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上饶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实重特)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上饶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实重特)(高一上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上饶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文理实验、重点、特长班)命题人:汪国良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特重饮食的文明以青铜作为主要生产工具之时代被称为青铜时代,由此衍生出来的文化被称为青铜文化。虽苏美
试题预览
上饶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 文 试 卷 (文理实验、重点、特长班)
命题人:汪国良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特重饮食的文明
以青铜作为主要生产工具之时代被称为青铜时代,由此衍生出来的文化被称为青铜文化。虽苏美等其他古文明也有青铜文化,某些现象甚或早于我国,但我国青铜文化自有特色,饮食即为其中之一。
    古人虽然有皇帝“鼎湖龙驭”的故事,似乎皇帝已知铸鼎,但《墨子•耕耘》有云“昔者夏启……采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铸铜的盛行是从夏朝开始的;夏禹铸九鼎之传说尤为世人所重。但此即应注意:墨子说铸铜时用的语词是采“金”。中国古代称金就是指铜,而非金银之金。这便与其它文明迥然不同。古埃及、古希腊、苏美文化均有大量金银器,唯中国用金极少也较晚,金的雕饰制作要到春秋战国才较发达,在殷周称为吉金的,都是铜。
    采金铸器的过程,先是用被称为纯铜的红铜。再而加入锡,形成锡金合金,是为青铜。青铜器可概分为礼器(如鼎彝)、乐器(如钟铙)、兵器(如戈矛)、车器(如銮轴)、农工器(如刀铲)、杂器等之类。但有趣的是,所谓礼器,大抵是食器。而这也与其它文明不同。
    禹铸九鼎的“鼎”就是主要的食器。直到现在,闽南语称锅子仍叫鼎。而鼎却又是政权的象征,争政权就叫做“问鼎”。入朝做官跟宁愿退隐江湖的人相比,则称为“钟鼎山林、人各有志”。有钱的大户可以用旁的形容词去描述,“鼎食人家”却只能指有政治势力的世家。鼎这种食器为何竟有如此重大的政治及权力意涵呢?礼器为何又多是食器呢?须知兵器车器农器工器都不可能用为礼器,只有食器可以。何以食器有此地位?
    答案不难索解。《礼记.礼运》早已讲过:“礼之初,始诸饮食”,又说:“礼必本于天,动而之地,列而之事,变而从时,协于分艺。其居人也曰养,其行之以货力辞让:饮食、冠、婚、丧、祭、射、御、朝聘”。古人的观念认为:人要生存就需脱离竞争抢夺资源的状况,以”货力辞让”来安排分配之,此即礼之所由起也。觅食求生是古时最基本的问题,故礼亦起于会餐分食之顷。由饮食乃有生命;有生命乃能长大成人,而遂有冠有婚有丧;有个人而后亦有群体,群体间乃需有祭射御朝聘等礼以 “协于分艺”,才能形成一个彬彬有礼的社会。这是后世儒者对礼的发展及其内涵之解释。但亦唯有如此解释,才能说明礼器与食器混同的现象,也才能表征出中国政治学为何会以 “养”为内涵的特点。
    礼器中鼎、彝、爵、尊、盘、觚均为主要饮食器。礼这个字,原本也就是酒醴之 “豊”。以豊敬神或敬人即是礼。此可称为 “礼食一如”。而一个民族也需是如此重视饮食,才会从饮食的角度看待礼的问题,此可称为“特重饮食”。
    正因特重饮食,故铜器之中食器之繁,可令人叹为观止。以酒器来说,酿酒的罍、贮酒的壶、贮酒而备斟的尊、装满以备移送的卣、温酒的斝、斟酒的升、饮酒的觯、可温酒而饮的爵、可烫酒的觚,以至盂、卮、杯、觞等,简直不胜枚举。其中爵又用为爵位之爵、尊用为尊长之尊、孔子以“觚不觚,觚哉”喻说政治抱负、庄子以“卮言日出”形容自己说话的方式,则明显是饮食事物在思维活动中的延伸。
(摘编子龚鹏程《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礼发端于饮食,有饮食才有生命,如果不能顺应天命,身体力行,顺时而动,彬彬有礼的社会就难以形成。
