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学情调研考试语文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学情调研考试语文(高三总复习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三语文联考试卷(Ⅰ卷)2018、10(总分:160分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所有曾经的烦恼,的人际关系,不堪回首的悲苦,还有的愿望,都像被船桨切断的海草,而去。只有让人灵魂出窍的蔚蓝色,由于深达几千米的摞叠,化作了近乎黑色的铁幕,襁褓一
试题预览
高三语文联考试卷(Ⅰ卷)   2018、10
(总分:160分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所有曾经的烦恼,的人际关系,不堪回首的悲苦,还有的愿望,都像被船桨切断的海草,而去。只有让人灵魂出窍的蔚蓝色,由于深达几千米的摞叠,化作了近乎黑色的铁幕,襁褓一样包裹着生灵的灵魂。
A. 复杂层出不穷飘荡孤寂B. 芜杂层出不穷漂浮孤寂
C. 芜杂不一而足漂浮寂寞D. 复杂不一而足飘荡寂寞
2.二十四节气之一,惊蛰,在每年的公历3月5日或6日,我国古代将其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鸧鹒(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下列古诗词句与此三候最接近的是(3分)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D.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今年4月,在纪念王小波去世20周年的一场纪念活动中,导演程耳借中科院博士生导师李银河的话说:“,;;;。”在程耳看来,王小波的叙事是少有的自由,这是作家为自己创造的黄金时代。
①在那里,有远古希腊的哲人在大街上徜徉
②有我们的同龄人在街道工厂听老师傅吟唱令人捧腹的咏叹调
③有未来人类在白银时代的惊悚遭遇
④小波为我们构筑了一个绝对美好、绝对超凡脱俗的精神家园
⑤有古中国的佳绝人物神采飞扬地在古长安城的空中像大鸟一样掠过
A.⑤③②①④B.④①⑤②③C.⑤②③①④D.③②⑤④①
4.下面四副对联咏赞了我国古代的几位文化名人,对联与所咏人物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举;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
②金石录有几页闲情好梦,漱玉词积多年国恨离愁。
③舟系洞庭,世上疮痍空有泪;魂归洛水,人间改换已无诗。
④烟柳斜阳,归去东南余半壁;云山故国,望中西北是长安。
A.①孔丘②温庭筠③范仲淹④陆游              B.①屈平②李清照③范仲淹④辛弃疾
C.①孔丘②温庭筠③杜子美④陆游              D.①屈平②李清照③杜子美④辛弃疾
5.下列句子中,与上句“楼台遗迹留丹火”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3分)(      )
A. 秋高鹰隼傍霄抟 B. 九流争赴水萦蟠
C. 几处溪山存旧物D. 江汉回波散翠澜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殷近夫墓志铭          崔铣
殷氏凤阳大族也,元末有讳仲名者,避乱于东平,因家于寿张。仲名生尚文,尚文生胜,胜生铎,铎生玑号刚斋,以贡士为昌黎令,刚严多知,民畏爱之。刚斋内李氏,孕七月生近夫。既长,修眉而碧目,口可容拳,体羸而骨健,读书数行下,既成诵,终身不忘。年二十有六举进士,明年以疾归,卜居石川,作“畜艾堂”,聚书数千卷。病愈,还京师授靖江知县。近夫明察有断,不劳而治。蓟盗过淮渡江,掠常州将如靖江,近夫有备,盗谍知之,乃如江阴,近夫发兵追之,江阴得完。常守檄近夫修郡城,又自修学宫,费省而工坚。
民朱铠死于文庙西庑中,莫知杀之者。忽得匿名书曰:杀铠者某也,铠素雠某。众谓不诬,近夫曰此嫁贼以缓治也。密问左右与铠狎者谁,对曰胥姚明。近夫乃集群胥于堂,曰吾欲写书,各呈若字,视明字类书。诘之曰:“尔素狎铠,杀之何?”明大惊,曰铠将贩于苏,独吾饯之,利其赀,故杀之耳。近夫叹曰:“利重忘亲,交非其道者,必凶!嗟乎!嗟乎!”乃杀。
