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四川省眉山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高一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眉山一中办学共同体2020届高一下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命题人:审题人: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Ⅰ卷阅读题(71分)一、现代文阅读(30分)
试题预览
眉山一中办学共同体2020届高一下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命题人:     审题人: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71分)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比较文明是个新课题。之所以新,是因为我们刚开始习惯以世界为关心对象。
    ②比较文明的目的是理解文明。个体研究固然有其合理性,然而无视整体的结果一定是盲人摸象。比较研究是整体下的个体与个体的比较,或个体与整体关系的钩沉。从中国的视角来看世界以及从世界的维度理解中国,是出和入、间离和沉浸的关系,是辩证发展的关系,是螺旋上升的关系。有了“从周边看中国”,对中国的认识才会更完整,更接近真实。
    ③比较文明研究是有伦理的。有些比较无益甚或有害,伦理就是约束。比如“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比人生轨迹,没什么好比,但在创造文学形象的维度比较,不但有益而且必需。有些比较无意义,并非学术前提出了问题,而是回答不了“然后呢”这个问题。
    ④比较文明是有方法的。文明离不开人,物作为文明的见证,也很重要。物是实实在在的,罐就是罐,盆就是盆。当年瑞典人安特生在西北见到彩陶就一眼看出它和世界各地彩陶文化的联系,后来我们批判“中国文明西来说”,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彩陶西来与否和中国的正当性其实毫无关系。
    ⑤文明比较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制度比较属于宏观的文明比较。因为有文献,制度很容易比较,但也有缺陷,一是文献资料有太多不可信的成分。二是制度大概未必属于文明的范畴,它更像是文明的副产品,其本质是制度的制定者对受制度约束的人实践优势的工具。如今的民主制度在柏拉图那里未必多么理想,同理,当年的“君臣父子”也未必全然“反动”。
    ⑥微观的文明比较主要在这两个范畴:从具体的物到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从核心价值观念到具体的物。前者受时空约束,它是已然的,找出异同作出解释,能改变的很有限。后者则有超越时空的启发和引领意义:罗马人的沃伦杯与两千年后的中国电影《霸王别姬》同样在叙述欲望与爱的故事;静穆而伟大的希腊石头与北齐佛造像都是人类最伟大的气质与精神的外化,存在于所有不朽的艺术品之中;敦煌的鹿王本生与圣艾格尼斯杯主题都是牺牲……
    ⑦文明的比较,核心在于解释文明的演进,以达成文化认同与自信。有个就叫“文明”的游戏,选哪个来玩都可以,结果只和操作有关,真实的文明也是。现在讲多元,不是否认进步与落后,而是相信比之于可以弥合的差距而言,基因更重要,我们需要一个色调丰富的文明体系。
    (郭青生《比较文明的目的、伦理和方法》,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论是从中国的视角来看世界,还是从世界的维度理解中国,比较研究都必须具有整体性。
