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语文试题(解析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广东省广州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语文试题(解析版)(七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广东省广州市2017-2018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模拟卷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嗥鸣(háo)秩序(dié)彭湃(ài)气冲斗牛(dǒu)B.污秽(huì)疮疤(chuāng)愧怍(zuò)深恶痛绝(wù)C.霹雳(pì)字帖(tiē)徘徊(huái)烟雾缭绕(rào)D.校注(xiào)竹竿(gān)晌午(xiǎng)潜移默化(qiǎn)【
试题预览
广东省广州市2017-2018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模拟卷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嗥鸣(háo)   秩序(dié)       彭湃(bài)       气冲斗牛(dǒu)
B. 污秽(huì)     疮疤(chuāng)  愧怍(zuò)       深恶痛绝(wù)
C. 霹雳(pì)    字帖(tiē)     徘徊(huái)    烟雾缭绕(rào)
D. 校注(xiào)  竹竿(gān)       晌午(xiǎng)   潜移默化(qiǎn)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秩序(zhì),彭湃(pài)。C霹雳(pī),字帖(tiè)。D校注(jiào),晌午(shǎng),潜移默化(qián)。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慷慨淋漓   鞠躬尽粹   狂澜   屏嶂
B. 目不窥园   峰芒毕露   安祥   祈祷
C. 历尽心血   妇儒皆知   震悚   侮辱
D. 锲而不舍   鲜为人知   元勋   高粱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A鞠躬尽瘁,屏障。B锋芒毕露,安详。C沥尽心血,妇孺皆知。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小雅同学语文水平很差,平时写作文常常文不加点。
B. 我们做园丁的,为了这些花花草草起早贪黑,真是鞠躬尽瘁!
C. 站在高处远眺花都最大的人工湖---花都湖,真可谓鬼斧神工啊!
D. 特朗普首当其冲,唇枪舌剑,击败强大竞争对手希拉里,成为美国第58届总统。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文不加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C鞠躬尽瘁,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瘁:劳累。尽瘁:竭尽心力。指小心、恭敬、谨慎,竭尽心力去效劳。运用对象错误。D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B. 赵大爷种植的大樱桃刚采摘完毕,就基本上全部被抢购一空。
C. 三月的九曲画廊真是徒步的好地方。
D. 为了避免安全事故不再出现,相关部门对校园进行了严格的安全隐患排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残缺主语。去掉“通过”或“使”。B自相矛盾。去掉“基本上”。D逻辑错误。把“不再”改为“再次。
点睛:病句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词语选用不当、语义失当、句法错误这几大类。词语选用不当造成的病句比较单一;语义问题包括语义不精练、歧义问题、语义颠倒、语义不周密、语义前后照应不周;句法问题包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残缺和多余。做题时要仔细分辨类型,有助于找到错误的地方。
5. 下列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两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前几日到乡下看望年迈的父母,赶至老家的村外时,已是黄昏时分了。未进村子,便遥遥地望见了村落上空懒散飘荡的炊烟。浓重的,                    ;轻淡的,                   ,萦绕在村子的上空,萦绕在茂密却又稀疏的树冠之间。
①如浣纱姑娘信手放飞的一缕白纱②如天边姿态万千的晚霞 ③仿佛缓缓流淌的河流              ④似丹青妙手随意泼洒的水墨
A. ④①    B. ②③    C. ②①    D. ④③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根据第一空前所描写“炊烟”形态特点“浓重”一词比喻的相似点可判断应填④句,排除BC两项。再根据“淡的”即可判断第二空应填①句。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底两万里》是英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的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B. 《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其反映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C. 《骆驼祥子》展示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
D. 《海底两万里》的主人公尼摩船长英勇顽强,反对一切压迫和殖民主义,体现作者对科学、社会正义和人类平等的不懈追求。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项说法不正确。《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另外,排名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
7. 综合性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提出了“中国梦”,他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他号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1)请你根据材料概括“中国梦”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中国梦”的内涵,说说你的“梦”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中国梦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2)我的梦:结合自己的情况,在自我天地里实现什么即可。
【解析】考查学生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目标的掌握和理解,这一目标是和中国梦相统一的,中国梦的实现必须要实干和勤俭。中国梦是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主要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进行回答,表达清楚,叙述有条理即可。
8. 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有错误的两项是 (______)
A.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B.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C.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D.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E.坐我西阁床,开我东阁门。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F.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根据课本,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A将军百战死,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C 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D 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竹里馆《王维》)
【答案】    (1). (1)D E    (2). (2)①壮士十年归    (3). ②草树知春不久归    (4). ③散入春风满洛城    (5). ④弹琴复长啸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9.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愿为市鞍马《木兰诗》(________)
(2)木兰不用尚书郎《木兰诗》(________)
(3)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骑”!《卖油翁》(________)
(4)徐以杓酌油沥之《卖油翁》(________)
(5)朔气传金柝《木兰诗》(________)
【答案】    (1). (1)买    (2). (2)不愿做    (3). (3)气愤的样子    (4). (4)同“勺”    (5). (5)北方的寒气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0. 下列加点的词语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及鲁肃过寻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B. 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C. 蒙辞以军中多务/不辞劳苦
D. 自以为大有所益/精益求精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既指出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 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答案】10. C    11. (1)只是应当粗略的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吴县的那个阿蒙啊!。    12. B
【解析】
10. 试题分析:C项加点的词语用法和意思相同。都是“推辞”之意。A前者“路过、经过”,后者“过错”。B前者“了解”,后者“看清”。D前者“益处”,后者“更加”。
点睛: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止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能表示不同的意思,这样的现象叫一词多义。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但”“涉猎”“见”“往事”“耳”“才略”“复”等字词的翻译。
1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主要是从描写角度来考查的。应该是从“侧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故选B。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3. “漫漫”、“龙钟”分别是什么意思?
