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检测考试(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湖南省常德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检测考试(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常德市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检测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历代人口流寓与各地民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自民歌产生之日起就开始了。流寓的民众带来四方文化,给民歌注入源源不断的成长活力。每一种民歌开始衰落,也是因为不断纳新的民众群体使得旧民歌
试题预览
常德市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检测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历代人口流寓与各地民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种联系自民歌产生之日起就开始了。流寓的民众带来四方文化,给民歌注入源源不断的成长活力。每一种民歌开始衰落,也是因为不断纳新的民众群体使得旧民歌落伍于新生活,这样,新民歌自然就产生了。民歌是一条文化河流,从二言到七言、杂言的新陈代谢及递变背景,与历代各地长期频繁的人口流动不无关系。
古代民众的大规模流寓虽有天灾或部族迁徙等使然,但战争等人祸尤巨。不同路途、遭际、命运之流寓,引起自然、社会与人文氛围之变化,使得流寓者摇荡情性,创作出风格、种类、旨趣迥异的民歌。一些民间歌手更是随编随唱,形成个人演唱风格,使得许多民歌相互影响,也由之诞生了许多经典民歌及民歌类别。社会流寓改变着民歌土壤,造就一部分民间的歌者与歌曲,也在降低一部分人的歌唱情绪,战乱频仍更是使得许多地方人死歌绝,成了民歌空白带或隔离带,民歌跟着断代。由此,古代民歌绝大部分消亡了。流寓时期少,安定时期多,国泰民安是歌舞的温床,有利于民歌自由产生、成长与蔓延。人们能够闲下心来编创、演唱、传授民歌,也需要以民歌调剂、美化生活;于是,人们又开始在民俗节日里演绎民歌,举办歌会,在特定场合歌唱先祖来历——前朝流乱成了教育后人珍惜生活与凝聚部族人心的有效素材。
我们现在能够见到的中国古代民歌只有少数来自劳苦大众,十有八九依靠优伶继承与发展下来。为了谋生,优伶一般从乡村流寓到城镇,也把乡土艺术带到城镇。他们对传统民歌予以加工、改造,然后在青楼、茶馆、书场或府邸表演,民歌也由此变成了俗曲。少数民歌从乡移于邑,邑移于国,经才人文士之手,同样成了俗曲。与之相类,历代乡间顶多有个童生、秀才、私塾先生,文人的生活圈也在城镇。古今文人怀才不遇、沉郁下僚者众多,纵然为官,官场生态又会使多数文人动辄得咎,遇黜遭贬。文人们消愁解闷的途径不外乎纵情山水,逗留市井,耽溺诗酒,流连歌妓。歌妓的俗曲被流寓的文人听出了乡野味道,惊为天籁,误作民歌,记载下来,竭力效仿,其仿作便也被当成了民歌。这样,真假莫辨的古代民歌有极少部分依靠固化了的文字流动开来,传承下来,且随着文人的反复流寓而流落四处。
看来,中国历代人口流寓直接或间接、整体或局部地决定了每个朝代的民歌存在风貌,每个朝代的民歌时时刻刻地闪现在中国历代人口的流寓环节里。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民歌由二言发展到七言、杂言,与历代各地长期、频繁的人口流动是有一定关系的。
B. 流寓者摇荡情性,随编随唱,形成了个人演唱风格,诞生出了许多经典民歌及民歌类别。
C. 社会流寓造就一部分民间的歌者与歌曲,也降低一部分人的歌唱情绪,民歌也跟着断代。
D. 进入安定时期,人们在民俗节日里演绎民歌,举办歌会,就是为了教育后人要珍惜生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文章主要从民众大规模流寓和优伶文人流寓两个层面论证了中国古代人口流寓与民歌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B. 第三段提到人们在特定场合歌唱先祖来历,以“前朝流乱”教育后人,也是为了论证流寓能促进民歌发展。
C. 第四段既表明优伶、文人对传承、发展民歌起到的作用,也道出他们造成现存古代民歌与俗曲混杂难辨的事实。
