笑”,综合考虑清楚,应选A。
答案 A
2.(2018•江苏扬州一中模拟)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某微信公众号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开展了一场“丢书大作战”活动。1万本书被“丢”在地铁、飞机和顺风车等交通工具上,主办方希望捡到的人能够阅读、写读书心得并将书籍传递下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但它鼓励人们阅读分享知识的初衷仍然值得赞赏
②据主办方统计,活动开始后的3个月内,只有239本书被抢超过3次
③这次纵然收效甚微
④我们理解“丢书大作战”想要做出改变的愿望
⑤“丢书大作战”活动似乎失败了
⑥想做出一些微小改变的“瞎折腾”总好过面对浮躁风气的无动于衷
A.②⑤⑥①④③  B.⑤④③①⑥②
C.②⑤④③①⑥  D.⑤⑥②①④③
解析 ⑤是一个结论句,这一结论是在②的基础上得出的,②说的是“丢书大作战”活动的统计结果,与横线前的语句联系最紧密。据此排除B、D两项。③①用“纵然……但……”的句式对活动进行评价,可知③在前①在后。据此排除A项。选出答案后,可通读一遍,进行检验,确保答案无误。故选C。
答案 C
3.下列诗句中,以物喻人的一项是(  )(3分)
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C.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D.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解析 D项用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比喻十三四岁的少女。
答案 D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倏忽间,林木疏朗处突然闪过一泓澄澈,溪床细沙乱石,纤尘不染,水底的树叶纹脉,清晰可辨,那汩汩的水声好像响在别处。风过树林,树叶哗哗作响,茂密的枝叶丛里又显出一汪清泉,________,奔突的水声也愈发大了。
A.如一位美丽的姑娘脸上的一抹青黛,溪流异常清冽
B.溪流异常清冽,像一位羞涩的少女眨着眼睛
C.溪流异常清冽,如一位美丽的姑娘脸上的一抹青黛
D.像一位羞涩的少女眨着眼睛,溪流异常清冽
解析 从连贯的角度看,“茂密的枝叶丛里又显出一汪清泉”与“一位羞涩的少女眨着眼睛”分别作为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衔接紧密,据此可排除A、B、C三项,答案为D项。
答案 D
二、名句名篇默写(8分)
5.(2018•江苏全真模拟Ⅰ)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兄弟不知,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2)__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3)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4)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衔远山,吞长江,________________,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
(6)转朱阁,________________,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中秋》)
(7)________________,本固邦宁。(《尚书•夏书》)
