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一中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安徽省安庆一中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注意事项: 安庆一中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三模) 语文 本试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明”时代的自觉性。 而在安史之乱中,杜甫处于家国兴亡的危急关头,写下大量忧国忧民的传世名作,同样是出于“忠臣 词愤激,烈士涕飘零”的创作激情。他怀着期待国家中兴的热切希望,用诗笔记录这一历史时期所
试题预览
注意事项:
 
安庆一中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三模)
语 文
本试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明”时代的自觉性。
而在安史之乱中,杜甫处于家国兴亡的危急关头,写下大量忧国忧民的传世名作,同样是出于“忠臣
词愤激,烈士涕飘零”的创作激情。他怀着期待国家中兴的热切希望,用诗笔记录这一历史时期所有重大事件,并深刻地揭示出人民在官府诛求和战场血泊中呻吟的苦难命运。正因如此,他的诗歌被后人誉为不朽的“诗史”,在千载之下仍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中唐时期,白居易更明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的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
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代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在治乱两种不同的时世中,文学都取得了极高成就。其中至关重要
的原因,是文人们在不同时代条件下都能将个人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例如初唐盛唐是社会走向兴盛的时期,文人们能站在观察宇宙历史变化规律的高度,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将欣逢盛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转化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健康乐观的情怀,创作出能充分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从而形成文学繁荣与社会繁荣相一致的盛况。陈子昂的《感遇》38篇,通过“幽居观天运”思考人类生死、朝代兴没、世情播迁,探寻自己在“天运”“物化”中的位置,寄托了冀遇良时、奋发有为的壮心。开元诗人以同样的思维方式观察天道人事,感到的则是“明圣不世出”“千载一遭遇” 的庆幸。这就大大拓宽了创作者的胸怀和视野,激发起及时建功的热情,以及对光阴的加倍珍惜:“日月千龄旦,河山万族春。怀铅书瑞府,横草事边尘。不及安人吏,能使王化淳。”“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放眼千载,满目河山,无论是在朝廷、边塞还是地方,都可建立使人民安定、风俗淳朴的功业。站在这样的高度观察时代、审视自我,使开元诗人树立高远的人生目标,也使他们的诗歌情调更为爽朗,境界更为宏阔。
正是在这样的思潮中,李白在《古风》中提出乘时而起的创作主张:“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群
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唐玄宗早年励精求治,李白也和多数诗人一样,认为开元年间已经复兴了尧舜垂衣而治的太平之世,看到才子们纷纷乘此时运,各展才能,像鲤鱼一样跃过龙门,写出文质兼备、光彩辉映的诗歌,自己更是希望像孔圣那样总结一代的政治文化,令著述照耀千秋。李白在此赞美盛唐诗坛群星灿烂的盛况,表达盛唐文人开创“文质相炳焕”一代诗风的共同使命感,以及登上文化高峰的强烈自信心,正是出于不愿辜负“休
W语文试卷第1页( 共8页 )
 
