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高二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
试题预览
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深入国学,“认识自己”
    中国正在奔向现代化,奔向文明和富裕。
    中国的现代化模式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中国拥有悠久灿烂、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这始终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种强大推动力。
    作为华夏子孙,传统思想文化始终奔流在我们的血液里,融汇于我们的骨髓之中。我们中国人,小至黎民百姓的日常思维方式、行为举止、价值追求,大到国家的治国安邦策略,外交军事战略的选择、制定,等等,都或多或少打着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烙印。
    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原因,今天的我们,对于和自我生命已经紧密融于一体的传统思想文化,从感情到意识层面都需增强。这就要求人们塌下心来认真学习、深刻了解,真实体会到其内在价值意蕴并从中受益。
    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兼容并包,对于世界多元文化保持开明开放的心态,似滔滔江河不弃涓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这一点也是中华传统思想文化强劲生命力和巨大社会整合作用的明证。
    看待中华传统思想文化,既要看到其超越时空价值的精华内容,也要看到其中不合时宜、僵化落后的部分。事实上,中华传统思想文化始终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不断突破时代局限、不断汇集涓流而滚滚向前的动态发展过程中。
    “认识你自己”,这句镌刻在古希腊神庙上的箴言,揭示了我们寻找所有人生问题答案的途径,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民族、国家,只要足够真诚勇敢,当经历过重重风雨磨难之后,痛定思痛,一定会反观自身,会从自己身上寻找力量和出路。
    马克思曾经说“反思”,也就是反身而思,这是一道“普照的光”,它是把人类从混沌中超拔出来的巨大力量。在今天的中国,人们的物质文化日渐发达,对精神文化生活也日渐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时候我们更需要“反思”,需要“认识你自己”,从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寻找智慧,从中西思想文化融合中发掘力量,从而建设出属于时代精华的有着高远意境和价值追求的中华新文化。
    今天,随着中国国力和影响力的增强,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开展,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中国,他们在关注中国、惊叹于中国奇迹的同时,也一定会对参与孕育中国奇迹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生兴趣。而我们作为中国人,为了认识自己,认识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土地,更应该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尤其是蕴藏在我们日常饮食起居之中同时又超乎其外的传统文化的内核系统,即文化价值观念系统。
    历史走到今天,多年中西文化交流交融的结果,使我们对很多问题都看得比较清楚了,对于东方和西方思想文化的优缺点和未来世界文化发展走向,有了新的理解,也让我们对中华文化更有自信,这种自信不是说我们老祖宗的一切都好,而是说它们可以成为我们新的思想文化建设的起点。
    借此以往,因枝以振叶,沿波以讨源,必能深入国学堂奥,获取真知灼见,锻造无量智慧。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现代化模式不同他国,原因就在于中国拥有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兼容并包,还始终推动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B.传统思想文化已经融进了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思想观念和治国政策都打着中国传统思想的烙印,只是国人不自觉。
  C.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这体现了中华传统思想文化强劲的生命力和巨大社会整合作用。
  D.中西文化交流融合多年,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了自己的传统思想文化,把它们变成我们新思想文化建设的起点。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增强对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认识,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学习、深刻了解,真实体会到其内在价值意蕴。
  B.因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仍有僵化落后的部分,所以它正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不断突破时代局限的动态发展过程中。
