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高二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长安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命题人:赵慎行审题人:姜保华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传统社会给人两个相互矛盾的印象:一方面,它十分注重平等;另一方面,它又十分注重纲常伦理,表现出严格的等级秩序。不过,
试题预览
长安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命题人:赵慎行   审题人:姜保华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社会给人两个相互矛盾的印象:一方面,它十分注重平等;另一方面,它又十分注重纲常伦理,表现出严格的等级秩序。不过,无论如何解释这种印象,它至少说明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同时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差异两个问题。在西方由正义原则加以处理的人与人之间平等与差异的关系问题在中国社会同样存在,而且同样也需要某种协调机制。概而言之,从功能的角度看,中国传统社会,特别是在儒家思想中,对这一关系的处理,是通过“仁”“礼”“义”三项基本原则彼此支撑、相互为用实现的。
“仁”是对他人之爱,在儒家的价值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所以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仁”的基础则是对亲人之爱,所谓“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孟子进一步指出:“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亲亲,仁也。”并且孟子认为,这种爱的基础,是“不忍人之心”,即同情心。同情即同样的感情,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一心理事实的体现。因此,“仁”的生发机制,是一个推己及人,由近及远的过程,即把对亲人之爱扩展为对邻人之爱,再扩展到对天下人之爱,也就是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与“仁”所体现的“合和”精神不同,“礼”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尊卑贵贱(纵向)、亲疏厚薄(横向)的差秩格局和纲常秩序,反映“别”与“分”的一面。“礼”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是一个众人皆知的事实,“礼,国之干也。”“礼”提供了一套基本的政治架构,对中国传统社会的稳定有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后者因此也被称为“礼治社会”。儒家强调“礼”治,但目的不是造成一个等级森严、上下隔阂的社会,而是通过“礼”的规范与约束,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睦。
用以平衡“仁”与“礼”的就是“义”的原则。在中国传统文献中,“义”是一个含义比较丰富的概念。很多时候,它指一种最高的伦理原则。但是,“义”还有另一方面的含义,那就是在不同的,甚至彼此冲突的行为准则之间进行的权量与选择,即“义者,宜也”。权即是宜,也就是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孟子表示:“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只要是出于某项更高的的道德原则的要求,言而无信,行而不果也未必不能接受。显而易见,“义”就是审时度势,对某个具体情境之下的行为原则进行选择和判断。
(摘编自唐士其《正义原则的功能及其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实现》,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传统社会一方面十分注重平等;另一方面,又由于纲常伦理、等级秩序而根本不可能平等。
B.中国社会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平等与差异的关系问题时,同样采用西方的正义原则及协调机制。
C.“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说明“仁”在儒家的价值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D.“礼”强调人与人之间尊卑贵贱、亲疏厚薄的差秩格局和纲常秩序,使社会分裂,因而人们提出了体现“合和”的“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一段引出儒家思想中“仁”“礼”“义”三项基本原则,第二、三、四段分别对“仁”“礼”“义”进行阐述。
B.文章第二段引用孟子、王阳明的名言,能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有力地论证“仁”在儒家的价值体系的重要作用。
C.文章第三段,紧承第二段内容,先在对比中阐述“礼”的内涵实质,再指出“礼”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D.文章最后一段先阐释“义”的作用及其两方面的含义,着重强调“义”是可以超越“信”的更高的道德原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通过“仁”“礼”“义”三项基本原则彼此支撑、相互为用可以解决中国传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平等与差异的关系问题。
B.“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强调“仁”的基础则是对亲人之爱,然后才能推己及人,扩展到对邻人之爱和对天下之人之爱。
C.“礼,国之干也。”强调 “礼”在儒家思想及国家纲要方面的重要地位。儒家强调“礼”治,来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睦。
D.“义”在很多时候,是一种最高的伦理原则。“义”还可以帮助我们在彼此冲突的行为准则之间进行的权量与选择。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局外人
何君华
我刚把早报扔进垃圾桶就听见有人敲门。我说:“请进。”
“你好,我是市动物园的工作人员。有人打电话向我们报告,说我们几个月前逃跑的一只大猩猩跑到了你们这里。我们是过来核实的。”来人亮明目的,并出示了一张工作证。
我接过工作证,朝来人看了一眼,坚定地说:“我们这里根本没有什么大猩猩,你们肯定是搞错了。”
“不可能搞错,”来人肯定地说,“我们有举报人拍的照片。虽然照片是用手机拍的,很不清楚,但我肯定这就是我们要找的大猩猩。”
来人递给我一张用针式打印机打印的彩色图片。我接过来一看,发现画面中的确有一只大猩猩,它正安静地坐在一间狭小的格子间里。
这个城市到处都是写字楼,写字楼里到处都是一模一样的办公室,办公室里到处都是一模一样的格子间。来人当然不能因为这样一张毫无说服力的照片就断定他要找的大猩猩在我们这里。
我摊开双手表示不解:“这能说明什么呢?”
