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试题含答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试题含答案(高一必修一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检测(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6分)(一)梳理文言知识。1.请就以下选择题做出正确判断。(10分)⑴下列加横线词语读音全对的一项是()A.阙秦(quē)忤视(wǔ)以飨士卒(xiǎng)以药淬之(cuì)B.卮酒(zhī)失其所与(yù)目眦尽裂(cì)朝济而夕设版焉
试题预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检测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一)梳理文言知识。
1.请就以下选择题做出正确判断。(10分)
⑴下列加横线词语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阙秦(quē)忤视(wǔ)    以飨士卒(xiǎng)以药淬之(cuì)
B.卮酒(zhī)失其所与(yù) 目眦尽裂(cì)   朝济而夕设版焉(zhāo)
C.玉玦(jué)参乘(shèng)  共其乏困(gòng)夜缒而出(zhuì)
D.刀俎(zǔ)戮力攻秦(lù)  瞋目(chēn)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fū)
⑵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失其所与,不知             夫晋,何厌之有
B.秦伯说,与郑人盟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 王乎
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⑶下列词语中“济”字的意义和“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
A.同舟共济    B.济世安民   C.赈灾济贫    D.无济于事
⑷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行李之往来
B.为之奈何                  人不敢与忤视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而伤长者之意
⑸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越国以鄙远”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            B.焉用亡郑以陪邻
C.使工以药淬之            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⑹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⑤        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⑥/⑤        D.①⑤/②⑥/③④
⑺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以其无礼于晋            B.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C.其意常在沛公也          D.吾其还也
⑻下列句子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吾属今为之虏矣——我们很快就会被他俘虏了
B.持千金之资币物——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
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于是拿起他的匕首给秦王
D.(沛公)脱身独去,已至军矣——沛公已经脱身离开,回到军营
⑼对下列文言句式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竖子不足与谋(省略句,即 “竖子不足与之谋”)
B.大王来何操(谓语后置,即“大王来操何”)
C.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为……”表被动)
D.问征夫以前路(介宾后置,即“以前路问征夫” )
⑽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史记》中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称霸一时,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战国策》的作者是西汉的刘向,《烛之武退秦师》就选自此书。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座,张良则为侍坐。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二)名篇名句默写。(4分)
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4分。)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2)大行不顾细谨,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3)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三)翻译。(12分)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12分)
⑴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⑵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师,师必退。
   