  C.在认识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即使会经历种种磨难,但只要我们足够真诚勇敢,就一定会寻找到力量和出路。
  D.为了顺应我国国力发展与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更应该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传统文化,尤其是文化价值观念系统。
3.下列对原文观点和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中划线的句子包含了三层意思,准确全面地表达了本文的中心思想和论证内容,可以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B.文章从我国现代化模式的特点入手,提出我国传统思想文化既有的优越性也有落后的部分,并且在不断发展变化着,具有思辨性。
  C.作者认为,“认识你自己”这句古老的箴言可以解决所有的人生问题,并可以运用在对待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态度上。
  D.文章先后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和“时代的要求”两方面分析了“认识自己”的必要性,并且指出了其可行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6题。
北京折叠
郝景芳
    折叠城市分三层空间。大地的一面是第一空间,五百万人口,生存时间是从清晨六点到第二天清晨六点。空间休眠,大地翻转。翻转后的另一面是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第二空间生活着两千五百万人口,从次日清晨六点到夜晚十点,第三空间生活着五千万人,从十点到清晨六点,然后回到第一空间。时间经过了精心规划和最优分配,小心翼翼隔离,五百万人享用二十四小时,七千五百万人享用另外二十四小时。
    大地的两侧重量并不均衡,为了平衡这种不均,第一空间的土地更厚,土壤里埋藏配重物质。人口和建筑的失衡用土地来换。第一空间居民也因而认为自身的底蕴更厚。
    老刀从小生活在第三空间。他知道自己的日子是什么样。他是个垃圾工,做了二十八年垃圾工,在可预见的未来还将一直做下去。他还没找到可以独自生存的意义和最后的怀疑主义。他仍然在卑微生活的间隙占据一席。
    老刀生在北京城,父亲就是垃圾工。据父亲说,他出生的时候父亲刚好找到这份工作,为此庆贺了整整三天。父亲本是建筑工,和数千万其他建筑工一样,从四方涌到北京寻工作,这座折叠城市就是父亲和其他人一起亲手建的。一个区一个区改造旧城市,像白蚁漫过木屋一样啃噬昔日的屋檐门槛,再把土地翻起,建筑全新的楼宇。他们埋头斧凿,用累累砖块将自己包围在中间,抬起头来也看不见天空,沙尘遮挡视线,他们不知晓自己建起的是怎样的恢弘。直到建成的日子高楼如活人一般站立而起,他们才像惊呆了一样四处奔逃,仿佛自己生下了一个怪胎。奔逃之后,镇静下来,又意识到未来生存在这样的城市会是怎样一种殊荣,便继续辛苦摩擦手脚,低眉顺眼勤恳地,寻找各种存留下来的机会。据说城市建成的时候,有八千万想要寻找工作留下来的建筑工,最后能留下来的,不过两千万。
    垃圾站的工作能找到也不容易,虽然只是垃圾分类处理,但还是层层筛选,要有力气有技巧,能分辨能整理,不怕辛苦不怕恶臭,不对环境挑三拣四。老刀的父亲靠强健的意志在汹涌的人流中抓住机会的细草,待人潮退去,留在干涸的沙滩上,抓住工作机会,低头俯身,艰难浸在人海和垃圾混合的酸朽气味中,一干就是二十年。他既是这座城市的建造者,也是城市的居住者和分解者。
    老刀出生时,折叠城市才建好两年,他从来没去过其他地方,也没想过要去其他地方。他上了小学、中学。考了三年大学,没考上,最后还是做了垃圾工。他每天上五个小时班,从夜晚十一点到清晨四点,在垃圾站和数万同事一起,快速而机械地用双手处理废物垃圾,将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传来的生活碎屑转化为可利用的分类的材质,再丢入再处理的熔炉。他每天面对垃圾传送带上如溪水涌出的残渣碎片,从塑料碗里抠去吃剩的菜叶,将破碎酒瓶拎出,把带血的卫生巾后面未受污染的一层薄膜撕下,丢入可回收的带着绿色条纹的圆筒。他们就这么干着,以速度换生命,以数量换取薄如蝉翼的仅有的奖金。
    第三空间有两千万垃圾工,他们是夜晚的主人。另三千万人靠贩卖衣服、食物、燃料和保险过活,但绝大多数人心知肚明,垃圾工才是第三空间繁荣的支柱。每每在繁花似锦的霓虹灯下漫步,老刀就觉得头顶都是食物残渣构成的彩虹。这种感觉他没法和人交流,年轻一代不喜欢做垃圾工,他们千方百计在舞厅里表现自己,希望能找到一个打碟或伴舞的工作。在服装店做一个店员也是好的选择,手指只拂过轻巧衣物,不必在泛着酸味的腐烂物中寻找塑料和金属。少年们已经不那么恐惧生存,他们更在意外表。
    老刀并不嫌弃自己的工作,但他去第二空间的时候,非常害怕被人嫌弃。
    【注】故事中的北京,是幻想出来的一座可以“折叠”的未来城市。8000万的人口被分成三个独立空间。所谓的折叠,是指整座北京城会定时翻转,第一空间在大地一面,二三空间在另一面,当其中一个空间生活的时候,另外两个空间的人要进入“催眠胶囊”来强制休眠。每48小时中,24小时属于第一空间,16小时属于第二空间,而第二天夜晚的8小时,则留给第三空间。当然,三个空间的生存状态和环境也截然不同。三个空间相关却又独立,居民很难也不被允许跨越空间。主角“老刀”是第三空间垃圾处理厂的一位工人,为了给收养的女儿糖糖挣一笔钱,能上“一般不错”幼儿园而铤而走险,替人送信,到一二空间走了一遭。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一段有大量冷静客观的说明性数字,让读者了解折叠城市的空间构成,人口分布,还有享用时间的规划分配状况。
  B.第一空间的土地更厚,土壤里埋藏配重物质,人口和建筑的失衡用土地来换,因而第一空间居民认为自身的文化底蕴更厚。
  C.小说的标题《北京折叠》富含深意,不仅指这座未来城市空间上的折叠转换,也隐喻了现代城市存在的阶层分化与固化的问题。
  D.老刀在繁花似锦的霓虹灯下漫步,却觉得头顶都是食物残渣构成的彩虹,这里用比喻的手法表明工作环境已经影响到老刀对外界事物的认知。
