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桦甸市第八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吉林省桦甸市第八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高一必修一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桦甸八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语言表达运用题)两部分。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共75分)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共9分。汉字美学骆冬青汉字美学要关注汉字独特的美学创造的智慧,即汉字构造的原则。汉字的造字原
试题预览
桦甸八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语言表达运用题)两部分。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共75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共9分。
   
汉字美学
骆冬青
   汉字美学要关注汉字独特的美学创造的智慧,即汉字构造的原则。汉字的造字原理,以许慎《说文解字》所论影响最为深远。甲骨文的发现,固然令汉字造字在人们的视野中变得更加复杂,来自远古的蛮荒之气、野性的思维,渗透到原初的汉字形态中,值得我们从美学思维的层面进一步探索;许慎揭示的“六书”说,在思维层面对汉字的造字原理,做出了堪称经典的阐说,或许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和补正,但其无疑已为探讨汉字美学提供了一种深刻的致思方向。汉字构造以象形为根基,图象先于声音的原理,就是造字层面上的美学阐论。汉字美学真正的起点,正在汉字创造的美学原点之中。
   这种关于造字的美学探索,也就与汉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以及楷书的不同书体的变易有关,更与汉字最终的“方块字”形态相关。其中奥妙,虽与书写的物质变迁、技术要求等相关,却更应当在一种美学的思维下予以理解。但最根本的,却在于汉字造字的美学原则的探索。这些原则的发现,当与汉字创生的原初情境息息相关。
   由此原理、原则的探索,自然引入关于汉字美学、汉字文化精神的探讨。汉字之中的文化积淀,是与汉字的构成相关的。例如,一个“中”字,一个“道”字,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内核,需要多少部论著才能阐释清楚?西方文字也有类似情形,汉字之不同则在于字形、字音的分析中已经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史的内容,这种对中国文化史内容的积淀,成为汉字美学又一深刻的方面。若深究“文”①之含义,则“文化”本身即为“审美化”的重要体现。所以,在汉字中积淀的文化史,包含着许多美学的内容,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每个汉字都是一首诗、一个故事、一段历史,还是一种哲学。而这些内容,与其他文字不同,是深刻地蕴涵于汉字的训释之中的。训诂学或传统的小学②之所以重要,显然并非“识字”那么简单。或者说,广义的“识字”,正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而审美的感悟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汉字“偏旁”的构成,形成了一个稳定而持久的谱系。这当然与汉字创造时的物质条件相关,但是,汉字之所以能够长久地应对物质世界的变迁,灵动自如地承担复杂的表达任务,自是与汉字的特点相关。汉字本身内在的美学谱系与汉字观照世界的方式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关联。许慎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这里的“俯仰”“观象”、“观法”,“近取诸身”等,昭示了文字与世界建立关系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却在文字本身中如同活化石般被凝定。
   汉字美学的蕴涵,不妨说是无尽的。中国文化的蕴涵,在汉字美学中具有相当充分的体现。从汉字到汉语,当是一个更广远、更深邃的美学境域。可是,“汉字美学”的独特性,却可以自成一体,与“汉语美学”并非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我们瞩目于“汉语美学”,但更注重“汉字美学”的奠基性。
(选自《文史知识》《汉字蕴涵的美学》)
【注】①文:许慎《说文解字序》:“文者,物象之本。”②小学:汉代称文字学为小学。隋唐以后为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之总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许慎的“六书”说对汉字的造字原理作出了经典阐释,不需要进行进一步归纳和补正。
B.汉字在对字 音字形的分析中就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史内容,类似情形也出现在西方文字中。
C.汉字内在的美学谱系与其观照世界的方式间的关联,是其能长久灵活地承担表达任务的原因。
D.汉字美学具有独特性,可自成一体,它虽然只是“汉语美学”的一部分,却是其基础所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列举“甲骨文”和“六书”两个事例,对比鲜明地论证了研究汉字构造原则是探索汉字美学的开端。
B.作者以许慎包羲氏治理天下的话为论据,论述了汉字与世界建立深刻关联的过程。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汉字中的文化精神,彰显了作者关注民族传统文化的立场。
