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3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同步练习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3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同步练习(高二必修五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咬文嚼字》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凝炼涵义玩索自鸣得意B.惊讶见解简洁斐然成章C.烟榻游离滥调悬梁刺骨D.莫测引诱含糊功亏一篑2.“雪藏”是近年来产生的新词根据它在下列各句中的意思,分别用一个词语置换。(1)某歌星多年前因直言而“得罪”公司经纪人,从此被公司雪藏,不知双
试题预览
《咬文嚼字》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凝炼     涵义     玩索    自鸣得意
B.惊讶     见解     简洁    斐然成章
C.烟榻     游离     滥调    悬梁刺骨
D.莫测     引诱     含糊    功亏一 篑
2.“雪藏”是近年来产生的新词根据它在下列各句中的意思,分别用一个词语置换。
(1)某歌星多年前因直言而“得罪”公司经纪人,从此被公司雪藏,不知双方何时才能握手言和。
(2)为确保最后一场小组赛能尽遣精锐上场,该队正在考虑明日与法国队交手时雪藏部分主力。
(3)这个原先颇有一定知名度的乡镇企业,在雪藏了五六年之后,一举跻身“中国百强企业”之列。

源:Z§xx§k.Com]
3.下面是朱光潜《诗论》中的一段文字。请用一句话概括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不超过15字。
自钟嵘推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一般人都着重渊明的隐逸一方面;自颜真卿做诗表白渊明眷恋晋室的心迹以后,一般人又看重渊明的忠贞一方面。渊明是隐士,却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孤高自赏、不食人间烟火气,像《红楼梦》里妙玉性格的那种隐士;渊明是忠臣,却也不是他自己所景仰的荆轲、张良那种忠臣。渊明还有极实际极平常的一方面,他处处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回顾
4.用咬文嚼字这一标准,对下列几个炼字炼意的例子,学着朱光潜先生的做法,咬一番,嚼一番,咬出感情,嚼出味道来。
(1)春风又“到”江南岸春风又“绿”江南岸
(2)红杏枝头春意“闹” 红杏枝头春意“浓”
(3)“眼”看朋辈成新鬼 “忍”看朋辈成新鬼
(4)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①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注释】①候馆:接待宾客的馆舍。
5.俞陛云在《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中评价此词说:“唐宋人诗词中,送别怀人者,或从居者着想,或从行者着想,能言情婉絷,便称佳构。此词则两面兼写。” 请结合内容分析此词如何两面兼写。
6.古人写诗讲求“炼字炼意”: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全出,叫炼字;使思想出众,句意警人,叫炼意。请在词中分别选出一个炼字和炼意的例子,并简要分析其炼字与炼意的妙处。
(二)阅读《咬文嚼字》完成下面题目。
7.下面不属于“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比“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更有味原因的一项是(    )
A.“你这什么”是坚决的判断,而且省略去了必须有的附带语,语气更强。
B.“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是惊叹语,表达着对宋玉的极端憎恶,情感更强。
C.“你是什么”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纵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上见出。
D.“你是什么”并不只是单纯的叙述,也并非如郭沫若所说“没有更多的含意”。
8.下面对“咬文嚼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咬文嚼字”的涵义通常不很好,因为它在很多时候是一个坏习惯。
B.“咬文嚼字”是在阅读和写作时必须有的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C .“咬文嚼字”是调整文字所表现的思 想和情感,而非斟酌文字的分量。
D.“咬文嚼字”是对文字的细心玩索,它需要对文字有一定的敏感。
9.下面不是 用来表明“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的一项是(   )
A.更动文字的同时就更动了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诗文的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B.为了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今人借传为美谈的“推敲”来代替它要表达的意思。
C.“推”字表明寺里只有一个和尚,足以显出寺里的冷寂,也可表现和尚的胸襟气度。
D.韩愈对“推敲”的修改未必妥当,因为他未必知道贾岛当时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意境。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当语言死亡时
陈赛
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濒危语言图谱》,全世界有7000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语言将在本世纪消亡,80%~90%则在未来的200年灭绝。相比之下,动植物的灭绝速度要慢得多。
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而且 悄无声息。
中国虽然不在语言濒危的热点地带,但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的黄成龙博士介绍说,中国有129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活力都很低,至少二三十种语言处于濒危状态,比如云南的阿奴语、东北的赫哲语、新疆的塔塔语、甘肃的裕固语 、中部的土家语等。
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代际的传承,而不在于人数。小的语言可以很有活力,大的语言也可以很脆弱。比如中国有1000万满族人,但能说满语的人如今只剩下100多人,随着最后一批会说满语的老人的死去,满语将彻底死亡。也许它的书面语言还会继续存在,但没有了代际的传承,它只是一个无意义的空壳。
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说:“想象一下,如果无缘无故的,鲸要灭绝了,或者金字塔要倒塌了,亚马孙森林被砍伐,人们会非常气愤,并且想尽办法去阻止,因为那些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是肉眼可见的。语言是更加古老、复杂精细的人类财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结构独特的思想世界,反映了一种独特的人类存在方式。每种语言都有无限的表达可能性,无限的搭配可能性,它们的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以精妙的结构组合起来,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更伟大。”
语言的死亡通常有两种方式:第一,说这种语言的人消失了;第二,说这种语言的人放弃了自己的母语,转而使用另一种语言。过去200年间,殖民主义是最大的破坏者,欧洲殖民者在澳大利亚消灭了150多种土著语言,在北美扫荡了300多种土著语言;现在则是全球化,经济和社会的压力逼迫人们从村庄搬到城市,他们的母语时时处在强势语言的压制之下。
在谈到语言的优劣问题时,哈里森说:“没有一种语言能垄断人类的所有表达。任何一个学过两种语言的人都知道,两种语言之间,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可翻译的,某些概念,某些关于世界的思考方式,在翻译的过程中,你会感到一种沟壑,或者遗失。”
根据他的统计,世界80%的人口讲83种主要语言,剩下的6000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记载,没有字典,没有书,你在任何图书馆或者数据库里都找不到它们的资料。一切信息只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因此尤其脆弱。当我们失去一种语言,同时也失去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若干个世纪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海洋生物、医学、植物、历史、神话、音乐,以及种种日常事务的知识和思考,哈里森教授把这些统称为“人类知识库”。
过去500年的时间里,玻利维亚的kallawaya土著将数千种药用植物的知识内嵌在一种神秘的语言中,只能由父子之间代代相传。
这些知识难道不能被翻译成英文,融汇到一个单一语言的知识库里吗?
