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高二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二语文第Ⅰ卷阅读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郑珍诗歌中的现实主义倾向郑珍的诗歌题材是多方面的,如写母爱,亲情等方面,真切动人;揭露官府的腐败,义愤填膺;关心人民的疾苦,书写乡人及诗人自己的流离生活,哀伤悲戚。另外,还有一部分就
试题预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二 语 文

第Ⅰ卷   阅读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郑珍诗歌中的现实主义倾向
 
郑珍的诗歌题材是多方面的,如写母爱,亲情等方面,真切动人;揭露官府的腐败,义愤填膺;关心人民的疾苦,书写乡人及诗人自己的流离生活,哀伤悲戚。另外,还有一部分就是登高抒怀,写景状物、金石考订、书画题识等。在诗人自己的诗论潜在的引导下,再加上诗人所生活的社会现状,在社会题材上鲜明地呈现出现实主义诗风的特点来。总之,郑珍诗歌现实主义诗风的形成是诗人对诗论的主张和其生活的时代历史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郑珍的现实主义诗风在题材上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的是怜民斥官方面。郑珍是一个传统意识浓厚的儒者,他的理想国度是一幅极其质朴的画卷,在这幅画卷中,“农勤女耕织,商贩不愿鬻。僻社萃廉秀,星居满果行。书无邓思贤,藏备四库录”(《哀里》)。可是在黑暗的现实之中,诗人是“书生手无斩马剑”,只能无奈地哀叹“人事何悠悠,天道何茫茫。”(《留别鄂生八首》),“可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更惨不忍睹者是“处处人相食,朝朝耳骇闻”(《饿四首》)。政府却是“抱痈不忍割,全外而溃里。我观麒楦场,无一可足恃,百针事履底,落地即污滓”(《宿普定却寄雪楼舅新平四首》)。官僚政治腐败,贪污渎职成风,加之课税繁重,农民起义和匪患不断,再加之自然灾害频繁,整个社会是动荡不安,民不聊生。诗人忧世之心,使之关心民瘼,对政府腐败官员以无情的斥责。对政府腐败的无情的揭示,和对生民的忧怜成为了诗人现实主义诗风主要的表现之一。诗人对生民的关心主要体现在对移民,农民,工人等上。被诗人直斥的官吏则有大有小,贪、狠、恶、无情、麻木不仁等是他们的共有的特点。在前代诗人诗歌中难以找到类似社会现实的题材,诗人独到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了这些鲜为知识分子所知的事实。
郑珍的现实主义诗风还体现在其对历史事件的展示上。关于郑珍记录史实的诗有很多,尤其是在其晚年,各地起义风起云涌,政局动荡不安之时,诗人的诗反映时事内容的相当多。他的这些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其艺术手法上直逼杜甫“三吏三别”风格,更甚者大有超越之势。杜甫有“暮投石豪村,有吏夜捉人”,“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郑珍有“南乡之民哭诉天,提督但闻得七千”,“寥寥子午山,谁听秋坟哭。”刘大杰编著的《中国文学发展史》说“他有许多诗反对西南苗民起义,但同时也有不少关怀人民疾苦,揭露清朝官兵罪行的作品,他又善于写景,在这方面,也有些好作品”。这些作品中事、情、景相互融合成一体,郑珍不逃避现实,直面现实,敢于面对王政之得失,人情之哀乐,真正做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读郑珍的诗,感到他在“健笔走霹雳”,“合力兴愤叹”(梅尧臣语),是合符孔子“兴、观、群、怨”的诗观的。黄万机认为郑珍的诗歌“对清代道咸之际的历史大变乱,作了颇为广泛而深刻的反映,称之为‘诗史’是当之无愧的”。
