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校2019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四川省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校2019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成都经开区实验中学2016级高三9月月考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
试题预览
成都经开区实验中学2016级高三9月月考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化的形成、传播、发展与汉字息息相关。我国各地乡音不同,但书面语言相同,这使得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了坚实载体和重要保证。文字的统一,有效促进了不同地域思想文化交流和国家政令畅通,对实现国家统一和多民族融合发挥了重要作 用。文字的统一与各地方言乡音并存,在相同中保留特色,体现了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结合。
汉字的相对稳定,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创新作出了独特贡献。汉字具有象形与表 意的特点,在表达人文精神以及人与万物关系方面简明扼要、形象生动。即使时过境迁,后来者在阅读古籍时同样可以由文辞而把握其道理与智慧,将世代积累的优秀文明成果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孔子对文字很重视,强调“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即思想要传播久远,需要有文采的语言文字记载。古人所强调的“三不朽”,其中之一就是“立 言”,足见文字在文明传承中的重要意义。我国古代有“文以载道” “文以化人”的传统,显示了文化典籍和语言文字在传承思想、培育人才与改善社会风气中的积极作用。
汉字风格多样的书写形式,形成了符合人们审美需要和表达人们审美感受的书法 艺术。书法以艺术形式表达人们的思想、修养、爱好与情感,“笼天地于形内,挫万般于毫端”。因此,不同时期的书法反映了特定的文化观、历史观与人生观,它们既受到历代 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又间接地体现了传统哲学的丰富内涵,如易学的阴阳相推思想、儒家的中庸学说、道家的相反相成观念、禅宗的顿悟静修主张等。
独特的汉字文化系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古今传承,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 和交流。中华民族对外域文化的研究,不仅重视语言文字的翻译,而且侧重思想内容的介绍与阐释,注意从整体性上加以理解,使其成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如,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的印度佛教文化,在中国是从整体上加以研究的,在唐代完成了佛教中国化的历程。公元13世纪初,印度佛教式微以后,其中许多教派和经典仍然可以在中国找到源头。这是中国佛教学者全面整理印度佛教文化的结果,对东方文明和世界文 明作出了贡献。
(人民网-人民日报。原标题:文化自信的深厚历史底蕴。作者张岂之,思想史家、西北大学原校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各地乡音不同,但书面语言相同,体现了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结合。
B.汉字具有象形与表意的特点是中国优秀文明成果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的重要保证。
C.汉字风格多样的书写形式的形成,受到历代思想文化和传统哲学丰富内涵的影响。D.
汉字象形与表意的特点促进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和交流,同时也丰富了中华文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主要论证了中华文化的形成、传播、发展与汉字息息相关。
B.第二段中举孔子和“三不朽”的例子都是为了强调汉字在文明传承中的重要意义。
