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高二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湟中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
试题预览
湟中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恐怕要算《礼记》了,《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尽管对竹的“高节”、“坚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然风采的礼赞,表现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后,尽管竹子作为一种自然的灵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赏,但它的某些特点如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等开始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这明显地反映在中晚唐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中,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里首次总结出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高尚情操,将竹比作贤人君子;刘岩夫在《植竹记》里则更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刚”、“柔”、“忠”、“义”、“谦”、“贤”、“德”等等品格赋予竹子;此外,“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也或先或后赋予了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从此,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并通过种竹养竹、咏竹画竹等等追求风流雅致的行径,一代一代传承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1.下列有关“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竹子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是因为它外在的某些独特之处与这些君子贤人的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有契合之处。
B.《礼记•祀器》中说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是古代典籍中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文字记载。
C.戴凯之的《竹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也是文人雅士赋竹、赞竹,竹文化发展到高峰时期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竹谱专著。
D.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表现出了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魏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是为了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
B.王徽之、袁粲等人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以广袤的竹林为托身、浪迹之所,是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他们沉醉痴迷。
C.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其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特点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是中唐以后的事。
D.白居易《养竹记》总结出竹的高尚情操,刘岩夫《植竹记》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品格赋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到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寓情于竹、引竹自况来看,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
B.“竹林七贤”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对后代封建文人产生了莫大影响,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与之有关。
C.竹子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并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有一个由外表到内在的转化过程。
D.将“刚柔忠义”等品格赋予竹子,将“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赋予了慈竹和筇竹,表明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已确立了牢固的地位。
二、古诗文阅读 (40分)
(一)文言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9分,每小题3分)。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省,度海溺水 ,悸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 
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初唐四杰。崔融与张说评勃曰:“勃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 ,炯、照邻可以企之。”
4. 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指瑕》以擿其失     擿:挑出。
B.论次《平台秘略》       次:编次。
C.勃往省,渡海溺水       省:探视。
D.勃属文                 属:交付。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王勃“文才卓著”的一项是(3分)(    )
①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  
②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  
③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         ④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  
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⑥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炯、照邻可以企之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时就被授予朝散郎一职,后来又被沛王征召担任署府修撰,在滕王    
    阁宴会上曾使都督为之折服而叹为“天才”。
B.王勃命运坎坷。因戏作《檄英王鸡》一文被高宗怒逐出府;又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仍被
    除名;后因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C.滕王阁盛会,都督原非诚心请众宾写序,于是提前让女婿写好序文,以夸耀女婿文   
   才。唯有王勃,慨然应允,自然引起了都督的不满。
D.从崔融、张悦等人对王勃的评语中可以看出,历来“初唐四杰”的排序是公允的,杨炯、
    卢照邻等人的文采远远不及他。
7.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
(1)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4分)
 (2)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5分)
 (3)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那河畔的金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我的心头荡漾。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亦无所害。
(3)复为慷慨羽声,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四)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0~11题。
岁暮归南山① 
孟浩然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 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 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 松月夜窗虚。
[注] ①该诗写于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考进士落第之后。②北阙:指帝宫。③青阳:指春日。
9.颈联的“催”“逼”二字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诗加以简要赏析。(5分)
答:                                                                                                                                                                                                                          
                                                                               
10.请简要分析“松月夜窗虚”在全诗结构上的作用。(6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母   亲
莫 言
    ①我五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③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④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⑤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1)文章第①段,母亲捶打野菜情景的描写很有特点,试分析文章从那些方面作了描
写?(5分)
答:                                                                                                                                        
                                                                           
                                                                           
(2)文章第③段中,画线句子“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在行文上有何作用?(6分)
答:                                                                                                                                        
                                                                           
                                                                           

(3)本文题目为“母亲”,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请结合全文探究作
者这样安排的原因?(6分) 
答:                                                                                                                                        
                                                                           
                                                                           
                                                                           
