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18届高三10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18届高三10月份月考语文试题(高三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度10月份考试高三学年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秦汉、唐宋、明清中国建筑艺术基本保持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即实践理性精神。世界各民族的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殿、哥特式教堂等。而中国的大都是宫
试题预览
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度10月份考试
高三学年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秦汉、唐宋、明清中国建筑艺术基本保持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即实践理性精神。
    世界各民族的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殿、哥特式教堂等。而中国的大都是宫殿建筑,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中国祭拜神灵在与现实生活紧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中国建筑不重在给人强烈的刺激或认识,而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它不是—礼拜才去一次的灵魂洗涤之处,而是能够居住或经常瞻仰的生活场所。在这里,平面铺开的建筑的有机群体,实体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就是说,不是像哥特式教堂那样,人们一下子被扔进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中,感到渺小恐惧而祈求上帝的保护。相反,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复杂多样的亭台楼阁间,在这个不断的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与环境的和谐。
这种实践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的结构上,严肃、方正,井井有条。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形状体貌,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
由于主要是世间生活的场所,供游乐享受而不只供崇拜顶礼之用,从先秦起,中国建筑便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精细的美术作品(绘画、雕塑)。讲究斗拱飞檐,门、窗形式自由多样,追求色彩鲜艳。《论语》中有“山节藻税”、“朽木不可雕也”。从汉赋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建筑中绘画雕刻的繁富,“金铺玉户”“重轩镂槛”,是对它们的形容描述。延续到近代,也仍然如此。
大概随着封建社会晚期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园林艺术日益发展。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迂回曲折、趣味盎然、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为目标的建筑美出现了。空间,有畅通,有阻隔,变化无常,出人意料,可以引发更多的想象和情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仍然是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的园林建筑,却表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思想。它通过各种巧妙的“借景”以及“虚实”的方式、技巧,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起来,而形成更为自由也更为开阔的有机整体的美,连远方的山水也似乎被收进这人为的布局中,山光云树,帆影江波都可以收入建筑之中,更不用说其中真实的小桥流水“稻香村”了,它们的浪漫风味更浓了,但也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实践理性精神,仍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渲染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而不是超越现实的宗教神秘,实际上,它是以玩赏的自由园林(道)来补足居住的整齐屋宇(儒)罢了。              (李泽厚《美的历程》)