调青田,青田剧邑也,近夫去其害民者六七事,他无所更张。近夫雅好游眺川壑,览物歌咏清江。青田有大江孤山混元峰。每暇辄出,啸咏其间,旷然自得。乙亥考绩如京师,青田民号泣而送之。吏部以最闻,选授南京工科给事中。上疏言事者五:曰清弊苏民,曰安重地,曰防奸微,曰除邪以全治,曰公赏罚。既病,封其疏,题曰:“理真事晓,意忠词驯,正而不迂,婉而不屈。”付其母曰“兹以归云霓弟”,遂卒。丙子七月七日也,享年三十有七。
近夫爱诵程氏、朱氏书,其为文非秦汉人语不习,又以诗者抒情表志风人于善,自汉、魏至唐作者皆辩其音节而拟之,作古乐府四百篇,其志《彀录》《金仆姑》数十卷,又览庄周书,说其达性善喻最。后自病,太博必六经之旨,然后究心焉!国子司业穆伯潜,笃行苦学无匹也!犹畏近夫。曰近夫之耻不善不啻负秽。近夫居常不谈人过,及论文则指擿疵瑕,不以一言假人。葬于石川之南,会者千人咸哭之失声。
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家于寿张家:安家
B.掠常州将如靖江  如:到,往
C.又以诗者抒情表志风人于善风:形成……的风气
D.其志《彀录》《金仆姑》志:记,写
7.对全文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殷近夫的祖籍是凤阳。成年之后,身材魁梧伟岸,记忆力强,家中藏书很多,达几千册。
B.殷近夫曾受命修缮城池,又自行修建了学校,工程花费不多,但都牢固。
C.殷近夫明于断案,体恤百姓,在百姓中口碑极好;能忠于职守,可惜的是他在英年便早逝了。
D.殷近夫是个有才学、有急智、有能力、爱好河山的官员,曾作诗文数十卷,喜欢庄子的文章。
8.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铠将贩于苏,独吾饯之,利其赀,故杀之耳。(4分)
(2)近夫居常不谈人过,及论文则指擿疵瑕,不以一言假人。(5分)
9.请根据第二段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殷近夫认为是“必凶之人”的三个特点(3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池鹤
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销。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注:①风标,风度节操。
10.诗歌里出现的乱鸡、鸬鹚、鹦鹉等形象,对塑造池鹤形象有何作用,请具体说明。(5分)
11.尾联“思何事”三字耐人寻味,你认为池鹤所思应为何事?本诗托物言志,据此理解,这一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2)总角之宴,。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3)目遇之而成色,,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苏轼《赤壁赋》)
(4)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此亦飞之至也。(庄子《逍遥游》)
(5)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8),多于在庾之粟粒。(《阿房宫赋》)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小院里的猫
傅彩霞
  不知何时,一只猫在男人和女人居住的小院一角安了家。时隔不久,猫竟然有了一个亲密伙伴,两只猫进进出出,并肩同行,像极了小院里恩爱的男人和女人。
  春暖花开的日子,安静的小院更热闹了,两只猫分别升级为猫爸猫妈,五只白黑黄相间的小花猫纷纷出窝,淘气地跑来跑去,梅花脚印留下一串串。锐利的爪子一刻也不消闲,一会儿爬上石榴树上荡秋千,一会儿打翻了君子兰花盆,一会儿又将刚刚栽种的瓜苗践踏得一塌糊涂。男人喜欢整洁清静,有些受不了猫们的胡作非为和熙熙攘攘的折腾,几次下决心要清理门户。
  女人却轻言软语地说:“这些顽皮的小东西无处安身,院子闲着也是闲着,就让猫一家暂时住在这里吧!又不需要我们给它们办理人口暂住证。”男人被女人逗笑了,不再旧话重提。这么多年的朝夕相处,相濡以沫,他已习惯了女人当家,更了解女人一贯的心怀。
  一日,男人把常住二弟家的老母亲接过来,为她准备80岁的生日庆典。仪式是心灵必不可少的需要。
  清晨,男人便大手帕、小提兜地采购了许多东西,顺手放在院子里。做饭时,怎么也找不到大虾和黄花鱼的踪影。四处寻找的他终于在猫窝里,看见五只小花猫正津津有味地分享着大虾和黄花鱼。男人狠狠地跺了跺脚,仿佛男人的尊严和面子一下子被猫们随便撕裂了。
  下午,二弟开车接走了老母亲。
