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三十二中2018——2019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山东省枣庄三十二中2018——2019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七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枣庄三十二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题七年级语文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斑蝥(máo)攲斜(qī)菜畦(wā)脸颊(jiá)鲜血(xuè)B.笸箩(pǒ)诀别(jué)蝉蜕(tuì)莅临(weì)憔悴(cuì)C.窠巢(kē)匿笑(nì)脑髓(suí)祷告(dǎo)菡萏(dàn)D.高邈(miǎo)秕
试题预览
枣庄三十二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题
七年级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斑蝥(máo)   攲斜(qī)   菜畦(wā)   脸颊(jiá)  鲜血(xuè)
B. 笸箩(pǒ)    诀别(jué)  蝉蜕(tuì)  莅临(weì)  憔悴(cuì)
C. 窠巢(kē)    匿笑(nì)   脑髓(suí)  祷告(dǎo)  菡萏(dàn)
D. 高邈(miǎo)  秕谷(bǐ)   并蒂(dì)   姊妹(zǐ)   一霎时(shà)
【答案】D
【解析】
【详解】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A菜畦(qí)。B莅临(lì)。C脑髓(suǐ)。
2.下列选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摇篮  莲蓬  云霄  荫蔽  人生鼎沸
B. 确凿  书塾  和蔼  贮蓄  截然不同
C. 堆砌  搓捻  惭愧  粗犷  温故知新
D. 宿儒  拼凑  憧憬  静谧  油然而生
【答案】A
【解析】
【详解】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个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A选项中有错别字。改为:人声鼎沸。
3.下列语法知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卖弄清脆的喉咙”中“卖弄”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属贬义词褒用。
B. “夏天的雨热烈而又粗犷”中,“热烈”的意思是“情绪高昂”“兴奋激动”。
C.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这些词语都属于名词。
D. 语境对词的意义起着限制作用,阅读时要根据上下文确定多义词在文中的具体意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B项“夏天的雨热烈而又粗犷”的意思:夏天的雨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就下起来,并且雨滴很大。所以“热烈”的意思是“雨下得急切”之意。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的不亦乐乎。
B. 得到警方的通知,黎小姐得知车子失而复得,喜出望外。
C. 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
D. 他今天早中晚三次反省了自己,真是三省吾身啊。
【答案】D
【解析】
【详解】D项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三省吾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此题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山亭区加大了整治力度。
B. 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C.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
D. 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
【答案】C
【解析】
【详解】A逻辑错误。把“不再”改为“再次”。B成分残缺。句末加“的意识”。D一面对两面。去掉“是否”。
【点睛】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6.下列句子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等,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其诗风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过重大影响,启迪了徐志摩、冰心等一代文豪。
B. 《论语》的作者是孔子,字仲尼。他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称为“大成至圣先师”。
C.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老舍的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被称为“语言大师”,同时他也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D. 在中国古代诗歌意象中,“柳”往往象征着惜别、留恋,“松柏”往往象征着顽强、高洁,“子规”往往象征着悲苦、凄凉、哀怨,“鸿雁”往往象征着思乡怀亲、书信,“乌鸦”往往代表着衰败、荒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他的作者不是孔子。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识记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7.名句积累与运用。
(1)孔子在《论语》中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对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孔子在《论语》中亦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峨眉山月歌》中描写月夜景色的连续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4)《夜上受降城闻笛》表现征人满怀愁绪,思念家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表现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7)古人把守信看做修身的原则之一,元方认为“日中不至;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论语》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传不习乎?”曾子的自省也突出了“信”的重要。
【答案】    (1). (1)学而不思则罔    (2). 思而不学则殆    (3). (2)吹面不寒杨柳风    (4). (3)峨眉山月半轮秋    (5). 影入平羌江水流    (6). (4)不知何处吹芦管    (7). 一夜征人尽望乡    (8). (5)遥怜故园菊    (9). 应傍战场开    (10). (6)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    (11). (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解析】
【详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罔”“殆”“柳”“芦”等字词的书写。
8.名著阅读。
(1)下面是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任选两幅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
 
选择      和      ,篇名分别是《      》和《      》。
(2)某校拟开展“阅读名著,走近经典”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①请你为本次读书活动设计一则宣传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15字以内)
②请你在本次活动中,为同学们推荐你最喜爱的一本书并写出你的推荐理由。(30字以内)
【答案】(1)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②《五猖会》  ③《无常》
(2)①示例:与经典为伴,为人生奠基;书香浸润校园,智慧点亮人生;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②示例:《朝花夕拾》写了不少孩童之事,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令人读来兴味盎然。
【解析】