14.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3. 漫漫:路途遥远的样子   龙钟:泪流纵横的样子    
14. 表达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解析】
13. 试题分析:考查诗句重要词语的表现力。“故园东望路漫漫”中的“漫漫”是路途遥远的样子。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龙钟”是泪流纵横的样子。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
14.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要分析好具体诗句,也可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解答。这首诗写于诗人赴安西途中。恰遇入京使者,因而捎带口信。诗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反映了作者怀乡思亲的凄苦心情。
阅读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最后一个鸡蛋
整个鸡家族都不甘心自己在地球上的地位——任人宰割,供人食用。
鸡家族的有识之士早就想摆脱鸡家族的困境,但每次都以鸡的失败告终,人类大获全胜。
鸡王决定在本世纪末之前扭转鸡家族的处境,他召集幕僚想办法。
“要想让人类放弃吃鸡很难。”一位幕僚说。他曾经用十斤鸡蛋收买了人类中一位写东西的人,让他在报上写文章说,吃鸡容易患癌症,可人类照吃不误。
“依我看,人吃咱们并不是因为恨咱们,而是说明他们离不开咱们。”另一位年纪大一些的幕僚说。他曾经发明过鸡瘟,但被人类用药物治住了。
“有道理。”鸡王点头,示意这位幕僚继续往下说。
“大王下一道圣旨,命令所有母鸡停止下蛋,保准人类不会再像现在这样对待咱们了。”幕僚建议。
“停止下蛋?”鸡王吃了一惊,这可是断子绝孙的举动呀。
“没有鸡蛋,就不会再有新的鸡出生,光这一点,就够人类伤脑筋的。”幕僚说。
鸡王点点头。五分钟后,鸡王向整个鸡家族下达了圣旨:停止下蛋。
当人类发现全世界所有的母鸡都不下蛋了时,地球上只剩下一个鸡蛋了。
人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人们将不再有鸡肉吃,不再有鸡蛋吃。
科学家们想尽一切办法动员母鸡们恢复下蛋,什么音乐刺激法,红外线紫外线这线那线照射啦,遗憾的是母鸡们不为所动。不管科学家们想出什么绝活儿,她们就是不下蛋。
人类专门为此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会议的结果是制定了一部关于保护珍贵动物——鸡的法律。鸡终于改变了卑微的地位,加入进珍贵动物的行列。
人们以拥有一只鸡为荣,狗和猫的地位一落千丈。在公园里时常见到牵着鸡散步的达官贵人。一只鸡的售价已高达上千美元。
科学家们研制的延长鸡寿命的药物刚问世就被抢购一空。有几个国家的国旗上出现了鸡的图案,经营炸鸡的快餐店统统倒闭,老板不是跳楼就是离婚,这一切都因为母鸡不下蛋了。
地球上惟一的那个鸡蛋更是价值连城,光是守护它的军队就有两个旅之多。这个鸡蛋的妈妈是最后一个听到鸡王的圣旨的,当时她正在下蛋,想把这个蛋退回到肚子里已经不可能了,于是她成了地球上惟一的鸡蛋的母亲。
她因此身价百倍,人们将延续鸡的生命的期望寄托在她身上。人们把最好的食物给她吃,为她建造了超豪华住宅,还让她上报纸上电视上电影。
鸡王的臣民们不再被人类杀戮,不再供人类食用,人类视他们为珍宝。鸡王满意了。
那个惟一的鸡蛋的母亲的显赫地位渐渐引起了鸡家族成员的注意,他们羡慕她嫉妒她。
同样是鸡,为什么她住的房子比同类的好?为什么她的食谱比同类的高级?为什么她能上电视还享有鸡皇后的称号?就因为                                    !