(4)下列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本文通过回忆母亲在苦难日子里顽强生活的勇气与信念及对我的启悟与激励,表现了母亲的坚韧、勤劳、朴实与伟大,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由衷感激和尊敬。
B.文章第二段“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体现了母亲不逃避困难和不幸,乐观顽强地面对困难的坚毅品质,让我敬佩。
C.本文教育人们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行为那是可以理解和可行的。
D.作者认为许多像母亲一样的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 ,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
E.文章写了爷爷、父亲都“严厉地批评了我”,目的是为了反衬母亲对自己教育的缺失,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母亲只顾用自己的勤劳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无暇顾及我。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在“国五条”发布以来的政策敏感期里,本市地产界的拿地大户们似乎都对拿地保持观望的态度,土地交易市场呈现出一幅人去楼空的萧条景象。 
    B.我们要正告日本当权者,在钓鱼岛问题上如果对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置之不理,一意孤行,他们必将自食其果。
C.《舌尖上的中国》是优秀的国产纪录片,创作理念是既展示美食,又借助美食表现乡土人情,这种左右逢源的思想给影片增色不少。
D.这篇杂文的作者对传统文化有相当深厚的积累,全文旁征博引,融古通今,其中的许多引证看似雪泥鸿爪,其实环环相扣,凸显了文章主线。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北京地铁公司宣布,自3月13日起,地铁1号线中午高峰时段的列车运行间隔缩短至3分钟,晚高峰列车运行间隔缩短至2分05秒。
    B.奥斯卡金像奖设立以来,不仅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而且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一直享有盛誉。
    C.一家心理卫生研究所对使用手机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
人有“手机依赖症”,总在期待自己能收到最新信息。
    D.行业新标准的出台将加快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真正落实,煤电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以及工业生产都将成为减排重点监管对象。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百年民族复兴梦,        ,       ,       。       ,         。          。
    ①我们渴望拥抱民族复兴的梦想
    ②承载了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古老民族的自尊、自强与自豪
    ③我们坚信,美好的梦想终将在一代代中国人的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中变成现实
    ④更执著于开辟通向梦想的康庄大道
    ⑤这个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⑥也包含着一个爱好和平、锐意进取、充满活力的发展中大国对于人类美好未来的憧憬和追求
    A.⑤①②⑥③④      B.②⑥①④⑤③  
C.⑤②⑥①④③      D.②⑤③①④⑥
15.请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它与上下文构成完整的文段。每处不得超过30个字。(5分)
    ①              。对艺术工作者而言,“源于生活”,强调的是加强实践,体验生活;“高于生活”,强调的是学会思考,善于突破升华。实现从“源于生活”到“高于生活”的转变和提升,读书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之一。因为书籍中有生活,有智慧,有思想,通过阅读,可以把生活中的角色,②                     。
16.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青松,挺直腰板迎接霜雪,张扬着不屈的个性。
翠竹,立稳脚跟咬定岩石,彰显着执著的情怀。
答:                                                                                                                                   
                                                                            
