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慧德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安徽省安庆市慧德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慧德高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一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形象与西方现代文化逻辑当代西方艺术与视觉文化中的中国形象,具有一种强烈的互文关系,它们既创造了西方大众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又表现了西方大众期待并感受到的中国形象。既反映了他们对
试题预览
慧德高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
高一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  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形象与西方现代文化逻辑
当代西方艺术与视觉文化中的中国形象,具有一种强烈的互文关系,它们既创造了西方大众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又表现了西方大众期待并感受到的中国形象。既反映了他们对中国的认识、观察和了解,也是他们自身欲望的投射。比如埃洛作品的图像来源非常广泛,他把时尚杂志上的模特面孔和照相机镜头、轿车的零件结合在一起,或将美国喜剧和中国、俄罗斯、古巴的宣传画,还有欧洲经典绘画的大师作品、科学杂志、商业广告放在一起,造成了视觉上的冲突、时间与空间的兼并。中国文化背景,此刻成为构建抽象艺术文脉中的文化他者,成为西方抽象艺术自我审视、自我反思、自我想象和自我书写的镜像。西方抽象艺术在东方文化背景中,确认了自身。
西方当代艺术中的中国形象,是西方文化的表述,它不一定是反映了中国的现实,也不是关于当代中国的客观知识,其自身就构成或创造着意义,这些意义可能与中国有关,是对现实的中国的某种认识,或是对中西关系的焦虑或期望;也可能与中国无关,基本上是西方艺术和视觉文化自我认同的隐喻。以埃洛的拼贴为例,他所撷取的图像虽然来自于中国,其潜在动机及其拼贴的意象结构,却是西方的文化程式。
探讨西方当代艺术中的中国形象的要点,不在于这些形象的真实或失实的问题,而是要探究在西方当代艺术中中国形象的塑造者的文化认同及其所属的社会文化对中国的看法与态度。他们在什么知识领域或世界观念秩序中塑造中国形象?他们与中国构成了哪种和什么样的想象的文化关系?他们如何在中国形象中确认自身的文化身份?中国形象的塑造,虽然包含着不同塑造者的想象和欲望投射,但又不是与社会现实无关的纯粹想象,社会基础内在地影响着形象塑造者的视角,左右着对待他者的态度和评介。
作为一种知识或想象体系,中国形象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的生成和传播,首先与观看者和塑造者的身份和先见有关,比如埃洛对中国图像的运用。其次,也与西方当代社会的基础相关,包括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和文化实力。最后,中国形象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的生成和传播,也与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有关。总之,西方当代艺术中的中国形象是一种参与了西方当代文化实践的话语力量。西方当代艺术中的中国形象,是一个内涵深广的研究课题。
1.下列关于中国形象与当代西方艺术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是一种强烈的互文关系,既创造了西方大众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又表现了西方大众期待,并感受到的中国形象。
B.既反映了西方艺术对中国的认识、观察和了解,也是西方艺术自身欲望的投射。
C.西方当代艺术中的中国形象,是西方文化的表述,它一定不是反映了中国的现实,也不是关于当代中国的客观知识。
D.中国形象成为了西方艺术自我审视、自我反思、自我想象和自我书写的镜像。
2.下列关于中国形象在西方文化的传播因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包含着不同塑造者的想象和欲望投射,塑造者在中国形象中确认自身的文化身份,所以他们纯粹靠想象塑造中国形象,与其他无关。
B.因为观看者和塑造者所拥有的经验世界、知识体系等,决定着他在观看和塑造中国形象时的所持有立场、观点、态度和价值判断,所以与他们的身份和先见有关。
C.社会基础内在地影响着形象塑造者的视角,左右着对待他者的态度和评介,所以与西方当代社会的基础相关。
D.与西方当代社会的基础,包括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和文化实力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有关。
3.下列关于西方艺术塑造者选择中国形象遵循的原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方艺术塑造者选用的中国形象与西方文化有强烈冲突或对照关系。
B.西方艺术塑造者选用的中国形象含有西方艺术和视觉文化自我认同的隐喻。
C.西方艺术塑造者选用的中国形象能反映东西方艺术家的文化认同。
D.西方艺术塑造者选用的中国形象能反映西方社会对中国的看法和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夜缒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B.越国以鄙远              鄙:鄙视,看不起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使的人
D.阙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
5.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③既东封郑                      ④又欲肆其西封
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封”字不同     B.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封”字也相同
C.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封”字不同     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封”字也不同
6.下列选项中“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3分)
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B.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 以为得之矣
7.翻译。(10分)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6分)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4分)
                                                                               
