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人物篇10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人物篇10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篇10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祭肜①字次孙,早孤,以至孝见称。遇天下乱,野无烟火,而独在冢侧。每贼过,见其尚幼而有志节,皆奇而哀之。光武初拜肜为黄门侍郎,常在左右。以肜为偃师长。肜有权略,视事五岁,具无盗贼,迁裏贲令。时天下郡国尚未悉平襄贲盗贼白日公行肜至诛
试题预览
2018年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人物篇10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祭肜①字次孙,早孤,以至孝见称。遇天下乱,野无烟火,而独在冢侧。每贼过,见其尚幼而有志节,皆奇而哀之。光武初拜肜为黄门侍郎,常在左右。以肜为偃师长。肜有权略,视事五岁,具无盗贼,迁裏贲令。时天下郡国尚未悉平襄贲盗贼白日公行肜至诛破奸猾殄其支党数年襄贲政清。帝以肜为能,建武十七年,拜辽东太守。至到励兵马,广斥候。肜有勇力,能贯三万斤弓。虏每犯塞,常为士卒前锋,数破走之。二十一年秋,鲜卑万余骑寇辽东,肜率数千人迎击之,自披甲陷阵,虏大奔,投水死者过半,遂穷追出塞,虏急,皆弃兵裸身散走,斩首三千余级。自是后鲜卑震怖,畏肜不敢复窥塞。抚夷狄以恩信,皆畏而爱之。永平十二年,征为太仆。肜在辽东几三十年,衣无兼副。显宗既嘉其功,又羑其清约,拜日,赐钱百万。十六年,使肜以太仆将万余骑与南单于左贤王信伐北匈奴,期至涿邪山。信初有嫌于肜,行出高阙塞九百余里,得小山,乃妄玄以为涿邪山。肜到不见虎而还,坐逞留畏懦下狱免。肜性沉毅内重,自恨见诈无功,出狱数日,欧血死,临终谓其子曰:“吾蒙国厚恩,奉使不称,微绩不立,身死诚惭恨。”既卒,其子逢上疏具陈遗言。帝雅重肜,方更任用,闻之大惊,召问逢疾状,嗟叹者良久焉。鸟桓、鲜卑追思肜无已,每朝贺京师,常过冢拜谒,仰天号泣乃去。辽东吏人为立祠,四对奉祭焉。
(节选自《后汉书.卷二十》)
【注释】①祭肜,音zhai rong,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天下郡国尚未悉平/襄贲盗贼白日公行/肜至诛破/奸猾殄其支党/数年/襄贲政清/
B.时天下郡国尚未悉/平襄贲盗贼/白日公行/肜至诛破奸猾殄其支党/数年/襄贲政清/
C.时天下郡国尚未悉平/襄贲盗贼白日公行/肜至/诛破奸猾/殄其支党/数年襄贲政清/
D.时天下郡国尚未悉/平襄贲盗贼/白日公行/肜至/诛破奸猾/殄其支党/数年/襄贲政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古代指幼年父亲去世,而现多指幼年父母双亡。
B.迁,贬滴、降职称“迁”,此处与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中的“迁”意同。
C.夷狄,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D.硫,一种文体,古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祭肜以孝著称。他在天下大乱之际,仍然坚持守基,即使是贼人都被他的志向节操感动了。
B.祭肜有勇有谋。他经常身先士卒,在与鲜卑作战时以少胜多。他还能用恩惠信用来安抚夷狄。
C.祭肜清廉俭朴。他担任辽东太守将近三十年,衣服都不超过两套,因此被任命为太仆时,皇帝赏赐他一百万钱。
D.祭肜忧愤而死他出征时道小人欺骗,不见敌人而回,被朝廷判逗留畏敌而下狱免职,出狱几天后吐血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是后鲜卑震怖,畏肜不敢复窥塞。
译文:                                                         .