B.礼一方面起源于古代人不赞同通过竞争抢夺资源,对于财货和人力的分配应当谦逊推让的分配观念,一方面起源于古时最基本的觅食求生问题。
C.“礼”字原本就是古代祭祀用的行礼之器,用礼来敬神或敬人即使礼。从礼的角度看待饮食,一个民族才会重视饮食。
D.古代酒器种类繁多,有罍、壶、尊、卣、斝、升、觯、爵、觚、盂、卮、杯、觞等,这与古人特重饮食的观念密不可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青铜文化不独见于中国,但中国的青铜文化独具特色,从饮食的角度看待礼的问题,这还中国青铜文化的特色之一。
B.铸铜的盛行,学术界普遍认为是从夏朝开始的,所以中国用金较少也较晚,金的雕饰制作要到春秋战国才较发达。
C.中国文明与其他文明有诸多不同,如中国古代以金代铜的指称,又如中国古代礼器大抵就是食器这种有趣的现象。
D.古代采金铸铜需经历从红铜到青铜的过程,礼器、乐器、兵器、车器、农工器、杂器等都可用铜锡合金铸造。
3、下列关于“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皇帝“鼎湖龙驭”的故事、《墨子•耕耘》的记载和夏禹铸九鼎的传说中,我们可以中国铸铜的历史由来已久。
B.鼎是青铜器的一种,但它区别于乐器、兵器、车器等其他青铜器,如钟铙、戈矛、銮轴、刀铲、觚都不可用为礼器,但鼎可以。
C.鼎是一种具有重大的政治及权利意涵的食器,“钟鼎山林,人各有志”说明鼎的象征义往往跟隐退江湖形成对比,象征富贵人家生活的奢侈豪华。
D.鼎既是主要的食器,有时政权的象征,这种食器与礼器混同的现象,象征出中国政治学以“养”为内涵的特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李家的党员
七月
枣树村有个叫老九的,当了10个年头的兵,入党没提干,复员回村了。
复员的老九和父亲说,直接落脚在县城里做生意,闹腾几年。壮志雄雄,要赚个金钵满盆。父亲支持他,说拼光家底也支持他,只要他会翻着跟头挣大钱。
复员的老九和父亲说,闹腾几年回村当干部,当村长,当书记。
父亲说他从部队里刚出来头脑简单,幼稚幼稚太幼稚,随后追问了一句:“不管是挣是赔?”
“不管是挣是赔。”儿子眼神刚毅。
父亲心里有数:挣钱了,你就舍不得回村了,钱这东西,越挣越上瘾;赔钱了,你也没脸回村了,人家讲究衣锦还乡,你光着屁股咋回来?村干部的差事绝对落不到儿子身上。父亲清楚村里人当下的心境,瞪着眼睛往钱眼里钻,针眼儿大的便宜也不嫌小,领导起来难着呢。父亲舍不得儿子遭这份罪。
父亲说:“行,支持你。”
父亲说话算数,卖了牛羊卖了骡马,筹措了一把大票子,用报纸包住递给了儿子:“用点心,你那点安家费赔光了不要紧,别把你老爹的家底赔进去,还要置办嫁妆娶媳妇呢。”
老九说话也算数,闹腾了几年果然回村了。
回村的老九真的当上了村干部,不是村长是书记。村里人都说书记要比村长大。
你们说大我就大。一上任老九就大当家似的主持召开党委会,主持召开村委会。
第一场会,老九说:“村口修座桥吧,一条水沟拌着村子通往县城的路。”
就有人扳着手指头算。算来算去,需要几万的水泥沙石钱呢。村里穷得叮当响,这么多的钱谁来出?
老九大手一挥,说:“我来出。”
有人听了呵呵笑,说老九真会开玩笑,问老九:“上级给了扶贫款?还是农业局拨了专项资金呀?”
老九说:“你说开玩笑就开玩笑,一砖一石给你张罗来就是了。”
父亲做为老党员,列席参加了儿子召开的两委会,听说儿子要自掏腰包买沙石料,心里打了一个大颤颤:儿子这是唱的哪出戏?
老九说出钱,委员说出工。
一个委员站起来:“你出料钱我出工。”委员想,书记修桥挣了钱,也绝对不会亏待自己的。
“你当真?”老九问。
“书记当真我当真。”
树叶长齐了,天气还不热,春耕大忙欠火候。老九说这个时机最合适。
第一天拉水泥,第二天拉沙石,三五天的功夫,动工了。
老九忙,忙在工地上。
委员忙,忙在打探消息上:专项资金扶贫款。
村长忙,忙着叮嘱村会计:“进帐的每一笔资金都要做汇报,书记再大,也必须通过村民代表来审核,一个人绝对不能随意开支村里的钱。”
村桥很快竣工了。村民乐了,委员急了,村里帐户上没多一分钱,私底下对工匠的承诺怎么兑现呀?“跟着书记干,你们不会吃亏的,一个铜板的工钱也少不了。”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想得想得委员头上冒出了汗。
村桥竣工了,父亲私底下问儿子:“几年的挣头你都搭在村里呀?”