来人显然明白了我的意思,跟身后的人说了一句:“叫举报人进来。”
只见我们楼层的一位保洁工走了进来。她看了我一眼,然后指着办公室西侧最后一个格子间说:“艾经理,它就在那里。”
我走近一看,大吃一惊,发现果然有只大猩猩纹丝不动地坐在那里。看起来,它已经在那里呆了很久了。
大猩猩听见我们走近的脚步声,慢慢抬起头。很快,它就认出了熟悉的动物管理员的橘黄色工作服。它低下头,挥起大掌极其愤怒地拍了两下桌子,然后极不情愿地站起来,垂头丧气地跟穿橘黄色工作服的人走了。
我对我们办公室闯进来一只大猩猩竟然无人察觉这件事感到震惊不已。我恼怒地逼问所有正在低头噼里啪啦打字的职员:“你们成天都在干什么,屋里闯进来一只大猩猩居然都不知道?”但是除了离我最近的两个职员站了起来,其他人几乎毫无反应,他们仍在低头噼里啪啦地敲击电脑键盘。
其中一个站起来的职员跟我说:“艾经理,我正在处理一份报表。”
另一个跟我说:“我正在打印一份重要的文件。”
其他人似乎根本不知道我正在咆哮,就像不知道刚才市动物园来人带走了一只大猩猩,而他们已经跟它共处了很久一样。我只好气咻咻地质问保洁工:“你怎么搞的?发现了大猩猩也不向我汇报?”
“艾经理,你总是很忙。你知道的,我去过你的办公室,但是你一直没有抬起头。”保洁工无奈地说。
“你是怎么发现它的?”我继续问道。
“那天我低头拖地的时候,发现一双赤脚。抬头一看,发现是一只大猩猩。我想起市动物园登的广告,便立即向你汇报,但是你根本没有理睬我。我只好打电话通知了动物园。”保洁工说,“他们记下了我的报告,但是并没有立即派人来。他们说,有太多市民给他们打电话了,他们得一个一个核实。”
“你发现它多久了?”我问道。
“三个月了。”
“三个月了?”我大吃一惊。
“是的。我等了些日子,动物园一直没有联系我。我想他们恐怕一时半会儿不会派人过来。因为,就像他们说的,实在有太多市民向他们报告各种线索了。我只好拍了张照片作为证据寄给动物园。这次,他们终于派人过来了。”保洁工不紧不慢地说。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电话响了,是一个紧急通知,让我立即起草一份函件。我陷进椅子里,像所有人一样头也不抬地忙了起来。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中的保洁工看似不起眼,却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人物;小说中她不是“局外人”,她发现格子间里的大猩猩并报告动物园,与其他人构成对比。
B.小说开头“我”把早报扔进垃圾桶这一细节寓意深刻,报纸是人与外界联系的媒介,“我”把早报扔进垃圾桶,暗示“我”对外界无力关心。
C.小说划线部分属于环境描写,城市里办公室、格子间全都一模一杨,说明现代城市生活整齐划一、井井有条,呈现出典型的现代城市生活背景。
D.小说中“我”虽然很关心大猩猩事件,想弄清来龙去脉,但当电话铃响起以后,“我”不知不觉又“陷进椅子里”,故事戛然而止但发人深省。
5.小说中刻画的“局外人”群像有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5分)
6.小说设计一只大猩猩躲在公司格子间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7—10题(19分)
粱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甲科,解褐大理评事、知秭归县,再迁著作佐郎。知吉州,民有萧甲者,豪猾为民患,鼎暴其凶状,杖脊黥面徙远郡。太宗尤赏其强干,代还,赐绯鱼,旧例当给银宝瓶带,太宗特以犀带赐之,记其名于御屏。
至道初,鼎建议兴三白渠,及陈、许、邓等数州用水利垦田,事具《食货志》。徙陕西。二年,五将分道击李继迁,李继隆擅出赤柽路无功,还奏军储失期,鼎坐削三任。复为殿中丞,领职如故。以母老求郡,历知徐、密二州。真宗践位,复旧官。时三司督逋负严急,有久被留系者,命鼎按籍详定,多所蠲免。逾月,拜右谏议大夫。
    时西鄙未宁,建议陕西禁解池盐,所在官鬻,诏从之。议者多言:“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今若禁解池盐,与内地同价,则民必冒禁复市青盐,乃资盗粮也。”时刘综为陕西转运使,鼎奏罢之。综归朝,亦密陈其非便。鼎既行,即移文禁止盐商,所在约束乖当,延州刘廷伟、庆州郑惟吉皆不从规画。
