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大冶2019届九年级12月联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湖北省黄石、大冶2019届九年级12月联考语文试题(九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黄石市2019届12月联考九年级语文试卷一、 积累与运用(共26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校对(jiào)红晕(yùn)着意(zhuó)自吹自擂(lěi)B.勾当(gòu)解元(jiè)报帖(tiě)孜孜不倦(zī)C.拙病(zhuō)珐琅(fà)朴刀(pú)冠冕堂皇(guān)D.愧赧(năn)镌刻(juān)麈
试题预览
黄石市2019届12月联考九年级语文试卷
 
一、 积累与运用(共26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校对(jiào)  红晕(yùn)  着意(zhuó) 自吹自擂(lěi)
B.勾当(gòu )     解元(jiè)  报帖(tiě)   孜孜不倦(zī)
C.拙病(zhuō )    珐琅(fà)   朴刀(pú)   冠冕堂皇(guān)
D.愧赧(năn)   镌刻(juān) 麈尾(zhŭ)  抽丝剥茧(bāo)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遵循    端详     秘诀     形销骨立
B.褴褛    汲取     濡养     郑重其是
C.亵渎    吹虚     佝偻     泉香酒冽ZXXK
D.游弋    嬉戏     坍蹋     前仆后继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三年时光匆匆而过,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回首往事,怀古伤今,不仅潸然泪下。
B.近几年,黄石相继建成了父子山、柯尔山、熊家境等登山步道,不言而喻,市政府对全民健身是越来越重视了。
C.学校开运动会的前一天,初三学生箪食壶浆,做好了赛前的一切准备。
D.他善于读书,常常能从书中断章取义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
B.苏州园林的修建自出心裁,怎能不令人不惊叹呢?
C.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随时发现并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
D.为了提高传统文化特色,学校举办了“戏曲进校园”的活动。
5、填入文段空格中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你的话语应该是一缕包含早春气息的柔风,         ;你的表白应该是田野爆裂的豆荚,          ;你的辩答应该是凭借原则的盾牌,        ;你的呐喊应该是仰仗正义的力量,         。
①迎承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              ②构思并阐述金色的成熟
③弥合朋友之间人为的小隙              ④澎湃青春的热忱和血液
A.③④①②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④①③②
6、名著积累(5分)
(1)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顶峰,这一时期,他的长诗《    》
《   》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2分)
(2)《水浒》中,绰号是人物性格或特征最为简明的符号,杨志因为脸上有一巴掌大小的褐色色素沉着斑,故名为“________”。鲁智深叫“花和尚”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醉打山门”一事可见这一点;宋江叫“及时雨”,是因为他重情重义,总是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从____________一中可见这一点。(3分)
7、综合性学习(4分)
亲爱的同学,自强不息是中华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 息的精神源泉之一。班级准备开展“君子自强不息”的综合性学习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收集诗词】中国古典诗词不乏自强不息精神和风骨的作品,通过它我 们可以,感受古人自强不息的的精神,理解自强不息的含义。请你也写出一句。(除示例)。(1分)
〖示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寻找人物】中古代有许多自强不息的人物,收集和讲述他们的故事,可以让大家获得教益。请你也写出一位古代自强不息的故事(除示例)。(1分)
〖示例〗祖逖闻鸡起舞    范仲淹断齑画粥
(3)【补写对联】我国有许多鼓励人自强不息的对联,下面的对联就颂扬这种精神,请你根据上联补写下联(2分)
上联:一路风雨磨练意志
下联:                 
8、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7分)
(1)露从今夜白,              。
(2)          ,人迹板桥霜。
(3)          ,山雨欲来风满楼。
(4)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
 (5)金樽清酒斗十千,             。
(6)《行路难(其一)》中以“        ,           ”两句正面写“行路难”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失意与无奈。
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共12分)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③。”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注释】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④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9、下列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子独后吊     吊:吊唁 