C.第四段主要用了举例论证的方式论证了汉字独特的文化系统在文化传承和传播上的
重要性。
D.文章主要是从汉字书写的相对稳定和艺术形式的多样化来论证汉字文化系统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文章整体来看如果没有汉字独特的文化系统,那我们中国的文化传承与交流就无从
谈起。
B.汉字的相对稳定主要是针对汉字具有象形与表意的特点而言,风格多样主要针对书写
形式而言。
C.书法艺术间接地体现了传统哲学的丰富内涵,可见中国书法与中国哲学也有着密切关
系。
D.印度佛教的许多教派和经典仍然可以在中国找到源头,汉字文化系统在中间起了非常
重要的作用。
【答案】:
1.(3分)B【解析】A不能体现“体现了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结合”:C原文是“间接地体现了传统哲学”,不是“受到影响”;D “汉字象形与表意的特点”偷换概念,原文为“独特的文化系统”。
2.(3分)D【解析】全文主要论述的是“独特的汉字文化系统的优势”。
3.(3分)A【解析】“无从谈起”的说法太绝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柴达木的诗意(节选)
徐迅
在柴达木,最具大气磅礴诗意的,当是昆仑山。
驱车去昆仑山口,从车窗向外瞭望昆仑山,昆仑山在我们面前逶迤而来,又逶迤而去。仿佛天边,又恍惚眼前,显得神圣而高邈。时近时远,雪之皑皑,或冰之消融,昆仑山幽峭的峰影,就这样总在我的眼里叠印着。诗人们坐在车上,一路看,一路兴奋不已。
昆仑山有着无数的经典神话和故事。在我接受的教育里,《女娲炼石补天》《精卫填海》《白娘子盗仙草》等等,都是在这里产生的。这些神话和故事,不仅赋予我童年和少年岁月一种浪漫、丰富的遐想,还使我成年后的记忆常常发生错觉。比如,因为白娘子为许仙盗仙草,我以为昆仑山是一座灵山……在我开始有“山”的印象后,昆仑山似乎就是一座遥不可及的山,一个斑驳陆离的梦。
洋溢无限诗意的昆仑山,首先是一座诗歌的高峰。从屈原的“登昆仑今四望,心飞杨兮浩 荡”(《九歌•河伯》),到岑参的“杨旗拂昆仑,伐鼓震蒲昌”(《武威送刘单》)……古代的诗人从没上过昆仑山,奇怪的是,他们却一直把昆仑山当成他们歌之咏之的对象。走在昆仑山,车上的诗人七嘴八舌,各自搜索各自的记忆,或摇头晃脑,吟诵出古人写昆仑的一首首诗;或故作惊叹,诧异古代诗人未到昆仑,竟给昆仑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说着说着,他们便有些自豪,觉得古人还没有他们幸运,不像他们双脚能踩上昆仑坚实的土地。在他们的心里,昆仑山是诗歌的山,是中国诗歌的圣地,是他们要崇拜的圣山。
仿佛是一种印证与神示,海拔的高度让诗人们就有异样的感觉,心里很快也有了朝圣者不敢怠慢与轻侮的一种意识——觉得朝拜昆仑,一定得有某种庄严的仪式。
从柴达木到昆仑山口海拔3700米的昆仑河的北岸,就有一座名叫纳赤台的神泉。这里,“纳赤台”系藏语译名,有“沼泽中的平台”的意思,当地人称“佛台”。这里的泉水即便在隆冬时节也奔涌若流,从不封冻。这里也是昆仑山的一大奇观。据说,前来洗涤及朝拜可福运绵长。到了这里,诗人们便下车,纷纷围着神泉,虔诚地捧起神泉水或饮,或净着手……仿佛在洗涤某种“不洁”,一如当地前来此地洗涤及朝拜的藏民,一脸郑重其事与真诚。
我们终于抵达昆仑山口。一下车,站在昆仑山口,我心里忽然就隐隐地出现了一丝失望——这里,既没有昆仑六月飞雪的奇观,也没有想象中昆仑山的巍峨与雄浑。我看到的只是一个山脉的狭口。狭口的浅山坡上,尽管也有哈达与写满梵文的彩幡在风中舞蹈,但更多的是标示海拔,或位置,或地理指示的各式各样的石碑。有那么一刻,我脑海里多年积攒的关于昆仑 山浩浩荡荡、苍苍茫茫、挺拔高峻、雄奇壮美、磅礴奇峭等词语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唯有一种头疼欲裂的激烈的高原反应。伫立在山口,我像是踩进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梦里,突然一时无语。把头缓缓抬起,我巡视着面前矗立的一块块石碑,目光最后投向嵌着索南达杰的照片的那一座白色的石碑上,心里更有说不出的苍凉。我知道,索南达杰这位年轻的县委书记,为了保护藏羚羊,被偷猎者残忍地杀害,但直到死,他还保持着端枪的英雄的姿势。
我的眼睛有些湿润。
风过耳,天地间顿时有一种巨大的、神秘的静谧。这下,我突然明白,我一时无语。面对巍巍昆仑,人的所有尘世的想法陡然就失去了力量,都被消融得一干二净。
这自是另一种词语抵达的诗意,也是柴达木最为深刻的地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紧扣标题,突出了昆仑山在柴达木的与众不同的特点,起到了先声夺人的效
果。
B.古代诗人从没上过昆仑山,却把它作为歌咏对象,写出了不朽诗篇,这说明昆仑山在
