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沭阳修远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沭阳修远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语文试卷(高三总复习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修远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高三语文试题试卷满分(160)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的社会看上去很有序,但社会体制却是僵化的,人被僵化的体制▲,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一切都是设定好的、▲的。这种“有序”社会
试题预览
修远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
高三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160)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的社会看上去很有序,但社会体制却是僵化的,人被僵化的体制   ▲   ,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一切都是设定好的、   ▲   的。这种“有序”社会是没有活力的社会,当然也是难以向前发展的社会。
 A.死气沉沉  束缚  墨守成规      B.死水一潭  束缚  按部就班
 C.死水一潭  制约  按部就班      D.死气沉沉  制约  墨守成规
2.下列选项中,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和课文内容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韩愈,字退之,自称祖籍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曾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卒谥文,世称韩文公。欧阳修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八代”,指西汉,东汉,魏,晋,宋,齐,梁,陈。  
 B. 《留侯论》中的留侯即张良,在秦灭韩之时,曾以重金求刺客,得力士以大铁椎狙击秦始皇,事败不成,乃匿名逃亡。后楚汉相争时,他辅佐汉高祖打败项羽,事成不居功,自请封于留,高祖乃封之留侯。 
 C. 《越州赵公救灾记》中的赵公当时以右谏议大夫、资政殿大学士身份执越州政务,治绩卓著,特别是在救灾中表现出了他卓越的见识和吏治才能。累官至参知政事,以太子少保致仕,“致仕”,即退休。  
 D. 《游褒禅山记》作者王安石把游山和治学联系起来。借游山的体验,阐明了无论是治学或是做其它事情,都要矢志不渝,人尽其力,物尽其用,讲究方法,深思慎取以达致成功的道理。    
3.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A.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C.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如妇人孺子,不出于闺门。 
 D.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世间事物有真、善、美三种不同的价值,人类心理有知、意、情三种不同的活动。
    ▲    人生来就有真、善、美的需要,真、善、美具备,人生才完美。
①求知、想好、爱美,三者都是人类天性。
②人能发意志,就要想好,就要趋善避恶,造就人生幸福。
③这三种心理活动恰和三种事物价值相当:真关于知,善关于意,美关于情。
④人能动情感,就爱美,就欢喜创造艺术,欣赏人生自然中的美妙境界。
⑤人能知,就有好奇心,就要求知,就要辨别真伪,寻求真理。
 A.③⑤②④①          B.①⑤②④③
 C.③⑤④②①          D.①⑤④②③
5. 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
 A.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B.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C.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D. 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灵壁张氏园亭记
苏轼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龟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土风,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始家灵壁,而为此园           家:定居
 B.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       闻:出名
 C.推其余力,日增治之           治:治理
 D.无适而不可                   适:适合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其外修竹森然以高      硕求余文以记之  
 B.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   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C.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    
