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河津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9月份月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山西省河津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9月份月考语文试卷(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河津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三九月份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2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我国的家训文化最早产生于周代,之后陆续出现了班昭的《女诫》、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司马光的《家范》等家训代表著作。家训文化在团结族人、凝聚家庭
试题预览
河津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三九月份月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的家训文化最早产生于周代,之后陆续出现了班昭的《女诫》、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司马光的《家范》等家训代表著作。家训文化在团结族人、凝聚家庭氛围、形成良好家族风气等方面作用十分突出。古人一方面强调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向贤德之人学习;另一方面,也身体力行,将家风形成文字,使之能够代代相承。
家训文化绵延至今,已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训家风曾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当下,发掘家训文化的时代内涵、传承优秀家训的文化精神,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家训包含立德、修身、齐家、处世等方面的内容,兼及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传统家训文化的教育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家风重陶与个体自觉并举。传统家训一般流传于家族内部,是特定历史时期,某个家族的全体成员需要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家训代表着祖先对后人、族长对族人、长辈对幼辈在关于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方面的重要教诲和训示。全族成员都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践行家训,维护良好家风。
亲情感化与家规约束并用。“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思想,来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古代家训强调礼法并重,既有劝导性教育,更要加之以强制性的惩罚,以训诫没有遵循家规之人,从而维护家训的尊严。
榜样示范与言传身教并重。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家庭是子女的第一所学校。这与古人在教育方面讲求以身示范、身体力行来达到教育晚辈的目的是较为一致的。他们都是通过言传身教,营造正面而健康的家庭氛围,以期对晚辈的人格塑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风熏陶深深融入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之中,影响颇为深远。家训文化展现了道德的力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诸多内在一致性,弘扬家风对于引导人民群众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优秀的家风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深刻的价值追求。良好家风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亦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和丰富滋养,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传承优秀家训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认同。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进步则社会进步。要使精神文明建设适应于现代化建设的的需要,就要更注重家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从而形成施教导民、上下和合的良好局面。
(摘编自王西维《家训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创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的家训文化在周代就已经产生,家训文化的作用非常明显,如团结族人、凝聚家庭氛围、形成良好家族风气等。
B. 家训文化源远流长,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内心、精神、思想及其生活。
C.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意蕴丰富,在立德、修身、齐家、处世等方面均有其行为规范,它还包括传统文化及其价值倾向。
