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
试题预览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八次月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墨子名翟,出生于春秋末战国初,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科学家和军事家。他早年学习儒术,因不满周礼的繁文缛节,自创学派。墨儒的区别在于,墨子之学出于夏礼,孔子之学出于周礼。他们同样都尊尧舜,同样都有很高的道德追求,墨子于《诗》《书》之教,也颇有修养,他反对的只是形式化的礼乐。
    《吕氏春秋》记载:“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皆以仁义之术教导于天下。”墨子师徒组成了宗教性与政治性的社团,集体奔走于齐、鲁、宋、楚、卫、魏诸国之间。孟子也不得不肯定“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墨家有“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的侠义精神,多勇武之士。
    墨子思想十分丰富,主旨乃“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就其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兼爱、非攻、天志、明鬼等十大主张而言,乃以兼爱为本。这些治国方略是为救治列国社会病态而准备的,要因时因地制宜。墨子教导弟子,到列国去,若该国昏乱,则提倡尚贤、尚同;该国贫穷,则告诫节用、节葬;该国享乐腐化,则宣传非乐、非命;该国淫僻无礼,则强调尊天、事鬼;该国掠夺侵凌,即语之兼爱、非攻。墨子以爱人若己、为人犹为己的“兼爱”思想解释仁德,把“兼相爱”看成是“仁者”所追求的最高道德观念。
    墨子反对战争,反对亏人以自利,提倡“兼相爱,交相利”。所谓“兼”,即每个人都毫无分别地爱一切人。《说文解字》释“兼”为“并”,即隐喻平等之意。“兼爱”不同于孔子的“仁爱”。儒家“仁爱”是有差等的爱,如对父母的爱与对兄长的爱不同,对自己父母的爱与对别人父母的爱不同。儒家主张从亲情出发,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儒家强调个人生命体验的过程,“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最后达到“泛爱众,而亲仁”的境界。墨子的“兼爱”则是“爱无差等”,也就是说,他要求人们对别人的爱与对自己父母、亲人的爱没有差别,一视同仁。“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这是墨子的治国之道和理想社会。
    墨子以兼为善,以兼为仁义,其“兼爱”的背景是“互利”。“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他实际上主张“己所欲,施于人”,但从互利互惠的角度讲,则融合义利,易被小生产者所接受。他劝诫“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盼望建立一个“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的公平合理社会。这其中含有对王公大人骄奢淫逸的不满,控诉了争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达了劳动者要求自食其力、过安定生活的愿望。
    (摘编自《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兼爱”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兼爱”是一种爱人若己、为人犹为己的思想,在墨子眼中它是“仁者”追求的最高道德观念。
  B.“兼爱”暗含平等之意,要求每个人毫无分别地爱一切人,对别人与对自己的父母、亲人一视同仁。
  C.互利是“兼爱”的方式,从互利互惠的角度来说,墨子的主张融合义利,因此易被人们所接受。
  D.“天下兼相爱则治”,“兼爱”是墨子的治国之道,他期盼能由此建立一个公平而合理的理想社会。
2.下列对“儒家”“墨家”异同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儒、墨之学都出自于“礼”,但是在后来墨子却因不满周礼的繁文缛节,转而对礼加以反对。