  男人在盛怒之下,把五只小花猫抓进篮子里,骑车提溜着送给了三街之隔的刘奶奶。刘奶奶是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更是这条街上收养流浪动物的“专业户”,她几十平方米的家里,居住着许多流浪的小动物:十几只狗和猫,三只刺猬,两只乌鸦,一只兔子……大部分都是孩子们的宠物,稀罕够了或者生病了,抛弃街头,被热心的刘奶奶收留,成了她生命里的一员。
  男人提来的五只毛茸茸的小花猫,深得刘奶奶的喜欢。它们很快融入到了这个动物园的大家庭,无拘无束,东跑西颠,玩得正欢。
  男人回到自家小院。猫妈正在枯木柴间焦急地上蹿下跳,猫爸也在小院里无助地走来走去,警觉的眼睛不时地到处张望。怒气未消的男人心中涌现了一丝报复的快感,故意不正视不理睬它们。
  满天星光的夜空。漆黑的小院,母猫和公猫并排站在一起,喵喵地狂叫。它们的翘首期盼和希望似乎要穿越这暗淡无光的夜空。
  女人惊诧地问身边的男人:“这两只猫咋了?声音怪凄凉,怪撕裂的。”
  “我把偷吃虾和鱼的小猫送给刘奶奶了!”男人如实禀报。
  “你这该死的,这不是活生生地骨肉分离吗?真是造孽呀!”女人使劲踢了男人一脚。
  第二天黎明,男人早早买了一兜子时令水果,从刘奶奶动物园赎回了五只小花猫,毫毛未损地带回了小院。准确地说,是送回了猫爸猫妈坚守了一夜的窝。
猫爸猫妈似乎被五猫归来的传奇景象惊呆了,喉咙里发出叽里咕噜的声音,透过困惑,双眼深情温和地凝视着晨光中的男人和女人。五只小花猫立刻撒欢似地扑向两只老猫,你撕我咬,蹭蹭跳跳,乱成一团,仿佛在庆祝一次生命长途跋涉的大凯旋。
女人一边轻轻地抹泪,一边悄悄地拽着男人的衣角,轻步退回里屋,似乎不忍心打扰猫们团聚的欢乐时刻。
  男人坐在客厅里,粗糙的大手一边不停地掀动桌子上的日历,一边凝视着那张不知阅读了多少遍的全家福,连声叹息:“我们那五个仔,何时能一起回家?”
  “快了,明年春节,孩子们约好都回家过年。”
  “离春节还有8个月零两天,是一天比一天近了。”男人掐着指头盘算着。
男人和女人的五个儿女,流浪四方,都在外地打工。两个在北京,两个在广州,一个在青岛。
13.请简要概括文中男人对猫们的态度变化过程。(4分)
14.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分别反映了女人怎样的内心活动?请简要分析。(4分)
15.文章最后描写了猫爸猫妈和五只小花猫团聚的情形,有哪些作用?(6分)
16.这篇文章写了小院里的猫悲欢离合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无知的乐趣
〔英〕罗伯特•林德
同一个普通城里人在乡下散步,而不对他的无知的领域象海洋那样宽阔感到惊讶是不可能的。成千上万的男女活着然后死去,一辈子也不知道山毛榉和榆树之间有什么区别,不知道乌鸫和画眉的啼鸣有什么不同。我们整整一生都有鸟生活在我们的周围,然而我们的观察力是如此微弱,以致我们中间许多人弄不清楚苍头燕雀是否会唱歌,说不出布谷鸟是什么颜色。
然而,这种无知在一般人看来并不完全是可悲的。因为从这种无知中,人们可以得到有所发现的乐趣。这种乐趣是经常的,只要人们足够无知。
博物学家的幸福在某种程度上也依靠他的无知,无知给他留下这类新天地让他去征服。他可能在书本上已经达到了知识的顶峰本身,但他仍然感到是半无知的。他希望亲眼看见雌布谷鸟在地上下蛋然后用嘴把蛋叼到窝里去。即使他十分有幸地发现了,那么也仍然有一大堆有争论的问题等待他去解答。无疑,科学家们迄今没有理由为他们错过的无知而哭泣。要是他们似乎什么都懂,那么这仅仅是因为你我几乎什么都不懂。在他们发掘出的每一个事实下面总是有一笔无知的财富在等待着他们。
我曾经有一次听到一位聪明的太太问,新月是否总是在相同的星期几出现。她补充说也许最好是不知道,因为,如果人们事先不知道什么时候、在天上的哪个地方能够看见新月,那么它的出现总会给人带来意外的愉快。然而,我想,即使对那些熟悉新月的活动时间表的人们,新月也总是出乎意料地来到的。
一位当代的英国小说家曾经有一次被外国人问到:在英国,最重要的庄稼是什么。他毫不犹豫地回答:“黑麦。”象这样的完全的无知,在我看来似乎带有豪言壮语的味道。我们每一个人好象只是调查了一个小圈子里面的事实并把这些事实变成了自己的。日常工作以外的知识被大多数人看作是华而不实的东西。然而无知还是经常刺激我们,让我们有所反应。人类感受过的最大欢乐之一是:迅速逃到无知中去追求知识。无知的巨大乐趣,归根结蒂,是提问题的乐趣。已经失去了这种乐趣的人,已经在开始僵化。人们羡慕象乔伊特(英国古典学者)那样爱一问到底的人,他在六十岁之后还坐下来学习生理学。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人在到达他这个年龄以前很久就已经失去了无知感。我们甚至对我们象松鼠那样积攒的一点知识感到自负,并把不断增长的年龄本身看作是无所不知的源泉。我们忘记了苏格拉底之所以以智慧闻名于世,并不是因为他无所不知,而是因为他在七十岁的时候认识到他还什么都不知道。
