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高一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临汾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满分15O分)―、现代文阅读(30分)(―)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人才资源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国家要走创新发展之路,首先要重视创新人才的聚集,对一个地区、一座城市、一个单位来说,亦是如此。实践证明,有一流的人
试题预览
临汾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第二次阶段性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  满分15O分)
―、现代文阅读 (30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人才资源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国家要走创新发展之路,首先要重视创新人才的聚集,对一个地区、一座城市、一个单位来说,亦是如此。实践证明,有一流的人才方能产出一流的创新成果,要想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有优秀人 才的源源会聚。   
    ②人才竞争的核心是环境竞争。当今世界,人才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才竞争已不仅是单纯的薪酬待遇比拼,而是日益演变成人才发展环境的较量。曾有一段时间,不少中小城市和基层单位,花费重金向全社会“招贤纳 士”,在轰轰烈烈的优惠政策之下,一时间英才云集。但遗憾的是,引才成本 不断攀升的同时,人才发挥作用情况却与预期相去甚远。机制不活的无形羁绊、 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缺少公平的竞争环境、捉襟见肘的发展空间……这些都 让人才难以施展才干,最终导致人才再次远走高飞。   
    ③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优惠政策的确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吸引人才, 发挥人才的集聚效应,但简单地拼资金、拼优惠政策,已很难形成持久的人才吸引力,决定人才流向和作用发挥的因素,越来越体现为政策环境、发展空间、 文化认同、人居环境等综合性实力。   
    ④显而易见,在高层次人才的去留上,薪酬已不再是关键因素,创新创业的整体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才的走向。只有持续倾听人才需求,帮助其打 通干事创业所面临的阻碍,令其舒心、安心地创新创业;着力破解束缚人尽其才的体制机制瓶颈,不断加大在人才政策、服务、环境等方面的创新力度,才能最终成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乐土。   
    ⑤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成就人才的环境,比物质待遇更宝贵。硅谷创新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就是因为形成了最具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有人把硅谷比喻为“热带雨林”,有充足的阳光、空气和水分,既孕育了领军企业“大树”,也催生了创业企业“小苗”。即使不能健康生长的“大树”或“小苗”死去,留下的人才和技术资源又会形成深厚的“腐殖质”,催生和滋养新 生的创新创业“种子”。     
    ⑥人才政策极易被模仿复制,人才生态才是持久竞争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须以一流的人才生态为依托。只有营造一流人才生态,加快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人才服务生态体系,让人才拥有“如鱼得水”的环境,才能让更多人才向往、融入、扎根。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落户、住房、资金支持这些优惠政策固然诱人,但从长远看,城市对人的吸引力更体现在看不见的人才生态 上,如“清”“亲”的政商关系、完善的公共服务、公平公开的竞争规则、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等,这些因素才是真正构筑人才高地的决胜密码。
 (选自 2017 年 11 月 30 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当前人才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才竞争已不是单纯的薪酬待遇比拼, 而是日益演变成人才发展环境的较量。 
B、在高层次人才的去留上,薪酬已不再是关键因素,创新创业的整体环境对人 才的走向起着决定性作用。 
C、硅谷因为形成了最具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故而其创新能够长盛不衰,既孕 育了领军企业,也催生了创业企业。 
D、因为简单地拼资金、拼优惠政策的吸引人才之举极易被模仿复制,所以人才难以施展才干,最终导致人才再次远走高飞。
2、下列対联文论证抽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点明人才资欲对发展的重要作用,走好创新发展之路需要优秀人才的聚集。
B、文章第②段通过分析高成本引进的人才不能施展才干的原因,论证人才竞争的核心是环境竞争。
C、文章第③段以“梧离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形容说明良好的适应人才发展的环境对人才的吸引力。
D、文障主要运用比喻论证,例如将砝谷喻为热带雨林”,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人才生态的持久竞争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才如果缺少自我提升发展的空间、公平的竞争环境 、必要的政策支持,即使引得进,也难以留得住、用得好。
B、凤非梧不栖与良禽择木而栖,都吿诉我们必须不断培育和涵养优厚的入才生态,成为人才成长的沃土,才能吸引人才栖息。
C、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不仅有利干优秀人才的源源会聚,而且能够有效推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D、除非营造一流人才生态,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人才服务生态体系,才对人才有着吸引力,否则难以令人才向往、融入、扎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捞月亮的母亲
石兵
   捞月亮的人,是一位母亲。  
   在那个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里,我遇到了她和她时年六岁的儿子。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信马由缰,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座贫瘠的大山是我在天黑之后来到的地方。在一处平整的山坡,我支起随身携带的帐篷,准备在野外过上一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声音。
   我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
   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只是短短几分钟,便在我视野中只留下了模糊的背影。
   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
   我已经确定,这只是一对普通的山村母子。于是,我大着胆子走上几步,终于听到了女人说出的话语。