【详解】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朝花夕拾》有关的文学常识。(1)首先要仔细观看图片,可从周围环境、人物穿着、人物行为等推断图片中的人物名字。进而推断所描绘的故事情节的内容和名著的名字。可分析三幅插图下角的文字,①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插图。②是《五猖会》的插图。③是《无常》的插图。(2)①宣传标语,感情要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显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是主题要鲜明,一定不能脱离“阅读名著,走近经典”的主题。②一般推荐名著,推荐的是名著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如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一书,深刻剖析英国当时的社会现实,这就是思想价值。运用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这就是艺术价值。推荐一本经典。要么关注于经典有价值的思想内容,要么关注于精彩的艺术形式。要找你读过且最为熟悉的经典来推荐,推荐缘由要准确无误。本题的开放性较大,可根据自身的日常阅读积累,阐释自己的观点。符合经典阅读的主要思想,合情合理即可。
二、文言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9. 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 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 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10.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9. C    10. 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故C项分析不正确。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描绘诗歌中某一句的意境,要先正确翻译,然后再加上自己适当的理解和描写即可。本句话翻译为: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的景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1. 本文选自《______》,是南朝宋______(人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1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        )
(2)太丘舍去(        )
(3)尊君在不(        )
(4)下车引之(        )
13. 用自己的话说说元方对友人的评价:__________,我们从中可以明白__________的道理。
14.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元方的性格特点。
【答案】11.     (1). 世说新语    (2). 刘义庆    
12.     (1). (1)约定    (2). (2)离开    (3). (3)同“否”    (4). (4)拉,牵拉    
13.     (1). 和别人相约在正午,但是没有如期赴约,这是不守信用;对着孩子辱骂父亲,这是不守礼仪。    (2). 与人交往要诚实守信,更要恪守礼仪。(意思对即可)    
14. 元方:聪明、勇敢、识礼、有节。
【解析】
【11题详解】
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和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一部志人小说集。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12题详解】
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期”:约定。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3题详解】
一空,题干要求用自己的话说说元方对友人的评价。首先要读懂元方话的大意。“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您)在儿子面前骂(他)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根据这个意思重新组织语言即可,注意不能改变大意。二空,要求答出学习体会。可分析元方的反驳之语,即可答出答案。如要想别人能够尊重自己,就要自己先尊重别人,做人要讲信用,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可。
【14题详解】
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从“待君久不至,已去”“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元方入门不顾”等描写即可分析出元方聪明、勇敢、识礼、有节的性格特征。
【点睛】推断实词意思有下列方法:1、联想推断法。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联想有关成语中词语的含义来推断。2、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短语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词组短语也是如此。3、语法推断法。要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4、音形推断法。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会意字。从形旁可推知字义。5、邻词推断法。运用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知识,借助邻近词语含义推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走进家门不回头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而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5.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又尝同席读书(        )
(2)宁读如故(        )
16.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7. 假如你遇到如华歆那样的人,你会和他交朋友吗?为什么?
【答案】15.     (1). (1)曾经,原来    (2). (2)先前    
16. 管宁划开席位分开而坐,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17. 示例:会,华歆并不只有残缺的一面,每个人都有缺点,他只是一个凡人,交朋友就要包容对方的缺点。
【解析】
试题分析:⑴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所以一定不要以今释古。如“故”:原来。⑵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子非吾友也”判断句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⑶根据原文的意思,归纳观点,生发议论:交友应慎重。从择友的角度,从学习环境的角度来答题即可。
译文:管宁、华歆同在园中锄菜,见地上有小片黄金。管宁挥锄不停。和看到石头瓦片一样没有区别,华歆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他们又曾同坐一张席上读书,有个坐着四周有障蔽的高车的官员从门前过,管宁读书不停如故,华歆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割断席子分开坐,说:“您不是我的朋友。”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我的幼年
张充和
四岁时,外面来的客人们问我:你是谁生的?我总是答一声:祖母。他们总是大笑一阵,我只是莫名其妙地望着他们,心里说:这有什么好笑的?难道你们不是祖母生的,是从天上落下来的?我一直不晓得祖母之外还有什么更亲的人。
在花园里,我站在祖母面前,没有祖母的手杖高。祖母采了四朵月月红戴在我的四条短短的发辫上。我跑到深草处寻找野花和奇异的草,祖母对我说:孩子,丛草处,多毒虫,不要去!快来!你乖,来!我替你比比,看到我手杖哪里了……我跑了去,祖母替我比一比,然后叫我拾一块碎碗片来,在手杖上刻了一道痕,又对我说:今年这样高,明年就有这样高,后年就和手杖平了。我开心极了,一心就想长到祖母的手杖那样高。
书房窗外有两棵梧桐树,那样高。秋深了,梧桐子不时落下来。我在读《孟子》: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先生,我要小便去。先生允许了,我便一溜烟地跑了出去。满院的梧桐子,我拾了许多,袋袋里满了,又装些在套裤筒里,在外面打了一个转,又回到书房里去,先生被我瞒过去了。
晚上总是我先睡,祖母看着佣人替我脱衣,有时也亲自动手。这一天也是这样,脱到套裤时,哗啦啦一阵响,梧桐子都落下来。我心里有点着慌,怕祖母责备,哪知她还笑了一声说:生的吃不得,明天我叫他们拾些来炒熟给你吃。以后不要拾了。啊,祖母,你哪知我骗了先生呢!