 D.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周  楚人之所以为乐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通过记述灵壁张氏园亭的地理位置、景物、规模、用处及其建筑始末,来抒发作者的感慨。
 B.本文的重心是围绕“不必仕,不必不仕”这一命题所进行的探讨,及其所作出的抉择。作者力图对这两方面都作出合理的解释,以维系其精神的平衡,摆脱仕宦不遇的烦恼和痛苦。
 C.苏轼认为张氏园亭“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是出仕、退隐的理想去处。出仕,有庄园的物产可以养其亲;退隐,可为全身远祸找到一块理想的乐土。
 D.文章熔记叙、描写、抒情于一炉,长短句式相互搭配,间以一连串对偶句式的穿插,使行文如行云流水一般。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3分)
(2)与尔三矢,而其无忘乃父之志。(3分)    (《伶官传序》)
(3)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3分)(《越州赵公救灾记》)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10~11 题。
次韵柳子玉《过陈绝粮》二首其一①
苏轼
如我自观犹可厌,非君谁复肯相寻。
图书②跌宕悲年老,灯火青荧语夜深。
早岁便怀齐物③志,微官敢有济时心。
南行千里何事成,一听秋涛万鼓音。
注:①熙宁四年,柳子玉谪官寿春,舟过陈州,以诗赠子由,苏轼与苏辙均在陈州,于是苏氏兄弟均步柳诗原韵分别作诗回赠。本诗就是苏轼回赠柳子玉的两诗中的一首。
②图书:本指书籍图谱等文献。这里指文章。③齐物:整顿,使物齐整。
10.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苏、柳之间感情之深,结合诗句分析。(5 分)
11.请赏析尾句“一听秋涛万鼓音”的妙处。(6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天下有大勇者,      ▲      ,无故加之而不怒。   (苏轼《留侯论》)
⑵江流有声,       ▲       。         (苏轼《后赤壁赋》)
⑶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    ,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⑷忧劳可以兴国,      ▲     ,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伶官传序》)
⑸蟹六跪而二螯,        ▲        ,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⑹      ▲        ,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⑺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        。 (庄子《逍遥游》)
⑻       ▲         ,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拿枪的人
(美)奥斯卡•希斯戈尔
我的枪指着他们9个人不知已经多少个小时了。20天的海上漂流,我差不多一直坐在救生艇的尾部,在那儿我可以用枪瞄准控制住所有的人。从他们愤怒的目光里,我知道他们有多恨我!
尤其是水手长杰夫•巴列特。只听他用生硬沙哑的声音说道:“辛德,你是个笨蛋吗?你还能撑多久?你现在就要睡着了!”
我没有回答他。他说的是事实,我大概已经有72个小时不敢闭眼了。我觉得我马上就要睡着了,我知道,只要我一闭上眼晴,他们就会疯狂扑向仅剩的半壶水。
最后半壶水就在我腿边。我们的“蒙塔拉”号船失事后,船长被海浪卷走,剩下我这个三副是船上的最高领导。但现在,我已没有任何身份,任何权威,我只是一个让他们远离这丁点水的残忍的枪手。
①暴风雨已经过去了,大西洋的波浪缓缓地起伏,虽然才是上午,但阳光已足可灼伤人的皮肤。我的喉咙也在冒烟。跟他们一样,我也把活下去的希望全放在这一小口水上。我知道,只要我们能期待喝上一口水,就有活下去的理由,我必须尽可能地推迟喝掉这口水的时间。
桨已经停了很久,他们太虛弱了,划不下去了。我面对的9个人已经变成一群满脸胡子、衣衫褴褛、半裸着的野兽,我想我也跟他们一样。有几个人靠在船舷上睡觉,其余的人紧盯着我,准备等我一合眼就跳过来。
杰夫•巴列特离我最近,这个水手长是个秃顶大力士,不但长相凶很,还一脸伤疤。他曾经参加过上百次的战斗,那些伤疤都是在战斗中留下的。他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其他人的目光也一刻没离开我脚下的水壶。
巴列特不时嘲讽我:“傻瓜,你为什么不放弃?我们每个人都睡足了,而你已经差不多3天3夜没睡了。你不可能再坚持了!
“今晚!”我坚持说,“今晚,我们就平均分配剩下的水。”
20天前,我们的“蒙塔拉”号军舰遭遇特大暴风雨而沉没。大家奔向救生船时,我挎上了一壶水,并且本能地抓起了我的手枪。除了枪,没有别的办法能阻止巴列特和其他人远离这壶水。
随着船在平缓的海浪上一起一伏,我的眼皮仿佛有千斤重,睡意正向我迅速靠近。我的脑袋耷拉了下来。
巴列特站了起来,而我已经无法再举起枪。我知道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他会首先抢过水壶,仰头痛饮。到那时,其他人会尖叫着把他撕碎。好了,我已经尽了力,管不了那么多了。
我用尽最后的力气讲出一句:“接枪,水手长。”然后,我一头扑倒在船舱上。在扑倒之前,我就已经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我感到一只手在用力地摇晃我的肩膀。我努力睁开眼睛,但我的头怎么也抬不起来。迷糊中,我听见了巴列特沙哑的声音:“三副,张嘴! 这是你那份水!”
