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卷+语文(四)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2019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卷+语文(四)(高三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9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卷语文(四)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
试题预览
2019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卷
语   文  (四)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广袤乡村的传统景观正在急速变化,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村庄或被遗弃,或成为不断扩张的城市边缘的新郊区。传说中的桃花源,祖先们所希冀的仙境,被城市化的诱惑所取代。敬畏自然、遵循简朴以及庆贺传统,这些构成乡村日常生活所不可或缺的部分正在消失。
过去,中国乡村秉持了传统的美学标准。早年乡间不乏富裕的家庭,他们保持着务农和学习并重的传统。
这些家庭往往会为后代和有亲缘关系的孩子,甚至是乡邻里的孩子设立私塾,儒家思想的熏陶让他们有耕读传家的理念。当农村家庭不再担心生存问题,家庭成员便被鼓励去追求学识和美学上的提升。而后,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也会让乡间邻里的文化生活变得丰富。不同于那种离群索居的文人在艺术上所持有和彰显的精神追求,受过教育的农村精英,他们的美学价值更多体现在建筑装饰、内部装修和日常使用的手工制品上。从房屋的外部装饰和内部装修中,人们能很容易发现一些象征性的标志,它们表达着对平和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渴望。
传统美学观之所以被贬低,与传统生活方式的急遽变化有关。这也体现在鉴赏和重新设计传统家用物件,使其具备新功能的能力上。今天,历史悠久的中式美学正在一些城市精英中得到复兴,但乡间的传统匠人却在渐渐消失。现代化虽然带来了技术进步,却也导致了传统生活方式的衰败。当我们走过经济繁荣却缺乏美学吸引力的城市时,这种追求所导致的后果非常明显。在这些地方,历史建筑让位于并无特色的现代高层建筑,只剩下千篇一律的城市景观复制,审美观也显得单调乏味——“新就是美,大就是好”。
过去数百年时间建立起来的传统美学以摧枯拉朽之势被破坏,这也影响到千万户农家的居家摆设。传统的风味不复存在,现代化边缘的痕迹比比皆是,除了便利的塑料金属制品,城市里流行文化的符号也装点了农村居家环境。在大多数古村镇里,甚少有任何关于改进传统内部装饰和家具的新想法,并不是没有办法改进,而是大众化的审美趣味常常把在老房子里居住视为落后。如今,大多数古屋里居住着孤单的老者,古宅内处处流露出他们简单的物质生活,也显示着社会转型的面貌。
如今,在许多中国乡村地区,古旧艺术品、老家具和工艺品仍然装点着一些旧民居,但与另一些实用主义的内饰形成了强烈对比。典型乡村家庭内部的装修变得大同小异:客厅里挂的是全家福或者明星海报,旁边是孩子在学校获得的获奖证书,家具是一张八仙桌、几把椅子、一只电视柜和一台电视机。这种布局非常实用,却与我们先人引以为傲的审美相去甚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受城市化诱惑,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村庄有的被遗弃,有的被不断侵蚀而变成城市边缘的新郊区。
B.“桃花源”式、“仙境”式的乡村景观被取代,乡村日常生活所不可或缺的敬畏自然、遵循简朴以及庆贺传统等部分正在消失。
C.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以及生存问题的影响,早年间富裕家庭保持着耕读传家的理念,这些家庭会为后代或其他孩子设立私塾。
D.传统中国乡村家庭中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也会让乡间邻里的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其美学价值与离群索居的文人精神追求不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秉持着传统美学标准的古老乡村的建筑装饰、内部装修和日常使用的手工制品等,更多地体现出那个时代乡间精英们独特的美学价值。
