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平遥2018年九月高三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2018年九月高三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平遥二中高三年级第二次质检语文试题说明:本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答案只能写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第1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环球科学》年度创新榜发布了,毫无悬念,华为又出现在本土企业创新榜中。在中国本土企业创新的闪耀群星中,华
试题预览
平遥二中高三年级第二次质检语文试题

说  明: 本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答案只能写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

第1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环球科学》年度创新榜发布了,毫无悬念,华为又出现在本土企业创新榜中。在中国本土企业创新的闪耀群星中,华为应该是最亮的那颗。过去一年,华为研发投入超过600亿元,排名全球第八。华为一家企业的研发投入就几乎占中国大陆地区所有企业研发总投入的5%,在国际专利申请量上,华为位居全球第二。与此相对应的是,华为2016年销售收入达5200亿元。华为崛起,获得了国际同行中“CEO杀手”称谓,个个为之侧目,不敢掉以轻心。
可是,华为感觉良好吗?肯定不是,我们看到领军人物任正非如履薄冰,对于华为创新的前景,任正非最经典的叙述是在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他在发言中这样说道:“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
那是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的一次隆重大会。任正非这样发言,格外引人注目。尤其是他还说道:“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华为已前进在迷航中。会后,任正非的“无人区”、“困境”、“迷航”等,都成了报道的热词,引起科技界热议。
严格说来,中国科技企业乃至整个科技界的创新,还远没有全面进入一骑绝尘、环顾左右不见对手的无人区。智能手机方面,华为前面还有苹果和三星;在芯片领域,华为还在紧追高通。但以中国科技发展的态势,中国科技在某些领域从跟随到进入领跑的情况,已经出现,将来会越来越多,最终形成常态。这个时候,任正非首先想到无人区里如何创新,就像当年在华为顺境中想到冬天一样,是未雨绸缪的前瞻性思考,也是中国科技工作者应有的思考。
从跟随到领跑,再到进入创新的无人区,应该有很大的不同。这个时候,需要的不仅是在别人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渐进性创新,更多是需要源头式创新和颠覆式创新。否则,随时有可能被别人重新超越。华为对此应该是清醒的,数字通信、互联网、手机、计算机芯片,这些华为公司今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技术,都不是华为发明,也不是中国人发明。所以,任正非们感到前途茫茫和危机是正常反应;如果感觉不到,那才是真正的危机。
怎么在无人区创新?怎么让中国不断涌现源泉头式创新和颠覆式创新?这可能是中国科技界今天和未来的重大课题。创新最关键的要素是人和环境。无人区创新,对人和环境的要求也应该高很多。想象一下在珠穆朗玛峰顶和宇宙深空探险的情况吧,那可能是无人区创新最形象逼真的场景。在那样的条件下,需要身体素质和勇气都超人的探险者。同样的,在无人区创新的科技人员,科学素质应该也不同于一般人,而且,同样需要勇气。无人区的创新环境,也可以用珠峰探险者和宇航员的装备来类比,只有在精心打造的特殊环境的保障下,他们才能在极端恶劣条件下生存与成功。同样,努力为在无人区创新的科技工作者营造一流环境作为保障,是必须的。
前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先生在谈到创新的环境时这样概括道: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遵循科学规律和维护科研规范;规范科学精神和学术民主;百折不回的奋斗精神和协调合作的团队精神。
周光召先生列举出的关于创新环境的诸多因素,应该是对无人区创新环境的最低要求。