1.下列各项中,不能充分体现中国建筑的实践理性精神的一项是()(3分)
A.万里长城每段体制相同,在崇山峻岭之巅逶迤飞舞,空间上的连续本身即展示了时间中的绵延,使之成为民族伟大活力的象征。
B.少林寺古塔建筑群为纪念寺院历代高僧而建,式样不同,风格各异,是我国古代建筑、书法、雕刻艺术的文物宝库,也是了解我们佛塔建筑特点的胜地。
C.北京故宫规划严整,秩序井然,中轴线左右两边形制基本对称,殿宇楼台,高低错落,风貌统一而气势雄浑,是中国宫殿建筑的典范。
D.苏州园林极尽变化迂回之手法,虚实相生,高低互现,远近相称,动静相宜,平冈远山,曲院回廊,竹坞曲水,假山奇石,颇具生活意绪。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建筑不是用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让人感到自身的渺小恐惧而祈求保护,而是通过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及环境的和谐。
B.《论语》中的“山节藻税”,汉赋中“金铺玉户”“重轩镂槛”,证明了中国建筑的精致繁富,反映了人们对享受游乐的生活环境的追求。
C.园林建筑打破了方正对称、威严庄重,而追求迂回曲折,趣味盎然,其巧妙的造景方式,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沟通,形成更加自由开阔的有机整体。
D.空间变化无穷,时而畅通,时而阻隔,“疑无路”、“又一村”的奇特布局,体现着封建社会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与审美思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社会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中国建筑的风格虽有所改变,但从秦汉到明清,基本上仍保持和延续着实践理性精神。
B.因为中国建筑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所以它是能够居住或经常瞻仰的生活场所,而不是每礼拜一次的灵魂洗涤之处。
C.西方哥特式教堂内高大空阔,凸现的是对上帝的敬畏和膜拜;中国的宫殿建筑则是平面铺开的建筑的有机群体,严肃、文正,井井有条。
D.曲径通幽的园林,结构对称的屋宇,作为中国不同风格类型的建筑物而存在,以玩赏自由的园林来补足居住整齐的屋宇,在中国建筑中真正体现了儒道互补。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冯兰瑞:一生心系祖国的女经济学家
沈黎明
    冯兰瑞1920年9月出生在西南古城贵阳一个书香之家,自幼天资聪慧,学习成绩名列前茅。1936年夏,冯兰瑞随家人来到重庆,在民族存亡关键时刻,她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毅然选择了跟随共产党干革命的人生道路。
1940年,冯兰瑞经过长途跋涉抵达延安。由于年轻、是党员,又有较高文化,冯兰瑞被分配到“青年工作委员会”,参与中国青年运动史的编写,一年多后,她不仅圆满完成了青运史十年内战部分的编撰,还经过亲自采访,写出了《徐特立传》一书。
1945年,组织鉴于冯兰瑞不俗的写作能力,将其调到张家口的晋察冀日报社工作。在那残酷的战争年代,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和自己的刻苦努力,冯兰瑞很快成为我党一名优秀新闻工作者。
1953年冯兰瑞担任《哈尔滨日报》总编。当时新中国刚从战争年代走出来,百废待兴,正在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冯兰瑞敏锐地感到,要把新中国建设好,必须尽快培养出一大批懂得经济的人才,便萌生了从事经济学教学的念头。她毅然向哈尔滨市委提出申请,放弃总编的领导职务,去当一名教员。
1954年她正式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并重入校园深造。34岁的她将年幼的女儿托付给母亲照顾,将全部心思都用到了学习上。每天教室、图书馆、宿舍三点一线成了她生活的常态,深夜挑灯夜读更是家常便饭。
1956年,冯兰瑞以科科满分的优异成绩完成了学业,回到哈工大开始了教书育人生涯。为了将干巴巴的经济学理论讲好,她经常牺牲休息时间,深入大兴安岭的深山茂林和三江平原的生产一线搞调查研究,搜集与经济理论紧密相关的事例,将其运用到讲课中。正因为有了这样充分的准备,冯兰瑞讲起课来总能把深奥的理论知识寓于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中,既生动又易懂,非常受学生欢迎。
    “文革”结束后,在河南干校劳动的冯兰瑞恢复了工作,来到国务院政治研究室工作。她结合我国当时实际情况,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成为国内中国经济学分配理论专家。
当时年近花甲的冯兰瑞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子女们见她没日没夜伏案疾书,担心她吃不消,纷纷劝她工作悠着点,做事慢慢来。冯兰瑞说:“实践需要理论指导。时不我待,我必须努力工作啊!”
在国内经济领域发生重大变革时,冯兰瑞总是走在前面,从理论上提出自己的见解。
