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语文专题汇编试题:八 记叙文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中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18年中考语文专题汇编试题:八 记叙文(九年级总复习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4题。(19分)外婆的巫术秦文君⑴外婆每年天暖时住到我家来,一到天冷又搬回自己家,像候鸟似的。外婆看上去是个普通的老太太,很固执,不喜欢别人同她顶嘴,好像她到了哪儿,就是哪儿的一家之主。反正她一来我们家,妈妈的权威就少了许多,比如妈妈说好早上煎荷包蛋,可是外婆却说,小孩
试题预览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4题。(19分)
外婆的巫术
秦文君
⑴外婆每年天暖时住到我家来,一到天冷又搬回自己家,像候鸟似的。外婆看上去是个普通的老太太,很固执,不喜欢别人同她顶嘴,好像她到了哪儿,就是哪儿的一家之主。反正她一来我们家,妈妈的权威就少了许多,比如妈妈说好早上煎荷包蛋,可是外婆却说,小孩吃蒸蛋最消化,于是,大家都得一早上就稀里哗啦地喝蛋羹。
⑵我一向很爱妈妈,所以就常同外婆争论,说:“我只听妈妈的。”A外婆的话只在妈妈那儿管用,所以她很生气,说我像狗,只忠于妈妈,而不忠于更有道理的人。
⑶其实,我并不想同外婆闹翻,外婆是很厉害的,能通晓过去,预测将来,因为这些例子太多了,就使人相信她有巫术。
⑷最先发觉外婆有巫术的是我。
⑸一天,我正利用床架练平衡木,床架顶上的那半席之地窄窄的,生来就像是给人练技巧的,小燕说,要是能在两指宽的地方疾走如飞,下一步就可以练走钢丝做空中飞人。那时,外婆正坐在一边,用布盘一种复杂的琵琶纽,她瞥了我一眼,说:“一会你会摔破嘴巴的。”
⑹不出三分钟,我就从那“平衡木”上栽下来,嘴巴在床角那儿摔出了血;嘴唇肿得像猪嘴,成为世上唯一的一个夏天出门也戴口罩的人。
⑺第二天,嘴刚消肿,我就忙着当债主。小鸽上门来借钱,让我把零花钱拿出来交给他,我没同意。小鸽就说保证还,还付双倍的利息,借一块钱第二天可以还我两块。我当然动心了。他走后,我正盘算着那高额利息可以奢侈一番。不料,外婆说:“他是存心不还你钱。”
⑻后来那小鸽果然当了赖账的,让我破了点儿小财。可我却在那事之后,开始留意外婆,比方看她预测将来时有没有念一句咒语。
⑼最神的是,外婆从从容容地在家中坐着,却能知晓我白天去过沙坑,还知道我是用吃早点的钱买了个新发夹,总之,她像是一眼把我从头看透到脚。
⑽我很想学到外婆的那一手,哪怕学会一句咒语,当着小燕她们一念,等到显灵了,准保她们魂灵出窍。所以从那天起,我尽量不同外婆顶嘴,还很 殷勤地把别人送我的白手巾转送给她。秋天时,外婆要回自己家了,她说也想送我一样东西。我脱口而出,说:“那就教我一句咒语吧!”
⑾B外婆听懂我话后非常生气,可是我最失望的还是那句话:“我不是巫婆,是凭经验的。”要知道,当时我多盼望家里有巫婆啊!
 (选自《读者•乡土人文版》)

20、作者通过哪几件事情认定外婆有巫术?请简要概括。(3分)
                                                                                
                                                                                  
21、第⑵段和第⑾段画线句都提到了外婆“生气”,这两处的含义相同吗?为什么?(4分)
                                                                                 
                                                                                 22、根据具体要求赏析下面句子。(4分)
 (1)那时,外婆正坐在一边,用布盘一种复杂的琵琶纽,她瞥了我一眼,说:“一会你会摔破嘴巴的。”(品味句中“瞥”的精妙之处。)(2分)
                                                                                       
 (2)不出三分钟,我就从那“平衡木”上栽下来,嘴巴在床角那儿摔出了血;嘴唇肿得像猪嘴,成为世上唯一的一个夏天出门也戴口罩的人。(从修辞的角度赏析)(2分) 
                                                                                 
