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临川一中2018年高考全真模拟试题语文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江西省临川一中2018年高考全真模拟试题语文卷(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临川一中2018高考全真模拟试题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那么,它的特色究竟“特”在哪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其思想文化本源?客观地说,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
试题预览
临川一中 2018 高考全真模拟试题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那么,它的特色究竟“特” 在哪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其思想文化本源?
客观地说,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主义的政治 思想,例如西方基督教世界秩序及西方永久和平论、印度思想中的“不害”、伊斯兰世界“天
下一家”、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等观念。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 部秩序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其中,历史上不少共同体
思想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它们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 目标的,这种思想很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事实上,直到今天,这种思想还在影响着个
别大国的外交政策,值得我们去辨别和防范。 我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思想文化本源来自传统和现代两部分。所谓传统,
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在当时地理所及的范围内,形成了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 想和实践做法,这套思想和做法在今天需要创造性转化。所谓现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本源。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 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
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等,都是我们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 想本源。同时,这些思想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学理上区别于既往及现在流行的一
些共同体理论如各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联盟、大西洋共同体、“民主”价值观联盟等的重要依 据。
以往绝大多数国际秩序思想和实践,要么服务于强者,要么用来结成一个国家联盟以反
对另一个国家联盟,要么是一种宗教秩序的外在表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中蕴含的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它们的区别在于,其并不是从排他性国家联盟的角度来狭隘地理
解共同体,而是从世界范围不平等经济秩序的变革、大多数人实现自身解放从而结成联盟的
高度来理解共同体。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今天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
的合理的思想资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
合自己理解的位置。这个概念将随着全球人、财、物、智互联互通的发展,拥有越来越大的 世界基础,具有较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
我们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意味着当今世界就是一片祥和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 体的目标,一定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当前,国际关系中的矛盾、阻碍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因素仍然广泛存在。维护和平的综合力量与进行战争的力量之间的对比,
大多数国家及其人民要求发展的愿望与国际经济秩序不平等现实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对 抗的矛盾因素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难题。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一个开放进取的中国,将自身命运和前途同世界命运和
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自我定位。中国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在呼吁世界团结 起来,共同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还要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
共生共处的问题。
B.直到今天,以一个假想敌为目标构建共同体的思想还影响着大国之间的外交政策,这 值得辨别和警惕。
C.马克思主义中包含着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资源,这些资源在关于世界不平等和国际
主义的论述中。 D.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不排斥其他文明,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
到适合自己理解的位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一开头便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自 然地引出了下文对其特色和思想文化本源的分析。
B.第 5 段重在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拥有强大的世界基础、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
量,并顺势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
C.第 6 段强调当今世界充满矛盾和冲突,意在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并非 一帆风顺,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任重而道远。
D.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反复提到其他的共同体观念和国际秩序思想,目的是通过对比突出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越性,令人更易理解和接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的政治思想,但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
问题。
B.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有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是人类 命运共同体的传统本源。
C.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这一理想终将在不断解决矛
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 D.今天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
想资源,但具有新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旅行
梁实秋
①我们中国人是最怕旅行的一个民族。闹饥荒时都不肯轻易逃荒,宁愿在家多吃青草啃 树皮吞观音土,生怕离乡背井,在旅行中流为饿莩,失掉最后的权益——寿终正寝。席丰履 厚的人更不愿轻举妄动,墙上挂一张图画,看看就可当“卧游”,所谓“一动不如一静”, 说穿了“太阳下没有新鲜事物”。号称山川形胜,还不是几堆石头一汪子水?记得小学时郊 外踏青,是一桩心跳的事,多早就筹备,起个大早,排成队伍,擎着校旗,鼓乐前导,事后 下星期还得作一篇《远足记》,才算功德圆满。旅行一次是如此的庄严!
②旅行果然是一桩乐事吗?
③出门要带行李,那几十斤重的五花大绑的铺盖卷儿便是旅行者的第一道难关。要捆得 紧,要见棱见角,与稀松露馅的大包袱要迥异其趣,这已不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所能胜 任的了。关卡上偏有好奇人要打开看看,看完之后便很难得再复原。“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很多人在打完铺盖卷儿之后就觉得游兴已尽了。在某些国度,旅行是不需要携带铺盖的, 好像凡是有床的地方就有被褥,有被褥的地方就有随时洗换的被单,——旅客可以无牵无挂, 不必像蜗牛似的顶着安身的家伙走路。
④原始的交通工具,并不足为旅客之苦。我觉得“滑竿”“架子车”都比飞机有趣。“御 风而行,泠然善也”,那是神仙生涯。在尘世旅行,还是以脚能着地为原则。我们要看朵朵 的白云,但并不想在云隙里站出钻进;我们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并 不想把世界缩小成假山石一般玩物似的来欣赏。交通工具之原始不是病,病在于舟车之不易 得,车夫舟子之不易缠。“衣帽自看”固不待言,还要提防青纱帐起。
⑤旅行虽然夹杂着苦恼,究竟有很大的乐趣在。
⑥旅行是一种逃避。“大隐藏人海”,我们不是大隐,在人海里藏不住。岂但人海里安 不得身?在家园也不容易遁迹。成年圈在四合房里,成年的看着家里的那一张脸,家里面所 能看见的那一块青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风明月,在家里都不能充分享用,要放风筝需 要举着竹竿爬上房脊,要看日升月落需要左右邻居没有遮拦。为什么不带着一把牙刷捆起铺 盖出去旅行几天呢?在旅行中,少不了风吹雨打,然后倦飞知还,觉得“在家千日好,出门 一时难”,这样便可以把那不可容忍的家变成为暂时可以容忍的了。
⑦旅行中没有不感觉枯寂的,枯寂也是一种趣味。哈兹利特主张在旅行时不要伴侣,因
 