我挣扎着坐直了身子,然后看着他们。但是我看不到他们。坏了! 我的眼睛瞎了吗? 他们的形体在我眼前十分模糊,但马上,我意识到我的眼睛没事。②现在已经是晚上,海面一片漆黑,头上的星星在快乐地眨着眼睛。我已经睡了整整一个白天。
我把头转向巴列特。此刻,他正跪在我旁边,一手拿着水壶,一手拿着枪对着其他人。
我惊讶地盯着水壶,他们上午没有喝掉这小半壶水吗? 我抬头看着巴列特那张凶狠的脸庞,这张脸除了冷酷,没有任何其他表情。他一定是猜到了我在想什么。
“你在倒下之前对我说:‘接枪,水手长。’”他恼怒地说,“为了这句话,我已经与这些家伙对峙一整天了。”说完,他晃了晃手上那把手枪。“你一旦成为这条船的头儿,”他补充道,“身负指挥的职责并为其他人负责的时候,你思考问题的方式就与其他人不同了,不是吗?”说完,他拔开了水壶的塞子。
我们漂浮了21个昼夜。在这一晚,我们终于被路过的货船“格劳顿”号救起。
                                                          (有删改)
13. 文中两处画线句的环境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
14. 请结合文中与“枪”相关的内容,简要分析“我”的形象。
15. 小说以第一人称作为叙述角度,有什么表达效果?
16. 请结合故事情节,探究小说主旨。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7~19题
瞎子摸象
陈乐民
据说欧洲的启蒙时期受到了中国的“启发”。这则“佳话”的来源是法国的传教士。这些传教士受命于法王路易十四,意在到东方去用基督教感化那里的异类。他们钻到了康熙皇帝的左右,从这位有道明君身上看到路易十四所缺少的雍容大度和好学不倦的风范和品性。结果是,康熙和他的左右不曾被基督教化,传教士们却被“儒化”了。传教士之一李明居然认为基督教义几乎都能在中国的古书里找到。
传教士们关于中国的见闻和良好印象通过两条渠道扩散开来了。
十八世纪初,教廷组织批判了那些维护中国传统礼法的传教士,“亲华派”被推上了批判席。批判的结果自然是李明等“败诉”。然而李明们的主张却不胫而走。李明的厚厚一本《中国现状回忆录》虽因遭禁,后来却实实地成了畅销书。
到了欧洲启蒙前期,那些渴求新知的哲人们,发现“中国哲学”对于他们匡正时弊有用,康熙皇帝又如此英明,他明明不相信基督教,却能容忍它在古老的中国传播。身处逆境的伏尔泰因而把中国和康熙皇帝一起理想化了。这可以叫做“托华改制”吧。伏尔泰曾嘲笑莱布尼兹犬儒主义式的乐观主义。然而,在对待中国问题上他和莱布尼兹却是一致的。只是莱布尼兹比伏尔泰更深一层。伏尔泰是从为什么法国不能出个康熙皇帝的角度来对待中国的。莱布尼兹是用自己的哲学“格义”消化中国哲学。莱布尼兹似乎有一种通汇天下学问的本领,一个“先定和谐”、一个“异教相通”,就把天下一切格格不入乃至对立的都消化掉了。
就这样,传教士了解的那点中国学问就被放大了,似乎在遥远的真的有那么一个理想的“天国”,那里的一切都值得刚刚走出中世纪的欧洲社会仿效。久而久之,有的人便得出一个说法,似乎欧洲的启蒙运动是受到了中国哲学的启示。
其实这两点都有错觉和幻觉。前者,罗马教廷的霸道作风反而提高了中国在欧洲社会的声望。后者,则是欧洲的哲学家们“为我所用”地从传教士们那里摸到了大象的一条或一只耳朵或一根尾巴……然后加以“格义”。延伸开来,便成了欧洲的启蒙受到了中国的“启发”。
我们大可不必为此而陶醉。中国文化自有其博大精深之处,它不必因其“启发”了欧洲的启蒙运动才显现其伟大。启蒙早期的欧洲人文主义者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实用主义地“引进”中国哲学,绝不意味着中国哲学真的被理解了,也不意味着中国哲学真起了那种作用。那里欧洲对中国的了解只是微乎其微的。到黑格尔时期,对中国的盲目歌颂来了一个反动,那是另一个极端,摸到了大象的另一个部位。然而,中国启示的神话并没有被黑格尔破除干净,因为印象已经造成了。
当然,让这种“佳话”式的自我陶醉留下来也无伤大雅,虽然它不符合历史的真实。欧洲人、中国人都想找些维系感情的话题,那就摆摆龙门阵、过过瘾吧。反正科学的态度是另一回事。