⑶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⑷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二、阅读与鉴赏(3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12分)
说一种历史逻辑①
王跃文
孟子尊为亚圣,后人没有不知晓的。而与孟子同时代的大学问家邹衍就鲜为人知了。还有苏秦,幸好他有勾连六国、合纵拒秦的事才让后人记起,不然也会默默无闻的。可今人哪里知道,当时吃得开的偏偏是邹衍、苏秦之辈,孟子却是备受冷落。当时诸侯割据,战争频繁,一些学问人便游说诸侯,争相兜售自己的学说,以图济世救民。当时最风光的当属邹衍。他到梁国,梁惠王亲自到郊外迎接;去赵国,平原君侧着身子伴行,并用自己的衣服把他的座位擦干净;上燕国,燕昭王不仅恭迎到国界,而且亲自替他清扫道路。一个学问人,为何受到如此高的礼遇?原来邹衍谈的是阴阳玄妙之术,各国君主听了觉得高深莫测,几乎把他视若神人。苏秦讲的是攻伐之道,正是诸侯们安邦自保或图霸天下所需要的。苏秦受到各国诸侯礼待,居然身佩六国相印。中国历史上,像邹衍、苏秦这么神气过的读书人没有几个。
可是孟子就可怜了。那位亲自去郊外迎接邹衍的梁惠王见了孟子,连先生都不愿叫,只叫他“叟”:老头儿,你不远千里到我这里来,不知你有什么办法为我国谋利?孟子得孔门真传,怎么会开口就是利?于是他回答说:为什么要讲利?有仁义就行了。孟子便把仁义之道说了一通,叫梁惠王行仁义就够了。梁惠王哪里听得进这些东西,便以为孟子迂阔。
好在最后发言的是历史。受到万世尊崇的并不是邹衍,也不是苏秦,而是曾经落寞不堪的孟子。现世浮华与万世尊荣总是融不到一起去,这似乎是条教人无奈的历史逻辑。现世总是势利的,只能让圣贤们备受苦难,正如唐玄宗感叹:“夫子何为者?栖栖②一代中。”
孔子也罢,孟子也罢,他们不论生逢何世,命运永远不会好的,因为现实中的人们永远都是短视的。孔子的弟子子贡懂得经营之道,赚了不少钱,就连孔子晚年的生活也是靠他周济的。于是就有人拍马屁,说子贡的学问比老师的还要好。好在子贡毕竟是孔子高足,太了解自己的老师了,就对人说:你们哪里知道,我好比小门小户的房子,院墙太矮,人们一眼就可以看清里面的家当,所以你们说我了不起。而我的老师,就像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宫墙太高,人们不知道里面是如何的豪华高贵,而且你围着宫墙绕一圈,连门都找不到。我怎么可以同我的老师比呢?
有时我恍惚间会觉得自己正身处孟子时代。身边冷不防就会冒出个神人,虽说他们斗大的字认不得几个,更别说有邹衍的学问了,可他们却是风光不让古人,他们能够呼风唤雨、左右逢源,全因为他们有一套再实用不过的谋生手段。但是否也有人全然不顾现实的冷酷,在追求一种他们认为是高尚的东西呢?我想一定是有的。只是这种人不仅没有现世的荣华,还会被那些自命不凡的庸人看作傻子。
但历史自有它幸运的一面,总会有些人不在乎过眼烟云,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只是为了天下苍生。譬如宋代大儒张载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人类也因此而总有光明。
【注】①逻辑:客观规律性。②栖栖:忙碌不安。
4.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梁惠王听不进孟子的仁义之道,这说明战国时期非常急功近利,战国以后这种心态才有所改变,抱有为天下苍生终极关怀志向的才渐渐多了。
B.第三段中引用的唐玄宗的话体现了唐玄宗对孟子的遭遇的理解与同情,印证了“现世总是势利的,只能让圣贤们备受苦难”这一观点。
C.“子贡懂得经营之道,赚了不少钱,就连孔子晚年的生活也是靠他周济的”,于是,有人趁此赞美子贡而完全否定孔子,这是世俗短视行为的体现。
D.本文说古论今,既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又联系现实生活进行说理,在分析说理中揭示了一种有价值的人类发展的历史逻辑。
E.本文是一篇杂感随谈,论事说理娓娓道来,自有一份从容不迫的语言魅力,这得力于作者对历史细节的洞悉明辨,足显作者见微知著的慧眼。
5.孟子满腹经纶却备受冷落,而邹衍、苏秦则受到当时诸侯王公贵族的恩宠,这说明什么问题?请结合文本用一句话作答。(3分)

6.作者于文中真正想告诉我们的“一种历史逻辑”指什么?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22分)
子产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 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意, 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四有封洫,庐井有伍。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夫人朝夕退而游焉  夫人:丈夫的妻子
B.郑伯如晋          如:到……去
C.吾不克救也        克:能够
D.子产使都鄙有章    鄙:边远的地方。
8.下列有关词语“之”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其所善者,吾则行之   ②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  
③德,国家之基也       ④孰杀子 产,吾其与之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9.下列八句话分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子产治国以德,以民为本的一组是(  )(3分)
①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           ②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
③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④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⑤人之爱人,求利之也⑥德,国家之基也   ⑦不如吾闻而药之也⑧夫令名 ,德之舆也
A.⑧②     B.⑥⑤     C.①③     D.⑦④
10.下列各句对原文的解说,不确切的一项是(  )(3分)
A.子产高度重视听取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他认为乡校是民众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如果取缔乡校,堵塞言路,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的危害。
B.子产认为政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他 反对子皮任用年轻而又没有从政经验的尹何治理封地,认为如果不经过学习实践就委以重任,一 定会造成危害。
C.子产认为治国应重德轻财,治国以德可以获取美好的名声,从而塑造美好的国家形象,使国家根基稳固,人民快乐安逸。
D.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他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赏罚分明,治国有方,文章最后通过郑国流传的民谣,用对比手法,对子产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5分)

(2)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意,而无令名之难。(5分)
                               