D.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系统阐述了中国历代人口流寓与民歌产生、传承、发展及衰落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旧民歌落伍于新生活,新民歌随之产生,一个重要原因是流寓带来了民众群体的变化。
B. 中国古代民歌的产生、发展,与民间歌手的个人风格和民歌的相互影响具有一定联系。
C. 中国古代真假莫辨的民歌有极少的一部分流传了下来,这得益于文字的记载和传承。
D. 较之劳苦大众,优伶、文人在古代民歌创作、传承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答案】1. A    2. B    3. D
【解析】
1. B项“流寓者摇荡情性,随编随唱,形成了个人演唱风格”表述错误。文中“不同路途、遭际、命运之流寓,引起自然、社会与人文氛围之变化,使得流寓者摇荡情性,创作出风格、种类、旨趣迥异的民歌。一些民间歌手更是随编随唱,形成个人演唱风格,使得许多民歌相互影响,也由之诞生了许多经典民歌及民歌类别”语句说明形成个人演唱风格的是一些民间歌手。C项“社会流寓改变着民歌土壤,造就一部分民间的歌者与歌曲,也在降低一部分人的歌唱情绪,战乱频仍更是使得许多地方人死歌绝,成了民歌空白带或隔离带,民歌跟着断代”说明造成民歌断代的原因还有战乱频仍。D项“前朝流乱成了教育后人珍惜生活与凝聚部族人心的有效素材”可知除了教育后人珍惜生活之外还有凝聚部族人心。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2. 第三段中“人们能够闲下心来编创、演唱、传授民歌,也需要以民歌调剂、美化生活”是说“流寓时期少,安定时期多,国泰民安是歌舞的温床,有利于民歌自由产生、成长与蔓延”不是为了论证流寓能促进民歌发展。
点睛:筛选整合信息,答题策略:①要有文体特征意识: 论述文,论题、论点(分论点)是主要信息,论据和论证是次要信息;说明文,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内容和对象的特征(特点)是主要信息,说明的方法及运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②要有切层分层意识: 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同一关系取其一; 相属关系取其“属”; 相并关系取其“和”; 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③要有全文整体意识: 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才能全面准确。语言组织方法主要有: ①采用摘句法: 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 ② 采用合并法: 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 ③采用提炼法: 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
3. D项答题区间在文章的第四段,从这个语段中可以发现,作者并没有在文中体现优伶文人比劳苦大众的作用更大。
点睛:解答论述类文章的基本思路:泛读全文→采集有效信息→比照题干要求→判断选项正误。现代文阅读的选择题,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运用“似是而非”的手法,即在语言形式上靠近文本原句,而在表达意义上与原句悖离。综观历年高考试卷,我们可以发现,命题者将选项的干扰点基本设置在如下十大“雷区”,只要充分了解这些“雷区”的特点,巧妙避开它们,就能大大提高得分率。 1、部分与整体;2、已然与未然;3、或然与必然;4、先期与后期;5、主要与次要;6、原因与结果;  7、言此与言彼;8、言多与言少;9、客观与夸大(或缩小);10、有据与凭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鲜空气
陈树茂
天空灰蒙蒙的,人的心情也灰蒙蒙的。
一大早,几声清脆的电话声,唤醒了百分之百满意公司员工的热情。
接线小姐彬彬有礼地说,您好,百分之百满意公司,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一个男声有气无力地问,我需要白云山的新鲜空气,你们可以提供吗?