23、俗话说“童言无忌”,请从文章中找出两处这样的内容,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24、阅读下面一则写外婆的选文片段,试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比较分析与本文的异同。(4分)
链接片段:记忆中,每次缝衣,外婆都要先洗手,把自己的衣服穿得整整齐齐,身子也尽量坐得端正。外婆总是坐在光线敞亮的地方做针线活。她特别喜欢坐在院场里,在高高的天空下面做小小的衣服,外婆的神情显得朴素、虔诚,而且有几分庄严。 
在我的童年,穿新衣是盛大的节日,只有在春节、生日的时候,才有可能穿一件新衣。旧衣服、补丁衣服是我们日常的服装。我们穿著打满补丁的衣服也不感到委屈,这一方面是因为人们都过著打补丁的日子,另一方面,是因为外婆在为我们补衣的时候,精心搭配着每一个补丁的颜色和形状,她把补丁衣服做成了好看的艺 术品。 
现在回想起来,在那些打满补丁的岁月里,外婆依然坚持着她朴素的美学,她以她心目中的“样式”缝补着生活。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19分)
爱,从来不卑微
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为生命的某些问题所困扰,譬如关于人生价值,关于人间真情,等等。心灵的空间里满是楼宇隔绝起来的如壁的冷漠,使我因为这个年龄而丰盈起来的心像一株水仙在沙漠里渐渐枯竭。   
一个午后,校园里播放着一首不知名的美国歌曲,我和几个同学站在一栋楼房的角落里聊天,面前的桌子上,摆着为灾区孩子们募捐的纸箱。为了引起过往行人的注意,我们把一组放大的黑白照片贴在一块长幅的红布上,照片上的那些孩子坐在用帐篷搭起的教室里,纯真而渴求的目光齐齐地望着前方。  
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学校西三食堂前的路旁,放着几只超负荷的垃圾箱,我每次拎着饭盒掩鼻而过时,总看到一个老头正专注地用铲子或手翻腾着什么。久而久之,便带着很强的不屑,眼熟了这个蓄着半撮白胡子的可怜的老头。  
我没有在意这个拾垃圾老头的到来。他佝偻着身子吃力地背着脏兮兮的尼龙袋从我面前走过时,忽然停下来,在那幅红布面前站定,眯着眼仔细地瞧着那组照片,很久才从一张移向另一张。我不禁哑然失笑,一旁的伟子拽拽我:“小心点,别不留神让他把捐赠的衣服当垃圾收跑了!”  
我笑笑,低头清理那些或大或小、或新或旧的捐款。突然感觉眼前有什么东西在晃动,我吃惊地抬起头,老头不知何时已来到了我的面前,一只枯黑得像老松树皮的手抖抖地递过来拾元钱。  
我惊讶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回过神时,他已把钱放到了桌上,摆摆手,像完成了一个伟大使命似的微昂着头离开了……  
我仍呆呆地站着,望着他佝偻着远去的背影,一股莫名的敬意从心底缓缓流过。这个曾在我眼中渺小而卑微的生命,以它朴实的力量深深震撼了我。  
在真情有些消瘦的年代里,这位或许因为贫穷而被人们淡忘了的老人,却用生命里那条流淌着朴实的爱的血脉,尽了许多人冷漠地认为是义务的一点责任。 
心中种种命题忽然有了答案——在我们只知用华丽的文字呼喊爱渐迷失的时候,又有多少真正宝贵的东西被自己不屑地丢掉。老人弓腰拾起的,难道仅仅是我们丢弃的垃圾吗? 
17.品读文中划线的句子,回答:(4分)  
(1)句中“消瘦”一词的含义是:                                     
(2)为什么说老人的生命里流淌着的是“朴实的爱的血脉”? 
                                                                      
18.文章开头说“我一直为生命的某些问题所困扰”,结尾又说“心中种种命题有了答案”。请问“我”为什么而“困扰”?“我”找到了什么“答案”?(4分)  
                                                                     
19.文章前面多次写“我”对拾垃圾老头的“不屑”,后面却说“我”对老头的行为感到“惊讶”、“震撼”,并产生了“敬意”。作者为什么这样写?(3分)
                                                                      