 B.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去:到
C.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恶:厌恶   
 D.愿闻余教              余:您的
10、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B.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C.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D.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1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那个穿粗布衣服的老汉最后跑来吊唁是因为他对孙叔敖有很大的意见和不满。 
B.从上文可知孙叔敖是个虚怀若谷,虚心请教,爱国爱民的人。
C.孙叔敖做了楚国令尹后,都城的官员和百姓都来向他表示祝贺。
D.文章的主旨是:为官应该谦逊谨慎,廉洁自律,善于纳谏。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
(2)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二)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3—14题。(4分)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 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3、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
1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       ,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3分)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共11分)
                              知止
①年幼时,父亲不止一次以“知止”二字教育我们。当时觉得这两个字既玄又深,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有一年中秋,乡亲送来了两篓上好的白石榴,香甜多汁,我不禁吃个不停。夜晚腹泻,父亲趁机   A  (训诲、教训)说:这也是不懂得吃东西也应该“知止”的缘故啊。
    ②到了中年,每读名人传记,或观察时人的成败升沉,发现其中灾祸发生的起因在于不懂得“知止”之道的,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一个人理应知道他从社会上取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超过这个限度,命运便会报复他。问题是这个“限度”并没有科学的计算方法,也没有客观的标准。能够估量得恰到好处的人,全凭他的自知与自省的功夫,外加一二肯直言规劝的朋友的适时谏阻。 
    ③困难的是,已揽大权、已赚大钱的人对“知止”特别地听不进去。像王安石,其能力、政见可以说是卓绝一代,在宋神宗的宠信之下,他独揽军政、经济大权于一身。然而他做事太急、太贪,总想一下子就“全面”改革,结果根本无法建立真正的功业。其不懂“知止”之道可谓极矣。
   ④由王安石想到乔治•华盛顿,就觉得华盛顿高明。华盛顿虽然指挥过美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独立战争,但战争结束后他不以功臣自居,决心回到老家种田。他说:“我毕生最大的兴趣在农作。”其“知止”功夫可以说是到家了。
   ⑤我对培根的散文百读不厌。他有一句讽刺不懂得 “知止”的人的话:“升级不是一 件容易的事,人们费了很大的劲,一级级往上爬。结果地位愈高,愈是痛苦,而且有时还是很卑鄙的。人们用不尊严的手段爬到尊严的地位,结果是怎样呢?他们的地位是岌岌不 保的。说垮便会垮下来,不然也会慢慢减色,渐渐地被淘汰……
   ⑥我有些近十年来在商界曾经呼风唤雨过的朋友,如今不少已潜逃海外,身败名裂,或者正在苟延挣扎之中。其中一二位在他们春风得意,夜夜逐酒征歌,结纳权贵,炒地皮、卖军火的时候,我就曾婉劝他们适可而止、相机打住。可惜他们听不进去。
   ⑦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从社会上取得多少才是适当的。“钱”“权”都是如此。要想生活得心安理得,培养一点“知止”精神是很必要的。在一个高度进步而民主的社会中,人的观念有法律、道德和知识来随时 B  (制衡、制约),自然会产生一些“知止”的想法。而在眼下这个嘈杂浮躁的社会里要懂得“知止”之道,就只有靠自我修养了。
                                       (选自《张继高散文》,有删改)
15、请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AB两处。A_______B_______(2分)
16、本文表达的观点是什么?(2分)
17、阅读全文,根据提示用原文填空。(2分)
文中的“我”在不同年龄阶段对“知止”有不同的理解:
年幼时,“知止”就是不能“吃个不停”;
中年时,“知止”就是___________;
如今,“知止”就是______________。
18、第(3)(4)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9、结合本文观点,补写一个自己生活实际的事实论据。(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20--23题(共15分)
                        明子出师
                              曹文轩
    夏日将近的一天晚上,三和尚慷慨解囊,请明子和黑罐在一家很不错的酒店吃了一顿饭。回到窝棚后,三和尚点亮了四五支蜡烛,把小窝棚照得很明亮。接着,他从门外搬进来一个很大的木头 墩。他把一把锋利的斧头稳稳地放在木头墩上,对明子和黑罐说:“我不想再留你们。各人有各人的前程。但谁能出师,总得有个说法,你们瞧见了,这是一个木头墩,还有一把斧头。你们每人砍三斧头,谁能三斧头皆 砍在一个印迹里,谁就可以离开我。”他看了看明子和黑罐,“听明白了?”