D.全文围绕对汉字构造美学原则的探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其在汉字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只有对汉字造字的美学原则进行深入探索,才能投到汉字美学真正的起点。
B.只要深入了解汉字的造字原理及蕴含的中华文 化,就抓住了汉字美学的核心内容。
C.传统的小学并不只是简单地教人识字,也包含审美感悟等深刻的文化内涵,因而很重要。
D.具有无穷无尽蕴涵的汉字美学,能够相当充分地体现中国文化的蕴涵。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共25分。
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朱成玉
    临终时,祖母颤巍巍地示意我们点上一根儿蜡烛,说要和它一起熄灭。我不知道祖母此举有何深意,只知道那个时候经常停电,而一根蜡烛的价钱是5分硬币。
    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灵光乍现,随即又仿佛一个跋涉了许久的旅人到达了目的地,长舒一口气,卸下所有。
    祖母没有活过那根蜡烛,先它一步,咽了气。祖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酒窝像一朵莲花。她奋力伸出手去,骨瘦如柴的手,指着我们。像菩萨的手,伸到我们 中间。
    祖母去了,电却来了,电灯照亮所有人的忧伤,却再也照不亮祖母的前额。
    父亲吹灭了蜡烛,说:“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在那边照个亮儿。那边太黑了。”
    那边是哪边?父亲又没去过,怎么就知道那边是黑的?年少的我满是疑惑,可是看着一张张因为悲伤而严肃异常的脸,我又不敢问太多。
父亲似乎看出我的疑惑,接着说:“你奶奶这一辈子苦啊,在晦暗的地方待得时间太长了。”
    祖父和祖母结婚几年后便当了兵,然后杳无音讯,祖母一生没有再嫁,独自一人养大父亲和叔叔。因为祖父当的是国民党兵,所以“文革”的时候祖母免不了受了很多红卫兵的“声讨”。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一言不发。
    她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都不去。 她说就算临死前最后一刻,也要等着祖父,她就那么执拗地信着,祖父还活着。
     那段日子,祖母常常去当铺。从最开始的手镯,到后来的银饰,甚至她最割舍不下的香炉,银制的烟袋锅,都一一典当出去,只是为了让她的孩子们不挨饿。为了孩子,她把自己的家当典当得干干净净,只剩一副嶙峋的瘦骨。
    老了,本想着该享享清福,却不想又得了重疾。
     祖母卧床不起,躺在床上,谁都可以推开她的门进去,看她躺在床上的狼狈样子。
    “离远点,我身上臭!”她老人家总是这样对我们说。
    祖母是个极其干净的人,大家闺秀,年轻时候有洁癖,她的床,别人坐过之后,她都要重新洗一遍。可是她老了,病了。她所有的器官都坏了,功能丧失,不得不由家人为她擦洗身体。每当这时候,她会像疯子一样发火,有时候会像小孩一样哭。一生的尊严和坚守,噼里啪啦全毁了。
    最难熬的是夜晚。一切都停了下来,唯独疼痛,还在漫无边际地爬。
    祖母在黑暗中,忍着疼痛,她的手紧紧攥着,她的嘴紧紧咬着被子,她不喊叫,她心疼她的儿孙,不想让自己的喊叫惊醒了我们。
    祖母在黑暗中,被疼痛戳醒,就那么睁着眼睛,我想,她的脑海中定是一遍一遍 地播放着往日时光,这岁月的皮影戏,终于要演到最后一幕。
    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祖母在黑暗里对抗疼痛的方式,竟然是给我们一颗颗地嗑着瓜子,早上醒来,她的枕头边儿上堆满了很大的一堆瓜子瓤。只有早晨这会儿,她才能睡一会儿,我们轻手轻脚,从她的枕头边搬走一座山,尽量不弄出一点儿声响来。
    想起父亲说的话,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并没有因此消沉,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说白了,祖母是一个可以驾驭苦难的人, 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
    在黑暗里又怎样?那就去做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这是祖母的哲学。
    祖母大限将至,在那幽深的黑夜里,尚且咬牙活着,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挥霍生命?
    终于知道祖母为何在临终前执意要点上一根蜡烛,她是需要这根蜡烛为她送行。她不想,临死前的最后一刻,都是黑暗的啊!
    现在想想,祖母临终的眼里,一定是看到了祖父,嘴边才绽开了一朵莲花。
    想起祖母的这个夜里,我把灯关上,点燃一支蜡烛。倾听黑暗的蜡烛,时而被风吹熄,时而被风吹亮。
    夜里的云朵在窗玻璃上颤抖着,想借点光亮取暖,捎带着擦亮了属于思念的天空。
    忽明忽暗的蜡烛,是奄奄一息的祖母,为了祖父和她的孩 子们,咯尽了最后一滴血。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5分
A.“我”父亲因担心“那边太黑”而要等出灵的时候再点着蜡烛,以便为“我”奶奶照个亮儿,这说明父亲是一个迷信、愚昧的人。
B.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的情节与葛朗台临死前抢夺十字架的情节,可谓异曲同工,都反映了主人公心为物役、难舍俗世的性格。
C.本文从祖母逝世起笔,正文运用了大量的插叙,回忆祖母一生的艰辛,结尾回扣祖母逝世。全文既有整体勾勒,又有细节刻画,做到了首尾呼应,韵味丰富。
D..“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文章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苦难”拟人化,形象地说明苦难一旦被战胜,就可以带给你幸福的道理。