儿子看着父亲咪咪笑:“不全搭,有剩头。”
敲锣打鼓、鞭炮齐鸣的村桥竣工庆典大会上,老九搬出了一把大票子,一五一十地分发给了工匠们。工匠们说,家门口挣大钱,跟着书记干真的不吃亏啊。
村长问书记:“这些钱到底哪来的?”
老九说:“有个叫李为民的村民捐赠的。”
军人李为民,党员李为民,书记李为民,这时大家才想起,老九还有个学名叫李为民。
“你这不是开玩笑?”
老九说:“这可不是玩笑事!”
饱经沧桑的父亲跺了脚:“没白疼你,没白养你。”
这一脚,震得沟渠里的清流哗啦啦地响。
  (选自《小说选刊》2016年第9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父亲对老九复员后要在县城挣大钱的做法大力支持,原因是他断定老九无论赚还是亏都不会回来担任村干部这苦差事。
B.老九在会上承诺自己负责出修桥的钱,委员答应出力,但是村长不支持,暗中提防老九,叮嘱村会计所有款项要向他汇报。
C.小说结尾极富意蕴,用比拟的手法写父亲跺脚,震得沟渠里的清流哗啦啦地响,暗示了父亲以及全村百姓对老九的赞叹。
D.小说情节并不离奇曲折,但人物形象十分鲜明,构思精巧,主体部分以对话为主;把老九取名为“李为民”,突出了主旨。
5.小说在刻画老九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5分)

6.文中设置了哪些伏笔?请找出两处并结合文本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家庭学校,美国称之为“在家上学”。家庭学校是一种以家庭为基础、孩子为受教育者、家长为主要教育者的教育形式。家庭学校不同于学校教育,意味着“以家为本”而非“以校为本”的教育。除了可以从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得到课程、教材等方面的服务外,家庭学校还可以调用更多的社区资源:图书馆、博物馆、体育运动中心、画廊、展览馆以及亲友和邻居的智力资源,比学校教育更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家庭学校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家庭教育,它有一定的课程设置,关注学生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家庭学校”主张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和人性化,按照每个孩子的天赋和能力进行教育。
(摘编自“新浪亲子”)
材料二: 美国的“在家上学”现象出现于20世纪60、70年代,并在80年代后迅速发展壮大。数据显示,2007年美国约有150万学生在家上学,约占全国学龄儿童总数的2.9%。2010年,在家上学儿童已接近200万人。据了解,这种方式在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北美都是合法的。在加拿大、法国尤其盛行这种教育方式。以美国为例,在家教育的申请原因,可归纳为种族、语言、宗教信仰、文化、地区教育水平差异等。
21世纪教育研究院于2013年8月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在中国大陆约有1.8万学生选择“在家上学”。选择在家上学的前五位原因依次是:“不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54.19%)、“学校教学进度过慢”(9.50%)、“孩子在学校没有得到充分尊重”(7.26%)、“孩子厌倦学校生活”(6.07%)以及“宗教信仰的原因”(5.59%)。当前在家上学人数最多的前三个省市依次是广东、浙江和北京,均位于东部。教育专家分析称,这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高、社会公众教育观念更开放有关。
在家上学的孩子中,男孩占62.30%,多于女孩。多数孩子的年龄在4至10岁之间,占60.42%,其中6岁的孩子最多。
(有删改)
材料三: 许多人之所以会本能地反对“在家上学”,是因为这与教育国家化的概念相抵触,是合理不合法的。然而《义务教育法》最本质的精神,是保障儿童接受教育,在家上学与这一法律精神并不冲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已经确定了善待每一个学生的基本价值;教育的民主化、多样化和选择性的增加,则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事实上,现行的法律也为改革“预留”了可能性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它提示了通过地方教育制度创新,使在家上学合法化的路径。
(摘编自《新京报》)
材料四: “在家上学”由父母在家中自主安排子女的教育,有利于克服大一统学校教育的弊端,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有利于多元文化的传承和多样化的教育创新;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习型家庭的建设和学习型个人的培养,顺应了社会利益分化、教育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是对公立教育单一教育模式的丰富和补充,增加了教育的多样性、选择性,是学习化时代一种崭新的教育探索。“在家学习”虽然已成为相当一部分人真实生活中的选择,但还是会遇到一些困难。由于没有完整的义务教育阶段学历,“在家学习”的孩子想要参加中考、高考时,会因学籍不完整而失去报考资格。因此应明确“在家上学”的合法性,并搭建“在家学习”者与学校教育的桥梁,给予“在家学习”者合法的学籍,并制定中小学在家学习的学历认定办法,制定“在家学习”者参与中考、高考的具体办法。
(摘编自财新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家上学”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孩子们在家庭中接受教育,而老师就是孩子们的家长。
B.美国的“在家上学”现象出现于上个世纪中后期,发展较为迅速,申请在家教育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
C.材料三指出,在家上学并不违背我国教育法规的本质精神,且体现了现代化教育的基本特征。