鼎奏运咸阳仓粟以实边,粟已陈腐,鼎即与民,俟秋收易新粟,朝廷闻而止之,上封章密陈其烦扰者甚众,鼎始谋多沮,遂令林特乘传与鼎等同议可否,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
鼎伟姿貌,磊落尚气,有介节,居官峻厉,名称甚茂。好学,工篆、籀。尝著《隐书》三卷,《史论》二十篇,《学古诗》五十篇。 
(选自《宋史•梁鼎传》,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 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B. 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C.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D.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解褐:脱去粗布衣服,指做官。古文中“徙”“拜”分别表示职位调动和授予官职。
B.食货志:古代纪传体史书中专述经济史的篇名。纪传体史书一般分为本纪、列传、书志、箴铭、辞赋几种体例。
C.“丁内艰”文中指遭遇母丧。古代父母去世要为其守丧,守丧是一种孝顺的礼仪,有一定的时间规定。
D.篆、籀:文中指书体。汉字的形体逐渐演变,主要形体有甲骨文、金文、
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八大类。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粱鼎为民除害,得到赏识。他在吉州任职时,奸民萧甲为非作歹,他流放了萧甲;皇帝赏识他,给了他不一样的赏赐。
B.梁鼎关心民生,体恤百姓。他建议兴修水利,利用水利开垦荒地;他被朝廷派去核查赋税的情况,他从百姓利益出发进行了合理的处理。
C.梁鼎力除弊政,遭遇挫折。他建议禁止私人买卖解池盐,舆论都不认同他的意见,但朝廷还是下令照他说的办理。后来朝廷通盐商,他遭到处罚。
D.梁鼎文才突出,为政有声誉。他考中进士甲科,擅长书法,写有三卷《隐书》等大量文章;他光明磊落,为官严厉,声名很大。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时三司督逋负严急,有久被留系者,命鼎按籍详定,多所蠲免。( 5分 )
译文:                                                         
(2) 时西鄙未宁,建议陕西禁解池盐,所在官鬻,诏从之。( 5分 )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11—12小题。
莎衣①
【北宋】杨朴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直饶②紫绶金章③贵,未肯轻轻博换伊。
【注】①莎衣:即蓑衣,农夫、渔夫用以避雨。②直饶:犹纵使,即使。③紫绶金章:紫色的绶带和黄金印章,代指高贵的官爵。
11.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首联表达了诗人对蓑衣的喜爱之情,有浪迹江湖、远离官场之真情流露。
B.颈联通过渔人的沉醉狂放脱衣和晚晴拢岸乱堆蓑衣的对比,体现了渔人的怡然自乐、无拘无束。
C.前三联景静人动,两相对照,诗人对渔人生活的由衷深爱披沥无遗。
D.尾联是本诗主旨所在,不愿将蓑衣换做官服,表现了诗人的爱憎与情操的高贵。
E.本诗明写渔人,实写自己。不着力于“人”而专意于“衣”,构思新巧。
12. 这首诗的尾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1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下进扰,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   _____  , _____   , ______   。”
