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合水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甘肃省合水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科目第二次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题,共9分)现代诗派,是对三十年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有大致相似的创作风格的年轻的都市诗人的统称。现代诗派因《现代》杂志而得名,其兴起的标志,即是1932年在上海创刊的由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现代》杂志
试题预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科目
第二次月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题,共9分)
现代诗派,是对三十年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有大致相似的创作风格的年轻的都市诗人的统称。现代诗派因《现代》杂志而得名,其兴起的标志,即是1932年在上海创刊的由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现代》杂志构成了三十年代现代派文学创作的重要阵地,汇聚了沪、京、津等许多大城市的诗人群体,也集中刊发了一大批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作。戴望舒是现代派诗歌领袖,1932年诗坛刮起“戴望舒旋风”,其诗论被现代诗派奉为金科玉律。重要的诗人还有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施蛰存、金克木、废名等等,他们都以各自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进现代派诗歌的发展。现代派诗歌是民族化与现代化的结晶,它标志着中国新诗的成熟。
  在上世纪30年代阶级对垒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现代派诗人们大多是游离于政党与政治派别之外的边缘人;同时,许多人来自乡土,在都市中感受着传统与现代双重文明的挤压,又成为乡土和都市夹缝中的边缘人。现代派诗人是都市的漂泊者,又是一代寻梦者。他们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影响,濡染了波德莱尔式的对现代都市的疏离感和陌生感及魏尔伦式的世纪末颓废情绪。而五四运动的退潮和大革命的失败,更摧毁了年青诗人的纯真信念,辽远的国土由此成为一代诗人的精神寄托。
  戴望舒的《雨巷》典型地表达了一代青年普遍的理想幻灭的忧郁情绪。作为理想象征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象梦飘过一样,在面前一闪,转瞬即逝了。就这样用暗示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那种孤苦心情。这点深受法国象征诗人魏尔伦的影响,魏尔伦的《无言的歌集》表达了巴黎公社失败后不知所措的知识分子苦闷沮丧的情绪,其基调是对于诗人的理想与他周围的肮脏生活相脱节的悲剧感。
  在诗艺上,现代派诗人注重暗示的技巧,很少直接呈示主观感受,采用意象隐喻、通感、象征来间接传达情调和意绪,这使得现代派诗歌大多含蓄、朦胧,既避免了狂叫、直说,又纠正了初期象征派晦涩难懂的弊病,创造性地转化了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象征主义诗艺,很好地实践着戴望舒所主张的“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的,不单是真实亦不单是想象”。
  现代派诗人重视向内在的心灵世界和平凡的日常生活开掘诗的题材,运用象征的意象与曲折隐藏的方法,表达其忧伤之思情,追求“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的统一。现代派诗歌的现代诗形体体现在表层形式上,它有以象征主义为主、兼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意象派的艺术特点;而在审美趣味和文化心理取向上则显示出鲜明的古典主义特征,呈现出朦胧而又明朗、单纯而又丰富的东方民族审美特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东方民族现代诗。
  正是现代派诗人们这样孜孜不倦,兼收并蓄,不断地进行着“化古化欧的创造性的转化工作”,使中国新诗既民族化又现代化,从而构建起真正的东方民族现代诗。
  现代派诗歌的发展演变都是历史的必然。它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诗坛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标志着中国新诗的成熟,是东方民族现代诗构建发展的开始。其所追求的开掘内心和传达朦胧的美学原则,对于新诗艺术表现的含蓄与丰富,对诗的艺术本质的思考与探索,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无疑是有积极意义与独特的贡献。
                                               (选自《理论观察》,有改动)
1.下列有关“现代诗派”的表述,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现代诗派是指在上世纪30年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创作风格上大致相似的年轻都市诗人的统称。
B.现代诗派以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为阵地,他们创作的诗歌标志了中国新诗的成熟。