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时的唐朝已经处于衰世,诗人们面对的是一个陷于多重矛盾和危机中的社会。因此白居易指出诗歌的作用是“救济人病,裨补时阙”,并以许多讽喻诗广泛触及中唐各种社会政治问题,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力度都是后人所不能企及的。由此可见,无论是盛唐还是中唐,文学高峰的产生都与诗人们为时代而创作的自觉使命感密切相关。(节选自葛晓音《唐代文学高峰的启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治世乱世的文学都取得极高成就,文人们将个人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
B.开元诗人观察天道人事的思维方式同于初唐,故未拓展胸怀仅激起建功热情。
C.唐玄宗早年,盛唐诗人也和李白一样,希望像孔圣那样总结一代的政治文化。
D.李白、杜甫、白居易具体创作各自不同,但都有为时代而创作的自觉使命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从治乱两个方面审视文学创作,深入阐述了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
B.文章援引丰富事例以论证文人为时代而创作的使命感是文学高峰形成的前提。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李杜的创作,彰显文学繁荣与社会繁荣相一致。
D.对于文人使命感,文章先总述,再逐层分析,最后强调其与文学高峰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若初唐文人创作不能体现时代风貌就可能形成不了文学社会繁荣一致的盛况。
B.开元诗人感到,在朝廷、边塞、地方都可建立使人民安定、风俗淳朴的功业。
C.只要不负“休明”时代的自觉性,盛唐文人就能开创“文质相炳焕”的诗风。
D.唐代文学高峰给人启示,诗人为时代创作的自觉使命感与文学高峰密切相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摆龙门阵
冰心
喜欢北平的人,总说昆明像北平,的确地,昆明是像北平。第一件,昆明那一片蔚蓝的天,春秋的太阳,光煦的晒到脸上,使人感觉到故都的温暖。近日楼一带就很像前门,闹哄哄的人来人往。近日楼前就是花市,早晨带一两块钱出去,随便你挑,茶花,杜鹃花,菊花……还有许多不知名的热带的鲜艳的花。抱着一大捆回来,可以把几间屋子摆满。昆明还有些朋友,大半是些穷教授,北平各大学来的,见过世面,穷而不酸。几两花生,一杯白酒,纵论天下事,对于抗战有信念,对于战后的回到北平,也有相当的把握。他们早晨起来是豆腐浆烧饼,中饭有个肉丝炒什么的,就算是荤菜。一件破蓝布大褂,昂然上课,一点不损教授的尊严。他们也谈穷,谈轰炸,谈得却很幽默,而不悲惨,他们会给防空壕门口贴上“见机而作,入土为安”的春联。他们自比为落难的公子,曾给自己刻上一颗“小姐赠金”的图章。他们是抗战建国期中最结实最沉默最中坚的分子。昆明还有个西山,也有个黑龙潭,还有很大的寺院,如太华寺、华林寺等。周末和朋友们出去走走,坐船坐车,都可到山边水侧。总之昆明生活,很自由, 很温煦,“京派的”——当然轰炸以后又有一点不同了。
W语文试卷第2页( 共8页 ) 
一种因缘,我从昆明又到了重庆。从昆明机场起飞,整个机身浴在阳光里,下面是山村水郭,一小簇
一小簇的结聚在绕烟之下。过不多时,下面就只见一片云海,白茫茫的,飞过了可爱的云南。钻过了云海,机身不住地下沉,淡雾里看见两条大江,围抱住一片山地,这是重庆了,我觉得有点兴奋。倚窗下望,我看见林立的颓垣破壁,上上下下的夹立在马路的两旁,我几乎以为是重游了罗马的废墟。这是敌人残暴与国人英勇的最好的纪录。
飞机着了地,踏过了沙滩上的大石子,迎头遇见了来接的友人。我的朋友们都瘦了,都老了,然而他
们是瘦老而不是颓倦。他们都很快乐,很兴奋,争着报告我以种种可安慰的消息。他们说忙,说躲警报,说找不着房子住,说看不见太阳,说话的态度却仍是幽默,而不是悲伤。在这里我又看见一种力量,就是支持了三年多的骆驼般的力量。
如今我们也是挤住在这断井颓垣中间。今年据说天气算好,有几天淡淡的日影,人们已有无限的感谢,
这使我们这些久住北平而又住过昆明的人, 觉得“寒伧”。然而这里有一种心理上的太阳,光明灿烂是别处所不及的, 昆明较淡,北平就几乎没有了。
重庆是忙,看在淡雾里奔来跑去的行人车轿。重庆是挤,看床上架床的屋子。重庆是兴奋,看那新年的大游行,童子军的健壮活泼和龙灯舞手的兴高采烈。
我渐渐地爱了重庆,爱了重庆的“忙”,不讨厌重庆的“挤”,我最喜欢的还是那些和我在忙中挤中同
工的兴奋的人们,不论是在市内,在近郊,或是远远地在生死关头的前线。我们是疲乏, 却不颓丧,是痛苦却不悲哀,我们沉静地负起了时代的使命,我们向着同一的信念和希望迈进,我们知道那一天,就是我们自己,和全世界爱好正义和平的人们,所共同庆祝的一天,将要来到。我们从淡雾里携带了心上的阳光,以整齐的步伐,向东向北走,直到迎见了天上的阳光。
4.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开篇就说喜欢北平的人总认为昆明像北平;再展开具体表述,突出教授们是抗战建国期中最结实最沉默最中坚的分子。