  B.墨家崇尚侠义精神,多勇武之士,但是墨家弟子同儒家弟子一样,都用仁义之术在天下施行教导。
  C.儒、墨两家弟子皆遍布天下,墨子因时因地制宜,根据列国不同的社会病态准备相应的治国方略。
  D.儒、墨都主张“爱”,墨子讲“兼爱”,是爱无差等;孔子讲“仁爱”,是推己及人、有差等的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墨子早年学习儒术,孔墨之徒都注重仁义之术,孔墨两个学派也都尊崇尧舜,有很高的道德追求,由此可见儒墨两家是一脉相承的。
  B.墨子的思想十分丰富,以兴利除害为主旨,但“尚贤”“尚同”等十大主张则以“兼爱”为本,这是他思想的矛盾之处。
  C.墨子劝诫他人,有力气的要赶快帮助别人,有钱财的要努力分给他人,有道的人要勉力教育他人,希望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
  D.墨子认为治国者不能不鼓励人们互爱的原因正是兼爱是一种平等、无差别的爱。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名人墙
梅寒
    哥已经来弟家三天了,弟每天让他的小公务员带着哥东转西转,把哥转得心疼心焦。一个又一个景点,得花多少钱?一天又一天的跑路,得烧多少油?哥终于支支吾吾,把自己的来意讲明了。
    弟是将军,是小清河村里走出去的最能的人,也是乡里有名县里挂号的人。哥曾经是小清河村村支书,如今早已退了很多年了。退了的哥偏偏不肯安生,喜欢乱操心。家乡的雨季眼看就要来了,小清河就要变成黄水河,河上无桥,村民出行,村里的孩子们来来回回上学又成了问题。哥在新任村支书面前夸下海口,他去省城找他家老三,一定要把修桥的钱给弄来。
    哥,不是兄弟我不念乡情,我确实有我的难处。家大业大是不差,可向我伸手的地方也多啊……你也这么大年纪了,回去好好跟嫂子过日子吧,折腾啥呢?你一手能翻了咱那穷窝儿的天吗?
    弟满脸真诚,说得哥红着脸低了头:我心想着你在外混了这些年,拔根毫毛也比咱乡里人大腿粗……既然你也有难处,哥就不为难兄弟你了,咱回去自己想办法。
    哥走了,带着弟给他收拾的一大行李箱东西。吃的穿的用的,弟媳妇儿热情,恨不得把她家用不上的都掏出来给哥带上。哥本想推辞的,想想又全盘收下了。那是弟的心意,他不能拂。
    哥没再向弟开过一次口,回家他闷闷地跟新任村支书说:老三有难处,咱不能为难他。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桥,咱自己修吧。
    村民自筹资金,自备料,自出工,修桥。哥带头把自己存的那点儿养老钱全拿出来,又挨家挨户去动员:再苦不能苦孩子啊。那些心下犹豫的村民也就不再好说什么,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小清河上人欢马叫,热火朝天地忙活起来。
    没有谁号召,顺其自然,哥成了建桥的大总管,从桥体设计到材料的置备,他都一手操管。七十多岁的老头儿了,驼着背,顶着一头白发,在人声喧嚣的工地上指挥人,指挥车。有爱开玩笑的年轻人从“嗵嗵嗵”的马达声里冲他大喊:大爷,我看您有大将军的风度。
    工地上噪声太大,哥听不清,但从对方脸上的表情明白些什么。他咧开嘴,笑得憨,也笑得欢,露出黑黑的空牙洞来,额前的一缕白头发在风里一下一下地翻。
    一座漂亮又结实的双孔石拱桥,青石桥体,白沙路面,神气地横跨在小清河上,蛮横了多少年的小清河一下子驯顺了,不再张牙舞爪,河水从桥孔下钻过去,柔顺地顺河堤而下。村民们到河对岸去种田,不再用肩挑手提,三轮机动车可以开到家门口。孩子们上学不再用大人护送,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就过了河。村里再没有牲畜掉下河淹死这些让人烦恼的事儿了。
    修了一座桥,把哥累得不轻。原来就年老体弱的人,身体越发弱下去。他要拄着拐棍才能从家走到桥上看看。夕阳晚照中,村里上空的炊烟袅袅地升上天空。牛羊归圈,孩子放学,村民扛着工具慢悠悠回家。满头银发的哥拄着拐棍站在桥头,被西天的云霞镀了一身的金粉,像一尊塑像。
    大爷好啊。
    大爷爷好。
    每一个过路的人,看到桥头上伫立着的哥,都会恭恭敬敬向哥打声招呼。
    哥回应着,脸上的笑意久久不去。
    哥给弟打电话,说小清河上有桥了,小车可以一直开到家门口。哥想弟了,年纪越大,越是牵挂。弟却总是那么忙,今天出差,明天开会,一副日理万机的样子。
    哥便不再说什么,叮嘱几句,挂电话。
    弟回来时,哥已经缠绵病榻多日。弟不是专程回来看哥的,是回来参加县里的一个活动。县里要树一面名人墙,把全县在全国各地的显要都召集回来,给他们立传扬名,也是对县里的一项宣传。
