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湖南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湖南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时量:120分钟满分:150分得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二十四节气的确立,有天文、气象、物候的根据。从天文方面来讲,节气的确立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密切相关。将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
试题预览
湖南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时量:120分钟  满分:150分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二十四节气的确立,有天文、气象、物候的根据。从天文方面来讲,节气的确立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密切相关。将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设为起点,太阳在黄道上每前进15度设立一个节气,运行一周360度,就正好有二十四个节气。因此二十四个节气,准确反映了太阳照射地球的角度,也准确反映了四季的变化。八个节气的名称,春秋“两分”,冬夏“两至”,春夏秋冬“四立”,就是围绕太阳的位置和四季变化确立的。而其余节气,则围绕如何指导农事而定。当时的农业生产主要是看天吃饭,于是二十四节气反映了气温变化,如大暑、小暑、处暑、小寒、大寒;反映了降水情况,如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了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时机,如小满、芒种;还反映了物候现象,如惊蛰等等。当基本的气候现象、规律被二十四节气描绘、总结出来,成为阴历的补充后,农民们即可依历而行。创造和使用二十四节气,标志着中国人从最原始的无知、被动状态进入把握自然规律、主动顺应天时的发展阶段,从而实现安全生产、获取最大收成的目的。
中国地域广大,二十四节气发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并不完全适用于其他地方。所以人们需要将二十四节气与当地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应用。这从至今仍在流传的农谚中即可看出。如冬小麦播种,在北京地区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到了浙江便成了“立冬种麦正当时”。人们在依据二十四节气指导生活与生产时,主要根据当地的物候来进行调整。物候指动植物受环境影响而产生周期变化的自然现象,动植物会随时令的变化而有相应表现,花开、燕来都有时间表。陆游在《鸟啼》诗里对此有点睛之句:“野人无历日,乌啼知四时。”由此可见,物候可以提示自然节令的变化,可以充当二十四节气的补充。
二十四节气是大自然的语言,中国人善于遵从自然之令,来调整生产、生活。日久天长,这些经验被沉淀、总结下来,形成了纷繁多样的民俗、民谚。这些民俗、民谚世代传承,规范、指导着中国人的生活。例如“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霜降吃柿子是泉州的民俗。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此时的柿子皮薄、肉鲜、味美,因而霜降是吃柿子的最佳时机。柿子富含维生素C,还有润燥止咳的作用,因此霜降吃柿子防感冒一说并不完全是无中生有,只是传到后来被夸大了。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不违背天时,是中国人顺应自然的哲学观的体现。与此相似的习俗,可谓林林总总,如立春吃春卷、立秋贴秋膘等。
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二十四节气?实事求是地说,气候的变化会导致二十四节气实际效用降低。但是,二十四节气本身以及因其而生的民俗、民谚,已然成为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水乳交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因为有了二十四节气,就不再机械、单调、冰冷。每过十五天,生活这个舞台的背景,就会更换一回,或是鸟飞鱼跃,或是绿满窗前,或是天心月圆。杜甫曾写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倘若没有二十四节气,杜甫的幽微感受也就无由而生了吧。
l.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霜降吃柿子”“立春吃春卷”等民俗,蕴含了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这一道理,反映了中国人顺应自然的哲学观。
B.创造和使用二十四节气,证明中国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自然规律,为农业安全生产、获取最大收成奠定了基础。
C.创造二十四节气时,先依据太阳的位置确定了“四立”“两分”和“两至”,再围绕农事确定了大暑、雨水、芒种等节气。
D.节气的名称有的反映了气温变化,如小寒;有的反映了降水情况,如大雪;有的反映了物候现象,如惊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4分)    (    )
A.二十四节气反映了气候现象与规律,中国古代农民可以将其与阴历、物候综合利用,来安排生产与生活。
B.二十四节气的实际效用是有限的。导致它实际效用有限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地域差异,另一个是气候变化。
C.在今天,虽然二十四节气实际效用有所降低,但是遵循二十四节气来规范、指导生活仍然是某些人的选择。
D.物候是一种具有周期性特点的自然现象,桃花春天开放,燕子每年归来,海水每天涨潮落潮都是物候现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各个地区流传的有关冬小麦播种的农谚不同,证明了二十四节气反映的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气候规律,其他地区不可照搬。
