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高二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五校联盟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①美学上的移情说,是认为在审美欣赏时,主体将心理的情感状态移入或投射到对象上,从而形成对于对象的感受。当代学术界关于移情的系统思考,是从立普斯开始的。立普斯认为,美的价值是一种
试题预览
五校联盟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①美学上的移情说,是认为在审美欣赏时,主体将心理的情感状态移入或投射到对象上,从而形成对于对象的感受。当代学术界关于移情的系统思考,是从立普斯开始的。立普斯认为,美的价值是一种客观化的自我价值感,移情是审美欣赏的基本前提。立普斯以后,移情说又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对移情说复兴提供重要推动力的是神经生理学。研究者发现,有一种镜像神经元,可以被看成是移情的最基本的机制,即当人们观察到其他人的某种行动时所产生的大脑神经区刺激,与人们自己从事同样的活动时的神经区刺激,有着实质性的重叠。人们通过面部表情察觉别人的情感,并在面对面交往中相互识别对方情感,从而实现人与人的交往,建立起相互间的关系。对象的表情反映了对象的情感,我们可以通过自我的内省实现对对象的理解。
②从这里出发,移情成了一种独特的人文方法,出现了这样一些人文学科研究者。他们认为,存在着两种学术方法,一种是解释,一种是理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取解释的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说明其规律。这时,文本对他们来说,只是证据。而人文的方法,则致力于理解。将自身移植到对象中,进入到对象的时代和环境,再造理解的语境,从而实现理解。这时,文本成了还原人的真实活动的通道。这种方法,今天有人称为生命的还原。它所需要的,不是用例子证明事实,进而将事实连结起来,探讨现象间的相互连系的规律;而是还原语境,再根据这个语境,用人的实践理性和情感逻辑来理解人的行动。例如,通过还原庄子写书时的特殊家世背景和个人现实处境,来解释《庄子》一书中寓言的本义。
③心理学家们在研究移情时,作出了两种区分,即“感染性移情”与“认知性移情”。“感染性移情”只是情感的投射,物皆着我之色彩:高兴时山欢水笑,悲伤时愁云惨月。同是描写江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一种情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另一种情感。2014 年春晚有一首歌《倍儿爽》:“天是那么豁亮,地是那么广。情是那么荡漾,心是那么浪。歌是那么悠扬,曲儿是那么狂。看什么都痛快,今儿我就是爽。”将一种兴奋的心情向周围世界无拘无束、无所顾忌地投射出去。“认知性移情”的特点,是推己及人和推己及物。从察颜观色,看出别人的内在情绪;到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从对象的角度理解和感受事物和环境;更进一步,作家在创作时进入角色,随着角色的遭遇而时喜时悲,演员能入戏,演谁像谁,将自己当作角色,读者、观众能认同作品中的人物。
④“移情说”是一种古老的美学理论,但它在近年来又重新获得生命力。它在从神经生理学和心理学那里汲取动力,影响了众多的人文社会科学,受到哲学家们的关注以后,又回到了美学本身,并有着巨大的理论发展的潜力。(摘编自高建平《审美与移情说的回归》)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移情”的一项是(  )
A.白居易左迁九江司马,江边送客,听到琵琶声并得知琵琶女的身世后,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B.窦娥无辜蒙冤,刑场上她的一腔热血没有一点落在地上,都飞在白练上;被斩后,六月天也“六出冰花滚似锦”。
C.在郁达夫眼中,南国之秋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而北国之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凉。
D.李白送友人入蜀地,想到蜀地艰险,写下了“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的诗句。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美学上的移情说是审美欣赏时的心理感受,这种感受是主体将心理的情感状态移入或投射到审美对象上时形成的。
B.在交往中,人们通过面部表情来发现别人的情感,并相互识别对方情感,从而实现交往并建立起相互间的关系。
C.对人文学科研究者来说,文本只是证据,他们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说明自然和社会科学的规律。这种学术方法就是解释。
D.理解则是将自身移植到对象中,进入到对象的时代和环境,再造理解的语境,而文本也就成了还原人的真实活动的通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镜像神经元的作用下,一个人观察到他人的某种行动与自己从事同样的活动所产生的大脑神经区刺激,有着实质性的重叠。
B.人文的方法重理解,它不是用例子证明事实,进而探讨规律;而是还原语境,再根据这个语境来理解人的行动。
C.察颜观色,看出别人的内在情绪;演员入戏,演谁像谁,这些是推已及人。听小溪唱歌,与小草对话,这些是推已及物。
D.“移情说”是一种古老的美学理论,近年来它在神经生理学和心理学的推动下,重新获得了生命力,并影响了所有人文社会科学。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4~8题。
(一)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陈情表》