“当然可以,但语言是一种结构化的信息组织形式。语言就像树一样,当人们转移到另一种语言时,原先那棵树的结构就塌了。”
人类学家玛格丽塔•米德,在去世之前谈到她对于这个世界最大的忧虑:“我们的世界将被冲击成同一的、没有任何色彩的地方。人类的全部想象可能要被囚禁在单一的智力和精神形态里。”或许,语言的死亡,最可怕的不在于损失多少历史、文化或者物种的知识,而是我们在某一个早晨醒来时,甚至不记得这个世界曾经有过不一样的可能性。
(摘自2010年第2期《读者》)
10.下列有关“语言濒危”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濒危语言图谱》,语言的灭绝速度,比动植物的灭绝速度还要快得多。
B.目前,语言的消亡速度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每两个星期之后就至少有一种语言会悄无声息地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C.中国的129种语言中,有一半以上的语言活力很低,有超过二十种的语言处于濒危状态,云南的阿奴语、新疆的塔塔语就在其列。
D.说某种语言的人日益减少,或者说某种语言的人大都开始放弃自己的母语,转而使用另一种语言,这都是某种语言濒危的信号。
11.下列与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相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根据哈里森教授的统计,世界80%的人口讲83种主要语言,其余的6000多种语言的信息只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十分脆弱。
B.哈里森教授在谈到语言的优劣问题时认为,只有学过两种语言的人才会知道,两种语言之间,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可翻译的。
C.一种语言中包含的若干个世纪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海洋生物、医学、植物、历史、神话、音乐, 以及种种日常事务的知识和思考,被哈里森教授统称为“人类知识库”。
D.哈里森教授认为,语言也是人类的财富,每一种语言的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以精妙的结构组合起来,都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更伟大。
12.下列对原文内容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旦失去了代际的传承,一种语言的书面语言即使还会继续存在,但其实它已经变成一个毫无意义的空壳了。
B.考察一种语言的生命力,考察这种语言在代际传承方面的状况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则是考察说这种语言的人口总量。
C.人类学家玛格丽塔•米德曾谈到她对当今世界最大的忧虑,就是我们的世界已经被冲击成同一的、没有任何色彩的地方了。
D.其实,对于人类而言,只要人们不忘记这个世界曾经有过的不一样,那么,无论损失多少历史、文化或者物种都不可怕。



参考答案:
1.D
2.搁置不用  有意隐瞒   隐没无闻[来
3.(陶渊明是)最近人情的隐士与忠臣。
4.(1)“绿”字较之“到”,写活了江南的勃勃生机,又流露出喜悦兴奋的心情。
(2) 刘公勇在词话里称“一闹字卓绝千古”。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红,其红之浓,且将无“声”的景象附着了有“声”的意味。它准确、鲜明、生动,带有动态地刻画春天的蓬勃生机,并把作者对春天这样一个万物萌发,生机盎然的季节的到来的欣喜用一个“闹”字表达了出来。作者的感情态度尽含于一个闹字之中。
(3)“眼看”有冷眼旁观之意,少了“忍看”一词中“强忍着”的悲愤意味。
(4)“一枝”乃画龙点睛之词,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 开,更显此梅不同寻常,写出了诗人因突然发现这奇丽的景象而产生的惊喜之情。
5.全词在构思上采取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上阕写“行者” 离愁,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写“居者”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情景。
6.①“候馆梅 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可谓炼字精品,既写出了时令特点,又把满眼春光写得凄楚动人。②“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③“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用叠字渲染出女性居者对男性行者的思念之深,离愁无限;④“平芜近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用对比、衬托手法,写出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将情景融为一体。
7.D  8.C  9.B  10.B  11.B  12.A (122.240.211.65)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3单元第9课《说“木叶”》检测试题』  下一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3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检测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