诗人们心中的分量很重。
C.虽然见到的昆仑山与作者想象中的不同,但索南达杰的石碑使其眼睛有些湿润,其中
有感动,更有敬佩之情。
D.“我像是踩进了一个虚无缥渺的梦里,突然一时无语”写出了“我”为昆仑山所震撼
而失语的心理。
5.文中写了许多与昆仑山相关的传说、诗歌,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5分)
6.作者为什么说“在柴达木,最具大气磅礴诗意的,当是昆仑山”?(6分)

【答案】:
4.D(是失望,再加上髙原反应,是一种生理上的反应,而不是为昆仑山所震撼而失语的心理)
5.①文中引用了《女蜗炼石补天》等传说及古人所写的诗句,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得昆仑山充满了神秘感,突出了昆仑山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3分)②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从而吸引读者。(2分)
6.①远望昆仑山,昆仑山大气磅礴,巍峨幽峭,显得神圣而高邈,富有诗的意蕴。(2分)②昆仑山有数不清的传说与诗歌,赋予人一种浪漫、丰富的遐想,是一个斑驳陆离的梦,洋溢无限诗意。(2分)③昆仑山人们的英勇献身精神让人在尘世中的想法全部消失,心灵澄静,得到升华。(2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梁思礼,爱国的梁家驯火者
董海旺
2016年4月14日,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梁思礼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从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卫星到第一艘神舟飞船,梁思礼与第一代航天战士一起,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创建起完整坚实的中国航天事业,使中国居世界航天强国之列。有人曾问梁思礼:“您从父亲那儿继承下来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他回答:“爱国!”“父亲生前曾说过,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这句话支撑了梁思礼一生的追求。
幼年的梁思礼确实讨人喜欢。每次觉察到父亲要抽烟,他就主动把烟连同烟嘴、火柴、烟灰缸一同递到父亲跟前,引得梁启超非常高兴,以至于父亲只要两三天见不到就心头痒痒。然而,父亲并没有陪伴梁思礼太久,在他5岁时离开人世。“父亲对我的直接影响较少,几个哥哥姐姐都受过父亲言传身教,国学功底数我最弱,但爱国这一课,我不曾落下半节。他遗传给我一个很好的毛坯,他的爱国思想通过我的母亲及他的遗著使我一生受益。”梁思礼曾回忆道。
赴美留学前,梁思礼几乎都在天津。1941年中学毕业后,他便随三姐梁思懿前往美国留学。在嘉尔顿学院学习两年后,梁思礼放弃了嘉尔顿的奖学金,改领每月微薄的盟国津贴,转入以“工程师摇篮”著称的普渡大学,改学电机工程。因为那时的他一直想走工业救国之路。1945年,梁思礼从电机系毕业获得学士学位。随后,梁思礼来到辛辛那提大学一边工作一边读书,并在那儿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1949年9月,得知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消息后,梁思礼动员留美学生回国,同时自己也以身作则带头回国。1956年10月,中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梁思礼被任命为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风华正茂的梁思礼,奔跑在梦想与火箭齐飞的路上。但很快,1962年的东风二号导弹发射试验,令踌躇满志的梁思礼尝到了失败的痛切。这枚导弹发射后不久,便摇摇晃晃,像喝醉了酒,伴随着“轰”的一声巨响,落在距发射点300米的地方。
望着炸出来的大坑,在场的航天人泣不成声:“我们真的不成吗?”梁思礼却一言不发。后来回忆起这一幕时,他说:“我从来不觉得会不行,得收摊了。在我的想象里,就应该做下去,必须做下去,做不下去也要做下去。”
