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二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湖南省长沙二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高一必修一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长沙市第二十一中学2018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试卷语文时量:120分钟分值:150分命题人:王满意一.语言运用(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颓圮(yǐ)百舸(kě)荡漾(yàng)瓦菲(fēi)B.忸怩(nì)峥嵘(zhēn)青荇(xìnɡ)夜缒(zuì)C.遒劲(qiú)火钵(ō)彳亍(chìch
试题预览
长沙市第二十一中学2018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试卷
语   文
时量:120分钟     分值:150分    命题人:王满意
一.语言运用(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颓圮(yǐ)   百舸(kě)     荡漾(yàng)      瓦菲(fēi)
B.忸怩(nì)   峥嵘(zhēn)    青荇(xìnɡ)          夜缒(zuì)
C.遒劲(qiú)   火钵(bō)      彳亍(chìchù)    寥廓(kuò)
D.浸渍(zì)    瞋目(chēn)      殷 (yīn)红       创伤(chuà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峥嵘      竟争      陨身不恤        挥斥方遒
B.榆阴      斑澜      图穷匕见      甘败下风
C.翱翔       旁徨        风华正茂      搏闻强记
D.惆怅      笙箫      沧海一粟      人为刀俎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 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补牢,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
C. 王老先生七十多岁,但身板硬朗,手脚麻利,做起事来劲头十足,真称得上年富力强。
D. 这首诗不仅运用独具特色的意象,给人一种清新之感,在结构上也不落窠臼,其独特的构思,来自于诗人对自由天性的追求。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最新统计,目前社会上有近20%左右的人将按月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B.河里水质越来越差的原因,是人们缺乏环保意识,导致生态平衡受到破坏造成的恶果。
C.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由于礼仪的制度化,使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具有很强的伦理色彩。
D.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显示着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更体现着一个人的自信、智慧和风度。
5.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又叫诗余、曲子词、长短句等,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
B. 徐志摩是现代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名作《再别康桥》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充分体现了新月派的诗歌创作主张。
C.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D. 《战国策》,又称《国策》,共三十三篇。它的主要艺术特点是“长于叙事,精于描写”,《荆轲刺秦王》很好地表现了这一特点。
6.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__________________,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象;__________________,牵动我亲临其境的目光;__________________,教会我寓情于物的感观;________________,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_________________,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
①天真无邪的童话       ②是跌宕起伏的戏剧    ③是情节曲折的小说 
④是优雅闲适的散文     ⑤是意韵深远的诗歌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②⑤    C.⑤②①③④    D.⑤②③④①
7.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 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 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D. 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8.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感世事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寸步优游知远近”选择最合适的下联
A.一生坎坷知冷暖             B.世事艰辛识人心
C.一生坎坷晓高低             D.人事沧桑见冷暖 
二、 文言文阅读(30分)
(一)课内阅读部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9分,每小题3分)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郑既知亡矣  既:已经           B.将焉取之   之:指代土地                
C.又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何厌之有  厌:厌烦 

10.“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一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请客的主人    行装         B.宴请的客人    行装 
C.宴请的客人    使者        D.招待过客的主人  使者 
11.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师的理由,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秦军欲越过晋国并看不起远方的郑国,这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事。 
  B.相邻的晋国实力雄厚了,实际上自己的力量就削弱了,保留下郑国对秦是会有好处的。
  C.秦对晋侯有过恩赐,但晋侯回国后就违背承诺,并迅速筑墙拒守。
