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447-460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447-460(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文化给养提升境界叶朗  我们在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是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失去了平衡,物质追求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而精神活动和追求被忽视了。这样下去,人就有可能成为马尔库塞所说的“单面人”,成为没有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的动物。因
试题预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文化给养提升境界
叶 朗
  我们在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是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失去了平衡,物质追求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统 治地位,而精神活动和追求被忽视了。这样下去,人就有可能成为马尔库塞所说的“单面人”,成为没有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的动物。因此,从物质的、技术的、功利的统治下拯救精神,就成了时代的要求、时代的呼声。
  而这个时代要求,恰恰引导我们回到中华文化,在高科技、全球化的时代条件下,努力推动中华文化的复兴。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非常重视人的精神生活和需求、人自身的教化和塑造。在儒家学者看来,人和动物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人有高级的需求——精神的需求,包括道德、奉献、审美的需求,等等。这种精神需求是对物质功利需求的超越,对个体生命的感性存在的超越。有人把中华文化的这种特点概括为重视人文精神、重视人文教养的传统。而它的目标,就是要塑造一种高尚的人格,追求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
  冯友兰认为,人生境界的学说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他说,从表面上看,世界上的人是共有一个世界,但实际上,每个人的世界并不相同,因为宇宙人生对每个人的意义和价值并不相同。宇宙人生对于每个人的这种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就构成每个人的人生境界。中华文化强调人文修养,就在于引导人们追求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
  中国传统艺术也特别重视精神层面、心灵层面。宗白华提出,中国的艺术是灵的空间,中国的艺术是世界上最心灵化的艺术。五年前,我们把青春版《牡丹亭》请进北京大学校园演出,和白先勇合作实施“北京大学昆曲传承计划”,现在又启动新的五年计划。目的也正在于引导青年人学习我们民族的文化经典、艺术经典,提高他们的品位和格调,引导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我们反对用快餐文化、流行艺术排挤经典,也反对解构经典、排斥经典,把经典荒谬化。梅林在《马克思传》里讲,马克思喜欢的文学作品都是反映整个时代的,马克思每年都把古希腊的很多经典著作重新读一遍。梅林又引拉法格的话说,马克思恨不得把那些教唆工人远离经典的卑鄙小人挥鞭赶出学术殿堂。我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给我们留下的一条重要原则,我们应该遵守这个原则。 
(《 人民日报 》)
1.下列对于中华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文化非常重视人的精神生活和需求与人自身的教化和塑造。
B.中华文化强调人有高级的需求即精神的需求,这种精神需求是对物质功利需求的超越。
C.中华文化重视人文精神、重视人文教养。
D.中华文化引导人们追求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在人们生活中的统治地位发生了变化,人就有可能成为没有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的动物。
B.要塑造一种高尚的人格,追求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离不开中华文化。
C.中国传统艺术也特别重视精神层面、心灵层面。因此,要重视传统艺术的传承。
D.文章引马克思的故事,目的是强调人们要阅读学习文化经典。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失去了平衡已成为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所以应时代要求必须拯救人们的精神。
B.每个人的世界并不相同,每个人的意义和价值也因不同,就构成了每个人的人生境界。
C.把我们民族的文化经典、艺术经典请进校园,目的也正在于引导青年人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D.因为经典能提高人们的品位和格调,能提升人生境界,所以人们离不开经典。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给我们留下的一条重要原则。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19分)
完成4~7题。
4、下列句子中“其”字用 法不同其他三项的是(   )(3分)
A、以其无利 于晋       B、吾其还 也
C、君知其难也         D、又欲肆其西封
5、下面“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⑤       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⑥/⑤       D、①⑤/②⑥/③④
6、下面四个 句子中,与例句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3分)
例:夫晋,何厌之有
A、邻之厚,君之薄也     B、 大王来何操
C、以其无礼于晋       D、若属皆且为所虏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译:                                                          
(2)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8~9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士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8.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各是什么?(5分)
第一首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角度来评价的。
第二首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角度来评价的。   
第三首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角度来评价的。
9.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_______________,不仁;失其所与,不知;_____________,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2)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3)_______________,大礼不辞小让。______________,我为鱼肉,何辞为?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3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3分)
发愤著书
张大可
  司马迁受腐刑在天汉三年十二月,出狱大约在天汉四年二、三月。这年司马迁四十九岁,出狱后被用为中书令。
