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6月)语文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6月)语文(高一必修四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8年6月绵阳南山中学2018年春季高2017级期末模拟语文试题命题人:王恒珩审题人:童家珍本试题卷分第I卷(客观题)和第II卷(主观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客观题,共2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
试题预览
2018年6月

绵阳南山中学2018年春季高2017级期末模拟
语文试题
命题人:王恒珩      审题人:童家珍
本试题卷分第I卷(客观题)和第II卷(主观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客观题,共2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訾詈(zǐ)   脉搏(mài)  泥淖(zhào)  涸泽而渔(hé)
B.屋椽(chuán)瞥见(piē)  镣铐(liào)  管窥蠡测(lǐ)
C.颤动(zhàn) 肄业(sì)   商榷(què)   载笑载言(zài)
D.裨益(bì)   禅让(shàn) 弭谤(mǐ)    数见不鲜(xi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点缀    切蹉    窈窕    杯盘狼藉   误入岐途  
B.羁鸟    斑斓    涟漪    契而不舍   言简意赅            
C.葳蕤    磐石    谣诼    无动于衷   瑕不掩瑜   
D.莅临    惦量    渎职    义愤填赝   不容置喙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2分)
A.赵雷的一首《成都》,唱红了自己,也唱红了成都。最近,慕名前来玉林西路那家小酒馆“朝圣”的各地游客比肩接踵,不绝如缕。
B.正所谓一叶知秋,一本书的遭遇也能反映社会的变迁。这部几乎为人遗忘达三十年之久的著作今天再版问世,正是我国巨大政治变革的反映。
C.名声不论大小,都是靠诚实劳动获得的。实至名归,才能安之若素,以名励志,才会不断进取。
D.针对每年节节攀高的茅台酒价格,贵州茅台公司高层曾三令五申要求各地经销商保持冷静,不要将现存茅台酒束之高阁,等待高价出售。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想方设法借助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是时下薄弱学校着力改变自身困境、一步步地打造自己的品牌。
B.据了解,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超过3亿吨,其中约有百分之十会进入海洋,那些尺寸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难以降解,可以在海里存在数百甚至数千年。 
C.自律机制是新闻界为了防止新闻媒体免遭大众和政府对其制定规定而进行的一种自我限制,也是负责任的媒体获取受众信任、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
D.现如今,如何通过马拉松带动更多的人爱上运动,能否通过赛事提升城市形象、推动当地社会发展,已逐渐成为中国城市马拉松举办者的初衷和愿景。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中国古代的纪年法方法并不是单一的,大都采用“帝王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干支纪年法是我国古代特有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照一定的顺序,配对组成的纪年法。“壬戌”采用的就是干支纪年法。
B.“冠”指冠礼,亦称结发,加冠,是男子20岁时举行的成年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
C.上古时期,姓氏有别。姓的偏旁为“女”,反映初民时期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称姓是为了区别贵贱,贵者有姓,贱者无姓。称氏是为了区别婚姻,避免同氏通婚。
D.《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
6.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人类来说,理想的居住环境      是山水园林城市,当然,最富魅力的城市还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首都;有的      不是首都,      在这里曾发生过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有的在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      有一点很关键,就是历史文化名城保留了比较多的文化遗迹。      ,是不是历史文化名城,主要看它是不是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A 对 / 虽然 但是 还 总之