B.传统美学观被贬低的原因与传统生活方式的急遽变化有关,同时也体现在鉴赏和重新设计传统家用物件,使其具备新功能的能力上。
C.当我们走过经济繁荣却缺乏美学吸引力的城市时,这种追求所导致的后果非常明显。在这些地方,历史建筑让位于并无特色的现代高层建筑,只剩下千篇一律的城市景观复制,审美观也显得单调乏味。
D.在中国现在许多乡村地区,一些旧民居中的古旧艺术品、老家具和工艺品与另一些实用主义的内饰形成了强烈对比,展现了新时代特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广袤乡村的传统景观正在急速变化,这是传统生活方式的衰败,大众审美趣味的扭曲及城市里流行文化符号的入侵等原因导致的。
B.尽管乡间的传统匠人在渐渐地消失,但历史悠久的中式美学正在一些城市精英的建筑中得以复兴,因此传统的美学观不会消失。
C.大众化的审美趣味常常把在老房子里居住视为落后,于是大多数古村镇中传统内部装饰和家具的新想法等传统符号不能得到改进以适应时代。
D.布局实用的乡村内部装修大同小异:客厅里的全家福或者明星海报、八仙桌椅、孩子的获奖证书和电视机,其中的传统风味越来越少。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诗意的横峰
徐可
①“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宋人王观的这两句诗简直是为横峰而写。苏东坡的诗句也触及横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横峰本名“兴安”,后因本地名山横峰而改为现名。但我固执地认为,横峰就是从古人的诗句中走出来的。
②横峰是江西省东北部的一个小县,地处闽、浙、皖、赣四省要冲。踏进横峰,我就疑心自己踏进了一个古老的时代。亭子上,梧桐畈,莲荷乡,上畈村,新篁乡,龙门畈,葛源村,枫林坞,月光洲……古色古香的地名,哪一个不带着唐诗宋词的意境?横峰的诗意,写在每一寸土地上。
③亭子上。一座小村庄。清一色的粉墙黛瓦,明朗素雅,大红的剪纸透着喜气。田野里一片绿油油的麦子,像绿色的地毯一样。一畦畦蔬菜鲜翠欲滴,体态丰满的鸡妈妈带着一群小鸡在菜地里觅食,高傲的大白鹅优雅地踱着方步,小黄狗在温煦的阳光下眯着眼睛慵懒地打盹。清澈的河水潺潺地流着,几只鸭子浮游水中,不时扎到水中去觅食,水面泛起一圈圈气泡。两岸都是茂密的树木,树木吮吸着大地的乳汁,郁郁葱葱,枝叶扶疏。竹林边,成群的笋争先恐后地从土里探出头来。秋千架,老水车,悠然亭,古驿站……几近消失的田园风光,如同被时光遗忘的世外桃源。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村民的生活像村边的河水一样悠悠地流淌。
④莲荷乡,莲荷的家乡。莲叶并不罕见,奇的是这千亩荷园,真实呈现“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壮观。沿着木质步道走进荷塘深处,极目四望,视线所及尽是亭亭玉立的莲叶。晶莹的水珠在莲叶上滚动,小鱼小虾在莲叶间嬉戏,黑天鹅在池塘里悠闲地游弋。荷塘边建起了一排排灰黄色小木屋,那是为外来的游客们准备的栖息之所。古人吟咏莲荷的诗文多矣,我最爱的是两首出自无名诗人之手的民歌,一首是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还有南朝《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还有辛稼轩的“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些诗句都鲜活灵动,清新可喜,充满生活情趣。虽然还没到莲子成熟的季节,但我仿佛看到了采莲时节鱼虾嬉戏、男欢女爱的动人场景。
⑤走近葛源村,村口的那棵老树令我为之一震。那是一棵樟树,树干粗大需数人方可合抱,树身黝黑铁青峥嵘沧桑。这棵树太老了,也许几百岁,也许上千岁,主干已经从中间裂开一分为二,一支歪倒触地,而另一支依然挺立,依然枝繁叶茂,依然浓荫覆地。一棵树站在那里,就站成了一部历史,即使倒下了,仍然顽强地活着。据说,此地民间习俗,女儿一出生就种一棵樟树,到出嫁时伐木制箱盛嫁妆,因此到处可见樟树的身影。
⑥樟树下,一位年轻女子坐在长条石凳上看书。只见她双手捧书,头颈微垂,看得入迷,一袭红色长裙格外醒目。自然披落的秀发遮住了她的面庞,然而她的侧影仍然显出婀娜的身姿,远远看去,宛如一幅美丽的剪影。年轻与古老,鲜红与翠绿,对比如此强烈,相处又如此和谐。时光仿佛在这里静止。一瞬间,我竟有了莫名的感动。
⑦徜徉在横峰大地上,仿佛在一幅水墨画中行走。月光洲,梦一样的名字,梦一样的小岛,轻轻地泊在信江上,绿树成荫,水禽翔集。石桥村,大片的紫云英正在盛放,层层的梯田像翻卷的大海,乡间绿道曲径通幽……横峰人爱美,他们致力于建设秀美乡村。秀美者,秀丽而美好。有内涵有品质的美才是真正的美。聪明的横峰人,在“秀美”二字上做足了文章。亭子上的传统民俗剪纸,莲荷乡的千亩荷园,石桥村的高山梯田,都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和经济来源。横峰在走向富庶,而山水依旧美丽如诗。