17.第二段中“两条渠道”指什么?请依据文本加以概括。(6分)
18.“瞎子摸象”在文中指什么?有什么作用?(6分)
19.对于“中国启示的神话”,科学的态度是什么?(6分)

七、作文(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近来“诗和远方”这句话不胫而走,这原是个比喻的说法,有人却误以为诗歌真在远方。其实,喜怒哀乐皆为诗情,柴米油盐莫非诗料。




 

江苏省宿迁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 
2.A。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八代指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
3.C。“如妇人孺子”是比较不是比喻。
4.A    5.D
6.C (治:修建 )
7.B( A相当于“而”;连词,来。C凭,介词;于是,连词。D替,介词;成为,动词。) 
8.D (熔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
9.(10分)
(1)大凡园中的各种景物,没有一样不令人赏心悦目的,他们确实是花了许多力气和花了很长时间。(“信”1分,其余分句各1分)
(2)译文: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了你父亲的志向!(“与”、“尔”、“ 其”各1分)
(3)救灾工作有权宜从事不符合公文规定的(事),赵公一概(全都)自己担当责任,不因此(这些事)连累下属官员。(“定语后置”1分,“一”1分,“累”1分。)
10.①苏人生不得意的时候,柳却肯主动寻访(如我自观犹可厌,非君谁复肯相寻)。②两人惺惺相惜,相谈良久(灯火青荧语夜深)。③苏对柳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图书跌宕悲年老、早岁便怀齐物志,微官敢有济时心)。④苏对柳“南行千里”深表忧虑(南行千里何事成)。⑤苏为柳壮行鼓气(一听秋涛万鼓音)。(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
11.①补充交代柳子玉寻访的时节。②比喻,表现了秋天风水相激的壮美。③以景结情(寓情于景),表达对柳子玉远行的鼓励和祝福。(每点2 分)
12.略
13. ①第一处:茫茫的大海、灼热的太阳,渲染了环境的恶劣,烘托了人物处境的艰难,为夺水之战提供了背景,推动了情节发展。②第二处:写出了“我”昏睡时间之长,表现了“我“安然醒来后愉悦的心情,暗示了故事圆满的结局。    
14. ①在海上漂流的日子里,“我”一直拿枪守护着水直到用尽最后力气,表现出“我”的责任感、自我牺牲精神; ②奔向救生船时“我“本能地抓起手枪,表现出“我“冷静而富有生存经验;③在力气耗尽的最后一刻。“我“喊出“接枪,水手长”,表现出“我”对有人担当起自己责任的期待,以及对人性良善的呼唤。    
15. ①可以让读者真切感受到情节的紧张,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②便于揭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表现人性光辉,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③可以让读者直接看到巴列特等人的反应,去感受尖锐的矛盾冲突。    
16. ①“我”坚持72小时没合眼,直至昏睡也没有喝一口水,表明人在困境中要有自我牺牲精神;②“我“坚持守护水,给一船人最后的生存希望,表明人在困境中要有责任和担当意识;③巴列特接过枪继续守护并留下水给我喝,启示人们要懂得信任;④通过周围人的疯狂和“我的冷静的对比,表明理智往往能帮助人摆脱困境;⑤“我“与一船人的对峙,表明当人的本性受到强烈的求生欲所左右时,人性的善良显得尤其可贵。(答出3点即可)

17. ①教廷对亲华派的批判反而使亲华派的主张扩大了影响;(3分)