C.现代诗派的诗人多无政治派别,是来自乡村、在城市生活而遭受乡村、都市文明挤压的边缘人。
D.现代诗派诗人追求化古化欧的创造性工作,使中国新诗成为具有民族性、现代化特征的现代诗。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现代诗派的得名源于1932年在上海创办的《现代》杂志,杂志汇集了许多大城市的诗人,并刊发了许多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作。
B.戴望舒是现代诗派的领袖,其《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 是诗人理想的象征,诗歌表现了当时青年普遍存在的理想幻灭情绪。
C.现代诗派诗人创作的诗歌很少直接表达主观感受,往往采用暗示的方法,间接表达内心情感,纠正了初期象征派晦涩难懂的问题。
D.现代诗派有两个明显的特点:诗歌注重使用象征手法;具有鲜明的古典主义风格,审美特色有东方民族矛盾心理,如朦胧而明朗。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现代诗派的诗人都各自以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进了现代诗派的发展,形成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诗坛的美景。
B.现代诗派诗人深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再加上大革命失败对诗人信念的摧毁,使得他们的视野投放到中国更广阔的疆域。
C.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诗歌特征等对现代诗派的诗人影响很大,但现代诗派的诗人并没有生搬硬套,而是进行创造性转化。
D.现代诗派重视内心世界和平凡生活,诗人用曲折、隐藏方式和象征的意象表达内心情感,在中国新诗发展中有独特贡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地泉之灵
林 子
十月。一场秋雨。
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桂林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秋风的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缀饰静静扬弃。山舒缓,似清淡的水墨画卷中的留白;水吟唱,像秋日醉人的醇酒;云柔软,还原为儿时记忆中的手绢。是的,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的时候,心,也实现了一次飘然的出走。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读一册山,念一卷云,随风飘然,与云嬉戏。秋天,我们真该遗忘一回,站在山水之侧,尝试舒展开目光的翅膀,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神秘。
来到山裙水袂之间的灵渠。突然有恍然如梦的感觉,突然生出乡愁的幽渺。想着清澈美丽的漓江水,是从灵渠流淌过来,再看享有“世界奇观”美称的灵渠之水,怎么看都像一部百读不厌的素书。她婉约,曼转,不骄不躁,不愠不喜,用柳暗花明的故事,引你进入一种百转千回的境界。听任着心灵被水中的绿草牵系,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突然想起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诗句。“米泉”,指的是酒。用“米泉”称酒,该是多么洒脱而陶醉!而酒不醉人人自醉。看到灵渠,心底突然冒出两个字:地泉!在历史的土壤和积淀中,万斛泉源,潺潺流淌。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
回首过往,灵渠曾引导过诸多千帆望尽的舟船,也曾有过千百度众人追寻的风光;她滋养土地,济世济人有两千多年。今天,她安详得就像一位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不喜,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从容淡泊于海阳山下,悠然独饮时光泡制的清清泉茗。更像一只大隐于市的鹤,是的,我也突然聊发白日狂,梦见一只千年白鹤,梦见一道激越灵巧的白翅凌空。这就是灵渠的魂魄呵。她连着地气,张望天空,一步步盈盈而蹈于泉脉和地脉之上,像佛陀地涌金莲,惹人惊叹而静思。这也是生活的诗,每一字每一句都从土里冒出来,弥漫开来,荡漾而去,导引着你一起去体认着那一份份宽阔、坦荡、从容和深邃。
地泉之灵,使我感到股股泉眼在心底静静开凿,深深被这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感动。开凿灵渠,古人先在湘江中用石堤筑成分水铧嘴和大小天平,把湘江隔断。在铧嘴前开南北两条水渠,北渠仍通湘江,南渠就是灵渠,和漓江相通。湘江上游,海河流来的水被铧嘴一分为二,分别流入南渠和北渠,这样就连接了湘江和漓江。灵渠选择在湘江和漓江相距很近的地段,这里水位相差不大,水势平缓,便于行船。于是,便有了美丽的相约与离别,有了亘古的传奇和现实。灵渠,婀娜蜿蜒于起伏的青山碧水,联姻湘江、漓江,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滋养出一代又一代流光溢彩的繁华。
灵渠的不朽,在于非常之“灵”。其中的每一块石料,每一道石缝,每一个细节,都是天衣无缝地配合与交结,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环节都通灵般地经得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冲击,成为屹立两千多年的“神灵”。当然,灵渠能够保存到现在,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灵渠的“灵”,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魂灵。现代的灵渠,用依然不变的灵气和谐演绎着时光的走向、历史的延伸。面对灵渠,面对挥手指点江山的铧嘴,你可能会感慨,强大与弱小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堵与疏,急与缓,往往就是挥手之间的力量。很多的事,拐个弯或许就海阔天空,万里无云。很多时候,或许绕一下路,前方就一笑见天。此时,灵渠像明亮的眼,凝视着我们,教导着我们:把内心放在水中,慢慢清洗。淘洗多余的存储,让尘世的灵光照亮内心的圣洁和单纯。然后,再让心与心靠近,让心灵相通。我想,这也正是地泉千年不变的灵魂所系吧。