17.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18.作者在文中评述了哪几种人的无知?作者对他们分别持怎样的态度?请简要阐述。(8分)
19.结合文章谈谈,感受到“无知的乐趣”应具备怎样的态度。(6分)
七、作文(7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树,往往荣枯有时——该荣则荣,该枯则枯;它们又显隐有节——地面之上的茎干枝叶与深植于地下的根系总有一定的联系……司空见惯的树,或许是最懂得生活真谛的哲学大师。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10分)
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已;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词论,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阕云:“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白石《翠楼吟》“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便是不隔。至“酒祓清愁,花消英气”则隔矣然南宋词虽不隔处比之前人自有浅深厚薄之别。
(王国维《人间词话》)
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分)
22.“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中的“山谷”是指北宋的文学家,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2分)
23.请结合王国维对欧阳修《少年游》的评价,谈一谈你对“隔”与“不隔”的理解。(4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欧也妮•葛朗台》一书中,公证人克罗旭一家和银行家德•格拉桑一家经常出入葛朗台家,是因为葛朗台的独生女儿欧也妮长得漂亮,而且非常善良,他们都想把欧也妮娶回家。
B.《狂人日记》使用的是现代文学语言。作者精心构思了一个“语言杂错无伦次”的狂人。语言似杂乱而实敏锐,即符合精神病人的特点,又道出了被压迫者的心声。性格化的语言成功的塑造了貌似狂人而实具象征意义的战士形象。
C.《边城》通过种种“误会”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现人物的心灵世界。如一开始写翠翠误会祖父,而产生了“惩罚”祖父的想法,而祖父把翠翠的心理反应误会为一般的撒娇,于是有了一段不切实际的教诲。
D.《三国演义》中,“追欢作乐笑颜开,不念危亡半点哀”指的是三国中蜀国的君主刘禅,有句成语可以概括这句诗,即乐不思蜀。
E.《红楼梦》中探春倡导成立“海棠诗社”,李纨主动请缨做社长。第一次咏白海棠,宝钗夺魁;第二次咏桃花,林黛玉才情倾倒众人。
25.简答题(10分)
(1)“自行船”故事出自《红楼梦》五十七回“慧紫娟情辞试莽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请简述此故事的来龙去脉。(5分)
(2)“我们可以听到奸淫残杀、反常悖理的行为、冥冥之中的判决、意外的屠戮、借手杀人的狡计,以及陷入自害的结局”,这是哈姆雷特的朋友霍拉旭所说的话,“奸淫残杀”和“冥冥之中的判决”分别指什么事?(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材料,完成26~28题。
影视剧片名诗意莫强求
刘佳
从《千山暮雪》《寂寞空庭春欲晚》,到最近热播的《人间至味是清欢》,近几年,许多影视剧喜欢援引或模拟古诗词原句作为题目,这现象似乎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一时间银幕荧屏仿佛都氤氲着一层诗情画意,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
细想起来,在中国传统艺术中,诗歌是最为源远流长的一个艺术门类,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词,每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审美气质都在诗歌中得到了艺术化的呈现。