    明子和黑罐点了点头。
    烛光静静地照着。
    三人沉默着,脸上的表情很严肃很认真,仿佛有人要进天堂或要进地狱,仿佛面对着世界上的一个最重要的时刻。
    三和尚再一次看了明子和黑罐一眼。
    明子和黑罐互相对望了一阵,又把目光挪开去望那把斧头和木头墩。
“谁先来?”三和尚问。
“黑罐先来吧。”明子说。
    三和尚说:“明子懂规矩。黑罐大,理应让他先来。”
    黑罐走近木头墩,手微微颤抖地抓起了斧头。
    三和尚掉过头去,“噗噗”几口,将所有蜡烛吹灭。他见黑罐半天没有动静,便叫道:“砍呀!”
    黑暗里终于响起“咚”的一声,又一声,再一声。
    三和尚又重新点亮蜡烛。
    烛光下的木头墩上,是三道清晰的斧痕。
    黑罐把斧子搁下,垂头丧气地站到了一边。
    三和尚把木头墩调了一个头,又把斧头稳稳地放在上面。一切停当之后,他看着明子,但不说话。
    明子走上前去,一把搡起斧头。
    三和尚又看了明子一眼。
    明子稳稳地站着,只是一脸的平静,没有半点其他表情。
    三和尚“噗噗”几口,又将蜡烛吹灭。
    小窝棚里满是蜡烛油的气味。
    小窝棚里绝对黑暗。只有三个人的喘息声,再无其他声响。
“砍呀,”三和尚催促道。
    明子没有反应。
    三和尚又等了一会,见仍无动静,便欲要大声地喊“砍”,然而这“砍”字刚吐出一半,只听见“咚”“咚”“咚”连着发出三声斧头砍击木头墩的声音。那声音的节奏告诉人,砍者动作极其坚决,毫不犹豫。
    三和尚重将所有蜡烛点亮。
    烛光下,光光的木头墩上只有一道有力的斧痕。
    明子把斧子靠在木头墩上,退到一旁。
    三和尚好半天看着明子,然后说道:“你可以走了。”他坐到床上去,点起一支烟,朝明子说道:“你只砍了一斧头。”
    黑罐忽地抬起头来。
    明子很镇定地站着。
    三和尚说:“还有两声,是你用斧背敲击木头墩发出的。世界上,手艺再绝的木匠,也不能在黑暗里把三斧头砍在同一道印迹里,因为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烛光里,明子眼晴最亮。
    三和尚对明子和黑罐倾吐了一番肺腑之言,那也是他半辈子的人生经验:“认真想起来,这个世界不太好,可也不太坏。在这个世界上活着,人就不能太老实了,可又不能太无心肝,”他专门对着明子说,这个道理,黑罐不懂,你懂。但这分寸怎么掌握着,全靠你自己了。我只把手艺教给了你,但没有把这分寸教给你,这是我做师傅的罪过。”他充满深情和信赖地看了明子一眼说,“天不早了,你们俩睡觉吧。明子明天走时,带上我的那套家伙,就算是你师傅的一点情意吧。”说完,他整了整假发,走出了窝棚。
                                                 (节选自《山羊不吃天堂草》)
20、阅读小说要注意把握情节。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对话 (3分)。
我认为故事就是情节,本文的情节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展开,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就是“①______→  黑罐斧击→②______→明子出师”。
我认为有因果关系的故事才构成情节,我这样梳理情节:因为③______所以明子出师了。
21、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
①黑罐走近木头墩,手微微颤抖地抓起了斧头。
  明子走上前去,一把操起斧头。
(从黑罐和明子拿斧头的动作,你读出了他们各自怎样的心理?)
②小窝棚里满是蜡烛油的气味。
小窝棚里绝对黑暗,只有三个人的喘息声,再无其他声响。
(此处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22、作家将三和尚的徒弟分别取名为“明子”和“黑罐“,有什么寓意?(4 分)
23、如果你来评判,明子和黑罐哪一个应该出师?结合小说内容,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4分)
四、写作(50分)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独特的旅行,旅途中我们播种希望,放飞梦想:我们享受快乐,也体验忧伤……我们在前进中感知世界的奇妙,也收获生命的成长。
请你以“一段          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B   2.A  3、B  4、C  5、C
6、(1)《向太阳》《火把》
(2)青面兽   不守佛门戒规,总是随性而为   私放晁天王(或:义释双枪将等)
7、(1)略(2)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国秦,《说难》《孤愤》(一个即可)(3)半载苦乐同享铸就辉煌
8、(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9、B  10.C  11 A  
12. (1)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独自来吊唁,莫非有什么见教的吗?