(二)
武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李密传》节选
4.下面每组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凡在故老                     B.    凡在故老 
华问其故                           《大诰》与凡人言   
C.    至微至陋                     D.    犹蒙矜育
听臣微志                           愿陛下矜悯愚诚
5.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思与“臣之辛苦”句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士之有名                        B. 非独蜀之人士
C. 华善之                          D. 武帝览之曰
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B. 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C. 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D. 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7.下面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祖母刘疾病缠身,李密亲自照顾,不离不弃,并以“孝”闻名。晋武帝赏识他,所以准许他回家奉养祖母。
B.“圣朝”表现了李密对晋武帝推崇致敬,“伪朝”和“亡国贱俘”表现李密对蜀国和自己的鄙弃,这是李密在特殊环境下为求自保的一种策略。
C.诸葛亮辅佐蜀国与魏国抗衡,军事才能无人可敌;但是诸葛亮言行太过琐碎,这一点李密不太欣赏,张华赞同李密的看法。
D.选文(一)善于运用含有相对的或相符相成内容的排比句来表达思想情感,同时保留并发扬了四字句的优点,摈弃了雕琢的陋习和庸俗的老套。
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5分)
翻译:
(2)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5分)
翻译: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9~10题。
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①
辛弃疾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鸥来往本无心 ,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②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③?
【注】①此词作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之后。渔父:渔翁。父:音fǔ,古代用于对老人的尊称。②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③则甚:做什么。
8.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景色?请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4分)


9.作者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说“休说鲈鱼堪脍”,在此为何说“别浦鱼肥堪脍”?两种说法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诗中陶渊明的“,”两句,是用历史和现状的对比否定了过去肯定了现在。
(2) 《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    _,
。”
(3)《陈情表》用“,”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4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虎啸震千山
聂鑫森
年逾古稀的老画家高昌,阔别故乡虎山县三年后,欣然归了。不是应县委、县政府的邀请,而是主动打电话要回来,声明路费、住宿费、餐饮费都由自个儿掏,决不增加公家的任何负担。
虎山县在本省的西南角,从省城坐火车去也就十几个小时,高昌居然三年没回来。以前,每年他必回两三次,都是县委、县政府邀请的。虎山县一直戴着顶“贫困县”的帽子,属“老、少、边、穷”地区。
为了稳稳地戴牢“贫困县”的帽子,省城、京城若有掌实权的大人物下来视察,县里没有什么稀罕东西款待,就提早把高昌接来,现场画张指画相赠,既不算是行贿,但画的名贵明摆着的,于是便会不断得到各级部门的扶贫救助款。除此之外,高昌只要听说县里有建希望小学、救灾、助残的消息,便会慷慨地寄钱过去。尽管他出来读书、工作几十年了,老家也没什么直系亲属。
“著名指画家”的头衔没变,对桑梓之地岂能不关心?”
三年前,虎山县新换了县委书记和县长。一个叫荒薪,一个叫魏艾。都是三十岁不到,是名副其实的“80后”。他们到省城开完会后,特地看望高昌。
荒薪说:“高老,这么多年,家乡真的麻烦你了,又是画画,又是捐款。我们上任后,下决心带领全县人民脱贫致富。”
“好。你们需要我做什么?尽管提。”高昌一捋花白的胡须,说。
魏艾说:“在没有摘掉‘贫困县’这项帽子前,我们绝不邀请你回家乡,也决不麻烦你去作什么应酬画。靠国家拨款扶贫,那是庸人之举,得苦干、实干、巧干,把经济搞上去!”
高昌说:“画画,捐钱,我愿意!更佩服你们年轻人,有胆有识,敢想敢干。好,我在省城的家里静候佳音。”
末了,荒薪说:“高老,我们想最后麻烦你一次,请你画一张画,就挂在县委常委会议室里,让我们一看见画,就脸红,就心跳,就不敢有丝毫松懈。”
高昌一笑,说:“你一定想好画题了,快说,让我画什么?”