(8)兼听则明,________________。(司马光《资治通鉴》)
解析 此题属于根据上下文默写,同时注意“咥”“驽”“绮”“惟”的写法。
答案 (1)咥其笑矣 (2)驽马十驾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唯见江心秋月白 (5)浩浩汤汤 (6)低绮户 (7)民惟邦本 (8)偏信则暗
三、散文阅读(20分)
(2018•江苏建邺高中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
乌篷船①
周作人
子荣②君:
接到手书,知道你要到我的故乡去,叫我给你一点什么指导。老实说,我的故乡,真正觉得可怀恋的地方,并不是那里;但是因为在那里生长,住过十多年,究竟知道一点情形,所以写这一封信告诉你。
我所要告诉你的,并不是那里的风土人情,那是写不尽的,但是你到那里一看也就会明白的,不必罗唆地多讲。我要说的是一种很有趣的东西,这便是船。你在家乡平常总坐人力车,电车,或是汽车,但在我的故乡那里这些都没有,除了在城内或山上是用轿子以外,普通代步都是用船。船有两种,普通坐的都是“乌篷船”,白篷的大抵作航船用,坐夜航船到西陵去也有特别的风趣,但是你总不便坐,所以我就可以不说了。乌篷船大的为“四明瓦”(Symenngoa),小的为脚划船,亦称小船。但是最适用的还是在这中间的“三道”,亦即三明瓦。篷是半圆形的,用竹片编成,中夹竹箬,上涂黑油,在两扇“定篷”之间放着一扇遮阳,也是半圆的,木作格子,嵌着一片片的小鱼鳞,径约一寸,颇有点透明,略似玻璃而坚韧耐用,这就称为明瓦。三明瓦者,谓其中舱有两道,后舱有一道明瓦也。船尾用橹,大抵两支,船首有竹篙,用以定船。船头着眉目,状如老虎,但似在微笑,颇滑稽而不可怕,唯白篷船则无之。三道船篷之高大约可以使你直立,舱宽可以放下一顶方桌,四个人坐着打麻将,这个恐怕你也已学会了罢?小船则真是一叶扁舟,你坐在船底席上,篷顶离你的头有两三寸,你的两手可以搁在左右的舷上,还把手都露出在外边。在这种船里仿佛是在水面上坐,靠近田岸去时泥土便和你的眼鼻接近,而且遇着风浪,或是坐得少不小心,就会船底朝天,发生危险,但是也颇有趣味,是水乡的一种特色。不过你总可以不必去坐,最好还是坐那三道船罢。
你如坐船出去,可是不能像坐电车的那样性急,立刻盼望走到。倘若出城,走三四十里路(我们那里的里程是很短,一里才及英里三分之一),来回总要预备一天。你坐在船上,应该是游山的态度,看看四周物色,随处可见的山,岸旁的乌桕,河边的红蓼和白苹、渔舍,各式各样的桥,困倦的时候睡在舱中拿出随笔来看,或者冲一碗清茶喝喝。偏门外的鉴湖一带,贺家池,壶觞左近,我都是喜欢的,或者往娄公埠骑驴去游兰亭(但我劝你还是步行,骑驴或者于你不很相宜),到得暮色苍然的时候进城上都挂着薛荔的东门来,倒是颇有趣味的事。倘若路上不平静,你往杭州去时可于下午开船,黄昏时候的景色正最好看,只可惜这一带地方的名字我都忘记了。夜间睡在舱中,听水声橹声,来往船只的招呼声,以及乡间的犬吠鸡鸣,也都很有意思。雇一只船到乡下去看庙戏,可以了解中国旧戏的真趣味,而且在船上行动自如,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我觉得也可以算是理想的行乐法。只可惜讲维新以来这些演剧与迎会都已禁止,中产阶级的低能人别在“布业会馆”等处建起“海式”的戏场来,请大家买票看上海的猫儿戏。这些地方你千万不要去。你到我那故乡,恐怕没有一个人认得,我又因为在教书不能陪你去玩,坐夜船,谈闲天,实在抱歉而且惆怅。初寒,善自珍重,不尽。岂明
十五年十一月十八日夜,于北京
【注】 ①本文原载《语丝》第107期,1926年11月27日出版,署名岂明,后收入《泽泻集》。②子荣,周作人笔名,始用于1923年8月26日《晨报副刊》。
6.试简要概括“子荣”的形象。(3分)
答:                                    
                                    