5.小说在刻画祖母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6.小说以“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为题,有什么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7.文章临近结尾部分提到“这是祖母的哲学”,那么“祖母的哲学”是什么?请结合本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8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共19分。
   
李重进,其先沧州人。周太祖之甥,福庆长公主之子也。晋天福中,仕为殿直。重进年长于世宗,及周祖寝疾,召重进受顾命,令拜世宗,以定君臣之分。世宗嗣位,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
    世宗亲征淮南,命重进将兵先赴正阳。俄闻李谷攻寿春不克,退保正阳,促重进兵助之。吴人以谷退为惧,乃发兵三万余,旌旗辎重①亘数百里;时周师未朝食,吴师奄至,周师望其阵皆笑之。宣祖领 前军与重进、韩令坤合势击之,一鼓而败,斩首万余级,追奔二十余里,杀大将刘彦贞,擒裨将盛师朗数十人。世宗大悦,诏书褒谕,即以重进代谷为行营招讨使。
    张永德屯下蔡,与重进不协。永德每宴将吏,多暴重进短,后乘醉谓重进有奸谋,将吏无不惊骇。永德密遣亲信乘驿上言,世宗不之信,亦不介意。二将俱握重兵,人情益忧恐。重进遂自寿阳单骑直诣永德帐中,命酒饮,亲酌谓永德曰:“吾与公皆国家肺腑,相与戮力,同奖王室,公何疑我之深也。”永德意解,二军皆安。李景知之密令人赍蜡书诱重进啖以厚利重进表其事时行濠州刺史齐藏珍亦说重进世宗知之假他事诛藏珍。
    诏重进夹淮城正阳、下蔡,既成,上其图。俄又败淮兵二千余于塌山北。时围寿经年未下,吴遣将许文緽、边镐舟师数万,溯淮来援。文緽维舟淮南,据紫金山,山距寿数里,设十余砦②,连亘相望,与城中烽火相应;又南筑夹道,将抵寿为馈路。重进伺其城北展砦,出兵击之,败五千余众,夺二砦,获器甲甚众。世宗幸寿,宴从官,召重进赐戎服、玉带、金银器、缯彩、鞍勒马。
(节选自《宋史》卷二百四十三,有删节)
[注]①辎重:装载于车运输的军用物资。②砦:同“寨”。

8.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李景知之密令/人赍蜡书诱重进/啖以厚利/重进表其事/时行濠州刺史齐藏珍亦说重进/世宗知之/假他事诛藏珍/
B.李景知之/密令人赍蜡书诱重进/啖以厚利/重进表其事/时行濠州刺史齐藏珍亦说重进/世宗知之/假他事诛藏珍/
C.李景知之/密令人赍蜡书诱重进/啖以厚利/重进表其事/时行濠州刺史齐藏珍亦说重进/世宗知之假/他事诛藏珍/
D.李景知之密/令人赍蜡书诱重进/啖以厚利/重进表其事/时行濠州刺史齐藏珍亦说重进/世宗知之假/他事诛藏珍/