其实,以诗句为名无非是希望为作品平添一丝诗意,关键是诗意落在何处,是与作品的主题、重要意象契合,还是仅仅为了营造画面感、格律感?《一江春水向东流》《人间正道是沧桑》《东边日出西边雨》《几度夕阳红》……这些影视作品以诗句为名,片名和内容能够充分地相互诠释,“未成曲调先有情”,观众还没看作品就已充满期待,而这期待来自于诗词名句的蕴藉。
也有一些影视剧片名虽然采用了诗词常用的格律形式,但不知是故意追求朦胧感,还是诗词功力不够,堆砌了一些色彩感较强的字眼儿,而意义晦涩难懂,和作品本身的思想主题几乎毫无关联,就像用五颜六色的水粉在书籍封面上画些千奇百怪的图案。这样的文字游戏,除了徒增观众的费解程度之外,看不出有其它功效。名字起得好不好还在其次,如果为了附庸风雅随意篡改古典诗词名句,并因此误导了正处在学习期的青少年观众,那就如同广告用语和网络用语随意篡改成语一样,对祖国语言文化的发扬和传承造成了伤害,得不偿失。
起个好名字不容易,想出一句惊人之语更不容易,古人不是也常常“为赋新词强说愁”吗?艺术创作的多种尝试无可厚非,但影视作品的人气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内容和拍摄质量。创作者的真情实意,比片名的诗意更重要。
26.如何提高影视剧作品的人气?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
27.影视剧片名“强求”诗意的危害有哪些?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28.影视剧以诗句为名就是希望为作品平添一丝诗意,如何让这种“诗意”散发出来,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请结合材料作答。(6分)






参考答案
1.B(“芜杂”杂乱、没有条理;“复杂”多而杂。依据语境“人际关系”,应该选择“芜杂”。 “层出不穷”意指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不一而足”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的。现指同类的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依据语境“愿望”,应该选择“层出不穷”。“漂浮”在液体表面移动或停留、漂泊、漂流;“飘荡”在水上浮动、在空中飘浮、飘来飘去、漂泊。依据语境随波浪移动,应该选择“漂浮”。依据语境“灵魂”,可以确定最后一空选择“孤寂”。)
2.D(其实题干所示的是春天这个季节,二十四节气“惊蛰”。及其“三候”主要增加文化内涵。A是用比喻,描写冬季之雪景;B“稻花飘香、蛙声一片”,是写炎热的夏季;C杜甫的《登高》联系下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落木萧萧”,便可知是秋季;D春景。)
3.B(①句中的“那里”,应指④句中的“精神家园”,所以①在④之后;又因④句跟下面几句有点总分关系,故④句放在首位较好。⑤②③句都是按照时间顺序“从远古到未来”出现的。)
4.D(“与日月争光”是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漱玉词》是李清照的词集;“魂归洛水”,杜甫是河南巩县人。“西北是长安”出自辛弃疾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5.D 【解析】试题分析:A项,“秋高”为主谓结构,与之对应的“楼台”则是名词;B项,“争赴”为动词,与之对应的“遗迹”为名词;C项,“几处”不能与名词“楼台”对应。
6.C(风,通“讽”,劝)
7.A (“身材魁梧伟岸”错,应是“身材瘦弱”) 
8.(1)朱铠将要到苏州贩卖货物,只有我以人为他饯行,我贪图他的钱财,所以杀了他。(贩,饯,利,赀各一分)
(2)近夫平时不议论他人过错,等到议论他人文章时就指摘、批评其中的缺点和错误,(毫不留情地),一句话也不宽容他人。(及,指擿,疵瑕,假各一分;整体句意一分。)
9.利欲熏心;忘记父母教诲(或:忘记赡养父母);交友不慎(或:不按道义交友)(一点一分)。
10. 这些形象起对比和衬托的作用。(2分)乱鸡形象凸显了池鹤的风度和节操;(1分)鸬鹚的毛色污浊,和池鹤的毛白如雪对照,突出池鹤形象和品格的高洁;(1分)鹦鹉的娇弱和学舌无主见,突显了池鹤的自标高格和铮铮傲骨。(1分)    
11. 丹顶鹤所思是自己何时(是否)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在遥不可及的云水之乡。(2分)尾联借丹顶鹤的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的能施展自己才华的生活境界的向往;也隐含了保持自己孤高的品格和非凡的气质才华,将来能鹤唳云端,展翅冲天的愿望;同时又表达了对自己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苦闷。(答出任2点即4分)