B 对于 当然 尽管 还是 / 总而言之
C 关于 自然 / 但 而且 毕竟
D 对 应该 虽然 可是 又 /
二、8分(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旧制,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通判舒州。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召试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选自《宋史》,有删改)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其属文动笔如飞         属:写
B.愿监苟且因循之弊       监:明察
C.后安石当国             当:掌管 
D.人言不足恤             恤:体恤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见者皆服其精妙            客有吹洞箫者
B.修为之延誉                而在己为有悔
C.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足以极视听之娱           
D.期合于当世之变            月出于东山之上   
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B.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C.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D.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王安石任签书淮南判官期满后,并没有像其他官员一样,按照惯例进献文章要求考试管阁职务,这表现了他特立独行的性格。 
B.王安石任地方官时就采用把官仓中的谷借贷给百姓,百姓秋后加息偿还等方法,积累了许多变法的经验,这体现了王安石务实的工作作风。 
C.王安石记忆力超群,文思非常敏捷,口才非常好,在辩论时常常旁征博引,把对手说的心服口服。 
D.王安石很早就有变法的思想,在他当政以后就推行变法,变法虽然遭到了朝廷中许多官员的反对,但并没有动摇他变法的决心。
第Ⅱ卷  主观题(共80分)
三、(22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4分)                                                                       
(2)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1—12题。(8分)
 早秋山中作①
【唐】王维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②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③临响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 空林独与白云期。
【注】①本诗作于作者四十多岁的时候,当时的王维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②尚平,字子平,东汉朝歌人。为儿女嫁娶既毕,便不再管理家事。后用作不以家事自累的典故。③蛩,蟋蟀。  
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无才不敢累明时” 写出了诗人的谦虚和愧疚,他认为自己没有才华,拖累了圣明的时代。       
B.诗歌通过“故篱” “蝉声”“柴门”“空林”“白云”等意象,交代了诗人生活的山林田园环境。
C.诗歌符合律师对对仗的要求,颈联中“草间”对“山里”,“蛩响”对“蝉声”。整齐对称,节奏鲜明,富于音韵美。
D.颈联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临秋的蟋蟀响急,薄暮的寒蝉声悲,照应题目,写出了早秋山中的空寂,给人一种萧索落寞之感。
E.全诗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描写景物和传情达意,如反语、用典、以动衬静、渲染、比喻等。
1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感情?请简要概括。(4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空1分,共6分)
(1)在《赤壁赋》中用蛟龙、寡妇听箫声的感受从侧面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语句是      ,      。  