冯兰瑞离休前本有机会凭资历和贡献再上一个台阶,但她主动退居二线,将岗位让给了年轻人。冯兰瑞离休后也不闲着。1993年,她73岁时,发现社会保障问题如果解决不好,有可能成为滞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之后,又向这一新领域进军。
    80岁时,冯兰瑞曾作诗:“八十沧桑百战身,习文习武未穷经。转求致用孜孜学,但问耕耘日日新。幸喜老来仍锐气,岂忧夕照叹黄昏。”这些诗句可以说是对她几十年奋斗生涯的生动概括。
                                                                           (有删改)
相关链接
入党后,冯兰瑞努力工作,每每出色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结果不到两年名字就上了国民党的黑名单,面临被抓捕的危险。1940年,地下党组织得到情报后,迅速安排她撤离重庆奔赴延安。
冯兰瑞的研究始终站在改革的前列,勇于打破理论成规,对一些经济理论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冯兰瑞在学术上的成就引起国外的重视,她被国外媒体称为“成功的中国女士”。
4、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冯兰瑞出生于一个书香之家,在民族危亡之时她认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她的这种认识与家庭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B.冯兰瑞到重庆参加革命工作后,表现出出色的工作能力,因此深受国民党痛恨,上了国民党的黑名单,于是她在组织安排下转移到了延安。
C.瑞认为年轻人更需要一定的岗位锻炼,所以离休前她放弃凭借资历和贡献再上一个台阶的机会,主动退居二线,将岗位让给年轻人。
D.瑞80岁时写的一首诗是对她几十年奋斗生涯的生动概括,文末引用她的诗句,不仅可以有韵味地收束全文,而且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瑞经历就很丰富,她先是在重庆做革命工作,后经过长途跋涉到延安参与了青运史的编写工作,再后来又到报社工作等。
B.瑞因为有优秀的写作能力被调入报社工作,后来为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她放弃《哈尔滨日报》总编职务,进入哈工大任教并在这个学校进行深造。
C.学理论本身是枯燥和深奥的,但冯兰瑞在哈工大教书时能把这些理论知识用鲜活的事例呈现出来,让学生感到生动易懂。
D.文革”结束后,冯兰瑞已经年近花甲,但因她的经济学理论扎实,曾经又是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就被安排到了国务院政治研究室工作。
E.兰瑞是一位蜚声中外的著名经济学家,她在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国外的认可,曾经被国外媒体称为“成功的中国女士”。
6、作为我国著名的女经济学家,冯兰瑞取得成功的内在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父亲和那道坡
宋向阳
秋生的家在柳河村最北头的山根下,绕过一道胳膊肘子弯儿的土坡,才能过去。
秋生开着新买的轿车回家,道窄,只好停在十米外的巷口。他怕车子被刮蹭,一个劲朝那边望。你对车倒挺上心啊。父亲徐老套在饭桌上叨咕着,还用稀奇古怪的目光扫他。秋生低声地解释道:我三年的工资都花在车上了,那道坡忒堵。
秋生两口子一走就是两个多月,隔三差五往回打个电话。一次,隔壁的小东把一包羊肉送到了他家。小东说:叔啊,看看你儿子多孝顺啊。徐老套的脸上像结了霜,瞅都不瞅一眼。
小东走后,媳妇问老套:你绷着脸给谁看呢?不识抬举。
徐老套愤愤地说:他徐秋生是在救济困难户吗?连个面都不照,好大的架子啊。
媳妇叹了口气,说:谁让你找个猫不拉屎的地方盖房,拐弯抹角连个车都不得放。
徐老套大步来到院外,望着那道十多米长、五米多高的土坡,使劲哼了一声。他蹲在那儿,点着一根旱烟,猛地吸了几口,脸蛋憋得像下蛋的母鸡。
徐老套去集上买了几把镐锹,还叫人焊了一个铁斗子的推车。除了下地,他把很多时间都用在了修路上。
日头还没升起,徐老套就站在了土坡下,挥着大镐刨。土质很硬,他一镐下去,便击出一颗颗金星来。徐老套拿出了年轻时开大山的劲头,抡圆膀子干着。汗水很快浸透衣服,紧紧贴在了他的身上。媳妇看着心疼,帮他往车子里装土。
徐老套一把夺过铁锹说:去,这事儿不用你管。
媳妇说:你悠着点,别累坏了。
徐老套嘴里应着,却不歇手。媳妇给他沏了一壶浓茶,端了出来。徐老套嗓眼里发干,放下家什坐在了凳子上。他喝着茶,眼前浮现出儿子小时候在土坡前和他捉迷藏的影子,心里不禁七上八下。
胳膊肘弯儿的土坡一天天变小着,徐老套手上的老茧一天天变厚着。累的时候,他都会朝远处望一会儿。他想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可是却一次次失望。媳妇劝他找几个帮工,他却说啥也不答应。
这天,徐老套正在门口忙着。村书记大成走了过来,喊道:老套哥,你儿子给你捎钱来了。徐老套没有抬头,仍然在干活。大成说:都啥年头了,你还想当愚公啊。徐老套这才停手,冲他干笑一下。大成把钱递了过来,说:上午我在城里遇到秋生,他让我给你们。徐老套一把拨开大成的胳膊,说:这钱我不要,你退给他吧。
亲儿子的钱,不要白不要。大成说。
徐老套哼了一声,说:徐秋生凭啥不自己回来?他不认识柳河村的路吗?
大成说:可能,他有点忙吧?
徐老套说:一个小科长比县长还忙吗?