梁思礼的驯火史更是一本失败者之书。他生命中的67年都奉献给了航天事业。虽然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对于一位驯火者来说,失败比成功“贵”得多。正因为历经无数次失败,梁思礼才开创了航天可靠性工程学。后来,他参与了长征二号系列火箭的研制工作,并创造了1 6次发射全部成功的纪录。也正因为尝过无数次失败,他主持发射的洲际导弹能够横跨南北半球,穿越6个时区,向着预定海域飞去。从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艘神舟飞船,每个航天史上的“首次”,经过失败的孕育,都像是梁思礼的孩子。
航天这一行,梁思礼一做就是67年。好在,他天生就会找乐子。1974年,50岁的梁思礼被下放到河南正阳“五七”干校劳动,干校分配他当“猪倌”。人们都说,搞导弹的知识分子被派去养猪,真是浪费人才。可梁思礼却分外感谢组织的照顾:逃离“文革”这块是非之地,精神上无比轻松自在。每天,梁思礼戴好套袖,穿上围裙,打猪草、拌猪食、清猪圈,干得高高兴兴。看着自己喂养的肥头大耳的八戒军团,梁思礼满心自豪,还与它们合影留念。
他的生活永远都是可爱的,极有价值的。即便是住院期间,梁思礼一见到家人,就迫不及待地问:“快给我讲讲,最近又发生了什么大事?”他做起什么,都别有一番意趣。自去年住院以来,他的房间里重复播放着旋律欢快的《施特劳斯圆舞曲》、《天鹅湖》等曲子。有时不小心被人替换成慢板、行板,梁思礼会立即要求“换回刚才的圆舞曲”。旋律响起,躺在床上的梁思礼双手打起拍子。女儿梁旋见他的脚部在动,便含着音乐节拍帮他活动脚部。她乐感不好,梁思礼便笑着指挥道:“快了,哎,慢了。”只是,音乐还是没能留住这位老人。梁老走了,带着他熟悉的旋律,带着亲朋对他的敬意与眷恋。
与那个年代中国所有驯火者一样,梁思礼所在之处是历史耀眼处的暗面。近处,找不见他的名字,设计图纸上没有,光荣榜上也没有,他是戈壁滩上被尘土风沙遮掩的背影,他的名字被封印在打着绝密标签的文件袋里。远处,他的名字却越发清晰,一笔一笔镌刻在历史坐标轴上,留在时代的注脚里。“爱国,不需要理由。”梁思礼总是这样说。大师风骨,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
(节选自《人物周刊》,有删改)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梁思礼认为白己从父亲那儿继承的最宝贵的东西是爱国主义思想,父亲“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川人事”的话支撑梁思礼一生的追求。
B.梁思礼5岁时父亲离开了人世,赴美留学前梁思礼几乎都生活往大津,在留学美国辛辛那提入学期间他边工作边读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C.梁思礼把一生中67年献给航天事业,从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到第一艘神舟飞船的发射他经历了无数次火败,这些火败奠定了事业成功的基础。
D.梁思礼处在历史耀眼处的暗面,冈为他没有青史留名,姓名被封印往打着绝密标签的文件袋里,背影只常常出现在尘土风沙遮掩的戈壁滩上。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梁思礼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独臼白手起家、白力更生创建起完整坚实的中国航大事业,使中国居世界航大强国行列,他对中国航大事业发展功不可没。
B.梁思礼幼时就表现山聪明乖巧,深得其父梁启超疼爱,在其母言传身教与其父遗著的影响下,梁思礼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功底,心中萌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C.梁思礼之所以在嘉尔顿学院学习两年后转学普渡大学,是因为那时的他一直想走工业救国之路,这学业的成功转型对他后来从事航天事业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D.梁思礼在东风二号导弹发射中尝到了失败滋味,但他并不像其他在场同行那样痛哭,而是鼓励自己坚持做下去,经历无数失败后他终于开创航天可靠性工程学。
E.梁思礼一生虽经历许多曲折坎坷,但乐观坚强始终伴其一生,“文革”下放干校时,他高高兴兴做猪倌,精神上无比轻松自在,病危时仍欣赏旋律欢快的乐曲。

9.“爱国”对梁思礼的事业和人生有哪些深刻影响?请结合材料内容加以探究。(5分)

【答案】:
7.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答案与解析】D(错在“他没有青史留名”,原文信息是他的姓名镌刻在历史坐标轴上,留在时代注脚里。)(3分)
8.把握文章结构  概括中心意思