(二)诗歌鉴赏(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8. 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 (4分)
答:                                                                
9. 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的评价。请你找出来,并作简要的分析。(4分)
答:                                                                              
(三)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四题任选三题)(6分)
   (1)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真的猛士,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3)又前为歌曰:“                ,                 !”(《荆轲刺秦王》)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辞为?(《鸿门宴》)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海   龟                  
   张抗抗
D有一个可爱的3岁女儿,对女儿一向有求必应。他的工作单位离家近两小时路程,为了减少往返。他总在周末才回家。每次回家,女儿在晚上临睡前必要让他讲个故事。一年过去了。什么大灰狼小白兔,他肚子瘪瘪塌塌早已被搜刮干净。
女儿却不肯善罢甘休,抱着他的膝不肯上床,连妻也哄她不好。 
他满心焦虑。虽是周末,晚上他还得赶写一篇文章,研究所的头儿亲自点名让他在一个学术会议上发言,他将有机会在同行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与才华。
“爸爸讲故事呀”!女儿纠缠不休。 
讲什么呢?他真没有时间。发言关系到对他实际水平和个人价值的确认,听说很快就要评职称了。 
他突然记起当天报纸上看到的一则趣闻。当时无意瞟了几眼。现在倒可以用来对女儿随意应付一番。 
从前,在一个海岛上……他开始尽量耐心对女儿娓娓道来。那儿的人家家户户养着一种大海龟。海龟像一张小桌子那么大,有很硬的壳和很粗的爪子。那个海岛上没有汽车没有自行车也没有小毛驴,一个人要到岛上另一个人家去串门,就骑着海龟去。海龟最爱吃大香蕉,它的主人就坐在海龟背上,用一根细杆子拴上一根绳,香蕉就悬在海龟脑袋上,离它只有几步远,海龟想吃香蕉,就开始往前爬,可它一爬,那背上的人手里的香蕉也往前走了。它怎么也够不着,于是它就拼命往前爬,它爬香蕉也爬,就这样它背上的人就顺利到达了目的地…… 
女儿不知什么时候已睡着了。腮上挂着浅浅的酒窝。
他连续昼夜伏笔奋战。发言很成功,获得大家的好评,文章将被收入当年的年会专集。有人私下议论,说他虽是助研,实际上相当于副研究员的水平。 
转眼又到星期六了,他去幼儿园接女儿回家时。才想起这一星期忙得昏头昏脑,竟然忘了给女儿准备故事。 出乎他意料。女儿临睡前忽然对他说:爸爸,今天你还讲那个大海龟好不好! 
他松了一口气,却纳闷女儿何以对这大海龟如此感兴趣。
……就这样,骑着海龟的人顺利到达了目的地。 
他敷衍了事地讲完了故事。他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同女儿亲近的情绪。他心里实际上还在惦着自己的职称。如果这次能评上副研,他一家三口就有希望分到一套两居室的住房,工资也可增长几十块钱,这可是个不小的数目。昨天上头又给了他新的任务,他必须在一个月内,译出一部有关w理论的200页的著作,三个月内编出一部新的辞典,六个月内与人合写一部有关w理论的评述……他不知道他如何才能做完这些事。
那骑海龟的人到了地方以后,到底怎么样了呢?女儿竟然破例没有睡着,眨着黑葡萄似的眼睛看看问。 
他说,骑海龟的人到地方了以后,就把海龟整个儿翻过来。翻过来它就不能逃跑了,只能乖乖地等它的主人去办完事。再把它翻过来骑它回家。
女儿似还要问什么。他不耐烦地拍拍她的后脑勺,把她交给了妻。 
为了不受干扰地在规定时间内全部完成以上任务,真正奠定他在学术界的地位,他索性把铺盖搬到了研究所,黑夜白天泡在图书馆资料室里,不这样做就对不住自己,也对不住领导对他的信任。一个几百人的研究所,老的老,小的小,真正能顶用的还是他这样的中青年骨干。但无论怎么辛苦,他觉得前面总还有个盼头……
半年后他第一次疲惫不堪地回家,心里如释重负。女儿见到他,目光转向妈妈,那句话没问出来:这个人是谁呀?临睡前,破天荒第一回并不缠他讲故事,大眼睛骨碌碌转了几回,终于问:我想起来了,上次你讲的大海龟,后来到底有没有给它吃香蕉呢? 
他一愣,含糊回答可能是给了。女儿却不满意,又问他到底给了几个,他说一大堆,女儿又问是不是每次都给。他茫然……
暑期一上班得知职称名额已定,他因年限不够,没有希望晋升;工资不动,住房当然暂时也不能动……他感到浑身骨骼疏松……不知怎么他想起了那只海龟,他如果告诉女儿:人并没有把香蕉给海龟吃,对女儿来说未免太残酷了,他不忍心。
1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小说选材看似一般,其实结构独特。小说中,作者把改革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女儿”的纯真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B.作者反映现实生活的安排也有新意,可谓匠心独运。
C.手法是冷静的超然的,叙述平实,不带作者的感情,这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D.小说中“海龟”的命运与主人公D的命运有相同的地方,读来令人叹息,引发读者的思考。
E.小说中的D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他总在周末才回家,给女儿讲故事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根本没有同女儿亲近的情绪。女儿似还要问什么,他却不耐烦,他心里实际上只在惦着自己的职称。
12.小说中D未能晋升,“不知怎么他想起了那只海龟”,D和海龟有哪些共同的地方? (6分)
答:                                                                                 
13.小说以形象的手法反映出什么主题?D为什么不把海龟真实的结果告诉女儿?(6分)
答:                                                                                 
14.这篇小说以“海龟”为题,既写了D给女儿讲故事,又写了D评职称的进展情况,有人认为这样写叙述的内容很乱,但有人认为这样安排很好。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8分)
答:                                                                               

