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2单元测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2单元测试卷(高一必修一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02单元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各句加点的“以”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B.越国以鄙远C.焉用亡郑以陪邻D.阙秦以利晋【答案】A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秦王惊,自引而起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B.秦伯说,与郑人盟
试题预览
第02单元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句加点的“以”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分)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越国以鄙远
C.焉用亡郑以陪邻
D.阙秦以利晋
【答案】A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秦王惊,自引而起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B.秦伯说,与郑人盟             秦王必说见臣
C.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D.诚能得樊将军首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答案】B
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深:深刻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陪伴
C.因人之力而敝之            因:依靠D.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货币
【答案】C
4.下列语句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3分)
①失其所与,不知  ②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③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④进兵北略地  ⑤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⑥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⑦唯大王命之
⑧秦王还柱而走
A.①③④⑥⑧          B.①②⑤⑥⑧
C.②③④⑤⑦          D.②③⑤⑥⑦    
【答案】B
5.下列加点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C.秦军旦暮渡易水                     D.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答案】C
6.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因人之力而敝之    ②不如因而善遇之
B.①吾其还也          ②其人居远未来
C.①越国以鄙远        ②皆白衣冠以送之
D.①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答案】C
7.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②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B.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① 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 且焉置土石
D.① 因人之力而敝之                  ② 秦王还柱而走
【答案】B
8.下面句子按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夫晋,何厌之有  ③欲呼张良与俱去  ④以其无礼于晋 ⑤毋从俱死也  ⑥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⑦是寡人之过也 ⑧沛公安在  ⑨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⑩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A.①③⑤/②④⑧/⑥⑦/⑨⑩  B.①⑨/②⑧/③⑤/④⑥/⑦⑩
C.①/②⑧/④⑥/⑦⑨⑩/③⑤  D.①③⑤/②④/⑥⑦⑨/⑧⑩
【答案】B
9.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群臣怪之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B.①发尽上指冠                 ②樊於期乃前曰
C.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②阙秦以利晋
D.①常以身翼蔽沛公             ②范增数目项王
【答案】C
10.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又前而为歌
A.此其志不在小                 B.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C.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D.此亡秦之续耳
【答案】C
二、古诗文阅读(30分)
1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共24分)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地图!”
轲既取图奏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揕:刺
B.尽失其度                度:制度
C.皆陈殿下                陈:排列
D.被八创                  被:受
【答案】B