新鲜空气?接线小姐听过顾客不少奇怪的要求,但这样的要求还是第一次听说,她马上反应过来,说,请您留下电话号码,10分钟后回复您。
老板面对这个顾客的要求,有些怀疑;但有钱就得赚,这是他的信条。他马上回复,每袋500元,明天开始送。
对方竟然一口答应。
老板安排了新员工小林跟单。第一天,小林4点多就到白云山顶,5点钟一到,他立即拿出保鲜袋装好空气。按顾客提供的地址,小林来到市中心的一个高档小区。他按了按门铃,开门的是一位老人,还拄着拐杖。
老人接过保鲜袋,打开袋子对着脸,痴痴地笑,就是这个空气,就是这个感觉。他转身掏出500元说,以后每天准时送来。
第二天,小林依然4点多就来到白云山顶,他暗暗发笑,一袋空气值500元,我在这里站一天不就成百万富翁了?他照旧5点钟装好一袋空气,7点准时送给老人。老人闻着空气,依然很享受,不问什么就给钱。
连续几天,小林都在想,白云山的空气真的这么值钱?他也模仿老人的神态,深吸一口气,眯着双眼,感受一下山顶的空气。他很失望,无法感受其中的乐趣。
一天,小林睡过头了,赶到白云山顶刚过5点。他赶紧拿出袋子装空气,心想,我就不信迟几分钟你会知道。
当老人打开袋子时,脸色马上变了,这不是5点钟的空气!
小林吓了一跳,神了,差几分钟都知道?老人继续发脾气,年轻人做人要老实,是就是,非就非,你再不老实,我让你老板炒你鱿鱼!小林一想到被炒鱿鱼,有些害怕,哀求着说,老伯,请您原谅我一次吧,我找份工作不容易啊。老人看小林快哭的样子,摆摆手说,好吧,今天不给钱,明天继续送。小林说了很多句谢谢才离开。
小林叹了口气,这500元只能自己垫付了。之后,他再也不敢骗老人了。老人每次验货成功后,照样二话不说就给钱。
小林送了一个月,他一直很纳闷,想找机会问清楚,但公司规定,不得向顾客询问原因。
有一天,小林准时送货上门,按了好久的门铃不见老人开门。他想,暂停服务要提前通知的,这是公司的规矩。老人是不是外出了?他侧耳听,屋内好像有些声响。他打不开门,马上打电话报警。警察来了,原来老人晕倒在里面,幸好小林及时发现。小林一直跟到医院将老人安顿好才离开。
一个多月习惯了早起,小林这几天早上也睡不着,心里想着那老人的事,也想到了乡下年迈的父母。周末,小林买了水果,早早去医院看望老人。老人看到小林,很惊喜,招呼他进来,还颤抖着说,谢谢你来看我。
小林看看周边,没人陪老人,忍不住问,老伯,您家人呢?怎么没人来陪你啊?老人听完,默默掉下眼泪,断断续续地讲着,两个孩子都出国了,几年也不回来一次,去年老伴走后就成一个人了。
小林好奇地问,那新鲜空气又是怎么回事?老人听完破涕为笑,那天我在电视上看到单身老人病死家中没人理,我就想到这法子,让你每天给我送空气,白云山是我和老伴相识的地方,每天可带来一些回忆,你还可以定时来看我。
小林又问,你怎么不去老人院?老人摇摇头说,我不喜欢去老人院,家里多少有些温暖和回忆,去那里没有家的感觉。
小林追问,那天我迟到取的空气,您是怎么知道的?老人开心地笑起来,你那天在外面给你女朋友打电话的声音那么大,我刚好打开窗户,就听到了。
小林也忍不住笑了,从身后拿出一袋空气,说,我今早特意跑去装的,保证是5点钟的,免费赠送。
老人接过袋子,露出了孩子般天真灿烂的笑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写“老人”不限价格,电话预定白云山的新鲜空气,需求特别,引发读者一探究竟,有“先声夺人”的效果。
B. 老板“有钱就得赚”、一袋空气售卖500元且不问缘由,揭示了人们金钱第一、对身边人缺乏理解与关爱的现象。
C. 小说注重细节描写,小林最后“也忍不住笑了”,既有他在老人面前的难为情,又有心中谜团终于被解开的释然。
D. 小说构思巧妙,借孤居老人与新员工小林之间的奇缘,将当今老年人生存中普遍性的问题暴露在了我们面前。
5. “老人”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6. 小说以老人“露出了孩子般天真灿烂的笑容”结尾,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答案】4. B    5. ①年迈体弱:预约电话时的声音有气无力,开门时拄着拐杖。②孤居富有:妻子去世,孩子不在身边,不限价格预定服务,住在高档小区。③孤独寂寞,渴望关心:害怕病死在家没人理,预定服务是为了有人能天天看他。④可爱,童心未泯:得知小林迟到,打开袋子后,脸色突变,佯装生气,教训小林,最后才告知真相。⑤恋旧,重情重义:一定要白云山的空气,不愿去老人院,留恋家里的温暖和回忆。    
6. ①丰富人物形象。老人因为小林的关心,完全打开了心门,坦露出了性格中童真的一面。②形成鲜明对比。老人天真灿烂的笑容与他孤寂冷清的生活形成对比,令人回味与深思。③升华小说主旨。老人舒心的笑,为作品增添了一抹亮色,也是作者对温馨和谐人际关系的呼唤。
【解析】
4. 试题分析:这类试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结构、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解答此题,要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B不问缘由是因为公司有规定,“金钱第一、忙于赚钱因而缺少对身边人关怀”强加因果。