20.老人的善举让“我”产生了“莫名的敬意”,甚至在他远去之后“我”仍然“呆呆地站着”。如果你是文中的“我”,此时,你最想对老人说什么?(4分)
                                                                      
21.有人常常抱怨这个世道的势利和冷漠,但人性的光辉却在汶川大地震中熠熠闪耀,每时每刻都有令人感动的爱心故事发生。请结合链接材料,说说你对“爱,从来不卑微”的理解。(4分)  
【链接】材料一:报道称:企业家们一掷千金,出资亿元,为灾区孩子建“震不垮的学校”;明星大腕成龙、李连杰慷慨解囊,捐赠千万,并亲赴灾区慰问受灾群众。   
材料二:爱心传递中的感人画面:一位残疾姑娘坐在轮椅上高举善款投向捐款箱;一个头发花白的乞丐将讨来的零钞换成大票捐给灾区。  
                                                                       
**(三)阅读文章,完成19—22题。(18分)
那缕炊烟
①炊烟是乡村的密码,与城市无关。
②古老宁静的乡村,是一段没有结尾的故事。而炊烟的飘起,无疑就是这段故事的修饰词,让故事的意境,如此悠远而美丽,令人沉醉。
③小时候,我听过邓丽君的《又见炊烟》,有百听不厌的感觉。念书后,我读过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也是情有独钟。到现在,我就是听着周杰伦不咸不淡的《青花瓷》。他口齿不清地唱出:“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我竟也有某种莫名的感动。
④那一缕缕飘起的炊烟,带给了我思绪的恬然和情感的慰藉。那一处烟雾朦胧的村落,还给了我水墨画一样的美感。曾几何时,当缕缕炊烟升起时,我的心便迷醉了。那一刻,老围屋愈发苍老,连闹腾的麻雀也安静了。柴草燃烧后的清香与饭菜散发的香气,混杂在一起,灌满了村落。我的生命中,早就镌刻下了一幅淡墨的风情图。这样的画卷,时不时就出现在我的梦里,也缭绕在我的笔端。
⑤我离家多年,还是忘不了故乡的炊烟。我知道,那不仅仅是飘于空中的一缕轻烟,更是一种无法淡忘的乡恋。
⑥从我记事时起,乡村的早晨都是被炊烟唤醒的。母亲做好了早饭后叫我们起床,便匆匆出工去。我们趁热吃了早餐,就该上学了。傍晚放学后,稍大点的孩子要回家做饭,炊烟又按时飘起。炊烟缭绕中,母鸡要归笼,水牛要回栏,母亲喊着顽童回家吃晚饭。
⑦炊烟是乡村的调色板,风来弯弯腰,雨来隐隐身。有了炊烟的点缀,村落多了一份生机,增了一份妩媚,添了一份淡雅。乡村从此不再单调。
⑧炊烟是乡村的作息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就是依据炊烟而行事的。炊烟既是出工收工的哨子,也是上学放学的钟声。乡村的幸福生活,莫过于有一日三次的炊烟袅袅。
⑨炊烟是维系亲情的温馨纽带。年少时,每每放学能远远看到自家屋顶飘着炊烟,知道母亲在做饭了,心里便有了踏实的感觉。离开乡村的游子,每每看到他乡的炊烟,也会想起自己的家乡,那个舍不去的村落。
⑩炊烟吹老了岁月,也吹老了我的心情。春去春又来,炊烟散又聚。每次在灶膛前看到火光照亮母亲的脸庞,皱纹在一道道增加。母亲的腰身变驼了,步履也变缓了,还有皱纹里深藏着的风霜与隐忍,让人心痛。或许,只有炊烟可以证明那些沧桑与变故。
⑾炊烟可以吹老了我的心情,可以吹老了母亲的颜容,但吹不老村庄的庄严。那一层散淡的炊烟,轻纱一样装饰着村庄,把平淡无奇的村庄打扮成了世外桃源。不管家乡是简陋的还是美丽的,从不因为外面的花花世界而自卑。每一个离开故土的游子,回望着老屋升起的炊烟,便会醉倒在醇厚的乡情里。
⑿在远离家乡的城市里,没有炊烟,也没有炊烟的芳香和亲切感。城市里只剩下冷漠和污浊的空气,让人找不到方向。许多时候,走在喧嚣的大街上,思绪无处安放。只有想起家乡,想起村落的炊烟,心头才会涌上一种妥帖的情愫。
⒀我得说,炊烟就是生长在乡村屋脊上的图腾树,牵引着游子的心。任凭时光荏苒、风吹雨打,炊烟也不会被折断,兀自顽强。“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一茬茬稻谷被收割,一代代乡亲在老去,只要炊烟未断,村庄便能生生不息。
19. 作者为什么离家多年,仍“忘不了故乡的炊烟”?(4分)
                                                                                