所以说现实主义诗风是郑珍诗歌的一大特色,并不是如一些学者说的那样:郑珍不关心世事。
(节选自兰汀《论郑珍的现实主义诗风》)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郑珍的诗歌题材是多方面的,有写母爱,亲情;有揭露官府的腐败;有书写乡人及诗人自己的流离生活还有登高抒怀,写景状物、金石考订、书画题识等等,呈现出现实主义诗风的特点来。
B.郑珍作为传统意识浓厚的儒者,他的理想国度是一幅极其质朴的画卷,但现实中官僚政治腐败,自然灾害频繁,整个社会是动荡不安,民不聊生。所以崇尚现实主义的郑珍不可避免的在作品中抒发了怜民斥官的思想。
C.对生民的忧怜是诗人现实主义诗风主要的表现之一,而诗人对生民的关心主要体现在对移民,农民,工人等上。
D.郑珍记录史实的诗有很多,尤其是在其晚年,各地起义风起云涌,政局动荡不安,其对历史事件的展示体现了郑珍的现实主义诗风。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郑珍在《哀里》中写下“农勤女耕织,商贩不愿鬻。僻社萃廉秀,星居满果行。书无邓思贤,藏备四库录”的诗句,这是他理想国度里一幅极其质朴的画卷。
B.郑珍在《宿普定却寄雪楼舅新平四首》中批判政府“抱痈不忍割,全外而溃里。我观麒楦场,无一可足恃,百针事履底,落地即污滓”。
C.郑珍与杜甫艺术手法有类似之处。杜甫有“暮投石豪村,有吏夜捉人”,“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郑珍有“南乡之民哭诉天,提督但闻得七千”,“寥寥子午山,谁听秋坟哭。”
D.梅尧臣读郑珍的诗,感慨他在“健笔走霹雳”“合力兴愤叹”,认为这是合符孔子“兴、观、群、怨”的诗观的。
3.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郑珍的一些诗在艺术手法上直逼杜甫“三吏三别”风格,更甚者大有超越之势,可以说他就是清代的“诗圣”。
B.郑珍以独到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了鲜为知识分子所知的事实,直斥官吏的贪、狠、恶、无情和麻木不仁,这在前代诗人诗歌中找不到类似郑珍那样的社会现实题材。
C.郑珍真正做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因为他不逃避现实,直面现实,敢于面对王政之得失,人情之哀乐,一些作品中事、情、景相互融合成一体。
D.郑珍的诗歌被公认为对清代道咸之际的历史大变乱作了颇为广泛而深刻的反映,所以称其诗为“诗史”是当之无愧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水 葬
蹇先艾
“老子算是背了时!偷没有偷倒,偏偏被你们扭住啦!真把老子气死!……”
     这是一种嘶哑粗躁的嗓音,在沉闷的空气之中震荡,从骆毛的喉头里迸出来的。看他的年纪约有三十岁的光景,他的两手背剪着,脚下蹬的是一双烂草鞋,涂满了涵泥。旁边有四五个浓眉粗眼的大汉,面部飞舞着得意的颜色,紧紧的寸步不离的将他把持住,匆匆的沿着松林走。仿佛稍一不留心,就要被他逃逸了去似的。这一行人是在奔小沙河。
    他们送着骆毛去水葬,因为他在村中不守本分做了贼。文明的桐村向来就没有什么村长……等等名目,犯罪的人用不着裁判,私下都可以处置。而这种对于小偷处以“水葬”的死刑,在村中差不多是“古已有之”了的。
  “送行”的行列并不如此的简单:前后左右还络绎的拖着一大群男女,各式各样的人们都有,红红绿绿的服色,高高低低的身材,老老少少的形态……这些也不尽都是村中的闲人,不过他们共同的目的都是为看热闹而来的罢了。忽然一片更大的嘈杂的声浪从人海中涌起来,这声音的粗细缓急是完全不一致的:
“呀!你们快看快看,那强盗又开口了!”
    骆毛(便是他们呼喊为强盗的)的语声这时嘶哑的程度减轻而蓦地高朗了许多,颤颤的像破锣般的在响成一片:
“嘿!瞧你们祖宗的热闹!老子把你们的婆娘偷走了吗?叫老子吃水?你们也有吃火的一天!烧死你们这一群狗东西!”