第Ⅱ卷  表 达 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2分)
1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虽然毛泽东是一个在政治、军事舞台上叱咤风云、千锤百炼的巨人,却从来没有失去一个普通人的正常情感,最让他揪心动容的是百姓的苦乐悲欢。       
B.毛泽东的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
C.日本的竹内实,不仅翻译毛泽东诗词,而且长期孜孜不倦地研究毛泽东的文章、作品和诗词。       
D.自《诗经》和屈原以来,历代诗人上下求索,抒情言志,积极参与社会变革的伟大实践,并以诗词的形式反映时代和百姓的心声。
16.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本学期运动会,我班没有取得好成绩,结果差强人意,我们的情绪都比较低落。
B.这个剧院的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很多爱好艺术但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叹为观止,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
C.荆山之巅的大禹雕像头戴栉风沐雨的斗笠,手握开山挖河的神锸,脚踏兴风作浪的蛟龙,再现了他与洪水搏斗的雄姿。 
D.项羽独断专行,刚愎自用,用人唯亲,虽一世英雄,最终难逃悲剧命运。
 17.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左传》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共35卷。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国别体”是以国家为单位编辑、记叙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体例。《国语》、《战国策》、《三国志》是我国历史上三部典型的国别体史书。
C.巴金先生一生创作丰富,小说创作成就最高。如“激情三部曲”《雾》《雨》《电》,“爱情三部曲”《家》《春》《秋》等。
D.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新闻是指消息。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五部分组成。
18. 根据下面文字特点,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4分)
读书,对于有钱的人是一种风雅;读书,对于有闲的人是一种消遣;读书,             。读书,能使燥热的变得宁静;读书,能使枯寂的心变得湿润;读书,                     。
19. 下面文字节选自某位学生写给老师的一封感谢信,请指出不得体的地方并加以修改。(5分)
     三年来,在您的谆谆教导下,我取得了辉煌骄人的高考成绩。您是我永远的老师,我们全家对您充满孺慕之情。教师节即将来临,我将莅临母校,探望我亲爱的老师。作为您的高足,能与您面谈,我将感到万分荣幸,非常期待与您会晤。
   (1)、       改为         ;(2)、       改为         ;
(3)、       改为         ;(4)、       改为         ;(5)、       改为         。
20. 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不久前,某地一所高中对700名学生做了以“你觉得父母离你有多远”为主题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9%的学生认为与父母有代沟,其中6%的学生觉得离父母很远。很多学生说,与父母沟通时,除了学习再无别的话题。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4分)