⑵.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         ”两句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表达了同样的伟大情怀。
⑶. 《蜀道难》中写出剑阁地势险要的句子是:“          ,          ,          。”
⑷.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陡峭峥嵘的石壁和翻滚澎湃的巨浪的句子是“          ,          ,          。”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的运用(26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被驱赶的小贩对城管人员上下其手,一手掐脖子一手揪头发,协管员发出惨叫声。
②在这种人心惶惶的时候,他却好整以暇,大有轻袭缓带的气象,只把军队移驻山海关。
③他是个自负清高的人,对于自己讨厌的人总翻白眼,对于自己欣赏的人则青眼有加。
④数十年来,每闻有古籍文物流往国外,钱老总是感喟心伤,辗转搜求,唯恐失之眉睫。⑤两位老人从结缘到相守共同经历半生风雨,直到现在两人还白头如新,恩爱有加。
⑥马云的无人超市开业了,一大堆市民排队等候入场,甚至出现了重足而立的火爆场面。
A. 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在文物古迹上刻字涂鸦的行为对于很多人都不陌生,如河南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一座古墓的墙体上,有多处被人刻上了心形图案及“我爱你”等文字。
B.2017年,是“哈利•波特”系列作品诞生20周年。7月31日,是书中“哈利•波特”系列的男主角哈利•波特的生日,全球哈迷已开始开展庆祝活动。
C.凤尾鱼吃微小的海洋塑料微粒。由于它们通常会被大鱼吃掉,使那些塑料微粒中的毒素最终可能进入被人类食用的鱼体内。
D.2017年7月1日起,英国开始实施新的食品饮料广告法,新规将禁止与儿童相关的传统或在线媒体及网站上宣传高脂、高盐及高糖的食品饮料。
1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昨日到府上造访,正赶上您外出,未能见面,深为遗憾。他日有时间,定当不吝赐教。
B.在编辑老师的指导下我反复修改,成稿后我惠允首先在这本期刊上发表。
C.今日,欣闻贵校百年校庆将至,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D.寄呈的大作收悉,拜读再三,我冒昧地作了一点雅正,仅供参考。
17.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5字。(  5分 )
人民日报刊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公民主张和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不断增强,不过在社会生活中,①_____。近日,在安徽省合肥火车站,一名女子以等迟到的家人为由,用身体霸占高铁车门入口阻碍发车,造成该列车晚点发车。公安机关经过调查取证,依法责令其认错改正,同时处以2000元罚款。因此,在公共生活中,②_______,才能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从而保证社会运转的有序和有效。而这,也正是法律规则的首要意义所在。
18.阅读下列文字,按照要求完成题目。(6分)
“今晚,你不来接我,我就只能露宿街头了”,这是一个假两难推理,因为没人来接,还可以自己打车回家,走路回家;也可以住在宾馆,还可以到附近的朋友家投宿。
这种假两难推理所给出的两个选择看似难以抉择,二者只能取其一个,其实并不全面,即不是所有的可能。请联系生活实际,另写一个假两难推理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
19.  高二(3)班的王老师要把学生写的文章编成一个集子。他先把这些文章分为若干组,然后为每组文章拟一个标题。下面是其中一组中的部分篇目,请你根据这些篇目,替王老师拟一个标题,并说明命题理由。标题不超过6个字,理由不超过50个字。(6分)