                                                                                
20. 文章以“那缕炊烟”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21.请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6分)
(1)我的生命中,早就镌刻下了一幅淡墨的风情图。这样的画卷,时不时就出现在我的梦里也缭绕在我的笔端。(3分)
                                                                              
                                                                                
(2)在远离家乡的城市里,没有炊烟,也没有炊烟的芳香和亲切感。城市里只剩下冷漠和污浊的空气,让人找不到方向。(3分)
                                                                                   
22.阅读本文,联系材料,比较文章与材料《枣核》结尾的异同之处。(4分)
   材料: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寄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萧乾《枣核》
                                                                                  
                                                                        **(四)阅读《掌心化雪》,完成18—23题。(20分)
掌心化雪
①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②她丑得名副其实,肤黑牙突,大嘴暴睛,神情怪异,好像还没发育好的类人猿,又像《西游记》里被孙悟空打死的那个鲇鱼怪。爸爸妈妈都不喜欢她,有了好吃的好玩的,也只给她漂亮的妹妹。她从来都生活在被忽略的角落。 
③在学校,丑女孩更是倍受歧视,坐在最后面,守着孤独的世界。有一回,班里最靓的女生和她在狭窄的走廊遇上,一脸鄙夷,小心翼翼地挨着墙走,生怕被她碰着,哪怕是衣角。丑女孩满怀愤懑,又无处诉说,回家躺在黑暗里咬牙切齿,酝酿复仇——她要买瓶硫酸,送给同班的靓女;甚至妹妹也要“变丑”,逼着父母学会一视同仁。
④不是没有犹豫。她一直善良,碰见走失的猫狗都会照顾。于是,她蒙着纱巾,遮盖住丑陋的面孔,去见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老师。哪怕对方有丁点厌恶,都足以把她推下悬崖。 
⑤老师眼神明净,声音柔和,鼓励她解下纱巾。她踌躇地照做了。老师微笑着起身,走过来,轻轻拥抱住她。那一刻,陌生温暖的怀抱,化解了她身上的戾气,让她莫名落泪。从此,丑女孩一改阴郁仇视的眼神,微笑的她最终被父母、同学接受。 
⑥只需一个拥抱,就能改变一个人的一个小时,一天、一个月,乃至一生。
⑦平凡如我们,都需要这样的爱,相互鼓舞慰藉。
⑧记得有一次,我去医院看眼睛,被点了药水之后,刚才熟悉的世界陡然陷入黑暗。身外一片人声扰攘,脚步杂乱,我却战战兢兢不敢举步,恍惚只觉面前横亘万丈深渊。幸好有只手伸过来,轻轻把我送到长椅上坐定。这只陌生的手让我渐渐安心,心情坦然。 
⑨我的先生只是市井小人物,但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深入骨髓。他每月工资少得可怜,从不肯乱花一分钱,但是身上总是带着硬币,施与沿途乞讨的老人。有一天,我们结伴回家,他看到一位老人在秋风中双手抱膝,脑袋低垂到胸前,瑟瑟颤抖,马上掏出零钱,又拉着我走到附近一家小吃店,买了几个热包子,放到老人面前。他做这一切都很自然,并不骄矜自喜,反而觉得羞愧,羞愧自己能力不够,无法盖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⑩这个世界流行的是强者和超人,渺小如蝼蚁、脆弱似玻璃的小人物,更需要洞察幽微的眼睛,需要有力的手,带他们走出窘境。假如你碰到黑暗里挣扎的人,请不要背过身去,伸出一只手,就能给对方一个春天,让一颗心慢慢复苏。即使对方并不知道你是谁,也会一直记得你掌心的温度。
○11不以善小而不为——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句轻轻的鼓励,都足以变成一个人心中的蜂飞蝶舞、水绿山蓝。因为现实如此冰冷坚硬,人心更要柔软,好比掌心化雪,滴滴晶莹。
17.作者在文中记叙了三则小故事,请分别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1)                                                                              
(2)                                                                                           
(3)                                                                                
18.结合上下文,发挥想象写一段话,模拟文中那位心理老师的口吻开导丑女孩。(3分)
心理老师对女孩说:                                                                 
                                                                                               