5.文中画线句子处的细节描写,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6分)
6.著名科幻小说家刘慈欣曾经说过:“好的科幻小说并不局限于幻想,往往有对现实的关注,并且让人获得启迪。”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的“幻想”与“现实”的关系。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十一黄金周:消费升级 亮点纷呈
    今年“十一”黄金周,全国消费市场繁荣兴旺。据商务部监测,10月1日至7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4万亿元,日均销售额比去年“十一”黄金周增长9.5%。
黄金周期间,各地有机食品、时尚服饰、金银珠宝、超高清电视、智能手机、智慧家居用品、绿色家装材料等商品销售红火。看电影、观演出、逛博物馆、泡图书馆等充满文化味儿的过节方式成为潮流。很多家庭带着孩子走进剧院、博物馆、科技馆,陶冶情操,增长见识、开阔眼界。黄金周前4天,全国接待国内游客5.02亿人次,同比增长8.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169亿元,同比增长8.1%。除景点观光外,乡村体验、红色旅游、亲子娱乐、登高赏秋等个性化、定制化、高品质旅游产品成为新宠。网络购物、网上订餐、共享民宿、移动支付等新消费模式持续火热。黄金周前6天,一些电商平台交易额同比增长20%以上,一些网络订餐平台订单数同比增长50%以上。北京众多餐饮企业通过第三方外卖平台扩大消费群体,利用微信、手机APP等手段与消费者互动,受到年轻群体欢迎。
    (综合自《光明日报》、西安商网,有删改)
材料二:
图1:国庆黄金周银联网络交易数据(2018年10月9日《人民日报》)
 
 
图2: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图(2018年9月30日《每日经济新闻》)
 
    消费升级,一般指消费结构的升级,是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的结构升级和层次提高,它直接反映了消费水平和发展趋势。消费体制升级是中国经济平稳运行的“顶梁柱”、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更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
    消费是整个经济循环中的起点也是终点,既是生产的目的也是生产的动力。立足市场经济,消费成了阳光、空气与水,注定会被持续关注。从普通百姓视角看,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皆是消费:从宏观经济视角看,消费已连续多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强劲马车,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言而喻。重视消费,是重视人民生活的基本盘,也是重视国民经济的基本面。
    与高收入国家动辄60%以上的居民消费率相比,我国国内消费潜能依然巨大。只有进一步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努力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切实满足基本消费,持续提升传统消费,大力培育新兴消费,才能挖掘新的消费增长点,不断激发潜在消费。
    要正视国内大量“廉价消费”有待升级这一事实。消费是国情的一面镜子。无论是助推更多人的“生活提质”,还是倒逼电商平台的“产品提质”,都有赖于进一步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和预期。要实现此目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不可少,只有完善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收入分配制度,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才能为扩大消费提供根本动力。
    (摘自何鼎鼎《消费“马车”提速,还需制度拉动》)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8年国庆黄金周银联网络交易创新高且增长势头迅猛,充分说明我国民众消费需求旺盛、消费潜力巨大,消费升级步伐不减。
  B.“十一”长假期间,人们在交通出行、宾馆住宿、餐饮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大幅增长,反映出旅游业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生力军。
  C.近几年来,我国居民在食品烟酒、衣着上的支出所占收入比重持续下降,说明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们越来越不看重“吃穿”。
  D.在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消费提升,证明了我国消费升级的趋势,也从侧面显示出我国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消费,无论是对提升普通百姓的生活品质,还是对拉动宏观经济发展都意义重大,重视消费问题、提升消费水平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B.要挖掘国内消费潜能,需要顺应居民消费升级的趋势,需要努力在满足基本消费需求、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服务品质、培育新兴消费等方面下功夫。
  C.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归根结底是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因此,“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不可少。只有充实更多人的钱袋子,才能让消费升级成为可能。