葡萄架下有一张方桌,我坐在祖母怀里,手伸在几本书上,让一个戴宽边眼镜的医生诊脉。佣人拿了电报来,祖母一看电报就老泪纵横了。医生去了,祖母把我的一条红花夹裤翻了过来,里子是白色的花布。祖母又把我搂在怀里,眼泪不住地流着。她用颤抖的声音对我说:乖乖,你从此要做一个没有母亲的孩子了……你要好好地听我的话,你母亲是个好媳妇……以后……再也没有她……她了!我这才晓得我还有个母亲,但是在我晓得有母亲时,母亲已经死了。我看见祖母哭得那么厉害,我也跟着哭了。祖母又拍着我说:孩子,乖乖,不要哭,你不是说你是我生的吗?你是我的孩子,我爱你!你不要哭了。
现在我已长得比祖母的手杖高出一尺多了。祖母墓上的草,我以为一定是不会有毒虫的。假使现在要有人问我你是谁生的,我还要说祖母。不过,我明白了还有一个人,也是生我的,叫作母亲,因为她们都是爱我的。
我似乎时常听见祖母高声说:孩子,丛草处,多毒虫,不要去!
18. 作者回忆了哪些童年往事?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9. 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1)先生允许了,我便一溜烟地跑了出去。
(2)祖母又把我搂.在怀里,眼泪不住地流着。
20. 文中写道“假使现在要有人问我‘你是谁生的’,我还要说‘祖母’。”成年后作者为什么还这样说?
21. 结合全文,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答案】18. 小时候认为是祖母生的;到草丛采野花异草祖母劝我不要去;欺瞒先生去捡梧桐子;母亲去世祖母很悲痛。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拥有爱和幸福的幼年的怀念之情,也表达了对祖母的深深怀念。    
19. (1)“一溜烟”运用比喻,既写出了“我”跑的速度之快,还写出了“我”自以为聪明的得意。
(2)“搂”“眼泪不住地流”,运用动作描写,表现祖母对“我”母亲去世的悲痛和对“我”的怜爱。    
20. 小时候与祖母相依为命,祖母给了她最完备的甚至胜过母亲的爱,让她永远难忘,所以,还这样说。    
21. 最后一段话,与上文照应,祖母虽已逝,但她说话的声音还响在耳边,她对“我”的关爱牢记在心,强调和突出了作者对祖母的感激与深深的怀念。
【解析】
【18题详解】
一问,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如祖母怕“我”被深草从中的虫子咬到,哄“我”和她的手杖比高。祖母发现“我”套裤里的梧桐子,没有责备“我”,反而说让佣人拾些来炒熟给我吃。在收到母亲去世的电报时,祖母哭着把“我”搂在怀里安慰我。二问,通过以上分析,抒发的情感可从作者对祖母的感激与怀念的角度作答。
【19题详解】
赏析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品味词语的角度分析作答。(1)“一溜烟”明显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人物跑的速度状态外,还要答出人物得意的心理。(2)“眼泪不住地流”,运用神态描写。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祖母的悲痛心理和对“我”的怜爱之情。
【20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重要语句的理解。答此题前一定要看懂文章内容,把握好文章中心后再作答。小时候说自己是祖母生的,是因为自己儿时与祖母相依为命,祖母给了她胜过母亲的爱;成年后仍然说自己是祖母生的,是因为祖母的爱让她永远难忘。
【21题详解】
考查语段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段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在结构上就有照应上文,收束全文的作用。在内容上就有点明主题,突出作者对祖母的感激与怀念的作用,一定要把文章所表达的中心答出来。
【点睛】情节概括题。答此类题要做到两点:1、纵览全文,宏观把握。学生在做这种类型题目时容易犯顾此失彼、概括不全的毛病。要完整正确地回答该题,需要我们站在全文的高度来审视作答,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度,要知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仔细审题,明确要求。审题的过程中,一定要看清题目的题眼,如“哪几件事”中的“事”,“表达了哪些情感”中的“情感”等,这样才能保证答语和题干之间有着紧密的逻辑关系,不至于答非所问。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紫色葡萄慈父心
(1)小院里有棵葡萄树,是父亲在我双腿瘫痪后的第二年栽下的。栽树的时候,父亲把我推到院子里,一边挖坑,一边告诉我,葡萄树是有灵性的,种的时候许个愿,如果能实现,它就能长得旺盛。父亲说:“许个愿吧!”就这样,我们父女俩把美好质朴的心愿寄托在了这棵小小的葡萄树上——希望我能够尽快好起来。
(2)父亲伺弄葡萄树的精心和殷勤一如照顾他有病的女儿:浇水要浇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施肥要施还散发着青草味儿的牛羊粪;松土自然要用手把土细细碾碎……父亲每天早上都要把我推到葡萄树前,仔细地看上一阵儿。葡萄树每长出一片新叶,父亲就兴奋得像个孩子,说:“你瞧,发芽了!发芽了!”后来,父亲还很有信心地说:“等到咱们能在葡萄树下乘凉的时候,你就好了……”
(3)葡萄树长大了,正如父亲所期望的那样:枝繁叶茂。父亲用粗铁丝和钢筋精心地给葡萄树搭了架子。第二年,长长的藤蔓就爬满了半个院子,碧绿肥嫩的叶子在小院的上空舒展着热烈的情怀,生机勃勃!