为一个不合意的伴侣,当然是累赘。但是人是个奇怪的动物,人太多了嫌闹,没人陪着嫌闷。 耳边嘈杂怕吵,整天咕嘟着嘴又怕口臭。旅行是享受清福的时候,但是也还想拉上个伴。只 有神仙和野兽才受得住孤独。在社会里我们觉得面目可憎语言无味的人居多,避之唯恐或晓, 在大自然里又觉得人与人之间是亲切的。大概只有在旷野里我们才容易感觉到人与人是属于 一门一类的动物,平常我们太注意人与人的差别了。
⑧真正理想的伴侣是不易得的,客厅里的好朋友不见得即是旅行的好伴侣,理想的伴侣 须具备许多条件,不能太脏,知嵇叔夜“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太闷痒不能沐”,也不 能有洁癖,什么东西都要用火酒揩。不能如泥塑木雕,如死鱼之不张嘴,也不能终日喋喋不 休,整夜鼾声不已,不能油头滑脑,也不能蠢头呆脑,要有说有笑,有动有静,静时能一声 不响的陪着你看行云,听夜雨,动时能在草地上打滚像一条活鱼!这样的伴侣哪里去找?
(摘自《雅舍小品》,有删减)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以“我们中国人是最怕旅行的”开篇,全文先谈担忧,后面重点谈旅行中夹杂的苦
恼以及旅行的乐趣。
B.第④段提到“滑竿”“飞机”等三种交通工具,作者认为交通工具不能决定旅行之苦乐, 双脚着地的旅行更有趣。
C.作者认为生活中的伴侣不一定是旅行好伴侣,理想的旅行伴侣不能不说话,也不能终日 喋喋不休,要有说有笑,有动有静。
 


表 2:


















材料三:
 

中科院《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
 
D.“旅行虽然夹杂着苦恼,究竟有很大的乐趣在”,与第一段开头遥相呼应,体现了全文 首尾呼应的特点,层次清晰。
5.旅行有哪些乐趣?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5 分)
6.本文的语言特点很鲜明,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次城市总体规划, 以制约首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导向,以解决人口过多、交 通拥堵、房价高涨、大气污染等“大城市病”为突破口,以改革发展为手段,标本兼治,综 合施策,全面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到 2020 年“大城市病”得到缓 解,到 2035 年“大城市病”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到 2050 年全面形成具有首都特点、与国际 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相适应的现代化超大城市治理体系。
(摘编自《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材料二:
表 1:


国家
城市
排名 综合指数

(100=理想)
社会稳定
医疗保健 文化与环


教育
基础设施
澳大利亚 墨尔本 1 97.5 95 100 95.1 100 100
奥地利 维也纳 2 97.4 95 100 94.4 100 100
加拿大 温哥华 3 97.3 95 100 100 100 92.9
加拿大 多伦多 4 97.2 100 100 97.2 100 89.3
澳大利亚 阿德莱德 5 96.6 95 100 94.2 100 96.4
经济学人智库《2017 全球宜居城市报告》
 