   “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
   “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 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了期待。
   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
   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
   母亲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停下的时候,她抚摸着小男孩的头,再看看天上与桶里的月亮,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
   我快速来到她们的面前。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的不安与恐惧。
   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
   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
   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也许只是早已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
   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你们城里人叫白内障,我正在攒钱给他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
    我没有再说话,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一路来到了女人位于半山腰处的家里。
   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地平静。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 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在家里,女人熟练地烧水给我喝,然后铺床,哄儿子睡觉。
   我躺在外间屋原属于男人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
   儿子说:“娘,我想爹了,今天山上遇到的那个人好像爹啊,个子一样的高,手一样的有劲,可我就是看不清他的模样。”
   母亲说:“狗儿,快睡吧,睡着了,就能见到你爹的样子了。再过上半年,咱们就去城里找他, 治好你的眼睛。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它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
   或许是怕打扰,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
   第二天一早,我匆匆结束了旅行,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患。面对她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
    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温暖与悲凉、伤痛与希望。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山里宿营的“我”听到远处窸窸窣窣的产音,午夜有人上山汲水让“我”不寒而栗;最后确认,他们只是上山打水的普通母子,这样的设计使情节曲折,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中人物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这主要达因为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时,借助了很多手法,如描写小男孩时运用了肖像描气、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
C、“我”联系了一家医和朋友开车到山里接母子二人去治病,面对他们的 “道谢”很羞愧,因为“我”能帮他们的也只有这么多。
D、小说标题“捞月亮的母亲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含意丰富,既指为给孩子希望,母亲捞月亮,又指孩子母亲的做法把我”的迷途之心捞起。
6、文中的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7、文中说我却早己听得泪流满面〃,请结合小说内容探究“我”泪流满面的原因。(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
材料一:
    “红色经典”是产生于二十世纪中国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以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为核心,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独立解放的历史进程。“红色经典”肩负着历史叙述、时代精神建构和民族精神塑造的重任,在推动革命历史经典化、传播主流意识形 态,整合民众思想、统一社会价值取向、塑造新生共和国威信、完善当前道德想象和建构当 代人的历史认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红色经典”的复杂文化内涵和巨大影响力使其在 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语境中不断被解读和改编。 
(摘编自段蕴恒《浅论红色经典的影视改编与重塑》 ) 
材料二: 
   根据调查数据, 90.8%的青少年认为自己对红色经典书籍有所了解, 27.3%的学生认为自已非常了解红色经典。 












(摘编自吴茜《青少年红色经典书籍阅读调查及出版建议》 )
材料三: 
   红色经典,通常以“三红一创,青山保林”(《红岩》《红日》《红旗谱》《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为代表,实际上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涌现出的一大批反映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以及土地革命等时代巨变的文学作品。这批红色经典最 初走向海外,外文出版社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在全世界最大的读者网站 Goodreads 上, 今天仍然能够看到读者对于这批红色经典的评论。一位 37岁的美国女图书管理员认为《林 海雪原》内容有趣、十分吸引人,并为书中的人物精神所感动,该书让美国读者对故事发生的中国时代背景有了一定的理解。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东亚研究中心主任罗福林教授今天仍 然向该校研究生、本科生们推荐《林海雪原》一书,他认为《林海雪原》等红色经典是中国文学的代表,通俗易懂。来自美国、加拿大和印度等国的 130 位读者对《青春之歌》给予了高度评价,有位印度的读者在留言中表达了感激之情:“《青春之歌》这本书让我进入了共 产主义文学的世界。它将我带入文学的大门,因此在我心中有特殊的地位。这本书我至少读了 5 遍,我之所以阅读中国文学,都是因为受它的影响。” 
(摘编自何明星《红色经典在世界的传播》 2017 年 11 月 08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 
材料四: 
    2018 年春节,实景影画剧《红色娘子军》在三亚首映。沉浸在热带雨林中的观众坐在移动座椅上,穿越回到 1931 年的海南岛,五指山上、万泉河边,红色娘子军追求光明与自由的战火时光一一呈现…… 