三、表达与交流(40分)
12.请从以下两题任选其一作文。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不应有的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不少于800字。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原创,可悲的是很多人渐渐都成了盗版。”
     要求: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
叙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检测
参考答案
1.(20分,每小题2分)
(1)A(B.“眦”读zì;C.“共”读gōng;D.“夫”读fú。)
(2)C(A.“知”通“智”;B.“说”通“悦”;D.“倍”通“背”。)
(3)A(渡河。)
(4)B(A.非常  古义:指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  行李  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外出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  C.穷困  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  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D.夫人  古义:那人;今义:妻子。  长者  古义:品德高尚的人;今义:年龄较大的人。)
(5)B(“越国以鄙远”中“以”是连词,可译为“来”,表目的。)
(6)A
(7)D(D项中“其”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其他各项均为代词。)
(8)C(C项应译为:于是拿起他的匕首投击秦王。)
(9)B(B项应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10)C
2.(4分)
(1)失其 所与    不知
(2)大礼不辞小让
(3)风萧萧兮易水寒
  (每答对一处,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则该处不给分。字迹潦草,辨认不清,不给分。)
3.(12分,每小题3分)
(1)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以”、“贰”各1分,意思对给1分)
(2)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若”、“退”各1分,意思对给1分)
(3)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来悬赏他的头颅。(“购”1分、句式1分,意思对给1分)
(4)之所以派部队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所以”1分、“非常”1分,意思对给1分)
4.(5分)A C
A.“直到战国以后这种心态才有所改变,抱有为天下苍生终极关怀志向的才渐渐多了”属无中生有;C.“完全否定孔子”错。
5.(3分)
现世总是势利的,只能让圣贤们备受苦难,(或:现实中的人们永远都是短视的。意思对即可)
6.(4分)
尽管有些人追求一种他们认为高尚的东西,没有获得现世的浮华,甚或被那些自命不凡的人看作傻子,但最终他们给人类带来光明,因而也获得万世尊荣。
7.(3分)A(那些人)
8.(3分)B
①②分别为代词和取独;③④分别为助词“的”和代词。
9.(3分)C  
10.(3分)A
“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不妥。
11.(10分)
(1)(5分)我喜爱他,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学着治理,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了。
(2)(5分)我听说君子掌管国家的,不是担忧没有财物,而是担忧没有好名声。
12.略
【参考译文】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 怨恨。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易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郑国的上卿)子皮想让尹何掌管(他自己的)封地(邑)。子产说:“(他太)年轻,不一定行。”子皮说:“(他很)善良,我喜欢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学着治理,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了。”子产说:“不行!人要爱护(一个)人,是要(做)利于他(的事)。如今您爱护(一个)人就让他从政,(这就)犹如还不会拿刀就让他切割,他(将受)的伤肯定很多。您爱人,以伤害他为结果,那谁还敢企求受到您的爱护啊?您有美好的绸缎,不会让人学着做衣服;大的官职、大的封地,身家所托付的东西啊,却让学习的人去治理,那不是为美好的绸缎着想得(比官职、封地)更多吗?(我)侨听说的是(先)学习然后主政,没听说过用执政来学习的啊。如果一定这么做,必定有所损害。   
范宣子当权,诸侯向晋国贡献的负担很沉重。郑国的人把这事看作忧患。二月,郑国国君往晋国,子产(公孙侨,字子产,郑国大夫)委托书信给子西(子西随郑伯如晋),带给范宣子,信上说:“您为政于晋国,四邻诸侯没听说(您的)的美德(令:善,美),却听说(向诸侯索取的)贡纳很重,我呢,对此很不理解。我听说君子掌管国家的,不是担忧没有财物,而是担忧没有好名声。好名声,是载德以行的车子;德行,是国家的根基。有基础就不致毁坏,为什么不致力于此呢?(在位者)有美德就能与大家共同享乐,众人快乐就能统治长久。范宣子很高兴,于是减轻了诸侯的进贡。   
子产让城市和乡村有所区别,上下尊卑各有职责,士地四界有水沟、庐舍和耕地能互相适应。对卿大夫中忠诚俭朴的,听从他,亲近他;骄傲奢侈的,依法惩办。子产参与政事一年,人们歌唱道:“计算我的家产而收财物税,丈量我的耕地而征收田税。谁杀死子产,我就助他一臂之力。”到了三年,又歌唱道:“我有子弟,子产教诲;我有士田,子产栽培。如果子产死了,谁来继承他呢?” (122.240.202.237)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单元练习


上一个『2018学年厦门二中高一年级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卷』  下一个『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