还有一点不能不说,无人区创新,探索者常常处于任正非所说的“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三无状态,失败的风险大大增加,怎么对待可能的失败?任正非自己给出了答案: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未来的探索本来就没有“失败”这个名词。不完美的英雄,也是英雄。
对的。今天和未来在无人区奋斗的中国科技工作者,无论成败,他们都是英雄。
(选自《环球科学》陈宗周《无人区创新》有册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的是(   )(3分)
A.获得了国际同行“CEO杀手”称谓的华为,是中国本土企业创新群星中最亮的那颗。
B.华为在过去一年里研发投入几乎占中国大陆所有企业研发总投入的5%,所以在国际专利申请量上,华为位居全球第二。
C.无人区既是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也是创新的领跑区。
D.华为研发投入600亿元,销售收入达5200亿元,让同行巨头们个个侧目,不敢掉以轻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崛起的华为为例,运用例证、引证、喻证等多种方法,深入探讨企业的创新问题。
B.全文以华为耀眼的成绩开篇,引入华为的危机意识,接着论述了如何解决危机以及在此过程中应有的态度。 
C.创新不仅需要有科学素养和勇气超群的科技人员,更需要有保障的特殊环境。
D.文章以近一半文字,论述了创新所需要的条件。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遵循科学规律和维护科研规范等,是无人区创新环境的起码要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科技工作者未雨绸缪、高瞻性的思考,促使中国科技在某些领域已经出现从跟随进入领跑的情况。
B.源泉头式创新和颠覆式创新是全新的创新,而华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技术,都不是自主研发,所以任正非感到前途茫茫。
C.探索有可能失败,但在无人区奋斗的科技工作者,无论成败,都是英雄。
D.华为只有在精心打造的特殊环境的保障下,科技工作者才能在极端恶劣条件下生存与成功。科技工作者如果拥有探索者和宇航员的装备,就可以成功。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隧 道
符浩勇
铁路通了,火车叫了,筑路工又要转场了。王山忽然想到,应该去看看黄草崖。
黄草崖在西南边陲,山势陡峭,原本没有什么名气,却随着隧道开凿,扬名天下。
雨后的山野,一片朦胧;远方,如黛的群山,更显出深邃和险峻。
王山坐在轮椅上,支开推车人,面对黄草崖隧道里深深远去的铁轨,心海泛潮……
一年前,他作为工程技术专家率领勘探队查看地形,就发现此处地形结构复杂,打通隧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果不其然,在半年前深入掘进中,就遇上了钻挖隧道最忌讳的断层。由于石质偏软,漏水涌泥,各种凶险情况层出不穷。在一次高难度引爆软脆围岩时,他当仁不让,亲临现场操作,却被意外的塌方压残了双腿。
昨天,通车的庆典刚刚开过,洞口边,还残留着燃放鞭炮的纸屑以及装过鲜花的草篓。他听说,筑路工忘情地沉浸在成功的喜悦里,他们呐喊、欢呼、拥抱,汗珠和泪水在每个人的脸上流下,喜悦和哭声交织在一起,在空旷的大山里和蔚蓝的天空中回响……
忽然,一个小男孩童稚的声音冲进他的耳膜:“妈,那叔叔怎么坐那种车?”
“那是叔叔的腿不能走路。”
“他为什么不能走路?”
“叔叔的腿伤残了。”
“那是怎么伤的?”
不知什么时候,路边不远处泊了一辆色泽光亮的奔驰轿车。他循着传过来的声音转过身去,看见一位打扮时尚、颇具姿色的少妇正与一个瘦弱的小男孩比画着交谈。小男孩满脸稚气,阳光打在他脸上,像一个可爱的小天使。
“是为了山野里响起第一声火车穿行的笛声,是为了大山回响阳光一般灿烂的笑声,为了你还有你妈妈……就是凿挖隧道,引爆软脆围岩而伤残的……”王山在心里大声回答。
“那是叔叔小时候……不听他妈妈的话,像张阿姨家的小毛,乱闯马路,给车撞的——”少妇故作嗔怪地回答了小男孩的问话。
看见小男孩一脸的惊慌,王山的心一下子沉入了谷底。他在心里大声地叫冤:我没有不听妈妈的话,我没有乱闯过马路。
王山小时候生活在寂寞的大山里,家里十分穷苦,但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是他们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他之所以报考桥梁工程,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山里人的命运。
他的假腿不能使劲地跺地了,幸存的手攥成了一团。他向着少妇盯了一眼,少妇没有注意,挪到车边打电话去了。小男孩怯生生地走了过来,他这才松开了拳头。
小男孩问:“叔叔,你的腿不能走路?”
他没有回答,一脸茫然。
小男孩又问:“你的腿不是还好吗?”