D.材料四提到,在家上学符合当前中国教育和时代发展潮流,有利于个人、家庭和教育本身的发展。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在家上学”主张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而传统教育在关注学生认知、情感等方面则是不够的。
B.“在家上学”在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中较为盛行,参与学生人数很多,也是合法的教育形式。
C.中国在家上学人数较少,而选择在家上学的原因主要是不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与经济文化水平并没有关系。
D.现行的教育法为教育改革预留了空间,只要经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在家上学”就可以合法化。
E.家庭学校,不仅可以从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得到课程、教材等方面的服务外,还可以调用更多的社区资源。
9.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发展“在家上学”需要解决哪些问题?(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会得白鹿,属文长代作表。表上,永陵喜甚。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其信任多此类。
 胡公既怜文长之才,哀其数困,时方省试,凡入帘者,公密属曰:“徐子,天下才,若在本房,幸勿脱失。”皆曰:“如命。”一知县以他羁后至,至期方谒公,偶忘属,卷适在其房,遂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一段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当其放意,平畴千里;偶尔幽峭,鬼语秋坟。文长眼空千古,独立一时。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节选自袁宏道《徐文长传》)
10.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
B.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
C.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
D.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表”,即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表的重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及陈述某种
意见或事情。
B.“麾下”,原意为将帅的部下之意,或者是对将帅本人的敬称。
C.“省试”,即科举中的礼部试,在唐、宋、金、元时称省试,在明、清时称会试。一般安排在二三月
进行,因此又称“春闱”。合格者称贡士,第一名称“解元”。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12.下列对原文有相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文长虽然只是一个秀才,但他知天下事,加上他写的贺表深得永陵帝王的喜爱,因此胡总督更加器重他。
   B.文长才智过人,所谈用兵方略大多能切中要害。所以胡总督诱捕盗寇的计谋都和他缜密商议然后付诸行动。
   C.文长之所以一生只是一个秀才,全是一知县因事耽搁到了考期才拜见胡总督,而胡总督又忘了嘱托,如果知县提前得到胡总督的叮嘱,文长必定会高中。
   D.文长诗歌的特点是多寄情于山水自然,想象绮丽,摹状抒情充满豪气,同时也流露出怀才不遇之叹。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5分)
译文:
(2)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①
岑参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②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①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②其那:那,奈何。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首联“三度为郎”“一从出守”两句自叙平生,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这里说“三”是言其为多数,且与下文“五”字不重复。
    B.颔联承首联诉平生感慨,“长不用”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流露出作者不被重用却不敢抱怨的矛盾心理和对仕途的关心。
    C.颈联“客舍秋风今又起”,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写出了诗人寄居成都客舍的情景,融凄凉的情感于萧瑟的秋景之中。
    D.尾联“江上蝉鸣空满耳”,以景结情,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空满耳”与杜甫《蜀相》“隔叶黄鹂空好音”的“空”都是“白白的,徒然”之意。
    E.本诗为诗人在成都客舍向幕中诸公倾诉情怀之作,叙事抒情,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读来不禁令人唏嘘长叹。
15.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默写(共5分,每空1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            ,              ,               ”三句直接描绘了赤壁的壮美景象,为秀丽无比的江山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后引起了对英雄人物的热情赞颂。
(2)在《师说》中,韩愈指出学生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其原因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下列各项,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公司能有今天的规模并在社会上享有这么高的知名度,是他苦心孤诣地经营的结果。