    弟说,这是县里的大事,自己再怎么忙也要回来啊。
    是,是该回来。人不能忘本。哥亲热地拉着弟的手。
    呵,你以为他妈的他们白请我回来啊,每个人都要带着货回来。一个名字刻下去,二十万。弟还是那气度,当将军当惯了,说起话来骂骂咧咧。
    二十万块?二十万啊……哥脸上的笑容慢慢敛了去,他的肝又开始痛了。疼得他直抽凉气。二十万块,我们乡下人几家一年不吃不喝也攒不够二十万。我们修桥才花了四万多……
    花二十万,就为把名字刻到石头里,哥到死也没想明白弟这算的是哪门子账。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小说构思巧妙,弟的身份是“将军”,心里却没有百姓;哥虽然只是退休的村支书,但是在带领大家修桥时却颇有“大将军”的风度。
  B.小说以一个客观冷静的角度讲述故事,在叙述和描写中对人物寄寓褒贬,如“被西天的云霞镀了一身的金粉,像一尊塑像”的外貌描写,暗含着对哥修桥功德的颂扬。
  C.小说中哥与弟的行为迥然不同:哥为了修桥拿出了自己微薄的养老钱;弟为了在名人墙上刻下名字,豪掷二十万。这一行为反差也凸显了小说的主旨。
  D.小说语言富有乡土气息,如“拔根毫毛也比咱乡里人大腿粗”“修了一座桥,把哥累得不轻”“呵,你以为他妈的他们白请我回来啊”等。
5.这篇小说在塑造弟弟的形象上最突出的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6.小说题目为“名人墙”,为何前面一半的篇幅都在写修桥?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从1956年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到现在已有61年的历史,并经历过至少两个“冬天”。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人工智能仍然走不出实验室。人工智能遭遇的技术瓶颈,一方面有着时代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们对它的期待太高。
    在脑科学尚未取得重大进展时,受益于互联网和计算机新一代技术创新,人工智能从更加实用的层面进入了发展快车道。互联网大数据、强大的运算能力和深度学习模式的突破,被认为是人工智能赖以突破的三大要素,它们造就了语音、人脸识别准确率的惊人提升,人机对话像人与人一样更加自然,乃至可以像“阿尔法狗”一样去找寻规律、自我决策。
    (选自人民网)
    材料二  6月7日,由科大讯飞牵头的863国家高考答题机器人项目内的AI-MATHS高考机器人在成都参加了2017年高考数学的测试,在掐断题库、断网、无人干涉的情况下通过综合逻辑推理平台来进行解题。分别用时22分钟和10分钟答完2份高考数学试卷,分别获得了105分和100分的成绩(满分150分)。考试结果显示:机器人在不依赖大数据的前提下,逻辑分析能力远超人类,但在文意理解、多样性思维上要比人类逊色得多。
    近年来,国际科技巨头纷纷“发力”人工智能领域,国外以微软、谷歌等为首的巨头们已经抢先一步,国内科大讯飞、百度、阿里、腾讯等公司也紧跟步伐。
    “未来5至10年,人工智能将像水和电一样无所不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将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在全球的话语权。”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说。
    (《人工智能改变世界》,选自《安徽日报》)
材料三
 
材料四  日本人工智能学会在2014年成立了“伦理委员会”,探讨人工智能与社会伦理观的联系。委员会认为,如果人工智能朝着与人类能力互补的目标发展,就不用担心人工智能变成“人造烦恼”,“我们不应该致力于发明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这样就能绕过人工智能“是机器还是人”这样的伦理难题。
汉斯•乌斯克莱特对本报记者强调说,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不是要取代人类,而是要与人类互补,增强人类的能力。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因为只有人类才具有创造力和目标,而机器只关注如何解决眼前遇到的问题。要让人工智能避免犯下道德层面的错误,关键在于人类自己。