     看看已经快离开了这个村落。后方的人群“跑百码”般的跑起来,一路还扭嘴使眼嘻嘻的嘲笑。骆毛大概耳鸣得轻了一点,仿佛听见一长串刺耳的笑声,他更是一肚子的不高兴,用力的将头扭回来,伸长着脖子狂叫道:
   “跟着你们的祖先走哪儿去?你们难道也不要命吗?……老子背时的日子,你们得色啦!叫你们这一群龟儿子也都不得好死,看你们还笑不笑!”
    这时离开村庄已有半里的光景。路是崎岖不平的山路,有时也经过田塍或者浅浅的山丘。大家弯弯曲曲的走,似乎有点疲乏,在一座坟台之下略略休息,骆毛傍着那一块字迹模糊的残碑坐下了。
   “老子今年三十一!”他换了一口气,提高嗓音的又开始说,“再过几十年,又不是一条好汉吗?……”
   “干老爷子!你老人家死咧的话,我儿子过年过节总帮你老人家多烧几包袱纸。你就放心去吧,干奶奶——哎呀!啥子干奶奶,简直就是我那嫡亲奶奶呀——我养她老人家一辈子还不行吗?……”
    小耗子王七走过坟前,用手搓着眼睛,把眼睛圈都搓得快红了,向骆毛请了一个大安,亲热的说了上面的那一大段话。小耗子在今年跟骆毛交过手,败仗下来了,就拜了老骆做干爹,是个著名的小滑头儿!
   “七老弟,你就再不要干老爷子湿老爷子的啦!”老骆冷笑了一声说,“好汉作事好汉当,也用不上牵累旁人!我的妈呢?——”
    老骆心里忽然难过了起来,他也不再说下去,站起身来就往前走。人群又被他拖着像一根长绳,回环在山道上了。
    登程以后的途中,老骆几乎绝无声音,除了习惯成自然的几声哼哼之外,不啻顿然变成哑巴。只是缓缓地走,含着一脸的苦笑,刚才王七那几句话引起他无限的感触:他心里暗暗悲酸着,想到他的母亲,便觉心里发软,那热狂的不怕死的心顿时也就冷了一半。他的坚强的意志渐渐软化下来。
    因为他精神上的毁伤,使他口都不愿意再开了。他心里完全是犹豫和踌躇了——“我死后,我的妈怎么办呢?……我的妈啊,你在哪儿?你可晓得你的儿子死在眼前了吗?你如果在家紧等我不回来,你不知道焦心成哪个样子!唉!唉……”
    老骆虽然是个粗人,可是想到死后老母无人养活,他也觉到死的可怕。直至他们捉住他的两臂,要往水下投他的时候,他狠心把眼一闭,他老母的慈容犹仿佛在目前一样。 天依旧恢复了沉寥的铅色,桐村里显得意外的冷冷落落。那黄金色的稻田被风吹着,起了轻掀的很自然的波动。真是无边的静谧,约略可以听见鹁鸪的低唱,从掩映着关帝庙那一派清幽的竹林中传来。远的山峰削壁的峙立着,遥遥与天海相接。閤村都暂时掩没在清凄与寥寞的空气之中了。 
村后远远的有一间草房,圮毁的伫立坡上,在风声中预备着坍塌。木栅拉开后,一个老妇人拄着拐杖走出来。她的眼睛几乎要合成一条缝了,口里微微喘气,一手牢牢的把住门边,摩娑着老眼目不转睛的凝望,好似在期待着什么。 她稳定的倚傍着门柱,连动也不动一下,嘴唇却不住的轻颤。最后,她将拐杖靠在一边,索性在门限上坐下来了,深深的蹙着额发愁道:
    “毛儿为什么出去一天一夜还不回来?”