五、写作  (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个年轻人,抓了一只老鼠,卖给药铺,他得到了一枚铜币。走过花园,听花匠们说口渴,于是他用这枚铜币买了一点糖浆,和着水送给花匠们喝。花匠们喝了水,一人送他一束花,他到集市卖掉这些花,得到了八个铜币。
一天,风雨交加,果园里到处都是被狂风吹落的枯枝败叶。年轻人对园丁说:“我把果园打扫干净,你把这些断枝落叶送给我。”园丁很高兴:“可以,你都拿去吧!”年轻人用八个铜币买了一些糖果,分给一群小孩,小孩们帮他把残枝败叶捡拾一空。年轻人又去找皇家厨工说有一堆柴想卖给他们,厨工付了16个铜币买走了这堆柴火。
年轻人用16个铜币在离城不远的地方摆了个茶水摊,因为附近有500个割草工人要喝水。不久,一个路过喝水的商人告诉他:“明天有个马贩子带400匹马进城。”听了商人的话,年轻人想了一会,对割草工人说:“今天我不收钱了,请你们每人给我一捆草,行吗?”工人们很慷慨地说:“行啊!”这样,年轻人有了500捆草。第二天,马贩子来了要买饲料,便出了1000个铜币买下了年轻人的500捆草。
几年后,年轻人成了远近闻名的大财主。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湟中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
答案及评分标准
1.C (“竹文化发展到高峰时期”不恰当,从下一段的开头,尤其是“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一句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竹文化还没有发展到高峰时期。)
2.B(从“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来看,文人们爱竹是为了自身的解脱。)
3.A(“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分析错误,是审美趣味、文化影响等使然。)
4.D
5.A
6.D   
7、①官家的奴才曹达犯了罪,藏在王勃的寓所,王勃害怕事情泄露,就杀了曹达。
②正赶上九月九日都督在滕王阁大宴宾客,事先背地里命他的女婿作一篇序向宾客夸耀,于是拿出纸笔遍请宾客作序,大家都不敢担承。
③他认为人不可不懂医学,当时长安名医曹元有秘密的医术,王勃跟他行医学习,全都掌握了曹元的医学精华。
8.略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9.(5分)头上的白发催人衰老,新春逼迫着旧岁消除。白发、青阳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拟人手法,恰切地表现诗人求仕情切,宦途渺茫,时光飞逝,鬓发已白,功名未就的忧虑焦急而又无奈辛酸的复杂感情。
10.(6分)“松月夜窗虚”,匠心独运,一则对上句的“永怀愁不寐”进行照应补充,再则以迷蒙空寂的静夜之景,抒写心绪的空虚落寞惆怅。以景结情(或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语意双关),韵味悠长。
11.(1)从听觉、视觉、嗅觉方面描写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构成了一幅有动作、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劳动场面。(5分,意思对即可)
(2)①结构上照应前文“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时期”,引出下文我对母亲的担忧;(3分)
②内容上体现生活的艰难、人性的脆弱,反衬母亲的坚强。(3分)
(3)①从内容上,为了更好地全面地揭示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丰富了文章内容;如果不写父亲、爷爷,内容就显得单薄。
②从人物形象上,母亲和父亲、爷爷相互映衬补充,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③从主旨上看,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地活着,互为补充,文章有厚重感。(每点2分)
(4)C E(C“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行为那是可以理解和可行的”错。E“目的是为了反衬母亲对自己教育的缺失……无暇顾及我”错。)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B.(一意孤行,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含贬义。A。人去楼空:人已离去,楼中空空。比喻故地重游时睹物思人的感慨。C.“左右逢源”指做事得心应手或办事圆滑。D项,雪泥鸿爪: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13.A(B“不仅……而且……”递进关系,前后换位。C “超过”与“以上”重复。D“煤电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与“工业生产”存在包含关系。)
14.C (抓住“这个”、“也”、“更”这些词,在根据所给材料中的标点符号,选定答案)
15.(5分)艺术工作不仅要源于生活,更要高于生活。(2分)转变和提升为更加深刻、更加典型、更加经典的艺术角色(3分)(意思对即可)
16.示例:碧荷,展开胸襟拥抱骄阳,洋溢着浓烈的热情。金菊,绽开笑脸傲对秋风,展示着清逸的风格。(6分)
17.作文
立意角度提示:
①舍与得的关系:从付出与得到的角度,从施与受的关系的角度。每一个环节他都先有付出。他先送水给花匠喝,花匠得到了好处,便给了他回报。这是双赢的智慧。
②眼光:他知道那些断枝落叶可以卖个好价钱,但如何得到大有学问。所以,他提出以劳动换取。人人都梦想成功,有人抱怨财运不佳,有人埋怨社会不公,有人感慨父母无能……其实我们真正缺乏的是发现财富的慧眼。
③团队与领导艺术:他知道,单靠他一个人难以完成这项工作。他组织了一帮小孩为他工作,并用糖果来支付报酬。从这一点看,他具备领导艺术和管理才能,他用较低的成本赢得聊较大的投资收益。
④信息意识:他可以从和商人的谈话中捕捉赚钱的机会再用较低的价格收购聊一大批草转手卖了个好价钱。 (61.240.237.181)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浙江省东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