媳妇见他九头牛拉不回来的样子,便从大成手里接过了钱。徐老套瞪了她一眼,说:这钱你自己花吧,我一分不沾。媳妇用手点了点他,回屋里给大成去找烟卷。
我让你堵!我让你堵!徐老套举起大镐,用力地朝土坡刨了下去……
三个月后,秋生两口子还没有回来。一天,他突然接到家里的电话。母亲在那头颤巍巍地说:儿啊,你快回来,你爹……病得可不轻啊。没等秋生说话,母亲就嗖地放下电话,任凭秋生怎么回拨,都没人接。秋生吓出一身冷汗,带着媳妇急急忙忙撵了回来。他的眼里冒着火,把车开到家门口没等停稳,就跑进屋去。可是,父亲却满面红光地坐在炕头,没有一丝病意。他疑惑地瞅着母亲说:妈……
徐老套笑眯眯地说:儿子,你的车放哪儿了?
秋生眨巴眨巴眼睛,说:就放门口了。
徐老套拽住儿子的手说:那道坡还有吗?
秋生的呼吸顿时急促起来,泪水在眼里打起了转转。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7期,有改动)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母亲担心父亲的身体,也牵挂外出的儿子,为此她编造了父亲“病重”的谎言,诱使儿子回家,终于使父子和好如初。
B.小说用“胳膊肘子弯”来比喻“十多米长、五米多宽的土坡”,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土坡虽小却陡的特点,正是这道土坡阻碍了父子的情感交流。
C.邻居小东、村书记大成与文中父亲之间的交谈,不仅补充了有关人物的信息,从侧面丰富了人物形象,而且使情节波澜迭起,摇曳多姿。
D.小说写新农村变化中父子情感故事,语言质朴而不失生动,如“忒”“猫不拉屎”“嗖”“撵”等词句的运用,贴着人物而写,极具农村生活气息。
8.小说开头,两次写到父亲徐老套的神色,暗示了他怎样的心理?作者如此安排情节有何作用?(5分)
9.对于小说结尾画横线的句子 “秋生的呼吸顿时急促起来,泪水在眼里打起了转转”,有人认为是画龙点睛,也有人认为是画蛇添足。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见解。(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鞠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太傅曰:“请入,图之①。”
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②,跪地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明不言也。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今秦有贪饕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餍。今秦已虏韩王,尽纳其地,又举兵南伐楚,北临赵。王翦将数十万之众临漳、邺,而李信出太原、云中。赵不能支秦,必入臣。入臣,则祸至燕。燕小弱,数困于兵,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
注:①请入,图之:南宋鲍彪注:“请太子入息,己乃图之。”②道,导,引导。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
B.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
C.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
D.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敬诺”为恭谨应答之词。古代表示尊敬别人的谦敬副词常见的还有“请”“幸” “谨”“辱”等。
B.“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通常是嫡长子,但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C.“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先秦时有用它称君主。
D.“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着重描写了太子丹力图国事,亲自去拜访鞠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的动人故事。
B.鞠武向太子举荐田光,田光向太子举荐荆轲,鞠武和田光都举荐别人,但原因并不完全相同。
C.田光年纪大了,劝说荆轲尽心为太子出力,最后以自杀来激励荆轲并向太子表明忠心。
D.太子听到田光死了,流着泪说自己请田光不要泄密并不是不信任他,只是想实现大业。
13.翻译画线句子(10分)
(1)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
(2)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
李 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诗中“秋花”对“密叶”,“绿水”对“青烟”,对仗工整,这正体现了古体诗严格要求对仗的特点。
D.“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E.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15.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在《师说》中,韩愈通过 “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分析,集中批判了今之众人“___________________,而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  
 (2)《马说》中作者通过写人们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                   ,                 ”等不爱护千里马的行为,反映了无知浅薄的统治者给予人才的不公正待遇。  