⑧“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我还是固执地认为,古人的诗句就是为今天的横峰而写的。
(选自201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略有删改)
4.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横峰有着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引得宋代诗人王观、苏轼对她情有独钟,留下千古名句大加赞赏。
B.横峰的地名都带着历史的温度,承载着厚重的文化,挟着古典诗词的韵律,鲜活在生动的现实当中。
C.葛源村是横峰最有文化品味的村落,那樟树下石凳上聚精会神地看书的年轻女子令作者莫名地感动。
D.本文采用游记笔法,移步换景,点面结合,饱含情素,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横峰美丽如诗的乡村风光。
5.第6段描写一个年轻的女子在樟树下读书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6.文中交代,横峰本地的朋友不认为横峰与古人诗词有关,但作者依然固执地认为“横峰就是从古人的诗句中走出来的”?你认同作者的观点吗?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的理由。(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日前,京东数据研究院基于京东平台图书类产品的大数据,发布了《2017国民阅读报告》,报告显示,学生和中青年用户对图书还是有明确需求的。无论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内容依旧是图书市场的决胜因素。报告表示爱读书的中国人越来越多,阅读习惯和阅读氛围已经形成。
近年来,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消费的升级不仅体现在衣食住行上,也同样体现在阅读这样的精神层面上。报告显示,全国各省的图书销量及用户数持续保持高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阅读大军。其中,北上广及其他东部发达城市仍然是阅读主力,但增长率趋于平稳;得益于线上购书的便捷性,中西部城市反而高歌猛进,湖南、宁夏、陕西、江西、贵州、青海、甘肃等省份,2016年订单量同比增长均超过70%。这或许能够归功于京东等电商平台的兴起:一方面提供了购买正版图书的平台,另一方面也保障了边远地区和发达省份一样能快速购买书籍。
(摘自《京东2017国民阅读报告》)
材料二:
日前,著名作家二月河表示,中国大学生读不下《红楼梦》是耻辱,是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大幅度下跌的象征。此话乍看上去说得有些狠,却提醒了我们应重新审视经典阅读,年轻人对名著“不待见”确实是隐患极大。
经典名著读不下去,理由有很多,受不了名著中的大量诗词、语言晦涩、人物太多等,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时下风气浮躁,浅阅读、碎片化阅读流行,很多读者根本没有耐心去看那些长篇作品。当年轻人的阅读取向被实用主义和快餐文学侵蚀,就出现了《红楼梦》读不下去的现象。之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就在网上搞了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根据近3000名读者意见,《红楼梦》高居榜首,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如何让年轻人重拾经典阅读,成为当下必须反思的文化课题。
(摘自2015年5月26日《南昌日报》)
材料三:
 
(2008年至2016年手机阅读接触率表)
材料四:
报告显示,56%的受访者过去一年阅读总量在十本以上,高于去年的48%。从阅读时间来看,每天阅读半小时及以上的受访者高达82%。其中,80后、90后和00后每天阅读平均时长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而50后、60后和70后的阅读时间平均长于一小时。
此外,37%的受访者会安排固定的阅读时间,且阅读的计划性与受访者收入呈正相关,收入越高的人群有计划安排阅读时间的人数比例越高。
