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检测(解析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检测(解析版)(八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检测(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A.阡陌(mò)窈窕(tiǎo)水中坻(chí)卷石底以出(juǎn)B.篆章(zhuàn)叹惋(wǎn)诣太守(yì)犬牙差互(cì)C.平旷(kuàng)俨然(yǎn)水中洠▃hǐ)石青糁之(sǎn)D.好逑(qiú)语云(yù)诎
试题预览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检测
(  时间:45分钟  总分:100分)
一、积累运用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A. 阡陌(mò)          窈窕(tiǎo)    水中坻(chí)  卷石底以出(juǎn)
B. 篆章(zhuàn)       叹惋(wǎn)  诣太守(yì)     犬牙差互(cì)
C. 平旷(kuàng)   俨然(yǎn)    水中沚(zhǐ)  石青糁之(sǎn)
D. 好逑(qiú)      语云(yù)     诎右臂(qū)   悄怆幽邃(sùi)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已经报错。答案不唯一。AC都正确。B犬牙差互(cī)。D悄怆幽邃(suì)。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项是(    )
A. 修狭    轩敞     翕忽     蒙洛摇缀
B. 俶尔    矫首     寤寐     勾画寥寥
C. 萋萋    箬篷     清洌     无人问津
D. 缤纷    舟楫     溯洄     豁然开朗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A蒙络摇缀。B勾画了了。C清冽。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       气质。书卷气来自读书,在幽幽书香的熏陶之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       ,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       。捧起书来吧,你会发现里面的风景美不胜收!
A. 高雅   淡然   平静    B. 高贵   淡泊   平静
C. 高贵   淡然   平和    D. 高雅   淡泊   平和
【答案】D
【解析】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气质有雅俗之别而无贵贱之分,所以高雅最恰当;后两空的选择则要注意语意的相对这一点,如奢华与淡泊,偏激与平和。解答此题,可结合词义及语境辨析作答。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假装买主,拨打墙上涂写的电话号码,公安人员按图索骥,几经周折,终于破获了一个大的贩假、造假团伙。
B. 恐怖分子滥杀无辜,罪不容诛,全世界一切正义的力量是决不会向他们妥协的。
C. 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还应加大处罚力度。
D. 陈水扁的台独观点一出笼,便被两岸正义之士批得体无完肤,对此陈水扁既无招架之功,又无还手之力。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铤而走险,铤:急走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处。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使用语境错误。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美国军舰擅自闯入中国海域,我方对其识别查证,并予以警告驱离。
B. 钙质可从食物中摄取,只有人们注重食物的合理搭配,就能获得相应的钙质。
C. 为了提高传统优秀文化特色,学校举办了“寻找家乡名人名画”的活动。
D. 性格懦弱的李娟的母亲,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表现出了异常的坚韧。
【答案】A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和修改,掌握常见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前后矛盾、表意不明、语义赘余等。注意仔细阅读原句,凭语感找出病因,看语句是否通顺,前后是否搭配,语序是否合理等,然后修改。如果凭语感找不出来,可以压缩句子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
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最早、最重要的一个源头,汉代以后被尊为儒家经典。其作品分为“风”“雅”“颁”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B. 陶渊明是我国最早的山水田园诗人,比较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还有王维和孟浩然。
C. 《小石潭记》是宋代诗人柳宗元的作品。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D. “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如明朝诗人魏学洢的《核舟记》。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颁”错。应该是“颂”。B一般认为,第一位山水诗人是谢灵运(东晋)。 第一位田园诗人是陶渊明(东晋)。第一位山水田园诗人是王维(唐)。D魏学洢是明末散文作家。不是诗人。
7. 将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阡陌交通, 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3)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诗经•子衿》)
(5)_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答案】    (1). ①在河之洲      (2). ②鸡犬相闻    (3). ③天涯若比邻    (4). ④青青子衿    (5). ⑤欲济无舟楫
【解析】试题分析: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此题要注意“洲”“衿”“楫”等字词的书写。
8.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①语文学习既包括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又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其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②在这里,教科书只是给你们搭建了一种资源,一个平台。③你们不必受此局限,而应尽可能将教科书与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运用语文,学习语文,享受语文。④这样,你们的语文水平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1)材料中有两处标点符号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第___句的_____错误,应改为______________。
第___句的_____错误,应改为______________。
(2)材料中第②③两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第②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第①句    (2). 连词“与”前面顿号去掉;    (3). 第③句    (4). “运用语文”“学习语文”“享受语文”之间并列关系,逗号改为顿号。    (5). (2)把“搭建”    (6). 改为“提供”(把“搭建”改为“提供”,在“一个平台”前加“搭建了”。    (7). 把“运用语文”    (8). “学习语文”互换位置。
【解析】试题分析:(1)第①句“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中的“与”和顿号重复,所以中间顿号去掉。第③句并列关系的短语之间一般用顿号。(2)第②句搭配不当,改为“教科书只是给你们提供了一种资源”。第③句语序错误。改为“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享受语文”。
9.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思考是一种启迪心智的旅行,深入的思考能够活跃你的头脑,拓展你的思维,沉淀你的智慧,丰盈你的精神;阅读是一种照亮心路的对话,广泛的阅读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示例:丰富你的知识,    (2). 开阔你的眼界,    (3). 陶冶你的性情,    (4). 化你的灵魂。
【解析】试题分析: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本题所仿写内容要与“阅读”有关,陈述“阅读”的作用,要与例句一样,由一组动宾短语组成排比句。
【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阅读理解
(一)
10.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溪。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答案】    (1). (1)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2). (2)D
【解析】
10. 试题分析:阅读诗歌,根据内容了解划线句了的内容,抓住每个字词理解分析。“伊人”是诗歌中一个美丽的形象,即“君子”所追求的那个女子;“水”指河。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 试题分析:阅读诗歌,理解内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与诗歌内容一一比较,判断正误,全诗有执着的追寻而无绝望的情绪,所以D项是错误的。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几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不可久居(__________)