B.民俗、民谚是建立在人们长期实践的基础上的,是经验的沉淀和总结。它们或许有夸大的成分,但是也包含了不少合理成分。
C.二十四节气不仅有实用价值,还有文化气息。古典诗歌中有涉及二十四节气的篇目,“露从今夜白”就提到了“白露”节气。
D.“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说明,在未能掌握确切历法的时候,古代乡野农人可以依靠鸟类啼叫这一物候现象来把握时令。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小狗包弟(节选)
巴金
①当时我已经处于半靠边的状态,傍晚我们在院子里乘凉,孩子们都劝我把包弟送走,我请我的大妹妹设法。可是在这时节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呢?据说只好送给医院由科研人员拿来做实验用,我们不愿意。以前看见包弟作揖,我就想笑,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
②形势越来越紧。我们隔壁住着一位年老的工商业者,原先是某工厂的老板,住屋是他自己修建的,同我的院子只隔了一道竹篱。有人到他家去“抄四旧”了。隔壁人家的一动一静,我们听得清清楚楚,从篱笆缝里也看得见一些情况。这个晚上,附近小孩几次打门捉小狗,幸而包弟不曾出来乱叫,也没有给捉了去。这是我六十多年来第一次看见抄家,人们拿着东西进进出出,一些人在大声叱骂,有人摔破坛坛罐罐。这情景实在可怕。十多天来我就睡不好觉,这一夜我想得更多,同萧珊谈起包弟的事情,我们最后决定把包弟送到医院去,交给我的大妹妹去办。
③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④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我仍然住在这所楼房里,每天清早我在院子里散步,脚下是一片衰草,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隔壁房屋里增加了几户新主人,高高墙壁上多开了两扇窗,有时倒下一点垃圾。当初刚搭起的葡萄架给虫蛀后早已塌下来被扫掉了,连葡萄藤也被挖走了。右面角上却添了一个大化粪池,是从紧靠着的五层楼公寓里迁过来的。少掉了好几株花,多了几棵不开花的树。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绿草如茵的时节,她常常弯着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杂草,在午饭前后她有时逗着包弟玩……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
⑤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这绝不是容易的事。那么我今后的日子不会是好过的吧。但是那十年我也活过来了。
⑥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6分)    (    )
A第①段结尾处使用对比,写“我”面对同一条小狗的“作揖”的不同反应,暗示了政治环境的变化以及后文小狗包弟的悲惨命运。
B.第②段“我们最后决定把包弟送到医院去”是“我们”最后给包弟的“保护”——至少包弟没有被捉走、遭受暴力而痛苦地死亡。
C.“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一句用精确的时间证明了这场浩劫给作者造成的伤害和作者心中对小狗的愧疚刻骨铭心、无时不在。
D.“我不怕大家嘲笑”一句一方面表现了作家的真诚,另一方面也直接揭示并且辛辣地批判了当时的社会对真诚忏悔的嘲弄。
E.文章语言华丽精致,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直抒胸臆,真切感人;描写事件场面,精当准确,在描写中体现真情,饱含情思。
5.请简要概括并分析包弟被送走后,“我”的情感变化。(6分)
答:
6.文章第③段画线部分,出现了两次“包袱”这个词,请简述这两个“包袱”的内涵。(6分)
答:
7.作家为什么说“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请简述原因。(6分)
答: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君安与项伯有故?    安:怎么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意外的变故
C.因击沛公于坐    因:趁机
D.若属皆且为所虏    且:暂且
9.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用法相同的一组是(4分)    (    )
①沛公军霸上②沛公欲王关中③于是项伯复夜去  ④臣活之⑤吾得兄事之⑥常以身翼蔽沛公
A.①②④    B.①②⑥    C.③⑤⑥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第一段在曹无伤告密这一情节之后,介绍了刘邦和项羽的军事部署情况。接着范增向项羽进言,激化了矛盾,这是整个故事的导火索,大战一触即发。
B.刘邦在得知项羽的进攻计划后,大吃一惊,连问“为之奈何”,表现出对谋士张良的信任。
C.项王、项伯坐在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的安排中可以看出项羽的骄傲白大。
D.项庄拔剑起舞后,项伯出于私心,常常用身体像鸟张开翅膀那样掩护刘邦,使项庄无法刺杀刘邦。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l)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日:“毋从俱死也。”(6分)
译文: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6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
送魏万之京
李  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2.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首联以倒叙手法入诗,先用“游子唱离歌”说魏万赴京,后用“微霜初渡河”点出前夜的景象,渲染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