【答案与解析】D、E(A项错在“独自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创建起……”,原文信息是与第一代航天战士一起;B项错在“梁思礼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功底”,原文说其母教导与其父遗著让梁思礼产生爱国情怀,没说因此打下深厚国学功底;C项错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此评价原文没有信息依据。)(4分,对一项给2分,超过两项不给分)
9.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答案与解析】①父亲的爱国思想支撑着梁思礼的人生信仰;②留学时出于工业救国动机梁思礼中途转学普渡大学;③新中国成立梁思礼动员留学生回国并以身作则;④梁思礼经历许多失败仍不改初衷地投身祖国航天事业。(5分,答对任一点给1分,答对任两点给3分,答对任三点给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韶之,字休泰,琅邪临沂人也。父伟之,为乌程令,韶之家贫,因居县境。好史籍,博涉多闻。初为卫将军谢琰行参军。伟之少有志尚,当世诏命表奏,辄自书写。泰元、隆安时事,小大悉撰录之,韶之因此私撰《晋安帝阳秋》。既成,时人谓宜居史职,即除著作佐郎,使续后事,讫义熙九年。善叙事,辞论可观,为后代佳史。迁尚书祠部郎。义熙十一年,高祖以韶之博学有文词,补通直省,领西省事,转中书侍郎。恭帝即位,迁黄门侍郎,领著作郎,西省如故。凡诸诏奏,皆其辞也。
高祖受禅,加骁骑将军、本郡中正,黄门如故,西省职解,复掌宋书。驳员外散骑侍郎王实之请假事曰:“伏寻旧制,群臣家有情事,听并急六十日。太元中改制,年赐假百日。又居在千里外,听并请来年限,合为二百日。此盖一时之令非经通之旨会稽虽途盈千里未足为难百日归休于事自足若私理不同便应自表陈解岂宜名班朝列而久淹私门?臣等参议,谓不合开许。或家在河、洛及岭、沔、汉者,道阻且长,犹宜别有条品,请付尚书详为其制。”从之。坐玺封谬误,免黄门,事在《谢晦传》。
韶之为晋史,序王珣货殖,王廞作乱。珣子弘,廞子华,并贵显,韶之惧为所陷,深结徐羡之、傅亮等。少帝即位,迁侍中,骁骑如故。景平元年,出为吴兴太守。羡之被诛,王弘入为相,领扬州刺史。弘虽与韶之不绝,诸弟未相识者,皆不复往来。韶之在郡,常虑为弘所绳,夙夜勤厉,政绩甚美,弘亦抑其私憾。太祖两嘉之。在任积年,称为良守,加秩中二千石。十年,征为祠部尚书,加给事中。坐去郡长取送故,免官。十二年,又出为吴兴太守。其年卒,时年五十六。七庙歌辞,韶之制也。文集行于世。                                   (节选自《宋书•王韶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此盖一时之令\非经通之旨\会稽虽途盈千里\未足为难\百日归休\于事自足\若私理不同\便 应自表陈解\岂宜名班朝列\而久淹私门\
B.此盖一时之令\非经通之旨\会稽虽途盈\千里未足\为难百日\归休于事\自足\若私理不同\便 应自表陈解\岂宜名班朝列\而久淹私门\
C.此盖一时之令\非经通之旨\会稽虽途盈\千里未足\为难百日归休\于事自足\若私理不同\便 应自表陈解\岂宜名班朝列\而久淹私门\
D.此盖一时之令\非经通之旨\会稽虽途盈千里\未足为难\百日归休于事\自足\若私理不同\便 应自表陈解\岂宜名班朝列\而久淹私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阳秋,就是春秋,晋时因避晋简文帝郑后阿春讳,改春为“阳”,文中指历史。
B.受禅,指前朝末代皇帝让位于新朝皇帝,但很多时候都是被逼无奈而交出帝位的。
C.河、洛中的“河”指黄河,“洛”指洛水。今天“河”的词义扩大,而“洛”仍基本保持原意。
D.七庙,指天子之庙。古代宗庙是有等级的,天子七庙,大夫五庙,诸侯三庙,不能僭越。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韶之私撰晋安帝朝的历史,成就很高。王韶之在他父亲整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晋安帝阳秋》,很善于叙事,言辞议论都很不错,是晋朝后期的佳史。
B.王韶之因博学备受两朝器重,身居显位。王韶之学问广博,有文词,无论在晋朝末年还是在刘宋王朝初期很多诏辞都出自他之手,一直兼任重要部门西省之职。
C.王韶之反对官员随意延长假期,有理有据。 王韶之认为官员请假六十天至一百天足够,而有的官员把下年的假期也合并用上,这样很不合理,但路途遥远的可以酌情考虑。
D.王韶之因写历史而得罪了人,自修获赞。王韶之撰写晋史,写了王珣家经商而富,王廞作乱的情况,担心他们的后人报复,在他担任地方官期间,勤政有为,受到赞誉,被称良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成,时人谓宜居史职,即除著作佐郎,使续后事,讫义熙九年。
译文:
