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高二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厦门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题2018.6.19一、课内积累(34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1)鲍照《拟行路难》中“?”两句,先用反问句式发出了抗争,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潮,之后才发出无可奈何的感叹。(2)杜牧《阿房宫赋》中,运用比喻与对比,对秦王朝暴虐敛财的行径、穷奢极欲
试题预览
厦门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月考
               高二语文试题          2018.6.19
一、课内积累(34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鲍照《拟行路难》中“               ?               ”两句,先用反问句式发出了抗争,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潮,之后才发出无可奈何的感叹。
(2)杜牧《阿房宫赋》中,运用比喻与对比,对秦王朝暴虐敛财的行径、穷奢极欲的生活进行质问的两句是:“               ,               ?”
(3)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中,写诗人隐居境况,孤独一人,与世隔绝,与山林作伴的两句是:“               ,               。”
(4)杜甫《阁夜》中,写诗人面对种种的家国苦难而无能为力,因此作自我慰藉的两句是:“               ,               ”。
(5)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赞同古人因为人生短暂,如梦如幻,欢乐稀少而夜以继日追快乐的两句是: “               ,               ”。
2.下列对中国古代诗歌的有关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义士还家尽锦衣”中“锦衣”意为华丽的衣服,它源自“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B.“汉皇重色思倾国”中“倾国”源自“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一句,《长恨歌》借以指杨贵妃。
C.汉乐府多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反映的社会生活广阔,但少有抒写下层劳动人民生活和情绪的作品。
D.词,原名“曲子词”,是“歌词”的意思,起源于隋,所配的音乐是燕乐,在体制上和诗有很大的区别。
3.下列对中国古代散文的有关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左传》的艺术成就受到了后世的高度推崇,被推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这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初步成熟。
B.《史记》在综合前代史书各种体制的基础上,创立了纪传体通史,其中的“纪”“传”是以事件为中心的纪传散文。
C.继欧阳修之后,苏轼领导的宋代古文运动取得了完全胜利,他的创作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最高成就。
D.龚自珍继承和发扬先秦诸子散文的创造精神,自由大胆表达见解与情感,开创了经世散文的新风。
4.下列选项中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避讳:即遇到与君主、尊长的名相同的文字就尽量回避。分两大类:国讳,指诗文中不直书在位甚至前朝某些君主及其亲属的名;家讳,即说话行文中,避免提到自己的父名、祖名。
    B.牢:本来是养牲畜的圈,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猪、羊各一头叫“少牢”。古代又把羊叫“少牢”,牛叫“太牢”。
    C.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D.古代在称谓前加“先”表示对长辈的尊称,如“妪,先大母婢也” (《项脊轩志》);在称谓前加“从”则表示叔伯关系,如《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5.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屈原的作品,了解他一心革新,却遭到保守派的打击和迫害,虽九死而犹未悔的人生悲剧,则更容易理解《湘夫人》中执著、缠绵、哀怨的爱情悲剧。
B.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写景诗,也是游仙诗。诗人忽而登山游湖,忽而神游天庭,我们跟随诗人置身诗境,上天入地,也能感受到诗人潇洒出尘、耿介孤高的气概。
C.从南朝梁沈约开始,中国诗人渐渐有意识地讲究诗歌格律,尤其是注意区分平仄,到唐代形成了近体诗,也称律诗。七言律诗在李白手中正式成立,沉着痛快,精练而多创造。
D.王维、孟浩然的诗多采用五古和五律的形式,色泽清淡,意境深幽。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更是将诗情、画意、音乐美,与道家、禅宗的意趣结合起来,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6.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苏轼是影响最为深远的词体改革家。他的词打破了“词为艳科”的旧传统,将怀古、感旧、记游、悼亡、说理等诗中常见题材引入词中,还以诗为词,冲破词的音韵束缚。
B.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精练简洁、含意深刻。所记孔子言论,大都有格言意味,书中不仅有孔子的音容笑貌,弟子的性格也给人深刻印象,如《侍坐》一章。
C.韩愈、柳宗元等人尖锐批判六朝以来的骈俪文,提倡更为实用的先秦两汉的散文,并称之为“古文”,而与骈俪文对立。其中韩愈的文章析理透辟,清隽卓绝,以精密见长。
D.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等“唐宋派”,主张继承唐宋古文传统。其中归有光成就最高。他善于借日常生活中一些平凡琐事,状情摹态,细心刻画,寄寓作者的真实感受。
7.下列选项中画线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2分)
   A.字而幼孩,遂而鸡豚(教……写字)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招致)   
   B.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方法)   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克:能够)  
   C.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来)             信造化之尤物也 (相信)
   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这里泛指绳索)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夭:使……死亡)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有俊鹘抟水禽(追逐)          ②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