《谁的青春不寂寞》《我是快乐的小鸟》《回忆•迷途•寻梦》
《同桌谢洛特的烦恼》
(1)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由:——————————————————————————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每个人都有错,但只有愚者才会执迷不悟。——[古罗马]西塞罗
②假如你把所有的错误都犯了之后,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对的。——李政道
③干了错事的人,总想通过另一件错事补回损失,这样下去只会错上加错,一次次把错垛得跟草垛似的高高的。——刘亮程
④人的一生中可能犯的最大错误,就是经常担心犯错误。——[美]阿尔伯特•哈伯德
⑤当一个孩子意识到他不仅有坚持真理的权利,而且有犯错误的时候,他就已长成了大人。——[法]托马斯•萨斯
每个人对待错误的态度都有所不同,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应用,写一篇文章。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长安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A“又由于纲常伦理、等级秩序而根本不可能平等”说法过于绝对。B“同样采用西方的正义原则及协调机制”理解有误,原文“在西方由正义原则加以处理的人与人之间平等与差异的关系问题在中国社会同样存在,而且同样也需要某种协调机制”,“同样存在”“也需要”不代表中国采用的就是西方的正义原则和协调机制。D“使社会分裂”于文无据;“因而人们提出了体现‘合和’的仁”强加因果)
2.D(“义”是可以超越“信”的更高的道德原则这一理解错误,“义”就是审时度势,对某个具体情境之下的行为原则进行选择和判断,“义超越信”要有一定的前提。)
3.A (“可以解决中国传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平等与差异的关系问题”说法错误,原文“对这一关系的处理,是通过“仁”“礼”“义”三项基本原则彼此支撑、相互为用实现的”并不能说明可以解决存在的问题)
4.C(“一模一样”暗示的是现代城市生活单调乏味,而不是井井有条)
5.○1生活单调忙碌。整天忙于处理各种事务,生存环境单一,生活单调。○2对外界不关心。办公室闯进来一头大猩猩,竟然无人觉察。○3漠然、冷淡。只顾忙自己的事,对“我”的咆哮毫无反应。(答出三点给满分)
6.○1大猩猩在格子间三个月,除了保洁工,没有其他人察觉,这一情节荒诞离奇,同时饶有趣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2办公室闯进来一头大猩猩,除了保洁工,办公室其他人竟然没有察觉,突显办公室职员“局外人”的人物特征。○3荒诞的情节反映的是荒诞的现实,这一情节集中反映了人性的自私冷漠和人与世界的隔膜,有力突显了小说主旨。(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7、A  (原文标点: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8、B  (“一般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史论几种体例”)
9、C  (舆论的发出是在朝廷同意梁鼎的意见之后)
10、(1) 当时三司责罚拖欠赋税严厉急迫,有长时间被拘押的,朝廷命令梁鼎按照登记簿详细审定,免除赋税很多。(督:责罚;逋负:欠交,拖欠,亏欠;蠲免:除去,免除。以上各1分,翻译出大意2分)
(2) 当时西部边境还未安宁,梁鼎建议陕西禁止私人买卖解池盐,由所在的官府专卖,
朝廷下诏照此办理。(鄙:边境;鬻:买卖从:按照,听从。以上各1分,翻译出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梁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太平兴国八年考中进士甲科,初次任职为大理评事、秭归县知县,又升任著作佐郎。任吉州知州,百姓有个叫萧甲的,横行奸诈,成为百姓一害,梁鼎揭露他的罪行,杖打他的脊背、刺面后流 