B.比较文明研究讲究伦理,是为了让比较有价值,只要比较前提正当,就能得出有益的结果。
C.批判“中国文明西来说”,其积极意义是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
D.更好地理解文明,弥合多元文明的差距,达成文化认同和自信,这是比较文明的核心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围绕着比较文明,文章依次论述了比较文明的目的、伦理、方法和意义。
    B.文章阐释了比较文明的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并对比了微观比较的两个范畴。
    C.第⑤段的举例论证,是为了证明从制度这一范畴进行文明比较,存在着缺陷。
    D.希腊石头与北齐佛造像之例,说明从具体的物出发可发现相同的气质与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对日本文明不从世界的维度去理解,就无法对它理解得更完整、更接近真实。
    B.由于制度比较存在文献真实性等缺陷,宏观的文明比较不如微观的文明比较有价值。
    C.比较文明的核心任务,不在于区分文明的进步与落后,而在于解释文明的演进。
    D.如果能恰当地进行比较文明研究,我们将能更清晰地理解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采浆果的人
迟子建
①金井是个小农庄。一个收浆果的人来了,他的一番吆喝,让秋收的人们扔下了手中的农具,奔向森林河谷,采摘浆果。
②曹大平夫妇的心情跟阳光一样明朗,他们边采边计划卖浆果的钱的用途。他们决定涉水渡河,把竹篮给装满了。河水凉得他们直打寒战,随着河心的临近,水涨到他们腰际了,他们有些站不稳,但他们咬着牙,互相鼓励,坚持着。突然,曹大平的腿抽筋了,他栽歪了一下身子,水花朝他打来,他呻吟着,惊恐地看着白花花的水从脖颈下跃过。他的女人紧紧地拉住丈夫不撒手,她也栽歪了身子,持着的竹篮趁机从她胳膊肘那儿溜走了。他们相互搀扶着哆哆嗦嗦地回到岸边。曹大平一回去就发烧了,他的女人唉声叹气的,她既不能采浆果,又不能去秋收,只能守着他。
③金井有个头发全白的“苍苍婆”,三十年来,她的男人一直瘫在炕上靠着她的服侍而活着。苍苍婆的眼睛,没有老年人的那种混浊,依然那么明亮,清澈逼人,好像她的眼底浸着一汪泪,使她的眼睛永远湿润而明净。
④开始的几天,苍苍婆还认认真真地采上一天的都柿,交给收浆果的人,换来几十块钱。可是接下来的日子,当她独自在林中垂下老迈的腰,手指触到皱纹累累的已经蔫软的都柿的时候,她的心凄凉了。她尝了一粒都柿,真是甜极了,这甜让她更觉凄凉,苍苍婆就很想喝上一碗酒。山上没酒,她自然把采来的都柿当酒吃,竟一发而不可收拾,吃空了盛都柿的盆子。收浆果的人为了安慰她,曾丢给她一张十元钞票,让她买酒,苍苍婆捡起钞票,运足一口气,又把它吹回地上。苍苍婆说:“钱是什么,不就是一张落叶么?蚂蚁合伙举过落叶,这样的叶子它们没见过,留着给蚂蚁们举着玩,当遮阳伞使吧!”说完,她就一摇一摆地走了。
⑤苍苍婆在晚饭后摇摇晃晃地去大鲁二鲁家了。大鲁二鲁是金井人中惟一还在秋收的人。他们是一对智障的双胞胎兄妹,大鲁是男的,二鲁是女的。他们已是中年人了。满嘴酒气的苍苍婆亢奋地叫道:“大鲁二鲁,别秋收了,采浆果去吧,能拿现钱!大鲁过年时就能买新鞋穿了,二鲁也能买件花衣裳了!”大鲁说:“苍苍婆,爸妈死前告诉大鲁了,下了霜就秋收,大鲁都点了头了!”二鲁也说:“春天撒了种,秋天就得收庄稼,二鲁也记着呢!”苍苍婆说:“你们真是一对傻瓜,这天响晴响晴着呢,晚个十天八天秋收,你种到土里的东西也不能长翅膀飞了;可你要是不采浆果,就得不到现钱,等你们收完秋去采,收浆果的人早就走了,你们一分钱也挣不到!”