(4)然而,我,依然坐在轮椅上。
(5)其实父亲心里也明白,他的女儿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在他身边欢快地跑,轻轻地跳了,可他依然痴望着、幻想着有一天能出现奇迹……
(6)那年,郁闷孤苦的我拿起了笔,开始了文学创作。
(7)葡萄树在第三年结了果。连父亲也未料到,他栽下的葡萄树竟是优质品种,不但个大味甜,而且熟得早。夏日里,那些成熟了的葡萄一串串挂在小院里,阳光透过叶隙落上去,照得葡萄颗颗晶莹剔透,硕大滚圆,既好看又诱人。
(8)从此父亲又多了一项任务。炎热的午后,父亲总会踩上凳子,摘两串紫珍珠般晶莹的葡萄,用清凉的井水洗了,端到我的书桌上,对我说:“累了就歇歇,吃点葡萄,解暑。”我便停了手中的笔,津津有味地吃葡萄。葡萄被井水洗过,凉凉的,又酸又甜,真好吃!葡萄汁顺着下巴流下来,我全然不顾。父亲看我贪婪的样子,一脸满足地笑。有时候他怕影响我,悄悄地进来,放下葡萄,又悄悄地出去。
(9)几年过去了,葡萄树越来越旺盛,一到夏天,它厚厚的绿阴就遮满了小院。当父亲坐在葡萄树下戴着老花镜读我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时,他的眼角眉梢都挂满了笑意。父亲已经接受了我不能走路的现实,当初许的愿也许早已忘了,但父亲明白:有一种站立更能升华为至高无上的尊严,那就是心灵的站立!
22. 仿照例子,概括两个表现父亲“慈父心”的情节。(字数不要求相同)
例:父亲为我栽下葡萄树,寄托希望。
23. 品读下面的句子,结合其中加点部分说说其表达效果。
①葡萄树每长出一片新叶,父亲就兴奋地像个孩子,说:“你瞧,发芽了!发芽了!”
②有时候他怕影响我,悄悄地进来,悄悄放下葡萄,又悄悄地出去。
24.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郁闷孤苦的我拿起了笔”中的“拿起了笔”的具体含义。
25. 结合全文,简要概括题目中的“慈父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22. (1)父亲精心侍弄葡萄树,希望以此给“我”康复的信心。(2)父亲摘葡萄、洗葡萄给“我”吃,自己借口怕酸坚决不吃葡萄。    
23. ①因为父女俩曾在葡萄树前许下心愿,葡萄树发芽了,预示着“我”的腿也有了希望,“兴奋地像个孩子”写出了父亲的内心的喜悦;同时父亲用兴奋的表情激发“我”对腿好起来要充满信心,表现了深深的父爱.(意思对即可).②连用三个“悄悄”,写出了父亲怕影响我写作,给我送葡萄时的动作情景,体现了无言的父爱.(意思对即可)    
24. 这里是指“我”开始写作.(意思对即可)    
25. 栽种葡萄并许下希望女儿好起来的心愿;侍弄葡萄树的精心和殷勤一如照顾有病的女儿;为女儿采摘紫珍珠般晶莹的葡萄,用清凉的井水洗了,端给女儿吃;对女儿心灵的站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综合素质测评语文试题』  下一个『2018学年山东省梁山县第二中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