9.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嗣位,继承君王之位。文中的“嗣位”是指后周世宗继承后周太祖的皇位。
B.马步,古代军队中的骑兵和步兵,即在陆地作战的军队。舟师,古代军队中的水军。
C.裨将,又称牙将、偏将,古代军队中的副将,在该将职位之上的是主将,又称元帅。
D.烽火,古代战争中,用火作为主要武器来进攻对方,以期取得战争胜利的一种手段。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李重进作战英勇立下战功。在正阳之战中,面对大兵压境的吴军,李重进挺身而出,率领部下一举把吴军打得大败,斩杀一万多人。
B.李重进积极化解内部矛盾。面对张永德的攻击与陷害,他只身到张永德的军中诚意相劝,终使张永德释去敌视之意,两军协和安好。
C.李重进善于抓住有利战机。在围攻淮城正阳、下蔡中,面对吴军庞大而复杂的阵势,他抓住吴军扩营寨之机,发兵攻打,缴获甚多。
D.李重进因功受到提拔奖励。李重进立了战功,周世宗任命他代替李谷担任行营招讨使。后赏赐给战衣、玉带、金银器、绸缎、鞍马等。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周师未朝食,吴师奄至,周师望其阵皆笑之。(5分)

②吾与公皆国家肺腑,相与戮力,同奖王室,公何疑我之深也。(5分)

三、诗歌鉴 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共12分。
点绛唇•感兴
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①。平生事②,此时凝睇,谁会凭阑意。
【注】王禹偁(chēng):巨野(今属山东)人。在朝为官敢于直言讽谏,屡受贬谪。曾贬黄州,又迁蕲州(今属湖北)病死。北宋最早改革文风的诗文家,由于他直言敢谏而屡遭贬谪。①如缀:排列成行很整齐,如连缀在一起。②平生事:这里指向来所追求的功名事业。

12.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雨恨云愁”一句词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借景抒情,写江南多云多雨令人感到惆怅,以表现作者的心绪。
B.“江南依旧称佳丽”一句表明作者眼中的江南仍有着美丽的景象,“依旧”暗寓了今昔之感,透露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C.“水村”两句抓住江南水乡最富地方特色的景物进行细致刻画,展现了一片明丽、温馨的景象。
D.“天际”两句承上片写景而来,视角由低而高,转向空中。诗人用“天际征鸿”来反衬自己的碌碌无为,以物衬人。
E.词人遥见“天际征鸿”触发了“平生事”的联想,并将“平生事”凝聚在对“天际征鸿”的睇视中,含蓄而深沉。

13.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四、古诗文默写题,每空1分,共10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则》中,孔子认为,聪明人应当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学习态度。
(2)《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3)《陋室铭》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表明作者以天下为已任的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对祖国命运担忧的两个名是:“        ,        ?”

第Ⅱ卷 (共75分)
 
五、语言文字表达与运用

15.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使用,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中国最强音》节目一推出,就受到各方诟病。有人认为简单地模仿电视台同类节目并不一定会产生好的效果,邯郸学步只会丢掉自己的长处。
②参加《我是歌手》节目的选手们风格各异,演唱的歌曲也各有特色,曲尽其妙,整个现场激情澎湃,让歌迷们完全沉浸其中。
③整节课几乎是学生的天下。每一位发言的同学都侃侃而谈,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对别人的看法提出异议,或补充说明,显示出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
④着眼当下,土地仍然是很多农民维持生计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新一轮城镇化浪潮中,我们从制度上保留承包权就相当于保障了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本。
⑤已经路人皆知的品牌为何还要铺天盖地地投放广告?因为不管一个品牌知名度多大,品牌的轻度消费者是非常重要的,此为提醒和转换品牌的轻度消费者。
⑥在西方英美法系国家,著名法官其实就是法理功底深厚的学者,法官的判决书往往连篇累牍 ,一篇精彩的判决书甚至堪称出色的法学。
A.③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①③④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是指采用数字处理、数字存储、数字采集、数字展示和传播等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换成可共享的数字形态并加以保存。
B.运营商自从宣布实施流量不清零政策以来,不少网友吐槽流量消耗速度太快,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相关报道不属实,手机流量不会“跑得快”。
C.12306网站提醒登录网站或使用手机客户端购票的旅客,不要将个人信息提供给第三方网站和手机客户端,以免给个人信息泄露带来风险。
D.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从“吃饱”向“吃好”“吃健康”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17.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   ①   他们从你身边走过,   ②   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   ③   你还不引人注目。而   ④   当你长成一株大树时,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   ⑤   会看到你,   ⑥   欣赏你。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虽然 或者 因为 / 还 并且
B 虽然 但是 除非 如果 / 并且
C 即使 就算 除非 / 也 并且
D 即使 甚至 因为 / 也 并且