    (《用好人工智能,关键还在人类自身》,选自《人民日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新一代技术的创新,在技术实用的层面,曾经遭遇过技术瓶颈的人工智能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B.高考机器人在不依赖大数据的前提下考试,总体结果差强人意,其短板主要表现在文意理解、多样性思维上。
C.我国人工智能的起步发展,AI企业的大量增加,AI领域新增投资额的成倍增长,这些主要得力于政府的大力推动。
D.日本人工智能学会的伦理委员会认为,让人工智能朝着与人类能力互补的目标发展,它就不会取代人类。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极大地掌控人类未来的生活,甚至影响一个国家未来的竞争实力,它受到各国极大的关注与重视。
B.得益于互联网大数据、强大的运算能力和深度学习模式的突破,当前人工智能可以像人一样很自然地识别对方的语言和脸型。
C.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的种种思考和忧虑,这些忧虑反过来促进了人类思考合理利用人工智能。
D.我国政府出台的关于人工智能的政策,当前已经由规划迈向实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新主流趋势。
E.人工智能将带来“是机器还是人”这样的伦理难题,但人工智能是否会犯下道德层面的错误,关键还在于人类自己如何开发和利用。
9.从以上材料看,目前人工智能与人类相比有哪些优势与弱势?请简要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朱赓,字少钦,浙江山阴人。登隆庆二年进士,授编修。万历六年以侍读为日讲官。宫中方兴土木,治苑囿。赓因讲宋史,极言“花石纲”之害,帝为悚然。帝营寿宫于大峪山命赓往视中官示帝意欲仿永陵制赓言昭陵在望制过之非所安疏入久不下已,竟如其言。累官礼部尚书,遭继母丧去。二十九年秋,沈一贯独当国,请增置阁臣。帝素虑大臣植党,欲用林居及久废者。诏赓以故官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遣行人召之。再辞,不允。明年四月诣阙,即捐一岁俸助殿工。其秋极陈矿税之害,帝不能用。既而与一贯及沈鲤共献守成、遣使、权宜三论,大指为矿税发,赓手笔也。三十三年,言官劾温纯及鲤,中使传帝意欲去纯。赓言大臣去国必采公论,岂可于劾疏报允。其冬,工部请营三殿。时方浚河、缮城,赓力请俟之异日。帝皆纳之,不果行。三十四年,赓独当国,年七十有二矣。朝政日弛,中外解体。赓疏揭月数上,十不能一下。御史宋焘首讽切赓,给事中汪若霖继之。赓缘二人言,力请帝更新庶政,于增阁臣、补大僚、充言路三事语尤切。帝优诏答之而不行。赓乃素服诣文华门恳请,终不得命。赓以老,屡引疾。礼部主事郑振先遂劾赓十二大罪,帝怒,贬振先三秩。先,考选科道,吏部拟上七十八人。候命逾年,不下,赓连疏趣之。三十六年秋,命始下。是时赓已寝疾,乞休疏二十余上。言者虑其复起,攻不已,而赓以十一月卒于官。遗疏陈时政,语极悲切。赠太保,谥文懿。赓醇谨无大过,与一贯同乡,睚给事中,以故蒙诟病云。
    (摘编自《明史•朱赓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帝营寿宫/于大峪山命赓往视/中官示帝意欲仿永陵制/赓言/昭陵在望制/过之非所安/疏入/久不下/
  B.帝营寿宫/于大峪山命赓往视/中官示帝意欲仿永陵制/赓言/昭陵在望/制过之非所安/疏入/久不下/
  C.帝营寿宫于大峪山/命赓往视/中官示帝意欲仿永陵制/赓言/昭陵在望/制过之/非所安/疏入/久不下/
  D.帝营寿宫于大峪山/命赓往视/中官示帝意欲仿永陵制/赓言/昭陵在望制/过之/非所安/疏入/久不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编修,职官名,掌修国史、会要、实录的官吏,明朝隶属于翰林院。
  B.侍读,职官名,主掌教授太子经书,明代又称翰林侍读学士。
  C.礼部,古代官署,掌管嘉礼、军礼、吉礼、凶礼、宾礼及管理学务等。
  D.优诏,皇帝对提出好建议、政绩优秀的臣下给予赞许或奖励的诏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朱赓巧妙讽喻,委婉劝诫。万历年间,宫中兴建园林,当时朱赓担任皇帝的日讲官,恰好讲到宋史,就极力讲述“花石纲”对宋朝的危害,以此规劝皇帝不要大兴土木。
  B.朱赓淡薄名利,辞官不就。朱赓对功名利禄十分淡薄,担任礼部尚书时曾辞去职位,后来皇帝下诏让他以原官兼东阁大学士参与国家重要事务,他多次推辞不做官。
