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9高考语文之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备战2019高考语文之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专练【调研1】(2017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
试题预览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专练
【调研1】(2017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答案】B
 【调研2】阅读下面 的文字,仿照语段中画横线的语句,任选话题,续写两组句子。要求:修辞、句式与示例相同,字数大致相同。
夜晚,泻满 大地的月光像一匹古代的丝绢一样柔软、洁白。徐徐清风,在丝绢上编织琴音,由春到夏,把大地烘托得绿意盎然;          ,          ,          ,          。
【答案】示例一  啾啾鸟鸣  在丝绢上点染山水  由夏到秋  把大地晕染得澄明一片
示例二  片片落叶  在丝绢上勾勒图画  由秋到冬  把大地渲染得斑驳陆离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仿写句式 和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回答问题,注重把握横线之前的语句限定的范围和画横线的语句的特点。画横线语句前描述的是“夜晚”“月光”,画横线的内容描写了清风在夜晚的表现和作用。仿写时,可筛选夜晚下的景色,比如“虫鸣”“落叶”“流水”“绿树”等,然后思考它们在月光下的具体特征,最后写它们对大地的贡献。学#科网
【调研3】米兰•昆德拉说:“生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由于性格、经历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人对生命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请你从以 下四个备选人物中,任选两个仿照示例各写一句话,表达他们各自对生命的理解。要求符合人物特征,句式与示例大致相同。
备选人物:陶渊明  徐 志摩  桑地亚哥  巴金
示例:苏东坡—— 生命就是一次风雨兼程的旅行,只有心胸旷达,才能笑到终点。
【答案】示例  陶渊明——生命就是一只冲出樊笼的鸟儿,只有回归自然,才能自由飞翔。
徐志摩——生命就是一个星辉斑斓的梦,只有轻轻地来悄悄地走,才会让梦长留。
桑地亚哥——生命就是一场单枪匹马的战斗,只有先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对手。
巴金——生命就是一只在黑夜里追寻光明的小舟,只有以爱为桨,才能拥抱明天的太阳。
  
误区警示
1.修辞概念模糊不清,或者分不清用法相近的概念,比如分不清借喻和借代。
2.忽略语境,没有搞明白语境和哪个修辞手法相匹配。学&科 网
3.审题不清,没有使用题干中要求使用的修辞手法。如【调研1】要求选出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
技法点拨
1.借喻与借代的区别。借喻与借代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考生在运用时稍不留心就容易误断。二者的不同点是:借喻是比喻的一种,被比与用来作比的两个事物之间有相似点,没有相关性,因而本体、喻体之间即使没有比喻词“像”也可以加“像”字,换成明喻;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替代所要表述的事物,本体与借体之间没有相似点,只有相关性,因而不能加“像”字来换成明喻。
例如: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此句中的“完美的苍蝇”就是借喻,喻指那些反动的家伙。换成明喻,可以写成“反动的家伙像苍蝇”。
2.比拟和比喻的区别。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喻本体,重点在“喻”。在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3.对偶与排比的区别。对偶一般有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而排比经常使用同一词语,使句子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之感。对偶以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4.比喻与象征的辨析。在概念上,比喻是使语言形象化的修饰词句的语言手段,属于语言学范畴,而象征则是通过一些具体形象,使人产生联想,从而表现与之相联系的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感情,表现作品主题的艺术创作手法,属于文艺学范畴。从运用上看,有的用象征构思全文,有的用象征刻画主要人物,有的用象征进行暗示,制造气氛或抒发感情,总之象征意义带有全局 性,而比喻常限于局部。从特点上看,象征是以物示意,以具体的表示抽象的,具有含蓄性,而比喻是以物喻物,以具体的比方具体的,具有鲜明性。学&科网
例如:巴金的《灯》通篇把灯光作为光明的象征,作为人们理想、希望、力量和胜利的象征;高尔基的《海燕》用海燕象征革命先驱者和预言家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药》中“红白相间的花环”象征了革命的希望前景。但是《拿来主义》的“大宅子”则只是用来比喻中国、外国的文化的,不具有象征意义。
当然,在某些文 章中,象征也含有比喻的性质,从表现抽象的精神来说是象征,从表现具体的人来说是比喻。即便是这样,比喻与象征也是有区别的。
5.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而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
 例如:现在我们要向外国学习,将来我们从落后转化为先进了,还要不要学呢?那个时候,外国仍然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好东西,我们仍然要向人家学习,这有什么不好呢?
在这一段话中,前一问用了设问,后一问又用了反问。
  