(2)《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      ,      。
(3)我们经常说:只要尽力了,就不遗憾。《游褒禅山记》中揭示出这个道理的句子是      ,      。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12分)
沙田山居
余光中
①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日月闲闲,有的是时间与空间。一览不尽的青山绿水,马远夏圭的长幅横披,任风吹,任鹰飞,任渺渺之目舒展来回,而我在其中俯仰天地,呼吸晨昏,竟已有十八个月了,十八个月,也就是说,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
②海天相对,中间是山,即使是秋晴的日子,透明的蓝光里,也还有一层轻轻的海气,疑幻疑真,像开着一面玄奥的迷镜,照镜的不是人,是神。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山色如环,困不住浩渺的南海,毕竟在东北方缺了一口,放樯桅出去,风帆进来。最是晴艳的下午,八仙岭下,一艘白色渡轮,迎着酣美的斜阳悠悠向大埔驶去,整个吐露港平铺着千顷的碧蓝,就为了反衬那一影耀眼的洁白。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到了夜深,所有的山影黑沉沉都睡去,远远近近,零零落落的灯全睡去,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节奏摇动我的心潮。有时十几盏渔火赫然,浮现在黢黑的海面,排成一弯弧形,把渔网愈收愈小,围成一丛灿灿的金莲。
③海围着山,山围着我。沙田山居,峰回路转,我的朝朝暮暮,日起日落,月望月朔,全在此中度过,我成了山人。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经代我答了。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山是禅机深藏的高僧,轻易不开口的。人在楼上倚栏杆,山列坐在四面如十八尊罗汉叠罗汉,相看两不厌。早晨,我攀上佛头去看日出,黄昏,从联合书院的文学院一路走回来,家,在半山腰上等我,那地势,比佛肩要低,却比佛肚子要高些。这时,山什么也不说,只是争噪的鸟雀泄漏了他愉悦的心境。等到众鸟栖定,山影茫然,天籁便低沉下去,若断若续,树间的歌者才歇下,草间的吟哦又四起。至于山坳下面那小小的幽谷,形势和地位都相当于佛的肚脐,深凹之中别有一番情趣。山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最喜欢学舌拟声,可惜太害羞,技巧不很高明。无论是鸡鸣犬吠,或是火车在谷口扬笛路过,她都要学叫一声,落后半拍,应人的尾音。
④从我的楼上望出去,马鞍山奇拔而峭峻,屏于东方,使朝暾①姗姗其来迟。鹿山巍然而逼近,魁梧的肩膂遮去了半壁西天,催黄昏早半小时来临,一个分神,夕阳便落进他的僧袖里去了。一炉晚霞,黄铜烧成赤金又化作紫灰与青烟,壮哉崦嵫②的神话,太阳的葬礼。阳台上,坐看晚景变幻成夜色,似乎很缓慢,又似乎非常敏捷,才觉霞光烘颊,余曛在树,忽然变生咫尺,眈眈的黑影已伸及你的肘腋,夜,早从你背后袭来。那过程,是一种绝妙的障眼法,非眼睫所能守望的。等到夜色四合,黑暗已成定局,四围的山影,重甸甸阴森森的,令人肃然而恐。尤其是西屏的鹿山,白天还如佛如僧,蔼然可亲,这时竟收起法相,庞然而踞,黑毛茸蒙如一尊暗中伺人的怪兽,隐然,有一种潜伏的不安。
⑤千山磅礴的来势如压,谁敢相撼?但是云烟一起,庄重的山态便改了。雾来的日子,山变成一座座的列屿,在白烟的横波回澜里,载浮载沉。八仙岭果真化作了过海的八仙,时在波上,时在弥漫的云间。有一天早晨,举目一望,八仙、马鞍和远远近近的大小众峰,全不见了,偶尔云开一线,当头的鹿山似从天隙中隐隐相窥,去大埔的车辆出没在半空。我的阳台脱离了一切,下临无地,在汹涌的白涛上自由来去。谷中的鸡犬从云下传来,从夐远的人间。我走去更高处的联合书院上课,满地白云,师生衣袂飘然,都成了神仙。我登上讲坛说道,烟云都穿窗探首来旁听。
⑥起风的日子,一切云云雾雾的朦胧氤氲全被拭净,水光山色,纤毫悉在镜里。原来对岸的八仙岭下,历历可数,有着许多山村野店,水浒人家。半岛的天气一日数变,风骤然而来,从海口长驱直入,脚下的山谷顿成风箱,抽不尽满壑的咆哮翻腾。蹂躏着罗汉松与芦草,掀翻海水,吐着白浪,风是一群透明的野兽,奔踹而来,呼啸而去。
⑦海潮与风声,即使撼天震地,也不过为无边的静加注荒情与野趣罢了。最令人心动而神往的,却是人为的噪音。从清早到午夜,一天四十多班,在山和海之间,敲轨而来,鸣笛而去的,是九广铁路③的客车、货车、猪车。曳着黑烟的飘发,蟠蜿着十三节车厢的修长之躯,这些工业时代的元老级交通工具,仍有旧世界迷人的情调,非协和的超音速飞机所能比拟。山下的铁轨向北延伸,延伸着我的心弦。我的中枢神经,一日四十多次,任南下又北上的千只铁轮轮番敲打,用钢铁火花的壮烈节奏,提醒我,藏在谷底的并不是洞里桃源,住在山上,我亦非桓景,即使王粲④,也不能不下楼去:
栏杆三面压人眉睫是青山
碧螺黛迤逦的边愁欲连环
叠嶂之后是重峦,一层淡似一层
湘云之后是楚烟,山长水远
五千载与八万万,全在那里面……