((2))吾蒙囯厚恩.奉使不称,微绩不立,身死诚惭恨。
译文: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王诏,字景献,用荫补官,通判广信军事,知博州。魏俗尚椎剽,奸盗相囊橐,诏请开反告杀并赎罪法,以携其党。
元佑初,朝廷起回河之议,未决,而开河之役遽兴。诏言河朔秋潦,水淫为灾,民人流徙,赖发廪振赡恩,稍苏其生,谓宜安之,未可以力役伤也。从之。擢开封府推官。富民贷后绝僧牒为缗钱十三万,逾期复责倍输,身死赀籍,又锢其妻子,诏请免之。出为滑州。州属县有退滩百余顷,岁调民刈草给河堤,民病其役,诏募人佃之,而收其余。为度支郎中,使契丹。时方讨西夏,迓者耶律诚欲尝我,言曰:“河西无礼,大国能容之乎?”诏曰:“夏人侮边,既正其罪矣,何预两朝和好事?”入贺故事跪而饮盖有误拜者乃强诏诏曰南北百年所守者礼其可纷更耶卒跪饮之。
崇宁中,由大理少卿为卿,徙司农。御史论诏在滁日请苏轼书《醉翁亭碑》,罢主崇福宫。旋知汝州,铸钱卒骂大校,诏斩以徇,而上章待罪。除直秘阁,言者复抉滁州事,罢去。起知深、兖二州,徙同州,过阙,留为左司郎中,迁卫尉、太府卿、刑部侍郎,详定敕令。旧借绯紫者不佩鱼,诏言:“章服所以辨上下,今与胥吏不异。”遂皆佩鱼。历工、兵、户三部侍郎,转开封尹。时子瑽使京西,摄尹洛。父子两京相望,人以为荣。
进刑部尚书,拜延康殿学士,提举上清宝箓宫,复为工部尚书。徽宗闵其老,命毋拜,诏皇恐,于是但朝朔望。俄以银青光禄大夫致仕,卒,年七十九。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五》)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入贺/故事/跪而饮/盖有误拜者/乃强诏/诏曰/南北百年所/守者礼/其可纷更耶/卒跪饮之
B.入贺故/事跪而饮/盖有误拜者乃强诏/诏曰/南北百年所守者/礼其可纷更耶/卒跪饮之
C.入贺/故事/跪而饮/盖有误拜者/乃强诏/诏曰/南北百年/所守者礼/其可纷更耶/卒跪饮之
D.入贺故/事跪/而饮盖/有误拜者乃强诏/诏曰/南北百年/所守者礼/其可纷更耶/卒跪饮之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庇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文中指王诏因父荫补官。
B.西夏,是中国古代由党项人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政权,以夏为国号,又因其在西方故而称为西夏。
C.崇宁,是宋徽宗赵佶的第二个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侍郎,官名,自唐以后,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各部长官的正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诏富有谋略。魏地习俗好杀人劫财,当地的奸人盗贼相互勾结,王诏请求开反告杀和赎罪法,来分离他们的团伙。
B.王诏体恤百姓。元祐初年,开挖黄河时,王诏认为河朔秋季多雨水成灾,百姓流离失所,应当安抚他们,不能用繁重的劳役来伤害他们。
C.王诏处政灵活。王诏任滑州知州期间,招募人员租种退滩的一百余顷土地,征收他们的余草供给黄河堤坝,切实减轻了百姓负担。
D.王诏执法严厉。王诏担任汝州知州时,铸钱的士兵辱骂大校,王诏下令斩首示众,并上表陈述铸钱士兵之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夏人侮边,既正其罪矣,何预两朝和好事?
译文:                                                         .