放到偏远地区。太宗特别赏识他的办事才能,梁鼎重新回朝廷任职,赏赐绯鱼,按惯例应当赏给他银宝瓶带,太宗特别用犀带赏赐他,把他的名字记在御屏上。 
  至道初年,梁鼎建议兴建三白渠,以及陈、许、邓等几州利用水利开荒耕地,事情写在《食货志》中。调往陕西。至道二年,五名将领分路攻打李继迁,李继隆擅自从赤柽路出击没有战功,还朝后上奏称军需物资没有按时供给,梁鼎因犯事而被降三级官职。又担任殿中丞,负责原有事务。因母亲年老请求到家乡州郡任职,历任徐、密二州知州。真宗登基,恢复原来官职。当时三司责罚拖欠赋税严厉急迫,有长时间被拘押的,朝廷命令梁鼎按照登记簿详细审定,免除赋税很多。一个月后,授任右谏议大夫。 
  当时西部边境还未安宁,梁鼎建议陕西禁止私人买卖解池盐,由所在的官府专卖,朝廷下诏照此办理。议论的人大多认为:“边境百姓过去吃池盐,池盐价格很便宜。自从禁止池盐来困住贼寇,让商人送粮,从边境地区运送解池盐,价格和蕃盐差不多,所以从蕃部带盐来的,卖不出去。现在如果禁止解池盐,和内地同价,那么百姓一定会触犯禁令买卖池盐,这是帮助盗贼获得粮食啊。”当时刘综担任陕西转运使,梁鼎上奏请求罢免他。刘综回朝后,也秘密陈述梁鼎的建议不妥当。梁鼎赴任后,就发文禁止盐商,所在的地方约束不当,延州的刘廷伟、庆州郑惟吉都不听从他的安排。 
  梁鼎上奏请求运咸阳仓粮食充实边塞,粮食已经腐烂,梁鼎就送给百姓,等到秋收换新粮,朝廷听到后阻止这件事,很多人上表章秘密陈述梁鼎扰民,梁鼎开始的计划多数失败,于是命令林特专程和梁鼎等人一起商议此举是否可行,于是依旧通盐商。梁鼎因起先倡议改变原有办法,朝廷下诏免去梁鼎度支使职务,仍担任原来的官职。不久,遭遇母亲丧事,起用恢复原职。去世,享年五十二岁。 
  梁鼎体貌魁伟,坦荡崇尚气节,有正气,为官严厉,名气很大。喜欢学习,擅长篆、籀书体。曾写《隐书》三卷,《史论》二十篇,《学古诗》五十篇。 
11. BC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是的内容和思想情感。B项,不是对比。C项,颔联是人静景动,颈联是景静人动。
12. 在表现手法上,尾联运用了对比(或衬托)和象征手法。诗人将“紫绶金章”和“莎衣”对比,莫说紫绶金章多么高贵,也不肯轻易将莎衣与之交换;以“紫绶金章”象征荣华富贵,以“莎衣”象征平淡自由的生活。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飘然物外、视官爵如敝履的思想情感。
[试题分析]题干是“这首诗的尾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上的特点。根据具体诗句分析。《莎衣)是一首咏物言志诗。这首诗除尾联两句抒情言志以外,其余六句都是咏蓑衣的。首联写渔人爱蓑衣。颔联写渔人披蓑衣。颈联写渔人脱蓑衣。诗人爱蓑衣,正是他喜爱浪迹江湖,不与污浊庸俗的官场往来的思想情感的流露,表现了淡泊清高的情韵。颔联叙渔人披蓑衣。这一联充满了诗情画意,是对渔人无优无虑生活的赞颂,也是对世外桃源的向往。对比现实社会中官场的混浊,披上蓑衣,就能超然尘外,就可归返自然。颈联写醉后和晴时脱蓑衣,在两种情况下脱下蓑衣:一是在好客的酒家开怀畅饮、醉意朦胧之后,狂放自在,抛开了蓑衣;一是在晚霞满天,收棹拢岸之后,把蓑衣脱下来,随手堆放在渔舍里,这显然是对无拘无束、怡然自乐的渔人生活的讴歌。以上三联都集中笔墨于写蓑衣。首联系总起,二三两联分写,一写“披”,一写脱”。一“披”一“脱”,一动一静,两相对照,把诗人对这种渔人生活的由衷深爱披沥无遺。尾联画龙点睛,揭示主旨:任凭你紫绶金章有多高贵,我是不会轻易把我的蓑衣换你的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四川省简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个『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6月(零诊模拟)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