作者介绍:蹇先艾(1906-1994),现代作家,遵义老城人。幼年在遵义读私塾,出生清末名门,自曾祖父始,累代皆有功名。短篇小说集有《朝雾》、《一位英雄》、《酒家》等,散文集有《城下集》、《离散集》、《乡谈集》等,作品约350万字,新诗近70首。本文摘编自其代表作《水葬》,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写的是一个青年因为偷窃行为被村人处以极刑(水葬)的故事,犯错就要付出代价,这样的处置是天经地义的。
B.该篇小说采取了大量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将故事展现得形象、凄凉而又发人深省。
C.小说结构严谨,动人心魄,处处发人深省,引人深思。带给读者的不仅仅是凄凉之感,还有对群众的愤怒和对受害者家属的深切同情,让人为之心动。
D.该篇小说充满了乡土气息,在作者眼中黔北的风土人情并不是透露着史前原生状态的天成的气息,而处处透露着作者对于自己的故土和乡民的悲悯之情。
5.小说中的骆毛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5分)

6.小说标题为“水葬”,全文都在根据这一事件来行文,却以“母亲的等候”作结尾,这样有何好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诗词,除了课堂与考试,也可以变成《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综艺节目,引发全民追捧;二胡,除了街头与舞台,也可以走进直播平台,中央民族乐团中胡首席蔡阳的一次演出,吸引21.5万观众;故宫除了景点与博物馆,也可以化身折扇、玩偶、便签,一年文创产品的销售额达10亿元……传统文化,正抖落历史的尘与土,脚步轻快地跟上了时代。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这为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指明了道路:既保有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
谈及传统文化,言必及深邃与厚重。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其生命力也来源于开放性与多义性,来源于多维度阐释的可能。古语云:“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传统文化也是如此,任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收获智慧的启迪。正如一曲《琵琶行》,在陈寅恪先生的笔下,成就了《元白诗笺证稿》这样的名著;在今天“90后”“00后”的手中,变成了网络上一曲流行歌曲。正因为可以取之而不竭,文化才能呈现出多元丰富的包容。
季羡林先生留学德国时,选修了一门梵文课,课堂上只有他一个学生,“绝学”的凄凉景象大抵如此。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不能只有“阳春白雪”一种样态,也不妨亲近“下里巴人”。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在这些人里,又有多少懵懂少年,喜欢上了诗词?有多少普普通通的人,感受到了诗词的韵味?诗词变身综艺,乐器走进直播,这些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落点,也就有了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能。当然,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要媚俗,自降格调来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是没有下限的,它不能走上市侩化、神秘化、功利化的套路。我们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信心,平上去入、唱念做打、银钩铁画,自有它的魅力。对传统文化的诠释,如果从形变变成了神变,模糊了本来的面貌,反而是打着弘扬的旗号,却丢弃了内在的魂魄。
(摘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10日)
材料二
一场二胡直播吸引21.5万用户,一位古筝主播年收入超千万元——平日里许多传统艺术表演家想都不敢想的受关注度,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一些进军网络直播平台的传统音乐艺术表演家身上。箜篌、古筝、琵琶……这些普通人在古诗词里读到,却没有什么机会看到的乐器,正由演奏者在直播平台上真实展现。平日里“冷门”的传统乐器,为什么放到网络直播平台上就“火”了?这首先要归功于互联网传播的助力。比如,中央民族乐团中胡首席蔡阳,平时如果到国家大剧院演出,观众最多的时候也不过2000人左右。这还是在文化资源和传统艺术爱好者集中的北京。但是,一旦网上直播,艺术传播突破了时空障碍,全国甚至全世界喜欢这门艺术的人都可以观看。
(摘自人民网2016年4月7日)
材料三
全国政协委员、非物质文化保护专家田青表示,传统艺术要坚守住本质的东西,不能为了迎合流行而搞“转基因”。田青委员坦言,在传统艺术保护问题上自己是“保守派”,传统艺术要坚持自己本质的东西,不能“转基因”。“转基因的结果就是迎合人,这不是艺术家要做的事,艺术家要有自己的坚持和创造。”田青认为,对于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让自己原汁原味保持自己的基因不变非常重要。“假如为了迎合年轻人,所有的戏剧都改成流行音乐了,那干嘛还要200个剧种,”田青表示,传统艺术的从业人员要坚持自己的底线,比如昆曲古琴要有一定文化积累和修养才懂得欣赏,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迎合。