B. 从昆明飞达重庆,作者将所见美丽的山村水郭、可爱的云南与重庆林立的颓垣破壁进行对比,以表明对昆明的不舍。
C. “我的朋友们都瘦了……力量”,这一段运用反复与比喻手法,歌颂朋友瘦老而不颓倦、幽默而不悲伤的顽强抗战精神。
D. 以喜欢北平开头,以喜爱重庆结尾,将昆明、北平、重庆联系起来,从后方到前线,保卫和平英勇抗战,行文自然流畅。
5. 结合全文,简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5分)
6. 作者在结尾说“我们从淡雾里携带了心上的阳光,以整齐的步伐,向东向北走,直到迎见了天上的阳光”。请根据文意,说明“心上的阳光”的含义,“向东向北走”的原因及作者寄托的情感。(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卢丽安代表:我以生为中国人为傲(赵贝佳徐隽)
作为本次党代会中唯一一位在台湾土生土长的党代表,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卢丽安受到不少媒体的关 注。她回到大陆定居任教已20年,“我以生为台湾的女儿为荣,我以生为中国人为傲。从大陆软实力、硬实力的迅速进步,我认识到大陆的执政党是与时俱进的政党。”
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卢丽安说她的外公在70岁生日时写了一本薄薄的自传,描述了童年时代
的苦难生活,“他希望中华民族能够站起来,希望中国人民不要再遭受战争、动乱和苦难。”现在她明白了外公的祈愿,其实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历史无法选择,但是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卢丽安表示,作为一名高校党员,希望教出的学生能传承、创新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为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油努力。(节选自《 人民日报 》,2017年10月19日)
W语文试卷第3页( 共8页 )
 
材料二:国台办:大陆和台湾都是她的家(查文晔赵博刘欢)
针对十九大台籍代表卢丽安被台湾当局注销户籍一事,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15日应询表示,台湾方
面无论采取什么措施,都无损卢丽安爱家乡、爱祖国大陆的情怀。无论她在台湾是否有户籍,大陆和台湾都是她的家。
马晓光说,卢丽安教授是土生土长的台湾省籍同胞,她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做出了加入中国共产
党的选择。她作为党代表出席十九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台湾的女儿为荣、以生为中国人为傲;希望台湾同胞和岛内乡亲参与共圆中国梦的伟大事业。她还说,人心的距离以及一些误会是可以消解的。她的这些看法得到了两岸同胞的广泛认同和肯定。(节选自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
材料三:两岸民众交流大势不可阻挡(张盼)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11月15日在北京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马晓光表示,今年是两岸恢复
交流30周年,他在答问时总结了30年历程对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四点启示意义。他说,首先,从历史上可以看到,大陆方面始终是两岸关系发展的推动者,在30年中都是我们主动出台政策措施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当年也是因为受到大陆方面新时期和平统一政策的感召,两岸才得以打开封闭了38年之久的大门。第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关系才能顺利发展;反之,两岸关系就遭受曲折,经受波澜。第三,“台独”始终站在两岸关系发展的对立面,他们无所不用其极地干扰、阻挠、反对两岸关系发展和两岸民众交流,因此要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就要共同反对“台独”。第四,再次印证“两岸一家亲”。两岸同胞是骨肉兄弟,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两岸民众要交流、要合作,这是历史潮流,无论两岸关系怎样风云变幻都是阻挡不了的,而且还会继续以“沛然莫之能御”的态势发展下去。(节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四:对话台湾省籍党代表卢丽安从“党外诤友”到“党内同志” (谭畅 阚纯裕)