(2)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
(3)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
12.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思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其境过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 乃记之而去     乃重修岳阳楼
C. 潭西南而望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D. 似与游者相乐   鸢飞戾天者
13.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柳宗元贬官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防水,写下此文。
B. 文章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移步换景,抓住了小石潭的清幽、冷寂的特点来写的。
C. 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幽深泠寂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孤独忧伤(痛苦)的心情。
D. 文章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14. 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
【答案】11.     (1). 停留      (2). 大约    (3). 像狗牙一样    12. C    13. D    
14. 作者感情由“乐”变“凄”作者遭贬失意中来到山水中寻求解脱,发现小石潭,看到水中景物感到高兴;来到到潭上凄清的环境,又勾起自己谪居生活孤寂悲凉的心境。
【解析】
1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居”:停留。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2. 试题分析:C项加点字的用法和意思不完全相同。前者表修饰,后者表转折。A因为。B于是。D“……的人”。
点睛: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而”“则”作为连词使用,可根据上下文推断它的用法。
13. 试题分析:D项“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写鱼目的是表现了作者的欢悦心情。
14.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作者情感变化的把握。发现小潭——“心乐之”(愉悦的心情);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愉悦的心情)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抑郁忧伤的心情),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又最终无法解脱的的痛苦。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面小题。 
【甲】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乙】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儿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15.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_______)
(2)曾不盈寸(________)
(3)既而(________)
(4)妇抚儿乳(_______)
16.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甲】段文字中各有一个表示评价和赞美的句子,写出并翻译。
(2)选文中提到的口技和微雕都属于民间技艺。除此之外,你喜欢的民间技艺还有哪些?写出一种并简要说明喜欢的理由。
1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乙】两个文段都选自清代人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虞初新志》。
B. 【甲】【乙】文段都运用了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表现民间技艺的高超。
C. 【甲】段文字选自《核舟记》,课文围绕“奇巧”一词表现了王叔远微雕技艺的精湛。
D. 【乙】段文字选自《口技》,课文以“善”字为核心,突出了民间艺人口技表演的高超。
【答案】15.     (1). 通“拣”,挑选    (2). 竟然    (3). 一会儿    (4). 喂奶    
16. (1)【甲】众妙毕备。各种妙处都具备(或“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 (2)示例:剪纸、玻雕、踩高跷等。(理由略)     17. B
【解析】
15.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简”:通“拣”,挑选。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既而”是表时间的词语,读懂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6. 试题分析:(1)题干要求提取表示评价和赞美的句子并翻译。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众妙毕备”即表示评价和赞美的句子,意思是各种妙处都具备。注意“妙”“毕”的翻译。(2)题干要求写出你喜欢的民间技艺术并简要说明喜欢的理由。此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多了解乡俗文化与民间技艺,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17. 试题分析:B项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口技》运用了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而《核舟记》没有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一)译文: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计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竟然,尚且)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嘻,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二)译文:听到远远的深巷中传来一阵狗叫声,就有妇女惊醒后打呵欠和伸懒腰的声音,她的丈夫在说梦话。过了一会儿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醒了。妇人抚慰孩子喂奶,孩子含着乳头哭,妇女又轻声哼唱着哄他入睡。又有一个大儿子醒了,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在这时候,妇女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里哼着哄孩子的声音,孩子边含乳头边哭的声音,大孩子刚醒过来的声音,丈夫责骂大孩子的声音,同时响起,各种声音都模仿得像极了。满座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仔细听,微笑,默默赞叹,认为奇妙极了。
三、写作表达
18. 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要求学生写想象作文。他举例说,比如,你可以把这个圆想象成一轮满月,然后以圆为重点,再用天幕、云彩、柳梢等作为陪衬,构成一个美丽的画面,再把这个画面用文字描述出来就是想象作文。 
圆是可以想象成很多不同物体的。请你根据这位老师的启发,把这个圆想象成另一个物体,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想象作文。
【答案】珍珠(圆的想象):好大的一颗珍珠!凝脂般滑润的珠体散射着一片黄黄的幽冷的青光。它静静地躺在那儿,躺在一块高雅华贵的蓝紫色天鹅绒衬布上,珠体的青色光芒和蓝紫色的衬布相映成辉,那么明丽,那么清秀,不禁使人想起了清风月影下的西湖。一轮青幽幽的明月,映身于夜幕下蓝蓝的湖水中,不正在眼前?这般清新、冷艳而令人沉醉。那份冷艳的光影,竟使人不敢逼视,就连小小的房间也被映射得四壁生辉起来,难怪古人说“石映玉而山辉,水怀珠而水媚”呢!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把这个圆想象成另一个物体,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想象作文。此作文是在考查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如可把圆想象成一轮满月;可把圆想象成升起的太阳;可把圆想象成地球;可把圆想象成金牌;可把圆想象成西瓜;可把圆想象成硬币……总之,必须是一个物体。然后把这个物件或由这个物件所引发的事情描述出来,就是一篇好作文。
点睛:想象作文是作文的一种形式。想象作文不是细节和局部情节的想象,而是整篇作文的想象。写好想象作文,会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为学生在未来进行创造性劳动打下基础,而且对提高写作能力也是大有益处的。 (61.240.237.104)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上一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自我综合评价试题(一)(解析版)』  下一个『部编本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自我综合评价(四)(解析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