5. 试题分析:题目要求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老人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题。分析人物形象,我们要听其言观其行,还要关注文中作者或他人对其的评价性语句。从老人“开门时拄着拐杖。”和接线小姐听到预约电话时一个男声有气无力地问,可见老人年迈体弱;从小林和老人交谈中我们了解到老人的妻子几年前去世、孩子不在身边,不限定价格预定服务,可见老人孤居有钱。再从老人发脾气教训小林,吓唬小林让老板开除他,最后又于心不忍,可见老人口硬心软。再者老人害怕孤身病死在家里没人理,预定服务是为了有人看他,可见其孤独寂寞。再从老人不愿意住老人院,可见他渴望温暖、渴望被关怀。答题的要先概括性格特点,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点睛:物性格分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题干的分析,要分清概括是“人物性格特征”还是“人物形象”,二者有区别,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言行。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6. 试题分析:题目要求分析小说以老人“露出孩子般天真灿烂的笑容”结尾的艺术效果。其实是一道句段作用题。句段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结构上:承接上文,小林的关怀举动感动了老人,这样结尾很真实。内容上:老人笑得这么灿烂是因为小林的关怀,凸显老人的孤独寂寞、渴望关怀。这样温馨的结尾,符合大多数人的心理期望,留下回味的空间。另外文章结尾还有升华主旨的作用,这篇小说的主旨是通过老人不限定价格预定服务,揭示现今社会老年人的生存问题,呼吁人们关爱老人。故以笑结尾,显示老人的心酸。解答句段作用题还应关注句段在文中的位置,因为位置不同,作用也就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调查结果来看,在现有出行方式中,居民选用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超过半数,而且72. 0%的居民认为目前出行还比较方便;但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选择私家车出行的比例也在增加。相较其他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北京与广州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比例较高。
调查同时显示,73. 9%的居民愿意改变现有出行方式,绝大多数愿意选择私家车替代现在的出行方式,而购车的原因则是由于公交车过于拥挤,速度慢。经济发达的城市较其他城市的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的意愿要高,例如北京、上海等城市。
而对于公交的意见,将近70%的市民认为它最大的问题是太拥挤;最吸引居民的公交改进措施则是提高速度和准点率、完善路线和公交工具;其中最希望发展的公交方式中,轨道交通排名第一,占比60. 9%;其次是快速公交专线,占比为35.1%。此外,广州和上海居民普遍认为目前公交系统的票价太高。
(摘编自张建《中国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倾向调查报告》)
材料二:
台州是一个组合式的城市,单个城区的面积不大,平峰时段道路还比较通畅,高峰时段拥堵程度则比较严重。
上班路上要花费多少时间?回答这个问题,要加个前置条件“在不堵车的情况下”。以前堵车主要是交通事故所致,现在堵车则不需要理由,每一个路口都是潜在的堵点,即使有红绿灯也一样。早晚高峰期,车流量飙升,平峰时段还能应付的城区主要路口,马上就排起了长龙,等待两三个红灯已成常态。
每到上学、放学时间,大量接送车辆涌入,城区各中小学校门口都拥挤不堪。特别是地处老城区的中小学,校门口道路窄,往往被堵得水泄不通,学生家长和周边市民都苦不堪言。为了治理拥堵,校方和交通管理部门采取了不少措施,但由于接送车辆太多,收效并不明显。
天黑不可怕,下雨最烦恼。造成雨天容易堵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视线不好,司机必然放慢车速,降低了道路的通行效率,从而加剧了交通的供需矛盾。譬如:一次绿灯本来能通过20辆车,雨天要减少至15辆以下,那么在红灯前等待的车辆就会越积越多,最后造成堵车。二是雨天路况差,容易出事故,哪怕是小事故,也会因车道减少造成拥堵,并且还容易引起连锁反应,从点到线,从线到面,成片被堵死。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台州调查队《居民出行方式变迁与交通治堵困局破解》)
材料三:
不同交通方式承担出行的分担率的变化
 