作为党代表参加十九大,卢丽安感到自由和释放:“因为这个场合里面,我可以很轻松、很自在地当
我自己,我就是一名来自台湾的中国人,我是这个集体的一分子。旁边看起来是陌生人,但是我们在一起,我们有历史的连结,有文化的纽带。
“我想着这么短的时间,要把怎么样的一个信息推荐给同胞们,尤其是我知道这个见面会(台湾)岛
内也关注了。我就想到‘历史无法选择,但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这句话,出自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连战(国民党荣誉主席)一行时的发言。这句话可能对岛内的青年来讲更为贴切。
“因为台湾的经济形势已经困顿一二十年了,两岸分治的矛盾在这一两年也凸显出来,岛内同胞们会
有一种焦虑感。尤其最近两年,岛内青年在思考自己出路的时候,这股焦虑感会以不同的形式折射出来,有的是生气,有的是茫然、不在乎,有的是更为极端地走向一种‘本土保护主义’。我引这句话是想说,历史伤痕给我们造成的一些影响都还在,我们没有办法置身于外,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当下,我们应该积极地、正向地活,安身立命,安居乐业,然后推己及人。”(节选自《南方周末》)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卢丽安期望所教出的学生能传承创新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为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B.卢丽安以台湾的女儿为荣并以生为中国人而骄傲,是因为她能够与台湾同胞和岛内乡亲共同参与共圆中国梦的伟大事业。
C.“一个中国”是两岸必须共同坚持的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日益富强,必将吸引更多的岛内青年参与中国梦。
D.台湾当局即使注销了以卢丽安为代表的台湾青年的台籍,也无法阻挡两岸同胞的交流与合作;交流与合作,是历史潮流。
W语文试卷第4页( 共8页 )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卢丽安明白外公的祈愿,虽然历史无法选择,但是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这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根据材料二,虽然卢丽安被台湾当局注销户籍,但无损她爱家乡、爱祖国大陆的情怀,大陆和台湾都是她的家。
C.“台独”无所不用其极地反对两岸关系发展。尽管他们支持两岸民众交流,但为和平发展我们仍要反对 “台独”。
D.党代表卢丽安想告诉台湾同胞:历史伤痕的影响让人无法置身于外,但我们可以选择当下,积极生活,推己及人。
E.从“党外诤友”到“党内同志”的卢丽安认为,两岸民众交流大势不可阻挡,妄图消解人心距离的台独可耻可恨。
9.卢丽安教授是土生土长的台湾省籍同胞,她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做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选择。请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选择的看法。(4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杨凭,字虚受,一字嗣仁,虢州弘农人。少孤,其母训道有方。长善文辞,与弟凝、凌皆有名。大历 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凭重交游,尚气节然诺,与穆质、许孟容、李庸相友善,一时歆慕,号 “杨穆许李”。
历事节度府,召为监察御史,不乐辄免去累迁太常少卿湖南江西观察使性简傲接下脱略人多怨之在二
镇尤侈忲入拜京兆尹。与御史中丞李夷简素有隙,因劾凭江西奸赃及它不法,诏刑部尚书李庸、大理卿赵昌即台参讯。于时凭治第永宁里,功役丛烦,又幽妓妾于永乐别舍,谤议颇多,故夷简藉之痛擿发,欲抵以死。既置对,未得状,即逮捕故官属推蹑,簿凭家赀。翰林学士李绛奏言:“凭所坐赃,不当同逆人法。” 乃止。宪宗以凭治京兆有绩,但贬临贺尉。始,德宗时,假借方镇,习为僭儗事,夷简首按凭,时以为宜,而缘私怨,论者亦不与。俄徙杭州长史。以太子詹事卒。
凭所善客徐晦者,字大章,第进士、贤良方正,擢栎阳尉。凭得罪,姻友惮累,无往候者,独晦至蓝