D.如让晋占领了郑,那么他们还要扩张势力,势必危及秦的安全,这种损秦肥晋的作法,实不足取。
(二)课外阅读部分
阅读《垓下之围》片段,完成12—15题。(21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①,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②,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①檥(yǐ倚):整船靠岸。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     壁:筑壁垒   B.持短兵接战       兵:兵器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受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购:购买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B.①汉军至,无以渡           ②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C.①骓不逝兮可奈何           ②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D.①乃令骑皆下马步行         ②乃自刎而死
14.下面诗词是后人对项羽的评价,对其表示同情肯定的两项是  
①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  
②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③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将士虽在,谁还愿意和你接着干啊。 
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李清照《夏日绝句》认为项羽是有傲气,宁死不屈、铮铮铁骨的一条汉子,死得其所,对其表示敬意。 
A.①②    B. ②④    C.①③     D.③④
15.翻译文中和教材中的句子。(每小题4分,共12分)
(1)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2)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3)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易水不寒
卢世龙
(1)在漂泊与寻找之间,我总会有意或无意地感到岁月就像一条河。尽管河的左岸是难以释怀的记忆,右岸是充满玄奥的无穷未知,但河里飞快流逝的,绝对是人的鲜活生命。
(2)对于易水河的膜拜,源自一位名叫荆轲的英雄。世间孤胆锄暴的好汉多得很,然荆轲明知有去无回,仍临河高歌,绝尘远行。慷慨悲壮,不但成就了英雄,也成就了易水。
(3)那时,平静的燕国,大地常绿,燕山常青。冬日里,雪花大如席,漫天落下,给茫茫山岭笼罩厚重冰盖。然后,春夏之季,慢慢溶化。条条涓流融入易水河道,汇成清澈透明的涟漪,抚慰鲜活的水草游鱼,抚慰多姿的大地生灵……
(4)人生不过是一场漂泊,并无意义可言。而寻找精彩的漂泊方法,给灵魂一个好的归属,或许便是做人的意义所在。
(5)英雄去了远方,那里是另一个世界,谁也无法知道那边是个啥模样。不过,英雄和筑而歌,仰面痛饮,登车壮行的易水仍在,仍是千秋万代子孙们感受英雄精神的场所。物欲盛宴下的人群,没有人文精神壮骨活血,往往迷失自我。
(6)没错,面前的易水河,枯草杂存,乱石遍地,更像平缓沟渠。它非但无水,反倒让人燥热难奈。如此沧桑,或许是在证明,伴随时间河流消失的,更有自然河流。如同一个小小的“!”号,我再怎么疲惫不堪地为她奔波,也注定只会留下慨叹。使劲揉搓眼睛,擦拭满脸汗泥后,便想,这黄沙漫天,黄尘遍地的世界,真的是英雄所要拼却宝贵生命捍卫的家园吗?历史长风,蔓延一沟惆怅。既然眼睛看不到水,就用脚去看吧。尽管步履沉重,我仍打起精神,奢求收获易水对我的哪怕点滴馈赠。顺缓坡而下,我将苍凉枯槁沙地踩出大串印痕,它也在我裤腿留下道道黄泥标志。有砂粒相继入鞋硌人,有顽石偶尔绊人跌撞。但生活路上的磕绊再怎么复杂多变,我们也不能因之忘却既定目标。我屏息直奔河的中心地带……不远处哄地飞出一只小鸟,吓一跳。原来,水是有的。密集枯苇菖蒲,裹挟一线时断时续的浊流,浮些黑不溜湫的塑料泡沫,猛一下还难看清水的模样。原来,似无却有的水,蜿蜒于沟心草丛,时不时蜷个凼①,积成汪。
(7)我轻轻提起裤管,悄悄蹲下身去,生怕一不小心,扰乱这脆弱的宁静。慢慢拨开漂浮物,但见水底融着厚厚的黑色汁液,仔细瞧,怎么也看不清凼的底部是个啥模样。这简直就是中国历史的翻版——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把底牌给藏着掖着……可我依稀看见,水中有个秃秃的圆球,悬浮不定。人或许是生着一双什么样的眼睛,看到的事物就会是什么模样;也或许是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事物。醒过神来,才知那是自己的脑袋。世界真是越来越莫名其妙,对照浊流看自己,原来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谁。
(8)正感慨着,右脖颈生生地酸痒起来。抬头,满天沙尘纠结菖絮和杨絮,如城市噪音,一阵紧接一阵疯狂扑来。我将眼睛眯成一条缝,它们却魔鬼般钻进衣里,某处发痒,浑身难奈。这世间呀,人有什么样的追求,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家园。所有追求,都直接影响人格发育。且人们让河流沧桑不堪,成了河不河鬼不鬼的样子;河流便让人们痛苦不堪,活得有话说却无处诉说地憋屈。于今的燕山系脉,恰似难于收拾的乱石堆;而纤毫般的易水,更像它的一行辛酸浊泪。
(9)我站在干枯的河床上,完全是在亲近易水河的残骸。
(10)一条以水承载人文精神的河流,于今连水都没有了,这失去的又岂止是蓬勃生机,它更是全部的精华和荣光啊。
(11)在华北平原的广袤背景里,易水显然不够小鸟们饮用。游人满怀肃穆接踵而至,满目苍凉,易水不寒,心寒。
(12)适有老汉路过,见我一身狼藉,面露哂容。遂问,这是易水河吗?答,那是荆轲塔,不是易水河是啥。这河三十年前还清水滔滔,断流也就近些年的事哩!顺老汉手指方向,山坡一座灰不溜湫的塔儿,孤立尘暴之中,情形酷似荆轲他老人家伫立云层,默默静观华夏众生茫无头绪地折腾时光。
(13)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岁月长河里,这次生命实在过于短暂,寻找生命作为的机会便更加宝贵。舍个人生命,挽民族大厦于将倾也好,照亮他人行程也罢,给予他人福祉也行……生命的漂泊,原是个实践过程,只有及时而认真进行把握,才能找到真正意义的价值归属之地。 
16.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7)段作者写自己认不清楚水中自己的脑袋,表现了易水河水的浑浊不堪,也喻指中国历史的深藏不露。
B.作者对易水断流“心寒”,是因为易水是子孙万代感受英雄精神的载体,现代人如果没有英雄的人文精神滋养,就会迷失自我。
C.文章取材十分广泛,没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谈古论今,写人写水写人生,行文看似闲散, 实则紧凑有序。
D.文章采用夹叙夹议的艺术手法,叙述和议论交互穿描,浑然融合,笔法灵活多变,生动活泼,富有启迪。
17.文章第(3)段写易水河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8.在文章第(11)段里作者为什么说“易水不寒,心寒”?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6分)

四.古代诗词鉴赏和名句默写(21分)
古代诗词鉴赏(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注】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本词是李清照南渡后(晚年)的赏梅词作,也是词人对自己一生早、中、晚三期带有总结性的追忆之作。