(摘编自2015年《北京市居民出行方式的影响因素调研报告》)
材料四:
现在,大街小巷全是共享单车,它的出现,成功地解决了人们“上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作为共享出行中的翘楚,摩拜更是不断拓展海外版图,足迹遍布新加坡、英国、日本、意大利等11个国家,在全球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共享出行运营经验,志在通过创新科技打造全球化互联网出行平台。
12月3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兼CEO王晓峰发表演讲,指出共享单车已成为交通基础设施之一,“新出行”时代已经到来。
王晓峰称,根据高德地图的数据,摩拜单车在北京国贸CBD投放后,该区域的平均行车时速从21公里提升至24公里以上;另据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的数据,摩拜单车出现后,82 010市民放弃乘坐“黑车”,近四成地铁站再无“黑车”踪迹。
事实上,摩拜在行业中率先运用了“北斗+ GPS+格洛纳斯”多模卫星定位和移动物联网技术,在大幅提升管理能力和运营效率的同时,也为城市规划和绿色出行作出重要贡献。
(摘编自中国网《共享单车已成第三大公共出行方式,摩拜引领新出行时代到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城市居民中绝大多数愿意选择私家车为出行方式,而购车的原因则是公交车过于拥挤,速度慢。
B. 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显示,台州市呈现早晚高峰路口堵、上学放学校门堵和下雨全城堵三大特点。
C. 地铁随着出行距离的增加,其分担率也随之不断增加,充分说明轨道交通在长距离运输上的优势。
D. 共享单车的出现,成功解决了人们“上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共享单车已成为交通基础设施之一。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据调查,大多数中国城市居民认为目前公共交通出行还比较方便,因此不愿意改变现有的出行方式。
B. 根据材料二可知,步行和自行车比较适合短途出行,但随着出行距离的增加,其分担率逐渐下降。
C. 根据材料二可知,公交车随着出行距离的增加,其承担出行的分担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特点。
D. 摩拜足迹遍布新加坡、英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已经通过创新科技打造了全球化互联网出行平台。
E. 摩拜率先运用“北斗+ GPS+格洛纳斯”多模卫星定位和移动物联网技术,即将引领新出行时代到来。
9. 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公交出行方式的不利因素。
【答案】7. A    8. BC    
9. ①拥挤。②速度慢。③准点率低。④路线和公交工具受限。⑤大城市票价高。
【解析】
7. A项属于断章取义,从材料一来看“在现有出行方式中,居民选用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超过半数,而且72. 0%的居民认为目前出行还比较方便”选项中“城市居民中绝大多数愿意选择私家车为出行方式”的表述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8. A项原文中“调查同时显示,73. 9%的居民愿意改变现有出行方式,绝大多数愿意选择私家车替代现在的出行方式”可知绝大多数不愿意改变出行方式错误;D项是未然为已然的错误,原文中为“摩拜更是不断拓展海外版图,足迹遍布新加坡、英国、日本、意大利等11个国家,在全球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共享出行运营经验,志在通过创新科技打造全球化互联网出行平台”并不是选项中表述的“已经通过创新科技打造了全球化互联网出行平台”;E项“即将引领新出行时代到来”在原文中没有依据。
点睛:筛选整合信息,答题策略:①要有文体特征意识: 论述文,论题、论点(分论点)是主要信息,论据和论证是次要信息;说明文,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内容和对象的特征(特点)是主要信息,说明的方法及运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②要有切层分层意识: 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同一关系取其一; 相属关系取其”属”; 相并关系取其“和”; 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③要有全文整体意识: 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才能全面准确。语言组织方法主要有: ①采用摘句法: 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 ② 采用合并法: 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 ③采用提炼法: 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