((2))徽宗闵其老,命毋拜,诏皇恐,于是但朝朔望。
译文: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李訢,字元盛。父崇,冯跋吏部尚书。崇曰:“此子之生,相者言贵,吾每观,或未可知。”遂使入都为中书学生。太武幸中书学,见而异之,指谓从者曰:“此小子终效用于朕之子孙。”因识眄之。帝舅阳平王杜超有女,将许贵戚,帝曰:“李訢后必官达,益人门户,可以妻之,勿许他贵也!”遂劝成婚。文成即位,訢以旧恩亲宠,迁仪曹尚书。出为相州刺史。为政清简,百姓称之。訢上疏求于州郡各立学官,使士望之流,衣冠之胄,就而受业。书奏,献文从之。以訢政为诸州之最,加赐衣服。自是遂有骄矜自得之志,受纳人财物,商胡珍宝。兵人告言。尚书李敷与訢少长相好,每左右之。或有劝以 .奏闻,敷不许。献文闻?罪状,槛车征訢,拷劾抵罪。敷兄弟将见疏斥,有司讽以中旨嫌敷兄弟之意,令訢告列敷等隐罪,可得自全。訢深所不欲,且弗之知也,乃谓其女婿裴攸曰:“吾与李敷,族世虽远,情如一家。在事既有此劝,昨来引簪自刺,以带自绞,而不能致绝。且亦不知其事。”攸曰:“何为为他死敷兄弟事衅可知有冯阑者先为敷杀其 家切恨之但呼阑弟问之足可知委”訢从其言。又赵郡范檦具列敷兄弟事状,有司以闻, 敷坐得罪。诏列訢贪冒应死,以纠李敷兄弟,故免。百鞭髡刑,配为厮役。未几而复为太仓尚书,摄南部事。用范檦陈策计,令千里之外,户别转运,诣仓输之。使所在委滞,停延岁月。百姓竞以货赂,各求在前,于是远近大为困弊。道路群议曰:“畜聚敛之人, 未若盗臣。”訢弟左军将军璞谓?曰:“范檦善能降人以色,假人以辞,未闻德义之言, 不早绝之,后悔无及。”訢不从,弥信之,腹心事皆以告檦。献文崩,訢迁司空,范檦知文明太后之忿訢,又知内外疾之,太和元年,希旨告訢外叛。文明太后征訢至京师, 言其叛状。訢曰:“无之。”引檦证訢。訢慨然曰:“吾不用璞言,自贻伊戚,万悔于心, 何嗟及矣!”遂见诛。
(选自《北史•李訢传》 ,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何为/为他死/敷兄弟事衅可知 /有冯阑者/先为敷杀其家/切恨之/但呼阑弟问之/足可知委/
B.何为为他死/敷兄弟事衅可知/有冯阑者先/为敷杀其家/切恨之/但呼阑弟问之/足可 知委/
C.何为为他死/敷兄弟事衅可知/有冯阑者/先为敷杀/其家切恨之/但呼阑弟问之/足可 知委/
D.何为/为他死/敷兄弟事衅可知 /有冯阑者先/为敷杀/其家切恨之/但呼阑弟问之/足可知委/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奏是指臣子向帝王进言的文书,在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帝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称 呼,如“表” 、 “疏”等。
B.胡是我国古代对北方边地或西域各民族的泛称,一般称呼与胡人相关的物品常冠以 “胡”字,如胡床、胡服。
C.髡是我国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一种刑罚,是以人格侮辱的方式对犯人施加的惩罚。
D.摄在文中是“统管”之意,它还有代理官职的意思,在我国古代表示代理官职的词 语还有 “假” 、 “转”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訢生有贵相,与众不同。太武帝亲临中书学时,见到李訢,认为他不同寻常,将来能为自己的子孙效劳。
B.李訢善于理政,重视教育。他在相州任刺史时,因为政清廉,深得百姓称颂;曾上书请求在各州郡设立学校,被献文帝采纳。
C.李訢为保自全,出卖朋友。他在囚禁期间,听从女婿劝告,捏造李敷犯罪事实,揭发检举,因此得以免去死刑。
D.李訢一意孤行,终遭陷害。他没有听从弟弟李璞的劝诫,依然信任范檦,最终因范檦告发而被诛杀。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訢后必官达,益人门户,可以妻之,勿许他贵也!
译文:                                                         .