D. 传统家训文化教育,讲求的不外乎是家风熏陶与个体自觉、亲情感化与家规约束、榜样示范与言传身教三方面结合。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举《女诫》《颜氏家训》《家范》家训代表著作之例,旨在论证家训文化早已有之。
B. 文章论证了发掘家训文化时代内涵、传承优秀家训文化精神、弘扬家风的现实意义。
C. 文章阐述古代家训的劝导性功能和强制性作用,旨在论证古代家训强调礼与法并重。
D. 文章摆事实,讲道理,正反论证,有力地阐述了家训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创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纲五常”强调君、父、夫分别为臣、子、妻的纲以及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思想,旨在以此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
B. 现代教育理念肯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是子女的首所学校。这一理念与古人讲求以身示范来达到教育晚辈的目的基本一致。
C. 优秀的家风积淀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它所蕴含的基本精神,将成为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源泉。
D. 进一步注重家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从而形成施教导民、上下和合的良好局面,是使精神文明建设适应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的前提。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
春节临近,烟花爆竹摆上了各地的零售摊点,随之而来的,则是“今年放不放鞭炮”的大讨论。
昨天,首都文明办发出倡议书,号召市民绿色环保、文明出行,留住“北京蓝”。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民意调查显示,受访人群82.9%表示今年春节期间不打算燃放烟花爆竹,比去年同期上升6.4个百分点。按照规定,如果在春节期间遇到空气重污染橙色以上预警,北京市将全面禁放烟花爆竹,98.3%的受访者表示会严格遵守。昨天,法晚记者从新浪微博等多渠道随机截取的1.8万余条网络留言显示,近四成网友不想燃放烟花爆竹是出于保护空气环境考虑,另外,有近一半的网友建议各地组织一次集中燃放,既安全又环保。
(节选自《法制晚报》)
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雾霾天气的长期肆虐,人们对蓝天白云的迫切渴求,呼吁不放烟花爆竹的民声已经越来越强烈。首都文明办顺势而为,发出倡议,语言亲和平易,感情真诚友善,可谓顺应民心之举。相对于此前河南“禁炮令”的朝令夕改,高明了太多。
穹顶之下,雾霾肆虐,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也少有人是彻底的无辜者。人类存在于城市之中,每个人都在排放碳,每辆车都会排放PM2.5,每个家庭都在使用和消耗能源。通过自身行为的克制,为环保尽一份力,应该成为每一位有识之士的自觉行动。然而,自觉行动是一码事儿,强制限制是另一码事儿,春节期间的“禁炮令”不是不能出台,是需充分的民意支持,经过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方可实施。在此之前,引导工作就非常有价值。
(节选自《每日新报》,有删改)
材料三:
给“鞭炮热”降降温确有必要。除了不安全的因素外,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同样不容忽略。最近几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普遍偏差,一级二级预警天数显著增多。而燃放烟花爆竹,往往会对本来就很差的空气质量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一些城市已经出台禁放、限放烟花爆竹措施,确实大有必要。
烟花爆竹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尽管烟花爆竹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我们亦不能一棍子将其打死。过年嘛,人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庆祝方式。但前提是要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不能为了个人利益去铤而走险,做出违法的举动,到头来只会是害人害己。而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积极寻求新的、更安全、更环保、不扰民的过年方式,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说,确有必要给当前的“鞭炮热”降降温了。
(节选自 “东北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四:
近年来,各地对于春节烟花爆竹的管理从限放到禁放,体现的是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而普通民众从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抵制到主动遵守,也说明大家环保意识在增强,人人都希望过一个祥和绿色的健康年。电子鞭炮作为年货“新宠”持续走俏,就是环保宣传、民众自省的最佳佐证。
事实上,“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传统的中国年有丰富的年俗,少了鞭炮,还有祭灶、除尘、写春联、挂年画、贴窗花、蒸年糕、包饺子、守岁、拜年、舞狮子、耍龙灯、逛花市、赏灯会等,这些方式都会使年更有味道。
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承担责任,自觉放弃燃放爆竹,为改变公共环境尽一份力,形成了政府提醒、百姓配合的社会管理新局面。它的价值将远超春节不放爆竹本身。