  C.朱赓敢于进谏,直陈看法。万历三十年秋天,朱赓上书陈说收取矿税的祸害,随后与沈一贯和沈鲤一起向皇帝呈送相关奏章,深刻揭露矿税对国家社会的危害。
  D.朱赓年虽高迈,忠于国事。朱赓单独掌管大政时已经七十二岁,当时朝政松弛、内外涣散,他上书请求更新国家政务等,没有实行,他就脱去官服到文华门恳求皇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方浚河、缮城,赓力请俟之异日。帝皆纳之,不果行。
  (2)赓缘二人言,力请帝更新庶政,于增阁臣、补大僚、充言路三事语尤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玄都观(其一)
徐氏
千寻绿嶂夹流溪,登眺因知海岳低。
瀑布迸舂青石碎,轮茵横翦翠峰齐。
步粘苔藓龙桥滑,日闭烟罗鸟径迷。
莫道穹天无路到,此山便是碧云梯。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是中国古体诗的一种,因其格律严密而得名,要求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最后一个字必须同韵。
  B.诗中“绿嶂”“翠峰”,描绘山的颜色;“流溪”“瀑布”呈现水的姿态。有山有水,凸显玄都观景色宜人。
  C.第四句中的“翦”通“剪”,生动地写出山上的树木排列非常整齐,仿佛用剪刀剪过一般,赏心悦目。
  D.颈联的“苔藓”意象暗示玄都观人迹罕至,“烟罗”意象更渲染出昏暗凄迷的气氛,使得诗歌的情感陡转直下。
  E.本诗题为“玄都观”,却无一句直写其观,皆是对观之环境的描绘,然而观之神韵毕现,真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15.这首诗是如何表现山势的高峻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记承天寺夜游》中的“     ,     ”两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2)《曹刿论战》中,曹刿论述追击敌兵的最佳时机的句子是:     ,     ,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①受地震影响的北川县一度人去楼空,重建后人们陆续返回家园,现在这座城市故态复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②有专家认为,洒水降尘治霾是扬汤止沸,洒水对扬尘有作用,但抑制不了雾霾,抑制雾霾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实现花费与收效平衡。
  ③在开罗大学的演讲中,奥巴马表示,要和伊斯兰世界开诚布公地对话,寻找共同价值,并决心用美国力量来解决伊斯兰问题。
  ④在国内外市场深刻变化,特别是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走低的背景下,继续实施国家收储政策是曲突徙薪,反而会导致市场机制失灵。
  ⑤石门水库水质检测结果出炉,结果显示其水质时隔一年重新达到地表水一类水标准,当地干部群众弹冠相庆。
  ⑥侦办民警以案发地为中心,调取周边监控,按图索骥,一路追踪,最终将犯罪嫌疑人一举抓获,为群众挽回了财产损失。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却始终能以旷达之心消解现实痛苦,他丰富而又精彩的人生经历,正是那句流传甚广的话“生活予我以苦痛,我却报之以歌”的真实写照。
  B.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给蔬菜基地的菜农们吃了“定心丸”,使他们更加坚定了靠土地致富的信心。
  C.毋庸置疑,原生态的东西有精华也有糟粕,必须具体分析,辩证对待,因此,王冰认为赵亮关于原生态艺术的那篇文章有错误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D.我国是能源消耗较多的国家,必须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改善生态环境,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19.依次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当然,表面的公正不等于公正。  ①  ,  ②  表面功夫都不做足,内在的真诚性  ③  是值得怀疑的。  ④  ,议员在议会中打架,  ⑤  只是作秀,但也有可能是全力为选民争取利益;  ⑥  假如他们只顾着打呼噜,连表现一下的念头都没有,那就一定是置选民利益于不顾。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然而 如果 一定 那么 虽然 /
