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3单元第9课《说“木叶”》同步练习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3单元第9课《说“木叶”》同步练习(高二必修五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说“木叶”》同步练习基础训练篇一、基础部分1.下列加粗字读音全相同的一项是()A.勺 灼灼 大约 中药B.陇 拉拢 垄亩 玲珑C.遏 褐色 喝水 口渴D.萧 排箫 潇洒 绡丝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传诵 钟爱 需要B.留传 洗炼 精彩C.景况 概念 清园D.干躁 察觉 缠绵3.填入下面各句中的词语,
试题预览
《说“木叶”》同步练习
基础训练篇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粗字读音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勺  灼灼  大约  中药
B.陇  拉拢  垄亩  玲珑
C.遏  褐色  喝水  口渴
D.萧  排箫  潇洒  绡丝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传诵  钟爱  需要
B.留传  洗炼  精彩
C.景况  概念  清园
D.干躁  察觉  缠绵
3.填入下面各句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诗人们________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炼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
②原来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点就差得很多;而诗歌语言之不能单________概念,也就由此可见。
③然则“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________,而且是十分一致的。
A.好像  凭借  排除    B.似乎  凭借  排斥
C.似乎  凭藉  排斥    D.好像  凭藉  排除
4.下面一段话中,补出漏掉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诗人在什么地方才用“木”字呢①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②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③要是那样,就成了万应锭了④(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对下列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中国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的语言如此丰富多彩,这只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
A.“这”前的句子是个复杂单句,这个句子的主语是“中国古代诗人们”。
B.“中国古代诗歌”属兼语成分。
C.“这只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是个插说成分。
D.这个长句是个复句,“这”前是一层,后面是一层。
6.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庄、庾信、吴均都是南北朝诗人。
B.沈佺期、杜甫的诗中都用到过“木叶”这一概念。
C.屈原《九歌》中的“木叶”影响了历代诗人,他们从“木叶”这一意象中受到了许多启发,如曹植《美女篇》中的“落叶何翩翩”。
D.“木叶”与“树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在艺术形象的领域,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
二、阅读部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7.选文中出现了几个用木叶的作家亦或诗人,请再找几个他们的名句。


8.选段中说屈原开创了使用木叶的先河,有关屈原你是如何评价的?


9.诗人为何如此钟爱使用木叶二字,你能理解吗?


10.文段是全文说木叶的首段,作者这样安排用意何在?


能力提高篇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________。
(2)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________的形象。
(3)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________,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
A.启示  钟爱  奥秘       B.启发  钟爱  奥妙
C.启发  喜爱  奥秘       D.启示  喜爱  奥妙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惟其因为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木叶”与“树叶”有了这么大的差别。
B.姚雪垠同志的宏伟创作计划及其老当益壮、埋头苦干的精神,使与会者无不受到教育和鼓舞。
C.在对这些问题作了一定分析之后,从而思考深层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D.宁可将可写长篇的材料缩成短篇,决不可将短篇的材料拉成长篇。
3.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
B.有时书中的人物命运,引起我的沉思和联想,凝视着窗外神秘的夜空,不免出神入化。
C.这篇文章内容浅显,未必有什么值得大家反复推敲的微言大义。
D.中学生对一些字词的理解常常自以为确凿无误,一经老师点拨,方知大谬不然。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4—7题。
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千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的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中的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也不同于:“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注](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黄叶,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虽然是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飘零之意;而且它的黄色由于雨的湿润,也显然是变得太黄了。“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日暮风吹,叶落依枝。”(吴均《青溪小姑歌》恰足以说明这“叶”的缠绵的一面。然则“木叶”与“落木”又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它乃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深情的美丽的形象。这却又正是那《九歌》中湘夫人的性格形象。注:以下四句诗是: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身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4.“‘木’在形象上的第三个艺术特征”一句中的“艺术特征”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5.分条简述“木”的更为普遍的暗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试对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的四句诗作一点鉴赏。(不多于1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所表达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检测篇
一、基础部分(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征戍(shù)   橘颂(jú)    招徕(lái)    萧萧落木(sù)
B.涔(cén)阳   无妨(fǎnɡ)  陇首(lǒnɡ)   得鱼忘筌(quán)
C.寒砧(zhēn)  桅杆(wéi)   漂泊(pō)     秋风袅袅(niǎo)
D.疏朗(shū)   窸窣(xī)   迢远(tiáo)   灼灼其华(zhuó)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力能扛鼎    垂手可得   俗不可奈   漠不关心
B.食不厌精    突如奇来   混为一团   天花乱坠
C.举止安详    方枘圆凿   飞黄腾达   火烧眉睫
D.好景不长    毫无二致   捍然不顾   同仇敌忾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科学家发现,用某些细菌产生的蛋白质作的模板,能将纳米微粒_________成秩序井然的结构。
②奥委会的规模和成本必须压缩,以便这场全球最重要的体育盛会能_________健康发展下去。
③朝鲜半岛南北卓有成效的互访,促进了双方关系的_________,进而走向合作。
A.组建           继续           和解
B.组装           继续           缓和
C.组建           持续           缓和
D.组装           持续           缓和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些人的科学见解,远远超出同时代的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洞若观火。
B.英国选手接连刷新世界纪录,使一向独霸短跑比赛的美国人黯然失色。
C.中央电视台的“开心一刻”栏目,确实办得妙趣横生,每当我陶醉其中时,就真有点乐不思蜀。
D.千姿万态、造型各异的紫砂壶,圆无一相,方非一式,真是出神入化。
5.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华航电子有限公司,以人为本利用各种渠道培养和提高在职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B.如果国家有计划地多生产这类配件,就可以省下许多外汇用以进口国内暂时还不能生产的仪器。
C.“神舟”号飞船发射成功,谁能否认中国没有进入国际载人航天技术领域的能力?
D.与传统艺术不同,现代书法艺术追求的是视觉艺术性,更注重以造型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和个性。
6.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个句子是(      )
文学成为记录文化的有效工具是从意音文字开始的。美索不达米亚的钉头字、埃及的圣书字、中美洲的玛雅字、中国的汉字等是意音文字。              。现在,绝大部分著名的意音文字都成为历史陈迹了,只有汉字,作为意音文字在今天的世界上巍然独立。
A.它们在各自的地区留下了早期文化的灿烂记录
B.它们辉煌了很长一段时间,大都已经销声匿迹
C.使用这些文字的地区都是人类早期文化的发源地
D.意音文字后来被具有音节特点的拼音文字取代了

参考答案:
基础训练篇
一、1.D  2.A  3.B  4.A  5.C  6.B
二、7.略  
8.略
9.受前人影响而且木叶两字在诗人的运用中很多也符合诗歌求新含蓄的风格。
10.引起下文,让读者有兴趣读下去。

能力提高篇
1.B
2.D 
3.B
4.“木”具有暗示性
5.①暗示清秋气息  ②暗示诗人情感  ③暗示人物性格形象
6.①“雨中黄叶树”既是比喻又是衬托,借以表现作者年事已高,晚景凄凉的景况。
②通过凄凉孤苦的处境,反衬外弟来访带来的极大慰藉,从而体现一个“喜”字。
7.古代诗歌中的木叶具有极其丰富的暗示性。

课后检测篇
1. D
2.C
3. B
4. C
5. B
6. A (122.240.211.65)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3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检测试题』  下一个『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3单元作文《三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测试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