他只轻轻一声:“那是假的。”
“小时候,你怎么不好好听妈妈的话呢?……”小男孩满脸遗憾。
他的鼻子一酸:“哦,不……”
“小圆,走,我们走……”少妇打完手机,向小男孩招手。
小男孩清朗地应了一声:“哎……”就蹦蹦跳跳地走了。
倏然,王山的双眸模糊了。
黑暗的隧道无言地伸向远方。洞口边,鞭炮响过了,留下的是碎纸屑;鲜花谢去了,遗落的是空空的草篓……
(选自2018年3期《小说选刊》,有改动)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选材巧妙,以小见大。通过生活中的一个小小误会,反映了当下社会的世态人情,举重若轻,发人深思。
B.面对小孩的询问,王山“没有回答,一脸茫然。”反映了王山此时内心痛苦万分,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并不是因生气而不愿理睬。
C.小说中“他听说他们呐喊、欢呼、拥抱”和接下来“他在心里大声’回答”,貌似平淡的叙述,其实是在为下文做必要的蓄势和铺垫。
D.小说情节曲折,环环相扣。犹如一出戏剧,尺水兴波,展现了“王山”和“少妇”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刻画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5.小说两次描写隧道洞口边的景象,请结合文本分别分析其作用。(6分)
6.你认为小说的主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企业离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增长5.4%” “社保基金累计结余比上年增长11.5%”……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6〉〉。
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于上世纪90年代建立,对之前参加工作的人员,其改革前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由此产生的隐性债务,已明确由国家承担制度转轨成本,财政补助就成为养老保险基金的重要来源,不能将其等同于“亏空”。从全国看,养老保险基金近年来一直是收大于支、结余持续增长。而我国不仅有数万亿元滚存结余基金,还有社会保障基金的战略储备以及巨大的政策调控空间。
当前,改革措施正密集推出:全民参保计划稳步推进;养老保险基金正式投资运营;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将于明年启动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可望调剂余缺,均衡地区之间的养老保险负担。这类聚焦矛盾、着眼长远的改革探索,相信在未来几年还会陆续启动,增强人们对制度的长远信心。
(摘编自人民日报《接力改革,为养老加上安全阀》)
材料二:
人口红利用来描述一些发展中地区在某个时期内生育率迅速下降,少儿和老年抚养负担相对较轻,而劳动力人口比例的上升使得国家的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利于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国“刘易斯拐点”的出现,人口红利的消失,意味着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即将到来和创造价值的劳动力减少,因此,养老问题的严重性和必要性浮出水面。2015—2020年,60岁以上老龄人口总数将从2亿上升至2.5亿,占比将由15%左右增加至17.17%。到203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3.71亿,占总人口的25.3%,2050年将达到4.83亿,占总人口的34.1%,届时每三个人当中就有一个老年人。从衡量老龄化社会负担指标——老年抚养比来看,老年抚养比加快增长,至2020年将上升至16.9%。而加入少年儿童抚养比的总抚养比指标到2030年将超过50%。数字说明劳动力的比例的迅速下降将严重加重未来社会负担,高效、专业的养老系统(产业)是解决老龄化社会带来沉重养老负担的唯一途径。
(摘编自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2016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材料三:
 
2005-2015年中国总抚养比、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情况
 
材料四:
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年金的给付条件一般与三种条件相联系:居住年限;年龄;投保年限。实行全民津贴的要求达到退休年龄和一定居住年限,如澳大利亚要求男65岁、女60岁,连续居住10年。丹麦要求达到67岁,居住期40年,本国公民。就业关联制度下的养老金与年龄和投保年限相联系。如,比利时要求男女在60—65岁退休,投保期男需达到45年,女需达到40年。法国规定60岁退休,投保期达到150个季度(即37.5年)。发达国家一般规定,退休后仍从事赢利性活动,且收入达到一定水平者,要减发养老金。如德国规定,63—65岁期间退休者每年工作不得超过2个月,每月收入不得超过480马克。美国规定,65岁前退休者年收入超过7080美元者,每2美元减发1美元的养老金;65—69岁者年收入超过9720美元,每3美元减发1美元养老金。
(摘编自上海经济研究《国外典型养老保险制度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全国各地近年来社保基金改革稳步推进,养老保险基金一直是收入大于支出,结余持续增长的。
B.我国将于明年启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有望借此均衡地区之间的养老保险负担。
C.儿童抚养比、总抚养比下降说明国家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社会负担较轻,有利于经济发展。