(有删改)
4.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3分)
A.灵渠至今依然完好无损,固然在于它无与伦比的设计和天衣无缝的施工,也与人们的精心保护有关。
B.漓江水从灵渠流淌过来,牵系着心灵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给人一种厚重飘逸的感觉。
C.当海河流来大水时,通过灵渠把洪水排泄到湘江故道,保证运河和行船的安全。
D.灵渠更像一只鹤,凝聚了两千多年来直冲云霄的胆识,铸就了智慧和底气的魂魄。
5.第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6.作者用“地泉之灵”作文章的标题,请说说它“灵”在哪里?(4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共3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材料一: 
近日,一档网络综艺《中国有嘻哈》自播出后,便引发广泛讨论,无论是导师还是选手都大受关注。节目版权的问题一直颇受争议,早前就有网友质疑该节目无论是赛制、LOGO、舞台,甚至话筒都和原版节目相差无几。7月26日,韩国Mnet电视台证实《中国有嘻哈》没有购买《show me the money》版权,对节目高度相似的行为感到非常遗憾。无独有偶,湖南卫视刚刚开播的真人秀节目《中餐厅》,也因涉嫌抄袭踩到了雷点,部分网友甚至去豆瓣打一星以示抗议。近年来我国诞生的“原创”新综艺仿佛总能和韩国某热门综艺扯上关系。禁韩令下,版权不清白的新综艺越来越多。它们自诞生就不受欢迎,引起中韩网友、媒体阵阵讨伐。韩国方面也曾公开点名“抄袭”:东方卫视抄袭MBC综艺节目《无限挑战》,推出了《极限挑战》;湖南卫视抄袭SBS电视台《英才发掘团》,制作了《神奇的孩子》,抄袭tvN电视台《三时三餐》,制作了《向往的生活》。江苏卫视抄袭KBS第2频道《歌曲之争——胜负》和SBS电视台《神的声音》,制作了《更好的声音》和《一唱到底》等。 
(摘自人民日报《从<中国有嘻哈>到<中餐厅>为何综艺总陷抄袭》)
材料二: 
四大地方卫视节目编排占比 
 

材料三: 
2017 年春节前后,《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见面如字》《朗读者》等节目的播出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叫好,新一代文化类节目——“文化+综艺”的模式被观众盛赞为“一股清流”。 
“清流”自有源泉。中国源远流长的五千年文化,自有其深厚的内容供养。而梳理中国电视文化类节目的一路发展,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受到观众好评的电视综艺节目表达形式的创新, 特别是真人秀元素的吸纳,才是赢得观众的喜欢的良方。 
电视节目的功能说到底是大众娱乐,“寓教于乐”仍然需要适度的娱乐表达。而这一次“文化+综艺”类节目获得盛赞,恰好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受众对当前充斥屏幕的综艺娱乐节目成为纯粹游戏甚至恶搞的“愚乐”节目的厌倦。同时,经过近几年电视综艺版权的引进热,新一代“文化+综艺”类节目的模式创新,也为中国电视综艺赢得了文化自信,希望这一股文化的清流能够让中国的电视综艺最终走出“愚乐”之流。 
(摘自吴生华《从模仿引进到模式创新——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路径浅析》) 
材料四: 
“当我们一再说创新的时候,所谓创新,更多意义上不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创造,更多的还是在原有节目元素基础之上的重新组合、与时俱进。创断,更多还是模仿基础上的新,继承基础上的新,对各种节目元素和文化要素的新的融合”。电视综艺节目在收视和口碑上的双向成功,与其真诚的态度、巧妙的节目定位、新鲜的表达语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电视综艺节目不仅要对受众进行细分;在细分市场中找准定位,开辟未被涉足过的领域,要从受众角度思考,尊重受众,带着真诚策划节目,而且要打破常规思维,整合各界各领域的资源, 创新节目表达形式。 
(摘自李红霞《浅谈央视<开讲啦>对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启示》)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近年来,我国几家地方卫视推出的几档新综艺,如《中餐厅》《向往的生活》等,虽然名曰“原创”,却因版权不清白而受到质疑。 
B. 从四大地方卫视编排占比看,综艺节目无论是播出比重还是收视率都高居榜首,严重挤压了电视剧、新闻时事和其他节目的发展空间。 
C. 以《中国诗词大会》《见面如字》《朗读者》为代表的电视文化类节目创新了表达形式, 吸纳了真人秀元素,被观众盛赞为“一股清流”。 
D. 真诚的态度、巧妙的节目定位、新鲜的表达语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能让电视综艺节目获得较高的收视率,还能赢得良好的口碑。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是( )(3分) 
A. 不仅《中国有嘻哈》版权受到争议,陷入抄袭嫌疑,还有多家电视台的所谓新综艺与韩国的某些热门综艺也撇不清关系,导致中韩两国关系紧张。 
B. 电视节目的功能是大众娱乐,但“寓教于乐”也应引起重视。创新的“文化+综艺”类节目的成功,可以看出观众对纯粹游戏甚至恶搞的“愚乐”节目已经厌倦。 