【注】余光中从1974 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本文就是此时所写。沙田,地名,在香港九龙半岛。①朝暾(tūn):朝阳。②崦嵫(Yān zī):山名,在甘肃天水西面。古代神话说是日落之处。③九广铁路:香港九龙至广州的铁路。④王粲:三国时文学家。曾写《登楼赋》,寄托思念故乡、怀才不遇的感情。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自己的山居美景,笔法多变,景物各呈其妙,同时景中含情,蕴含其中的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悠悠情思。
B.全文以“站在阳台上看山景”为线索,细腻地描绘居室四周海水群山变幻莫测的景色,突出好景虽美但胜景易逝的主题。
C.全文以沙田山居为抒情的契机,先描绘沙田山居的外围景色,然后抒写沙田山居的生活感受,最后通过联想进一步表达情思。
D.本文语言含蓄而优美,古雅而有韵味,叠音词的使用,古诗句的化用,都增强了语言的韵味,使文章文质兼美。
E.作者以一首诗收尾,照应了文章开头,使文章的思想感情更加含蓄,令读者回味无穷,与作者产生感情的共鸣。
16. 从全文看,作者写出了山景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
17. 最后一段作者为什么认为协和的超音速飞机比不上工业时代的元老级交通工具?你是否赞同作者这一观点?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看法。(5分)
五、(6分)
18. 请阅读 “好与快”这幅漫画,简要描述这幅漫画的内容,并指出这幅漫画的寓意。字数不超过80字。(6分)                                                                            
 
六、写作(40分)
19.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了人,有了生命。
(摘自董卿《朗读者》)
请根据这段文字带给你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700字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用规范的汉字书写。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2分,每小题2分)
1.D【A项nào;B项lí;C项chàn,yì】
2.C【A项切磋,误入歧途;B项锲而不舍;D项掂量,义愤填膺】
3.B【A项“不绝如缕:意思是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B项“一叶知秋: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C 项“安之若素:表示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D项“束之高阁:意思是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丢在一旁不管,也比喻把某事或某种主张、意见、建议等搁置起来,不予理睬和办理。”】
4.B【A项成分残缺,句末应加“……的重要途径”;C项两面对一面。可以去掉“能否”;D项不合逻辑,“防止”与“免遭”否定不当,“免遭”应改为“遭到”或“受到”。】
5.C【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称氏是为了区别贵贱】
6.A
二、(8分)
7.D【恤:忧虑】
8.C【A项......人;定于后置句的标志,B项替,介词;是,动词,C项的,助词;D项对,介词;从,介词】
9.A
10.C【C项中“把对手说的心服口服找不到依据,原文只是说“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
三、(22分)
11.(1)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把上天赐予的幸运作为常态,却没有万一出现祸患的忧虑吗
(“其”、“天幸”、“一旦”各1分,大意1分)
   (2)一段时间以后,(王安石)因为旱灾而退引,等到再担任宰相,只过了一年多就被罢免了。(“引”“洎”各1分,被动句1分,大意1分,共4分)
12. AE(A是想要离开权臣治下的官场的托词,并非真的认为时政清明、自己无才。 E没有比喻)
13.①对仕途世事的厌倦,对隐逸生活的向往。②理想落空、独守山林生活的些许落寞。
(每点2分共4分)
14.(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每空1分,共6分,与原文不符皆不得分)
四、(12分)
15.(4分)BE(B 项没有“突出好景虽美但胜景易逝的主题。”;E 项这首诗使文章的思想感情由含蓄转为明朗,让人领会到文章在写景背后深藏的思乡之情。)
(选对一项2分,共4分)
16.1、青绿(青翠、青碧) 2、神秘(深沉)3、雄伟(巍然、磅礴、)(答对一点1分,共3分)
17. 示例1:①古老的东西使人怀旧;②对于作者来说,更重要的是因为铁轨连接故乡,牵动作者的思乡之情。我赞同作者的观点,生活中古老的东西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淡淡的回忆,更是对过去生活的怀念。现代社会,新型交通工具取代了旧时的交通工具,但是心与心的距离却更加的遥远。