D.无论是年金还是就业关联制度下的养老金,各国都有制度和限制,领取年龄大都在60岁以上。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巨额的滚存结余基金、社会保障基金的战略储备以及巨大的政策调控空间可保证我国养老问题无虞。
B. 图表显示,近几年少儿抚养比虽缓慢上升但总体下降了许多,这降低了我国日益加重的社会人口负担。
C. 人口红利消失,意味着老龄化的到来,说明创造价值的劳动力减少,养老问题凸显出严重性和必要性。
D.在某些发达国家,退休后仍从事赢利性活动的,要根据收入的数目、按比例相应地减发其养老金的。
9.我国正在酝酿职工延迟退休政策。现在法定的退休年龄是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种并在这类岗位工作达到规定年限的职工,男性年满55周岁、女性年满45周岁退休。请根据上述四则材料,参与讨论我国正在酝酿的职工延迟退休政策是否有出台的必要。(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
范宁字武子。少笃学,多所通览。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故终温之世,兄弟无在列位者。时以浮虚相扇,儒雅日替,宁以为其源始于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于桀纣。乃著论日“王何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郑声之乱乐,利口之覆邦,信矣哉!”宁崇儒抑俗,率皆如此。温薨之后,始解褐为余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期年之后,风化大行。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征拜中书侍郎。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宁指斥朝士,直言无讳。王国宝,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刀相驱扇,因被疏隔。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采磬石,以供学用,改革旧制,不拘常宪。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读五经。又起学台,功用弥广。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豫章郡居此州之半。太守臣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所为狼藉。郡城先有六门,宁悉改作重楼,复更开二门,合前为八。私立下舍七所……愿出臣表下太常,议之礼典。”诏曰:“汉宣云:可与共治天下者,良二千石也!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以此抵罪。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会赦,免。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经学,终年不辍。年六十三,卒于家。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节选自《(晋书•范宁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 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B.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 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C.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 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D.初/宁以春秋谷粱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 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解褐”,义与“释褐”相同,指开始担任官职,“褐”是指粗布或粗布衣服。
B.“庠”“序”二者皆为古时候学校的名称,后来“庠”“序”连用,泛指学校。
C.“太常”,官名,秦称“奉常”,掌宗庙礼仪,汉取“尊大”意,改名为“太常”。
D.“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五部经典,加《论语》为“六经”。
12.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范宁崇尚儒学。范宁认为王弼、何晏二人的玄理之说导致儒学衰微、其罪孽超过了桀纣,于是专门写文章斥责他们。
B.范宁热心教育。范宁崇尚儒学、重视教化,任地方官职时都积极兴办学校,甚至还拿出自己的俸禄来资助求学之人。
C.范宁勤于治学。范宁在少年时期就专心于学问,博览群书,即使晚年免官闲居于丹阳,也仍然勤于经学,毫不松懈。
D.范宁正直无私。范宁敢于直言指斥朝臣的不端行为,对巴结会稽王司马道子的亲外甥王国宝也毫不留情地予以指斥。
3.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简丈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
②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4-15题.。
望夫石
【唐】刘禹锡①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望夫山
【宋】陈造
亭亭碧山椒,依约凝黛立。
何年荡子妇,登此望行役。
君行断音信,妾恨无终极。
坚诚不磨灭,化作山上石。
烟悲复云惨,仿佛见精魄。
野花徒自好,江月为谁白?
        亦知江南与江北,红楼无处无倾国。
        妻身为石良不惜,君心为石那可得?