B 可是 / 肯定 也许 即使 那么
C 但是 如果 大概 比如 也许 而
D / 一旦 似乎 也许 那么 可是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马太效应”是经济学家们的常用术语,典出基督教的《马太福音》,指越是穷人越少挣钱机会,越是富人就越有生财的空间,两方面都呈极化发展。其实①    。一个说话风趣的人,总是得到更多喝彩鼓励,得到更多大家出让的说话机会,于是一张嘴越说越顺溜,②    马太效应”的极端化的逆过程是匀质化,一个高明的创意产生了,一定会有很多人模仿和学习,直到最后③    。
21.你认为下面对话中爸爸的话合乎逻辑吗?请简述你的理由。(5分)
    小云在某理工大学的设计学院上大二了。暑假中,一次小云和爸爸谈到下学期的选修课,小云说没选“绘画Ⅱ”,因为画画太费时间。爸爸不高兴地说:“你怎么可以认为画画是浪费时间呢,有那么多入画画,最后成为绘画大师,难道也是浪费时间?”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日,一张“冰花男孩”的照片刷爆了朋友圈。孩子衣衫单薄,头发、眉毛、睫毛全被冻出白色冰花,脸蛋也被冻得通红,让人忍俊不禁。
    “冰花男孩”,8岁,云南省鲁甸县小学三年级学生王小满(化名),留守儿童。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两年前离家出走。他与10岁的姐姐、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当天气温很低,加之家离学校太远,小满走了一个半小时到校,一路上全身结了冰霜。他说:“上学冷,但不辛苦。”
    有网友看完照片连连说心疼,也有不少网友纷纷鼓励小满努力学习,还有网友表示想尽自己微薄之力帮助他。云南省各级组织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倡议启动“青春暖冬行动”,为云南省受寒潮影响严重的家庭经济困难的青少年、留守儿童送去关爱。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王小满、小满父母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心迹、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张红”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语文考试参考答案
1.C(原文中“互利”是“兼爱”的背景,而非方式,且“兼爱”应该是更易被“小生产者”所接受,而非“人们”。)
2.A(墨子只是反对形式化的礼。)
3.C(A项,“一脉相承”于文无据。B项,并不能体现墨子思想的矛盾。D项,原因应为“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
相恶则乱”。)
4.D(举例处不能体现语言的乡土气息。)
5.对比。(2分)①哥哥与弟弟之间的对比,哥哥无私,弟弟自私。②弟弟前后行为的对比,之前拒绝为修桥捐钱,之后用20万刻名字。(答对一点分析得2分,两点3分;回答语言描写,分析得当,可以得3分)
6.①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来看,修桥一事,很好地凸显了哥哥的无私,弟弟的自私,使人物形象更加的丰富。②从情节上来看,修桥一事虽然与名人墙无关,但弟弟在两件事中的态度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丰富了小说的情节。③从主题上来看,通过兄弟间的对比,修桥与刻名的对比,让读者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名人墙”,深化了主题。(每点2分,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
7.C(“主要得力于政府的大力推动”理解片面。材料二第二段显示,我国人工智能的起步发展主要是受国际形势影响,材料三显示我国政府也紧跟形势大力推动。)
8.CE(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上一个『江西省樟树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