示例2:①古老的东西使人怀旧;②对于作者来说,更重要的是因为铁轨连接故乡,牵动作者的思乡之情。我不赞同作者的观点,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社会的进步,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相比元老级的交通工具,飞机更加节约时间,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时间就是一切。
(答出原因2分,表明观点1分,联系生活2分,共5分,观点与内容不符不得分)
五、(6分)
18.(1)内容:画面上有三个工人在砌墙,左边一个垒得稳却最慢,右边一个垒得最高却不稳(歪了),中间一个垒得又稳又快。 (2)寓意:既要速度,又要质量。
                                   (内容描述4分,寓意2分,字数超过酌情扣分)
六、(40分)
19.按照高考阅卷标准执行。
附:文言文翻译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亲王益,任都官员外郎。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而且一次过目就终身不忘。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经意,完成后,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朋友曾巩把他的文章带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他播扬美名。王安石考中进士,被选为上等,出任签书淮南判官。按以前的制度,任职期满允许进献文章要求考试馆阁职务,唯独王安石没有这样做。再调任鄞县知县,修筑提堰,疏浚陂塘,使水陆交通得到方便;把谷借贷给百姓,(百姓)秋后加些利息来偿还,使官仓的谷能够陈谷换新粮,鄞县的百姓都认为很方便。后来任舒州通判。当时文彦博做宰相,向朝廷推荐王安石,说他淡泊名利,请求不按照次序提拔(王安石),以此来遏制追逐名利的不良风气。不久朝廷召他担任考试馆进阁职务,他不肯接受。欧阳修推荐他为谏官,他以祖母年事已高为理由而推辞。欧阳修把王安石需要俸禄养家的情况向朝廷说明了,于朝廷任命他为群牧判官,他请求担任常州知州。调任提点江东刑狱,又进京担任度支判官,当时是宋仁宗嘉祐三年。
王安石议论高深新奇,善于雄辩和旁征博引,自圆其说。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慷慨激昂立下了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的志向。于是向宋仁宗上万言书,认为:“当今天下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风俗一天比一天败坏,症结在于不知法度,不效法先王的政令。效法先王的政令,在于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只要效法先王政令精神,那么我们推行的改革,就不至于惊扰天下的人的视听,也不至于使天下舆论哗然,并且本来就符合先王的政令了。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创造天下的财富,征收天下的财富来供天下人消费,自古以来的太平盛世,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造成国家的祸患,祸患是由于治理天下财政不得其法。居官任职的人的才能已经不足,可是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国家的托付,疆域的保护,陛下难道长久地能够把上天赐予的幸运当做常态,却没有万一出现祸患的忧虑吗?希望陛下能够明察朝政中苟且因循的弊端,明文诏令大臣,逐渐采取措施,革除这些弊端以适应当前的世事变化。我的这些议论,是那些沉溺在颓靡习俗中的人不会说的,而且那些议论的人还会认为是这迂腐而不切实际的老生常谈。”后来王安石掌管国家,他所安排的,大体上都是以这份万言书为依据的。
王安石性格倔犟刚愎,遇事不管对与错,都坚持自己的意见,执意不肯改变。到议论变法时,在朝百官都持不能变法的意见,王安石陈述儒家经义,提出自己的主张,辩论起来动不动就是好几百字,大家都驳不倒他。他甚至说“天灾不足以畏惧,祖宗不足以效法,人们的议论不足以忧虑”。朝廷内外老成持重的人几乎都被王安石解除官职了,他大量起用自己门下轻薄而有点小聪明的年轻人。王安石当了很长时间的宰相,因为旱灾而引退,等到再担任宰相,只过了一年多就被罢免了,直到神宗朝结束,也没有被再召回朝廷,前后共八年。 (61.240.237.20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期末试卷


上一个『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一语文(全国卷Ⅲ)(C卷)(解析版)』  下一个『河南省郑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