B.①惟觉时之枕席(睡觉)          ②批大郤,导大窾(劈开)
C.①月照花林皆似霰(雪珠)        ②促尔耕,勖尔植(勉励)
D.①侵晓窥檐语(渐近)            ②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季节)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平明,汉军乃觉之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①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②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C.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②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D.①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②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
10.下列各项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①序天伦之乐事                  ②既然已,勿动勿虑
B.①不克蒙其泽矣                  ②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C.①罔薜荔兮为帷                  ②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D.①径须沽取对君酌                ②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②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B.①可怜光彩生门户                ②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
C.①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②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D.①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②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1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   ②江潭落月复西斜  ③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④风乎舞雩,咏而归
⑤良庖岁更刀,割也  ⑥栗深林兮惊层巅  ⑦忧劳可以兴国  ⑧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A.①②/③⑥/④⑦/⑤⑧            B.①④/②⑧/③⑦/⑤⑥
C.①②/③⑥⑦/④⑤/⑧            D.①④/②⑤/③⑥⑦/⑧
13.下列各项中,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不吾知也  ②理,非吾业也  ③其又何尤  ④庖丁,解牛者也  ⑤斯用兵之效也   ⑥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⑦惟兄嫂是依   ⑧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A.①②/③⑥⑦/④⑤⑧              B.①②/③⑥⑧/④⑤⑦
C.①③⑦/②④⑤/⑥⑧              D.①③⑦/②⑥⑧/④⑤
二、古诗阅读(25分)
(一)课内古诗阅读(14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5分)
书愤      陆游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4.有人评论陆游这首《书愤》“句句是愤,字字是愤”,请从诗中找出一处谈谈你对诗人郁愤之情的理解。
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9分)
扬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5.下列对这首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以明丽的春景来抒写哀情。
B.“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C.词的上阕写景,主要通过渲染气氛,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D.“波心荡,冷月无声”情景交融,营造出凄清冷寂的意境。
16.请简要赏析“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三句的艺术手法。(6分)
答:                                                                                       
(二)课外古诗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7—18题。(11分)
咏怀古迹①(其五)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③,指挥若定失萧曹④。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①《咏怀古迹》是杜甫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写成的一组怀古诗。②纡:屈,指不得施展。③伊吕:指伊尹和吕尚。伊尹辅佐商汤,吕尚辅佐周武王,皆有大功,后世并称伊吕,泛指辅弼重臣。④萧曹:指萧何和曹参,都是汉初名相。
17.下列对这首诗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首句时空共说,笔力雄放,凸显诸葛亮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形象。
B.全诗除“遗像”句是咏古迹外,余句皆以抒情为主,情感跌宕起伏。
C.颈联用典,通过与伊吕、萧曹等功臣的比较,来盛赞诸葛亮的才能。
D.尾联抱恨汉朝终因气数已尽而灭亡,长叹武侯军务繁忙,壮志未酬。
E.诗人盛赞诸葛亮的高风亮节,但“以成败论英雄”,叹其无历史功绩。
18.请简要赏析颔联“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6分)
答: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江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杨。”瑜还。袁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策亲自迎瑜,举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以瑜恩信著于庐江,出备牛渚,后领春谷长。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复进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权素服举哀,感动左右。