B.颔联写离愁,“鸿雁”似旅人飘零不定,“云山”让游子黯然神伤。“不堪”“况是”两个虚词前后呼应,往复顿挫,情切意深。
C.颈联用虚实结合手法写长安秋色,渲染魏万进京后的悲凉心境,“催寒近”“向晚多”六字相对,暗含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
D.尾联中,诗人以长者风度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此去长安当以功名白奋,勿以游乐白荒,切忌虚度时光,语重心长,催人向上。
13.本诗将叙事、写景、抒情相融合的手法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8分)
(1)“曾记否,    ,    ”这三句巧妙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追问。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    这一比喻独具匠心,既描绘出了河畔垂柳的柔美,也表达了诗人对康桥景色的喜爱之情。(徐志摩《再别康桥》)
(3)当凄凉的变徵之声变为激愤的羽声之后,“    ”两句表现出了他们同仇敌忾的气势。(《荆轲刺秦王》)
(4)“    ,    ”两句是在暗示人们:只有“爆发”才是唯一m路。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四、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5.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全部正确且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4分)    (    )
A.寥廓( liáo)    坍圮(pǐ)    浸渍(zè)    陨身不恤(yǔn)
B.峥嵘(róng)    尸骸(hái)    刀俎(zǔ)    长歌当哭(dàng)
C.火钵(bō)    碟血(dié)    租赁(rèn)    挥斥方遒(qiú)
D.彳亍(chù)    桀骜(ào)    菲薄(fēi)    百舸争流(gě)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4分)    (    )
A.2015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不孚众望地突破了400亿元人民币的大关,国产电影更是创下了票房历史新高,但“票房高、口碑差”的现象依然存在。
B.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换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是一片沸腾。
C.中国官方正式承认正在建造第二艘航母,但是新航母的性能与美国航母相比只能望其项背,一时还难以超越。
D.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国务院绝不会发空头文件,为官也绝不能尸位素餐。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4分)    (    )
A.“魏则西事件”广泛受到社会关注,国家网信办会同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已成立联合调查组对此事件进行调查。
B.在万众瞩目的告别赛上,38岁的科比用单场独得60分的神奇表现,为自己的篮球职业生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C.海昏侯墓的发掘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的西汉列侯墓园,墓中数量众多的文物可能需要几代人去整理研究。
D.贵州省环保厅在两个州建立水质自动监测站,对水质实施自动监测,提供生态补偿依据,补偿标准主要考虑污染因素治理的成本为依据。
五、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生活中不称心或令人惋惜的事很可能会给人留下遗憾。请以“遗憾”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或者叙写你的遗憾,在遗憾中找到人生的启迪;或者论说世间的种种遗憾,在遗憾中发现它的价值;或者……
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白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湖南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C(无巾生有,文巾并未提及“四立”“两分”“两至”与大暑、雨水、芒种等节气的确定顺序。)
2.D(物候指动植物受环境影响而产生周期变化的自然现象。海水不属于动植物,因此涨潮落潮不是物候现象,理解错误。)
3.A(各个地区流传的有关冬小麦播种的谚语不同,证明的是“人们需要将二十四节气与当地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应用”,不能证明“二十四节气反映的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气候规律”。)
4.DE(D.“直接揭示并且辛辣地批判”错误,应该是“暗示”,这句的主要意图还是表达自己的真诚忏悔之意。
E.“华丽精致”误,本文语言风格应该属于“质朴简洁”。)
5.①轻松:送走了包弟。(2分)②不安/羞耻/白责:送走包弟之后有道德负罪感。(2分)③怀念/歉意:至今心不得安。(2分)
6.包袱一:政治包袱,作家担心小狗的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招到家中,送走小狗,是“我”为预感到的政治压力而做的减压。(3分)包袱二:道德包袱,送走小狗,使“我”的道德负罪感增加。(3分)
7.①命运遭遇上,小狗包弟没有被保全,而“我”也没能保全自己。(3分)②心理层面上,小狗包弟遭受了现实的身体的解剖,而“我”则接受了精神和灵魂的解剖。(3分)
8.D(“且”意思是“将要”。)
9.C(①②是名词做动词,③⑤⑥是名词做状语,④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lO. A(曹无伤告密是整个故事的导火索。)