阅读介质也影响阅读体验,调查数据显示,85%的受访者纸质书和电子书一起读。同时电子书阅读的普及率继续呈上升趋势,阅读电子书的受访者比例同比上升6%,达到90%。其中64%的受访者在阅读电子书后,总体阅读量有所增加。这与智能手机的普及是分不开的,相比纸质书,电子书便携储存量大,而且不受地点限制。
社交平台及数字化阅读的发展也对读者产生影响。调查显示,78%的受访者选择通过社交平台(微信、微博、豆瓣、知乎等)分享阅读内容,17%的受访者会在电商平台留下读者评论。同时,朋友推荐、图书销售排行榜对90后和00后受访者的影响也更大。
(摘自《亚马逊2017全民阅读报告》)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表明,伴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消费层级也在从物质向精神迁移,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阅读的行列中。
B.材料一显示,阅读并不是发达地区的专利,中西部城市的阅读增长率节节攀升,这或许与京东等电商平台的兴起有关。
C.材料二表明,时下浅阅读、碎片化阅读流行,这是当代年轻人读不下诸如《红楼梦》等经典名著的主要原因。
D.从材料三中的图表可以看出,数字化阅读,尤其是手机阅读发展迅猛,人们借助数字化媒介阅读的时间远超过传统纸质媒介。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材料二表明,阅读文学名著是提高个人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应该倡导大学生读《红楼梦》,如此就能提升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
B.材料四表明,中国人的阅读量在不断增长,大多数人有固定的阅读时间,阅读计划性与受访者收入呈正比,收入越高阅读计划性比例也越高。
C.手机阅读之所以异军突起,远超过其他数字化阅读方式,与当下中国智能手机的普及关系密切,智能手机的强大功能,让阅读变得更加便捷。
D.电子书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介质,电子书阅读的普及率持续上升,有六成多受访者在放弃纸质书,选择电子书阅读后,阅读量增加。
E. 阅读内容的选择,除了受传统的阅读内容质量的影响外,社交平台也不容忽视,它对读者阅读内容的取舍,有很大的影响。
9.文中说“如何让年轻人重拾经典阅读,成为当下必须反思的文化课题”,请联系原文谈谈年轻人为什么不愿读经典。(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继宣,开封浚仪人。尝命往陕州捕虎,杀二十余,生致二虎、一豹以献。契丹寇静戎军,从崔彦进过拒马河接战,自午至申,大败之。雍熙三年,曹彬北征,继宣从先锋李继隆至方城,力战三日,大军继至,遂克固州。进壁涿州东又与敌斗乘胜攻北门克之日领轻骑度涿河觇敌势又将五千骑援米信因率劲骑追至新城北大败之斩其酋贺恩相公,继宣亦中流矢。大军还雄州取刍粮,遇契丹新城,疾战至暮。明日复战,继隆为敌所邀,继宣以所部拔之。召入,以功超授崇仪使。淳化三年,徙知保州。筑关城,浚外濠,葺营舍千五百区。造船二百艘,入鸡距泉以运粮,人咸便之。课军中劲弩,为入阵之备。至道三年,契丹寇定州,至怀德桥,继宣领兵三千掩袭之。契丹保丰隆山砦,继宣伐木治常山桥,契丹闻之,大惧,拔砦遁走。继宣锐于追袭,傅潜为部署,继宣诣潜请行,颇为所抑。及召潜属吏,诏继宣与高琼同主军事,逐敌越拒马河。受诏按视缘边城砦,权知威虏军,敌骑至城下,屡出兵设伏,斩获甚众。咸平四年,领康州刺史。敌至,继宣即召赤虏之师,敌走上羊山。继宣逐之,环山麓至其阴。继宣马连中矢毙,凡三易骑,大克捷。诏书称奖。景德初,契丹乘秋来攻,继宣独主镇州全师。及与契丹和,命为高阳关钤辖。继宣罕识字,上以河间郡事繁,虑狱讼有枉,命高继勋代之,止为钤辖。大中祥符初,召还,加四方馆使。以疾,授西京水南都巡检使,每夕罕巡警,为留司所举,特诏增巡检一员,专主夜巡。六年,疾甚,求至京师寻医,卒,年六十四。  
(选自《宋史•李继宣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进壁涿州/东又与敌斗/乘胜攻北门/克之/日领轻骑/度涿河觇敌势/又将五千骑援/米信因率劲骑/追至新城北/大败之/
B. 进壁涿州东/又与敌斗/乘胜攻北门/克之/日领轻骑度涿河/觇敌势/又将五千骑援米信/因率劲骑追至新城北/大败之/
C. 进壁涿州东/又与敌斗/乘胜攻北门/克之/日领轻骑度涿河/觇敌势/又将五千骑援/米信因率劲骑/追至新城北/大败之/