“远景是家乡的虎跳山,近景是花树丛中的一个鹞窝,襁褓中睡着一个婴儿。题款为:‘靠国家财政哺乳,贫困县永远是贫困县。’”
高昌蓦地站起,向内室喊道:“老伴,快拿酒!这幅画我想了好多年了,只是怕冲撞了父母官,没有画。你们有这种心怀,老夫要谢谢你们了。”
这三年,虎山县没邀他回去画过应酬画,也再没上门求画去送人。
高昌看报看电视,或者打电话找熟人打探消息,虎山县真的甩开膀子干得热火朝天:发展多种经营,培育规模产业,种粮、造林之外,开辟了中草药园、水果园、蘑菇基地、蔬菜大棚、野猪和野兔养殖场。并引进外资、内资,办工厂进行深加工,家具厂、竹器厂、罐头厂、腊制品厂、酱菜厂、石料厂、中药厂……“贫困县”的帽子摘掉了。
可荒薪、魏艾没有邀请高昌回老家。
高昌心想:这两个年轻人野心不小,还想好上加好,要让他真正地刮目相看。他等不及了,打电话通报一声,自个儿就回了。
到车站接车的,只有两个年轻人,他们说,书记、县长交代了,由他们陪高老参观,想去哪都行,高老满意了,书记和县长才敢拜谒,否则,无脸见人啊。
高昌扎扎实实参观了四天,走工厂,访园圃,看基地,问农家,虽然有些累,却心花怒放,不是一朵两朵,而是成团成簇。
高昌用手机联系上了书记和县长,说他要设晚宴感谢县委常委全体同志,人必须到齐。吃完饭,他要当众展示他带的一幅指画新作。有一个不吃饭的,他就立马回省城去!
晚宴设在高昌下榻的五星级“虎山宾馆”,是由一位虎山县籍的台商开办的。
荒薪说:“高老考察了几天,你说满意了,我们才敢。”
“旧貌换新颜,我太高兴了。”
魏艾说:“您请客,怎么行?我已通知办公室的人去埋单。”
“我是代表老百姓,谢谢你们。这点钱,我还出得起,早把款付了。我敬各位一杯,你们辛苦了!”
酒过三巡。
高昌拿起放在身边的一个长条型木盒子,从里面取出一轴画。
“荒薪、魏艾二位小友,请你们一个人拿住一端,展开。”
这是一幅四尺整宣的横幅,画的是一只立于山岗上的老虎,仰天长啸;身后是青松、翠柏、杜鹃花。画名为《一啸震千山》,还题了一首小诗:“方兴未艾致富忙,放眼故乡着新装。襁褓不留哺乳虎,雄风卷过万山岗。”
宴会厅里响起一片掌声。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老画家要回故乡看看却声称自己掏钱,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虎山县还是那么贫穷落后,怕负担不起。
B.高昌虽然对以前县领导用自己的名气换取救助款的事深恶痛绝,但只要家乡需要建学校、救灾、助残,他还是会慷慨相助。
C.新任县领导请高老画一幅“襁褓”图,用心良苦,是希望可以借此激励自己奋发图强,带领家乡人民摆脱贫困。
D.虎山县实现了脱贫,县领导却没有主动邀请高老前,他们是想让老画家不请自来,以便给他一个惊喜。
E.小说最后宴会厅里响起的一片掌声,既有对老画家精湛画艺的赞许,也有对县领导勤政为民的执政作风的褒扬。
(2)小说叙事采用双线结构,线索分别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试做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老画家高昌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


(4)小说的主人公是老画家高昌,还是县领导荒薪、魏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7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①《拉贝日记》以具体而真实的文字记录了南京大屠杀事件,,有力地控诉了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所犯的累累罪行。
②鲁迅杂文的语言,多一字会显冗余,少一字则现不足,妙喻层出,讽刺深刻,旁征博引,可谓,充分展示了他非凡的文字功底。
③位于新加坡的同盟会南洋支部旧址晚晴园得以翻新与重新开放,新加坡当时的新闻及艺术部部长 的倡议,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A. 一字千钧  一字千金  一言九鼎          B. 一字千金  一言九鼎  一字千钧
C. 一言九鼎  一字千金  一字千钧          D.一字千钧  一言九鼎  一字千金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应是一个以文化带旅游、以旅游促文化的过程,因此,旅游产业要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合理利用文化资源,不断丰富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和品位。
 B.香港海洋公园在短短7小时内有6条濒危锤头鲨突然猝死,检视过锤头鲨尸体的专家怀疑鲨鱼的神经系统受病毒感染,但暂不清楚是什么病毒。
 C.陶渊明的外祖母是陶侃的女儿,一个外祖母是很可能向外孙谈起自已父亲的,那么,陶侃的一生可能对陶渊明有很深的印象,不也很自然吗?