    《红色娘子军》是经典故事,与之有关的电影、芭蕾舞等都已家喻户晓。制片方以实景 影画剧的形式, 将它还原回原生背景——以海南热带雨林为环境意象, 以静谧宽广的万泉河水为情感符号。整台演出通过红色娘子军寻找光明与信念的烈火青春,浴血奋战的激烈战争场面,表现出壮烈而又昂扬的娘子军精神。这个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以新时代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焕发出新时代的新内涵,获得新生命力。无疑,它今天为我们提供的是将改 革开放进行到底的新动能,是追求美好生活的新动力。可以说,制片方和三亚所进行的这条将红色文化与实景演艺相结合的新路子为深度整合红色资源、盘活红色文化提供了新可能。 
(摘编自罗明标、朱红军《红色经典的新演绎》 ,2018 年 3 月 1 日《人民日报 》 ) 
7. 下列关于青少年对红色经典书籍认同度及认知来源相关情况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大多数青少年学生认为对红色经典书籍有所了解,52.8%的受访者认为“能够忆苦思甜、更珍惜现在生活”。 
B、青少年学生普遍认同红色经典书籍的教育价值,认为阅读红色经典是
“对自己毫无意义”的只是少数人。
C. 调查数据显示:一半以上的青少年学生认为自己认知红色经典的来源为影视剧、教科书、学校活动。
D. 调查数据显示:三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父母、老师、同学的推荐”是自己认知红色经典书籍的来源。
8、怎样才能更好地传承红色经典及其精神?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二、古诗文阅读(48分)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连峰去天不盈尺(距离)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离开)
B、砅崖转石万壑累(使……滚动) 无边落木萧萧下(秋天飘落的树叶)
C、如听仙乐耳暂明(暂时)   以手抚膺坐长叹(坐着)
D、却坐促弦弦转急(紧,迫)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创作)
10、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都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2分)
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②壁有瑕,请指示王  ③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④决负约不偿战 ⑤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⑥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⑦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⑧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A、③④  B、⑥⑧  C、④⑧   D、③⑥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②舍相如广成传  ③单于壮其节
④左右欲刃相如 ⑤而相如廷叱之 ⑥秦王恐其破壁 
⑦且庸人尚盖之 ⑧宁许以负秦曲 
A、①⑤/②④/③⑦/⑥⑧  B、①②④/⑤/③⑦/⑥⑧  
C、①②④/⑤/③⑥⑦⑧   D、①⑤/②④/③⑥/⑦⑧ 
12、对下列各组文言句式的特点判断有误的一组是()(2分)
A、今君乃亡赵走燕(省略介词“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
B、使不辱于诸侯(状语后置句)      为降虏干蛮夷(被动句)
C、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判断句)      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
D、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   以勇气闻于诸侯(状语后置句)
13、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2分)
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一颂李白
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殴野老心。一颂杜甫
C、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颂白居易 
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一一颂王昭君
(二)古代诗歌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田单为临菑市掾,不见知。燕使乐毅伐破齐,单走安平,令其宗人尽断其车轴末而傅铁笼。已而燕军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以轊①折车败,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得脱,东保即墨。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习兵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
    燕惠王立,与乐毂有隙。田单闻之,乃撤反问于燕.宣言日:  “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妻妾编於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溢,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虏掠吾家妻妾,令安堵。”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
   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苇於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燿,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
   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卒至河上。而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乃迎襄王于莒,入临淄而听政。襄王封田单,号曰安平君。 
    注:①轊:车轴头
(选自《史记•田单列传》)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习兵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
B、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习兵/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
C、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习兵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
D、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习兵/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桷的一项是( ) (3分)
A、燕惠王”这一称谓是说谥号。古代的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成贬或同情的称号。
B、衔枚,古代行军时士兵口中衔着枚,以防出声。枚,古代行军时,士卒口衔用以防止喧哗的器具,形如筷子。
C、行伍,古兵制,五人为一 伍,五伍为一“行,后以“行任”泛指军队。《过秦论》中“蹑足行伍之间亦是此义。
D、亦在古代特指黄河。卒至河上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寡人之于国也》)中河”都是指黄河。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田单原来是临溜城的小史,井不知名,因为在逃难时展现了聪明才智,后来被推举为守军头领,据守即墨城。