⑥大鲁二鲁不为所动,在他们看来,秋收才是天经地义的事。他们刨完了土豆,又砍了白菜和大头菜,把它们运回来,腌了两缸酸菜和一缸咸菜,然后把余下的菜下到窖里。之后,他们把遗落在地里的菜帮也捡起来,装进麻袋,拉回家堆在仓房旁,作为猪饲料。最后,他们踏着更浓重的霜,去了大草甸子,用绳子把猪草背回来。
⑦就在大鲁二鲁扛回猪草的这个夜晚,天空下起了大雪。金井人一年的收获,就这么掩埋在大雪之下了。人们脸上满是凄苦的表情。他们冬天吃什么?他们的牲畜和家禽吃什么?苍苍婆望着大鲁二鲁这户惟一收获了庄稼的人家,她的心中先是涌起一股苍凉,接着是羡慕,最后便是弥漫开来的温暖和欣慰。
⑧二鲁的脖颈上有一圈火红的野刺莓。金井的女孩,最喜爱串这样的项链来戴。看来在秋收的间隙,大鲁二鲁也采了浆果。只不过他们只采了很少的一种,并且为它们做了最美的镶嵌。
(节选自中篇小说《采浆果的人》,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曹大平夫妇为了眼前利益不惜冒险渡河,最终无果而返,这种结局寓示了大多数金井人的共同命运,也暗示了作品的价值取向。
B.“苍苍婆”是迟子建在本文中着墨最多、描写得最生动的一个人物。她的男人瘫在炕上三十年了,生活的艰辛使她“头发全白”,但在人生苦难面前,苍苍婆没有像一般人那样消沉,而是坚强地面对生活。
C.大鲁二鲁这对有智力障碍的双胞胎兄妹,固守父母的生存经验,恪守先辈的生活方式,是现代社会中固守旧观念而不能与时俱进的一种代表,作者给予了委婉的批评与否定。
D.这篇小说在生活图景的展示中,蕴含着耐人寻味的人生意蕴,是一篇出色的充满哲理的小说,能引发读者对现实人生的观照和思考。
5.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大鲁二鲁的形象特点。(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材料一
    2017年被称为“新高考元年”——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两地改革后的首批高中毕业生将参加高考。2014年发布的意见指出,当前招考制度下,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新高考”之下,学生的高考成绩由“两依据一参考”构成:“两依据”指统考和学业水平考试;“一参考”即综合素质评价。
    今年浙江考生迎来全新的“3+3”高考模式:必考科目语数外3科统考,外语可考两次,自选3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总成绩,学业水平考试可一年两考。目前已公布高考新方案的省区市,也大多采用这一模式。
    上海、浙江两地“3+3”新高考方案取消文理分科,打破传统文科考“史地政”、理科考“物化生”的模式,考生可根据兴趣和特长,从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任选3科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的数据,浙江省选择传统理科的学生由60%下降到17%,选择传统文科的由40%下降到10%,更多学生交叉选择三门选考科目。
(摘编自新华社《2017年“新”高考前瞻:高考改革到底会取得哪些进展与突破?》)   
 材料二
    同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廖宗廷和上海纽约大学中方招生办主任周鸿都认为,高考改革是大学从“按分取人”转向“看分+看人”录取。
    这样的转变最直接的体现,是今年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大、华东理工等参加上海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的9所高校校测面试环节。与以往高校自主招生除高考成绩外,校测部分主要看考生面试表现不同的是,今年上海所有大学都采用了“高考成绩(60%)+面试成绩(30%)+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10%)”的计分比例,而且在综合评价资格初审和面试环节,各校都高度重视并充分使用《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把它作为招生选拔的重要参考。报告主要包括每位考生高中3年在校期间所展现的品德发展和公民素养、高中学业成绩、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等方面的行为素养记录,是上海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重中之重。
    与“3+3的考试科目选择与组合相适应,上海的招生院校制作了新的“专业菜单”即“院校专业组”,供考生选择。由招生院校根据不同专业(含专业或大类)的科目要求和人才培养需要设置,一所高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同一“院校专业组”内专业可调剂。考生的选考科目只要有1门与该“院校专业组”科目要求相同,即具有填报资格。
    (摘编自《人民日报》《新高考,招录方式新在哪儿》)
    材料三
    人们看到,高考综合改革的实施,已经给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带来很多积极变化。上海正在推动高中学校根据学生选课情况探索走班教学,便于学生自主选择科目。绝大部分高中学校都已根据师资、学生选科情况和校舍场地资源等,园地制宜,实施不同形式的走班教学。走班制的实施促进了高中教师的因材施教和高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上海市教委主任苏明告诉记者,除此之外,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和课题报告已经做得非常普遍。据上海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系统数据显示,上海高三学生完成研究性学习报告50473个。为了创建研究性学习的高质量载体和平台,目前83%的上海公办高中都有创新实验室。
    在高考综合改革的推动下,上海市教委、市文明办、团市委等多家单位协同推进高中生志愿服务工作。截至2017年3月底,上海已认定的市、区两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1742个,共提供学生实践岗位464633个。96%高三学生和73%高二学生,共计99619名高中学生,已完成60个学时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
(摘编自《光明日报》《看“新高考”如何促学生素养全面发展》)
材料四