(2) 孙叔敖回答说:“您说得十分对,(我)会牢记的。”   
13.(4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1分
14.(3分)月亮(1分)  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言之有理即可)(2分) 
15.A训诲 B制衡(2分)
16.参考示例:一个人要懂得“知止”之道。(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要懂得适可而止。2分) (只 答“知止”二字得1分)
17.一个人理应知道他从社会上取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超过这个限度,命运便会报复他。(1分)
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从社会上取得多少才是适当的。(1分)(共2分)
18.举例论证(例证法)、对比论证(正反论证)(各1分)。通过列举王安石不懂“知止”之道的反面例子和华盛頓“知止”功夫到家了的正面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人要‘知止’”的观点(1分)。(共3分)
19. 略(围绕文中“人要懂得‘知止’”这一观点,列举自己生活中正面、反面的例子均可, 做到语言通顺、流 畅。2分)
20、师傅请客;明子斧击;明子三声斧响却只留下一道斧痕
(1)①师傅请客(或“师傅设局”“师傅散徒”等);②黑罐斧击(或“黑罐三击”“黑罐砍墩”等);③明子三声斧响却只留下一道斧痕
21、①黑罐的胆怯不安,明子的镇定自信;
②渲染了小窝棚里紧张、严肃的氛围,以环境的凝重来反衬人物内心的波澜,预示着明子将有不俗的表现。
22、(4分)这两个名字对比的意味强烈,体现了作家的情感倾向。“明子”有聪明的意思,人情练达,明白事理,自然胜人一筹;“黑罐”有实诚的意思,纯朴自然,雕琢不精,尚在暗中摸索。
23、该题分层赋分
①应该是明子出师。第一层:理解肤浅,只是笼统地说出理由。
示例一:明子砍了三下,只留下一道斧痕,明子很聪明。(2分)
第二层:有一定的理解,能结合文本内容简单分析。
示例二:明子按照师傅的要求去做,砍了三下,只留下一道斧痕,得到了师傅的赞许。明子比黑罐聪明,他知道做人不能太老实,他也知道师傅是在考验他们。(3分)
第三层:理解深刻,能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全面阐述。
示例三:明子按照师傅的要求去做,得到了师傅的赞许,达到了师傅的预期。在这个过程中,明子不仅有黑罐所没有的镇定与自信,而且表现出了黑罐不具备的胆识与智慧。明子的表现正契合了师傅半辈子的人生经验。人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就不能太老实,因为太老实容易受气,但是也不能太没心肝,因为太没心肝容易作恶。把握好这个分寸,明是非,知进退,才是做人的智慧。(4分)
②应该是黑罐出师。
第一层:理解肤浅,只是笼统地说出理由。例一:黑罐老老实实地按照师傅的要求去做了。(2分)
第二层:有一定的理解,能结合文本内容简单分析。
示例二:虽然黑罐没有达到师傅的预期,也没有得到师傅的赞许,但是他老老实实地按照师傅的要求去做了,这种诚实做人的品质是难能可跟班的。相信他今后一定能成功。(4分)
附译文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担任楚国的宰相,全国的官吏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慰问。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知道我没有贤德,让我当了宰相,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独自来吊唁,莫非有什么见教的吗?”老人说:“是有话说。身份已经很高贵但是待人傲慢的人,人民会离开他;地位已经很高但是擅弄 职权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已经很多但是不知足的人,祸患就会和他共处。”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聆听并接受您的教导,愿意听您的教诲。”老人说:“地位已 经高,要越是为人谦恭;官职越大,思想越要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足够把楚国治理好了!”孙叔敖回答说:“您说得十分对,(我)会牢记的。” (122.240.199.253)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宁夏石嘴山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北京101中学2019届上学期初中九年级上册10月月考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