                                    
解析 此题注意根据文意概括“子荣”是知识分子,其特征是“久居现代都市”“为名利(生计)奔走”“已经渐渐适应了都市快节奏生活方式”。
答案 久居现代都市,为名利(生计)奔走且已经渐渐适应了都市快节奏生活方式的知识分子。
7.“我”差不多每介绍到一处,都要重复使用“有趣”“风趣”“趣味”等字眼,试概括乘船游览中各种活动蕴含的情趣。(5分)
答:                                    
                                    
                                    
解析 注意根据文中的“靠近田岸去时泥土便和你的眼鼻接近,而且遇着风浪,或是坐得少不小心,就会船底朝天,发生危险,但是也颇有趣味,是水乡的一种特色”概括第一点;根据“来回总要预备一天。你坐在船上,应该是游山的态度,看看四周物色,随处可见的山,岸旁的乌桕,河边的红蓼和白苹、渔舍,各式各样的桥,困倦的时候睡在舱中拿出随笔来看,或者冲一碗清茶喝喝”概括第二点;根据“偏门外的鉴湖一带,贺家池,壶觞左近,我都是喜欢的,或者往娄公埠骑驴去游兰亭(但我劝你还是步行,骑驴或者于你不很相宜),到得暮色苍然的时候进城上都挂着薛荔的东门来,倒是颇有趣味的事”概括第三点;根据“可以了解中国旧戏的真趣味”概括第四点。
答案 ①亲近自然的情感;②慢节奏的生活方式;③悠闲的人生态度(心态);④传统文化的底蕴;⑤民间艺术的谐趣。
8.第三段中对“布业会馆”等处建起“海式”的戏场的叙写有何作用?(6分)
答:                                    
                                    
                                    
解析 根据文意“这些地方你千万不要去”,可见作者的反对心情,再结合前文的内容写的是“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宁静、安闲、和谐”,其作用是“形成对比”,表现了(西方)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以及作者对这种美的丧失所感到的忧虑、困惑和惆怅。
答案 ①表现了(西方)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②与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宁静、安闲、和谐的美形成对比。③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美的丧失所感到的忧虑、困惑和惆怅。
9.试探究文中“子荣”和“岂明”的关系。(6分)
答:                                    
                                    
                                    
解析 根据文中的内容要明确二者是一个人,一个是“现代”的我,一个是“曾经”的我,收信人子荣正是现实生活中的我,写信人“岂明”是曾经的我,沉醉于古朴宁静的乡野生活。作者写信的目的是对已经远去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家园的召唤,是对被现代文明异化的自我重新回归的呼唤。
答案 ①收信人子荣正是现实生活中的我,已经被现代文明改造(已经适应了都市生活);②“岂明”:写信人“岂明”是曾经的我,沉醉于古朴宁静的乡野生活;③本文收信人与写信人是同一人,“岂明”对“子荣”的倾诉可以看作是作者寂寞的灵魂的内心对白。④“岂明”向“子荣”就曾经的乡野生活进行描绘,表明了作者深处都市,却充满着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对清淡闲适的生活态度的向往和对艺术情趣的追怀。“岂明”对“子荣”就“乌篷船”进行详细介绍,实则是对已经远去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家园的召唤,是对被现代文明异化的自我重新回归的呼唤。
四、作文立意(10分)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对联一
上联:若不撇开终是苦
下联:各自捺住即成名
对联二
上联:鸟在笼中,恨关羽不能张飞
下联:人活世上,要八戒更需悟空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朵雅俗共赏的奇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放射着奇异的光彩,具有独特的民族色彩,被誉为“诗中之诗”。
上面两副对联的内容能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生活实际,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审题重点是抓“撇”“捺”“戒”“悟”四个动词。“撇”即撇开,丢开,“若不撇开终是苦”,字面上讲“若”字的撇如果不撇出去就是“苦”字,而此处是说能丢得开、放得下、舍得了一些利益纠葛就会不“苦”了。“捺”就是按捺,就是约束、控制、管理。“各自捺住即成名”,字面意思是说“各”字的捺笔只有收得住才是“名”字,此处是讲万事应懂得约束、收敛、控制自己的行为、管理自己的心态情绪方能功成名就。第二副对联的上联讲人生困境,下联讲消解的法门。其中的“戒”就是讲防止、戒除行为、语言、思想等方面的过失,也就是讲要戒止、控制、管理好自己。而“悟”的内容是“空”,也就是要懂得丢下、抛开一切,不为外物所累。综上分析,第一副对联中的撇利捺己与第二副对联中的戒失悟空是同一之理:懂得放下,学会控制方能赢得精彩人生。只要从这一角度去立意行文都行。如果有学生只谈管理、控制,或者只谈放下、舍得之理亦算切题,不去细究。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名句默写填空专题训练


上一个『2019江苏高考语文组合练:语用+名句名篇默写+文言文阅读+作文立意(10)』  下一个『2019江苏高考语文组合练:语用+名句名篇默写+文言文阅读+作文立意(8)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