 附注:在六选三的情况下,每个科目被选择的平均比例为50%;七选三的情况下则为42.86%。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新高考方案取消文理分科,浙江省选择考“史地政”或“物化生”模式的学生均大幅下降,更多学生交叉选择三门选考科目。
B.“院校专业组”制度将若干专业归并在一起,有利于考生根据兴趣与特长进行选择,从而完全改变考生在高校招录制度中被动的地位。
C.高考改革释放出的多元化招生信号,已经倒逼中学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但要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不能仅靠学校一己之力。
D.走班制的实施能够促进高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也对教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在经济发达地区才能推行走班制。
E.虽然物理可报考专业涵盖面最广,但物理学习难度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因此,2017年上海和浙江考生选择物理比例远不及平均值。
8.根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中学、高校在“新高考”中所面临的挑战。(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
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
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
(节选自《三国志》)    
9.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善属文              属:连缀,撰写
B.汝倩人邪?       倩:通“请”
C.太祖悉将诸子登台    将:率领
D.曹仁为关羽所围      为:为了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
B.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
C.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
D.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
1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思王植,是建安时期的重要诗人。他与其父曹操,其兄曹丕因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被后人合称为“三曹”,与也是父子兄弟以文学见称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齐名。
B.《诗》,指《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汉代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是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
C.太祖,指先祖,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本文的太祖是指曹操而不是魏国的开国皇帝曹丕。
D.司马门,指古代重要的城门、军门。此处指皇宫的外门。自秦代起,司马门就是皇帝专用的天子之门,只有天子或天子的使者(代表天子)才能自司马门出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曹植十多岁就博览群书,下笔成文,以至使曹操以为是请人代写的,后来,在新落成的铜雀台上的比试中,曹植因其出众的才华让曹操非常看重。
B.曹植原来性情平和,生活简朴,不事张扬,加之才华横溢,思维敏捷,曹操对他很宠爱,曾多次想立他为太子,但他后来放任无忌,最终失宠于曹操。
C.曹仁被关羽围困,曹操任命曹植为南中郎将兼征虏将军,想派他带兵去解救曹仁。曹植因醉不能受命,曹操反悔就罢免了他。
D.曹植做事任性,饮酒无度,加上又不像曹丕那样善于伪装自己讨人欢心,渐渐失去了曹操的宠信。后来司马门和醉酒事件是他当不成太子的失望心情的流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2)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桃夭
(《诗经》)
      桃之夭夭①,灼灼其华②。之子于归③,宜其室家④。
桃之夭夭,有蕡⑤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⑥。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
①夭夭:花朵怒放,茂盛美丽,生机勃勃的样子。
②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华:同“花”。
③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于:去,往。
④宜:和顺、亲善。室家:家庭。此指夫家,下文的“家室”“家人”均指夫家。
⑤有蕡(fén):蕡,果实硕大的样子。指桃子硕大的样子。
⑥蓁(zhēn)蓁:树叶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桃夭》是《诗经》中的一首诗,一般认为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首句“桃之夭夭”,让读者看到扑面而来的娇艳桃花,使诗歌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感。
B.全诗语言精练优美,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同义词,而且反复用一“宜”字,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C.乐曲演奏一遍为一章,《诗经》中的诗是合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都分若干章,犹如今天歌词的分段,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这一章法叫做比兴手法。《桃夭》也使用了这种手法。
D.“灼灼其华”,是说桃花明艳到了极致,靓到能刺目的程度了。从比喻本体和喻体的关系上看,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开,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