  D.近几年,我国扩大消费规模、提升消费水平,改善消费结构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仍然存在大量“廉价消费”的现象,需要合理的提升物价水平。
9.从上述材料看,我国居民消费升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说明。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傅喜字稚游,河内温人也。少好学问,有志行。哀帝立为太子,成帝选喜为太子庶子。哀帝初即位,以喜为卫尉,迁右将军。是时,王莽为大司马,乞骸骨,避帝外家。上既听莽退,众庶归望于喜。喜从弟孔乡侯晏亲与喜等,而女为皇后。帝舅阳安侯丁明,皆亲以外属封。喜执谦称疾。傅太后始与政事,喜数谏之,由是傅太后不欲令喜辅政。上于是用左将军师丹代王莽为大司马,赐喜黄金百斤、上将军印绶,以光禄大夫养病。
    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皆上书言:“喜行义修洁,忠诚忧国,内辅之臣也。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忠臣,社稷之卫。百万之众,不如一贤,故秦行千金以间廉颇,汉散万金以疏亚父。喜立于朝,陛下之光辉。”上亦自重之。明年正月,乃徙师丹为大司空,而拜喜为大司马,封高武侯。
    傅太后欲求称尊号,与成帝母齐尊。喜与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共执正议。傅太后大怒,上不得已,先免师丹以感动喜,喜终不顺。后数月,遂策免喜曰:“君辅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咎由君焉。其上大司马印绶,就第。”傅太后又自诏丞相、御史曰:“高武侯喜无功而封,内怀不忠,附下罔上,与故大司空丹同心背畔,放命圮族,亏损德化。罪恶虽在赦前,不宜奉朝请①,其遣就国。”后又欲夺喜侯,上不听。
    喜在国三岁余,哀帝崩,平帝即位,王莽用事,免傅氏官爵归故郡。莽白太后下诏曰:“高武侯喜姿性端悫②,论议忠直。虽与故定陶太后有属,终不顺指从邪,介然守节,以故斥逐就国。其还喜长安,以故高安侯莫府赐喜,位特进,奉朝请。”喜虽外见褒赏,孤立忧惧,后复遣就国,以寿终。莽赐谥曰贞侯。    (选自《汉书》,有删节)
    【注】①奉朝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②端悫(qu):正直诚谨。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以寝病    寝病:卧病    B.其上大司马印绶,就第    就:第任职
  C.汉散万金以疏亚父    疏:疏离    D.附下罔上    罔:欺骗
11.下列对文中加双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外家亦称外戚,帝王的母亲和妻子方面的亲戚,与皇族宗亲没有丝毫关系。外戚一般要远离朝政,以消猜忌。
  B.从弟,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后也将同族比自己稍小的亲兄弟以外的平辈兄弟称为从弟。
  C.国,古代既可指京城,又可指国家或是享有独立的政治行使职权、经济自主权的王侯封地,文中则是指京城。
  D.用事,指执掌权力、主持政事。与其同义的词语还有“当事”“当国”“当政”“掌政”“主政”“在位”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傅喜深受成帝和哀帝赏识、亲近,大司马王莽以年老为由辞官后,百姓把希望都寄托在担任太子庶子的傅喜身上。
B.在堂弟傅晏的女儿成为太后后,傅喜多次劝止她不要干预朝政。但傅太后施弄手段,导致傅喜身受虚衔,远离朝政。
  C.傅喜劝谏不避亲,反对傅太后称尊做法。皇帝推重傅喜,试图用免去师丹官职的做法来触动他,但傅喜没有顺从。
  D.王莽执政后,免去了傅氏家族的官职爵位,遣返傅氏回郡,却肯定了傅喜的忠诚正直,赏赐府第,令他留守长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君辅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咎由君焉。(4分)
(2)虽与故定陶太后有属,终不顺指从邪,介然守节,以故斥逐就国。  (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德祐二年岁旦
郑思肖
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
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
    【注】德祐,南宋恭帝年号。德祜二年,公元1276年。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收复中原的忠肝义胆,但无力去实现,“空”字表达了诗人极复杂的心情。
B.诗人住在距京城不远处,了解到了当政者对国家危亡、百姓痛苦的明确态度。
C.诗中表现沦陷百姓愿望的方式与“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相同。
D.本诗前半部分叙述眼前危局,后半部分溯原因论后果,层层递进,脉落清晰。
15.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复杂的情感。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题,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分,每题1分)
(1)在《蜀道难》中化用“五丁开山”典故来写蜀道开道之艰难的句子是:      ,      。
(2)在《蜀道难》一文中,作者运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侧面烘托出蜀道之高峻难行的句子