城市化是人口集聚、特别是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的过程。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
工业化思维指导下城市建设和城市运营的诸多弊病暴露无遗,人们对“宜居城市”的呼声越 来越高。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 局”,在新时代的新城镇格局下,城市宜居方案发生了新变化,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城市宜 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提到德国弗莱堡,这个城市在法规体系、交流学习 机制和市民参与等方面表现卓越,超越了传统模式,让居住者的幸福感可持续,最后达到城 市居民寿命的延长。关于生态宜居城市的标准,仇保兴说,要由城市居民“用脚投票”决定。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则表示,外来人口是城市生 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通过市场方式补足了城市的服务业短板。
李铁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要增加包容,要欢迎与新经济模式相关 的市场化主体和外来人口参与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其次,要转变执政理念,要深入了解城市 居民的需求,不能以精英思维排斥任何城市需要的人口和产业;最后,要适应城市的物质生 态和社会生态,体现出真正的生态宜居城市理念。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2017 未来城市峰会:聚焦生态宜居与城市生命力》)
材料四:
宜居城市,通俗地讲就是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从学术上讲宜居城市更加强调适宜人类 居住和生活的环境条件,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和人文环境等。
“宜居城市”是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目标。“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具有层次性。较低层 次的建设目标应该是满足居民对城市的最基本要求,如安全性、健康性、生活方便性等;较 高层次的建设目标应该是满足居民对城市的更高要求,如人文和自然环境的舒适性、个人的 发展机会等。因此,城市建设要关注城市安全、健康、舒适、便捷等体现居民生活质量的问 题,并注重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持城市和街区的风格。同时要高效和合理利用有限 的土地资源,创造更多、更适宜人们居住、生活和工作的空间。
(摘编自张文忠等著《和谐宜居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宜居城市指的是适宜人居住的城市,是衡量城市的重要标尺,应有良好的自然环境、 生态环境、社会和人文环境。
 
B.人口过多、交通堵塞、房价高涨等“大城市病”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因此将大 城市建设成为宜居城市是我国城市建设中的首要之务。
C.材料三侧重在建设宜居城市的过程中应满足不同居民群体的需要,材料四则侧重满 足居民群体不同层次的需求。
D.材料二中两个表格来源不同,但评价宜居城市的指标基本相同,且都将城市环境作 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材料三中提到的德国弗莱堡,在城市建设中,能突破传统,创新城市治理理念,这 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B.青岛能排在中国十大宜居城市之首,是因为它在各项评价指标中都能取得优异的成 绩,北京则因为综合指数不高而未能入选。
C.“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具有层次性,较低层次的建设目标应满足居民最基本的要 求,相较而言,更高层次的建设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更重要。
D.材料三中仇保兴说的“由城市居民‘用脚投票’决定”,意思是一个城市是否 宜居, 要看居民是否愿意定居该城市。
E.大城市的城市建设和运营存在诸多弊病,新时代的新城镇格局下,将中小城市和小 城镇建设成为宜居城市成为未来的趋势。
9.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请就如何建设宜居城市提出几点建议。(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谢铎,字鸣治,浙江太平人。天顺末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预修《英宗实录》。性 介特,力学慕古,讲求经世务。
成化九年校勘《通鉴纲目》,上言:“今天下有太平之形,无太平之实,因仍积习,废
实徇名。曰振纲纪,而小人无畏忌;曰励风俗,而缙.绅.弃廉耻。饬官司,而污暴益甚;恤军 民,而罢敝益极。减省有制,而兴作每疲于奔命;蠲免有诏,而征敛每困于追呼。赏竭府库 之财,而有功者不劝;罚穷谳覆之案,而有罪者不惩。是则诚可忧也。愿陛下以古证今,兢 兢业业,然后可长治久安,而载籍不为无用矣。”帝不能从。
时塞上有警,条上备边事宜,请养兵积粟,收复东胜、河套故疆。又言:“今之边将无 异晚唐债帅败则士卒受其殃捷则权豪蒙其赏且克侵军饷办纳月钱三军方怨愤填膺孰肯为国 效命者”语皆切时弊。秩满,进侍讲,直经.筵.。遭两丧,服除,以亲不逮养,遂不起。
弘治初,言者交荐,以原官召修《宪宗实录》 。三年擢南京国子祭酒。明年谢病去。 家居将十年,荐者益众。会国子缺祭酒,部议起之。帝素重铎,擢礼部右侍郎,管祭酒事。 屡辞,不许。时章懋为南祭酒,两人皆人师,诸.生.交相庆。居五年,引疾归。
铎经术湛深,为文章有体要。两为国子师,严课程,杜请谒,增号舍,修堂室,扩庙门。 置公廨三十余居其属;诸生贫者周恤之,死者请官定制为之殓。家居好周恤族党,自奉则布 衣蔬食。正德五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文肃。
(节选自《明史•谢铎传》) 注:公廨,旧时官员办公的场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今之边将/无异晚唐/债帅败则士卒受其殃/捷则权豪蒙其赏/且克侵军饷办/纳月钱三 军/方怨愤填膺/孰肯为国效命者 
B.今之边将/无异晚唐债帅/败则士卒受其殃/捷则权豪蒙其赏/且克侵军饷/办纳月钱/三 军方怨愤填膺/孰肯为国效命者
 