18.请仿照画线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6分)
   人生就像一条河流,快乐和悲伤是河流的两岸;人生犹如一幅画卷,冷色和暖色的交织才成就画的璀璨夺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痛苦并快乐着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完美人生。

六、命题作文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现代汉语词典》上说:命运是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也指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向。
   有人说: 命运是生命的一种运行方式。生命平常地运行,就是平常的命运;生命异常地运行,就是异常的命运;生命超常地运行,就是超常的命运。
   命运与环境有关,改变了环境,便能改变命运;命运与选择有关,把握好选择,也就把握好命运;命运与机遇有关,抓住了机遇,也便抓住了命运。
   也有人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生活中,你对“命运”有何认识,请以“命运与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答案:1.C; 2.A; 3.B
解析:1.A“不需要”错,原文是“或许可以”;
B“类似情形”指的不是前一句的内容;
D“它虽然只是‘汉语美学’的一部分”错,原文末段说“与‘汉语美学’并非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2.“对比鲜明”错
3.“就抓住了汉字美学的核心内容”错,原文第一句只是说“要关注”
4.C;
5.坚忍、顽强:独自忍受生活之苦,支撑一个家。
自尊、好强:不愿意别人为她擦洗身体。
仁爱、体贴:心疼儿孙,忍痛不叫。
6.①题目使用拟人手法,新颖别致,吸引读者;
②隐喻手法突出人物品格:把祖母比喻成蜡烛,把磨难比喻为黑暗, “倾听黑暗”巧妙地表现出祖母对待磨难的方式和乐观的态度;
③寄托作者情感: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祖母的怀念、感激和敬佩之情;
④深化主题:借助蜡烛表达了作者面对对生命与生活苦难的哲学思考,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7.①祖母的哲学是什么?可扣住祖母饱受磨难而不消沉的人生态度、敢于与苦难搏斗的坚毅顽强,敢于驾驭苦难的乐观精神三个方面来表述;(4分)
②祖母的哲学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可扣住祖母对待磨难的人生态度结合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乐观坚韧的民族精神来表述;(2分)
③祖母的哲学有什么意义?可扣住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或对我们自身的教育意义来表述。(2分)
解析:A父亲要求出灵时点燃蜡烛,说明父亲理解 “我”的奶奶,不能据此说父亲是迷信、愚昧的;B心为物役、难舍俗世并不是祖母的性格;D应为比喻修辞
二、文言文阅读
8.B; 9.D; 10.A;
 11.①当时周军还没有吃早饭,吴军就大兵压境,周军远远看到吴军的阵势都讥笑他们们。
②我与您都是国家的心腹,一起同心协力,共同辅助周朝,您怎么怀疑我这么深阿。
解析:8.正确标点为:李景知之,密令人资蜡书诱重进,啖以厚利,重进表其事。时行濠州刺史齐藏珍亦说重进,世宗知之,假他事诛藏珍。
  9.“烽火”是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而不是武器。
  10.“挺身而出,率领部下一举把吴军打得大败”分析不当,原文的意思是,周宣祖率领前军与李重进、韩令坤合兵攻打吴军,一鼓作气,把吴军打得大败。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重进,祖先是沧州人。是周太祖的外甥,福庆长公主的儿子。晋天福年间,出仕为殿直。李重进比周世宗年长,等到周太祖卧病不起,召来李重进接受临终遣命,让他叩拜周世宗,用来确定君臣之间的职分。周世宗继承君位,李重进担任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侯。
