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3单元第9课《说“木叶”》检测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3单元第9课《说“木叶”》检测试题(高二必修五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说木叶》测试试题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征戍(shù)橘颂(jú)招徕(lái)萧萧落木(sù) B.涔阳(cén)无妨(fǎnɡ)陇首(lǒnɡ)得鱼忘筌(quán) C.寒砧(zhēn)桅杆(wéi)漂泊(pō)秋风袅袅(niǎo) D.疏朗(shū)窸窣(xī)迢远(tiáo)灼灼其华(zh
试题预览
  《说木叶》测试试题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征戍(shù)      橘颂(jú)    招徕(lái)  萧萧落木(sù)
B.涔阳(cén)      无妨(fǎnɡ)  陇首(lǒnɡ) 得鱼忘筌(quán)
C.寒砧(zhēn)     桅杆(wéi)   漂泊(pō)   秋风袅袅(niǎo)
D.疏朗(shū)       窸窣(xī)   迢远(tiáo)  灼灼其华(zhuó)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饱满    褐色    干躁    思维
B.概念        桅杆         门栓       来历
C.疏郎        漂泊         迢远       绵密
D.繁茂        飘零         辨论       缠绵
3.下列横线上所填的一组关联词语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木”         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         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        “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          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A.不但  而且  至于  而且
B.如果  就    关于  或者
C.不但  而且  那么  或者
D.如果  那么  至于  甚至
4.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时常说到乡愁,什么是乡愁?乡愁是我们的百姓对生养自己的故土故乡刻骨铭心的情感与爱恋,是家园真正的精神价值。
B.企业的发展需要通才,所谓通才不是指万金油或叫作万应锭式的人,而是指能在技术研发、成本核算、外交沟通等方面都能挑大梁的人才。
C.无数案例告诉我们,防止电话诈骗,最有效的方法是对陌生电话的求救、告急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就可避免落于言筌。
D.说“木叶”不说“树叶”,决非古人标新立异,“木叶”作为意象而言,蕴含着更多的意味,包含着更多的情感,更能体现其艺术特征。
5.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________。
(2)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________的形象。
(3)自从 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________,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
A.启示  钟爱  奥秘               B.启发  钟爱  奥妙
C.启发  喜爱  奥秘               D.启示  喜爱  奥妙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 全问题。中国多年来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实现了粮食供应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②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③使粮食产量不断攀升
④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
⑤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耕细作
⑥在上个世纪末突破5亿吨大关
A.④⑥②⑤③①
B.④⑤③⑥①②
C. ⑤①⑥④③②
D.⑤④③⑥②①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渡河①北
王 褒②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常山③临代郡④,亭障⑤绕黄河。
心悲异方乐⑥,肠断陇头歌。
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
【注】①河:指黄河。②王褒(513-576),字子渊,南北朝诗人、书法家。梁元帝时任吏部尚书、左仆射。江陵沦陷后入西魏,被扣留不复南返。这首诗是王褒渡河北上所写。③常山:郡名。治所在今河北省石家庄地区正定县,辖境至唐县。④代郡:汉代北部边郡,今河北省蔚县东北和山西省东北部。⑤亭障:当时修筑的军事防御工事。⑥乐:音乐。
7.第一联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8.联系全诗分析三、四联表达了哪些情感?
答:

三、阅读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回答后面的各题。
青与绿
林庚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草与柳在古代诗词中一直经常这样地同时并见,要说明其间的缘故,根本上还是因为都涉及春天。“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柳树是代表着春风的,而草则又与春天共其命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春回大地的信息,首先就体现在草与柳的变化上。“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只是那么一星星若有若无的草的痕迹,便宣告了春天的来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柳枝上刚萌发出点点的细叶,料峭的春风便已来到了人间。这个细叶,诗词中又称为“柳眼”,仿佛在说碧玉妆成的是柳树,忽然从睡梦中一觉醒来,睁开了眼睛,同时也就是春天的开始了。所谓“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草透出了绿意,柳睁开了眼睛,这是多么富于生意的绿色世界啊。
世界是绿色的,可是诗人却爱说“青青河畔草”,“青青夹御河”,“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柳色新”自是嫩绿色,所谓“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可是却非说“青青”不可。春天叫做青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而春游也叫做踏青,却不说踏绿。春天唤做青阳,春神名曰青帝,少年称为青年,那么到底是谁代表着春天呢?
绿与青原是相近的颜色,所以春天又称碧落、碧空,碧也就是绿。绿草可以称为青草,绿柳却不能称为青柳,但是“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却又正是好诗。“春晚绿野秀”,这绿野却很少称之为青野。大概由于绿指的是具体的现实的世界,而青则仿佛带有某种概括性的深远意义。绿原是一种谐和的色调,在万紫千红的春天,绿乃是多样统一的典范。而青则更为单纯,凝净,清醒,永久,松树因此就都称为青松。所谓青山绿水,何尝不正是两种性格的说明呢?这里或者会给我们带来一点生活中的启发吗?谁不愿意青山不改、青春常在呢?但这只是一种理想,从现实到理想,从具体性到概括性,本来是绿的却说成是青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青青。
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草与柳在古代诗词中经常同时并见,根本上还是因为都涉及了春天。
B.“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说明春的信息首先体现为草与柳的变化。
C.诗中的“细叶”之所以又被称为“柳眼”,因为它是春天到来的先兆。
D.春游也叫做踏青,却不说踏绿,因为绿是具有多样统一性的谐和色调。
10.从原文看,下列有关“青与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2单元作文二讴歌亲情 学习写得充实同步练习』  下一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3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同步练习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