19.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平乐,词牌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两乐调命名。双调,四十六字,属于中调。
B.“常插梅花醉”,一个“醉”字将词人热爱梅花,为梅花陶醉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
C.“挼”读ruó:揉搓。“无好意”:心情不好。上片三四句透露了词人生活坎坷,屡处忧患,当年那种赏梅的雅兴大减。
D.“看取”二句:“看取”是观察的意思,观察自然界的“风势”。虽然出于对“梅花”的关切和爱惜,但此处“晚来风势”应包含深层语义。
E.李清照在词中把个人身世与梅花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梅花上寄托了遭际与情思,构思甚巧而寄托甚深。
20.这首词的下阕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6分)


21. 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2分)
①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常和同学到湘江游泳并写下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样气势豪迈的诗句,后来他在《沁园春•长沙》中的两句诗“           ,            ”就是对这一时期这一生活的回忆,其实两者都是借写游泳以言志。
②《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        ,        。
③《荆轲刺秦王》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       ,      。 
④习近平同志讲话原文:“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        。”辉煌成就已载入民族史册,美好未来正召唤着我们去开拓创造。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⑤习近平同志讲话原文:兴趣是激励学习的最好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领导干部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
⑥在《再别康桥》中,诗人用        ,        ,巧妙地写出了康河畔柳树的姿态之美。
⑦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     。 (戴望舒《雨巷》)

五、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
开学已经两个多月了。高中生活让我们有了不一样的感觉,而我们自己正在悄悄地改变着。其实,我们的人生在不同的阶段不断地发生着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改变。如果我们以变化的眼光来看的话,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
请以“改变”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注意:不得抄袭,不得套题,不得出现班级、姓名。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6 19
答案 C D D D C B B C D D A D A B A A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C.A颓圮(pǐ)百舸(gě)B 忸怩(ní)峥嵘(zhēng)夜缒(zh uì)D 殷(yān) 红创伤(chuāng)  
2.D.A.竞、殒B.斓、 拜C.博、彷徨
3.D.A.“风华正茂”不能用来修饰“学习和生活”。B. “亡羊补牢”指已经发生的过失。C.“年富力强”用来形容中青年。
4.D. A.近20%左右,自相矛盾;B.句式杂糅;C.由于……使,导致主语残缺。
5.C.《左传》是编年体史书。    6. B.   7.B.
8. C.( 四个备选项从对联的知识来考虑,一眼可以排除A项,因其犯了重字的错误,上下联同一位置不能重字。B项犯了语法错误,同位置词语词类和结构都要相同是对联艺术的精髓所在。“人心”是名词,与远近结构也不同。D项对仗工整,对联音律讲究仄超平收,然“暖”为仄,不妥,且语意也没有C项衔接之自然)
9. D.    10. D.    11.A.  12.D.( 购:重赏征求、重金收买) 
13.A.( 第一个“而”表转折关系,当“却”讲,第二个“而”表顺承关系,其他三项意思一样,用法相同。)  14.B 
15.翻译文中和教材中的句子。(12分)
(1)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4分)
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得分点:纵、怜、王和句意分)
(2)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4分)
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万户封邑悬赏我的脑袋,我就把这份好处送给你吧(或我送你个人情吧)。(得分点:万户邑,定语后置要译出来;购,悬赏;若,你;德,好处,恩惠。)
(3)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4分)
(到那时)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刺他胸部。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斯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得分点:揕、然则、被动句和句意分)
16.A. “喻指中国历史的深藏不露”错,无此含意。
17.①表现古代易水河水清澈透明、富有生机的特点。②表现古代易水滋养“水草游鱼”,养育“大地生灵”的作用。③与后文易水“断流”“沧桑不堪”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每点2分,共6分)
18.①易水如今枯草杂存,乱石遍地,满目苍凉,不似英雄时代的易水。②易水河床干枯,只存纤毫,失去了所承载的人文精神。(一点3分,2点6分,意思对即可)
19.A. (A“中调”错,应为“小令”)
20.①漂泊天涯的愁苦之情。②感叹年华已逝(物是人非)的悲伤。③对国势衰颓的担忧。(每点2分,答对3点给满分)
21. 名句默写(12分)
①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③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
④风景这边独好。
⑤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⑦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22.略(建议起评分40分) (122.240.210.13)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上一个『湖南省长沙市铁路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湖南省郴州市湘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