19.第⑨段中“我”的先生当时为什么“并不骄矜自喜,反而觉得羞愧”?(3分)
答:                                                                              
20.读完全文,谈谈你对题目“掌心化雪”的含义的理解。(4分)
                                                                                       
21.仿照下面例句,结合文中丑女的遭遇,以“不以恶小而为之”开头,写一句话。(3分)
例句:不以善小而不为——个温暖的眼神,一句轻轻的鼓励,都足以变成一个人心中的蜂飞蝶舞,水绿山蓝。
不以恶小而为之——                                                                       
22.本文有不少精彩语言值得品味,请摘录两句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并作简要的点评。(4分)
摘录:                                                                            
赏析: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2题。(17分)
粥里春秋
陆建华
刚刚懂事,读过几年私塾的父亲就一字一顿地教我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还多次让我跟着他高声朗诵《悯 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念是念了,也歌唱式地朗诵了,其实只是挂在嘴上而已。年龄稍大以后,特别是亲眼目睹了村民们为了粮食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才逐渐掂出这些格言和诗句的分量。
    三月播种。一家人随着东方的第一缕霞光早早起身,把冒出娇嫩芽尖的稻种,小心翼翼地均匀地撒在秧床上。
    四月插秧。辽阔的原野上,一方又一方的水田镜子般平整,倒映着蓝天白云,使人恍然觉得,那些身手矫健的插秧女是把碧绿的秧苗栽插在青天之上。
    五月,六月,七月。
    追肥,拔草,治虫。
    高温悄悄来了,村民们像照料子女一样侍候庄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庄稼长得好,就喜笑颜开,心满意足。天热闷人,他们说:“好!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终于,稻谷一天比一天饱满了,远远望去,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逐渐变得金光闪烁,气象万千。
    村民们不辞劳苦种植粮食的过程,使自幼在农村长大的我印象深刻,而村民们对粮食无比珍惜的情景,更是让我终身难忘!邻居房大伯,每当新谷登场,他最爱的是先煮一锅新米粥细细品尝。他喝粥时的陶醉神态,使人觉得,他喝的不是粥,而是人间难得一见的美食。更难忘的是,一碗粥喝罢,他要仔仔细细地把碗舔得千干净净,不留一丝粥液,那碗便如水洗过一般。
    第一次见房大伯舔碗,我很以为怪,回家告诉父亲,父亲神情庄重地说:“你记住,这就叫‘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此生见粥多矣!最难忘的是那个全民饥饿的年代,村民们被指示拆灶砸锅,全部到大食堂吃饭。那时家家断炊烟,户户无鸡鸣,食堂每天只供应两顿粥。分粥时,两名服务人员一人用大铁铲在一个大缸内不停地搅拌,让沉在缸底的少得可怜的米粒浮上来,另一人负责往满脸饥饿的村民碗里舀粥。说是粥,其实是稀汤,碗里的米粒屈指可数……但是,在饥饿面前,人与人之间却显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那时,我们大学生里多数男生到月底总要饿一两顿,甚至一两天。这时,早就留心的女同学会伸出援助之手:“呶,我这儿有吃不完的饭票,给你们……”面对桌上小小的一卷饭票,男生们推来让去:“我不饿!我不饿!”饭票往往被硬塞到最瘦弱的男生手里。其实,她们哪里是“吃不完”?他们哪里会“不饿”?这盘中粒粒,又岂止是普通的生活小事?
    我庆幸我的儿孙们赶上衣食无忧一天比一天幸福的时代。单就米粥来说,什么八宝粥、银耳绿豆粥、莲子荷叶粥等等,花样翻新,名目繁多。我仍然固执地要求我的儿孙们什么时候都不可忘记古训!儿孙们接受了我的意见,并付诸日常生活中。那一天,我见到正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儿,在饭桌上严肃地批评刚上小学的录女:“提醒你多少次了,你总是改不了到处丢饭粒的毛病!不是刚背过唐诗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我听后欣慰地笑了,笑着,笑着,却又不知怎的忽然间热泪盈眶……
   