    ②欧洲启蒙哲学家“托华改制”,促进了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传播。(3分)
18.指一些欧洲哲学家只接触到局部的中国文化,就得出以偏概全的结论。(2分)
作用:比喻论证,说理形象生动;讽刺了那些对中国文化一知半解的欧洲哲学家。(4分)
19.追根溯源,辨明真相;不迷信不盲从;不忘自尊大。(每点2分)
20. 立意参考:中心立意:能从眼前的生活中发现诗意。
关于“诗意”:对生活的情趣感、兴味感、热爱感;对生命欢欣、喜悦、自足。关健词:身边、近处、诗。
议论:可立意“诗就在身边”“诗在眼前的生活”(不宜否定远方)。记叙:记叙对身边生活(生命)的兴味、欢欣与喜悦等。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离开京师向东行,河水里卷着浊泥,道路上飞起黄尘,高坡田野苍莽暗淡,使行路的人感到疲倦。走了共八百里,才来到汴水之北灵壁张氏家的园林。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修竹,粗大荫郁的乔木,园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又凿取山上的怪石,堆成假山。园中的蒲草芦苇莲花菱角,让人联想起江湖的秀美;青桐翠柏,让人感觉到山林的清爽;奇花异草,让人回忆起京、洛的繁华;高堂大厦,有吴蜀之地建筑的精巧。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瓜果蔬菜可以馈赠邻里,鱼鳖新笋可以招待来自远方的宾客。我从徐州改知湖州,由应天府乘船,三天后到达张氏园亭。我坐着小轿来到他家门前,见到了张氏的儿子张硕。张硕请我写一篇文章为记。
张家世世代代都有显达的人,从他伯父殿中君和他父亲通判府君那一代,开始在灵壁县定居,于是建造了这个园子,在池边修建了一座亭台奉养双亲。后来他们到朝中做官,在当时很有名望。用剩余的资财,不断地增修扩建,到现在五十多年了。园子里的树木都已长成十围之粗,浓荫遮蔽了河岸。大凡园中的各种景物,没有一样不令人赏心悦目的,他们确实是花了许多力气和花了很长时间。 
古代的君子,不是非要做官,也不必一定不做官。非要做官就容易忘掉自我,一定不做官就容易忘掉国君。就像饮食一样,自己感到适意就行了。然而士子很难做到合于古人所说的君臣节义。居于乡野的人安于现状不愿外出做官,外出做官的人为利益所牵而不愿退居。于是他们就有了违拗亲情自命高洁或贪图利禄苟且偷安的弊病。如今张氏的先人,为子孙后代考虑得长远而周到,所以把建筑居室种植园林的地址选择在汴水、泗水之间,此地是舟船车马官员来往的要冲。凡衣食之需,饮宴游览之乐,不必刻意追求就能满足。让他们的子孙迈出家门出去做官,朝堂不过几步之遥;闭上院门回家隐居,就可以坐卧于山林之内。对于贻养性情,推行仁义保持志节,无一不非常适合。因此他们的子孙凡出仕的人都获得了循良的名声,凡在家不仕的人都保持了高洁谦退的德行。这都是他们先人的余荫。 
我在徐州做了两年知州,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不忍心离去,而徐州的父老也并不厌弃我,我打算在泗水滨买地归老。往南可以望见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头裹幅巾手拄竹杖,时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与他们的子孙交游,我相信这一天已为时不远了。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110.52.94.25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上一个『江苏省沭阳修远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周练语文试题』  下一个『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