B、田单善见机行事,他抓住燕国君臣不睦的时机,巧施反间计,挑拨燕王君臣关系,并借机将骑劫之手撤掉了名将乐毅。
C、田单善团结队伍,他不仅以身作则亲自参加劳动,还体恤部下,把自己家里的食物拿来搞劳士卒,激励了队伍。
D、田单军事才华众,他先隐藏精锐部队,派人假意投降,成功麻痹了敌人,在积蓄力量后,出其不惫,妙用火车阵,大破燕军,收复失地。 1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翮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方名,实欲连兵而王齐。(5分)
(2)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8-19题。
华下①
司空图
故国春归来有涯,小栏高槛别人家。
五更惆怅回孤枕,犹自残灯照落花。
【注】①华下:即华州(今陕西华县),作老曾旅居华州。
1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诗的第一句写诗人梦中回到故乡,可故乡太远了,实在找不到边际。
B、诗的第二句写一觉醒来,眼前却是小栏高槛,环境虽美,可惜是别人家。
C、诗的三、四句写自己五更独眠,苦闷、惆怅,室内残灯一盏,照着窗外落花。
D.作者用“孤枕” “残灯”、“落花”等意象,将深秋环境的凄凉写得逼真形象。 
E、读者通过“故国”,“别人家”等词语,可以品昧出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13.试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请简要作答。(6分)
(四) 名句名篇默写(8分)
2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荀于在《劝学》中通过凭借高地、大风、车马、船只达到更好效果的事例列举分析,得到的结论是 “         ,        。”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         ,        ”两句说浔阳并非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复杂,实在难以入耳。
(3)杜甫《登高》中“         ,        ”两句上承秋景之悲,下衔人事之哀,内涵多重悲意。
(4)李商隐在《锦瑟》中“         ,        ”两句化用鲛人泪和蓝田玉典故描写出美好愿景的可望不可即。
三、语言表达与运用 (12分)
2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要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发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势,推动各部门各司其职、双管齐下,综合运用各种手段预防和解决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突出问题。
②基层还有更多形形色色的临时机构,权责不明确也不对称,来得快去得也快。这类机构最好少设,实在要设必须加强监督,千万别听之任之,机构一撤并,责任就“烂尾”。
③长安区一男子为筹赌资,多次盗窃寺庙、道观的功德箱,这确实不是梁上君子所为。
④中朝两国山水相连,琴瑟之好,我们的传统友谊是两党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亲自缔和精心培育的,共同的理想信念和深厚的革命友谊,凝结为中朝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经受住了时间和风雨的考验。
⑤见兔顾犬、亡羊朴牢,是为下策;积谷防饥、曲哭徙薪,方为上策。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⑥面对短期经济增速的小波动,不必大惊小怪,草木皆兵,要有战略定力,看阶段、看长远。经济形势风云激荡,改革大潮不可阻挡。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⑤⑥
2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朗读者》这个节目采用参与者先讲述人生故事,让情感达到高潮点之后,才来朗读文艺作品,抒发悄怀的模式,突破了不只是读书这一局限。
B、尽管背负着各种争议,恒大足球队在亚足联冠军联赛中依然一路过关斩将并最终夺魁,用耀眼的成绩证明了其运营模式的正确性。
C、不久前,《文汇报》 刊发了一篇莫言新作《马的眼镜》,回忆了作者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期间,吴小如先生授课的点点滴滴朴的文字里满含着对恩师的深情。
D、《中国新歌声》这类零门槛的节目,让拥有音乐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一展歌喉享受舞台,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相信梦想勇于追求,敢于创造奇迹。
2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6分)
    与一般劫物不通,响尾蛇捕捉猎物时, ①  是靠它身上的一个特殊的器官——颊窝来定位目标的。颊窝位于响尾蛇的鼻眼之间,对热十分敏感。当有小动物从它附近经过时,②  , 然后将小动物一举捕获。科学家根据响尾蛇这一生理特点,③  。热定位器有着广泛的用途,如将热定位器安装在导弹上,就可以根据敌机发动机所散发的热量进行准确定位,然后将敌机击落。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书者,著也,以手执笔,着于竹帛。”曾经,写得一手好字是很多人的梦想,在文明的薪火相传中,书法更作为一门艺术,成为中华文明的一大特色。
    在今天,无论是研墨润笔,或者拿硬笔书写,在很多时候都已经可遇而不可求。相反,在键盘上敲打、在手机上按压,已经成了大多数的“常态”,“失写症”成为了“键盘族”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如今这些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了国人的重视。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阐述你的思考和理由。要求,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临汾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第二次阶段性考试
语文答案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C  【解析】A项混淆是非,“不是单纯的薪酬待遇比拼”错误,否定了薪酬待遇比拼,原文表述为“人才竞争已不仅是单纯的薪酬待遇比拼”。B项曲解文意,原文表述为“创新创业的整体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才的走向”,并非是“起着决定性作用”。D项强加因果,两者间不存在因果联系。 
2.D 【解析】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第⑤段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
3.D 【解析】由原文第③段“优惠政策的确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吸引人才,发挥人才的集聚效应”可知并非“营造一流人才生态,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人才服务生态体系”才对人才有着吸引力,诱人的优惠政策同样具有对人才的吸引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4.A(B没有“心理描写”,C“我”的“羞愧”是因为本是他们帮助了“我”,D没运用比拟手法。)
5.①吃苦耐劳。她为了给儿子治病,白天帮人纺丝线,晚上还要种田。②不怨天尤人。同样的贫穷使她得不到其他乡邻的帮助,她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下一个『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5月月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