田慰饯。宰相权德舆谓曰:“君送临贺诚厚,无乃为累乎?”晦曰:“方布衣时,临贺知我,今忍遽弃邪?有如公异时为奸邪谮斥,又可尔乎?”德舆叹其直,称之朝。李夷简遽表为监察御史,晦过谢,问所以举之之由。夷简曰:“君不负杨临贺,肯负国乎?”后历中书舍人,强直守正,不沈浮于时。嗜酒丧明,以礼部尚书致仕,卒。(《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五杨凭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乐/辄免去/累迁太常少卿/湖南江西观察/使性简傲/接下脱略/人多怨之/在二镇/尤侈忲/入拜京兆尹
B.不乐辄免/去/累迁太常/少卿/湖南江西观察使/性简傲/接下脱略/人多怨之/在二镇尤侈忲/入拜京兆尹
C.不乐/辄免去/累迁太常少卿/湖南江西观察使/性简傲/接下脱略/人多怨之/在二镇尤侈忲/入拜京兆尹/
D.不乐辄免/去/累迁太常/少卿/湖南江西观察使/性简傲/接下脱略/人多怨之/在二镇/尤侈忲入拜京兆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擢进士第”“擢栎阳尉”,“擢”意义相同,类似有“迁、徙、拜、除”等。
B.监察御史,隋始设;唐属御史台分三院的察院,品秩不高而权限广;后世因之。
C.方镇,即藩镇,掌握财政军政大权的节度使,独霸一方,不受节制,父死子袭。
D.“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也叫致事、致政等。徐晦退休时是礼部尚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凭善于文辞,重视友情气节。他少时丧父,在母亲的教导下,兄弟三人皆中进士。与穆质、许孟容、
W语文试卷第5页( 共8页 )
 
李庸成为好友,人们号为“杨穆许李”。
B.杨凭为官侈忲,且又待人轻慢。御史中丞李夷简弹劾他在任江西观察使时不法受贿,虽然最终得以查清,但是翰林学士李绛却因之被贬为临贺尉。
C.杨凭喜好交友,获得真正友情。身为平民时把徐晦当作自己的好友,两人成为知己;获罪后连亲友都疏远他,徐晦却不怕受累而去蓝田为之送别。
D.杨凭宦海沉浮,做出一定成绩。他历事节度府、监察御史、湖南江西观察使、杭州长史、太子詹事等职。皇帝认为他在担任京兆尹期间拥有政绩。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少孤,其母训道有方。长善文辞,与弟凝、凌皆有名。
(2)凭得罪,姻友惮累,无往候者,独晦至蓝田慰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寻雍尊师隐居
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注释】雍尊师:指姓雍的道士。其名字、生平不详。尊师是对道士的尊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首联点明雍尊师所居之处高远非凡,赞雍尊师之超尘自在逍遥。
B. 颔联视听结合述寻访不易,“拨”从听觉、“寻”从视觉写登山。
C. 颈联用道家典故,以“青牛卧”“白鹤眠”颂扬雍尊师道行高深。
D. 尾联写诗人在暮色苍茫,寒烟四合中独上归程到隐居处等雍尊师。
E. 诗人浓笔重彩地描绘深山幽谷瑰丽景物,倾诉对雍尊师仰慕之意。
15.这首诗的借景抒情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来暗示社会发展的变化,表现出诗人豁达胸怀和积极向上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说,如果用变化的眼光看待事物,那么天地不到一瞬间就已不同,紧接着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近年来,随着GE生物科技园等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项目相继落户,广州开发区打造广州国际生物岛
的规划已初见端倪.。
②浙江省杭州市13位老人抱团养老,这种自发的养老方式凸显了老年人对沆瀣一气.养老方式的期望和
对精神慰藉的需求。
③新年伊始网络安全事件频频爆发,首屈一指.的是半导体制造商英特尔,这个提供电脑芯片的公司竟
然芯片设计存在漏洞。
④阿里巴巴将利用其线上平台,打造意大利国家旅游主题馆,把意大利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直接带到
W语文试卷第6页( 共8页 ) 
广大中国消费者面前。
⑤日前,四川大学召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推进会,别出心裁.地提出首席科学家负责制,聘任首席科学家
负责学科建设管理。
⑥姚河塬商周遗址自2017年6月发掘以来,被曝出土甲骨文,这是在商周考古领域发生的具有上行下.