12. (1)扈江离与辟芷兮(2)言笑晏晏(3)取之无禁(4)翱翔蓬蒿之间(5)佛狸祠下(6)曲终收拨当心画(7)则知明而行无过矣(8)钉头磷磷
13.感到厌烦——极其愤怒——报复泄愤——悔过同情
14.第一处,女人怜悯猫们无处安身的处境,并希望男人能包容猫们的顽皮。第二处,女人痛心男人拆散猫们骨肉的做法,并渴望男人能赎回五只小花猫。
15.交代了小院里猫们的最终结局,使文章情节完整;与下文男人女人和五个儿女的分离现状形成对比;反衬出男人和女人内心的孤单;塑造了男人和女人的善良、善感的人物形象。
16.揭示了亲情的难得和可贵;展现了底层人性的善良与美好;传达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寄寓了作者对流浪动物的隐忧和关切。
17.苏格拉底之所以拥有渊博的知识和过人的智慧,是因为他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并以谦虚的态度去思考、学习。(结合文章正面解释“并不是因为他无所不知”,“认识到他还什么都不知道”的含意,各2分。)
18.①普通人的无知。普通人知识浅薄而不自知,作者认为他们是可悲的。②好学者的无知。他们承认自己的无知,喜欢观察、提问,从而获得发现的乐趣。作者对他们持赞成的态度。③僵化者的无知。他们对新事物缺乏热情,甚至主观臆断。作者对这种人加以批评、讥讽。④智者的无知。他们直面自己的无知,谦虚谨慎、勤奋刻苦、好问善思。作者对这种做人、治学的精神是推崇的。(每点各2分。)
19.①谦虚谨慎,承认自己的无知。②勤奋好学,有求知的欲望。③保持童心、好奇心,善于观察、提问、思考。(每点各2分。)

20. 作文:本作文题,旨在训练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以及联想的能力。
题目分析:呼请人们要像树一样地生活,要像树一样懂得生活的真谛。生活真谛有若干若干,本材料就是要考生懂得、阐明“荣枯有时,显隐有节”的内涵。
作文题目最后说“司空见惯的树,或许是最懂得生活真谛的哲学大师”,就是启发大家能由树及人,要求我们能像树一样“懂得生活的真谛”。具体来说,树给我们哪些启发呢?
•树“荣枯有时”————该荣则荣,该枯则枯,为什么?因为树遇到了不同的生长环境。有适宜生长的环境(顺境),也有不适宜生长的环境(逆境)。遇到适宜生长的环境,则顺其自然地“荣”,它遇到“不适宜生长的环境”,则不得已地“枯”。所以,树能坦然地面对顺逆。坦然地面对人生之风雨,应该是作文的重点之一。
•“显隐有节”,其中的“节”,可以指“度”“量”,显隐有节就是指树的显与隐有一定的“量”的联系,具体就是指树的枝干与底下的根系之间的显隐关系。那么行文的侧重点就应该阐明背后看不见的积累与显性的结果之间的关系,论厚积薄发、“台上一分钟与台下十年功”的联系。
•树给我们的启发除了上面两点,还有其他的:如脚踏实地(由扎根于地而来),如目标专一(不四处游走)等等,也算切合题意(与上述的“坦然地面对人生之风雨”与厚积薄发两者一样,视为切题。)
•对材料中例举的“荣枯有时”与“显隐有节”,行文只扣住一点即可,不需要面面俱到。
•如果学生有超越上述解说的看法,只要由树引发出来的,且能言之有理、自圆其说,也应该视为切题。
•完全不凭借树,不由树生发出来的观点,如“要保护环境,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的观点,即使论得滴水不漏,文章锦绣如花,评分也不得高于47分。——作文不能天马行空,还是得强调审题意识。(在基本切合题旨的情况下,48分为基本切入分。)其他方面,执行高考作文通常的评分标准。
【范文】 像树一样智慧地生活(陈老师下水作文)
树是智慧的化身,永远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春风和煦,艳阳高照,风调雨顺,适宜生长的时节,它便尽展荣姿,葱茏茂盛,葳蕤蓬勃。树懂得适应,懂得顺应,懂得屈从,懂得抓住机遇。
天寒地冻,北风凛冽,环境严酷,它一身的翠绿被剥得干干净净,生存变成唯一的追求时,它也坦然地面对。
因为它懂得顺逆之理。顺时,坦然接受上天的恩赐,尽情展示生命的活力,蓬勃的生机演绎着生命原始的渴望。逆时,它便支撑、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上一个『甘肃势泉市敦煌中学2019届高三二诊语文试卷』  下一个『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