(节选自《法制晚报》,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材料一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首都文明办发出绿色环保、文明出行倡议书,二是众多网友参与“今年放不放鞭炮”的讨论。
B. 材料二认为春节“禁炮令”并不单是政府的工作,政府的规定要得到民众的认可,要交由民众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
C. 材料三分析了给鞭炮热降温的原因:一是烟花爆竹存在安全隐患,二是燃放烟花爆竹会加重本已严重的空气污染程度。
D. 材料四介绍政府对春节烟花爆竹管理变化和民众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态度变化,说明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和百姓的环保意识增强。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 材料一中记者从微博中获取信息说明当前的媒体很注重网络,对网友的观点、态度很重视,同时也侧面表现了目前我国网络的发达。
B. 材料一用具体的数字说话,如“上升6.4个百分点”说明认识烟花爆竹危害的人数增加,“98.3%”说明受访者对政府政策的执行力强。
C. 材料二用首都文明办的倡议书顺应民心与河南朝令夕改的“禁炮令”的对比说明“禁炮令”政策不能随心而为,要注意地域特点。
D. 材料三在讨论“禁炮令”时考虑问题全面,注重多方面的分析,比如第二段也从民众有权选择自己的过年方式的角度进行细致分析。
E. 材料四是议论文体,分析了“环保宣传、民众自省”在“禁炮令”中的作用,同时从民俗的角度讨论“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的理由等。
6.有的民众对“禁炮令”有抵触情绪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本说说你的看法。(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9分)
文言文阅读(一)(本题共4小题,19分)
卫瓘字伯玉,河东安邑人也。性贞静有名理,以明识清允称。弱冠为魏尚书郎。时权臣专政,瓘优游其间,无所亲疏,甚为傅嘏所重,谓之宁武子。在位十年,以任职称。数岁转廷尉卿。瓘明法理,每至听讼,小大以情。邓艾、钟会之伐蜀也,瓘以本官持节监艾、会军事,行镇西军司,给兵千人。蜀既平,艾辄承制封拜。会阴怀异志,因艾专擅,密与瓘俱奏其状。诏使槛车征之,会遣瓘先收艾。会以瓘兵少欲令艾杀瓘因加艾罪瓘知欲危己然不可得而距乃夜至成都檄艾所统诸将称诏收艾其余一无所问。若来赴官军,爵赏如先;敢有不出,诛及三族。比至鸡鸣,悉来赴瓘,唯艾帐内在焉。平旦开门,瓘乘使者车,径入至成都殿前。艾卧未起,父子俱被执。俄而会至,乃悉请诸将胡烈等,因执之,囚益州解舍,遂发兵反。会留瓘谋议,乃书版云“欲杀胡烈等”,举以示瓘,瓘不许,因相疑贰。瓘如厕,见胡烈故给使,使宣语三军,言会反。及暮,瓘作檄宣告诸军。诸军并已唱义,陵旦共攻会。会率左右距战,诸将击败之,唯帐下数百人随会绕殿而走,尽杀之。事平,朝议封于瓘。瓘以克蜀之功,虽运智谋,而无搴旗之效,固让不受。太康初,迁司空。为政清简,甚得朝野声誉。惠帝之为太子也,朝臣咸谓纯质,不能亲政事。瓘每欲陈启废之,而未敢发。后会宴陵云台,瓘托醉,因跪帝床前曰:“臣欲有所启。”帝曰:“公所言何耶?”瓘欲言而止者三,因以手抚床曰:“此座可惜!”帝意乃悟,因谬曰:“公真大醉耶?” 瓘于此不复有言。贾后由是怨瓘,且忌其方直,不得骋己淫虐;又闻瓘与玮①有隙,遂谤瓘与亮②欲为伊霍之事③,启帝作手诏,使玮免瓘等官。黄门赍诏授玮,玮性轻险,欲骋私怨,夜使清河王遐收瓘。左右疑遐矫诏,咸谏曰:“礼律刑名,台辅大臣,未有此比,且请距之。”瓘不从,遂与子恒、岳、裔及孙等九人同被害,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晋书•卫瓘传》)
【注】①玮:指楚王司马玮。②亮:指汝南王司马亮。③伊霍之事:伊霍,商伊尹和汉霍光的并称。后世往往以此代指权臣摄政废立皇帝。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会以瓘兵少/欲令艾杀瓘/因加艾罪/瓘知欲危己/然不可得而距/乃夜至成都檄艾/所统诸将称诏收艾/其余一无所问/
B.会以瓘兵少/欲令艾/杀瓘因加艾罪/瓘知欲危己/然不可得而距/乃夜至成都/檄艾所统诸将/称诏收艾/其余一无所问/
C.会以瓘兵少/欲令艾/杀瓘因加艾罪/瓘知欲危己/然不可得而距/乃夜至成都檄艾/所统诸将称诏收艾/其余一无所问/
D.会以瓘兵少/欲令艾杀瓘/因加艾罪/瓘知欲危己/然不可得而距/乃夜至成都/檄艾所统诸将/称诏收艾/其余一无所问/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弱冠,是表示男子已具有成人资格的年龄称谓,女子到成人的年龄则以“及笄”称。
B.军司,指出征时主帅的主要僚佐,因为避司马师讳,改魏晋的“军师”一词而来。
C.平旦,指十二时辰中的寅时,比“鸡鸣”早,相当于现在的三时至五时。
D.矫诏中的“诏”指诏书,即皇帝的命令或文告,这里强调“收瓘”的诏书是诈称的。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卫瓘明理有识,处世为官有方。他入仕十年中,对权臣不亲不疏,深受傅嘏的推重;任职廷尉期间,通晓法理,大小案件都能依据实情判断。
B.卫瓘颇有谋略,成功平息叛乱。钟会谋反时,他先设法将此消息传到军中,后又作讨伐檄文宣告诸军,致使钟会的反叛因不得人心而失败。
C.卫瓘功成不居,谢绝朝廷加封。朝廷论功行赏时,他以自己在讨伐蜀国的战争中,并无拔旗斩将之功而坚决辞让,此举很得朝廷内外的赞誉。
D.卫瓘忠于朝廷,反遭诬陷报复。他因太子鲁钝暗昧,借宴饮假托酒醉委婉劝谏废除太子,却引起贾后的怨恨。最终惨遭冤杀,祸及子孙。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阴怀异志,因艾专擅,密与瓘俱奏其状。(5分)
(2)黄门赍诏授玮,玮性轻险,欲骋私怨,夜使清河王遐收瓘。(5分)
文言文阅读(二)(本题共4小题,19分)