9. 本题可从材料中归纳概括,解答时注意找准关键句,如“而购车的原因则是由于公交车过于拥挤,速度慢”、“将近70%的市民认为它最大的问题是太拥挤”、“最吸引居民的公交改进措施则是提高速度和准点率、完善路线和公交工具”、“广州和上海居民普遍认为目前公交系统的票价太高”。从这些语句中可以概括出答案。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及其细节进行归纳,对主人公的品质进行推断,或对所说的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与推理,要求考生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等。这种考查经常采用多角度提问的方式,要求考生作出较为全面的内容归纳和概括。“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指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注意是指所读文章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文章中,作者的观点、看法、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显明,有时却表现得含蓄而曲折,因而这类题的难度也往往较大。它要求考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进而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或概括。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企先,燕京人。九世祖知古,仕辽为中书令.徙居柳城,世贵显。
乾统间,企先中进士第,回翔不振。都统杲定中京,擢枢密副都承旨,稍迁转运使。宗斡为都统经略山西,表署西京留守。天会六年,刘彦宗薨,企先代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知枢密院事。七年,迁尚书左仆射兼侍中,封楚国公。
十二年,以企先为尚书右丞相,召至上京。入见,太宗甚惊异日:“朕畴昔尝梦此人,今果见之。”于是,方议礼制度,损益旧章。企先博通经史,知前代故事,或因或革,咸取折衷。企先为相,每欲为官择人,专以培植奖励后进为己责任。推毂士类甄别人物一时台省多君子弥缝缺漏密谟显谏必咨于王宗斡雅敬重之世称贤相焉
皇统元年,封濮王。六年,薨,年六十五。正隆二年,例降封齐国公。大定八年,配享太宗庙廷。
十年,司空李德固孙引庆求袭其祖猛安,世宗日:“德目无功,其猛安且缺之。汉人宰相惟韩企先最贤,他不及也。”十一年,将图功臣像于衍庆宫,上日:“丞相企先,本朝典章制度多出斯人之手,至于关决大政,与大臣谋议,不使外人知之,由是无人能知其功。前后汉人宰相无能及者,置功臣画像中,亦足以示劝后人。”十五年,谥“简懿”。 
(节选自《金史•韩企先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推毂士类/甄别人物/一时台省多/君子弥缝缺漏/密谟显谏/必咨于王/宗斡雅敬/重之世称贤相焉/
B. 推毂士类/甄别人物/一时台省多君子/弥缝缺漏/密谟显谏/必咨于王/宗斡雅敬重之/世称贤相焉/
C. 推毂士类/甄别人物/一时台省多/君子弥缝缺漏密谟/显谏必咨于王/宗斡雅敬重之/世称贤相焉/
D. 推毂士类/甄别人物/一时台省多君子/弥缝缺漏密谟/显谏必咨于王/宗斡雅敬/重之世称贤相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书令,是帮助皇帝在宫廷处理政务的官员,始设于汉朝。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中书令。
B.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官职。汉代贵右贱左,故“左迁”指降低官职,“右迁”指升任官职。
C. 薨,古代专称诸侯死去。古人对死的称谓各不相同:天子死日崩,大夫死日卒,士日不禄,戍人日死。
D. 谥,古代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末试卷


上一个『广东省汕头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下一个『河南省三门峡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