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精制练习)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沁园春·雪(精制练习)
(九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一、基础积累。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沁园春() 莽莽() 分外()妖娆()红装素裹() 折腰() 略输() 稍逊() 今朝()成吉思汗() 1、【答案】qìn mǎnɡ fènráoɡuǒ zhé shū xùn zhāohán 【解析】注意多音字的读音变化。“分”、“汗”、“数”“朝”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的读音。
试题预览
一、基础积累。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沁园春( ) 莽莽( ) 分外( ) 妖娆( ) 红装素裹( )
折腰( ) 略输( ) 稍逊( ) 今朝( ) 成吉思汗( )
1、【答案】qìn mǎnɡ fèn ráo ɡuǒ zhé shū xùn zhāo hán
【解析】注意多音字的读音变化。“分”、“汗”、“数”“朝”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的读音。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⑴ 惟余莽莽( )
(1)只剩
⑵ 惟余莽莽( )
(2)无边无际
⑶ 顿失滔滔( )
(3)立刻
⑷ 须晴日( )
(4)等到
⑸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5)鞠躬倾倒,这里是称颂、赞颂
⑹ 稍逊风骚( )
(6)文学才华
3、根据原文 填空:
(1)本文作者为毛泽东,其中 “沁园春”是 , “雪”是 。
(1)【答案】 词牌名 题目
【解析】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和运用。
(2)写出领起②、③句的一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语段中表明“变化之速、寒威之烈”的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中表现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伟大的抱负,点明题旨的句子是 。
(2)望。
(3)顿失滔滔(答“大河上下,吨失滔滔”也给分)。
(4)“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解析】(2)(3)(4)考查学生对本词的识记和理解。
4、找出下列判断正确的项。
(1)对这首词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中的“惟”“顿”都是副词,“惟”字强调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写出了大雪覆盖面积之广;“顿”字写出了黄河封冻速度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中的“舞”“驰”两个动词极为传神地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予静景以动态,使之生气勃勃。
C.《沁园春•雪》是一首词,从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帝王,抒发 了自己的抱负。
D.《沁园春•雪》的下半阕,从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帝王,抒发自己的抱负。
(1)【答案】D
(2)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
B.总领以下各句,为下文议论历史人物作铺垫。
C.引起下文,暗示历史人物对祖国山河的态度。
D.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又指出历史英雄人物为祖国壮丽山河而倾倒,为评论历史人物作了铺垫。
(2)D
【解析】“江山如此多娇”承接上文的写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责任过渡到对古代帝王的议论。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诗歌并回答问题:
1、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采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如何理解“惜秦皇汉武”中的“惜”字
3、“只识弯弓射大雕”中“只”能不能改为“还”,为什么?
4、如何理解“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5、“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风流人物”指什么?全句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6、写出一个你 欣赏或熟悉的“风流人物”,并简要说说他的 事迹。
【答案】
1、作者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在茫茫大雪的覆盖下,“山”、“原”活泼奔放的气势和竞争的活力,同时也抒发了诗人昂扬奋发的情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2、“惜”中含褒,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具有雄才大略。“惜”中有贬,委婉地批评这些英雄才华不足、长于武功,不擅“文治”。还包含有后来居上的伟大气概,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定自信。
3、不能,用“只”说明成吉思汗只重武功,忽视文治,批评语气比较严厉,而用“还”则说明 成吉思汗重视的内容多,武功只是其中一部分,语气有些称赞。
4、“文采”“风骚”本指文学才华,这里指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表现五位英雄缺少文采,他们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才能不足。
5、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对无产阶级革命者和人民大众的赞美之情。
6、如舍己为人、为人民服务的雷锋,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终于走出贫困的中国男孩洪战辉,为祖国航天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飞行员杨利伟等(风流人物1分,事迹2分。)
3、“只”更能说明成吉思汗只重武功,忽视文治,批评语气比较严厉,而用“还”则说明成吉思汗重视的内容多,武功只是其中一部分,没有批评讽刺的效果和意味。
4、试题分析:本问题是教学中重点讲解内容,根据所学所记作答,即抓住“文采”“风骚”两词在诗中表达的语境义来理解分析。
5、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6、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内容设计合理,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二)阅读诗歌《沁园春•长沙》(毛泽东)并回答问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25 年
7、《沁园春•长沙》描绘了四幅图画,请你根据提示概括出另外两幅图 画。
独立寒秋图一 一指点江山图一
8、这首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是哪一句?
9、“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进行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10、试比较这首词和《心园春•雪》,说说它们在结尾处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7、【答案】百舸争流图 中流击水图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概括能力。根据时间和空间理出上下阕的层次,然后筛选有关词语概括出作者描绘的图景。
8、【答案】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解 析】本题考查对过渡句的把握。这类语句一般在上阕的结尾或下阕的开头,根据内容作出判断。
9、【答案】山、林、江、舸、鹰、鱼。作用:为下文抒情渲染了气氛。
10、【答案】 《沁园春•长沙 》的结尾对上阕谁主沉浮的提问作了巧妙的回答, 即主宰国家未来命运的将是我们同学。《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
我爱这土地(精制练习)
』  下一个『
余光中《乡愁》(精制练习)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