11.(1)张良这时跟随着沛公,项伯于是连夜骑马到沛公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项羽将发动进攻的)事全告诉了他,想叫张良跟他一同离去,说:“不要跟他们一块送死。”[采分点:是,这;夜,在夜里,连夜;之,到,去,前往,每处1分;“具告以事”准确翻译1分;张良与(之,代指项伯)俱去,毋从(之,代指刘邦他们)俱死,省略部分1分一个。](2)范增多次给项王使眼色,又接连三次举起所佩带的玉块示意项王(杀死沛公),项王默默地没有反应。
[采分点:数,多次;目,使眼色;三(须放到“举”之前翻译,译成“三次”或“多次”均可);示,示意,暗示,每处1分;句意通顺2分。]12. C(颈联无“虚实结合”手法,长安秋色、魏万进京悲凉心境都是诗人的想象,属虚写,不是实写。)
13.首联描写出发前,微霜初落,深秋萧瑟之景;(1分)中间两联想象魏万到京城沿途所见所闻,鸿雁云山,树色砧声,叙孤寂旅途,生羁旅乡愁,写景,叙事、抒情紧密结合;(2分)尾联寄况无限,勉励友人立身立名,叙事中饱含对友人的深情。(2分)总之,诗人把叙事、写景、抒情融合在一起,抒离情别绪,发人生感慨,全诗自然真切,情深意长。(1分)
14.(1)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2)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3)士皆嗔目  发尽上指冠(4)不在沉默巾爆发就在沉默巾灭亡15. B[A.浸渍(ZI),殒身不恤。C.喋血,租赁(lin)桀骜,菲薄(fei]16.D(A.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应为“不负众望”。B.目不交睫:交睫,上下睫毛相交接,即闭眼。没有合上眼皮。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应为“目不暇接”。C.望其项背:项:脖子的后部。
背:脊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且通常用于否定句巾。“只能”可改为“难以”。D.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17. B(A.状语位置不当,“广泛”应在“关注”前。C.主宾搭配不当,删去“的发掘”。D.句式杂糅,删去“为依据”。)
18.略、【参考译文】刘邦驻军霸上,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相,珍宝全都占有了。”项羽大怒,说:“明天早晨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这时候,项羽的军队四十万,驻在新丰鸿门;刘邦的军队十万,驻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沛公在山东的时候,贪恋钱财货物,喜爱美女。现在进了关,不掠取财物,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机会!”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友好。张良这时跟随着沛公,项伯于是连夜骑马到沛公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项羽将发动进攻的)事全告诉了他,想叫张良跟他一同离去,说:“不要跟他们一块送死。”张良说:“我替韩王送沛公到此,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于是张良进去,全部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刘邦说:“一个浅陋无知的小人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能跟项王抗衡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如啊。这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项伯和我交往,他杀了人,我设法使他得以活下来;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他跟你比,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一杯酒,祝(项伯)健康,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财物丝毫都不敢据为已有,登记了官吏、百姓籍册,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把我不敢忘恩负义的情况,都告诉项王。”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羽答应了。
第二天早晨刘邦带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到了鸿门,向项王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您和我发生误会。”项王说:“这是你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倘不如此,我怎么会这样?”项王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项王、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刘邦朝北坐,张良朝西陪侍。范增多次给项王使眼色,又接连三次举起所佩带的玉块示意项王(杀死沛公),项王默默地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说:“君王为人心地不狠。你进去上前敬酒,敬完酒,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项庄就进去敬酒。敬完酒,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项王说:“好。”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用身体像鸟张开翅膀那样掩护刘邦,项庄无法刺杀(刘邦)。 (183.61.239.243)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长郡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