(节选自《三国志•周瑜传》)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B.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C.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D.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指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从祖父即父之伯叔,又叫“伯祖父”“叔祖父”。
B.举,又叫察举,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由地方向朝廷推荐人才,任以官职。
C.公,是君主对贵戚功臣封赐的爵号,中国古代有公、侯、伯、勋、男五等爵位。
D.将军,指孙权,因他曾被授予讨虏将军,周瑜称呼其官职,以表示礼貌和尊敬。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瑜英勇善战,战功卓著。他襄助孙策攻克横江、当利,击溃笮融、薛礼,打败刘繇,占领皖县,击败刘勋,平定豫章、庐陵二郡,创立江东基业。
B.周瑜善于识人,择主而从。袁术想任用他做将领,他认为袁术终究成就不了大事,所以请求出任居巢长,借路返回江东,投奔了与自己同岁的孙策。
C.周瑜博采众议,果断决策。与刘备在赤壁合力抗击曹操时,他采纳诸葛亮的火攻之计、黄盖的诈降之计,击溃了曹军主力,取得“赤壁之战”大捷。
D.周瑜高瞻远瞩,智略超群。他提出趁曹操刚刚受挫,攻取益州,吞并张鲁,结援马超,据襄阳以进逼曹操,图取北方的战略计划,并积极付诸实施。
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5分)
译:                                                                                     
(2)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5分)
译:                                                                                     
四、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一:
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的出现,是有原因的。春秋时期的诗歌总集《诗经》(尤其是《国风》)和战国时期的楚国诗歌(尤其是屈原的《离骚》),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风格的诗歌传统的先河。后来,曹操父子的大力提倡,声韵调分析方法的引进,南北朝诗人在声韵格律上的讲究和艺术经验的积累等,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李白和杜甫,都是站在前人搭好的台子上的诗歌巨人。
李白、杜甫生活的时代,由唐太宗奠定的文艺政策,是无比宽松的。诗人们写什么、怎么写,朝廷不加任何限制,没有任何要求。讥讽皇家奢靡、批评朝政、批判制度、揭露社会黑暗、鞭挞官吏贪婪,都不会惹祸上身。唐代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众多皇帝后妃王公将相加入作诗者的行列、诗歌是唐朝最重要的文艺娱乐样式等文化环境因素,使得诗人能够成为当时社会耀眼的明星,给予他们必要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可以源源不断地转化为诗歌创作的动力。唐朝对外开放,外国商人、文化人云集长安,使得诗人们眼界开阔,心胸广大;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这些又使得诗人们的作品更加大气隽永,传之久远。太平日久,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空前富足,“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这使得包括李白、杜甫在内的唐代诗人少年时代就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青年时代能到处游历,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广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内心精神世界。
个人方面,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广为人知。有诗为证:“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就是给许多人留下潇洒飘逸印象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是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工夫的。从《古风(其一)》中可以略见一二:“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当然,原因远不止这些,但是,李白、杜甫只有两个。理论充其量只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可能性,而不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必然性。
当今中国,有十几亿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许多方面的条件(例如交通、旅游)远比唐朝要好,但仍然未能出现像李白、杜甫那样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确实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摘自丁启阵:为何当今出不了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
材料二:
   ①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的。从李白幼年上溯约一百年,李白家族在隋末遭到很大变故,全家人从陇西成纪流放于遥远的中亚碎叶。李白五岁那年,在中亚度过了漫长岁月的李白家族又举家内迁。这个漂泊的家族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在以游牧者为主体的人民中间,顽强生存上百年,完全拒绝异族血液是不可能的———李白至少是半个胡儿吧?这仅是我的猜想。
   ②这个漂泊家族终于孕育了一位伟大的漂泊者。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
   ③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光彩的时代,开朗雍容的气势在整个封建社会空前绝后。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放达的脚步。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形成。没有那个开放的时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
   ④异国情调、漂泊的情怀其实充满李白所有的诗文。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李白《春夜宴楼李国序》)这是诗人眼中的时间和宇宙———天地之间只有逆旅和过客。诗人拒绝根的存在。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中是没有第二人的。
