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历史上不少仁人志士坚信人要有一定的理想和志向。当然,它们的内容与今天不同。 C. 进取精神不仅是一种内在品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有了它,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 D. 儒家的人生哲学内涵丰富.对于种种人生问题都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值得借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首段提出当今时代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且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B. 在论述儒家人生哲学的意义时,文章着重阐述了理想志向和进取精神两个方面。 C. 文章中论述理想志向和进取精神时,前者详细而后者简略,可见前者更加重要。 D. 文章结尾一段,还补充沦述了其他几个方面的问题,从而使论证更完整全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儒家的人生哲学至今仍有助于人们树立健康合理的人生观,满足精神方面的需求。 B. 理想可分为社会理想、事业理想和生活理想三个层而,且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C. 天人关系、理欲关系、生死关系等人生问题,同样需要当代人们深入思考和探索。 D. 深人丹掘儒家人生哲学的现代价值,就能找到医治当代人们心理和精神病症的良药。
材料三 共享雨伞的出现,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尤其是其商业盈利模式受到了很大质疑,近期还曾出现城管以扰乱市容为由收走雨伞或者雨伞损毁、丢失的情况,这也从侧面印证共享雨伞商业模式的漏洞。 同时,共享单车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带来的困扰也一直存在,由于投放过量,经常看到无人使用或者废弃损坏的单车堆满街头,占道拦路,甚至影响交通。 有专家指出,能够将闲置资源与需求对接是分享经济的核心理念,而脱离了这一理念则有“走偏”的隐患。以共享单车来说,很长时间以来自行车是“生产过剩”产品,市民购买一辆自行车后需要支付日常维护、保管、停放等诸多成本,而共享单车用租赁的方式解决了人们的出行需求。然而,当大量商家涌入,出现共享单车投放过量的问题,自行车又回到了“过剩”的状态,这就违背了分享经济的初衷。 对于共享雨伞模式来说,雨伞属于个人消费品,容易损毁,使用频次低,而共享雨伞的智能锁、雨伞桩、GPS定位系统以及人力成本则相对较高,这导致企业盈利模式堪忧。专家认为,相比而言,一些耐用消费品或许更适合共享模式,然而目前,各行各业纷纷试水共享模式,却缺少必要的规划和分析研究,大量资金涌入后,其发展前景引人担忧。 也有用户指出,当前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服务的质量难以保障。例如,专车司机常常不认路,民宿网站提供的住房常常设施不完善等。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指出,对于新技术和新业态,政府应在监管中引入适应性治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而不是用传统的方式进行简单的“规制”。因此,具体促进措施将有效带动分享经济发展,如积极调查研究、推动公众参与、鼓励行业协会发展等。 7.下列关于分享经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滴滴出行这种分享经济企业的出现与目前我国交通、路面资源紧张这些因素密切相关。 B. 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4000多个具有共享基因的各类众创平台,促进了互联网的发展。 C.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2016年我国分享经济重点领城市场交易额,与上年比大幅增长。 D. 对于分享经济这类新生事物,政府在监管时,要突破传统的方式,采用适合的治理方法。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 材料一先从工业时代晚期的资源紧缺这一特点说起,说明全球分享经济初创企业的增长发展有其时代原因。 B. 材料一把美国的分享经济企业与中国的众创平台进行对比,突出了美国的分享经济企业比中国出现得早,但发展却慢的特点。 C. 材料二中的图表说明了我国分享经济重点领城市场规模的扩大情况:交易规模小的增长率高,反之亦然。 D. 材料通过解剖共享雨伞和共享单车的模式,说明分享经济模式,成为各行各业的尝试点,但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值得反思。 E. 材料交代薛澜的身份——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是突出薛澜提出解决分享经济中的一些问题的权威性和正确性。 9.根据材料,概括说明分享经济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琇者,蒲州解人也。父审素,为巂州都督,在边累栽。俄有纠其军中赃罪,敕监察御史杨汪驰传就军按之。汪在路,为审素党与所劫,对汪杀告事者,胁汪令奏雪审素之罪。俄而州人翻杀审素之党,汪始得还。至益州,奏称审素谋反,因深按审素,构成其罪。斩之,籍没其家。琇与兄瑝,以年幼坐徙岭外。寻各逃归,累年隐匿。汪后累转殿中侍御史,改名万顷。开元二十三年,瑝、琇候万顷于都城,挺刃杀之。瑝虽年长,其发谋及手刃,皆琇为之。既杀万顷系表于斧刃自言报仇之状便逃奔将就江外杀与万顷同谋构父罪者行至汜水为捕者所获时都城士女,皆矜琇等幼稚孝烈,能复父仇,多言其合矜恕者。中书令张九龄又欲活之。裴耀卿、李林甫固言:“国法不可纵报仇。”上以为然,因谓九龄等曰:“复仇虽礼法所许,杀人亦格律具存。孝子之情,义不顾命,国家设法,焉得容此!杀之成复仇之志,赦之亏律格之条。然道路谊议,故须告示。”乃下敕曰:“张瑝等兄弟同杀,推问款承。律有正条,俱各至死。近闻士庶,颇有谊词,矜其为父复仇,或言本罪冤滥。但国家设法,事在经久,盖以济人,期于止杀。各申为子之志,谁非徇孝之夫,展转相继,相杀何限!咎由作士,法在必行;曾参杀人,亦不可恕。不能加以刑戮,肆诸市朝,宜付河南府告示决杀。”瑝、琇既死,士庶咸伤愍之,为作哀诔,榜于衢路。市人敛钱,于死所造义井,并葬瑝、琇于北邙。又恐万顷家人发之,并作疑冢数所。其为时人所伤如此。 (选自《旧唐书•张琇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既杀/万顷系表于斧刃/自言报仇之状/便逃奔将就江外/杀与万顷同谋/构父罪者/行至汜水/为捕者所获/ B. 既杀/万顷系表于斧刃/自言报仇之状/便逃奔/将就江外杀与万顷同谋/构父罪者/行至汜承/为捕者所获/ C. 既杀万顷/系表于斧刃/自言报仇之状/便逃奔/将就江外/杀与万顷同谋构父罪者/行至汜水/为捕者所获/ D. 既杀万顷/系表于斧刃/自言报仇之状/便逃奔将就江外/杀与万顷同谋/构父罪者/行至汜水/为捕者所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益州是中国古地名,也是古代的“九州”之一。治所在今天的四川成都。 B. 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此时唐朝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史称“开元盛世”。 C. 书令此处为中书省长官。中书省为“三省”之一,主要负责起草诏书。 D. 哀诔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叙述死者生平并致哀悼之情,多以散文写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张琇命途多舛,身世坎坷。很小的时候父亲获罪被杀.家里被抄,自己也受牵连,和哥哥一起被流放到非常偏远的地方。 B. 张琇胆大心细,敢作敢为。从岭外逃回后,他隐姓埋名多年,谋划为父报仇,终于等到时机,亲手杀死了仇人杨万顷。 C. 张琇为父报仇,引发争议。包括张九龄在内的很多人都同情他,认为应当宽恕他,但因李林甫的反对,皇帝最终处死了他。 D. 张绣死后,深受士民哀怜。他们集资建造义井来纪念张璃兄弟,不但安葬了二人,还设置了几座疑冢,使仇家无法找到。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俄有纠其军中赃罪,敕监察御史杨汪驰传就军接之。(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