(3)清人王士禛《带经堂诗话》说,“七言律有以叠字益见悲壮者”,并举杜甫《登高》中“                    ,                  ”两句为例证明。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们都明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生活中却总是无法容忍他人的过错,正是这样的态度令犯错的人往往选择文过饰非。
②那些收成不好的农民和失业在家的工人,在当时米珠薪桂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及时找到工作,生活将会愈发地艰难。
③我们可把《雨巷》这首诗看成是诗人感到迷茫的一种情绪的反映,也可单纯地理解为一位豆蔻年华的青年在江南雨巷激起的感情涟漪,还可理解为诗人对美好的追求。
④因为央行出台了限制支付宝等支付平台的各种政策,所以支付宝决定自己开一个网商银行,对此,各大国有银行一筹莫展。
 ⑤某市自2009年1月18日开始办理国家司法考试现场报名以来,每天前往市司法局报名者不绝如缕。有关负责人强调,已经在网上报名的同志,仍要现场报名确认。
⑥这个新建的小区,高楼林立,环境优雅,地上草坪泛着绿意,可是一些人贪图方便,行不由径,常常踩着草坪横穿而过,实在辜负了植草者的美意。
A.①③⑥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为深刻汲取烟花爆竹事故的教训,邯郸市高度重视烟花爆竹旺季“打非治违”工作,全面组织开展烟花爆竹行业专项排查整治工作,坚决遏制类似爆炸事故不再发生。
B.国家旅游局称,受元旦假期时长和高速不免费政策限制,元旦期间游客出行仍主要以中短线旅游为主,其中短线游客1.12亿人次,休闲游、乡村游、近郊游受到热捧。
C.一段时间以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农业的标志和发展方向。
D.小花蕾少儿艺术团的孩子日前走进济南市夕阳红敬老院,带去了精心编排的少儿节目,老人们见到孩子很开心,也演唱了《十送红军》《红星照我去战斗》等革命歌曲。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眼睛是一个精确调控的凸透镜光学系统,我们  ①  能够清楚地看到东西,         
  ②  这个东西发射或反射的光线进入这个光学系统后,聚焦在了视网膜上。
   ③   没有聚焦在视网膜上   ④   成像就是模糊的。近视有的是某种疾病引起的,   ⑤   我们一般所说的近视指的是生理性近视,是由眼球轴长变长,聚焦在视网膜前方引起的,  ⑥  由某种疾病引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是由于 因为 所以 但 并非
B. 之所以 是因为 如果 那么 但 并非
C. 之所以 是由于 虽然 但是 可是 不是
D. / 是因为 只要 那么 可是 不是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近年来,科学家们已陆续开发出各种电子皮肤,电子皮肤不仅像人类皮肤一样具有一定的柔韧性,  ①  。美国斯坦福大学研制的电子皮肤遍布高灵敏度电子 感应器,甚至可感知一只蝴蝶落在上面的压力。如果电子皮肤能应用于临床,对于需要皮肤移植的病人来说无疑将是一大福音。然而,  ②  ,它或许也将给机器人领域带来一场革命:解决机器人的触觉难题,突破握住鸡蛋而不捏碎,拿住酒瓶而不滑落等当前机器人研发领域存在的瓶颈。未来,电子皮肤甚至还可以监测心率、血压、血糖等。微软公司正在试着将电子皮肤应用为轻触式屏幕,  ③  ,实现控制家电、打电话、玩游戏等功能。
21.请根据下图,介绍山西体育中心“红灯笼”体育馆所在的位置。不超过60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一:高中学生陈奕帆勤工俭学,利用寒假期间到外卖店打工,不小心撞坏薛先生的宝马车。他随后留下一封道歉信以及打工挣得的310元钱。车主大为感动,千方百计寻找到家境普通的陈奕帆,并资助了助学金。
  材料二:一名女中学生骑单车逆行,撞上奔驰车。女司机提出赔偿,女孩吓哭。女孩的母亲一听撞的是豪车,吓得迟迟不肯露面。
  对于以上事件,你怎么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度10月份高三学年语文考试答案
1.B(不合题意,本文所述中国建筑的“实践理性精神”主要体现为“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严格对称的结构”及“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的渲染表达”三个方面,B项少林寺古塔建筑群是宗教建筑,其目的是纪念历代高僧,不在上述三个方面之中)
2.D(范围扩大,原文“却表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思想”而不是整个“封建社会”。)
3.B(因果关系不成立)
4、A“她认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她的这种认识与家庭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的说法在文中找不到依据。
5、BD(答对一个3分)解析:B项“在这个学校进行深造”错误,原文有“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并重入校园深造”“冯兰瑞以科科满分的优异成绩完成了学业,回到哈工大开始了教书育人生涯”,从中可以看出冯兰瑞进行深造的地方不是哈工大。D项“因她的经济学理论扎实,曾经又是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就被安排到了国务院政治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江苏省淮安市淮海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宁夏银川一中2019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