(2)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给予,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谢:道谢
D.图穷而匕首见              穷:穷尽
【答案】C
(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自引而起                  ③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②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④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A.两个“引”字相同,两个“提”字不同
B.两个“引”字相同,两个“提”字也相同
C.两个“引”字不同,两个“提”字相同
D.两个“引”字不同,两个“提”字也不同
【答案】C
(4)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以故荆轲逐秦王                   ②而乃以手共搏之
③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④遂拔以击荆轲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答案】C
(5)对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A.秦王刚绕过柱子逃走,士兵们惊慌急追,不知道怎么办。
B.秦王正绕着柱子跑,士兵们惊慌失措,不知道怎么办。
C.秦王刚绕过柱子逃走,仓促之间,惊慌急追,不知道怎么办。
D.秦王正绕着柱子跑,仓促之间,惊慌失措,不知道怎么办。 
【答案】D
(6)下列对“易水诀别”部分内容的理解,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太子及宾客“皆白衣冠以送之”,是为了与荆轲永诀,激励他冒死行刺,不负重托。
B.文中的音乐描写,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C.三个“皆”字写出了全体送行者的强烈反应,烘托了送行场面的壮烈气氛。
D.整个送行场面的描写,有主有次,有景有情,虽不足百字,却感人肺腑,撼人心魄。
【答案】B
(7)结合选文内容分析荆轲形象。(6分)
【答案】荆轲善于言辞,有勇有谋。从文中的对答以及贿赂蒙嘉等行为可以看出来。
12.补充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
(2)                            ,走尽这雨巷。(《雨巷》)
(3)寻梦,撑一支长篙,                           。(《雨巷》)
(4)但我不能放歌,                           ;(《再别康桥)
(5)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荆轲刺秦王》)
(6)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答案】(1)怅寥廓(2)到了颓圮的篱墙(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4)悄悄是别离的笙箫(5)为变徵之声(6)风萧萧兮易水寒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2分)
干涸的鸿沟,历史的裂痕
王剑冰
    古人有话,生于苏杭,葬于北邙。
    在邙山莽莽黄土之上,到处布满了高高低低的墓群。这些墓群依次排列开去,似在诉说着那些尘埋的历史。就在黄河岸边,邙山之巅,横向里现出一条沟壑,像谁猛舞利刃,在历史的深处划出一道裂痕。这就是鸿沟。曾经搅乱历史风云的鸿沟;让人发无数联想的鸿沟。
    这道沟,原口宽有八百米,深达两百米,原名叫广武涧,是战国时期魏国开凿的引黄济田的水利工程。当时的场景让今人难以想象:鸿沟的北面是滔滔的黄河,西南面则群山万壑。沟中滚滚的黄河水深不可测,沟的四周万木丛生,百兽哀鸣。其地势之险,是东西向的咽喉要塞。有人说,当取天下之日,中原在所必争。古往今来,中原多少战事如烟云过眼,唯鸿沟引出的故事成千古绝唱。
    走进这个故事的两个人物,起先无甚大名,却胸有大志。史有传闻,当以勾画万里长城的大手笔著称的始皇车队路过时,有两个人在赞叹之余,同时发出了不同的豪言。一说:“大丈夫当如是也!”一说:“彼可取而代之!”说前一句的较工于心计,后来做了汉朝的开国皇帝;说后一句的则少城府,鸿门宴放走了死对头,一把火焚烧了阿房宫,空做一场皇帝梦。
    鸿门宴与鸿沟都是鸿字起头,本没有自然的联系,但总让人感到有某种天然的巧合。鸿门宴之时,项羽大军40万,刘邦仅有10万。项羽若依范增计杀掉狡诈多谋的刘邦,便不会再有后面的鸿沟之争。偏偏项羽自恃高强而犹豫不定,失去了重要的一次机会,以致放虎归山,使之形成与项羽抗衡的军事阵营。鸿门宴是项羽的一个败笔,鸿沟亦然。项羽失去了最后的机会。其时是公元前202年,鸿沟西侧是刘邦的汉王城,东侧筑起项羽的霸王城。项羽势强,两军对垒,可还是让刘邦滑了过去。
    两个鸿字,让项羽有了终生的遗憾。最终自刎乌江。项羽毕竟是项羽,其如果过江而去,汲取教训,重整旗鼓,历史还不定如何写就。但项羽的性格决定了他只能以这样的结局塑造自己的形象。多少年后,一个忧惋的女子在一个梧桐更兼细雨的黄昏想起项将军,依然感叹不已:“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氏之类女子心目中的英雄,于刘项之间,非项莫属。成者英雄败者贼,这贼的骂名,怎么也安不到项羽身上。
    在两军对垒,楚军久攻汉军无果的时候,项羽支起了一口大锅,欲把刘邦的老父煮了。而刘邦却耍起了无赖,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不知太史公如何得知血肉横飞的战场上,这等糅和着残忍与机诡的情节。项羽太要了名声和体面,人家的老爹没有杀掉,还和刘邦在鸿沟平分了天下。这在项羽来说可能是无奈之举,两年半的争斗中,刘邦已渐渐缓过劲来;而对于刘邦,则是一种缓兵之策。其一旦羽翼丰满,便想遮蔽整个中国了。野心乘势,要比项羽来得十二分的凶猛。最终导演了一场历史上最有感染力的话剧,这场“霸王别姬”,让天地为之动容。当虞姬拔剑起舞,血别项羽,正是四面楚歌唱响之时。“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英雄与美人,刀剑与热血,在那个凄惋之夜形成鲜明的对立。
    鸿沟只是一个摆设,一个布景道具,然而,它又是煌煌史册中的神来之笔。这一笔是最有说服力的警言妙语。有人要将长江变成第二个鸿沟时,毛泽东没听那一套,“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一警觉与历史紧密相连。刘氏建立汉朝之后,恐怕没有故地重游。这里说不上是他的光荣呢,还是耻辱。倒是多少年以后,一个叫做阮籍的人信马由缰,来到这里,看着早已是断壁残垣的古战场,不禁仰天长叹: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这声叹息由着狂舞的涧风,飞扬了数千年,对其的认识却莫衷一是。那是个产生故事的时代,由鸿沟所派生出的诸多故事,足以让后人品味。