   周世宗亲自统兵征伐淮南,命令李重进带兵先去正阳。不多时听说李谷攻打寿春不能取胜,退兵到正阳固守,督促李重进率兵为他助战。吴国人认为李谷退却是害怕吴军,于是派发三万多人的军队,旗帜物资绵延几百里。当时周军还没有吃早饭,吴军就大兵压境,周军远远看到吴军的阵势都讥笑他们。周宣祖率领前军与李重进、韩令坤合兵攻打吴军,一鼓作气,把吴军打得大败,斩杀一万多人,追击他们奔跑二十多里,击杀大将刘彦贞,擒捉偏将盛师朗等几十人。周世宗非常高兴,下诏书进行表彰,就任命李重进代替李谷担任行营招讨使。
   张永德在下蔡驻扎,与李重进不融洽。张永德每逢宴请将吏,暴露李重进的缺点很多,后来借着酒醉说李重进存有奸谋,将吏们都很惊慌害怕。张永德暗中派遣亲近的人乘坐驿马向周世宗报告,周世宗不相信会有这事,也不把这事放在心上。这两位大将都握有兵权,人们心中更加担忧恐惧。李重进于是从寿阳单身独骑到张永德的军帐中,吩咐摆上酒席,亲自给张永德斟酒说:“我与您都是国家的心腹,一起同心协力,共同辅助周朝,您怎么怀疑我这么深啊。”张永德敌视之意化解、两支军队都协调安好。李景知道这件事后、暗中让人送上蜡书诱惑李重进,拿丰厚的利益引选李重进写奏拿报告了这件事。当时,濠州刺史齐藏珍也功说李重进,周世宗知道这事后,假借别的事情责罚了齐藏珍。
   皇帝下诏命李重进包围淮城正阳和下蔡,包围完毕,画图呈上。不久,又在塌山北打败两千多个淮兵。当时周军包围寿州一年也没有攻下,吴将许文縝、边镐带领水军几万,逆着淮水前来支援。许文縝系船停泊在淮水以南,占据金山,此山距离寿州好几里,设立营寨十余座,接连不断递相望到,与寿州城中的烽火台相互照应;又向南修筑夹道,要抵达寿州城作为运粮饷财物的通道,李重进看到他们城北扩展营寨,发出军兵攻打他们。打败多千多人,夺回两座营寨,缴获器械铠甲很多。周世宗幸临寿州,宴请从属众官,召见李重进赏 赐给战衣、玉带、金银器具、绸缎、鞍勒马。
三、诗歌鉴赏
12.AC; 
13.①壮志难酬的惆怅: 借天边鸿雁展翅高飞,表现自己屡遭贬谪、不能大展宏图的苦闷;
②知音难觅的抑郁:“谁会凭栏意”的感叹表达了诗人心志无人可诉的痛苦;
③客居异乡的孤独:诗人赋异乡江南雨云以“恨”“愁”,足见心中郁积着深沉的愁闷。
解析:A、应为“拟人”手法;
C、展现的是“寂寥、萧瑟”的景象
四、默写题
1.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2.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3.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五、语言表达
15.答案:D
解析: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侃侃而谈:形容理直气壮的谈论或演讲。
安身立命:生活有着落,精神有依托。以上为使用正确的成语。
曲尽其妙:把其中的微妙之处委婉细致地充分表达出来。形容表现的手法非常高妙。此处用来形容歌曲望文生义。
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连篇累牍: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
16.答案:D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改为“采用数字采集、数字存储、数字处理、数字展示和传播等技术”。
B项,中途易辙,将“自从”移至句首。
C项,不合逻辑,“以免给个人信息泄露带来风险”应改为“以免带来个人信息泄露的危险”。
17.答案:D
解析:略

18.答案:人生如同一支乐曲,
高音与低音交错弹奏才涤荡出震撼人心的音符;
人生好像一片森林,
高树与矮草交杂才构成了森林的幽深
(答案不唯一)
解析:画波浪线句是比喻句,句式为“人生犹如……,……才……”,后一分句包括事物相对的两个方面。

七、命题作文
19.答案:略
解析: (122.240.202.237)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上一个『湖北省来凤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1月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山西省汾阳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半月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