(2)韶之在郡,常虑为弘所绳,夙夜勤厉,政绩甚美,弘亦抑其私憾。
译文:

【答案】:
10. A   11. D(诸侯五庙,大夫三庙)
12. B(“一直担任西省职务”错)
13.(1)书成之后,当时人认为他应当任史官之职,朝廷就授任他为著作佐郎,并命他续写以后的史事,至义熙九年止。
(2)王韶之在郡任职,常常担心被王弘以法治罪,夙夜操劳,勤谨奋勉,政绩很好。王弘也排制了个人恩恕,
参考译文:
王韶之字休泰,琅邪临沂人。父亲王伟之,任本国郎中令。王韶之家境贫,父亲任乌程令,因而住在乌程县境。他喜欢史籍,广泛涉猎,见开广博。最初为卫将军谢琰行参军。王伟之从小有志向当代的诏命表奏等文告,往往亲自抄写下来,太元、隆安年间的事情,无论小大全都编排记録下来。王韶之就凭借这些材料私家编写《晋安帝阳秋》。书成之后,当时人认为他应当任史官之职,朝廷就授任他为著作佐郎,并命他续写以后的史事,至义熙九年止。王韶之善于叙事,言辞议论都很不错,是晋代末年的佳史。义熙十一年,高祖认为王韶之学识渊博,文辞富赡,补任通直郎,领西省事。转任中书侍郎。
高祖受禅登位,王韶之加授骁骑将军,本郡中正,黄门侍郎不变,解除了西省之职后,又为宋修史。王韶之驳回员外散骑侍郎王寔之请假一事说“我翻寻旧的规章,朝臣若是家中有特殊情况,听从他们一并告假六十天。太元中期改变规定,每年赐给朝臣一百天假期。又规定家住在千里之外的臣子,允许他们连同下年的请假期限一并告假,合起来二百天。这实在只是暂时的规定,并不符合治理国家的道理。京城至会稽虽然路有千里,但行程不算艰难,回家体假一百天,处理家事的时已经够用。假如自己以个人原因不回朝就应当自己上表陈奏,请求解职,怎么能够姓名排在朝臣之列,却又长期滞留自己家,我们反复商议,认为不该准许。假如有人家在河,洛以及岭、沔、汉等地,路途远,行程难,还应当另外定出条例,请把这件事交付尚书,详细制定有关规定”,朝廷听从他的意见。王韶之后来因为用玺印封发文书出现差误,被免去黄门之职,这事在《谢晦传》中有详细记载。
王韶之撰写晋史,记叙了王珣经商而富、王廞叛乱的事。王珣的儿子王弘,王的儿子王华,都有高官显爵,王韶之担心被他们陷害,所以结交徐羡之、傅亮等人,且交情颇深。少帝即位,王韶之迁侍中,骁骑将军之职不变。景平元年,王韶之出任吴兴太守。徐羡之被诛后,王弘入朝为相,领扬州剌史。王弘虽然与王留之并未绝交,但他们那些彼此尚未相识的弟兄,都不再交往。王韶之在郡任职,常常担心被王弘以法治罪,夙夜操劳,勤谨奋勉,政绩很好。王弘也排制了个人恩恕,太祖对双方都加以称赞。王韶之在太守任上多年,被称为良守,加秩中三千石元嘉十年,朝廷徽王留之为祠部书,加给事中。因离郡长时告假迎送故人而获罪,免去官职。兀嘉上三年,又出任吴太守。就在这年王韶之去世,死时五十六岁,天子祭祀的歌辞,都是由韶之编定的。王韶之的文集流传于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江村[注]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当时作者的成都草堂刚刚建成。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 诗歌第一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村落的宁和清幽。
B. 诗歌第二联描写燕子独飞,江上白鸥浮游,给人一种孤寂寥落之感。
C. 第三联一句一景,主要描写杜甫来之不易的家庭生活场景。
D. 尾联诗人从眼前的生活场景发出感叹,感叹止于对当下生活的满足。
E. 整首诗语言清新明快,质朴自然,有强烈的画面感。
15.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
14. AC (D项,“感叹止于对当下生活的满足”错,满足的同时,内心还有对过往苦难的余悸,以及对未来的不敢奢望。E项,结尾两句并不“明快”,显沉郁顿挫之风格。)
15. ①对自然之景的喜爱;②对天伦之乐的欣慰;③对故友援助的感激;④对过往苦难及壮志无望的悲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             ,             ”两句与杜甫《望
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2)《逍遥游》中写了人生应该达到的三种境界是:              ,             ,
             。
【答案】:
(1)不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上一个『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2019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