(摘自《中国日报》2015年3月3日)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来源于报纸和网络,所谈内容各有侧重,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同时都关注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这个话题。
B.材料一、材料二都谈到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材料二侧重谈利用互联网传播的助力,使艺术传播突破时空障碍。
C.从材料二可知,把传统艺术放到直播平台去表演,让观众看到更多平时看不到的乐器,这种形式更优于在音乐厅、剧场表演的传统形式。
D.材料三中田青委员认为传统艺术要坚守住本质的东西,让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原汁原味保持自己的基因。他明确反对将戏剧改成流行音乐。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两项是(   )(   )(4分)
A.材料一中以季羡林的故事为例,来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不能像德国的“梵文”那样“阳春白雪”,需要亲近普通民众。
B.材料一提出不能“丢弃了内在的魂魄”,材料三提出“坚守住本质的东西”,都是为了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媚俗,不能自降格调来迎合观众的口味。
C.材料一以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例,来说明传统文化要找到新的落点,才能焕发新一轮的蓬勃的生命力。
D.材料二运用数字说明,通过网络直播平台,无论是观看人数还是经济收入,传统表演艺术家都可能得到体面的回报。
E.材料三强调,传统艺术的从业人员要坚持底线,如需要一定文化积累和修养才懂得欣赏的昆曲古琴,就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去搞网络直播。
9.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应该注意哪些方面?请根据三则材料概括并作简要分析。(5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余玠,字义夫,蕲州人。以功补进义副尉,寻授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兼四川总领兼夔路转运使。玠大更敝政,遴选守宰,筑招贤之馆于府之左,供张一如帅所居,下令曰:“集众思广忠益,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欲有谋以告我者,近则径诣公府,远则自言于郡,所在以礼遣之,高爵重赏,朝廷不吝以报功,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士之至者,玠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
播州冉氏兄弟琎、璞,有文武才,隐居蛮中,前后阃帅辟召,坚不肯起。闻玠贤,相谓曰:“是可与语矣。”遂诣府上,玠素闻冉氏兄弟刺入即出见之与分庭抗礼宾馆之奉冉安之若素居数月无所言。玠将谢之,乃为设宴,玠亲主之。酒酣,坐客方纷纷竞言所长,琎兄弟饮食而已。玠以微言挑之,卒默然。玠曰:“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明日,更别馆以处之,且日使人窥其所为。兄弟终日不言,惟对踞,以垩画地为山川城池之形,起则漫去。如是又旬日,请见玠,屏人曰:“某兄弟辱明公礼遇,思有少裨益,非敢同众人也。为今日西蜀之计,其在徙合州城乎?”玠不觉跃起,执其手曰:“此玠志也,但未得其所耳。”曰:“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玠大喜曰:“玠固疑先生非浅士,先生之谋,玠不敢掠以归己。”遂不谋于众,密以其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诏以琎为承事郎,璞为承务郎。徙城之事,悉以任之。
卒筑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凡十余城,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为诸郡治所,屯兵聚粮为必守计。于是如臂使指,气势联络。又属嘉定开屯田于成都,蜀以富实。
选自《宋史•列传第175余玠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玠素闻冉氏兄弟/刺入即出见之/与分庭抗礼/宾馆之奉/冉安之若素/居数月/无所言
B.玠素闻冉氏兄弟/刺入即出见之/与分庭抗礼/宾馆之奉/冉安之若素居/数月无所言
C.玠素闻冉氏兄弟刺入/即出见之/与分庭抗礼/宾馆之奉/冉安之若素/居数月/无所言
D.玠素闻冉氏兄弟刺入/即出见之/与分庭抗礼/宾馆之奉/冉安之若素居/数月无所言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兵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其长官为兵部尚书。兵部又称夏官、武部。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
B.兼知重庆府,“兼”指官员同时担任多个职务。兼任其他官职的词语还有:判、领、摄、行、署、权等。
C.播州,人们常习惯用“播州”来代称古代的遵义。播州历史悠久,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始设播州府。播州一直存在到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历时961年。
D.明公,是对有名位者的尊称,往往是作臣下(或寄人篱下的客卿)的对“主公”的尊称。公”是爵位,“明”是明理,明智的意思。 到后来,“公”逐渐就越来越没有公爵的意思了,意思也朝着尊称这个方向发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余玠镇守蜀中,吸取诸葛亮的经验,广开言路,重用人才,除弊政,收到了显著成效。