  ⑤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 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所有读书人心目中的偶像却不是他的偶像。他有时也说孔丘几句好话,那是他向往功名富贵了。在他眼里,游侠比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意轻千金裘,顾向平原笑。吾亦淡荡人,拂衣可同调。”( 李白《古风其十》)只有鲁仲连这样的侠客才是可与之同调的朋友。李白自称“十五好剑术”,传说中他曾手刃数人。他二十几岁便“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维扬(今扬州)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这都是些游侠行径。他与朋友吴指南游楚,吴不幸病死于洞庭,李白扶尸大哭。大约那时洞庭一带还是很荒凉的,老虎来了,李白坚守不动。老虎走了,他将朋友权且葬下,后又返回旧地,起出朋友骨殖,就着湖水洗净,背着这骨殖走了很远的路,为朋友重新选择了葬地。有这份超乎功利之上的痴情,就是一位真正的游侠了。即使闯进了朝廷,他那强横乃至有些无赖的游侠脾气也是不改的。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待才好。他不习惯仰视。他之信任自己远胜过别人对他的信任。这一切足令权贵齿冷,令谦谦君子瞠目结舌。
  ⑥在喀什、若羌、阿勒泰、伊犁这些西域城市之间跋涉,每个地方的人文地理都给我有力的震撼。几十个世纪以来,这片广袤的大地为游牧民族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游牧者后裔的单纯与猛烈。昆仑山、天山、阿勒泰山,像横亘中亚细亚的三架竖琴,将咚咚的马蹄声传递到最遥远的地方。骑士们贲张的血脉不理会任何荒凉。成吉思汗的马队从塔尔巴哈台从伊犁河从阿勒泰山掠向中原,将浩瀚的里海变成内陆湖。多么凶蛮单纯而强烈的节奏啊。这个“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大汗可真是大手笔啊。李白从另一个方向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化为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
⑦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山水。
(摘自夏立君:在西域读李白)
材料三: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天才之一,这一点是谁都承认的。杜甫对他的诗给予了最高的评价:“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李白的诗风飘逸豪放。根据我个人的感受,读他的诗,只要一开始,你就很难停住,必须读下去。原因我认为是,李白的诗一气流转,这一股“气”不可抗御,让你非把诗读完不行。这在别的诗人作品中,是很难遇到的现象。在唐代,以及以后的一千多年中,对李白的诗几乎只有赞誉,而无批评。
杜甫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千余年来,李杜并称。但是二人的创作风格却迥乎不同:李是飘逸豪放,而杜则是沉郁顿挫。从使用的格律上,也可以看出二人的不同。七律在李白集中比较少见,而在杜甫集中则颇多。摆脱七律的束缚,李白是没有枷锁跳舞;杜甫善于使用七律,则是带着枷锁跳舞,二人的舞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在文学批评史上,杜甫颇受到一些人的指摘,而对李白则绝无仅有。
“李杜诗篇百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人赵翼首先公平地对李杜的诗做出评价,作者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肯定了李杜在中国古代文坛(诗坛)上的崇高地位。“至今”笔锋一转,时代在发展变化,诗歌也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一味地尊崇古人,脱离时代生活实际,当然也会落后于时代。没有亘古不变的文调,没有亘古不变的创作原则、手法。如果一味迷信、去模仿,反而会令诗歌僵死的。 
(摘自季羡林季羡林:对我影响最大的十本书)(有删改)
23.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在唐代出现的客观条件,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自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与《离骚》以来,历朝各代诗歌创作与理论的积累,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B.唐代文艺政策非常宽松,朝廷对诗人的创作,没有任何要求和限制,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思想,批判现实,而不必担心惹祸上身。
C.诗赋既是唐代科举取士的依据,又是重要的文艺娱乐样式;诗人凭借写诗也可以成为耀眼的明星,从而产生巨大的创作动力。
D.个人的努力是不可或缺的,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是广为人知的,潇洒飘逸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工夫。
2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对下列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李白、杜甫继承了中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受到了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影响,就取得了远高于前人的艺术成就。
B.李白、杜甫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的,但这些原因充其量只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
C.当今中国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交通、旅游等条件远比唐朝时要好,应该说具备了出现杰出诗人的物质条件。
D.当今中国未能出现在文学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原因恐怕主要得从文学传统、政治环境等方面去寻找。
E.根据材料三可知,诗人赵翼虽然推崇李杜的文学成就,但同时也认为李杜诗篇流传已久,已不能反映时代的变化而对其有所贬斥。
25.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请联系材料二第⑤自然段,分条表述。每条均不能超过5个字。(4分)
五、写作(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长辈常说:“零零后的世界我们不懂”。2018年,零零后逐渐步入成年,回视他们的成长,伴随他们成长的热词有:成人礼、天宫一号、王者荣耀、感动中国人物、QQ 空间、抗战胜利70周年、二孩政策、选秀、搜题软件、阿尔法狗、诗词大会、金砖会议。
作为零零后的你,请从上述热词中选择两三个,写一篇文章让长辈更好地了解你们这一代。要求选好热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字。
 

高二年级质量检测
参考答案
一、 课内积累(34分)
1.(10分)
(1)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4)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5)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2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