沐春,字景春,材武有父风。年十七,从英征而番,义从征云南,从平江西寇,皆先登。积功授后军都督府金事。群臣请试职,帝曰:“儿,我家人,勿试也。”遂予实授。尝命录烈山囚,又命鞫叛党于蔚州,所开释各数百人。英卒,命嗣爵,镇云南。洪武二十六年,维摩十一寨乱,遣瞿能讨平之。明年,平越巂蛮,立澜沧卫。其冬,阿资复叛,与何福讨之。春曰:“此贼积年逋诛者,以与诸土酋姻娅,辗转亡匿。今悉发诸酋从军,縻系之,而多设营堡,制其出入,授首必矣。”遂趋越州,分道逼其城,伏精兵道左,以羸卒诱贼,纵击大败之。阿资亡谷中,春阴结旁近土官,诇知所在,树垒断其粮道。贼困甚。已,出不意捣其巢,遂擒阿资,并诛其党二百四十人。越州遂平。广南酋侬贞佑纠党蛮拒官军,破擒之,俘斩千计。宁远酋刀拜烂依交趾不顺命,遣何福讨降之。
三十年,麓川宣慰使思伦发为其属刀干孟所逐。来奔。春挟与俱朝,受上方略,遂拜春为征虏前将军,帅何福、徐凯讨之。先以兵送思伦发于金齿,檄幹孟来迎。不应。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回军击景罕寨贼乘高坚守官军粮且尽福告急。春帅五百骑救之。夜渡怒江,旦抵寨,下令骑骋,扬尘蔽天,贼大惊溃。乘胜击崆峒寨,亦溃。前后降者七万人。将士欲屠之,春不可。幹孟乞降,帝不许,命春总滇、黔、蜀兵攻之。未发而春卒,年三十六。谥惠襄。
春在镇七年,大修屯政,开田三十余万亩,凿铁池河,灌宜良涸田数万亩,民复业者五千余户,为立祠祀之。
(节选自《明史•沐春传》)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回军/击景罕寨/贼乘高坚守/官军粮且尽/福告急/
B. 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回军击景罕寨/贼乘高坚守/官军粮且尽/福告急/
C. 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回军/击景罕寨贼/乘高坚守官军/粮且尽/福告急/
D. 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回军/击景/罕寨贼乘高坚守/官军粮且尽/福告急/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字,人的表字。即在本名之外另取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
B. 姻娅,亲家和连襟,婿父称姻,两婿互称曰娅。泛指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C. 谥,是我国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义的一种称号。
D. 祠,封建制度下供奉鬼神、祖先、先贤或有功德的人的庙堂。祠在文中就是庙堂之意。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沐春勇当先锋,因功受任。他跟从沐英征讨西番、云南,平定江西贼寇,总是冲锋在前。他因次又一次立下战功,而被授任为后军都督府佥事。
B. 沐春很有谋略,克敌制胜。阿资叛乱,沐春分析敌情,提出具体降敌措施;在路旁埋伏精兵,用羸弱士卒引诱贼兵,然后挥军攻击,大败贼兵。
C. 沐春面对降敌,宽大为怀。他在几次战斗中,致使敌兵溃败逃跑,先后投降的有七万人。面对众多投降的敌人,将士们要杀掉他们,他却不同意。
D. 沐春大兴农田,赢得民心。他在家乡开辟田地三十多万亩,挖河灌溉干涸农田几万亩,使五千多户农户恢复生产。他死后,这些农户祭祀他。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命录烈山囚,又命鞫叛党于蔚州,所开释各数百人。(5分)
(2)阿资亡山谷中,春阴结旁近土官,调知所在,树垒断其粮道。(5分)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
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注】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飐风:在水中摇摆。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
1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王诗开头两句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显得生动喜人。
B. 白诗前两句写菱叶,荷叶,荷花在风中婀娜舞动,小船从荷花深处悠然划出,画面充满了动感。
C. 王诗第三句,写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和怅惘。
D. 白诗末尾一句,进一步暗示少女看见自己的情郎时“欲语”的激动神态,描写细致,生动逼真。
E. 两首诗都传达出了作者的欢悦、惊喜之情。两首诗都静中有动,动静结合,都运用了比喻手法。
16. 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中采莲女形象的不同点。(6分)
 
名篇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本题共1题,5分)
(1)人们在表达既善于从正面学习,又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常引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两句。
(2)杜甫《春望》中,写头发稀疏的一句是“__________”。
(3)《琵琶行》中白居易自问自答,表明自己听完琵琶曲后泪水湿透青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
三、语文文字运用(15分)
18.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多数电影续集都是“换汤不换药”,缺乏新意,《战狼2》续集能否逃过狗尾续貂的尴尬?且让我们静心等待。
②志当存高远,志小者器隘,但徒有大志,能力不能与之匹配也不行,必须拥有穿云裂石之力,方可无愧于凌云之志。
③观众沉浸在林校长营造的百年北大的厚重氛围中,陡然听到“鸿浩志”的错误读音,真是如鲠在喉,难以忍受。
④《人民日报》撰文指出,世上本无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企业,只要技术和理念的创新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产品就不会日薄西山。