C.今之边将/无异晚唐/债帅败则士卒受其殃/捷则权豪蒙其赏/且克侵军饷/办纳月钱/三 军方怨愤填膺/孰肯为国效命者 
D.今之边将/无异晚唐债帅/败则士卒受其殃/捷则权豪蒙其赏/且克侵军饷办/纳月钱/三 军方怨愤填膺/孰肯为国效命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庶吉士,亦称庶常,是明、清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进士当中选择有潜质的人 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 
B.缙绅,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 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明代属于特权阶层。 
C.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讲官以翰林学士 或他官充任或兼任。明代每日一小讲,每旬一大讲,形成制度化。 
D.诸生,汉时指儒生,明清时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不包括在太 学学习的生员。如《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今诸生学于太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谢铎直言进谏,忠于君主。他借助校勘《通鉴纲目》的机会,提醒皇帝当今天下太 平只是有名无实,要以古鉴今,兢兢业业,不要废实徇名。
 B.谢铎关注国事,心系边陲。他上疏条陈边防措施,建议朝廷养兵积粟,收复疆土; 同时指出戍边将帅营私是导致三军怨愤的原因,切中时弊。 
C.谢铎淡泊名利,不务仕进。他因为亲不及养,在服丧结束后不去就职;曾称病辞去 南京国子祭酒;后被提拔为礼部右侍郎,推辞不掉才勉强答应。 
D.谢铎严格自律,仁德爱人。他生性孤高,不随流俗;作为国子师,他杜绝私人请托, 生活简朴布衣蔬食,却喜欢体恤周济聚居的同族亲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饬官司,而污暴益甚;恤军民,而罢敝益极。(5 分)
(2)置公廨三十余居其属;诸生贫者周恤之,死者请官定制为之殓。(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宴山亭 北行见杏花①
赵佶
裁翦冰绡,打叠数重,冷淡燕脂②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③。易得凋 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
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有时不做。
【注】①此词为宋徽宗赵佶于 1127 年与其子钦宗赵桓被金兵掳往北方时在途中所写。
②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的颜料。③蕊珠宫女:指仙女。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上片前三句是对一朵朵杏花的形态、色泽的形象描写。花 瓣好似一叠叠洁白的缣绸, 匀称地晕染上浅淡的胭脂。
B.“新样”三句,将杏花比为装束入时而匀施粉黛的美人,她容颜光艳,散发出香味, 胜过蕊珠宫女。
C.“易得凋零”句,写杏花虽美却柔弱,易受风雨摧残过早凋零,诗人在此表达了自己 对杏花的深切同情和惜春之感。
D.院落凄凉冷寂,由此想到国土沦丧,又有多少这样的庭院,人去楼空,徒留花开花 落,诗人即景生情,悲从中来。
E.“愁苦”为全词词眼,一语双关,由上片过渡到下片,将景物和人事联系在一起, 表现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无穷离恨。
15.下片抒写离恨哀情,一波三折,哀婉欲绝,请结合词句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离骚》中的“  ,  ”两句,写的是佩上繁多而芳 香的饰品,使身上更加芬芳,表现了作者修身洁行,使品格更趋高贵的思想。
(2)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用“  ”一句点明 送别时令,渲染了送别的氛围。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  ,  ”两句表明他 无论是否身在朝堂,都会把国家和百姓放在心上。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以前常常觉得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不着边际,因为既然要读书,便应该正 襟危坐、皓.首.穷.经.,怎能不求甚解呢?
②阳春三月,百花盛开,植物园内姹紫嫣红。粉嫩娇俏的桃花、晶莹剔透的梨花、如云 似霞的樱花,引得游客纷纷立.此.存.照.。
③优秀的人有极高的素养,他们往往都有虚.怀.若.谷.的胸怀,有了这样的胸怀,就会获得
别人的尊重,就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④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成绩面前,我们必须保持清 醒的头脑,不可伐.功.矜.能.,止步不前。
⑤《经典咏流传》节目让传统诗词的古典美与现代美琴.瑟.和.鸣.,唤醒了人们对传统文化
的思考,开创了文化节目新时代。
⑥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营造了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氛围,饱含了诗人对故土 的无 限眷恋,勾起了旅居异乡的华人的莼.鲈.之.思.。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③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美英法 4 月 14 日对叙利亚发动空袭绕开安理会采取的单边军事行动明显有悖《联合 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违反国际法原则和基本准则,也将给叙利亚问题的解决增添新的复 杂因素。
B.不久前,教育部公布了“双一流”名单,我们相信这一国家战略将有力推动中国的 大学建设,使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的行列或前列。
C.微电影,从关爱孤儿、帮扶贫弱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多个方面已广泛发挥作用, 艺术的力量已日益增强。
D.4 月 22 日夜,在朝鲜黄海北道发生的重大交通事故,已导致 36 名中国游客、朝方工 作人员遇难和受重伤,目前情况极其严重。
19.书法家陈老师的四位朋友在本月都家有喜事,他们都请陈老师送一幅字给他们,陈老师 就叫他的学生阿呆依据四位朋友家的不同情况拟出四句祝词,其中不得体的一句是(3 分)
A.一个朋友的儿子考上了师范大学,祝语“杏林之秀”。 B.一个朋友的女儿结婚办喜宴,祝语“之子于归”。 C.一个朋友的父亲七十大寿,祝语“古稀之乐”。 
D.一个朋友生了一个男孩,祝语“弄璋之喜”。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佛系”这个词最早并非出现在中国,却在 2017 年 12 月刷遍了中国人的朋友圈。“佛
系”是   ①   。对于这种生活方式,人们持不同观点:_   ②      ,而有人却认为太过随 意的生活会降低生活质量。事实上,云淡风轻、浑不着意未尝不是件好事,但必须坚守一条 底线:_  ③    。如果处处随意,事事保持模棱两可的态度,最终只能庸庸碌碌,淹没于人 潮之中。
21.逻辑推断题。(5 分)
 