没人甘心比同类活得差。于是,在一个上午,一只母鸡违抗鸡王的圣旨,她公然下了一个蛋。这只母鸡立刻成为全球新闻的焦点,她的待遇立即超过了那只“鸡皇后”。
鸡家族受到了强烈的震动。紧接着第三个鸡蛋出生了。
第四个鸡蛋问世了。第五个鸡蛋诞生了。第六个鸡蛋降临了。
鸡王感到大事不妙,他连降圣旨制止母鸡们下蛋,但他已经控制不了他的臣民了。
所有的母鸡都想当鸡皇后,所有的母鸡都想比别的鸡活得好,她们玩命地下蛋。
保护鸡的法律取消了,鸡又重新出现在餐桌上,没人牵着鸡逛公园了。
鸡王想再发一道不下蛋的圣旨,幕僚进谏劝住了他。幕僚说:“没有必要。因为人类已经掌握了对付鸡不下蛋的办法。”
15. 联系上下文,写出文中两处划线词“这样”与“这一点”指代的内容。
16. 根据语境,补写出文中横线上的内容。
17. 结合全文内容,概括文末幕僚所指的人类“对付鸡不下蛋的方法”。
18. 这是一篇童话寓言故事。请联系现实,说说你读了这个故事后受到的启发。
【答案】15. 这样:宰割并食用。这一点:没有鸡蛋就不会再有小鸡出生。    
16. 它生了地球上最后一个鸡蛋。    
17. (1)改变鸡的卑微地位,使之加入珍贵动物的行列;(2)激起鸡们羡慕和嫉妒的情绪,让它们彼此眼红。    
18. 不设标准答案。例:鸡家族如果齐心协力是有机会摆脱困境的,所以我们要齐心协力;本文讽刺了那些因顾及私利而遭致更大损失的行为,告诉了我们不能自私,要以集体的利益来作出决定。
【解析】
15.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语境了解代词的意思,然后从前文筛选出有效的信息作答。结合文章内容可以看到“这样”指代前文的“宰割并食用”。“这一点”指没有鸡蛋就不会再有小鸡出生。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母鸡此时的心理可以补充为: 它生了地球上最后一个鸡蛋。
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内容的归纳与概括。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到人们采取措施的相关内容,然后分点概括。如可从文章中提取“会议的结果是制定了一部关于保护珍贵动物——鸡的法律。鸡终于改变了卑微的地位,加入进珍贵动物的行列”“那个惟一的鸡蛋的母亲的显赫地位渐渐引起了鸡家族成员的注意,他们羡慕她嫉妒她”等句分析作答。
1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启示。完成阅读感悟启示题,要善于提炼,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阐述理由。注意表述流畅。语言要简洁明了,最好能做到有创意的表达。
阅读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传递
⑴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⑵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怂恿,拿出所有的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本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尽管她们第一时间为对方治疗,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关键时刻,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痛苦。                  
⑶风更大了,她走到自己的汽车前面,竟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趴在车前睡着了,手里拿着一个脏兮兮的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
⑷她轻轻摇醒小男孩:“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男孩揉揉眼睛问:“阿姨,您丢东西了吗?”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机居然不见了!小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这是您的吗?”原来,小男孩捡废品时,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竟睡着了。
⑸真是个好孩子!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非常感动,问道:“天晚了,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学费呀!”