C. 电视综艺节目收视率的提高关键是开辟未被涉足过的领域,从受众角度思考,带着真诚策划节目,打破常规思维,整合各种资源,创新节目表达形式。 
D. 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综艺节目从模仿引进到模式创新的全过程。“文化+综艺”类节目的模式创新,标志着中国电视综艺已正式走上了一条创新的发展道路。
9. 中国综艺节目应该怎样做才能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二、古诗文阅读(27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3题,共17分)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悦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馀,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 ①,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释:①釐( xī):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10.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是时贾生年二十 /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 /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B.是时贾生年二十馀 /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C.是时贾生年二十 /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D.是时贾生年二十馀 /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秀才: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唐初设秀才科,后渐渐废去,仅作为对一般儒生的称呼,文中指优异的才能。 
B.博士:古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超迁:越级提拔。迁,在古代指官职升迁。与“拜”“擢”“拔”“除”等词语同义。 
D.改正朔:改用新的历法。正朔即正月初一。夏商周以来,每更换一个朝代,也相应地改变一次历法,故有“夏历”“周历”之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贾谊十几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 
B.贾谊奉命制定新的法令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遭到朝中绛侯灌婴等人的诽谤,说他年轻学浅,总想擅权弄事。 
C.贾谊被从长沙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便详细地说明,使文帝夜半前席。 
D.贾谊多次上奏疏给皇上,反对分封,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否则将兴起灾难。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5分)
(2)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5分)
(二)诗歌鉴赏(共2题,共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苏秀道中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4.下列对该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己的甘霖突降,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了。“润”字不仅有生理上的清凉感,而且有心理上的喜悦感,由实而虚。
B.颔联不顾房漏、床湿,见溪流岸深,旱情缓解,为民而喜,从正反两个方面写出了诗人对久旱喜雨的兴奋之情。其中“喜”是诗眼,贯穿始终,表明情感。
C.“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不仅自然贴切,而且所表现的精神气韵也与杜甫相同。
D.尾联用对比衬托手法,直抒胸臆,写无田尚且欣舞,况有田者乎,将喜渲染到极致。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E.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一位不事农桑的文人士大夫能拥有这样的情怀,实在难能可贵。
15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12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指出被暴力压迫,舆论钳制的衰亡民族只有两种选择:
“         ,              。”
2.《氓》中用比兴的手法劝诫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
 “              ,                     。”
3.《采薇》中:“             ,                    ”,表示我的驻地没有安定,连捎个家信也不可能。
4.在《离骚》中,屈原以香草为喻,述说自己因修身洁行而被加罪和贬黜,但他坚定地表示:“             ,                         。”
5. 《涉江采芙蓉》中从现在想到将来,两地相思而老的诗句:“              ,
                  。“
6. 《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诗句:“                ,                  。”