E. 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堪称是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颂辞。
15.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本诗的前两章,并指出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①《诗经•氓》以“淇则有岸,   。”言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制,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
②《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早起晚睡,辛苦勤劳的诗句是:     ,       。
③《离骚》中,屈原以“      ,     。”两句来表达自己虽然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但是早上进谏而晚上即遭贬黜。
④《短歌行》中作者借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的人的诗句是:    ,悠悠我心。
⑤《归园田居》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和自由的向往。这两句诗是:   ,   。


第Ⅱ卷  表达题(79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3分)
①每一位正在学习的人都应该明白积羽沉舟的道理,节约每一分钟,珍惜每一次阅读,重视每一次练习,只有这样才能脚踏实地,稳步前进,才可能梦想成真。
②这位福建老汉打破客家人“安土重迁”的传统思想,让两个儿子外迁发展。迁得最远的小儿子,迁到了四川眉山。
③鲁迅的杂文语言犀利,思想深刻,都属于不刊之论。
④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谈到孙家栋说:“东方红”响彻寰宇,“嫦娥号”长袖善舞,仰望星空,我们不能忘记这位为祖国默默耕耘的航天人。
⑤现在,当个“作家”,当个“文化人”又成了一些歌星、影星们新的追求,然而,他们所出的书,内容粗浅,文法不通,没有艺术表现力,实在令人不忍卒读。
⑥虽司空见惯了为利益不择手段,他却始终能保持初心,淡泊名利,被称为商界“清流”。
    A. ①③⑤    B.③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18.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六十多年来距离地球最近的一次满月现身眉山夜空,市民有幸目睹了看起来比平常亮约30%左右的“超级月亮”,并纷纷用手机拍了下来。
B.语言文字规范类刊物《咬文嚼字》发布的“年度十大流行语”,包括“工匠精神”“供给侧”“洪荒之力”“吃瓜群众”等入选。
C.G20峰会达成的《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将使我们在机制上有保障,行动上有计划,理念上有共识。
D.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 酒楼老板组织了一场关于酒楼发展前景的讨论会,会议开始时气氛有些沉闷,老板对着厨师长李力说:“李师傅,还是你来抛砖引玉吧,我想听听你的建议。”
B.父亲季尧是著名学者,儿子季舜也新晋教授,朋友真诚赞美季氏父子说:“季氏伯仲,一门双杰,虎父无犬子!”
C.为了展示公司员工的精神风貌,相关部门昨天通知员工们准备生活照。许多人积极响应,市场部李玲选出最能展现自己气质的一张发到了指定的电子邮箱里,并附留言:“本人玉照,敬请查收!李玲。”
D. 为恭贺邹老师乔迁新居,我送上画作,对邹老师说:“学生水平有限,画艺不精,敬奉涂鸦之作,权当补壁。”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我们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阅读逐渐建立起来的。课内阅读学习方法,课外阅读提升能力,  ①  ,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读书不仅对我们的学习起着作用,  ②  。我们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或学习榜样,在阅读他们的事迹材料时,  ③  ,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4分)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②                  。
③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寒风中徒步七小时,仓库里打地铺睡四晚,洗澡只能用冷水……华师一附中高二年级的1200多名学生,要体验5天这样的艰苦生活。据悉,这个特色社会实践活动始于1990年,到今年已经坚持了28年。
目前,在校园安全警钟长鸣之时,不少学校取消了校外实践活动,但华师一附中坚持了下来。“吃苦课能让学生了解社会、学会关心他人、提高自理能力。”校长周鹏程说,“每有校友重返母校,无一例外地皆会提到徒步拉练:谁谁的脚破了,哪个男生帮女生背行李了……这堂课会让他们铭记一辈子。”

请以 “‘吃苦课’是青少年成长必修课”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②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③字数不少于800字。
 
眉山一中办学共同体2020届高一下期期中考试
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 A(B分析不合文意。比较前提正当,不一定能得出有益的结果;C误解文意。“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不是批判的积极意义;D不合文意,“弥合多元文明的差距”不是比较文明的意义)
    2. D(“希腊石头与北齐佛造像之例”属于文明比较中“从核心价值观念到具体的物”的范畴)
    3. B(强加因果,无法推出“宏观的文明比较不如微观的文明比较有价值”)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4.C 主题解读错误,作者笔下大鲁和二鲁是被褒扬的形象。
5. 【每点2分,共6分】
①先天愚钝——“是一对有智力障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