【注】①诗人于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政治上备受打击和迫害,长流远州,思念京国的心情一直很迫切,此诗即借咏望夫石寄托这种情怀。②山椒:山顶。③荡子:外出不归的男子。④行役:出门在外,这里指外出的男子。⑤红楼:泛指华丽的楼房,多指富贵女子所居。⑥良:实在。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刘诗为七言绝句,全诗紧扣题目,通篇在“望”字上做文章;陈诗为古乐府诗,通过细致的外形描写与问答,深入揭示女子的苦痛心情。
B. 刘诗第三句,“几千载”突出苦恋之执着;末句“初望”出乎意外,又尽情入妙;“只似”“初望”,有力地表现了相思之情的真挚与深切。
C. 陈诗中,望夫女子自问自答,诉说自己的丈夫外出,音信断绝,自己抱恨无极,精诚不灭,而化成石头,接着又转入写景,渲染气氛。
D. 陈诗起首四句,不仅写出了眼前望夫石的外形,同时又将当年望夫女子的容貌与心情灌注入石像中,从而起到了既写人又写石的作用。
15. 两首诗在表现望夫女子的不幸时,运用的手法及作用有何不同?试简要说明。(6)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赤壁赋》结尾处主客对人生的感悟实现了共鸣;他们“          ”忘记了空间;“          ”忘记了时间。主客皆进入了“          ”这种不变者而得出的豁达超然之“乐境”
(2)《小石潭记》中写游鱼动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圣明之人更加圣明的原因是“___________”;而“今之众人”却“耻学于师”,所以更加愚笨。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7-19題。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    的迁徙盛举。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   。对于动物究竞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 ),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    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    的故事出现。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波澜壮阔 随波逐流 宵衣旰食引人入胜
B.声势浩大 随遇而安 宵衣旰食娓娓动听
C.波澜壮阔 随遇而安 全力以赴引人入胜
D.声势浩大 随波逐流 全力以赴妮媚动听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
B.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明方向。
C.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析方向。
D.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嗔觉和听觉等辨识方向。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迁徙的方向感已经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B.上一代已经遗传给了它们迁徙的方向感
C.它们己经从上一代遗传了迁徙的方向感
D.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20.下面一则文稿中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招聘启事
本校因发展需要,特面向全国各地招聘中学思维训练、阅读写作、英语、美术、书法全职教师五名。要求: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及相关学科教师资格证书,有2年以上学校或培训机构教学经验者优先。年薪15-20万左右C特别优秀者可网开一面),另加保险及其他福利。有兴趣的可将个人材料发送至163@163.com,并保证材料真实有效:否则取消应聘资格,一切后果由本人承担。欢迎致电垂询,联系电话:3456789。
智慧教育培训学校 
2018年6月28日

21. 下面是关于“我国大学生最想从事的五项工作”以及“最想工作的地方”的调查情况。请阅读下面的调查统计表,然后回答问题。(6分)
表一:我国大学生最想从事的五项工作
理想工作 企业管理者 公务员 医生 自己创业 法律工作者
比例 20% 1.3% 1.4% 52.8% 10.5%
表二:我国大学生最想工作的地方
理想工作地 所在地区的镇 所在地区的中心城市  国内大城市 所在地区的县 所在地区的村
比例 10.6% 30.4% 31.2% 2.8%  9%

(1)请综合表一、表二的信息,简要概括上述两个调查表反映的现象。(2分)
答:                                                                  
(2)针对上述两个调查表反映的现象,请分析其原因。(4分)
答: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迎来第三季总决赛,一位来自杭州的外卖小哥——雷海为,击败他的对手——来自北大的文学硕士彭敏,逆袭夺冠。雷海为的诗歌启蒙来自父亲,小时候,他的父亲会把古诗写出来,贴在厨房里,教他念。成为外卖小哥后,等餐间隙,其他人在看直播、打游戏的同时,雷海为还是拿着手机在背诗。夺冠后的雷海为依然在送外卖,他最近在看的一本书是《汉语语音史》。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触?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平遥二中高三年级第二次质检语文试题答案
一(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答案:1、C (A项“应该是最亮的那颗”。B强加因果。D偷换概念“华为崛起,个个为之侧目,不敢掉以轻心”。
2、C项是并列关系不是递进。
3、D是打比方的喻体,而不是实指。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15分)
答案:4.D (“小说情节曲折,环环相扣”错误,“王山”和“少妇”之间并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
5.第一处描写隧道洞口边的景象,表现了通车庆典的喜悦热闹,体现了王山为了隧道通车而残疾了双腿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处描写隧道洞口边的景象,重在表现庆典过后的寂寥残败,与前文形成一种对比,暗示出王山内心的落寞与悲哀。小说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空间。
6.小说反应了社会中人们对英雄人物缺少应有的尊重、理解和关爱,体现了英雄不被认可和理解的落寞与悲哀。(3分)依托文本进行分析(3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7.A(不是各地皆有节余,是整体节余。)
8. C.(A项这三项只是让我们增强信心,但并非“无虞”。 B项我国社会总抚养比并未降低,社会人口负担持续上升,并未降低;D项是要收入达到一定水平者才会减少养老金的发放。)
9.观点一:有必要。
我国正面临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养老基数大、劳动力比例下降(劳动力减少)的问题,社会养老负担沉重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浙江省台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练试题+语文』  下一个『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