1.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示例  冬天的河水干涸了,我相信,春水还将来临,那时白帆就是我心中的偶像。
2.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使之构成排比句,且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示例  生活是歌,只要把它吟唱出来,就能诠释我们;生活是画,只要把它挂在眼前,就能打动我们;生活是诗,只要把它藏于心里,就能滋养我们。
3.请对王维《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诗进行扩展。要求:①保持诗歌原有的意境;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③100字左右。
4.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扩展成一段话。
沙滩上有一只油漆斑驳的小渔船。
要求:①体现小渔船“斑驳”的具体特点;②使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③由小渔船的斑驳得出一个富有哲理的结论;④不少于100字。
5.全国无线电测向大赛即将举行。请根据下面的信息,为西藏代表团写一则入场介绍词,并预祝他们成功。要求语言得体,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含标点符号)。
①无线电测向运动,又被称为“猎狐”,起源于欧洲。
②新疆代表团去年首次参加全国无线电测向大赛,西藏代表团则是今年首次参加。
③本次无线电测向比赛有超过3000位教练员和运动员参与,其中西藏代表团由5名教练员、10名运动员共15人组成。
④西藏,风光优美,那里有雪域、高原、蓝天、雄鹰,还有 充沛的阳光。
⑤本次无线电测向大赛的主题是“追逐阳光,奥运同行”。
 
1.示例  秋天的树叶凋零了,我明白,嫩芽还会长出,那时枝条就是我心中的阳光。
 
2.示例  亲情是火,只要把它揣在怀里,就能温暖我 们;亲情是水,只要把它掬在掌心,就能滋润我们;亲情是灯,只要把它提在手中,就能指引我们。
【解析】 解答此题,须要注意的是另写的三句话要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原句用了暗喻,仿句也要用暗喻,且后文对喻体的扩展要根据喻体的特点来进行,既要与喻体保持一致,又要使仿写的几个句子都如示例一样表达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解答这种仿写题,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关键词的类似词语进行改编。如“生活”可以改成“亲情”“友情”“爱情”等,“歌”可以改成“火”“水”“灯”等。值得注意的是,改编后的句子要语意通顺,合乎情理。
3.示例一  秋天的夜晚,月光透过松树间的空隙照到地上,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仿佛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细细地聆听,会听到泉水在石上流淌的声响。“哗啦……哗啦……”,仿佛情人的絮语,又如夜莺的欢唱,忽远忽近,似有似无。
示例二  被雨水冲洗后的松林,如刚出浴的美人,不染纤尘;山石显得格外晶莹透亮;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格外明亮;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流淌在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清脆悦耳的欢唱声,好似婉转的小夜曲。
 
4.示例  沙滩上,历经沧桑的小渔船十分寂寞:折断的风帆,展示着其曾经的勇敢;泛黄的缆绳,折射出往日的岁月;陈旧的船身,刻满了拼搏的壮美。这是一种美的体现,它唤起了我们对鲜活生命的珍惜,让我们懂得世上没有谁可以随随便便成功的道理。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扩展语句和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要注意题目的具体要求,并注意将答案用流畅、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比如想要体现船的“斑驳”,考生可以描 写船的古旧,可以描写船身、船帆、缆绳、船锚等;想要表现哲理,考生可以从“斑驳”蕴含的人生、社会意义等方面入手。
5.下面出场的是西藏代表团,由教练员和运动员共15人组成,这是他们首次参加全国无线电测向大赛,预祝他们如雄鹰一般展翅翱翔,取得佳绩。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得体和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语言表达得体,即根据语境条件使用语言,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对 象、不同目的等要素,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解答本题,要紧扣入场介绍词的特点,从代表团出场、人员构成、首次参加比赛、预祝取得佳绩等方面作答,并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学#科网 (122.240.210.252)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上一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运用)修辞手法 课后练习(2)』  下一个『2019届高三语文专题练之正确使用常用的修辞手法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