是:      ,      。
(3)宋代罗大经指出《登高》中“      ,      ”这联诗含有八层意思,含蓄地表达出人生暮年、壮志难酬的复杂感情。
(4)《咏怀古迹(其三)》中,诗人杜甫借“      ,      ”句写出王昭君美貌见弃仍心向大汉,委婉写出自己才华见弃但忠心不改。
(5)在《琵琶行》一文中,诗人通过环境描写既交代了季节特点,又暗寓离别之情的句子是:      ,      。
(6)《琵琶行》中琵琶女在演奏过程中,音乐声虽然凝滞不通,但却有别样的音乐效果的句子是:      ,      。
(7)贾岛在《题李疑幽居》一诗中通过“      ,      ”句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构思精巧。
(8)《汉江临眺》中“      ,      ”句用白描的手法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画面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  (9分)
    《红楼梦》的情节主线是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但曹雪芹没有流于一般才子佳人小说作者的幼稚、肤浅,进而把人的情感世界的刻画与整个社会及其文化传统的反省结合起来。
    《红楼梦》不仅思想深邃,在艺术上也令人     ,这首先表现在作者善于刻画人物上。在描写贾府没落过程中,曹雪芹充分展示了贾氏几代人不同的精神面貌,塑造了一大批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贾宝玉的性格最突出的表现是,他不愿按照贵族家庭为他安排好了的道路     地生活,十分鄙弃功名富贵及其相关的世俗观念。他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好好的清白女子,不应学得沽名钓誉。而王熙凤有着出众的才干和权术,“协理宁国府”就表现了她非凡的治家本领,她     ,事无巨细,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妥帖得体。在她的性格中,既有心狠手辣的一面,如以阴险狡诈的方法逼死尤二姐等;也有爽朗大度的一面,以其     赢得了老少尊卑的喜悦。
    叙事与抒情的完美结合,是这部小说艺术魅力的重要表现。从叙事的角度说,《红楼梦》特别令人赞叹的是其中真实而丰满的细节描写,更值得称道的是,《红楼梦》没有停留在琐屑的生活细节的描写中,而是深入挖掘了日常生活中的诗意,使整部作品始终洋溢着充沛的抒情性。(    )用脂评的话说,就是“此书之妙皆从诗词句泛出者”。曹雪芹创造性地吸收和运用了中国古代诗歌、绘画等艺术手法,使小说充满了诗情画意。
    博大精深的《红楼梦》,不仅达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也堪称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内容之丰富,思想之深邃,艺术之精妙,都不是轻易能够领会的。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叹为观止    墨守成规  不孚众望    谈笑自若
  B.瞠目结舌    循规蹈矩    不负众望    谈笑自若
  C.叹为观止    循规蹈矩    不负众望    谈笑风生
  D.瞠目结舌    墨守成规  不孚众望    谈笑自若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但曹雪芹没有流于一般才子佳人小说作者的幼稚、肤浅,把对人的情感世界的刻画与对整个社会及其文化传统的反省结合起来。
  B.但曹雪芹没有流于一般才子佳人小说作者的幼稚、肤浅,而是把人的情感世界的刻画与整个社会及其文化传统的反省结合起来。
  C.但曹雪芹没有流于一般才子佳人小说作者的幼稚、肤浅,把人的情感世界的刻画与整个社会及其文化传统的反省结合起来。
  D.但曹雪芹没有流于一般才子佳人小说作者的幼稚、肤浅,而是把对人的情感世界的刻画与对整个社会及其文化传统的反省结合起来。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种抒情性不仅表现在它对传统诗学理想的汲取,更表现在它对中国古代小说传统的韵散结合手法的娴熟运用上。
  B.这种抒情性不仅表现在它对中国古代小说传统的韵散结合手法的娴熟运用上,更表现在它对传统诗学理想的汲取。
  C.这种抒情性不仅表现在它真实而丰满的细节描写,更表现在它对中国古代小说传统的韵散结合手法的娴熟运用上。
  D.这种抒情性不仅表现在它对中国古代小说传统的韵散结合手法的娴熟运用上,更表现在它真实而丰满的细节描写。
20.根据下面的文字和图表,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写相应的文字。  (5分)
  

    心理学家将学生分为A、B两组作为实验对象,在前九天,A组知道自己的成绩,B组不知道。从第十天起,再用相反的方法对两组学生进行实验,结果证明
    (1)     。可见,(2)     。
21.请在所提供的形象中任选一个,以“理想”开头拟写句子。要求在内容上能体现与人物相关的信息,句式、修辞等与例句基本相同。  (6分)
    例:写给“荆轲”:理想是你以自己的生命换来兵戈止息,现实却是易水河畔慷慨悲壮的歌声。士皆嗔目,壮士不返,天地为之动容。
    形象:李白、杜甫、李商隐、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王熙凤、祥林嫂、桑迪亚哥
    写给“     ”: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学校为高二年级的学生举办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上海市封浜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黑龙江省虎林市东方红林业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