B这篇论文观点新颖,论据有力,材料丰富,文字精当,堪称不刊之论。
C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D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使得周围的大人们忍俊不禁,孩子们更笑得前仰后合。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从古老的刀耕火种,到21世纪的现代化农副产品基地,悠长的岁月,教会了勤劳的松江人怎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B.据了解,我市移动电话部门针对春节期间手机短信密集发送,对今年的发送量进行了预测,并事先作好相关准备工作。
C.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D.美国宇航局引以为豪的“勇气”号火星车21日清晨突然发生故障,之后连续30小时不再向地面传回任何有效信息,所有参与此项目的科学家全都各就各位,昼夜不停地寻找解决故障的对策。
19.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狂妄自大的民族不喜欢聆听,_______,________;闭关自守的民族不喜欢聆听,________,_______
急功近利的民族不喜欢聆听,_______,________。因此,只有喜欢聆听的民族,才是富有智慧的民族。
①他们只会穷兵黩武  ②浮躁和短视制约了他们的见识
③他们只会浅尝辄止  ④贪欲和傲慢遮挡了他们的视线
⑤他们只会坐井观天  ⑥浅陋和愚昧妨碍了他们的进取
A.③④①②⑤⑥        B.①④③②⑤⑥
C.⑤⑥①④③②        D.①④⑤⑥③②  
20.补全横线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中国戏曲的表演有很强的虚拟性。舞台动作都是用虚拟的方式表现,如乘车荡舟,骑马作战,叩门登楼;        ①        ,如台上常常只有一张桌子、两把椅子。读者若是只读戏曲剧本,更是既看不到演员的动作,也看不到布景,        ②        ,他们只能借助这些文字,        ③        。
21.《过秦论》着重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最后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针对这一主旨,请为下面的上联对出下联。(5分)
    上联:焚书坑儒思万世而家天下嬴政何其愚也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5月4日在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致辞时,北大校长林建华,把“鸿鹄(hú)志”念成了“鸿浩(hào)志”引发许多人的质疑:堂堂北大校长,怎么还读错字呢?5月5日,林建华通过未名BBS论坛发表《致同学们》公开信,此信由他亲自写就,许多过去学习生活的经历更是第一次透露,完全是真情流露。全信以“抱歉”开头,以“致以歉意”收尾,主动承认自己在校庆大会的致辞中读错了“鸿鹄”的发音。林建华在信中坦言自己不熟悉这个词的发音,文字功底的确不好,“这次应当是学会了,但成本的确是太高了一些。”此信发出后,大批北大师生、校友乃至社会人士都在称赞林建华的真实、坦诚。但是社会负面舆论继续发酵,社会人士仍然议论纷纷。
针对这一事件,你有怎样的看法?请认真思考作文。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1、C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选项中C项逻辑错误,“从礼的角度看待饮食,一个民族才会重视饮食。”表述错误,原文是“一个民族必须如此重视饮食,才会从饮食的角度看待礼的问题。”
2、B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本题比较简单。B项因果错误。“所以中国用金较少也较晚”表述错误,原文“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铸铜的盛行是从夏朝开始的;夏禹铸九鼎之传说尤为世人所重。但此即应注意:墨子说铸铜时用的语词是采“金”。中国古代称金就是指铜,而非金银之金。这便与其它文明迥然不同。古埃及、古希腊、苏美文化均有大量金银器,唯中国用金极少也较晚,金的雕饰制作要到春秋战国才较发达,在殷周称为吉金的,都是铜。”可以推测。
3、A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答题关键词“鼎”,B项中的“觚”是礼器;C项错误,原文指有政治势力的世家。D项“这种食器与礼器混同的现象,象征出中国政治学以‘养’为内涵的特点。”曲解文意。
4.D(3分)(A项父亲在老九说闹腾几年后回村当村干部之前就全力支持他,所以此项因果关系错误。B项“村长不支持”错,他只是叮嘱会计进账与付款要汇报,是指望老九能从上级搬来扶贫款,并不是不支持老九修桥。C项“用比拟的手法”错,应是“用夸张的手法”)
5.(1)一心为民,当上村书记第一件事就是在村口修桥,打通去县城的路。(2)看淡钱财。在县城赚了钱后,还能回到村里;自己出钱为村修桥。(3)办事果断。刚一上任就召开两会,开始修桥;三五天的工夫就动工了。(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共5分)
6.(1)开头点出老九的党员身份和当兵的经历,为老九大公无私,忙于建桥作了伏笔,揭示了老九这样做的思想基础。(2)老九复员直接落脚在县城里做生意,为老九后来将自己打拼来的钱投入村里的修桥之事作了伏笔。(每点3分,共6分)
7.A(3分)【解析】“老师就是孩子们的家长”错,材料一中说“家长为主教育者”,可见“在家上学”的老师不仅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柳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江苏省上饶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零奥国)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