六、作文(60分)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天,我们都和语文打交道,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在你的记忆的深处,或许留有语文学习的难忘的印象,或许有过关于语文的诸多感慨。
请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1)、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2)、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要求:不得另拟题目;不得透露个人信息;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或套作。
 

2018年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 C      2、A    3、C     4、B     5、C      6、A
7:(1)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若、东道主、行李、共,各1分,句意1分)
(2)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子、是,各1分,句意1分)

8.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树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却又处处可见。用“见”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
9.“行人临发又开封”,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体味到作者浓浓的乡思。
10、略
11、A、E
12:①共同的经历:海龟一次次为了香蕉把人驮过海;D一次次为了职称不断地苦干。②共同的命运:海龟始终得不到应该得到的香蕉;D也没有评上应该评上的职称。③共同的性格:实干苦干,任劳任怨。(每点2分,要有概括和分析)
13:小说通过塑造与海龟有一样特点的D的形象,反映出当代社会竞争的不公平不合理现象。(3分)D不把海龟真实的结果告诉女儿,是他不想让不公平的现实伤害女儿心中美好的情感。(3分)(意思对即可)
14:示例1:小说明线写D给女儿讲海龟的故事,暗线写D评职称的进展情况,这样双线安排很好。明暗线交替进行,虚实结合使小说内容更丰富,不单调;D和海龟又有共同的地方,交替进行叙述描写,能互相映衬,更好地塑造与海龟有一样特点的D的形象;能含蓄地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主题。
示例2:这样叙述内容混乱,一会写D给女儿讲海龟的故事,一会写D评职称的进展情况。使小说的内容混乱而松散,线索不明晰,小说不停地变换叙述使人物的刻画不集中,主题不能在完整的情节和人物的刻画中清晰地表现出来。(观点明确2分,具体分析3分,论述完整3分)

小题1:
试题分析: A项,小说并未体现作者把改革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的意思。E项,未能把握D的主要性格特征,从D尽可能的满足女孩子讲故事来看,他是一个负责任的父亲。
小题2:
试题分析:小说中的海龟的命运很明显暗示着D的命运。海龟每天驮着主人,任劳任怨,但从未吃到那根挂在前面的香蕉与D的一心一意为工作,为职称,最终一无所有的命运完全吻合。解答本题重在分析二者的经历的相同之处。
小题3:
试题分析: 本文的主旨要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本文中的D任劳任怨,尽职尽责,是作者歌颂的对象。但他最终没能获得应有有职称,所以文章的主旨在于批判社会的不公。如果考生没有弄懂这一点,很可能将主旨定为不要争名逐利。
小题4: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思路的能力。理解了文章的思路,解答本题就不难了。个人认为本题应该答“这种安排很好”。因为海龟在这里是D的影子,它的命运暗示着D的命运,两条线索齐头并进,一明一暗,相辅相成。

15、B
16、D
17、C
18、对于求知的人是一种享受;  能使空虚的心变得充实。(言之有理即可)
19、1、辉煌骄人   理想
2、我们全家    我
3、莅临    前去
4、高足    学生
5、会晤    见面
20、调查显示,多数学生与父母存在代沟。 (61.240.237.181)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学段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