B.在余玠贤德感召下,冉氏兄弟毅然出山,慎思之后,提出在西蜀合理布防的策略。
C.冉氏兄弟认为巴蜀之地不值得戍防,余玠甚以为然,于是将军队移至钓鱼山一带。
D.余玠采纳冉氏兄弟的建议,并把迁城之事,全委任他们督办,最终建成十余座城池。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5分)

(2)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14-15小题。
晚 望
(清)郑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
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
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14.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 首联写诗人在一个春日的傍晚来到一片开阔的原野上,极目远望,看到的是一派优美的田园风光。
B. 颔联诗人运用“碧”“翠”两字,在读者眼前勾画出一幅色彩明丽,对比鲜明的春景图。随着他的目光望去,飞鸟,行人,一派和谐景象,充满画面感。
C. 诗人善写动景,颔联的“飞鸟、行人”都充满着生气,画面充满灵动之感;接下来的颈联中,又向我们展示出一幅深山秋雨图,同样充满动态美。
D. 尾联承接上联好山好水,诗人虽家中屋陋却仍然能安贫乐道、姿态惬意,大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趣味。
E. 诗人将景色描绘得如此美好,春光,行人,青山碧水。这些暗含了一个文人儒生心中的价值取向,他陶醉在这样的美景中,亦能从这样的景致中看到自己关注的东西。既富有美感,又有现实的积极意义。两者完美的结合,这正是郑珍的高妙之处。
15.有人认为,尾联破坏了全诗优美的意境,应该删去;也有人说,这两句恰是诗人匠心独运之处。你同意哪一种意见?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概括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人郑珍有“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的诗句,让人联想到王维《山居秋暝》中“              ,             。”也描绘了雨后深山秋景。
(2)《晚望》中写到了原野风光,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也有对山原风光的描绘:
“披绣闼,            ,          ,           。”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今年的教师联欢会上,来自音乐组的周老师演唱了一首《共圆中国梦》,唱得优美动听、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②2017年是遵义航天高级中学成立35周年,35年来,航高人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终于把当年八里的小学校发展成今天的大航高。
③这些苗绣作品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数不胜数。 
④从用字之讲究可看出,郑珍可谓苦心孤诣,《晚望》篇幅有限,却营造了一种优美静谧的意境。
⑤在遵义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现的友人。
⑥某些同学不自律,平时邋遢懒散、不按时完成作业,对老师的劝阻充耳不闻,还在错误的道路上跑得飞快。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青春遵义”是贵州省遵义市委近年来倾力打造了系列活动品牌,既由遵义这座红色之城所孕育,也为这个革命圣地的精神传承输送了新鲜血液。
B.遵义航天高级中学首届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在大礼堂隆重举行,参赛选手通过小组赛、复赛和决赛的激烈角逐,最后任洪立、罗小东分别获得了冠亚军。
C.在组长彭弢老师领导下的航高语文组是一个重视学术文化建设、潜心教学教研、美女如云、团结友爱、活泼可爱的大家庭。
D.金秋季节,小明决心说服第一次来遵义的爸爸和妈妈一起去莲花山森林公园游览,以了解航高学子的学校大环境的美丽。 
19.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
B.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C.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
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见历史及其叙述在国家、民族、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借鉴意义。①                     , 正在于其著述者对待历史有严肃认真的态度,有后人应有的敬意,而非凭空想象,随意为之,并使其庸俗化。否则,其著述非但起不到以史为鉴的作用, ②                     ,使读者通过一面夸张变形的“哈哈镜”观察历史。近些年来,③                     ,已经在读者尤其是在那些并不专门研究历史的非专业读者中造成了不良后果,影响到他们对历史的正确认知。
21. 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简要说明画面的主要内容,并揭示漫画的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湖北剩州成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四川省眉山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