((2))百姓竞以货赂,各求在前,于是远近大为困弊。
译文:                                                         .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肥沃
B.羝乳乃得归                     乳:吃奶
C.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祠:祭祀
D.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             系:关押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何以汝为见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C.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为降虏于蛮夷          而君幸于赵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卫律、李陵的劝降方式不同,前者软硬兼施、威逼利诱,后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也有所不同。
B.匈奴明白了威权富贵无法征服苏武,便以摧毁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先将其关在大窖中,后又将其流放至荒无人烟的北海。
C.李陵劝降苏武时,曾说到汉武帝的刻薄寡恩,苏武明知如此,还是一心守节归汉,这说明他们两人精神境界的高下是很分明的。
D.为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文中写了三个叛徒:一个是校尉虞常,一个是原汉将卫律,一个是故交李陵,他们与苏武形成鲜明对比。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译文:                                                         .
((2))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译文: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公欲以兵二万人击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懈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时(   )
A.素善留侯张良             不如因善遇之
B.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为五万人具食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2)下列对两段文字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古代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二等,比“伯”高一等。
B.为寿,祝颂之辞。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
C.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死叫“薨”,称大夫死叫“卒”,“卒”后为死亡的通称。
D.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给予褒扬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3)下列对两段文言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刘邦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能虚心向谋士请教,采纳建议,热情款待项伯,约为婚姻。
B.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甲)文中,他面对危情,既惊呼“为之奈何”,虚心请教,又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接着又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使项伯为他所用,使局势出现转机。
C.张良为人精明。(甲)文中,他深知刘邦肺腑,提出见解,能够剖析利害,启发刘邦醒悟而予以采纳;在(乙)中,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
D.张良足智多谋,胸有韬略。面对故人报信,他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他计败峣下秦军,又说汉王授印于韩信,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                                                         .
((2))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懈击之。
译文:                                                         .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赵世延,字子敬。世延天资秀发,喜读书,究心儒者体用之学。弱冠,世祖召见,俾入枢密院御史台肄习官政。至元二十一年,授承事郎、云南诸路提刑按察司判官,时年二十有四。
元贞元年,除江南行御史台都事,丁内艰,不赴。十年,除安西路总管。安西,故京兆省台所治,号称会府。前政壅滞者三千牍,世延既至,不三月,剖决殆尽。陕民饥,省台议请于朝赈之,世延曰救荒如救火愿先发廪以赈朝廷设不允世延当倾家财若身以偿省台从之所活者众。