⑤苏轼在《书六一居士传后》一文中,把恩师欧阳修“六一居士”的寓意深文周纳,说得颇妙,却也颇玄。
⑥此处受迎祥寺影响,文风颇盛,耕读为重,便被当地文人演绎成了北诗村、南诗村,这给几座山村平添了些许温情蜜意。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 ②③④       D. ②⑤⑥
1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制了我国首台具有体验交互功能的美女机器人“佳佳”,不仅有和常人一般逼真的面庞,还能像真人一般和普通人交流。
B. 村委会班子认为,在现代化形势下,财富的充足和可持续增长需要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要让村民真正富起来,关键在于知识起决定性作用。
C. “互联网+”创业创新,就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引导和推动全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D. 只要我们沿着红船航向大力弘扬首创精神,进一步提振全党全国人民的精气神,就一定能够让“红船精神”凝聚起更为磅礴的民族复兴伟力。
20.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 好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特产,我只好笑纳了。
B. 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C. 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
D. 如果能请到王老师给我指点人生规划,我一定洗耳恭听。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6分)
古人云“自古才子出寒门”。古今中外成才者,都出自寒家。范仲淹两岁长父,随母改嫁,幼时读书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司马光亦出身贫寒;明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济;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还供姐姐读书……这都是幼时曾贫困而后来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因此说,寒门必出才子。而富贵之家却总出纨绔子弟。
古今中外成才的人不一定都出自寒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以前村子里有三个木匠,他们看中了同一块巨大的木材,甲木匠认为应将木材给他,因为他急用这块木材建造房子居住;乙木匠认为应将木材给他,因为他需要用这块木材建造一艘大船,让人们安全过河;丙木匠认为应将木材给他,因为他需用这块木材搭建一个舞台,给人们带来快乐。
这三个木匠,你认为哪一个更应获得这块木材?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作,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800字。





                                                                  出题人:邱红玲
审题人:吕雅蓉
 
 
 

河津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高三九月份月考语文答案
答案与解析
【答案】1.A2.D3.C
【解析】
1.试题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原文在“潜移默化”前有“曾经”加以限制。C“及其价值倾向”错。原文是说“和主流价值观”,D“不外乎”过于绝对,原文是说“主要体现在”。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D项说“正反论证”错,文章没有进行反面论证。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比如本题C项曲解文意。原文是说“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与“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思不一样,前者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强调的是一种未然,后者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强调的是一种已然。
4. 【答案】B
【解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B项,“要得到民众的认可,要交由民众充分商讨”错误,原文有“确需充分的民意支持、经过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意思是政府的“禁炮令”能出台的条件是要经过这三个阶段,并不是说交由民众充分商讨。故选B。
5. 【答案】BC
【解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两项”,B项,“受访者对政府政策的执行力强”错误,这些数据说明绝大多数受访者认可首都文明办的倡议。C项,“要注意地域特点”于文无据。故选BC。
6. 【参考答案】①对燃放鞭炮造成的环境污染认识不够。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严重,有些民众没有意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上一个『四川省德阳五中2018-2019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个『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