    历史总是要向前发展的,不管是秦始皇精心修造的长城,还是刘邦与项羽利用的这条鸿沟,都不能阻挡住历史的风雨。这风雨可以使长城颓毁,也可以将鸿沟填平。现在,它们早已不再是深不可测,无法逾越了。鸿沟看上去是那么普通,就像一条干涸的河道,完全没有当年的险要。甚至让人想不出,这样的一条沟是如何能够将两支兵马分而拒之。
    黄土漫漫,芳草萋萋,顺黄河而来的风,腾挪漫卷,似搅起阵阵马蹄和喊杀的烟尘。
(1)文章在对项羽和刘邦这两个历史人物成败得失的思考、评说中,选取了刘、项之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场景。作者回放历史,把鸿沟定格在最浓墨重彩之处,从写法的角度,分析其用意在于________________。(4分)
【答案】鸿门宴   鸿沟对垒    四面楚歌(或:自刎乌江、霸王别姬)   借古鉴今
(2)如何理解“鸿沟只是一个摆设,一个布景道具,然而,它又是煌煌史册中的神来之笔“?(4分)
【答案】鸿沟只是历史上演绎过刘项之争的一处历史遗迹,却“曾经搅乱历史风云”,“让人发无数联想。
(3)文章开头和结尾都运用了景物描写,试分析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有何不同(6分)
【答案】①前者意在引出作者对鸿沟的思考和联想。(3分)②后者则给读者一种沉浸于历史而回味无穷的感觉。(3分)
(4)文章中说“由鸿沟所派生出的诸多故事,足以让后人品味”,联系文章分析,后人从鸿沟的有关故事中“品味”出了哪些内容?(8分)
【答案】①虽说不以成败论英雄,但项羽自身的缺陷(疏于城府、自视甚高)决定了他最终会被排斥在古代帝王的名册之外。(4分)  ②真正的英雄是能弃历史的缺陷、接受历史的教训,推动历史前进的人。(4分)
四、语言运用。(8分)
14.《项羽本纪》是一出有着史诗般气魄的历史悲剧,其中,有成功的英雄,也有失败的豪杰。《鸿门宴》以传神的笔触,写出了项羽的磊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增的无奈。(3分)
【答案】(示例)张良的机智 ,刘邦的圆滑 ,樊哙的忠勇。
15.刘邦与项羽你更喜欢其中哪一位,请陈述理由。(5分)
要求:①对所选组中两个人物或形象进行比较。②不出现常识性错误。 ③字数在50~70字之间。
【答案】略
五、写作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评价项羽说道“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意思是说他夸耀自己的功劳,逞弄个人聪明,不去效法古代,认为依靠武力就可治理天下,司马迁认为这是可笑的。而现今,我们认为这个时代需要项羽这样率真的、敢作敢为的英雄,所以关于项羽的悲壮故事以各种形式广泛流传。的确,时代不同,对英雄的看法也大相径庭。
请结合材料,以“时代造英雄”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字,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时代造英雄
动乱的时候,诗人的吟诵,战士的刀鞘都弥漫着一股硝烟的味道;和平的年代,词人的浅酌低唱,将军的战袍都充斥着一丝欢愉。时代造就英雄,什么样的年代将出现什么样的人才。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盛唐的繁荣造就了名垂千古的李白。开明的政治,轻松的氛围让李白——这一位天才诗人有了一席可施展抱负之地,在他的青春年少的日子里,他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他李白的后期,也是这个唐朝官场的腐败,政治黑暗,太白纵有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汤,终究达不到他内心的欢愉,于是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京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喊出了自己内心的向往,从此,他浪迹天涯,终成一代游侠。和平的唐朝,动乱的唐朝,需承认——那个时代造就了李白。
乱世出英雄。秦末乱世造就了西楚霸王的一代美名,流芳千古。“力拔山兮气盖世”。你——项羽用一个人的力量扛起了一个时代。语文老师说你傻,说你笨,说你不会变通。但我认为你是那个时代顶天立她的男子汉,你没有章邯的血腥,你没有刘邦的狡诈,你宁死不过江东,这是—种男儿的方刚正气啊!兵荒马乱的年代,你带着你的梦想出现,又带着未完成的遗愿死去,你是那个时代的英雄。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是那个江南的游子吗?“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是那个无人了解你的断肠之人吗?“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那个渴望建功立业却满腔热血无处释放的你吗?辛弃疾——时代的骄子,你,在那个时代,渴望呼风唤雨;你,在那个时代,渴望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虽最终,那个时代造就了你悲剧般的人生,即使辛酸,但在后世人的心里,你仍是一个英雄,一个愿意为国家出生入死的英雄。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那些动乱的年代已经过去,君不见,一个如此和平的年代展现在我们面前。是的,和平的年代同样造就了英雄。我们可以选择“闲看庭前花开落,漫蹲随天际卷云舒”的惬意生活,但我们更应该昂扬斗志,奋发向上,用我们的青春谱写一首无悔之歌!
时代造就英雄,朋友们,行动起来,属于我们的时代已然来临!
文章开头阐述中心论点:“时代造就英雄,什么样的年代将出现什么样的人才。”接着举出李白、项羽、辛弃疾的例子加以佐证,最后,总结强调中心论点,照应开头,呼应题目。本文结构严谨,论证有力,一气呵成,显得浑然一体,在论证过程中,作者始终紧扣所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议论问题,纵横捭阖,游刃有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 (122.240.202.237)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单元练习


上一个『2018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质量检测(B卷能力素养提升)』  下一个『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1单元测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