(1)根据语境填空,不超过 15 字。(2 分)
从前,一个孤岛上有一个奇怪的风俗:凡是漂流到这个岛上的外乡人都要作为祭品被杀 掉,但允许被杀的人在临死前说一句话,然后由这个岛上的长老判定这句话是真的还是假的。
如果说的是真话,则将这个外乡人在真理之神面前杀掉;如果说的是假话,则将他在错误之 神面前杀掉。有一天,一位哲学家漂流到了这个岛上,他说了一句话:“  。”
这使得岛上的人没有办法杀掉他。
(2)下面文段中存在一定的逻辑问题,请说明。(3 分)
当一盘喷香美味的糖醋鱼端上饭桌时,鱼嘴能张合,鱼鳃会扇。我们不解地问邹经理, 鱼己经烧熟了,嘴和鳃为什么还会动弹?邹经理告诉我们,这是厨师绝妙的烹调技艺。做好
的鱼可活二三十分钟,有时一条鱼吃得只剩骨架,鱼嘴还能张合。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正好也是北京大学 120 周年校庆日。当天上午,北大举行建校
120 周年纪念大会,校长林建华在致辞时,要求北大学子“要励志,立鸿鹄志”,但他将“鸿 鹄(hú)”错读成了“鸿浩(hào)”。
北大是国人心目中的最高学府,它的校长竟然在重要场合读错了字,而且该字也不算太
生僻,一时间网络上群起而攻之。而林校长 5 日下午就念错字公开做道歉,说他把“鸿鹄志” 念成“鸿浩志”让北大的同学和朋友们失望,并且承认自己“文字功底的确不好”。他说自 己上中小学刚好赶上“文革”时期,接受的基础教育既不完整也不系统,直到高考前几天才
知道什么是主语和谓语。他对北大同学说自己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还说,作为北大校长, 这次出错是把问题暴露出来了。
对此,你有什么感触和思考?请围绕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
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122.240.211.39)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江苏省海安中学、南京金陵中学、南京外国语2018届高三3校联考四模语文卷』  下一个『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