19.对《悯农 》的内涵,作者有一个深入理解的过程。请用四字词语填空。(6分)
    刚刚懂事,           →年龄稍大,           →上大学时,           .
20.根据具体内容,按要求答题。(5分)
    (1)阅读第七段,展开想象,写出村民们笑笑之后会说的话。(2分)
天热闷人,他们说:“好!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说:“                                  
                                                    。”
   (2)第九段哪些细节表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3分)
                                                                      
                                                                      
21.下列对文章语言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三段“小心翼翼”写出村民劳作的仔细,“均匀”写出撒种动作的细致,二者各有侧重。
    B.第四段描写村民稻田插秧,仿佛“栽插在青天之上”,劳动的场景富有诗意,充满美感。
    C.第八段,邻居房大伯把碗舔得“如水洗过一般”,表现了他喝粥时专注而且陶醉的神态。
    D.第十段中孙儿“严肃地批评”孙女的那番话,简直就像一位长辈在教育晚辈,颇有童趣。
22.文章以“粥里春秋”为题,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4分)
                                                                                   
                                                                       **(六)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7-20题(18分)
最初的一滴水
        凌  鹰
 ①我在四十岁的时候,开始寻找自己的第一滴水。我再不找到那滴水,我就要干涸了。我知道这是一种很遥远的寻找,但我更知道这是我应该寻找的时候了。 
②这样的寻找,使我不能不想起我很喜爱的画家高更。他去塔希提,去离他的国家他的家园那么遥远的一个地方,是不是也是去寻找一滴水呢?他的那幅很吓人的名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我们是谁?》应该就是用他寻找到的那一滴水画出来的吧?一滴水的禅境到底有多深?一滴水通向我们心灵的距离到底有多远?站在高更这幅画面前,我的身体告诉自己,我一直就飘在一片无边的水里。这片无边的水里有我的一滴,也有你的一滴。我们的那一滴水都滴在一条河里,我们的那一滴水都混在了一起,混在一起就成了一条河流。  
③在早些年的南方乡村,我们会看到一些稻田,那些稻田一片一片的连在一起,或卡在某些山岭的角落里。还有一些千篇一律的树木和野花,一两条河流和几口鱼塘,一些麻雀和画眉,成群的鸡鸭和几声狗叫,土砖房子、木板房子和一两座老式火砖房子,屋顶上总是站着几只麻雀或者几株狗尾巴草,房子上空飘着一缕炊烟,那炊烟一直要飘到云里。如果是北方的乡村,就会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平原,看到平原里一大片一大片的麦子和玉米,看到低矮的土墙和一些山梁,看到一些白马、黑马、红马和一些骡子,看到一些杨树、白桦和树上的大鸟窝,看到大漠和西域,看到一种空旷和辽远。 
 ④我从故乡晓塘冲走出来之后,就无数次想过要回到自己的家园里去。以前,我总是坐着班车回去的。下了车,往那个长满了枣子树的村庄走近的时候,我总是不敢抬头挺胸地走进我的家园,总觉得自己的还乡缺少了一种依附在我的面部的光环,总觉得自己给家园带回去的,是我内心的一种暗淡。因为不能风风光光地回到我的故乡晓塘冲去,我只好把那种暗淡紧紧地关在心里,不让这种膨胀的虚荣像一只乡下麻雀一样到处乱飞。回到故乡,我当然是很温暖的,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上一个『四川省宜宾市中学二片区2018届九年级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下一个『2018年中考语文专题汇编试题:九 议论文、说明文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