D. 进壁涿州/东又与敌斗/乘胜攻/北门克之/日领轻骑/度涿河觇敌势/又将五千骑援米信/因率劲骑追至新城北/大败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雍熙”,是帝王年号,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的“庆历”类似,中国古代除皇帝年号纪年法外,还有干支纪年法等。
B.地支可用于计时,午时指白天十一点到一点,申时指下午五点到七点。
C.“刺史”,中国古代官职名。“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D.“卒”,死的一种说法,古代天子、太后之死称崩、百岁、千秋、山陵崩等;对于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曰“卒”;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继宣英勇顽强,受到赏识。大军返回雄州取粮草,在新城遭遇契丹人,血战到黄昏。第二天再战,李继隆被敌军拦截,李继宣率领部队救下他。后来跟随李继隆作战,斩杀敌酋,身中流矢,因战功被任崇仪使。
B.李继宣有勇有谋,智勇双全。至道三年,契丹进犯定州,到了怀德桥,李继宣领兵三千突然袭击他们。契丹退守到丰隆山砦,李继宣伐木修理常山桥,契丹人听到消息后,十分害怕,拔营逃跑。
C.李继宣作战勇猛,临危不惧。敌人来到,李继宣马上召集赤虏的军队,敌人逃上羊山。李继宣紧紧追赶敌人,沿山脚直到山北。李继宣骑的马连续被敌人射杀,前后换了多次马匹,取得胜利。
D.李继宣识字很少,学识不高。皇上因为河间郡事务繁多,怕他断案有误,就命高继勋接替他,只让他担任钤辖的职务。他担任西京水南都巡检使时,因每晚派遣的巡检太少,被留司举报,皇帝为此增加一名巡检,专管夜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造船二百艘,入鸡距泉以运粮,人咸便之。课军中劲弩,为入阵之备。 
(2)继宣锐于追袭,傅潜为部署,继宣诣潜请行,颇为所抑。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卜算子
蒋春霖①
燕子不曾来,小院阴阴雨。一角阑干聚落花,此是春归处。
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化了浮萍②也是愁,莫③向天涯去。
【注】①蒋春霖:清代词人,一生落拓。②浮萍:传说柳絮入水化为浮萍。③莫:不要。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开篇写燕子不来、阴雨锁院的凄迷景象,寄寓了词人失落、惆怅、无可奈何的情感。
B.“一角”两句写风把落花吹拢到阑干的一角,这落花所聚之处也便成了春天的归宿。
C.上片借小院、阴雨、落花、燕子等意象描绘暮春画面,为下片四句直抒胸臆作铺垫。
D.下片通过弹泪、把酒等动作细节的描写,主要表达了对春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
E. 全词感情基调抑郁悲凉、婉约深致,与写情愁别绪及个人际遇的宋婉约词风格相近。
15.词的最后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能够表现周瑜年轻英俊、奋发有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两句,作者感叹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如今连反映他当年风流遗事的建筑物也杳无踪迹了。
(3)李清照《声声慢》这首词中,明写落花,而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的句子是“满地黄花堆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近年来,一些新闻热点事件,常常发生“舆论反转”现象,公布后的事件的真相,往往与此前引发热议的说法南辕北辙。
②当代中学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争做行不由径一心报国的杰出青年,唯有如此,才能昂扬立足于社会,从而创造出令人敬佩的辉煌业绩。
③这个部门任务繁杂,工作量大,其他同事平时都忙得脚不沾地,小王却能好整以暇,这源于他科学严格的时间管理。
④80后外卖小哥雷海为在中央电视台第三届《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首当其冲,在2018年4月4日晚的总决赛中一举夺冠。
⑤前三季度500余支可比债基净值平均增长1.68%,这一成绩与前两年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但在“资产荒”背景下,整体表现仍然可圈可点。