效.意义的重大事件。
A.②③⑥B.①②④C.②⑤⑥D.①③④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其作品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建构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被归为“寻根文学”作家。
B.这套教材一反传统做法,重在指点学生从范文中去体味、领悟写法,这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有所裨益的。
C.越南儒学和韩国儒学一样,都是东来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今天学术界却出现韩国儒学研究繁荣红火,而越南儒学研究几乎难觅踪迹。
D.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科技创新要以民为本,这需要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改变“公益类科技就是低端技术”的偏见,从制度上着手打造民生科技。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②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③“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④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⑤此外,绳结还被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⑥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心目中很神圣
A.③②④⑥⑤① B.③①②⑤⑥④ C.④①③②⑤⑥ D.④③②⑥①⑤
20.我国古老的历法“二十四节气”已经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许是世上最有诗意的历法。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5分)
①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②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③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请根据诗歌描写的内容,推断诗歌对应的分别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个节气。
①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15个字。(6分)
司马谈把先秦诸子划分为“六家”,刘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十家”。这对春秋战国思想的研究
是有贡献的,但应指出,①。如杨朱学派在当时影响颇大,而且杨朱与老子、庄子不同,其
观点立场更不一样,不宜列入道家,应是独立的一家。还应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②。
据韩非所说,孔子之后儒家分为八派。在儒家八派中,影响较大的是孟子和荀子。孟子和荀子都不是简单
地继承孔子,③。
W语文试卷第7页( 共8页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60分)
智慧家庭:以家庭为载体,以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为纽带,结合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低碳、健康、智能、舒适、安全和充满关爱的家庭生活方式。
海绵城市:改变传统以快排为主的雨水处理方式,借助自然力量排水,就近收集、存蓄、渗透、净化雨水,实现恢复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复兴水文化的城市化建设目标。
音乐社交:音乐与社交二者融合,为音乐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在听音乐的体验中融入社交,通过社交获取关系链,提供数据价值。
自动驾驶:主要依靠车内的智能驾驶仪,通过车载传感系统感知道路环境,自动规划行车路线并控制车辆到达预定目标的驾驶方式。
知识付费: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付费的同时也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
互联网奥博会:以互联网为工具,既办奥运会,又办世博会;其口号是:“360行,一个都不能少。”其主题即新时代互联网精神:“分享、同进、共福。”
读了上述材料,请从中选择两个你所欣赏的热词,形成有机的关联,写一篇文章。要求:自主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D项是对原文的提炼,对应第二、三段,是正确的。A项对应原文第一段开头两句,调换位置改变原意,错误。B
项对应原文第一段第五、六句,“未拓胸怀视野仅激起建功热情”与原文不符。C项对应第二段第二句的改写,“希望像孔圣那样总结一代的政治文化”,以偏概全。
2.C 选项A正确,原文一二段是治世,第三段是乱世。选项B正确,由“陈子昂、李白、杜甫、白居易”可见。选项D
正确,是对全文论证的总括,“文章先总述”为开头两句话,“最后强调”为最后一句话。选项C是对第二段与第三段前一部分的提炼,即“李杜”,错误在于“彰显文学繁荣与社会繁荣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2019版江苏高考语文创新大一轮复习:教师知识清单』  下一个『成都高新区高2014级高中毕业班高考模拟(二)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