 D.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为中国老年节,这标志着重阳节从传统的民间节日变成了国家法定节日。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一如胡应麟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点化了柳宗元《江雪》一诗中的昂扬活力。所谓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      ,      ,     。或许,       ,       ;      ,      。那片苍茫的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如国画中留出的空白,意味深远。
①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                    ②只有雪野的空旷
③君不见,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     ④才能凸显生命的充实
⑤方能反衬人心的温热                          ⑥只有雪天的凄冷
⑦江上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
A.①⑦③②④⑥⑤    B.③①⑦⑥⑤②④ 
C.①⑦③⑥⑤②④    D.③①⑦②④⑥⑤
15.余光中先生说: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美丽的中文不老。许多汉字自身的构成就能诠释含义、激发联想。请仿照示例拆拼汉字,并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描述它。要求是: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4分)
【例1】墨:大地滋养出一个黑色的精灵,在古朴的宣纸上翩翩起舞。
【例2】鸿:江边盘旋的那只孤独的鸟啊,每一声哀鸣都在诉说游子的心曲。
(1)尘:。
(2)舒:。
16.2016年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9月4日在中国杭州举办。下面是这次峰会的会标,请写出构图要素,并分别说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寓意写出两点即可)
 



六、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现代汉语词典》对“潮流”的释义有:①由潮汐而引起的水流运动;②比喻社会变动或发展的趋势。现代社会,趋新、复古、守正、创新……都可以成为潮流。当潮流袭来,迎流逐潮者有之,推波助澜者有之,袖手旁观者有之,急流勇退者也有之,真实各有心态,各具行色。这些现象,令人深思,给人启示。
你觉得潮流是什么?面对潮流时你有什么感想?请自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要求: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


 
五校联盟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答案
1. B (窦娥内心的情感状态并未移入或投射到对象上,也没有形成对于对象的感受。)
2. C(张冠李戴。“解释”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者所采取的方法,不是人文学科研究者的。)
3. D(原文没讲“近年来它在神经生理学和心理学的推动下,重新获得了生命力”,从原文看“它在从神经生理学和心理学那里汲取动力,影响了众多的人文社会科学……”是“重新获得了生命力”的表现。另外原文是“影响了众多的人文社会科学”而不是“所有的”。)
4. D(均为“怜悯”,A“旧”和“缘故”,B“所有的”和“平凡的”,C“卑微”和“小。)
5. B(结构助词“的”,A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D均为代词。)
6. A
7. C(由“宜碎”可知李密的态度是认同的)
8.(1)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徘徊不前,而有非分的企求呢。(“至”“过”“拔擢”“盘桓”各1分,大意1分)
(2)(祖母)刘氏去世,(他)服丧结束了,又凭借洗马的身份被征召到洛阳。当时担任司空的张华问他:“安乐公这个人怎么样?”(“终”“以”“征”“何如”各1分,大意1分)
附录译文:
皇帝看了以后说:“(这个)读书人高雅的名声,一点都不假啊。”于是就停止征召(他)。后来(他的祖母)刘去世了,(他)服完丧,又以洗马的身份被征召到洛阳。当时(有个叫)张华的司空问他说:“(你认为)安乐公这个人怎么样?”李密说:“可以与齐桓公比一比。”张华问他原因,他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的辅助)而称霸,任用小人而衰落。安乐公得到诸葛亮的帮助而能抵抗魏国,任用黄皓而亡国,从这可知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又问“孔明的规劝提醒的话为什么那么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在一起谈话,所以能够简洁高雅;《大诰》是说给普通人听的,应该具体琐碎一点。孔明和对话的人水平不相等,他的言论教导因此具体琐碎。”张华认为他的道理很好。