⑥演员必须自身内心冷静,才能表现所扮演角色的情感。首先要学会不“动于衷”,才能绘声绘色,把角色的喜怒哀乐生动地“形之于外”。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我校自从开展“让文明走进心田”主题教育活动以来,学生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文雅的举止代替了追逐打闹,文明的语言取代了粗鲁、谩骂和喊叫。
B.目前,教师评价体系过于注重近期数量业绩,忽视长远质量积累,不利于原创性科学研究的开展,影响教师自身潜能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C.针对近年来食品安全领域犯罪突出,检察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着力捍卫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D.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继续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良好语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19.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诗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隆冬之际,西伯利亚的寒流席卷欧亚大陆,狂风肆虐,草木凋零,而那些春天的元素——温暖、雨水、绿叶、鲜花,都集结在位于热带的海南岛。海南岛就像一艘花船,系在雷州半岛上,满载寒冷大陆的梦幻与想象。每年,从广州向漠河,春天昼夜兼程,都要进行一次生命版图的扩展。他像赤足奔跑的孩子,一路上用稚嫩的声音轻轻呼唤,于是万物苏醒,盛装应和,可谓“东风好作阳和使,              ”。迢迢旅程中,气候的巨大差异,导致众多物种只能有限地参与这一盛会。木棉花花朵硕大,是南国花中豪杰,“一声铜鼓催开,千树珊瑚齐列”,但她终究无法走出岭南。当春天行经长江、黄河流域时,出场的是桃花、杏花等新主角,“桃花嫣然出篱笑,              ”,然而她们却无法追随春天深入雪国,陆续抱憾退出,随后登场的便是白杨、连翘等北国耐寒植物。 
A.逢草逢花报发生    只恨春归我未归
B.万柄莲香一枕山    只恨春归我未归
C.逢草逢花报发生    似开未开最有情
D.万柄莲香一枕山    似开未开最有情
20.下面是一幅漫画,请描述漫画内容并指出漫画的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6分)
 
21.下面文段有多处逻辑问题,请参考示例的方式,就其中两处加以具体说明。(5分)
一提起糖尿病,中老年人都把吃主食与它联系起来,认为主食含糖量高,于是不敢吃或吃得很少,其实这是不对的。经验证明,不吃或少吃主食,必然多吃零食,脂肪、蛋白质摄入量就会太多,导致体内物质代谢紊乱,长此以往,不仅会引发糖尿病,还会引发冠心病等诸多疾病。正确的做法是每天正常进食主食,适当再搭配些粗粮。
示例:“中老年人都把……”句中的“都”范围扩大。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武汉理工大学张能立教授,试图用“求侮辱”的方式,让学生学会用真理反抗权威。这位51岁的教授,在教室门口一趴,嘴里嚷着“赶紧跨过去”“拿出你的勇气来”。这场两个月前就已经设计好的教学环节,在他心目中,似乎代表了突破权威和不畏强权。张教授希望通过这种行为艺术,把学生培养成“敢向奥巴马扔鸡蛋”的人。
那一天,上百名学生跨过了老师的身体。但他们当中,有多少是怀着敬畏之心跨过去的,有多少是跟风起哄,又有多少是因为不敢反抗老师,而做了这件自己原本不愿做的事?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2019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卷
语 文(四)答 案
1.C
2.D
3.B
4.D
5.【参考答案】内容方面,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前文写横峰的景美,这里写人美,横峰的美更加全面;主旨方面,突出了主旨,升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检测(一)语文试题』  下一个『2019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卷+语文(一)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