延祐元年,省臣奏:“比奉诏汉人参政用儒者,赵世延其人也。”帝曰:“世延诚可用,然雍古氏非汉人,其署宜居右。”遂拜中书参知政事。明年,仁宗崩,帖木迭儿复居相位,锐意报复,属其党何志道,诱世延从弟胥益儿哈呼诬告世延罪,逮世延置对,至夔路,遇赦。世延以疾抵荆门,留就医。帖木迭儿遣使督追至京师,俾其党煅炼使成狱。会有旨,事经赦原,勿复问。帖木迭儿更以它事白帝,系之刑曹,逼令自裁,世延不为动,居囚再岁。中书左丞相拜住屡言世延亡辜,得旨出狱,就舍以养疾。未几,帖木迭儿死,事乃释。
至顺元年,诏世延与虞集等纂修《皇朝经世大典》,世延屡奏:“臣衰老,乞解中书政务,专意纂修。”帝曰:“老臣如卿者无几,求退之言,后勿复陈。”四月,仍加翰林学士承旨,封鲁国公。秋,以疾,移文中书致其事。元统三年十一月卒,享年七十有七。
至正二年,谥文忠。
(节选自《元史》,有修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延曰/救荒如救火/愿先发廪/以赈朝廷/设不允/世延当倾家财若身以偿/省台从之/所活者众。
B.世延曰/救荒如救火/愿先发廪以赈/朝廷设不允世延/当倾家财若身以偿省台/从之所活者众。
C.世延曰/救荒如救火/愿先发廪以赈朝廷/设不允世延/当倾家财若身以偿/省台从之/所活者众。
D.世延曰/救荒如救火/愿先发廪以赈/朝廷设不允/世延当倾家财若身以偿/省台从之/所活者众。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指男子(2)0岁,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
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B.“御史台”是元代的中央监察机构,也是中央司法机关之一,负责纠察、弹劾官员、
肃正纲纪。
C.“丁内艰”是古代丧制名,凡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
D.“延祐”是元朝元仁宗的年号,帝王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选文
中的“元贞” “至顺” “仁宗”“至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世延才华横溢,年少得志。(2)0岁就被世祖召入枢密院御史台学习官政,(2)(4)岁被授予承
事郎、云南诸路提刑按察司判官。
B.赵世延做官时爱惜百姓,为百姓着想。陕西饥荒,不等朝廷赈济,他以自己的身家财产
担保,希望先开仓赈民,救活了许多人。
C.赵世延为官有道,深受朝廷重视。他以年老为由多次上奏请求解职,告老还乡,但皇帝
不同意,还又给他加封官职。
D.帖木迭儿多次陷害赵世延,不仅指使其党羽诬陷赵世延,更亲自向皇帝诬告赵世延有罪,
直至帖木迭儿去世,这件事才罢休。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政壅滞者三千牍,世延既至,不三月,剖决殆尽。
译文:                                                         .
((2))帖木迭儿更以它事白帝,系之刑曹,逼令自裁,世延不为动,居囚再岁。
译文:                                                         .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粱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甲科,解褐大理评事、知秭归县,再迁著作佐郎。知吉州,民有萧甲者,豪猾为民患,鼎暴其凶状,杖脊黥面徙远郡。太宗尤赏其强干,代还,赐绯鱼,旧例当给银宝瓶带,太宗特以犀带赐之,记其名于御屏。
至道初,鼎建议兴三白渠,及陈、许、邓等数州用水利垦田,事具《食货志》。徒陕西。二年五将分道击李继迁,李继隆擅出赤柽路无功,还奏军储失期,鼎坐削三任。复为殿中丞,领职如故。以母老求郡,历知徐、密二州。真宗践位,复旧官。时三司督逋负严急,有久被留系者,命鼎按籍详定,多所蠲免。逾月,拜右谏议大夫。
  时西鄙未宁,建议陕西禁解池盐,所在官鬻,诏从之。议者多言:“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今若禁解池盐,与内地同价,则民必冒禁复市青盐,乃资盗粮也。”时刘综为陕西转运使,鼎奏罢之。综归朝,亦密陈其非便。鼎既行,即移文禁止盐商,所在约束乖当,延州刘廷伟、庆州郑惟吉皆不从规画。
鼎奏运咸阳仓粟以实边 ,粟已陈腐,鼎即与民,俟秋收易新粟,朝廷闻而止之,上封章密陈其烦扰者甚众,鼎始谋多沮,遂令林特乘传与鼎等同议可否,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
鼎伟姿貌,磊落尚气,有介节,居官峻厉,名称甚茂。好学,工篆、籀。尝著《隐书》三卷,《史论》二十篇,《学古诗》五十篇。 
(选自《宋史•梁鼎传》,有删改)
注: “解池盐”,不必煎煮。居人疏地为畦,决灌其中,俟南风起,此盐即成。同下文的”青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B.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C.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D.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褐:脱去粗布衣服。指做官。文中加点的词语“迁”“徙”“拜”分别表示升职、职位调动和授予官职。
B.食货志:古代纪传体史书中专述经济史的篇名。纪传体史书一般分为本纪、列传、书志、箴铭、辞赋几种体例。
C.“丁内艰”文中指遭遇母丧。古代父母去世要为其守丧,守丧是一种孝顺的礼仪,有一定的时间规定。
D.篆、籀:文中指书体。汉字的形体逐渐演变,主要形体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八大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粱鼎为民除害,得到赏识。他在吉州任职时,奸民萧甲为非作歹,他流放了萧甲;皇帝赏识他,他得到皇帝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上一个『2019高三一轮:古诗文专题检测』  下一个『2019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历史事件类专题练习11篇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