8.词的上阕描写了壁立千仞、山林苍翠、落日铺江、白鸥闲飞的景色。(4分,每点1分)
9.“休说鲈鱼堪脍”是为了表达词人不愿归隐、希望为国效力的志向(2分);本词说“别浦鱼肥堪脍”写出了隐居生活的惬意(2分),借渔父不问国家兴亡之意,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意和无奈之情。(2分)
10.(1)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3)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11.(1)答案:C是3分,E是2分,B是1分,A、D不得分。
(A.“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虎山县还是那么贫穷落后,怕负担不起”理解错误,应是不想增加负担。D.虎山县实现了脱贫,县领导却没有主动邀请高老前,“他们是想让老画家不请自,以便给他一个惊喜。”错误,他们工作太忙,也认为做得还不够好。B项“深恶痛觉”文中无依据。)
(2)①明线为老画家高昌,三年前,他画了一幅“襁褓”图勉励县领导,并时刻关注家乡发展;三年后,家乡脱贫,他又画了一幅《一啸震千山》相赠。②暗线是新任县领导苦干实干,勤劳致富,最终带领全县人民摆脱了贫困。③明暗两条线索交织,凸显了老画家以及领导干部的高贵品质,使小说情节平添波澜,主题更加丰富深刻。(每点2分,共6分)
(3)①指画技艺高超。他的画作可以作为名贵的礼品相赠,他可以用画作鞭策和褒扬家乡的官员。②高风亮节,淡薄名利。了解自己家乡的巨变,愿意自费回家乡看看,请家乡的父母官吃饭要自己掏钱。③关心家乡建设。无论家乡贫穷,还是脱贫以后,高老都一如既往地关心家乡的建设,包括救灾,助残等。(每点2分,共6分)
(4)示例一:主人公是高昌。①高昌的形象贯穿始终,是作者主要刻画的形象。②高昌用自己的作品,见证了家乡的发展,脱贫,突出小说的主题。③他身上体现得艺双馨的美好情怀,是作者歌颂的对象。
示例二:主人公是荒薪、魏艾。①他们立足本地实际,苦干巧干,带领全县人民摆脱贫困,是作者歌颂的对象。②标题是“虎啸震千山”,是对荒薪、魏艾从政业绩的暗示与褒扬。③他们执政为民,不等不靠,立足本地实际,发展经济,承载着作者对为官者的期望。(观点1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12.A(一字千钧:钧,古代重量单位,1钧=30斤。形容文字有份量。①句,“具体而真实的文字”“有力地控诉”写出了《拉贝日记》中文字的分量,所以选用“一字千钧”合适。一字千金: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②句强调鲁迅杂文的精妙,所以选用“一字千金”合适。一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③句,晚晴园的翻新与重新开放得益于部长的倡议,说明这位部长的倡议有重大的作用,所以选用“一言九鼎”合适)
13.D(A“丰富”与“品位”搭配不当。B项“突然猝死”重复赘余。C项逻辑混乱,应该是“陶渊明可能对陶侃的一生有很深的印象”。)
14.B(③中“君不见”统领①⑦,③①句写景,⑦句由景写到人,语意深化;  且由⑦中“亦”可知,①应在③⑦中间,这三句顺序应为③①⑦。⑥中的“凄冷”与⑤ 中的“温热”,②中“空旷”与④中“充实”,语意相对,且结尾处“那片苍茫的空阔”与②中“空旷”相承衔接,故顺序应为⑥⑤②④)
15.答案示例一:(1)看似不起眼的小小的土粒,在纯洁的心灵上涂抹着灰色的色调。
(2)舍弃不该占有的东西,给予自己应有的奉献,你的内心就会得到像甘泉滋润般的舒畅。
答案示例二:(1)尘:轻飘飘飞着的小土粒。人类啊,我本不是灾害,应该好好思考出生我的原因了。(2)舒:舍我其谁?伟大作家的豪言壮语。
(共4分,每句2分,每句内内容和修辞各1分)
16.构图要素:数根线条构成上下对称的拱桥,当中辅以G20.2016.CHINA和“中国”字样的印章。(2分)
寓意:①20根线条构筑桥梁,寓意此次峰会必将构建各国沟通、合作、共赢的桥梁。②同时,桥梁线条形似光纤,寓意信息时代的互联互通。③图案中G20的“O”体现了各国团结协作精神。④中文印章彰显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英文CHINA相呼应。(4分,任意写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 (61.240.237.181)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广西柳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个『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