  中书令本由宦官充任,而司马迁因受腐刑得此官,他认为是人生极大的耻辱。他在《报任安书》中凄怆满怀地诉说他的痛苦,司马迁一气排列了十种耻辱,这都是人世间的极大不幸,而“最下腐刑极矣”。它使司马迁陷入了欲生不得欲死不能的痛苦境地,“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在这种心境下,给予司马迁以生的力量,唯有那无声的立言事业还未完成。司马迁身受腐刑,体味三重,人主的喜怒无常,便意味着人臣的祸福莫测。专制主义的荼毒,擦亮了司马迁的眼睛,使他看清了“明主”这一绝对君权的残忍本质,深深认识到过去“以求亲媚于主上”是“大谬不然”,于是一反常态,表现了对国事、世事的冷漠。太始四年(前93),司马迁已五十三岁,任中书令已五年,他除了埋头撰述《史记》外,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这时,司马迁的好友益州刺史任安,心中沉不住气了,他觉得要给司马迁以鼓励,给他写了一封信,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任安的信,好似一石击起千层浪,它把司马迁积滞在心中的郁闷引发出来,爆发在回信《报任安书》中。在这封信中,司马迁把他对世情的感慨,对人生的悲愤,对专制君王的认识,对理想事业的追求,尽情地倾吐出来,如泣如诉,慷慨悲凉,理正而辞严,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两千多年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既然宫刑是人生最大耻辱,为了人的气节尊严,就应早早自裁结束耻辱;但为了实现著述理想,立名后世,必须坚强地活下去;可是活下去,又遭世俗非议,等于继续受辱,即“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这种既觉得应该死而又不能去死的思想纽结,折磨得司马迁神不守舍,多次想到去自杀。最后司马迁抉择了隐忍立名的自新之路。也就是说功名重于名节。当一个人功名已就,或者以死可以立功名时,就要毫不犹豫地去死节;当一个人才能未尽,功名未立,死节不过如九牛一毛,不能产生社会影响时,他就应该隐忍发愤 ,建立功名。司马迁正是在这一基准点上找到了死节与立名的统一。所以在《史记》中,他既表彰那些死节者,又表彰那些隐忍苟活者,把历史人物的死写得生动有情。
  《史记》中写了许多不甘屈辱,为保持名节而死的义士。齐国布衣王蠋在齐国沦丧濒于灭亡之时,仍“义不北面于燕,自尽身亡”;田横耻于降汉,自而死,他的五百宾客闻田横死,“亦皆自杀”;李广不堪“复对刀笔之吏”而自杀;项羽兵败愧对江东父老而自杀。司马迁称赞这些慕义而死的人,具有“高节”,“岂非至贤”,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象屈原那样“死而不容自疏”的高洁之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然而,在逆境中奋发,忍辱负重的志士,更加难能可贵。勾践卧薪尝胆,坚韧顽强,发愤雪耻,终灭强吴而称霸王,司马迁不仅许之以“ 贤”,还赞其“盖有禹之遗烈焉。”伍子胥弃小义,雪大耻,名重后世,司马迁赞其为“烈丈夫”。季布以勇显于楚,“身履典军奉旗者数矣,可谓壮土”,但是,当他被刘邦捉拿,为人奴而不死,受辱而不羞,“终为汉名将”,司马迁赞其为“贤者诚重其死。”这后一种忍辱负重的志士,司马迁认为更是值得敬仰的男子汉,“烈丈夫”。这一观点,不仅与世俗相违,而且颇谬于圣人的是非。一般世俗观点,认为忍辱负重是贪生怕死,若被刑戮,“中材以上且羞其行”。孔孟遗教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那些一遇侮辱就轻身自杀的人,在司马迁看来只不过是无可奈何的表现,并不是真正的勇士。慕义而死,保持名节;忍辱负重,自奋立名,怎样处理好这二者的界限是很难的。前已述及,司马迁提出了一个“人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标准。人生最宝贵的生命不是不可牺牲,而要让它闪光,死得有价值。一个人若不能对社会作出贡献待后人评说,而仅仅以一死来对黑暗进行抗争,岂不是“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司马迁在忍辱与生死的痛苦抉择中懂得了人生的意义,他从沉痛中奋起,坚强地活下来,决心以最大的毅力来完成《史记》。司马迁终于从个人的悲怨中解脱出来,忍辱著书,留下了宝贵的实录作品。这种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是值得我们敬仰的
  (节选自张大可著的《司马迁评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5分)
A.发愤著书,所谓“发愤”,就是指一个人身处逆境而其志不屈,更 加激扬奋发而有所作为。司马迁就是如此。
B.本文以凝练深沉的笔触,全方位展示了司马迁忍辱负重的人生轨迹和思想行为,凸显了他的崇高的人格。
C.本文择取了司马迁的重要人生阶段,评述了他发愤著书的主要内容,明确了《史记》的内容、体例,升华了《史记》的主题。
D.司马迁身受腐刑,使他看清了世情的冷漠和君权的残忍本质,于是表现了对国事、世事的关心。
E.司马迁终于从个人的悲怨中解脱出来,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和热血倾注在《史记》之中,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实录作品。
(2)司马迁发愤著书,有哪几方面的内容?简要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司马迁在《史记》中,主要写了哪几种人物?(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司马迁认为忍辱负重的志士,更是值得敬仰的男子汉。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22分)
12.下列各项词语字形有误的一组( 2分   )
A.彷徨          寂寥       河畔      色彩斑斓
B.竹篙          漫溯       凄宛      惆怅而归
C.笙箫          繁衍       挑衅      彳亍独行
D.记载          哀怨       浮藻      碧波荡漾
13.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14.对《再别康桥》运用的表现手法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
A.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的心境。
B.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C.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D.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15.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词与现代汉语基本一致的一项是(  2分  )
A. ……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2分 )
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D. 亦去之
17. 下面两组句子朗读时语气停顿全部正确的一项分别是( 2分)
A. 君知/其难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 君/知其难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 君知其/难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 君/知其难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8.仿照示例,再续写两个句子,与原句构成排比。(4分)
示例:有人说项羽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有人说项羽是一个鼠目寸光的庸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位,参照示例写一段评论。要求抓住人物特点,对人物加以评说,表述上有文采。(不超过 100 字) (6分)
荆轲 烛之武
示例:项羽他是怀揣壮志果取勇武的西楚霸王。在普通百姓眼中,他是力能扛鼎的盖世英雄;在词人眼里他是令人仰慕的“人杰”“鬼雄”;在史学家眼里他是迷信武力、缺乏宽容,政治幼稚,令人扼腕的悲情英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烛之武作为郑国的一位老臣,一生难被重用。而在秦晋两国大举攻郑之际,他却抛弃个人恩怨,不顾个人安危,缒城而出,只身赴敌营。面对强悍的秦穆公,他不卑不亢,斗智斗勇,凭借自己的胆量和智慧,保全了郑国,赢得了外援。能在国家危亡面前不避不让、甘心赴汤蹈火的动力和根源是他那强烈的爱国意识。
请以“个人与国家 ”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