⑹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的时间出来捡废品。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面放着几个饮料瓶子。她忽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箱里的空饮料瓶还在。她赶快从后备箱里搬出来,又找出车内散落的旧报纸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男孩开心地笑了。
⑺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不久,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从那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男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尝试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回报。                
⑻又过了几年,因房子要拆迁,曾经红火的火锅店生意再次变得冷清,最艰难的时候她甚至付不起房租。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原来当地的小学收到一笔捐款,捐款人正是她。她沉思了片刻,很快就明白,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一定是男孩。这条新闻播出后,很多人被她的善良感动了,宁肯绕很远的路,也要到她的店里来吃饭,火锅店的生意很快又好转起来。
⑼重新赚到钱的她,十分感激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继续资助贫困孩子。每次捐款,她总写下那个男孩的名字。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
(原文有改动)
19. 通读全文,根据下面提示找出表现“她”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
十分痛苦①______重拾希望②______十分感激
20. 选文中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
21. 结合上下文说一说第⑺段“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一句中加点词语“温暖”的含义。
22. 分析结尾划线句“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在选文的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23. 请结合选文的内容,谈一谈你读了本文之后的感受。
【答案】19.     (1). ①非常感动(或感到温暖)    (2). ②心急如焚    
20. 善良(拾金不昧)、懂事、勤劳、乐观、知恩图报、(答出三点即可)    
21. 既指风停了,“她”的身体感到暖和,也指小男孩的善良、懂事使“她”内心倍感温暖。(或小男孩的乐观坚强使“她”深受鼓舞,重拾希望。)    
22. 总结全文,照应题目(或点题),点明善心的传递可以温暖人心这一主旨。    
23. 能联系选文,谈感受,语言连贯、通顺。示例:小男孩因为善良,受到“她”的资助读完大学;“她”因为善良,火锅店的生意由冷清又好转起来。
【解析】
19.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的筛选整合文本的能力,注意提示。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只要顺着文章寻找,就可以找到文中“她”的情感变化的词语。因为题干中给出了一部分,所以选择的范围缩小,更容易找出。
20.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题型,需要就文中的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行动、心理或事件的分析来加以分析。文中的小男孩自己家里非常穷,居然捡到手机久等主人并还给失主,男孩在得到别人的帮助后,知恩图报,总汇钱给恩人,并将恩人退回的钱以恩人名义捐给当地的小学。由此可知小男孩是一个:善良、懂事、勤劳、乐观、知恩图报的人。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2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要求学生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温暖”既指风停了,“她”的身体感到暖和,也指小男孩的善良、懂事使“她”内心倍感温暖。要联系文章的内容全方位考虑,要答出双方面的意义。
2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文章段落在文中的作用的题型。段落出现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相同,本题问的是结尾的作用,结尾的作用为:(结构)照应前文,前后呼应;(内容上)点明中心,画龙点睛。一定要把文章的中心答出来。
23. 试题分析: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联系选文,谈感受,语言连贯、通顺。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及所反映的主旨来谈自己所感受到的正能量或应该改变的不良现象等。可从“好心有好报”的角度考虑答案。
作文
24. 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处处是课堂。有具体的,也有抽象的;有微观的,也有宏观的……它们伴随我们成长,给我们启发和教益,让我们变得成熟并充满智慧。 
请以“生活处处是课堂”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写出真情实感,中心要突出,详略要得当;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答案】参考例文
生活处处是课堂
生活,不是烈性的伏特加,不是婉约的女儿红,而是一杯浓浓的红酒,唯有细细品味,才能品出其中的醇香;生活,不是甜蜜的酒心巧克力,不是丝滑的牛奶巧克力,而是一块微微苦涩的黑巧克力,唯有慢慢咀嚼,才能感受其中的香甜;生活,不是无味的柴米油盐,不是浓烈的喜怒哀乐,而是一本没有文字的书,一场没有剧本的戏,一个没有老师的大课堂。在这个大课堂上,我读懂了特殊的文字,理解了其中的奥妙,明白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
为了美化家庭环境,妈妈在客厅里种了一盆花生苗,这花生苗不像那些名花名草一样娇贵,即使我们全家人都很忙,没有时间照顾它,任它在水瓶里自生自灭,它也能够生长迅速。当一天我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去看它时,那些花生已经抽出了嫩嫩的绿芽,像初生牛犊一般不畏困难奋力地长着,随着时间的流逝,长势喜人的花生苗已经蹿得老高,然而,一丝丝担忧也渐渐浮上心头:看这些花生苗的长势,只要一两株便能将水瓶狭小的瓶口堵死,而妈妈却在水瓶里放了好几颗花生,这些多出的花生该何去何从呢?
下一次去看花生苗,已经是三四天以后,令人惊奇的是,这些花生苗的生长速度仿佛在突然间快了许多,有一株已经冒出了瓶颈,像一名英勇的战士一样昂首挺胸,一往无前地冲了出来,而其它的花生苗则让人惋惜,要么在瓶颈处徘徊,要么被其它的花生苗挡住了出路,还有的弯着腰,低着头,垂头丧气地被“囚禁”在水瓶中动弹不得。更加令我感到那以置信的是,那株唯一冲出瓶口的花生苗却不是所处位置最好的,处在水瓶的侧边,而那处在水瓶正中央,生长最易的一株苗反而没有在对抗中占得上风,这惊奇的一幕引起了我的深思:这株花生苗是如何在众多先天条件比它好的对手中脱颖而出的,我不得而知,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没有勇气和努力,哪有这样出人意料的反败为胜呢?虽然它的位置不好,但它却执着地沿着45度瓶壁生长;虽然它的环境不好,但它却努力地吸收光和空气;虽然它的条件不好,但它却用难以想象的拼搏与奋斗杀出一条求生之路,让那些先天条件比他优越的花生苗不得不俯首称臣。在冲出瓶口一刹那的喜悦之前,迎接它的一定是痛苦和艰辛,然而,因为有勇气,它勇敢且淡然地接受了逆境的现实,因为有努力,它顽强地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逆境中获得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蜕变与重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学段水平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下一个『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丹阳市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