17.下列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在恶性竞争中,即使赢家也可能因为谙熟各种潜规则而变成蝇营狗苟的功利主义者。
②他一直想在这家报纸的主版上留下几篇文章,可惜的是他水平不济,屡试不爽。 
③统计数据显示,现在国内在册翻译公司近3000 家,但大多规模很小,翻译人员多是兼职, 翻译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译作更是言不及义。 
④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买椟还珠。 
⑤人才选择去环境好、待遇高的东南沿海地区发展无可非议,这促使我们做好留住人才的 体制改革,营造吸引人才的良好氛围。 
⑥市场监管局在“春安行动”节日食品大排查中,帮助两家脏乱差的馒头店进行规范整治、改头换面,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 
A.②④⑥ B.①②⑤ C.③⑤⑥ D.①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近期组织抽检网上销售的蔬菜制品、饼干、茶叶、膨化食品、食糖等五类食品331 批次样品,对不合格的8 批次产品已被责令下架、召回。 
B.目前,我国住房供应总量充足,但需求却难以平衡,高额的房价导致买不起房的城镇常住人口一直有种“无家可归”的感觉。 
C.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制茶的国家。很久以前,中国人就把茶树种子和种茶经验传授给世界各国人民。今天,茶已成为世界上饮用人数最多的饮料。 
D.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19.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前当的一项是 (  )(3分)
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距今已有六百余年。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两侧。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B.门外两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C.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两侧,旁边有石刻对联一副
D.门外两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一副石刻对联在门两旁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柳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之一,   ①     。如《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呈现其雅的一面,对柳含赞许之情。而再如杜甫诗“癫狂柳絮随风舞”,    ②       ,它表现的是柳轻薄庸俗,对柳有鄙夷之情。不过 ,因为中国诗人始终偏爱柳雅的一面的文化品格,     ③        ,简直是数不胜数。 
21.下面一段文字节选自一份军训决心书,部分语言表达不够简明、得体,请找出其中五处错误,并加以改正。(5分)
亲爱的学校领导、各位老师、教官,尊敬的同学们:
您们好!
此时此刻,我内心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代表我们行政管理班的全体同学,向各位领导、老师、教官和同学们,表明我们顽强训练的决心。
在人生的旅途上,能有一次这样的磨炼,虽然是苦涩的,但也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里程碑,是我们大学学习的第一课。针是磨出来的,铁是炼出来的。经过风雨才能见彩虹,经过努力才能有回报。军歌响起,绿色为伴,太阳为证,我们已下定决心: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完成每一个动作、每一项训练,请老师和教官考验我们吧。 

(1)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一张照片刷爆网络:在漆黑的路上,一名男子骑着三轮摩托车,三轮车上载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一辆警车打开了大灯,在三轮车后缓慢前行,为三轮车照亮回家的路。如网友所说的,“你们不仅照亮了回家的路,也温暖了这个寒冷的冬天。”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写;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C(范围弄错。现代诗派的诗人并不是都来自乡村,“许多人来自乡土”。)
2.D(曲解文意。“审美特色有东方民族矛盾心理”错误,原文“呈现出朦胧而又明朗,单纯而又丰富的东方民族审美特色”的意思是多层面的审美特征,不是矛盾心理。)
3.B(曲解文意。由“而五四运动的退潮和大革命的失败,更摧毁了年青诗人的纯真信念,辽远的国土由此成为一代诗人的精神寄托”可知,“使他们的视野投放到……疆域”的只是“大革命失败对诗人信念的摧毁”)
4.C  原文“海河流来……这样就连接了湘江和漓江”,应是通过灵渠把洪水排泄到湘江和漓江。
5.第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用“安然”“从容淡泊”等一连串的形容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福建省永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下一个『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