                          答题纸 (447——460)

7.翻译:
 (1)(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一首____________   第二首____________  第三首_ __________(5分)
           
9.第一首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首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首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10. (6分)
    (1)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1.(1)_______     _______  (5分)

              (2)(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分)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6分)






100

20.作文(60分)




















 
高一语文试卷答案       (447—460)

1、B(“人有高级的需求即精神的需求”是儒家学者的观点,并不能说“中华文化强调”。) 
2、A(“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表达不明确,也就不可能产生后面的结果。)
3、B(“每个人的意义和价值也因不同,就构成了每个人的人生境界” 推断不正确。原文信息是“宇宙人生对于每个人的这种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就构成每个人的人生境界”。) 
4、B     5.A      6.B 
7.(1)如果真能够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 
地召见我,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了。(“诚”“说”“乃”“有以”各1分,句意1分) 
(2)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膛。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 
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把”“揕”“然则”“见陵”被动句式各1分,句意1分)
8、兵家用兵,民心向背,节操或气节。
9、(1)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2)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3)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10、(1)因人之力而敝之,以乱易整(2)风萧萧兮易水寒,发尽上指冠(3)大行不顾细谨,如今人方为刀俎。
11、(1)AE(B、“全方位展示了人生轨迹和思想行为”不正确。C、此文没有介绍《史记》的体例。D、不对,应是“于是一反常态,表现了对国事、世事的冷漠”。
(2)有两方面的内容。一、忍辱发奋,从沉痛中奋起,用更加坚韧的毅力来完成传世之作。二、司马迁把对世情的感慨,对专制君王的认识,把个人的不平和愤懑,宣泄在对历史人物的褒贬上。
(3)二种人物:一是写了许多不甘屈辱,为保持名节而死的义士。二是在逆境中奋发,忍辱负重的志士。
(4)司马迁认为那些一遇侮辱就轻身自杀的人,只不过是无可奈何的表现,并不是真正的勇士。人生最宝贵的生命不是不可牺牲,而要让它闪光,死得有价值。司马迁能从沉痛中奋起,坚强地活下来,就是决心以最大的毅力来完成《史记》。因此,只有那些能够经受得起艰难环境磨炼的人才能做出一番事业来。
12.B(“宛”应为“婉”)   13.C(“迷失了方向”,说法欠妥;“绝望”错误)
14.B(这首诗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有比喻:“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彩虹似的梦”;有拟人:“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有顶针:“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有反复:“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没有借代)
15. C   16. D    17.D 
18、有人说项羽是—个宽厚慈和的性情中人,也有人说项羽又是一个暴戾凶残的恶魔。
19、答案示例:(1)荆轲,一剑,承载国之重负;一歌,咏尽生死离别;一笑,彰显英雄本色。他有勇有谋,重 诺守信;他睿智沉着,用大智应大局;他忠义刚直,视死如归。然而纵使他豪情万丈,终逆不过历史潮流。时势造英雄,亦能亡英雄。(2)烛之武在郑国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只身去说秦伯,足见其义勇。说秦伯时,他晓之以理,动之以利,运用智慧最终解了郑国的危难,他是一个有义有勇有智谋的爱国之士。 (110.52.94.161)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河北省曲周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